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高二年级期中末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省级行政区与B省区陆上相邻的是 A. 浙、赣、闽 B. 鲁、云、闽 C. 湘、赣、闽 D. 鄂、闽、云 2. 上图四省区中汽车牌照的第一个字依次为 A. ①云 ②桂 ③皖 ④黑 B. ①云 ②粤 ③鄂 ④黑 C. ①青 ②粤 ③渝 ④新 D. ①新 ②云 ③鄂 ④鲁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图中A是云南省,B是广东省,C是湖北省,D是黑龙江省。广东省的邻省有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西,其简称分别为闽、赣、湘、桂,故C正确。 故选C。 【2题详解】 图中A是云南省,B是广东省,C是湖北省,D是黑龙江省。云南简称云或滇,广东简称粤,湖北简称鄂,黑龙江简称黑。故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读我国四大茶区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3. 湖南省位于( ) A. 华南茶区 B. 西南茶区 C. 江南茶区 D. 江北茶区 4. 普洱茶的主产区位于云南南部,该地区传统名居是( ) A. 四合院 B. 竹楼 C. 白墙黑檐的楼房 D. 窑洞 5. 四大茶区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高原山地气候 【答案】3. C 4. B 5. C 【解析】 本题考查区位差异。 【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湖南省位于东南茶区。故选C。 【4题详解】 四合院为北京的传统民居,竹楼为云南的传统民居,白墙黑檐的楼房为江南水乡的传统民居,窑洞为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故选B。 【5题详解】 四大茶区主要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C。 读下图“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图”,回答下列小题。 6. 图中 K、L、N、M 所对应的省级行政区及简称搭配正确的是 A. 山西省(晋)、青海(青)、广西(桂)、湖北(湘) B. 山西省(晋)、西藏(藏)、贵州(黔)、湖北(鄂) C. 山西省(晋)、西藏(藏)、安徽(皖)、湖北(鄂) D. 山西省(晋)、新疆(新)、贵州(贵)、湖北(鄂) 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山脉①是我国一、二阶梯的分界线 B. 山脉②是昆仑山脉 C. 山脉③以东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以西是四川盆地 D. 图中四个省区中,有三个省区的地形以高原为主 【答案】6. B 7. A 【解析】 此题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和地形山脉特征。 【6题详解】 据图分析,K、L、N、M 所对应的省级行政区分别为山西、西藏、贵州、湖北;山西简称为晋,西藏简称为藏,贵州简称为黔,湖北简称为鄂。故选B。 【7题详解】 山脉①为太行山脉,是我国二、三阶梯的分界线,A不符合题意;山脉②为昆仑山脉;山脉③为巫山,以东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以西是四川盆地;山西以黄土高原为主,西藏以青藏高原为主,贵州以云贵高原为主;故选A。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图”及“不同区域农业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造成图示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 ) A. 地形 B. 土壤 C. 气候 D. 市场 9. 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 ) A. Ⅰ—“高”和“寒” B. Ⅱ—伏旱 C. Ⅲ—高温多雨 D. Ⅰ—炎热干燥 【答案】8. C 9. A 【解析】 本题组以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8题详解】 图中显示,两地农业景观分别为旱作农业和水稻种植业。图中显示,两地地形都是平原,不会导致农业景观差异,排除选项A。两地都有肥沃的土壤(耕作土壤)和不肥沃的土壤(如盐碱地、红壤),对两地农业景观差异影响不大,排除选项B。两地属不同气候类型,北方地区降水多,水资源较少,形成旱作农业景观,南方地区降水多,水资源丰富,形成水田农业景观,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两地人口都很密集,市场需求量都很大,市场差异不是造成两地农业景观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选项D不符合题意。 【9题详解】 图中Ⅰ表示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具有“高”和“寒”的特征,选项A正确,选项D错误。图中Ⅱ表示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但没有伏旱天气,伏旱天气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选项B错误。图中Ⅲ表示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方地区)或低温少雨(南方地区),“高温多雨”不是整个区域整体的自然特征,选项C错误。 下图为沿109°E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P、Q两谷地形成的主导地质作用分别是 A. 地壳下沉 冰川侵蚀 B. 断裂下陷 冰川侵蚀 C. 流水侵蚀 地壳下沉 D. 断裂下陷 流水侵蚀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P谷地位于非季风区 ③P谷地聚落多团聚型 ②Q谷地河流无结冰期 ④Q谷地道路多棋盘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10. D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图中显示,P谷地所在岩块相对两侧岩块断裂下降,形成地堑构造,因此P谷地形成的主导地质作用是断裂下陷,排除A、C。图中显示,Q谷地呈V型形态,Q谷地纬度较低,位于秦岭以南,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流速较快,流水侵蚀作用明显,因此Q谷地形成的主导地质作用是流水侵蚀,选项D符合题意。Q地纬度较低,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没有冰川分布,且谷地形态呈“V”型,而冰川谷往往呈“U”型,因此排除B。所以选D。 【11题详解】 根据经纬度位置和与秦岭的相对位置判断,P谷地为渭河谷地,渭河谷地位于我国季风区,①错误。P谷地为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规模大,多呈团聚型,②正确。Q谷地位于秦岭以南,属南方地区,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③正确。图中显示,Q谷地地形起伏较大,道路多沿河谷延伸,呈条带状,广阔平原地区的道路多呈棋盘式,④错误。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 【点睛】 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状。起伏较大的山区:交通线稀疏,多沿河谷延伸,为了减缓道路的坡度,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南方的丘陵和山区,村落的规模小,分布较为分散。 读我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下列关于图中代码表示的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为柴达木盆地,属于第一级阶梯 B. ①为云贵高原,属于第二级阶梯 C. 