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考试(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上海市2020届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考试(一)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高考生命科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 ‎1.下列不是细菌接种过程中的无菌操作的是 A. 灼烧接种环 B. 高压灭菌 C. 于超净工作台操作 D. 靠近火焰 ‎【答案】B ‎【解析】‎ ‎【分析】‎ 微生物培养的关键是无菌操作,常用的灭菌方法主要有灼烧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和干热灭菌等。‎ ‎①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 ‎②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 ‎③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 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 min。‎ ‎【详解】A、在细菌接种的前后都需要灼烧接种环,A错误;‎ B、高压蒸汽灭菌一般用于培养基的灭菌,而在细菌接种过程中不需要高压蒸汽灭菌,B正确;‎ C、细菌接种过程应该在超净工作台上操作,以防止杂菌的污染,C错误;‎ D、细菌接种过程应该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以防止杂菌的污染,D错误。‎ 故选B。‎ ‎2.如图表示某物质的结构组成方式,“○”表示组成该物质的一种结构单体。符合此图所示结构组成方式的物质是 A. 纤维素 B. 脂肪 C. 多肽 D. 核酸 ‎【答案】A ‎【解析】‎ - 27 -‎ 纤维素是以单糖(只有葡萄糖一种)为基本单位聚合而成的,符合题图,A正确;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的,不符合题图,B错误;多肽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不符合题图,C错误;核酸是由多种核苷酸组成的,不符合题图,D错误 ‎【点睛】本题关键要掌握各种大分子的组成单体,如RNA是以核糖核苷酸(四种)为基本单位聚合而成的,DNA是以脱氧核糖核苷酸(四种)为基本单位聚合而成的;多肽是以氨基酸(约有20种)为基本单位聚合而成的;纤维素、淀粉和糖原都是以单糖(只有葡萄糖一种)为基本单位聚合而成的。‎ ‎3.研究人员将R型肺炎链球菌荚膜中的各种糖类都提取出来,然后再通过动物实验筛选出能引发机体免疫反应的糖类制成“多糖”疫苗,这里的多糖相当于免疫反应中的 A. 抗原 B. 抗体 C. 淋巴因子 D. 抗原受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疫苗相当于免疫反应中的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预防疾病,A正确;抗体是浆细胞分泌的免疫物质,B错误;淋巴因子是由T淋巴因子产生的免疫物质,C错误;一般认为,T、B淋巴细胞能够接受抗原的刺激,是因为在它们的表面具有一种与抗原决定簇构型相对应(互补)的结构,这种结构叫“抗原受体”,D错误。‎ ‎4.图中与核糖体形成密切相关的细胞核结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图是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表示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具有两层不连续的膜;②表示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③表示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④表示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如RNA和蛋白质。‎ - 27 -‎ ‎【详解】A、①是核膜,属于生物膜系统,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A错误;‎ B、②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B错误;‎ C、③是核仁,与核糖体和某种RNA的形成有关,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核仁较大,C正确;‎ D、④是核孔,有利于mRNA等大分子物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但具有选择性,DNA不会从细胞核出来进入细胞质,D错误。‎ 故选C。‎ ‎5.科学研究发现起始密码子远不止AUG、GUG两种。实验中用其它密码子替换几种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仍然可以检测到这几种基因的表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替换前后,基因表达的产物一定相同 B. 替换前后,基因表达的产物一定不同 C. 替换前后,基因表达的产物不一定相同 D. 起始密码子最多可以有64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关密码子,考生可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密码子是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2)种类: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3)特点: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详解】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替换前后,基因表达的产物不一定相同。密码子有64种,其中有3种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故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 故选C。‎ ‎6.为了保留Ⅰ号大鼠的性状,通过下图所示过程得到与其性状相同的Ⅳ大鼠,该过程属于( )‎ - 27 -‎ A. 酶工程 B. 人工授精技术 C. 基因工程 D. 