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四川省新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 细胞分裂间期为分裂期做好了物质准备 C. 机体内绝大部分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中 D. 使用化学药物抑制DNA的复制,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 ‎【答案】B ‎【解析】成熟的生殖细胞产生后,必须先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才能进行有丝分裂,A错误;细胞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做物质上的准备,B正确;机体大部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C错误;使用化学药物抑制DNA的复制,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D错误。‎ ‎2.相同条件下,小麦植株哪一种细胞最难以产生新的基因 A. 叶肉细胞 B. 根分生区细胞 C. 茎尖细胞 D. 花药内的细胞 ‎【答案】A ‎【解析】小麦植株的叶肉细胞是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所以很难发生基因突变,所以很难产生新的基因。而根尖分生区细胞和茎尖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花药中能进行减数分裂,都进行了DNA分子复制,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故选A。‎ ‎3.以下是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真核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进行无丝分裂 B. 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中心体和纺锤体 C.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不会发生在有丝分裂时期 D. 大象与鼠的个体大小差异主要由细胞大小决定 ‎【答案】C ‎【解析】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都是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A错误;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间期能观察到中心体,但是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前期才出现,B错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C正确;大象与鼠的个体大小差异主要由基因决定的,D错误。‎ ‎4.有关基因和性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B.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一定相同 C. 泰迪狗毛的黑色、黄色、白色、灰色等毛色性状均为相对性状 D. 高茎和矮茎豌豆测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答案】C ‎【解析】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高茎的基因型可以为DD或Dd,A错误;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如水毛茛的气生叶和水生叶的基因型相同,而表现型不同,B错误;泰迪狗毛的黑色、黄色、白色、灰色等毛色性状是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性状分离,D错误。‎ ‎5.下列关于科学家在遗传学史上的实验,以及他们的成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应用了“假说—演绎”法 B. 艾弗里通过类比推理提出了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C. 萨顿根据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平行,并运用类比推理法说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 沃森和克里克采用模型构建法,最终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答案】B ‎【解析】摩尔根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A正确;艾弗里通过化学分析,提出了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B错误;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采用构建模型法,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D正确。‎ ‎6.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原因是遗传信息改变的结果 B.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复制和平均分配使亲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保持稳定性 C. 不同细胞执行不同的遗传信息,从而使生物体不同的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 D. 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趋于专门化的生理功能的效率会降低 ‎【答案】B ‎【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的遗传信息并没有改变,A错误;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亲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B正确;细胞分化导致不同细胞执行不同的遗传信息,从而使生物体不同的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也有些相同,如每个细胞内都含有ATP合成酶、呼吸酶等蛋白质,C错误;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趋于专门化的生理功效越高,D错误。‎ ‎7.在下列细胞结构中可发生碱基配对行为的一组是(  )‎ A.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B.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 C. 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D.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 ‎【答案】D ‎【解析】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DNA分子复制时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遗传信息的翻译是在核糖体中完成的,翻译时也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中心体和高尔基体中都不含有核酸,都不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综上分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DNA分子复制、基因的表达 ‎8.科研人员研究发现一种名为RhoGD1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发现携带此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是 A. 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蛋白质,由此使癌细胞迅速分化为其他组织、器官 B. 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影响了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的表达 C. 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停止细胞分裂 D. 当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在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RhoGD12基因的作用是使癌细胞失去转移能力,与分化无关,A错误;分析题干可知,RhoGD12基因的作用是使癌细胞失去转移能力,与细胞衰老无关,B错误;分析题干可知,RhoGD12基因的作用是使癌细胞失去转移能力,与癌细胞的DNA复制和癌细胞分裂没有关系,C错误;癌细胞的特征之一是由于糖蛋白减少,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因此RhoGD12的基因的作用最可能是这种基因添加到癌细胞后,癌细胞中表达并产生一种糖蛋白,D正确。