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卷·2018届河北省邢台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2016-12)
邢台一中 2016-2017 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二年级生物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 57 分) 一、 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38 小题,57 分) 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描述,错误的是( ) ①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②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③无机盐与蛋白质是 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④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 活动 ⑤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⑥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2、尿素、神经递质、葡萄糖、胰岛素等 A.①⑤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2.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成 分 (mmol/L) Na+ K+ Ca2+ Mg2+ Cl- 有机酸 蛋白质 ① 142 5.0 2.5 1.5 103.3 6.0 16.0 ② 147 4.0 1.25 1.0 114.0 7.5 1.0 A.①属于血浆,因为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②属于组织液,①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的增多 C.肝细胞中的 CO2 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 5 层磷脂分子层 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3.下列选项中,不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 A.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B.淋巴管阻塞 C.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D.肾小管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4.分别向 20mL 的新鲜血浆中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和稀 NaOH 溶液,血浆酸碱度变化与 滴加滴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5.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 为神经纤维上 的实验位点,C 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 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 ①将药物放在 A,刺激 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 B,刺激 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 C,刺激 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 C,刺激 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理解错误的是 (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C.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 的误差 7.下图 A 表示某时刻神经纤维膜电位状态,图 B 表 示电位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丁区域的膜电位一定是 K+外流形成 B.甲区或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状态 C.将图 A 神经纤维置于低 Na+环境中,静息电位将 变大 D.若图 A 的兴奋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则乙处电位可能处于③→④过程 8.下图表示一种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若在图中箭头处施一强刺激,则图中 a、b、c、 d、e 能检测到兴奋的有几处( ) A.2 处 B.3 处 C.4 处 D.5 处 9.为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还是双向,取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实验期间 用生理盐水湿润标本),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装置图(C 点位于两电极之间的正中心).在图中 A、B、C、D 四点分别给以适宜的刺激,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刺激点是( )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10.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 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 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 a 为突触前膜,b 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 A.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 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K+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有机磷农药,则在 a 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不能引起 b 处形成动作电位 11.下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成年人有意识“憋尿”的相关中枢是③,婴儿常尿床的相关中枢是⑤ B.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的节律控 制有关 C.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D.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⑤中的某些中枢 12.切除健康狗的胰脏,2 天后狗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 生理盐水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的含量.为 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组的是( ) A.既不切除健康狗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 B.用溶解于蒸馏水的胰岛素溶液进行 注射 C.切除健康狗体内的胰脏 2 天后,只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D.将健康狗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狗 13.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当环境温度为 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B . 当环境温度从 25℃下降到 10℃时,从时间 t1 到时间 t2,散热量增加 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C. 时间 t2 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D. 时间 t3 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14.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 B 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 (STZ)进行血糖调节研究,为了准确判断 STZ 是否成功破坏胰岛 B 细胞, 应( ) ①在兔饱食状态下 ②在兔空腹状态下 ③测血液胰岛素含量④测尿液是否含糖 ⑤测血 糖含量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15.当人一次饮水不足时,要通过相关调节维持体内水分平衡.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16.下图是血糖调节图解式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 ab 段与曲线 ef 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 B.