动物克隆技术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人工授精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操作卵子和精子在体外条件下成熟和受精,通过培养发育成早期胚胎后,再经移植产生后代的技术。识记各种技术的基本过程和原理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该题考察了学生通过操作流程判定工程技术的类型,图中显示取Ⅰ型鼠的体细胞的细胞核与Ⅱ型鼠的去核卵细胞通过核移植技术融合在一起,后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会发育成为动物个体,这项技术也叫做动物克隆技术,D正确。‎ 故选D。‎ ‎7.大量饮用清水会导致尿液生成速率加快,原因是 A. 血浆渗透压增加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肾小管重吸收作用增强 D. 细胞内液电解质流失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 27 -‎ ‎【详解】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 故选B。‎ ‎8.如图为人体葡萄糖氧化分解的某一途径,其中①②③表示代谢过程,字母代表物质,据下图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 )‎ A. ①是糖酵解 B. ②为三羧酸循环 C. ③有氧生成 D. X只可能是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可以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也可以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葡萄糖的有氧分解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糖酵解,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生丙酮酸和少量的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需要氧气的参与,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在人体中葡萄糖的无氧分解主要产生乳酸,为乳酸发酵。‎ ‎【详解】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这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该过程称为糖酵解过程,A正确;‎ B、三羧酸循环是丙酮酸生成乙酰辅酶A后开始的,③过程表示三羧酸循环,B错误;‎ C、③过程表示二碳化合物的进一步氧化分解,该过程会消耗O2,C错误;‎ D、X是最终产物,也可以表示水等其它产物,D错误;‎ 故选A。‎ ‎9.植物细胞原生质体长度用B表示,细胞长度用A表示,B/A表示质壁分离程度,某同学对4个洋葱表皮细胞的A、B值测量后的处理结果如表,其中错误的是( )‎ 细胞 细胞Ⅰ 细胞Ⅱ 细胞Ⅲ 细胞Ⅳ B/A ‎1.1‎ ‎0.9‎ ‎0.7‎ ‎0.5‎ - 27 -‎ A. 细胞Ⅰ B. 细胞Ⅱ C. 细胞Ⅲ D. 细胞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当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所以会观察到质壁分离的现象,细胞长度一般用细胞壁来表示,因此可以通过原生质体长度/细胞长度来表示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情况,识记质壁分离的原理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详解】当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原生质层的收缩性大于细胞壁的收缩性,此时原生质层远离细胞壁,因此B/A的比值会小于1,B、C、D正确,当细胞开始吸水时,原生质层会因为吸水而体积变大,但由于细胞壁的保护和限制,会使得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而无法继续膨胀,所以此时B/A等于1,不会出现原生质层的长度大于细胞壁的长度的情况,即B/A不可能大于1,A错误。‎ 故选A。‎ ‎10.已知豌豆子叶黄色基因(Y)对绿色基因(y)显性,种子圆粒基因(R)对皱缩基因(r)显性。两株豌豆杂交,子代表现型如下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中主要涉及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豌豆的子叶颜色和种子的粒形都分别遵循分离定律,所以该题首先需要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再拆分为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定律的问题去解决即可。‎ - 27 -‎ ‎【详解】由于两对基因分别遵循分离定律,所以将两对性状拆开考虑,根据柱形图的数据可知,黄色:绿色=3:1,符合分离定律的自交实验比例,由此推测亲本的基因型应该为Yy、Yy,而子代中圆粒与皱缩的比例为1:1,符合分离定律的测交实验比例,由此推测亲本的基因型应该为Rr、rr,综上亲本的基因型应该为YyRr、Yyrr,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研究已证实当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时,胰腺中大约1%的胰岛A细胞开始缓慢地转化为与胰岛B细胞类似的细胞。这一转化过程能够实现的结构或物质基础是( )‎ A. 胰岛A、B细胞中表达的基因相同 B. 胰岛A、B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 C. 胰岛A、B细胞中酶相同 D. 胰岛A、B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相同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及其原因,要求考生能根据题意判断出胰岛A细胞缓慢转化为与胰岛B细胞类似的细胞的过程是细胞分化,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进而分析、判断各选项。