‎ ‎【点睛】本题是与癌细胞的特征有关的题目,先回忆癌细胞的特征,然后分析题干获取信息,RhoGD12的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携带该基因的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然后针对选项进行解答。‎ ‎9.豌豆豆荚饱满(A)对不饱满(a)为显性,种皮灰色(B)对白色(b)为显性,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组成。下列两株豌豆之间杂交,后代表现型比只为3:1的杂交组合是 A. 甲×乙 B. 乙×丙 C. 甲×丁 D. 丙×丁 ‎【答案】A ‎【解析】后代表现型比只为3:1,说明双亲含有相同的一对杂合基因,且考虑另一相对性状,后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只有甲×乙符合要求。‎ ‎10.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对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 F1产生基因组成为YR的卵细胞与基因组成YR的精子数量之比约为1∶1‎ C. F1产生的精子中,YR型精子与yr型精子的数量比约为1∶1‎ D.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随机结合 ‎【答案】C ‎【解析】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F1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的数量没有特定的比例,一般情况下雄配子远远多于雌配子,B错误;F1产生的精子中,YR型精子与yr型精子的数量比约为1∶1,C正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11.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白化病(a)又患红绿色盲(b)的男孩。此男孩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 A. AaXBY、AaXBXb B. AaXBY、aaXbXb C. AAXbY、AAXBXb D. AaXBY、aaXBXb ‎【答案】C ‎【解析】A、如果此男孩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可以生出AaXBX的母亲,A正确;如果此男孩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可以生出AaXBXb的母亲,B正确;如果此男孩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不可能生出AaXBXb的母亲,也就不可能有aaXbY出现,C错误;如果此男孩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可以生出AaXBXb的母亲,D正确。‎ 考点:伴性遗传 ‎12.秃顶或非秃顶与性别、遗传因子组成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男性 女性 BB Bb bb BB Bb bb 非秃顶 秃顶 非秃顶 秃顶 一个非秃顶男人与一个其父为非秃顶的女人结婚,生下的男孩长大以后表现为秃顶。这个女人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 BB或Bb B. Bb C. bb D. BB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BB,则一个其父为非秃顶的女人的基因型为B_;一个非秃顶男人(BB)与一个其父为非秃顶的女人(B_)结婚,后代男孩长大后为秃顶,说明这个男孩的基因型为Bb,由此可推知这个女人基因型是Bb,故选B。‎ ‎【点睛】本题属于从性遗传,从性遗传是指由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影响的现象,如人类的秃顶和非秃顶受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控制,但只在男性身上表现,这说明显性基因B的表现是受性别影响的。‎ ‎13.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下列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A. 黑色光滑×白色光滑→18黑色光滑∶16白色光滑 B. 黑色光滑×白色粗糙→25黑色粗糙 C. 黑色粗糙×白色光滑→10黑色粗糙∶9黑色光滑∶9白色粗糙∶10白色光滑 D. 黑色粗糙×白色粗糙→15黑色粗糙∶8黑色光滑∶15白色粗糙∶4白色光滑 ‎【答案】C ‎【解析】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该进行测交,即用双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黑色粗糙×白色光滑→10黑色粗糙:9黑色光滑:9白色粗糙:10白色光滑≈1:1:1:1,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是通过测交实验,若测交实验出现 1:1,则证明符合分离定律;如出现 1:1:1:1 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4.原本无色的物质在酶Ⅰ、酶Ⅱ和酶Ⅲ的催化作用下,转变为黑色素,其过程如下图所示,控制三种酶的基因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A. 1/64 B. 37/64 C. 27/64 D. 9/64‎ ‎【答案】B ‎【解析】控制三种酶的基因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交配,后代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3/4)×(3/4)×(3/4)=27/64,则不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1-27/64=37/64。‎ ‎15.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A. 3/4与1∶1 B. 2/3与2∶1‎ C. 1/2与1∶2 D. 1/3与1∶1‎ ‎【答案】B ‎【解析】由于褐色的雌兔的基因型为XTO,正常灰色雄兔的基因型为XtY,因此它们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有:1/2XT、1/2O,精子的种类有:1/2Xt、1/2Y.因此后代有:1/4XTXt、1/4XTY、1/4XtO、1/4OY,由于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因此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2/3和2:1。‎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16.下面为来自某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示只表示分裂时期,没有表示出该生物全部的染色体),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该生物个体可能为雌性动物 B. 甲、乙两图分裂结束都产生遗传物质相同的两个子细胞 C. 甲对应时期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不等 D.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乙图所示时期 ‎【答案】C ‎【解析】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该生物个体为雄性个体,A错误;甲分裂结束形成两个遗传物质相同的子细胞,而乙分裂结束形成的两个子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B错误;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C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17.关于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中都含硫元素 B. T2噬菌体可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 C. 分别用32P和35S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分别标记它的核酸和蛋白质 D. 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大量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 ‎【答案】D ‎【解析】T2噬菌体的核酸中不含硫元素,A错误;T2噬菌体只能寄生于大肠杆菌中,B错误;T2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必须寄生于活细胞中,所以不能用完全培养基培养,C错误;T2噬菌体可利用寄主细胞内的物质大量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D正确。‎ ‎18.