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基因表达载体构建中限制酶选择原则学案
2020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 基因表达载体构建中限制酶选择原则 学案 限制酶选择的三大依据 1.根据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切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 图1 (1)应选择切点位于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以便将目的基因“切出”,如图甲可选择Pst Ⅰ(目的基因两端均具Pst Ⅰ)。 (2)不能选择切点位于目的基因内部的限制酶,以防破坏目的基因,如图甲不能选择SmaⅠ。 (2)为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和随意连接,也可使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如图甲也可选择用PstⅠ和EcoRⅠ两种限制酶(但要确保质粒上也有这两种酶的切点),而且这种切点不至于完全破坏“标记基因”。 2.根据质粒的特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 (1)所选限制酶要与切割目的基因的限制酶相一致,以确保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2)质粒作为载体必须具备标记基因等,所以所选择的限制酶尽量不要破坏这些结构,应至少含有一个完好的标记基因,如图2中限制酶pstⅠ因其会破坏该质粒上唯一的标记基因而不宜选择。 (3)所选限制酶切点不应位于复制原点处以防破坏复制原点(如图2中KpnⅠ)。如果所选酶的切点不止一个,则切割重组后可能会丢失某些片段——若丢失的片段含复制起点区,则切割重组后的片段进入受体细胞后不能自主复制。 (4)所选限制酶,其切点应位于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如图2中HindⅢ会破坏启动子,EcoRⅠ会破坏终止子,而Nde Ⅰ和BamHⅠ切出的切口可让目的基因嵌入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 3.参照Ti质粒的T-DNA片段选择限制酶 若质粒上标出T-DNA片段,则所选限制酶切点应位于T-DNA片段中,从而有利于将目的基因嵌入到T-DNA片段上——因为Ti质粒的T-DNA片段最易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从而实现“转化”。如用两种限制酶XbaⅠ和SacⅠ(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若利用该片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则甲~丁四种Ti质粒中宜选择“丙”作载体,而不宜选择甲、乙、丁。(分析如下) 1.(2016·全国卷Ⅲ,40)图(a)中的三个DNA片段上依次表示出了EcoRⅠ、BamHⅠ和Sau3AⅠ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图(b)为某种表达载体的示意图(载体上的EcoRⅠ、Sau3AⅠ的切点是唯一的)。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BamHⅠ酶切后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 酶切后的产物连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人利用图(b)所示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甲、乙、丙三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如图(c)所示,这三种重组DNA分子中,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的有 ,不能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c) (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 和 ,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慧眼识图 获取信息] (1)三种限制酶切割结果分析 (2)基因表达载体分析 答案 (1)Sau3AⅠ 两种酶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2) 甲、丙 甲中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中目的基因插入在终止子的下游,二者的目的基因均不能被转录 (3)E·coli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T4DNA连接酶 2.(2016·经典高考)下表是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其中切割位点相同的酶不重复标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 两种限制酶切割,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 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为了扩增重组质粒,需将其转入处于 态的大肠杆菌。 (2)为了筛选出转入了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应在筛选平板培养基中添加 ,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常用PCR鉴定,所用的引物组成为图2中 。 (3)若BamHⅠ酶切的DNA末端与BclⅠ酶切的DNA末端连接,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 ,对于该部位,这两种酶 (填“都能”、“都不能”或“只有一种能”)切开。 (4)若用Sau3AⅠ切图1质粒最多可能获得 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 审题指导 第一步:首先看目的基因两侧有何种切割位点以保障能将目的基因“切出” 如图2使用BamHⅠ、BclⅠ可切断左侧,HindⅢ、Sau3AⅠ可切断右侧 第二步:再回到“质粒”,看质粒中限制酶切割位点,如图中总共有BamHⅠ、BclⅠ、BamHⅠ及HindⅢ四个限制酶识别位点,其中并不存在目的基因中Sau3A Ⅰ酶识别位点,故不选Sau3A Ⅰ酶,而BamHⅠ 在四环素抗性基因与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中均存在,倘若使用该酶将会导致两个标记基因同时被破坏,故只能选择BclⅠ与HindⅢ,而使用此两类酶将导致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遭破坏,因此制备重组质粒选择培养基时只能依据“四环素抗性基因”,如下图所示: 此外,根据BamHⅠ和BclⅠ的酶切位点,BamHⅠ酶切的DNA末端与BclⅠ酶切的DNA末端连接,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 ,这与两种酶的酶切位点均不同,即两种酶在该片段找不到识别位点。又根据BamHⅠ、BclⅠ和Sau3AⅠ的酶切位点,Sau3AⅠ在质粒上有三个酶切位点,完全酶切可得到记为A、B、C三种片段,若部分位点被切开,可得到AB、AC、BC、ABC四种片段,所以用Sau3AⅠ切图1质粒最多可能获得7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 答案 (1)BclⅠ和HindⅢ DNA连接 感受 (2)四环素 引物甲和引物丙 (3) 都不能 (4)7 1.(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人类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唯一宿主,现有的肝硬化、肝癌多从乙肝发展而来,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先后经历了血源性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阶段。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是取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用差速离心提纯血液中的乙肝病毒,之后再灭活,制成乙肝疫苗。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生产和使用过程如图1,图2示意大肠杆菌质粒的相关基因与限制酶切点;图3示意有关限制酶在DNA分子中的具体切点。请回答相关问题: (1)从图1可知,该目的基因的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大肠杆菌质粒作为运载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基因工程疫苗接种比血源性疫苗更安全,试从疫苗的结构特点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形成有效的重组质粒,选择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很重要。某学习小组根据图2和图3提出了三种方案:单独使用BamH Ⅰ、分别使用BamH Ⅰ和EcoR Ⅰ以及分别使用HindⅢ和EcoR Ⅰ,且认为选择使用BamHⅠ和EcoRⅠ最佳。该方案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选择使用Hind Ⅲ和EcoR Ⅰ,则在构建重组质粒后,还需要运用 技术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答案 (1)指导合成乙肝病毒外壳 (2)①对受体细胞无害;②具标记基因,能对重组DNA是否进入受体细胞进行鉴定;③在宿主细胞内能自我复制;④具有多个酶切位点,供外源基因插入其中。 (3)血源性疫苗需灭活破坏其核酸结构,灭活不成功则会导致接种者患乙肝,而基因工程疫苗仅有乙肝病毒外壳,不需要灭活 (4)既防止了质粒发生自身环化和目的基因与质粒之间的反向连接,又便于筛选出含有目的基因(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 DNA分子杂交(或核酸分子杂交、分子杂交) 2.(2019·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如图所示为培育二倍体转基因抗虫玉米的两种思路。EcoR Ⅰ、Sma Ⅰ、BamH Ⅰ为限制酶(箭头所指为酶切位点)。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获取目的基因时不能选择SmaⅠ酶的原因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EcoR Ⅰ和BamHⅠ酶的优点是可避免目的基因与质粒 连接。 (2)与思路1相比,思路2的最大优点是获得的转基因抗虫玉米 。 (3)培育转基因抗虫玉米的核心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重组质粒导入受精卵,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这跟农杆菌的 有关。 (5)操作⑤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图显示:目的基因中存在Sma Ⅰ的识别位点。若使用Sma Ⅰ切割外源DNA,则会破坏外源DNA中的目的基因的结构,因此获取目的基因时不能选择Sma Ⅰ切割。EcoR Ⅰ和BamH Ⅰ的识别位点不同,形成的黏性末端不同,因此选择EcoR Ⅰ和BamH Ⅰ切割质粒和外源DNA,其优点是可避免目的基因与质粒反向连接。 (2)思路1是将重组质粒导入玉米的受精卵中,由该受精卵发育成的植株不一定都是纯合子,思路2是将重组质粒导入由花粉经过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中,由该愈伤组织形成的单倍体幼苗2再经过人工诱导,使其染色体加倍,最终得到的玉米株都是纯合子。可见,与思路1相比,思路2的最大优点是获得的转基因抗虫玉米都是纯合子(或答不发生性状分离)。 (3)培育转基因抗虫玉米采用的是基因工程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可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4)农杆菌的Ti质粒上具有T-DNA,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在培育转基因植物时,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正是利用了农杆菌的Ti质粒上具有的T—DNA的这一特点。操作⑤是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答案 (1)破坏目的基因的结构 反向 (2)都是纯合子(或答不发生性状分离) (3)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稳定存在并可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 (4)Ti质粒上具有T-DNA (5)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