‎ 根据题意,当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时,胰腺中大约1%的胰岛A细胞开始缓慢地转化为与胰岛B细胞类似的细胞,这种转化过程实质上是细胞分化,而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即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内所含的遗传物质DNA相同,但不同细胞内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形成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导致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差异,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12.图曲线描绘了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血压涨落,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收缩压是动脉血压,舒张压是静脉血压 B. 收缩压大于舒张压 - 27 -‎ C. 图中脉压差约为40mmHg D. 毛细血管有分压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收缩压值的高低取决于心肌的收缩力大小和心脏搏出血量的多少。当心输出量增加而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时,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 舒张压值的高低取决于动脉壁的弹性和小动脉阻力影响。也就是心脏射血末期,射血压力消除后剩下的血管阻力所形成的压力就是舒张压。所以凡是能够影响血管阻力的因素都能使舒张压升高。比如血管壁收缩等等。‎ ‎【详解】A、收缩压(高压)是当心脏收缩时,从心室射入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这时血压最大;舒张压(低压)是心脏舒张末期,血液暂时停止射入动脉,而已流入动脉的血液靠血管壁的弹力和张力作用,继续流动,对血管壁仍有压力,这时的血压称作舒张压,A错误;‎ B、收缩压(高压)大于舒张压(低压),B正确;‎ C、脉压差是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据图可知,图中脉压差约为40mmHg,C正确;‎ D、据图可知,毛细血管有分压作用,D正确。‎ 故选A。‎ ‎13.如图为两种生物处在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其中三个细胞来自同一种生物,则来自另一种生物的细胞是(  )‎ A. B. C. D. ‎ ‎【答案】D - 27 -‎ ‎【解析】‎ 分析各细胞图像中的染色体的行为:A、D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都是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级,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但A细胞所在的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D细胞所在的生物体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B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所在的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C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在的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综上分析,A、B、C三个细胞来自同一种生物,D细胞则来自另一种生物,A、B、C均错误,D正确。‎ ‎【点睛】分裂图像的辨析 ‎①细胞分裂方式判断(根据染色体的形态的辨别方法:“三看法”)‎ ‎②各分裂时期图像的判定,则根据上述“三看”分辨法,再加上“姐妹染色单体的有无”及“染色体在细胞中的排列方式”等进行确定。染色体散乱排布为前期,向赤道板集中,即“排队”为中期,染色体移向两极,即“分家”为后期。‎ ‎14.在三个培养皿中各加入等量但不同种的大肠杆菌培养基,在培养皿中培养36小时后计算细菌的克隆数(表)。下列培养皿的结果中,能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碳源的是( )‎ 在不同条件下大肠杆菌的生长量 培养皿 培养基 培养皿上的细菌克隆数 Ⅰ 琼脂、糖类 ‎35‎ Ⅱ 琼脂、糖类和维生素 ‎250‎ Ⅲ 琼脂和维生素 ‎0‎ - 27 -‎ A. 培养皿Ⅰ和Ⅲ B. 培养皿Ⅰ和Ⅱ C. 培养皿Ⅱ和Ⅲ D. 培养皿Ⅲ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题本质上属于实验题,本题设置了三个实验组,自变量是培养基上添加的物质类型,因变量是培养皿上的细菌克隆数,题干要求通过对表格中各组的对比得出“能说明大肠杆菌生长需要碳源”这一实验结论。‎ ‎【详解】A、培养皿Ⅰ和Ⅲ这两个组别的自变量并不唯一,培养皿Ⅰ中添加了糖类,没有维生素,但培养皿Ⅲ没有糖类但是有维生素,两组实验数据上的差别不能判断是由谁导致的,A错误;‎ B、培养皿Ⅰ和Ⅱ相互对比,自变量为维生素的有无,可以证明维生素有利于大肠杆菌的生长,B错误;‎ C、培养皿Ⅱ和Ⅲ相互对比,自变量为糖类的有无,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可知,没有糖类大肠杆菌无法生存,所以可证明大肠杆菌的生长需要碳源,C正确;‎ D、单一的培养皿Ⅲ上没有长出菌落,不能判断到底是何原因导致的,无法证明实验结论,D错误;‎ 故选C。‎ ‎15.如图表示利用载体结合法将酶固定在树脂颗粒上并装入玻璃管,从顶部注入复杂的化合物,随物质在树脂颗粒中缓慢滴流发生反应,简单的小分子从玻璃管底部流出,则图中代表酶的结构是 A. △ B. ○ C. D. ●‎ ‎【答案】A ‎【解析】‎ - 27 -‎ 固定化酶的优点是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还可以被反复利用,且能将复杂的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的△代表酶的结构,A正确。○代表的固定酶的载体,B错误。●-●代表复杂的化合物,C错误。●代表简单的小分子,D错误。‎ ‎16.基因型为的一个果蝇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B的精细胞,那么同时产生的其它精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 A. 