2017-2018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选修)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苏省东台市创新学校高二9月月考生物试题(选修)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2016级9月份 生物(选修)月检测试卷 一 单选题 ‎1. 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组成成分包含CO2、O2、葡萄糖、氨基酸和激素等,②中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里面,④中的递质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生活的环境,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 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 血浆量增加 B. 组织液增加 C. 组织液减少 D. 淋巴减少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会造成局部组织水肿,选B。‎ 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能力和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3. 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A. 细胞内液 B. 细胞外液 C. 血液 D. 淋巴液 ‎【答案】A ‎【解析】人体体液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细胞内液,约占2/3,A正确;细胞外液只占人体体液的1/3,不是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B错误;血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C错误;淋巴液是细胞外液的一部分,不是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本题是对体液的概念,组成和含量的考查,体液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人体体液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细胞内液,约占2/3。‎ ‎4. 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会传染艾滋病 B. HIV在离开人体后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 C. 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最终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D. 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主要有三条,其核心是通过性传播和血传播,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所以艾滋病患者在生活当中不应受到歧视,如共同进餐、握手、拥抱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故A错误;HIV是病毒,病毒依赖于活细胞才能生存,在离开人体后能存活时间很短,故B错误;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T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T细胞被破坏死亡,最终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故C正确;病毒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核酸只有一种(DNA或RNA),HIV是RNA病毒,主要由 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艾滋病及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 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 ‎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 ‎ ‎④摄水量增加 ‎ ‎⑤减少尿的排出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①→②→④或①→③→⑤ D. ②→①→④或②→①→③→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之产生兴奋,兴奋可传至②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从而主动饮水,④摄水量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恢复正常;同时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兴奋可使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恢复正常,由此可见:正确顺序是①→②→④或①→③→⑤,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盐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 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 A. 下丘脑 B. 骨髓 C. 大脑 D. 垂体 ‎【答案】A ‎【解析】1、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感觉中枢是大脑皮层.‎ 故选:A。‎ ‎【考点定位】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和血糖平衡;脑干:维持呼吸等。‎ ‎7. 如图是细胞免疫中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的杀伤作用过程示意图,其中X细胞是指 ‎ ‎ ‎ A. B细胞 B. T细胞 C. 效应T细胞 D. 效应B细胞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X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的活性,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因此X表示效应T细胞,故选C。‎ ‎8. 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 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 D. 人体内的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故AB正确;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故C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故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 关于吞噬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 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B. 吞噬细胞只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C. 吞噬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 D. 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同时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感应阶段,大部分抗原需要吞噬细胞的呈递,因此吞噬细胞同时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免疫,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0. 下列属于人在寒冷中的身体变化的是 ‎①皮肤血管收缩 ‎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 ‎ ‎③汗液分泌增多 ‎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 ‎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 ‎⑥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多 ‎ ‎⑦骨骼肌颤栗 ‎ ‎⑧代谢活动增强 A. ①④⑤⑥⑦⑧ B. ①②③⑤⑥⑦‎ C. ④⑤⑥⑦⑧ D. ①③④⑦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调节时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维持体温恒定。增加产热途径的有:骨骼肌、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物质氧化分解;减少散热途径的有: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汗液减少,故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 发高烧 B. 细胞内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C. 白血病 D. 细胞内的新陈代谢紊乱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紊乱,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 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 B.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 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毒 D. 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B细胞 ‎【答案】A ‎【解析】少数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A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B错误;抗体只能和特定的抗原结合,结合后形成的叫做抗原-抗体复合物,会被吞噬细胞吞掉,所以不能说抗体直接消灭病菌,C错误;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浆细胞,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体液免疫的过程,特别要识记各种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 ‎13. 