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第三级阶梯 D. ④为太行山,是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13. 有关我国地形、地势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利于夏季风的深入 B. 使大河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交通 C. 有利于形成充足的耕地 D. 在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答案】12. C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我国地势起伏较大,以32°N纬线形成的剖面图,掌握我国具体的地形分布情况,根据图示,可判断该纬线穿过我国南部地区的部分地形区。②海拔较高,为我国地势最高的青藏高原地区;且是第一、二阶梯分界线上的横断山脉;①是位于我国南部地区的四川盆地;④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的分界线,属于巫山;③为我国南部重要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属于第三级阶梯。因此答案选C项。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的影响。剖面图可以直观的表示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通过观察,可以明显观察出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我国东部低,东临海洋,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A正确;西高东低,受地势影响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了沿海和内地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B正确;阶梯交界处,海拔高低不同,落差大,水流急,蕴藏丰富的水能,D正确;耕地面积的大小,与地形类型有关,我国山地众多,耕地面积较小,C错误。故答案选C项。 【点睛】地形对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数自西向东流动。 2、西高东低的地势,相对而言有利于海洋水汽的深入; 3、多种地形使得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出现多样化,从而使得物种出现多样化的特点。 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1、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使得河流之间的落差较大,产生巨大的势能,有利于水电站的建设; 2、地形种类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3、山区面积广大,地形的阻隔使得地域之间文化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我国的文化出现明显的多样化和地域化特色。 4、当然,这些特点还对我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山区多,平原少,也给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同时,山区由于地形崎岖,交通闭塞,经济文化常常相对落后,并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下图为我国沿30°N的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A. ①年太阳辐射量②7月均温③地势 B. ①地势②7月均温③年太阳辐射量 C ①7月均温②年太阳辐射量③地势 D. ①年太阳辐射量②地势③7月均温 15. ②曲线在b处数值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势高,气温低 B. 云量多,反射强 C. 距海近,水汽多 D. 纬度低,对流旺 【答案】14. C 15. 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沿30°N上地区自然环境特点。 【14题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从西向东依次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①自西向东,海拔越来越低,气温越来越高,是7月均温;②最高在青藏高原,最低在四川盆地,是年太阳辐射量;③自西向东,海拔越来越低,是地势。故本题选择C。 【15题详解】 ②是年太阳辐射量,b是四川盆地,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云量多,反射强。四川盆地,盆地地形,地势较低,A错;四川盆地,地处内陆,距离海较远,C错;四川盆地位于北纬30度附近,D错。故本题选择B。 下表为“我国某纬度附近甲乙丙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16. 表中甲、乙、丙城市最有可能是 A. 西宁、太原、济南 B. 昆明、贵阳、福州 C. 拉萨、成都、杭州 D. 乌鲁木齐、包头、北京 17. 甲所在省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A. 光照 B. 水分 C. 土壤 D. 热量 【答案】16. C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表格中的日照时数,甲地年日照时数3000多小时,夏季气温低,最可能是日光城拉萨,拉萨位 于30°N附近,所以某纬度可能是30°N,这些城市应位于长江流域地区,西宁、太原、济南、福州、乌鲁木齐、包头、北京均距离30°N过远,与表中数据相差太大,故A、B、D错,故本题应选C。 【17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甲为拉萨,位于青藏高原,因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所以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D对;青藏高原光照充足,是有利条件,A错;冰雪融水较多,B错;土壤不是限制性因素,C错。故本题选D。 青海省共和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北靠青海湖,南临黄河谷地龙羊峡,海拔3000m以上的戈壁建成占地54平方公里(相当5160个标准操场)的光伏园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光伏发电只能白天工作,为了获取稳定的电源,当地最先解决的办法是( ) A. 与水电站连网 B. 建立火电厂 C. 开采地热资源 D. 开发风力资源 19. 光伏电站建成后,戈壁滩植被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面积光伏板的铺设,增加了地表的太阳辐射 B. 大面积光伏板的铺设,减少了地表水分增发 C. 大面积光伏板的铺设,提高了地表温度 D. 大面积光伏板的铺设,减少了土壤的盐度 20. 戈壁滩迅速恢复的草影响光伏电板的效率,更易引起火灾,适宜采取的可持续的治理办法是( ) A. 大范围人工割草 B. 科学适量喷射除草剂 C. 地膜覆盖 D. 有组织的放牧 【答案】18. A 19. B 20. D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资源的利用。 【18题详解】 该地位于龙羊峡附近,已建有水电站,为了获取稳定的电源,可与水电站联网,晚上用水电。建立火电厂、开采地热资源、开发风力资源是以后考虑的,目前还不能解决。故选A。 【19题详解】 大面积光伏板的铺设,减少了地表的太阳辐射,降低的地表温度,减少了地表水分增发。对土壤的盐度没有直接影响。故选B。 【20题详解】 戈壁滩迅速恢复的草影响光伏电板的效率,更易引起火灾,适宜采取的可持续的治理办法是有组织的放牧,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也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大范围人工割草,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科学适量喷射除草剂,增加了经济成本,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地膜覆盖不太现实。