只有aB B. 只有Ab C. 同时有aB和Ab D. 同时有aB、Ab或同时有Ab、AB、ab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A和a、B和b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连锁遗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能形成基因型为Ab和aB的两种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基因型为Ab的次级精母细胞能形成两个基因型均为Ab的精细胞,基因型为aB的次级精母细胞能形成两个基因型均为aB的精细胞。所以与基因型为aB的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其它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Ab,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能结合题图准确判断与基因型为aB的精细胞同时产生的其它精细胞的基因型。‎ ‎17.ABO血型抗原具有种族差异,例如中欧地区A型和O型各占40%,B型占10%;而美洲土著人中O型占90%。下列对两个群体中i基因频率的推断正确的是 A. 美洲土著人>中欧 B. 美洲土著人=中欧 C. 美洲土著人<中欧 D. 上述三种均有可能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 27 -‎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详解】ABO血型包括四种血型:A型(IAIA、IAi)、B型(IBIB、IBi)、AB型(IAIB)、O型(ii)。‎ 中欧地区A型和O型各占40%,B型占10%,则AB型为10%,由于O型血的基因型为ii,因此i的基因频率将大于40%,但肯定小于90%;‎ 美洲土著人中O型占90%,则美洲土著人的i的基因频率一定大于90%,因此美洲土著人的i的基因频率一定大于中欧人。‎ 故选A。‎ ‎18.如图表示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乙神经元正处于兴奋状态 B. ①是树突膜,②是离子通道 C. ③是神经递质的通道 D. 信息传导方向由乙至甲 ‎【答案】A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是轴突膜,②是神经递质的受体,③是钠离子通道。钠离子不断进入乙神经元,说明乙神经元正处于兴奋状态;神经递质不能进入乙细胞,说明没有神经递质的通道。‎ ‎【详解】钠离子不断进入乙神经元,所以正处于兴奋状态,A正确;①是轴突膜,③是钠离子通道,B错误;②是神经递质的受体,神经递质不能进入乙细胞,所以没有神经递质的通道,C错误;信息传导方向由甲至乙,D错误。故选:A。‎ ‎19.在野外捕四种袖蝶,测定DNA碱基序列,比对测序结果如图甲,据此可判断四种袖蝶间的亲缘关系,图乙所示的研究结果属于能证明生物进化的( )‎ - 27 -‎ A. 胚胎学证据 B. 比较解剖学证据 C. 生物化学证据 D. 古生物证据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察了生物的进化,生物进化的证据主要包括胚胎学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生物化学证据和古生物证据。胚胎学证据主要是通过观察胚胎细胞发育早期的一些特征,来得出生物进化的相关联系,比较解剖学证据主要通过观察生物之间的同源器官来得出结论,生物化学证据主要通过对比生物的DNA、RNA和蛋白质这些物质上的异同点来得出生物的联系。‎ ‎【详解】观察题干中的图可知,该过程通过分析测定其染色体DNA碱基序列来对比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这属于生物化学分子水平上的研究,属于生物进化的生物化学证据,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0.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可以测量生物多样性,在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时,正确的做法是( )‎ ‎①在植物密度高的地方选取样方 ②统计样方内植物物种数 ③统计样方内每种植物的个体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 27 -‎ 生物多样性可以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常常用来测量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一般选择样方法进行调,识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测量时的注意事项是本题的题关键。‎ ‎【详解】由于辛普森多样性是在测量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物种的多样化,包括某一特定区域内物种的丰富度以及物种分布均匀度。为了统计时减少实验误差,尽可能把某区域的植物丰富度调查完整,需要统计样方内植物的物种数和某一种物种的个体数,通过相关公式,进而计算多样性指数,因此②③正确,而样方法在调查的时候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①错误,C正确。‎ 故选C。‎ 二、综合题 ‎(一)细胞结构与细胞分裂。‎ X1-X5为细胞的不同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1. 图甲中的膜结构X是_________。‎ A. 细胞膜 B. 溶酶体膜 C. 液泡膜 D. 核膜 ‎22. 构成膜结构X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图甲中rRNA穿过膜结构X的运输方式属于( )‎ A. 渗透 B. 协助扩散 C. 自由扩散 D. 主动运输 ‎24. 根据图乙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长关系推测,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Ⅰ阶段>Ⅲ阶段 B. G1期+Ⅰ阶段>Ⅱ阶段 C. G1期>Ⅳ阶段 D. G1期+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Ⅳ阶段 ‎25. 根据有丝分裂过程写出图乙X1和X3两种状态细胞内的核DNA含量差异,分别解释差异意义__________?‎ ‎【答案】21. D 22. 