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中的激素含量变化为 A. 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 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进食后由于消化吸收使血糖含量升高,机体通过调节使降低血糖激素的胰岛素分泌增多,提高血糖含量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 如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是 A. 抗利尿激素、大脑皮层、肾小管 B. 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C. 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大脑皮层 D. 大脑皮层、抗利尿激素、肾小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血浆渗透压上升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A)作用于肾小管(B),促进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减少尿量;另一方面,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在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C)产生渴觉,促进饮水,以调节体内水的平衡,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盐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 ‎15. 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答案】D 考点:稳态的意义 ‎16. 以下关于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抗原也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B. 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 C. 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灭抗原 D. 记忆T细胞接受同一种抗原再次刺激时,会迅速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在细胞免疫中,大部分抗原需要吞噬细胞的吞噬和处理,故A正确;细胞免疫针对细胞内的病原体,故B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不能直接杀死细胞,故C错误;当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T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免疫,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7. 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是 A. 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效应 B. 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的免疫反应 C. 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 D. 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 ‎【答案】B ‎【解析】A、人体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效应属于正常免疫反应,不患造成自身免疫疾病,A错误;‎ B、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当做外来异物进行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免疫疾病,B正确;‎ C、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属于过敏反应,C错误;‎ D、免疫功能缺陷,会使人体免疫功能降低甚至丧失进而致免疫缺陷病,不会引起自身免疫疾病,D错误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自身免疫疾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 ‎18. 某人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医生为其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 A. 提供能量 B. 提供营养 C. 维持血糖代谢平衡 D. 维持水和无机盐代谢平衡 ‎【答案】D ‎【解析】患急性肠胃炎引起腹泻,导致水盐大量丢失内环境稳态破坏,医生为其补充生理盐水,其首要目的是维持水和无机盐代谢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稳态的生理意义 ‎【名师点睛】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19.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A. 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 淋巴结中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菌 C. 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进入胃中的大肠杆菌 D. 体内的抗体能消灭天花病毒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A错误;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B错误;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故C错误;人体内血清中的H1N1抗体消灭天花病毒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0. 关于记忆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只由部分B细胞形成 B. 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 C. 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 D. 只由部分T细胞形成 ‎【答案】B ‎【解析】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能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因此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记忆细胞,故选B。‎ ‎21. 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和主要排出途径依次是 A. 来自饮水、食物和由肾排出 B. 来自饮水、食物和由皮肤排出 C. 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肺排出 D. 来自食物、物质代谢和由大肠排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人体所需水的来源有饮水、食物和代谢产生的水,主要来源是饮水、食物.排出途径是肾脏、皮肤、肺和大肠,主要排出途径是肾脏,故A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的来源和去路,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2.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遗传物质中不含有的碱基是 A. 腺嘌呤 B. 鸟嘌呤 C. 胸腺嘧啶 D. 胞嘧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HIV是RNA病毒,组成RNA的碱基有A、U、G、C,故C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RNA的组成,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3.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 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 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答案】C ‎【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态的状态,A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态的状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C错误;内环境稳态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被破坏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D正确。‎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24. 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人体一定不会产生相应的 A. 浆细胞 B. 记忆细胞 C. 过敏反应 D. 免疫反应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当病原体第一次进入机体使,会引发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从而形成相应的浆细胞、记忆细胞等,故ABD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故C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5.