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 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 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在双链DNA中,A=T、G=C,所以由腺嘌呤(A)占全部碱基的20%,推知鸟嘌呤(G)占30%,因此一个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的DNA中,A=T=2000个,G=C=3000个,则由1个噬菌体增殖到100个噬菌体的过程中,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100-1)×3000 =3×105-3000,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并增殖过程中,DNA复制、转录所需的模板为噬菌体DNA,转录和翻译所需要的核糖核苷酸、核糖体、氨基酸以及酶等皆来自宿主细胞(细菌),噬菌体增殖的模板是噬菌体本身提供,原料和酶等由细菌提供, B错误;DNA进行半保留复制,1个双链都含32P的DNA复制后,子代中含有32P的DNA分子,其中一条链含32P标记,另一条链含31P标记的共有2个,只含有31P的DNA共有98个,二者的比例为2︰98即1︰49, C正确;由于DNA上有非遗传效应的片段,基因中有非编码序列以及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DNA发生突变并不意味着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 D错误。‎ ‎【考点定位】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的结构、复制及其与生物性状的关系 ‎19.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 B. 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 C. 自然状态下,T2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都可以发生的变异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D. 染色体是细胞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答案】B ‎【解析】DNA分子中,大多数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是两个磷酸基团和一个碱基,A错误;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因此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B正确;自然状态下,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因此T2‎ 噬菌体、乳酸菌、酵母菌一般不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错误。‎ ‎20.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一组(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A. 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B. 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C. 甲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D. 甲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对35S标记的噬菌体一组(甲组)不进行搅拌,则噬菌体的外壳不会从大肠杆菌上脱落,所以沉淀物中会有较强的放射性;而32P标记的噬菌体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大肠杆菌中的噬菌体释放出来,使得上清液中的放射性较强。‎ 考点: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理解问题能力。‎ ‎21.基因、遗传信息和密码子分别是指 ‎①mRNA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③D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④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⑤t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 ⑥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 ⑤①③ B. ⑥②④ C. ⑤①② D. ⑥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是信使RNA上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①错误;‎ ‎②遗传信息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②正确;‎ ‎③密码子位于mRNA上,不是D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③错误;‎ ‎④密码子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④正确;‎ ‎⑤密码子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转运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是反密码子,⑤错误;‎ ‎⑥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⑥正确。‎ 考点: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名师点睛】本题是对遗传信息、密码子、基因三个相近概念的考查.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密码子是mRNA上能编码一个氨基酸的三个连续相邻的碱基。‎ ‎22.用浓度为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5~6 小时,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一定时间的低温(如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的假设是: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B. 低温和秋水仙素作用的原理相同,都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 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处理过程要用到卡诺氏固定液,最后制作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D. 本实验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加的完整过程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低温(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观察能否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所以实验假设为: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A正确;低温和秋水仙素作用的原理相同,都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正确;本实验需要制作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处理过程要用到卡诺氏固定液,最后制作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C正确;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染色体的变化,由于在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因此不可能看到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增加的完整过程,D错误。‎ ‎23.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进行①②的场所有细胞核和线粒体 B. 把含14N的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一代含15N的DNA占100%‎ C. 只要是RNA病毒感染该生物,就会发生④过程 D. 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①是DNA的复制过程,②是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动物体内能进行①②的场所有细胞核和线粒体,A正确;把含14N的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复制过程,新形成的子代DNA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含有14N,故子一代含15N的DNA占100%,B正确;④是逆转录过程,不是所有的RNA病毒都能发生的,只有逆转录病毒才会发生④过程,C错误;①是DNA的复制过程,有DNA和DNA的碱基配对;②是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有DNA和RNA的碱基配对;③是翻译过程,有RNA和RNA的碱基配对;故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同,D正确。