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雨(雪)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2. 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 ②甲地小雪,乙地小雨 ③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 ④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21. C 22. 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降水的影响因素、等值线的判读等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解题的关键在于对地理图表的综合分析。 【21题详解】 该区域为长江流域,110°即为110°E,结合区域定位,该区域110°E 附近为巫山,巫山以西为四川盆地,盆地四周受山脉的阻挡,冬季温度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因此甲处降雪分界线向北弯曲;乙地为巫山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故降雪分界线在该地向南弯曲,故而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正确;纬度差异不会导致雨雪分界线发生明显弯曲;甲乙两地均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均为陆地,热力性质相当,ABD错误。 【22题详解】 图中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表示北半球的冬季,雨雪分界线以北为降雪,以南为降雨。看图中信息,甲地位于雨雪分界线以南,据图分析应降中雨;乙地位于雨雪分界线以北,据图分析应降中雪,①正确,②错;风由高压吹向低压,且向右偏转(该地为北半球),故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图中乙处等压线较甲处密集,气压梯度更大,风力更大,③正确,④错,故选A。 【点睛】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山地背风坡易出现焚风效应,形成局部高温;山地冷空气迎风坡易出现冷空气堆积,形成低温中心。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夏季青海湖流域风力最小,湖水表层平均温度约为16℃,底层平均温度约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下图示意青海湖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根本原因是( ) A. 入湖径流减少 B. 湖水蒸发加剧 C. 入湖盐类物质增多 D. 外泄河道下游断流 24. 青海湖表层水温与底层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 A. 湖底释放热量增多 B. 阳光透射深度增大 C. 湖水上下扰动加剧 D. 表层水体蒸发散热减慢 25. 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 ) A. 表层盐度高于底层 B. 底层水温高于表层 C. 湖面中部结冰比湖岸早 D. 湖水含氧量增大 【答案】23. D 24. C 25. B 【解析】 【23题详解】 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外泄河道(倒淌河)下游断流,使进入湖泊的盐类物质在湖泊中不断累积。所以选D。 【24题详解】 青海湖湖面夏季风力小,表层水温与底层差异大;秋季风力增大,湖水上下扰动加剧,表层水温与底层差异减小。所以选C。 【25题详解】 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底层水温高于表层。这主要是由于冬季青海湖表面结冰,底层水温季节变化小,温度较高,使表层水温低于底层。所以选B。 读我国某地区图,回答下面小题。 26. 一般情况下,河流R A. 只有春汛 B. 只有夏汛 C. 只有秋汛 D. 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汛期 27. 城市P是在大型能源基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能源基地是 A. 水电站 B. 油田 C. 天然气田 D. 煤矿 28. 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势条件 A. 单位面积产量高 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 交通发达 D. 水热条件好 29. 城市Q某家具厂生产的实木家具销往全国许多地方,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 A. 原料产地 B. 消费市场 C. 廉价劳动力 D. 高素质的技术开发人员 【答案】26. D 27. B 28. B 29. A 【解析】 试题分析: 【26题详解】 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地理事物的轮廓等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故受夏季降水和春季的积雪融水补给,东北地区的河流形成夏汛和春汛。故选D。 【27题详解】 根据地理位置判断P为大庆,为我国著名的石油产区。故选B。 【28题详解】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最大的优势条件是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故商品率高,明显由于南方的太湖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故选B。 【29题详解】 Q地为我国著名的林区,木材丰富,故判断该地区的家具厂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读图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抓住图示的经纬度、河流轮廓等基本信息,进行准确定位,结合我国的区域地理特征即可分析。 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下图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 完成下列小题。 30. 下列解释正确有( )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 ②“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 ③“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易结霜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1.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可在区内大力推广小麦种植 B. 该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增加牲畜数量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出路之一 C. 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干旱、霜冻、风沙 D. 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 【答案】30. C 31. D 【解析】 【30题详解】 ①“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说明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小、日变化较大;④“日愁暴雨夜愁霜”,说明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海拔高,空气稀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温度低易结霜;故①④错误,可以排除,C项正确。 