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 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②表示糖原的分解,因为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所以②不能在肌肉细胞中发生,故A错误;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会使血糖含量升高,故B错误;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促进④过程会使血糖含量降低,故C错误;胰岛素是降血糖的激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会使血糖含量降低,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26. 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A. 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B. 与抗原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C. 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 D. 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免疫是指T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宿主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并最终导致宿主细胞裂解死亡,故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效应T细胞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7. 下列过程中不属于体液免疫过程的是 A. 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B. 形成效应B细胞 C. 形成效应T细胞 D. 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体液免疫过程:抗原经过吞噬细胞、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与抗原结合,故ABD正确,效应T细胞是细胞免疫中形成的细胞,故C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过程, 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8. 人体调节血糖含量的主要激素是 A. 糖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素 B.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C. 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D. 糖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的激素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前者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后者具有升高血糖作用,故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考查血糖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9. 将大白鼠从25℃移到0℃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 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 B. 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 耗氧量减少,心率变慢 D. 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答案】B ‎【解析】大白鼠为恒温动物,将大白鼠从25℃移至0℃的环境中,在冷刺激下,大白鼠的代谢增强,释放较多的热量以维持体温,耗氧量增加,同时体表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量。‎ ‎【考点定位】动物的体温调节。‎ ‎【名师点睛】体温调节常见的认识误区:‎ ‎1、感受器的位置:体温感受器不仅位于体表,也位于内脏器官表面。‎ ‎2、从高温环境到低温环境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分析: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虽然机体有减少散热的生理反应,但由于温差增大,热辐射增强,散热量增大。‎ ‎3、高烧不退病人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分析:如体温不变,则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30. 在血浆,组织液和组织细胞内液中,氧气的浓度依次是 A.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B.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答案】A ‎....................................‎ ‎31.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D ‎【解析】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2.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 A. .都能产生抗体 B. 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 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 D. 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答案】D ‎【解析】细胞免疫中不产生抗体,A错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细胞免疫中主要免疫细胞是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C错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相应的激活T细胞和B细胞都能产生特定的记忆细胞,D正确。‎ ‎【考点定位】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 ‎【名师点睛】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与联系 免疫类型 比较项目 ‎ 体液免疫 ‎ 细胞免疫 ‎ 区 别 ‎ 源头 ‎ B细胞 ‎ T细胞 ‎ 作用物质 或细胞 ‎ 特异性抗体 ‎ 效应T细胞和淋巴因子 ‎ 作用对象 ‎ 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 ‎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 作用方式 ‎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淋巴因子促进免疫细胞发挥作用 ‎ 联系 ‎ 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细胞内寄生病原体,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若细胞免疫不存在时,体液免疫也基本丧失 ‎ ‎33. 血糖平衡是由多种激素作用的结果,其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激素是 A. 胰岛素 B. 胰高血糖素 C. 抗利尿激素 D. 甲状腺激素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胰岛素是唯一一种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激素。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激素。‎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属于容易题。‎ ‎34. 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B. 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 细胞外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弱,尿量增多,故A正确,CD均错;当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过咸时,渴觉中枢兴奋,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增强,尿量减少,故B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盐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5. 下列关于人体免疫防御功能的三道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的皮肤、黏膜和溶菌酶等杀菌物质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 B.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淋巴细胞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 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人体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的 D.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D ‎【解析】人体的皮肤、黏膜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而溶菌酶等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A项错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的,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即第三道防线,B项错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构成,C项正确;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D项错误。‎ ‎【考点定位】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免疫类型 ‎ 非特异性免疫 ‎ 特异性免疫 ‎ 形成 ‎ 生来就有 ‎ 后天接触病 原体之后获得 ‎ 特点 ‎ 无特异性 ‎ 有特异性 ‎ 组成 ‎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 二、非选择题 ‎36. 