‎ ‎24.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 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 C. 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 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答案】A ‎【解析】依题意可知:取植株X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中,抗病植株占50%,说明植株X为杂合子,有一个基因发生了突变。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中具有大豆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所以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A项正确;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所以此时细胞内共含有40条染色体,B项错误;植株X是杂合体,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会逐代提高,C项错误;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只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大豆进化的方向,D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突变、单倍体、有丝分裂、基因的分离定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染色体中缺失一个基因不属于基因突变 B. 产前诊断能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白化病和血友病 C. 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可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D. 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人类46条染色体的一半,即23条染色体上的DNA碱基排列顺序 ‎【答案】A ‎【解析】‎ 染色体中缺失一个基因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产前诊断能确定胎儿性别进而有效预防血友病,而白化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B错误;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要选取具有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C错误;由于人类的性染色体X和Y上控制性状类型存在差异,而其他同源染色体相对位置控制生物性状类型相同,所以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的是22条常染色体+X+Y=24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对人群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调查的遗传病一般选择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病,选取的样本应该足够大;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往往选择单基因遗传病,要选取具有患者的家系进行调查。‎ ‎26.下图1、图2表示某种生物的部分染色体发生变异的示意图,①和②、③和④互为同源染色体,则两图所示的变异( )‎ A. 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B. 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均发生改变 C. 均使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 D. 均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D ‎【解析】a图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图是非同源染色体上发生的变化,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基因重组过程中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没有改变,而b图的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添会导致基因的增加或减少,B错误;基因重组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生物性状改变,C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结构变异也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正确;答案是D。‎ ‎【考点定位】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名师点睛】知识拓展:染色体易位与交叉互换的不同点 ‎ ‎ 染色体易位 ‎ 交叉互换 ‎ 图解 ‎ ‎ ‎ ‎ ‎ 染色体角度 ‎ 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 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 变异类型 ‎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属于基因重组 ‎ 显微镜下是否观察到 ‎ 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 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 ‎27.某科学家从细菌中分离出耐高温淀粉酶(Amy)基因a,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将a转到马铃薯植株中,经检测发现Amy在成熟块茎细胞中存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基因a要导入马铃薯某细胞中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等工具 B. 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酶都能够识别特定的碱基序列 C. 导入的对象可以是马铃薯的受精卵也可以是马铃薯的体细胞 D. 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可随着马铃薯的DNA分子的复制而复制,传给子代细胞 ‎【答案】B ‎【解析】将目的基因导入马铃薯某细胞中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等工具,A正确;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酶包括限制酶和DNA连接酶,其中只有限制酶能够识别特定的碱基序列,B错误;导入的对象可以是马铃薯的受精卵也可以是马铃薯的体细胞,但导入体细胞后,还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正确;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后,会随着马铃薯DNA分子的复制而复制,传给子代细胞,使之定向变异,从而改变其遗传性状,D正确。‎ ‎28.下列关于DNA复制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 ‎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 ②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 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 ④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状结构 A. ①③④②⑤ B. ①④②⑤③‎ C. ①③⑤④② D. ③①④②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开始时,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③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在此过程中①互补碱基对之间氢键断裂。然后,④以解旋后的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配对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②互补碱基对之间形成氢键。