曲线 bc 段与曲线 de 段血液中胰岛素变化趋势相同 C.fg 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 17.下图能正确反映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TSH)与甲状腺激素(TH)含量变化的是( ) 18.下列①-④中,A、B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所给模型表示的是 ①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 ②A-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 ③A-细胞外液渗透压,B-抗利尿激素分泌量 ④A-皮肤血流量,B-体温.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都可以 19.右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某种信息传递的过程。细胞Ⅰ、Ⅱ以及物质 M、N 的名称与图 示含义相符的是( ) ①胰岛 A 细胞、肝细胞、胰高血糖素、肝糖原 ②浆细胞、肺结核杆菌、抗体、抗原 ③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④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下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 信号 B.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素,且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C.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②、④等载体有关,A 面为正电位,B 面为负电位 21.已知动物合成甲状腺激素需要碘,用体重、性别等均相同的狗进行以下实验:将含有 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 a、b、c 三组狗的体内,然后定时检测狗体内血液中的放射量。4 天后,向 a 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 b 组狗体内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 激素,向 C 组狗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对实验结果描述错误的是 ( ) A . a 是 由 于 甲 状 腺 功 能 受 到 抑 制 导 致 B.c 在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C.b 是由于促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 能导致 D.如果给狗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则实验狗的血液中放射量与 a 相同 22.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 A 代表棉铃虫种群,a 为诱捕雄虫,则 b、c 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升高 B.若 A 代表脊髓,a 代表传入神经,则 b、c 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C.若 A 为调节中枢,a 为渗透压升高,则 b、c 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 D.若 A 代表人体 B 细胞,a 为抗原刺激,则 b、c 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 23 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 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 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24.图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b、c、 d、f C.对于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如病毒,结核杆菌等,⑤⑥两种免疫同时发挥作用 D.细胞 e→细胞 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 2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 感染者比健康人易患甲型 H1N1 流感 B .HIV 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 以持久 C.人体感染 HIV 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 T 细胞数量有关 D.HIV 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 HIV 感染 26 计划免疫中有的疫苗要多次接种,原因不可能是 ( ) A.因为人的体质不同,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多次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中抗体和记忆细胞的量 C.病原体会发生变异,使得接种的疫苗失去效果 D.疫苗诱导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是有限的 27.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 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⑥HIV 主要攻击人体的 T 淋巴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①④⑤⑦ B.①②③⑦ C.③④⑤⑦ D.②③⑥⑦ 28.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预实验中不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B.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条生根的数 目 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插条的生根数目都不相同 D.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29.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图中虚线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 浓度.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可表示水平放置的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B.该图可表示水平放置的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C.该图可表示正常放置的胚芽鞘尖端向光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D.该图可表示去掉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的变化 30.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植株开花结实。B.肥田之沃,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 C.正月种白稻,五月收获后,根茬长新稻,九月又成熟。 D.前摘未熟红杮,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 31.下列是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一些说法,错误的是 ( ) A.达尔文设计简单而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来证实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 B.如果詹森用云母片,胚芽鞘产生的影响也能传递给下部 C.温特证实了植物的向光性确实和某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有关,并 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D.首次分离的生长素不是从植物体内,而是在人的尿液中 32.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进行如下实验,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表示单侧光的方向) A.②⑤⑦ B.①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②⑤⑧ 33.关于图中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若某植物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 f,则其背光面的浓度范围是大 于 f B.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 浓度为 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 f C.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 h 状态下 D.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 g,产生顶端优势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 E 点以后 区域 34.