【31题详解】 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但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不适宜种植喜热作物小麦;该地区虽然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增加牲畜数量会造成草场退化,土地荒漠,不利于农民脱贫致富;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高寒、大风、冻土。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 下图为某盆地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2. 与我国其他沙漠相比,该区域植被覆盖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海拔高,年均温低,蒸发弱 ②纬度高,年均温低,蒸发弱 ③季节性积雪融水较丰富 ④山地降水较丰富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3. 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 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B. 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 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D. 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答案】32. B 33. C 【解析】 【32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该地海拔相对于其他沙漠如塔克拉玛干等沙漠而言,并不高,影响该区植被的关键因素是降水,①错。根据材料,该地“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④错;该地地处44°N-46°N,纬度相对较高,年均温低,蒸发弱,“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即季节性积雪融水丰富,积雪融化量大,所以植被覆盖率高。②③对。据此分析本题选B。 【33题详解】 积雪的反射率高,使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减弱,从而降低大气温度,AB错误;积雪融化会增加地表径流,D错误;积雪覆盖可以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C正确。据此分析本题选C。 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曲线图(比例尺为1/2000,数字单位:℃),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4. 图中所示地区较适宜种植( ) A. 甜菜 B. 天然橡胶 C. 青稞 D. 茶树 35. 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36.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有可能是( ) A. 800m B. 1500m C. 1800m D. 2500m 【答案】34. D 35. A 36. B 【解析】 【34题详解】 图示我国西南1月平均气温曲线,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大都在0℃以上,是亚热带气候区;适合种植茶树;甜菜适合中温带气候区,主要在我国东北、西北;青稞适宜温凉气候,主要在我国青藏高原;天然橡胶是热带植被,在我国主要在海南和西双版纳。选D正确。 【35题详解】 图示我国西南地区,亚热带气候,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图示甲气温低于两侧,为山地,a在甲山西南,是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b在甲山的东北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乙是闭合等温线,且温度高于四周,是盆地地形,c在盆地东南,d在盆地内部,受季风影响小,降水都较a少。选A正确。 【36题详解】 图示温差是2℃,甲的温度-2℃-0℃,乙的温度6℃-8℃,甲乙两地温差6℃-10℃;由于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甲乙两地海拔高差约1000-1700米。选B正确。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被贺兰山护着、黄河爱着的地方”。独特的地理位置,塑造出宁夏特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7. “塞上江南”是宁夏的主要农业区,其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①地势平坦 ②光照资源丰富 ③降水丰沛 ④灌溉水源充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8. 宁夏地理环境自南向北的变化体现了 ①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 ②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 ③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 ④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过渡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37. C 38. C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宁夏平原号称“塞上江南”,地形平坦,是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光照条件好,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是宁夏重要的农业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宁夏自南向北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少,降水越来越少,体现了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降水由400毫米向200毫米减少,体现了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因气候和降水的差异,农业由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 【37题详解】 宁夏平原号称“塞上江南”,地形平坦,是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光照条件好,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是宁夏重要的农业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选C正确。 【38题详解】 宁夏自南向北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少,降水越来越少,体现了季风区向非季风区过渡;降水由400毫米向200毫米减少,体现了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因气候和降水的差异,农业由农耕区向游牧区过渡;这里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无关。选C正确 下面图甲为某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图乙是未来土地利用趋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9. 影响该区域未来种植作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土壤 D. 水源 40. 