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专题4-3 群落的结构-试题君之K三关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荐】专题4-3 群落的结构-试题君之K三关2018-2019学年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

‎ ‎ ‎ ‎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________的集合。‎ ‎2.(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如图所示),完成图示内容。‎ ‎ ‎ ‎(2)研究基础:研究________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3.群落的物种组成 ‎(1)意义:是区别________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________,即群落中________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________,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4.种间关系:‎ 将下列概念名称和含义用直线连接起来。‎ ‎①捕食 a.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②竞争 b.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③寄生 c.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④互利共生 d.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5.群落的空间结构 ‎(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________分别占据了不同的________。‎ ‎(2)类型:‎ ‎①垂直结构 ‎ ‎ ‎②水平结构 ‎ ‎ ‎6.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原理 ‎(1)调查方法:常用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步骤 ‎ ‎ ‎【课前小测】‎ ‎1.判断正误:池塘中的全部鱼、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2.判断正误: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共生。‎ ‎3.判断正误: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4.判断正误:一般来说,根据植被的分层结构可以预测鸟类的多样性 ‎5.判断正误: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6.判断正误: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7.判断正误: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 ‎ ‎1.生物种群 ‎2.(1)演替 物种 种间 空间 分布范围 ‎(2)种群 ‎3.(1)不同群落 ‎(2)丰富度 物种数目 ‎(3)热带地区 ‎4.①— c,②— b,③—d,④—a ‎5.(1)生物种群 空间 ‎(2)①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 光 阳光等环境资源 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②地形 湿度和盐碱度 人与动物 ‎6.( 1)取样器取样 ‎(2)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7.落叶 诱虫器取虫 镊子 吸虫器 表格 动物图鉴 实体镜 丰富度 ‎【课前小测】‎ ‎1.× 提示:群落强调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其中包括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 提示:“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3.√ 提示:物种间通过捕食关系制约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数量,从而维持着各个种群的稳定。‎ ‎4.√ 提示:一般来说,群落中植被的层次性越明显,分层越多,群落中的动物种类也越多。‎ ‎5.× 提示:任何群落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6.√ 提示:群落的水平结构表现在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7.× 提示: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取样时往往将表土上的落叶轻轻拨开,用手来回旋转罐 子,将其按入土中, 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齐平,用罐子中的土调查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 ‎ 一、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群落 ‎①概念要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 ‎②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 ‎①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物种丰富度 a.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b.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 ‎ ‎1.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B.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A正确;不同的群落物种组成不同,B正确;群落是由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不同的物种组成的,C正确;群落是由生物组成的,阳光、空气和水分不属于群落,D错误。‎ 二、种间关系及实例 ‎ ‎ ‎ ‎ ‎ ‎ ‎ ‎ ‎2.北美奇瓦瓦沙漠中的啮齿动物和蚂蚁均以植物种子为食,啮齿动物喜食大粒植物的种子,蚂蚁喜食小粒植物的种子。1974﹣1977年间连续研究两种动物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分析研究结果,不合理的是 ‎ ‎ A.啮齿动物和蚂蚁间存在竞争关系 B.大粒植物与小粒植物间存在竞争关系 C.啮齿动物可通过植物间竞争影响蚂蚁种群数量 D.移除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参考答案】D 正确;由图中曲线可知,移除啮齿动物后蚂蚁种群数量并不呈S型增长,D错误。‎ 三、群落的空间结构 ‎ ‎ ‎(1)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 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 ‎(2)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A图:①植物分层:光照;②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 ‎ ‎ ‎ ‎3.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垂直方向上,所有群落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无关 C.光照强度、动物等不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D.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的差异等因素导致有的群落水平结构不同 ‎【参考答案】D ‎【试题解析】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但并不是所有的群落都有;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有直接关系,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光照强度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 ‎ ‎ ‎ ‎ ‎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群落是由不同的种群构成的 ‎ B.