右图为种群增长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 A 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不变[] B.图 B 为“S”型增长,G 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F 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 E 点左右 35.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用 1 000 mL 的锥形瓶作为培养容器,棉塞封口,装入 200 mL 培养液,接种酵母菌后在适宜 条件下培养,培养过程中 ( ) A.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不同时间取样后显微镜视野中酵母菌细胞数量不断增加 B.一段时间内酵母菌以“J”型方式增长 C.氧气的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的产生 量 D.可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稀释后进行计数 36 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环境改变会引 起环境容纳量的改变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37.某森林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时间,用固定数量的鸟笼捕捉的方法,统计大山雀种群数量。 在连续 10 年内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因为放置鸟笼的位置固定,此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为样方法 B.0~2 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C.种群数量下降是从第 4 年后开始的 D.第 4 年和第 8 年种群数量相等 38.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 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其中 R=出生率/死亡 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知 0~d 期间田鼠种群数量出现了周期性波动 B.田鼠种群数量在 a~d 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 c~d 期间一直在下降 C.该田鼠种群增长为“S”形增长曲线,C 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D.由图可知,a、b 两点时对应的种群自然增长率相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33) 二、(除标注外,每空一分,共 33 分) 39、(10 分)现有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 素五种激素。a、b、c、d、e 分别代表其中的一种激素,下图中除 d、e 两种 激素表现为拮抗作用之外,其余直线相邻的激素之间在某些生理作用方面均 表现为协同作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b 两种激素在_________________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幼儿时期缺少 b 将患 ________症。在 b 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中,可通过________调节机制使 b 的含量保持 相对稳定,在此过程中垂体的分泌活动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 的调控。 (2)与血糖调节有关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填字母标号)。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d 的 分泌将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胰岛________细胞分泌 e 激素。 (3)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共同参与。 40.(7 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用生长素类似物 2,4-D 进行了相关的一些实验研究,请分析 作答: (1)甲组同学欲确定最适于柳树枝条生根的 2,4-D 溶液浓度,他们用两种不同浓度的 2.4 -D 溶液及蒸馏水分别处理生理状况相同的柳树枝条,结果发现三组柳树枝条生根状况差异 不大,请你给他们提出建议,以使他们达到预期目的。 。 (2)乙组同学为探究 2,4—D 溶液浓度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 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 2,4—D 溶液,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 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 ①由图可知,对 5 号烧杯中的 2,4-D 溶液的操作还应 ,该操作体现 原 则。 ②由图二可确定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 2,4—D 溶液浓度的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果 (能,不能)体现两重性,[] ③如果某一实验组所得数据与其它实验组偏差较大,在做原始记录时对该数据应 A.舍弃 B.修改 C.如实填写 ④为检验该浓度下相关数据的可靠性,还应 。 41.调查草原老鼠数量变化对畜牧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假如某时期有一批田鼠迁入某草 原,该田鼠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某科研小组对该草原的这一批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 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10) (1)图中表示该田鼠种群的增长方式的曲线是________(实线/虚线),该增长方式中增长 速率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 (2)该草原田鼠的种群数量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法测得。对鼠的种群密度起决定因素 的种群特征是 、 。图中 AB 时间段内实 线和虚线重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而 B 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 _______________。 (3)图中 D 点时刻,该田鼠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牧民为了减少田鼠的 数量,在图中__________点(选填“B”“C”“D”或“E”)投放鼠药效果最好。既要获得最 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应该使动物中群体的数量保持在图 中哪一点所代表的水平以上?____ __。 42.请结合下面的免疫调节图解回答相关问题:(5 分) (1)图中 B 细胞,E 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 图中 F 为靶细胞,E 与 F 接触后激活 E 内的溶酶体酶,导致 F 裂解死亡,该免疫方式称 为 。 (2)某人患病后,未做皮试就注射了青霉素,结果引发过敏,这说明他是再次接触青霉素, 其体内已经产生了相应的 ; 免疫调节不仅积极应对外来抗原的入侵,同时也随时应对体内的异常细胞,这体现了免疫 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高二年级生物第三次月考试题答案 1-5 ACDDA 6-10 DCCAD 11-15 ACDBB 16---20 CDACB 21-25 DDBCD 26-30 CCDDB 31-35 BDADB 36—38 BCB 39、(共 10 分) (1)促进生长发育 , 呆小 , 负反馈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 (2)c、d、e, 促进, B ,(3)神经--体液--免疫 40、(共 8 分) (1)在上述两种浓度 2,4-D 溶液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高于高浓度以及两浓度之 间设置一系列更小的浓度梯度的 2.4-D 溶液进行实验,分别观察生根状况,找到最适于柳 树枝条生根的 2.4-D 溶液浓度。(2 分) (2)①吸走 1ml , 单一变量(等量), ②10-11mol/L~10-10 mol/L, 能 ③ C, ④ 重复试验 41、(共 10 分) (1)实线 , 先增加后降低 (2)标志重捕法,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迁入之初草原的食物和空间充足没有 天敌, 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由于环境阻力,被淘汰的) (3)稳定型 , B , C 42、(共 5 分) (1)效应 B 细胞(浆细胞),效应 T 细胞,细胞免疫 (2)记忆 B 细胞 (或抗体),防卫、监控、清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