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不断地延伸,同时,每条⑤子链与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状结构,从而各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综上所述,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DNA分子的复制 ‎29.以下家系图中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Y染色体遗传、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的依次是( )。‎ A. ③①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④③②‎ ‎【答案】C ‎【解析】①、根据父母正常,女儿是患者拉进行判断,患病女儿致病基因来自父母,父母有致病基因而无病,故致病基因是隐性,父有致病基因而无病,此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①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代代患病,并且在第二代中患者全部是女性,最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 ‎③、根据父母正常,儿子患病,可知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根据第二代患者全是男性,所以推测最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④、只在男性中发病,最可能的是Y染色体遗传病.‎ 故选:C ‎【考点定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关于遗传方式的判断的题目,解决的要点就是熟记每一种遗传病的特点,能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的就要推测出来,不能推测就根据每一种遗传病类型的特点进行判断 常见单基因遗传病分类:‎ ‎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 发病特点:一般代代遗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 ‎②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 发病特点:一般隔代遗传;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 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 ‎⑤Y染色体遗传病: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发病特点:只在男性中发病,传男不传女 ‎3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B.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单细胞生物 ‎【答案】A ‎【解析】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因为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共同进化,A正确;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生存斗争或种间互助实现的,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进行无氧呼吸的单细胞生物,D错误。‎ ‎31.如图为人体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强,分化能力减弱 B. a过程中可发生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C. 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其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样性 D. 进入c过程的细胞酶活性降低,细胞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 ‎【答案】D ‎【解析】②③④是①分裂形成的,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多,细胞全能性越低,所以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分化能力减弱,A错误;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属于有丝分裂,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属于减数分裂过程,B错误;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C错误;c表示细胞衰老,细胞衰老后,细胞水分减少,酶活性降低,代谢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D正确。‎ ‎32.某同学总结了有关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核DNA、四分体的知识点,其中正确的是 A. 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两倍 B. 次级精母细胞后期的染色体的数目是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 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相同 D. 4个四分体中有16条染色体,32个DNA分子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次级精母细胞(2n)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是初级精母细胞(4n)的一半,因此与正常体细胞(2n)如神经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目相等,故A项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染色体数目出现短暂加倍(2n),所以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2n),故B项错误;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2n)相同,次级精母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也与体细胞(2n)相同,故C项正确;1个四分体中有2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所以4个四分体中有8条染色体,16个DNA分子,D项错误。‎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数目以及DNA数量的变化规律 项目 ‎ 性母细胞―→―→―→ ‎ 时期 ‎ 间期 ‎ 减Ⅰ ‎ 减Ⅱ ‎ ‎- ‎ 染色 体行 为 ‎ 复制 ‎ 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开 ‎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 ‎ ‎- ‎ 染色 体数 ‎ ‎2n ‎ ‎2n ‎ n(前期、中期)、 2n(后期、末期) ‎ n ‎ DNA 数 ‎ ‎2n→4n ‎ ‎4n ‎ ‎2n ‎ n ‎ ‎33.二倍体生物某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的分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DNA数目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B. 该细胞中不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但有相同基因 C.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其体细胞的2倍 D. 此时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数目相同 ‎【答案】B ‎【解析】着丝点分裂一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是DNA含量不变,A错误;二倍体生物细胞正在进行着丝点分裂时,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但是分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其上含有相同的基因,B正确;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C错误;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数为0,但是染色体数、DNA数不为0,D错误。‎ ‎34.