生物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C.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属于生物群落 ‎ D.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属于同一个物种 ‎2.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 ‎①年龄组成 ②种间关系 ③种群密度 ④垂直结构 ‎⑤水平结构 ⑥物种多样性 ⑦优势种 ⑧物种丰富度 ‎⑨性别比例 ⑩出生率和死亡率 A.①②④⑤⑥⑧ ‎ B.②③④⑤⑦⑧ ‎ C.②④⑤⑥⑦⑧ ‎ D.④⑤⑥⑦⑧⑨‎ ‎3.有一种紫腹巨蚊处于幼虫状态时,专以毒蚊幼虫为食,当它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紫腹巨蚊与毒蚊幼虫、竹类植物的关系是 A.竞争、捕食 ‎ B.捕食、竞争 ‎ C.都是捕食 ‎ D.捕食、寄生 ‎4.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C.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5.以下三图分别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 ‎ 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 B.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C.竞争、互利共生、捕食 ‎ D.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6.下列有关群落水平上研究问题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捕食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构成的种间关系 C.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D.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 ‎7.下列关于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 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8.甲种草履虫与乙种草履虫都能以细菌和酵母菌为食,但主要的食物有所不同。将两种草履虫共同培养在含酵母菌和好氧型细菌的培养液的试管中,两者共存。下列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A.两种草履虫彼此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B.两种草履虫出现食性和栖息环境的分化 C.两种草履虫的密度都低于单独培养时 D.两种草履虫均匀地分布于培养液之中 ‎9.如图为北温带湖泊的垂直结构,据图回答问题。‎ ‎ ‎ ‎(1)浮游植物活动的主要场所在_____________,动植物遗体的腐败和分解过程主要发生在________。‎ ‎(2)在冬、夏等不同季节,群落垂直结构的每一个层次上都有各自所特有的动植物种类,生物的分布和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垂直分布决定的。这些生态因素在垂直分布上的层次越多,水生群落所包含的________也就越多。‎ ‎ ‎ ‎10.当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小草履虫较大草履虫更容易获得有限的生活资源,结果造成大草履虫数量下降;当大鲈鱼和小鲈鱼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大鲈鱼往往以小鲈鱼为食,结果造成小鲈鱼数量剧减。试问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大鲈鱼和小鲈鱼的关系分别是 A.种内斗争、捕食 ‎ B.竞争、捕食 C.竞争、种内斗争 ‎ D.种内斗争、种内斗争 ‎ ‎ ‎ ‎ ‎ ‎ ‎11.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三种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 A.纯茶园物种变化幅度最小,不易产生暴发性虫害 B.杉茶间作园的物种丰富度在10月份时最大 C.梨茶间作园的营养结构在9月份时最为复杂 D.人类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的群落结构 ‎12.下列关于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和森林两种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正确的是 A.只有森林群落才具有分层现象 B.只有草原群落才具有分层现象 C.两种群落有着相同的物种丰富度 D.两种群落结构均受季节变化影响 ‎13.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形、湿度、盐碱度等 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但动物没有分层现象 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 ‎ ‎ ‎ ‎ ‎ ‎14.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结果(物种数:种;密度:个/m2)。请分析回答:‎ 动物类群样地 跳虫类 蜱螨类 线蚓类 线虫类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物种数 密度 有机肥田 ‎10‎ ‎167‎ ‎38‎ ‎60‎ ‎40‎ ‎120‎ ‎19‎ ‎339‎ 化肥田 ‎4‎ ‎79‎ ‎16‎ ‎41‎ ‎18‎ ‎320‎ ‎7‎ ‎52‎ ‎(1)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____________进行采集、调查,而不适宜用样方法进行调查,原因是许多土壤小动物________,而且身体微小;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 ‎________;鉴定动物时最好使用________观察。‎ ‎(2)收集土壤小动物时采用白炽灯照射土壤,这是利用土壤动物的__________的特性。‎ ‎(3)在有机肥田中,这几类动物与其他生物组成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其中跳虫类种群数为________个。‎ ‎(4)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越大,土壤通气状况越好,越有利于作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化肥作用快而持续时间短,有机肥作用慢而持续时间长。联系生产实践,你会如何根据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情况指导农民施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5.(2018海南卷)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种群间通常会发生 A.捕食 ‎ B.竞争 ‎ C.寄生 ‎ D.互利共生 ‎16.(2018浙江卷)影响水生群落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温度 ‎ B.氧气的垂直分布 C.光的穿透性 ‎ D.大气中颗粒物含量 ‎ ‎ ‎17.(2017•海南卷)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18.(2017·江苏卷)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要选择草多的地方,否则结果偏低 B.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C.一只猛禽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猛禽,这两只猛禽属于捕食关系 D.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19.