磷脂双分子层 23. D 24. ABCD ‎ ‎25.‎ - 27 -‎ ‎ X3状态细胞中DNA含量是X1中的2倍,X1状态经历DNA复制后进入X3状态,X3又将经过分裂把DNA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产生两个DNA含量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的子细胞,保证亲代、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解析】‎ ‎【分析】‎ 细胞的有丝分裂可以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其中分裂间期又分为G1、S和G2期,整个分裂间期都在为分裂期进行物质准备工作,主要包括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间期所占的比例较长。真核细胞中核糖体的合成与核仁有关,核孔是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的通道。‎ ‎【21题详解】‎ 图中所示核糖体亚单位通过核孔在X结构之间运输,可以推断X为核膜;‎ 故选D;‎ ‎【22题详解】‎ 生物膜结构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双分子层;‎ ‎【23题详解】‎ 图示中显示rRNA穿过X结构时消耗了能量ATP,表示这是一种需要能量运输过程,即为主动运输;‎ 故选D;‎ ‎【24题详解】‎ 根据图示中各细胞的形态可以观察到X1为G1期细胞,主要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X2为S期和G2期细胞,主要进行DNA的复制、中心体的倍增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X3为前期细胞,X4为后期细胞,X5为末期细胞,正在进行细胞的一分为二过程,因此Ⅰ阶段为S期和G2期,Ⅱ阶段为前期和中期,Ⅲ阶段为后期,Ⅳ阶段为末期,由于间期时间远远长于分裂期时间,因此可知S期和G2期>后期,即Ⅰ阶段>Ⅲ阶段,A正确;‎ 间期>前期和中期,即G1期+Ⅰ阶段>Ⅱ阶段,B正确;‎ G1>末期,即G1期>Ⅳ阶段,C正确;‎ 间期>分裂期,即G1期+Ⅰ阶段>Ⅱ阶段+Ⅲ阶段+Ⅳ阶段,D正确;‎ 故选ABCD。‎ ‎【25题详解】‎ - 27 -‎ 根据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可知X1为G1期细胞,此时DNA还未复制,X3为前期细胞,此时细胞中已经发生DNA的复制,因此X3状态细胞中DNA含量是X1中的2倍,X1状态经历DNA复制后进入X3状态,X3又将经过分裂把DNA平均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产生两个DNA含量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的子细胞,保证亲代、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点睛】该题的难点为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比较,需要学生结合有丝分裂过程细胞形态和染色体形态数目变化推测图乙中各细胞所处时期,识记有丝分裂的过程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二)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 请结合对光合作用的认识,完成以下问题。下图表示光合作用的部分化学反应。‎ ‎26. 图甲所示的反应属于光合作用中的_________阶段,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图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_,e经过一系列的传递,最终传递给_________。‎ ‎27. 图乙中显示产物TP去向有_________条。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之一,其合成的场所是_________。TP最后通过合成_________(物质)运出叶肉细胞 ‎28. 下图显示了不同环境因素对番茄植株叶片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 上图中OC段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点和B点光合速率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上图实验的基础上,若要探究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可增加实验组③的条件为__________CO2、__________℃。‎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图。‎ - 27 -‎ ‎29. 该实验模拟的是__________(因素)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中用日光灯代替白炽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6. (1). 光反应 (2). 类囊体 (3). ATP合成酶 (4). NADP+ ‎ ‎27. (1). 3 (2). 叶绿体基质; (3). 蔗糖 ‎ ‎28. (1). 光照强度 (2). 温度 (3). 不充足(少量、不足、低浓度等,意思对即可) (4). 30℃ ‎ ‎29. (1). 光照强度 (2). 日光灯产生的热量较白炽灯少,避免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主要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其中光反应阶段主要发生吸收光能、光解水、释放氧气并产生ATP和NADPH。暗反应阶段主要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生成糖类并以稳定的化学能储存在糖中。