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用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 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现型 C. 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体 D. F2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答案】B ‎【解析】由子二代性状分离比可以看出灰色为显性性状,米色为隐性性状,故A项错误;设控制大鼠毛色的基因是A、a和B、b两对对基因,根据F2中灰色:黄色:黑色:米色=9:3:3:1,可知F1灰色基因型是AaBb,亲本大鼠基因型是AAbb×aaBB。F1(AaBb)与黄色亲本(假设为aaBB)杂交,后代为两种表现型,B项正确;F1中的灰色大鼠一定是杂合体,F2中灰色大鼠A_B_,可以是纯合体,也可以是杂合体,C项错误;F2中黑色大鼠中纯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1/3,与米色(aabb)杂交不会产生米色大鼠。F2中黑色大鼠中杂合子(Aabb)所占比例为2/3,与米色大鼠(aabb)交配,产生米色大鼠的概率为2/3×1/2=1/3,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技法提炼 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简记:双亲纯种显和隐;杂交F1全显性;F2四性状——两个亲本、两个重组,比值恰为9∶3∶3∶1。9为两显性(性状),3为两重组(性状),1为两隐性(性状)。‎ ‎35.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报道,奥地利科学家已经使用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微型人脑。科研人员选取人类胚胎干细胞或成人皮肤细胞,将其培育成神经外胚层,再放入特制的凝胶中,引导组织进一步生长。这个豌豆大小的组织已经达到9周胎儿大脑的发育水平,但尚不能独立思考。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 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体现了动物细胞的全能性 B.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坏死,其根本原因是某些基因表达的结果 C. 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 D. 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癌变,则癌变细胞内的呼吸速率减慢 ‎【答案】C ‎【解析】由成人皮肤细跑培育成微型人脑,但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细胞凋亡是某些基因表达的结果,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非正常性死亡,B错误;培育出微型人脑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过程,C正确;若培育过程中出现了细胞癌变,由于癌细胞的新陈代谢旺盛,因此癌变细胞内的呼吸速率加快,D错误。‎ ‎36.下图是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过程正处于解旋状态,形成这种状态需要RNA解旋酶 B. ②过程形成的产物都能够直接承担细胞的生命活动 C. 图中多肽上的氨基酸若有200个,则mRNA上的碱基至少600个,tRNA可能有61种 D. 若免疫细胞要合成大量抗体主要是通过①过程形成大量mRNA完成 ‎【答案】C ‎【解析】①过程正处于解旋状态,形成这种状态需要RNA聚合酶,A错误;②过程形成的产物为多肽链,大多数需要加工后才能够承担细胞的生命活动,B错误;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图中多肽上的氨基酸若有200个,则mRNA上的碱基至少600个,tRNA可能有61种,C正确;浆细胞合成大量抗体主要是通过②过程中多聚核糖体完成,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图中的两个遗传学过程的名称,并能够根据DNA、RNA、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37.科学家以正常人及某种病患者的相应mRNA为模板合成了cDNA。已查明该患者相应蛋白质中只有32号氨基酸与正常人不同,cDNA中只有一个位点的碱基发生改变。对比结果见下表。以下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研究 对象 ‎ cDNA的碱基位点 ‎ ‎32号氨基酸及密码子 ‎ ‎94 ‎ ‎95 ‎ ‎96 ‎ 密码子 ‎ 氨基酸 ‎ 正常人 ‎ G ‎ C ‎ G ‎ CGC ‎ 精氨酸 ‎ C ‎ G ‎ C ‎ 患者 ‎ ‎ ‎ ‎ ‎ G ‎ ‎ ‎ 组氨酸 ‎ ‎ ‎ ‎ ‎ C ‎ 注:组氨酸的密码子为CAU、CAC A. cDNA所含的碱基数等于96 B. 合成cDNA时需要DNA解旋酶 C. 患者第94号位点碱基缺失 D.患者相应氨基酸密码子为CAC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表格可知,表格中仅显示第32号氨基酸的对应序列,该mRNA的实际长度应大于96,A错误;以mRNA为模板合成DNA时需逆转录酶催化,B错误;对比精氨酸与组氨酸的密码子可知,该基因突变是由正常人的密码子CGC突变为患者的CAC,即第95位碱基替换,C错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及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8.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和红色两种体色的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黑色(B)对红色(b)为显性。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78%,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 4%。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 )‎ A. 18%、82% B. 36%、64%‎ C. 57%、43% D. 92%、8%‎ ‎【答案】C ‎【解析】B的基因频率=18%+1/2×78%=57%,b的基因频率=4%+1/2×78%=43%,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根据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来计算种群的基因频率。‎ ‎39.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和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 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B. 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 C. 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D. 农药的使用刺激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状,并将该性状逐代积累 ‎【答案】D ‎【解析】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A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正确;新物种的形成过程为:地理隔离→突变、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新物种形成,因此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C正确;害虫的抗药性状本来就存在,由农药对其进行了选择,D错误。‎ ‎40.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的两个品种,A、a和B、b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⑤和⑦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⑦的目的性更强 B. 图中的AAaaBBbb是四倍体,将它的花药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是二倍体 C. 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④过程得到的都是纯合子 D. ①→②过程操作更简便,但育种周期长,其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⑤为诱变育种,⑦为基因工程育种,二者育种原理不相同,前者为基因突变,后者为基因重组;⑦为基因工程育种,目的性更强A正确;图中的AAaaBBbb是四倍体,将它的花药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B错误;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④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过程得到的都是纯合子,C正确;①→②为杂交育种过程,原理是基因重组,虽然简便但培育周期长,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图中各种育种方法的名称,了解各种育种方法遵循的原理以及过程和结果。