(2016·海南卷)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20.(2015·浙江卷)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21.(2017·天津)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 ‎ 据图回答:‎ ‎(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____演替。与①相比,③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____结构。‎ ‎(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______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______________。‎ ‎(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______,以加快氮磷循环。‎ ‎(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 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_______。‎ ‎ ‎ ‎22.(2017·江苏卷)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 ‎ ‎(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演替。 ‎ ‎(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_______________。‎ ‎(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_______________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 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_______________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 ‎(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_______________。 ‎ ‎(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_______________。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_______________。 ‎ ‎23.(2016·海南卷)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种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_________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 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这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______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取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______者和_______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 ‎ ‎ ‎1.【答案】D 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属于不同物种,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①年龄组成、③种群密度、⑨性别比例、⑩出生率和死亡率;生物群落的特征主要包括:②种间关系、④垂直结构、⑤水平结构、⑥物种多样性、⑦优势种、⑧物种丰富度;C正确。‎ ‎3.【答案】D ‎【解析】紫腹巨蚊为幼虫时以毒蚊幼虫为食,两者为捕食关系;当发育成成虫后又以吸食竹类植物的叶汁花浆为生,两者为寄生关系。‎ ‎4.【答案】C ‎【解析】为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作为对照实验,A正确;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时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B正确;由于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能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丰富度,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C 错误;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D正确。‎ ‎5.【答案】D ‎【解析】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相互依存,表现为同步变化,如图甲所示;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被捕食者先增加先减少,捕食者后增加后减少,如图乙所示;竞争关系的两种生物,当一方的生存明显占优势时,另一方很快被淘汰,如图丙所示,D正确。‎ ‎6.【答案】B ‎【解析】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所以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生活在一起,因为争夺资源、空间等发生斗争的现象,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吸收其养分以维持生活,B错误;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明显分层现象,植物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C正确;不同地段分布不同的种群,为镶嵌式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7.【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和水平结构植物分布主要受阳光 影响,提高群落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而动物依赖植物而分布缓解了种间竞争,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综上所述,D错。‎ ‎8.【答案】D ‎【点睛】以题意“甲种草履虫与乙种草履虫都能以细菌和酵母菌为食,但主要的食物有所不同”为解题的切入点,围绕“种间关系”和“好氧型细菌”的分布与氧气的关系等相关知识,对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1)表水层 底泥层 ‎(2)光照强度 温度 含氧量 生物种类 ‎【解析】(1)浮游植物主要生活在表水层;动植物遗体的分解需要细菌等微生物来完成,这些微生物主要存在于底泥层。(2)湖泊中动植物的垂直分布主要是由光照强度、温度及水中含氧量决定的,这些生态因素的层次越多,群落中的生物种类也就越多。‎ ‎10.【答案】C ‎【解析】大小草履虫不是同一个物种,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A、D错误。大鲈鱼和小鲈鱼是同种生物,它们之间是种内斗争,C正确,B错误。‎ 点睛:物种之间具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关系,同种生物之间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的关系。首先要区分这两个生物是同种生物还是不同的物种,然后再确定关系。‎ ‎11.【答案】B ‎ ‎ ‎12.【答案】D ‎【解析】草原和森林两种生物群落均具有分层现象,A、 B错误;两种群落物种丰富度不同,森林群落物种丰富度高,C错误;两种群落结构均受季节变化影响,D正确。‎ ‎13.【答案】D ‎【解析】该图中的所有植物并不能构成生物群落,还缺少了动物和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地形、湿度和盐碱度是影响群落水平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和动物都有分层现象。