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26题详解】‎ 图甲中显示在类囊体薄膜上合成了氧气,产生了NADPH等过程,表明该过程属于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为类囊体;图中结构①将H+运出类囊体,该过程会同时合成ATP,结构①为ATP合成酶;水的光解过程中释放的电子最终会传递给NADP+,再结合H合成NADPH;‎ ‎【27题详解】‎ 根据图乙中物质的转化途径可以观察到TP的去向主要有3条,分别是还原为RuBP、参与淀粉合成途径或参与蔗糖的合成和转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淀粉的合成是在叶绿体基质完成的;TP最终通过TR在细胞质中合成蔗糖再穿过细胞膜运出细胞;‎ ‎【28题详解】‎ - 27 -‎ 有图可知,OC段此时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横轴的增大而增大,因此此时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光照强度;A点和B点做对照,可以发现此时光照强度相同、二氧化碳均充足但温度不同,因此A点和B点光合速率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由于在实验设置变量时均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为研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影响时,应该与对照组仅设置二氧化碳浓度上的差异,其余无关变量保证相同且适宜,因此应设置为不充足的CO2、30℃温度;‎ ‎【29题详解】‎ 分析各组别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自变量为灯距离植物的距离,随距离的增大光照强度逐渐减少,因此模拟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实验需要避免温度为结果的影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日光灯产生的热量较白炽灯少,避免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点睛】该题重点考察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该题的易错点为通过流程图分析TP的去向,考察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和光合作用过程的基础知识。‎ ‎(三)回答下列有关人体调节和自稳态的问题。‎ 科研人员培育了一种转基因动物,使其体内GS神经元表达出铁蛋白,发射电磁波可激活GS神经元内的铁蛋白(如图甲),继而引发该神经元兴奋。GS神经元兴奋后会使血糖水平发生改变。用电磁波照射转基因动物(实验组)和非转基因动物(对照组)后,连续监测两者血糖变化的结果(如图乙)。‎ ‎30. 根据图甲,GS神经元细胞膜两侧分别是__________。‎ A. 细胞液和细胞质基质 B. 组织液和淋巴液 C. 细胞质基质和组织液 D. 淋巴液和组织液 ‎31. GS神经元接受信号后产生兴奋,此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荷分布为__________。‎ ‎32. 根据题中信息,实验组小鼠体内GS神经元兴奋后血糖发生变化,调节血糖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 ‎33. 根据题中信息,实验组小鼠体内GS神经元兴奋后血糖发生变化。下列属于该调节过程的效应器有__________‎ A 胰岛 B. 肾上腺 C. 肝脏 D. 小肠 - 27 -‎ ‎34. GS神经元兴奋后通过调节细胞内新陈代谢最终改变血浆葡萄糖水平。下列过程能改变血糖水平的是__________‎ A. 糖原分解 B. 糖氧化分解 C. 脂肪分解 D. 脂肪合成 ‎35. 据图乙写出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糖变化”对电磁波的表现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0. C 31. 外负内正 ‎ ‎32. 下丘脑 33. ABC 34. ABCD ‎ ‎35. 实验组受电磁波刺激后血糖水平逐渐升高,甚至在电磁波发射停止以后,血糖仍能持续升高15分钟,之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照组的血糖水平则几乎不受电磁波影响 ‎【解析】‎ ‎【分析】‎ 该题综合性考察了神经调节和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会涉及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其中动作电位主要是由于Na+内流所产生的一种外负内正的电位变化,血糖调节过程是一个神经—体液调节方式,其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30题详解】‎ GS神经元属于一种组织细胞,其细胞膜外侧为组织液,细胞膜内侧为细胞质基质;‎ 故选C;‎ ‎【31题详解】‎ 神经元兴奋以后会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变化表现为外负内正;‎ ‎【32题详解】‎ 血糖发生变化后,参与血糖调节的中枢为下丘脑;‎ ‎【33题详解】‎ 根据图表可知,实验组接受电磁波刺激后,血糖浓度快速上升,表明发生了调节血糖增多的过程,即可能发生了下丘脑作用于胰岛和肾上腺,使得胰岛分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这两种激素作用于肝脏引起肝糖原的分解,从而导致血糖升高,该过程不会作用于小肠;‎ 故选ABC;‎ ‎【34题详解】‎ - 27 -‎ 该题主要考查了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肝糖原分解可以提升血糖水平,糖的氧化分解属于糖的代谢去路,会降低血糖水平,脂肪的分解和转化可以转化为葡萄糖,从而提高血糖水平,而血糖也可以转化成脂肪等非糖物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故选ABCD;‎ ‎【35题详解】‎ 观察图表中的曲线走向可知,实验组受电磁波刺激后血糖水平逐渐升高,甚至在电磁波发射停止以后,血糖仍能持续升高15分钟,之后维持在较高水平;对照组的血糖水平则几乎不受电磁波影响。‎ ‎【点睛】该题的重点为考察血糖调节过程和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先将血糖转化过程总结如下:‎ ‎(四)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36.如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家庭遗传系谱图 (相关基因用A、a表示).‎ ‎(1)据图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不可能是_____.‎ A.伴X显性遗传 B.伴X隐性遗传 ‎ C.