‎ 二、综合题 ‎41.下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甲中一定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________。‎ ‎(2)图甲中B、E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_____、_____;其中E细胞有_____个染色体组,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_____(填标号)阶段。‎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乙图中的_____(填数字标号)阶段,乙图中的_____(填数字标号)时期没有同源染色体。‎ ‎(4)在甲图中最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的是_____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_____细胞。‎ ‎(5)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_____(选填“①”“②”或“③”);丁的名称叫_____,细胞Ⅳ基因组成是_____。‎ ‎【答案】 ABD 8 2 1 ② ③⑥ ②③ A D ② 极体(第一极体) a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A图表示细胞分裂间期,可表示有丝分裂间期,也可表示减数分裂间期;B表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后期;图C表示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极体或卵细胞;D表示处于减一中期的初级卵母细胞;E和F分别表示减二前期和后期图;图乙中,A段染色体数目减半,表示减数分裂;B段染色体恢复,表示受精作用;C段表示有丝分裂;丙图中,①表示初级卵母细胞,Ⅱ表示次级卵母细胞,Ⅲ表示第一极体,Ⅳ表示卵细胞,Ⅴ表示第二极体;图丁中,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二后期细胞图,由于细胞质的分裂是均等的,因此可以确定该细胞为第一极体,可对应图丙中的细胞②。‎ ‎(1)等位基因是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只要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细胞中均存在等位基因,因此可以排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EF,以及减数分裂结束形成的细胞C,即图甲中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ABD。‎ ‎(2)据图分析可知,图甲中B、E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8、2,其中E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有1个染色体组,对应图乙中的细胞②。‎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会使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包括有丝分裂后期和减二后期,分别处于乙图中的⑥③阶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或精卵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即在乙图中的②③④时期没有同源染色体。‎ ‎(4)在DNA复制时,由于解旋导致DNA分子结构不稳定,此时容易发生突变.因此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即最可能在甲图中的A细胞中发生。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交叉互换或者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在甲图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D细胞。‎ ‎(5)图丁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二后期细胞图,由于细胞质的分裂是均等的,因此可以确定该细胞为第一极体,可对应图丙中的细胞②;由于图丁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③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细胞IV的基因组成是a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辨别甲图时,一看细胞中是否有同源染色体(没有则为减二),二看有无联会(有即为减一,无则为有丝);并且要识记并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从而判断细胞分裂方式。‎ ‎42.图1、图2表示人体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相关过程(图2中甘、丙等表示甘氨酸、丙氨酸等),据图回答:‎ ‎(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图1、图2分别表示_____和_____过程。图1所示 ③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图1过程进行时,需要_____酶参与。‎ ‎(2)已知图1的RNA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54%,RNA链及其模板链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该双链DNA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__。‎ ‎(3)图2中c表示_______,b的形成与细胞核中的_______(结构)密切相关,丙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由于图1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图2合成的肽链中的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_____。在图示2的过程进行中,移动的是b还是d_____。‎ ‎(4)若图1的DNA分子用15N标记,在没有15N标记的原料中复制三次后,含15N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_____,含15N标记的链占全部DNA单链的_____。‎ ‎【答案】 转录 翻译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RNA聚合酶 26% tRNA 核仁 GCA T//A替换为C//G(A//T替换为G//C) b 1/4 1/8‎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表示转录过程,其中①为DNA分子;②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③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④为RNA。图2表示翻译过程,其中a为多肽链;b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c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d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 ‎(1)图1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该过程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图2表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该过程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图1所示③位于RNA上,其中文名称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 ‎(2)图1的RNA链中G+U=54%,其中G=29%,则U=26%,因此DNA模板链A=26%,C=29%,又知模板链中的G是19%,因此模板链中的T=26%,所以DNA中非模板链中的A=26%,故DNA分子中A=(26%+26%)÷2=26%。‎ ‎(3)图2中c表示tRNA,b的形成与细胞核中核仁密切相关;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A,终止密码子位于丙氨酸密码子的右侧;由于图1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图2合成的肽链中的异亮氨酸变成苏氨酸,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T//A替换为C//G;在图示2的过程进行中,b核糖体在d信使RNA上移动。