‎ ‎【名师点睛】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成因分析 ‎(1)影响地上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动物的分层现象,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不仅表现在地面上,也表现在地下,但地下分层现象主 要与水分和矿质元素有关。水域中,某些水生动物也有分层现象,影响因素主要有阳光、温度、食物、含氧量等。‎ ‎(2‎ ‎)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因素包括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常呈镶嵌分布。而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14.【答案】‎ ‎(1)取样器取样法 活动能力较强 目测估计法 放大镜(或实体镜) ‎ ‎(2)趋暗、怕热 ‎ ‎(3)生物群落 10 ‎ ‎(4)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大的土壤,可适当使用化肥;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小的土壤,要多使用有机肥 ‎【解析】(1)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鉴定动物时最好使用放大镜观察。(2)土壤动物具有趋暗、怕热的特性,所以收集土壤小动物时可以采用 白炽灯照射土壤。(3)自然区域中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4)有表可知,跳虫类的种群数为10个。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越大,越有利于植物生长,化肥作用快而持续时间短,有机肥作用慢而持续时间长,故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大的土壤,可适当使用化肥;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小的土壤,要多使用有机肥。‎ ‎ ‎ ‎15.【答案】B ‎【解析】在一个群落中,当甲、乙两个种群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时,两者构成竞争关系,B正确。‎ ‎16.【答案】D ‎【解析】随着水深的增加,溶氧量逐渐减少,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水温也会略有下降,这些都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A、B、C均错误;大气中颗粒物含量,不会对水生生物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影响水生群落的垂直分层,D正确。‎ ‎17.【答案】D ‎【解析】由题目所给信息“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以直接推出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是不利的且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ABC正确。由题目所给信息“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受到了抑制”可判断出乙和害虫A之间不存在互相抑制的关系,D错误。‎ ‎【考点定位】群落结构 ‎【名师点睛】没注意到害虫和植物之间不会存在竞争关系是做错该题的主要原因。‎ ‎18.【答案】BD ‎【解析】调查草地某种蜘蛛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若选择草多的地方,蜘蛛数量多,则结果偏高,A错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于三北防护林,营养结构复杂,则其自我调节能力 强,B正确;这两只猛禽追逐,是为了争夺食物鼠,表现为竞争关系,C错误;不同高度均是喜鹊巢,不属于群落,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 ‎【考点定位】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样方法取样的关键,理解种间关系的特点,理解群落垂直结构的含义。‎ ‎19.【答案】D ‎【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特征包括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不包括无机环境。‎ ‎20.【答案】B ‎【解析】该种灌木空间结构的改变即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这种改变只是灌木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演替过程,B错误;大灌木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是个体所需的空间较大,相互之间种内竞争的结果,C正确;幼小的灌木集群分布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有关,D正确。‎ ‎【名师点睛】群落的结构知识拓展:‎ ‎(1)大鱼吃小鱼同种鱼——种内斗争,不同种鱼——捕食,均有利于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2)寄生和共生都是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主要区别是看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有害(寄生)还是对双方都有利(共生)。‎ ‎(3)山上山下和南北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温度;东西地区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水分。‎ ‎21.【答案】(1)次生 垂直 ‎ ‎(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光逐渐减少 ‎ ‎(3)阔叶树 ‎ ‎(4)S3‎ ‎【考点定位】群落演替,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演替的过程,要求考生理解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变化,同时要结合乔木、灌木和草本的大小区别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选取的样方面积。‎ ‎22.【答案】(1)次生 ‎ ‎(2)捕食和竞争 ‎ ‎(3)物理 等距取样 ‎ ‎(4)浮游生物类 ‎(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 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 ‎【解析】(1)荒地存在土壤,适于植物生长,则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杂食性鱼类以昆虫为食,同时二者又有共同的食物——水草,所以二者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3)青蛙的叫声属于物理信息,10~‎30 cm的草丛呈长方形,则调查蛙卵密度的方法是等距取样法。(4)水草和浮游生物都处于第一营养级,表现为竞争关系,当水草腐烂后,则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5)由图可知,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蛙处于第三营养级,猛禽与蛙类之间存在1个营养级,则该营养级为第四营养级,处于该营养级的生物有蛇类、鼠类、肉食性鱼类等。‎ ‎【考点定位】群落演替,种间关系,信息传递,食物网。‎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区别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理解食物网中生物数量变化对其他生物的影响。‎ ‎23.【答案】(1)杂交 基因 ‎(2)竞争 捕食 标志重捕法 ‎【名师点睛】标志重捕法的注意事项 被调查个体在调查期间没有大量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的现象;标记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被标记对象的正常生理活动;标记物不易脱落,能维持一定时间。‎ ‎ ‎ ‎ ‎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