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若1号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致病基因位于_____.‎ A.常染色体 B.X染色体 C.Y染色体 D.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 经过基因诊断,1号个体携带有该病致病基因.‎ ‎(3)该病的遗传方式_____.1号的基因型是_____.3号与4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 A.0 B.25% C.50% D.100%‎ - 27 -‎ ‎(4)携带该病基因的色盲女子与色觉正常的3号婚配,怀孕后,如生育患该病且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_____.对该女子进行产前诊断,已知所怀孩子是女孩,则是否还需要进一步产前诊断?请简述理由_____.‎ ‎【答案】 (1). B (2). D (3).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4). Aa (5). D (6). aaXbY (7). 需要,女孩虽不会患色盲,但有可能患甲病,因此需要进一步产前诊断 ‎【解析】‎ ‎【分析】‎ 分析遗传系谱图,该病既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有中生无”,可以是显性遗传病,也可以是隐性遗传病,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干信息具体分析。‎ ‎【详解】(1)由于常染色体上遗传病与性别没有关联,因此先排除CD两个答案;如果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母亲患病,儿子肯定患病,而图中3号不患病,因此该病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选B。‎ ‎(2)若1号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5号只含有一个致病基因,并且来自于2号,则该病一定为显性遗传病,可以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可以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故选D。‎ ‎(3)经过基因诊断,1号个体携带有该病致病基因,而1号表现正常,说明该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号的基因型是Aa,2号基因型为aa,则3号与4号基因型均为Aa。即3号和4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00%。故选D。‎ ‎(4)携带该病基因的色盲女子(AaXBXb)与色觉正常的3号(AaXBY)婚配,怀孕后,如生育患该病且色盲男孩的基因型是aaXbY。对该女子进行产前诊断,已知所怀孩子是女孩,女孩虽不会患色盲,但有可能患甲病,因此需要进一步产前诊断。‎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图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回答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问题。‎ 图甲表示含有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乙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Msp Ⅰ、 BamH Ⅰ、Mbo Ⅰ、Sma Ⅰ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C↓CGG、G↓GATCC、↓GATC、CCC↓GGG。请回答下列问题:‎ - 27 -‎ ‎37. 用图甲中的外源DNA(含有目的基因D)和图乙中的质粒构建重组质粒需要使用限制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者(酶)的专一性很强,其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 应该使用限制酶BamH Ⅰ同时处理质粒外源DNA,而不选择其他3种,原因在于( )‎ A. 若使用Sma Ⅰ或者Msp I会破坏目的基因。‎ B. 若使用Sma Ⅰ切割质粒,能成功切开质粒得到粘性末端的可能很低。‎ C. 若使用Mbo Ⅰ切割质粒,质粒上会有2处被切开,会将质粒切成两段不利于筛选。‎ D. 使用限制酶BamH Ⅰ能保证目的基因和质粒获得相同的粘性末端,以便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定向连接,不至于反向连接。‎ E. 使用BamH Ⅰ切割质粒质粒上会有1处被切开,破坏抗生素A抗性基因,保留抗生素B抗性基因,以便于将来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F. 只有使用BamH Ⅰ切割,才能保证质粒和目的基因上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 ‎39. 若图甲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T-A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D就突变为基因d。从杂合子分离出图甲及其对应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ma Ⅰ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_________种不同DNA片段。若同时用限制酶Msp Ⅰ、Mbo Ⅰ切割图乙中的质粒,则可得到__________个DNA片段。‎ ‎40. 为了筛选出成功导入含目的基因D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一般可进行如下步骤筛选:‎ 第一步:将大肠杆菌在含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得到如下左图的菌落。‎ - 27 -‎ 第二步:再将灭菌绒布按到培养基上,使绒布面沾上菌落,然后将绒布按到含__________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如下右图的结果(空圈表示与左图对照无菌落的位置)。