‎ ‎(4)15N标记的DNA分子,放在没有标记的培养基上培养,复制三次后形成8个DNA分子,其中2个DNA分子含有15N,因此标记的DNA分子占DNA分子总数的1/4;标记的链占全部DNA单链的2÷(2×8)=1/8。‎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图1和图2代表的遗传学过程,了解两个过程的模板、原料等条件,并能够掌握DNA分子中的相关解题技巧,如双链DNA分子中,某种碱基的比例等于其在两条单链中比例之和的一半。‎ ‎43.豌豆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豌豆种子的形状有圆粒和皱粒两种。研究发现,皱粒豌豆的形成是由于编码淀粉分支酶(合成淀粉所需的酶)的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碱基序列导致。‎ ‎① 孟德尔用纯种圆粒和纯种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中同时出现圆粒和皱粒豌豆的现象称为_____,豌豆圆粒和皱粒这一对相对性状说明基因可通过_______________控制生物性状。‎ ‎② 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碱基序列,如果其控制合成的肽链反而变短了,其原因可能是该基因转录的mRNA上__________。‎ ‎(2)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基因B对豌豆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而基因b没有。下面是利用两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纯种品系(甲、乙)及纯种野生型豌豆进行多次杂交实验的结果:‎ 实验一:野生型×品系甲→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l:3‎ 实验二:品系甲×品系乙→F1无豌豆素→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 ‎① 根据实验___,可判定与豌豆素产生有关的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对同源染色体上。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和____。‎ ‎② 从实验一F2中任取一株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其基因型可能为______。若欲进一步判定其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 ‎③ 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种,其中杂种植株占的比例为_____。‎ ‎【答案】 性状分离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新陈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 二 两 AABB aabb AABB或AABb 让其自交,观察后代产生豌豆素的情况 7 10/13‎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已知决定产生豌豆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而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豌豆素的产生,因此能够产生豌豆素的基因型为A_bb.根据实验二,F1自交→F2中有豌豆素:无豌豆素=3:13,是9:3:3:1的变形,所以F1为AaBb,甲、乙是纯系品种,所以基因型为AABB或aabb,在结合实验一可知品系甲为AABB,乙为aabb,野生型为AAbb。‎ ‎(1)①根据题意F1全部是圆粒,F2中同时出现圆粒和皱粒,这种现象为性状分离;该性状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新陈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②根据题意分析可能是该基因转录的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导致翻译出来的肽链变短了。‎ ‎(2)①根据实验二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由分析可知,品系甲和品系乙两种豌豆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 ‎②实验一为AABB与AAbb杂交,子一代为AABb,则F2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和AABb.为进一步判定其基因型,最简便的方法是 让其自交,观察后代产生豌豆素的情况,若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是杂合子。‎ ‎③实验二F2中不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aaB_,aabb,共7种,比值为9:3:1,纯合子为AABB,aaBB,aab,占3/13,所以杂种植株占比为10/13。‎ ‎44.果蝇的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A—a在X染色体上)‎ ‎(1)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① 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 ‎② 若F1代自由交配,则所得F2代的基因型有___种,F2代的表现型有____种。‎ ‎③ F2代的卵细胞及精子中具有A和a的比例分别是_____和_____。‎ ‎(2)红眼长翅的雌果蝇与红眼长翅的雄果蝇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个体数如下表:‎ 表现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雄果蝇 ‎33‎ ‎11‎ ‎34‎ ‎11‎ 雌果蝇 ‎66‎ ‎22‎ ‎0‎ ‎0‎ ‎① 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 ‎② 雄性亲本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_____,在子代红眼长翅雌果蝇中,杂合子的比列是_____。‎ ‎③ 若对子代雌性长翅个体进行测交,所得后代长翅比例为_____。若对子代雌性红眼长翅个体进行测交,所得的后代中红眼长翅的比列为_____。‎ ‎【答案】 XAXA, Xa Y 4 3 3:1 1:1 BbXAXa 、BbXAY BXA、BY、bXA、bY 5/6 2/3 1/2‎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表格分析:红眼长翅的雌果蝇(B_XAX-)与红眼长翅的雄果蝇(B_XAY)交配,后代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因此确定亲本相关基因型均为杂合子(Bb×Bb);又因为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由此确定母本基因型为XAXa,再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1)①已知颜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的A与a,红眼雌果蝇(XAX_)与白眼雄果蝇(XaY)交配,F1全是红眼,所以亲本的基因型是XAXA、XaY。‎ ‎②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是XAXA、XaY,则F1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XAXa、XAY,它们相互交配所得F2的基因型有4种:XAXA、XAXa、XAY、XaY,所以F2的表现型有3种,分别是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 ‎③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XAXA:XAXa:XAY:XaY=1:1:1:1,则F2的卵细胞中具有A和a的比例为3:1,精子中具有A和a的比例为1:1。‎ ‎(2)①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的基因型是BbXAXa、BbXAY。‎ ‎②根据减数分裂过程和自由组合定律,雄性亲本BbXAY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BXA、bXA、BY、bY,其比例是1:1:1:1。在子代红眼长翅雌果蝇中,杂合子的比列是1-2/3×1/2=5/6。‎ ‎③若对子代雌性长翅(1/3BB、2/3Bb)个体进行测交,所得后代长翅比例为1/3+1/3×1/2=2/3,若对子代雌性红眼长翅(1/6BBXAXA、1/6BBXAXa、2/6BbXAXA、2/6BbXAXa)个体进行测交,即与基因型为bbXaY的个体交配,所得的后代中红眼长翅的比列为2/3×3/4=1/2。‎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亲本的表现型写出其可能的基因型,再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列,确定亲本最终的基因型,并利用分离定律进行概率计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