如图为吞噬细胞杀灭病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吞噬细胞对病菌的这种吞噬作用与细胞膜的________有密切关系,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免疫。‎ ‎(2)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在吞噬病菌后,还能对其进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_________,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经增殖并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____细胞。‎ ‎(3)当病菌进入细胞内部时,则____________细胞可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并使细胞裂解,使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 ‎【答案】 (1). 流动性 (2). 非特异性 (3). 抗原 (4). 浆 (5). 记忆 (6). 效应T ‎【解析】试题分析:⑴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了细胞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⑵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对病原体吞噬、加工、处理,暴漏出抗原,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再将抗原传递给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经增殖并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⑶细胞免疫主要针对细胞内病原体,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之裂解死亡。‎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7.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下面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___________,血液中的氧进入细胞的途径是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___,但机体能通过体液和________的共同调节,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3)如果不吃早餐或早餐吃的很少,则不利于身体健康。此时机体会处于饥饿状态,但一般情况下,体内的血糖仍能维持相对稳定,请从体液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组织液 (2). C→B→A (3). 升高 (4). 神经 (5). 胰岛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使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增加,葡萄糖进入血液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 ‎【解析】试题分析:⑴据图可知BCD分别是组织液、血浆、淋巴,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即从浓度高向浓度低的方向运输,故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⑵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都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通过调节维持渗透压平衡,其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⑶饥饿时,由于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血糖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的能力。‎ ‎38. 如图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细胞某一阶段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该细胞为____细胞,由________________细胞分化形成。‎ ‎(2)在抗体的合成加工分泌中需大量能量,主要由[ ]____提供。‎ ‎(3)抗体若吸附在皮肤细胞的表面,则引起它产生的物质叫做____,机体再次接受该类物质的刺激时会发生_____。‎ ‎【答案】 (1). 浆(效应B) (2). B细胞和记忆 (3). 3线粒体 (4). 过敏原 (5). 过敏反应 ‎【解析】试题分析:⑴根据该细胞分泌的物质抗体可知,该细胞是浆细胞;初次免疫中浆细胞来自B细胞增殖分化,二次免疫中,浆细胞来自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⑵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抗体的合成过程中需要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⑶当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表面时,会引发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过敏原。‎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能力。‎ ‎39. 人体体液免疫过程如右图,若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据图内容回答:‎ 大多数抗原经过[A]_____________细胞的摄取和处理,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暴露出来,然后呈递给[B]_________细胞,再呈递给[C]________细胞。[C]受刺激后可形成[D]__________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部分[C]形成[E]_______细胞,[D]的大部分能产生物质[F]__________。物质[F]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 ‎【答案】 (1). 吞噬细胞 (2). T细胞 (3). B细胞 (4). 浆细胞(效应B细胞) (5). 记忆细胞 (6). 抗体 (7). 免疫球蛋白质(蛋白质)‎ ‎【解析】试题分析:⑴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抗原经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暴露出抗原决定簇,然后呈递给T细胞,T细胞把抗原呈递给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抗体发挥作用。⑵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0. 人和小白鼠都是哺乳动物,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了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请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设计探究性实验,预测和分析实验应出现的结果,并写出实验结论。‎ 一、材料用具 大小、体重一样,生长正常的小白鼠2只;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适宜浓度的胰高血糖素溶液、斐林试剂、注射器、试管、试管夹、吸管、烧杯、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等。‎ 二、方法步骤 实验提示: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剂量不作实验设计要求;给药1小时后,用注射器在小鼠膀胱处穿刺取尿液。‎ ‎ 第一步:确定1只鼠为实验鼠,腹腔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只鼠为对照鼠,腹腔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步:将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1号和2号,各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 ‎ ‎ 第三步:给药1小时后,从两只小白鼠分别采取尿液,实验鼠尿液放1号试管内,对照鼠尿液放2号试管内。 ‎ ‎ 第四步:两支试管摇匀后,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内加热煮沸,观察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 ‎ 三、实验结果的预测、分析和结论 ‎1实验结果的预测及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胰高血糖素溶液 (2). 等量生理盐水 (3). 1号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实验鼠尿液中含有葡萄糖;2号试管中仍为蓝色溶液,说明对照鼠尿液中无葡萄糖 (4). 实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糖尿,是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所引起的 ‎【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本实验是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胰高血糖素,因变量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对照组可用等量的生理盐水来进行。实验的结果应为,因为注射了一定量的胰高血糖素,而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使得实验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糖尿。对照组因注射的是生理盐水,血糖浓度正常,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斐林试剂检测时不会出现砖红色沉淀,仍为斐林试剂的颜色。‎ 考点:题考查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生理作用”实验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物实验的能力。‎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