‎ 第三步:选出左图培养皿中某些菌落进行培养,即可得到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请在下方左图中圈出含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的菌落__________。‎ ‎ ‎ ‎41. 以上筛选方式至少需要两步,其实还有其他更简单的操作方法。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肠杆菌pUC118质粒的某限制酶唯酶切序列,位于该质粒的lacZ基因中。lacZ基中如果没有插入外源基因,便可表达出β一半乳糖苷酶。当培养基中含有A物质时,A物质便会被β一半乳糖苷酶水解成蓝色,大肠杆菌将形成蓝色菌落;如果lacZ基因中插入了外源基因,带有pUC118质粒的大肠杆菌便不能表达β一半乳糖苷酶,培养基中的A物质不会被水解成蓝色,大肠杆菌将形成白色菌落。pUC118质粒还携带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下图是利用a基因筛选重组质粒示意图。‎ 用下图中的培养基中筛选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受体大肠杆菌,制备时除含有大肠杆菌必需的葡萄糖、氮源、无机盐、水、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外还应加入物质应包括( )‎ - 27 -‎ A. 伊红美蓝试剂 B. 琼脂 C. A物质 D. 氨苄青霉素 ‎42. 将上述处理后的大肠杆菌置于图中培养基上培养,以检测受体大肠杆菌是否导入重组质粒,结果可能出现蓝色或者白色菌落,其中__________色大肠杆菌菌落即为含重组质粒的目的菌。‎ ‎【答案】37. (1). DNA连接酶 (2). 能够识别特定的碱基序列并加以切割 38. ACE ‎ ‎39. (1). 4 (2). 3 ‎ ‎40. (1). 抗生素B (2). 抗生素A (3). 41. BCD ‎ ‎42. 白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中需要使用的基本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其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特点是能够识别特定的碱基序列并加以切割。对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进行处理时需要选择可以产生相同粘性末端的限制酶,同时要保证运载体上标记基因的完整,以便后续进行检测。‎ ‎【37题详解】‎ 用图甲中的外源DNA(含有目的基因D)和图2中的质粒构建重组质粒需要使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限制酶的专一性很强,其作用特点是能够识别特定的碱基序列并加以切割;‎ ‎【38题详解】‎ A、若使用SmaⅠ或者MspⅠ会从目基因的内部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A正确;‎ B、之所以不用SmaⅠ限制酶,原因是这种酶切割目的基因会破坏目的基因,同时利用这种酶切割质粒,不可能得到粘性末端,B错误;‎ C、若使用MboⅠ切割质粒,由于其识别的序列为GATC,质粒上会有2处被切开,并且导致两个抗性基因均会被破坏,这将不利于筛选,C正确;‎ D、使用限制酶BamH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使目的基因和质粒获得相同的粘性末端,但这会导致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反向连接,D错误;‎ - 27 -‎ E、使用BamHⅠ切割质粒,观察质粒上的识别序列可以发现,质粒上会有1处被切开,导致抗生素A抗性基因被破坏,保留抗生素B抗性基因,这样便于将来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E正确;‎ F、利用BamHⅠ或MboⅠ切割,能保证质粒和目的基因上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F错误;‎ 故选ACE;‎ ‎【39题详解】‎ 杂合子的基因型为Dd,其中D基因片段有两个SmaⅠ酶切位点,完全切割后出现三个片段长度分别是537bp、790bp、661bp,发生基因突变后的d基因片段只有一个SmaⅠ酶切位点,完全切割后出现两个片段长度分别是1327bp、661bp,所以从杂合子中分离的DNA片段被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后形成会4种不同的DNA片段;限制酶MspⅠ在质粒上存在一个酶切位点,而限制酶MboⅠ在质粒上存在于两个酶切位点,因此同时用限制酶MspⅠ、MboⅠ切割图2中的质粒,则可得到3个DNA片段;‎ ‎【40题详解】‎ 分析图解可知,该基因工程中,最好选择限制酶BamHⅠ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但是利用该酶切割将会破坏抗生素A抗性基因,则抗生素B抗性基因为重组质粒中的标记基因,在筛选过程中,首先让大肠杆菌在含抗生素B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图3的菌落是含有目的基因及抗生素B抗性基因的菌落;再将灭菌绒布按到培养基上,使绒布面沾上菌落,然后将绒布按到含抗生素A的培养基上培养,得到图4的结果,则图4中的菌落是既含抗生素B抗性基因又含有抗生素A抗性基因的菌落,所以选出图3中有但图4中对应部位没有的菌落进行培养,就可以得到含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如图。‎ ‎【41题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pUC118质粒还携带了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制备培养基时需要加入氨苄青霉素进行筛选,同时还需要加入琼脂作为培养基的凝固剂,A物质用于鉴定lacZ基因是否被破坏;‎ 故选BCD。‎ ‎【42题详解】‎ - 27 -‎ 如果lacZ基因中插入了外源基因,带有pUC118质粒的大肠杆菌便不能表达β-半乳糖苷酶,培养基中的A物质不会被水解成蓝色,大肠杆菌将形成白色菌落,因此其中白色大肠杆菌菌落即为含重组质粒的目的菌。‎ ‎【点睛】该题的难点为确定限制酶的识别序列从而合理的对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进行切割和重组操作,该过程需要学生认知要保证目的基因的完整性,保证质粒上至少一个标记基因的完整性和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合理连接,考察学生对基因工程的综合掌握情况。‎ - 27 -‎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