下列水果未来最适合在该区域种植的是 A. 香蕉 B. 椰子 C. 柑橘 D. 苹果 【答案】39. B 40. C 【解析】 【39题详解】 对比两幅图可知,未来种植作物为水稻,当地的植被类型为常绿林,且1月份0°C等温线向北推移,说明了未来该地的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故影响该区域未来种植作物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B项正确,D项错误;地形和土壤条件变化不大,故A、C项错误。 【40题详解】 据图可知,1月份0°C等温线向北推移;根据该地气温特点可以判断,未来该地为亚热带地区,适合发展柑橘生长,故C项正确;香蕉和椰子适宜在热带种植,故A、B项错误;苹果属于温带的水果,故D项错误。 下图中甲、乙、丙三地属于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41. 与甲地相比,丙地 ( ) A. 劳动力充足,生产规模大 B. 市场广阔,农产品商品率高 C. 工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D. 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 4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地春旱严重,影响冬小麦返青 B. 乙地交通的改善,削弱了产品对本地市场的依赖 C. 丙地光照充足,农作物一年三熟 D. 三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决定其农业地域类型不同 【答案】41. D 42. B 【解析】 【41题详解】 读图,甲地位于松嫩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丙地是洞庭湖平原,是水稻种植业。与甲地相比,丙地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D对。丙地以小农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A错。水稻种植业产品商品率低,是自给农业,B错。农业机械化水平低,C错。故选D。 【42题详解】 甲地纬度较高,种植春小麦,A错误。乙地交通的改善,产品能够远距离运输,削弱了产品对本地市场的依赖,B正确。丙地降水较多,光照较少,农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C错误。三地气候条件的差异,决定其农业地域类型不同,其它自然条件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B。 【点睛】 甲地位于松嫩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丙地是洞庭湖平原,是水稻种植业。特点是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小农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水稻种植业产品商品率低,是自给农业,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交通的改善,削弱了产品对本地市场的依赖。 古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图1为祁连山——居延海自然景观剖面图,该区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图2为祁连山地“阴阳脸”图片,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地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3. 关于图1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推测图示区域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 B. 山麓地带沙砾形成与流水作用无关 C. 该地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属外流河 D. 古诗描述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4. 造成祁连山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A. “阳脸”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 B. “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C. “阴脸”为阳坡,光照强,热量充沛 D. “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 【答案】43. A 44. D 【解析】 【43题详解】 图示区域居于内陆,降水少,山地起伏大。故推测该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最可能位于较为平坦且水分条件较好的冲积扇边缘,最可能根据图示信息及指向标,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大体呈东西走向,A正确;山麓地带沙砾的形成是流水堆积作用,B错;该地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属内流河,C错;古诗“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描述的是祁连山的变化,体现的是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错。据此分析选A。 【44题详解】 根据图示及文字材料可知,图中“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D正确;“阳脸”为阳坡,光照充足;坡度陡缓与阴坡、阳坡无关;阳坡是草地、阴脸是森林,阳坡并不比阴坡降水丰富。据此分析选D。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由若干工业基地组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5.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的工业基地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6. ③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 A. 工业基础薄弱 B. 交通条件落后 C.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D. 劳动力不足 【答案】45. B 46.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工业,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4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为辽中南地区,②为京津唐工业区,③为沪宁杭工业区,④为珠三角工业区,其中京津唐工业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故选B。 【46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为辽中南地区,②为京津唐工业区,③为沪宁杭工业区,④为珠三角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但是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故选C。 【点睛】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规模最大、效应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1.工业的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2.地处长江三角洲,有丰富的工业资源;3.水陆空交通发达,有统一的电网;4.区内有众多大学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和科技力量雄厚(劳动者素质高);5.有广阔的经济腹地-长江流域(市场广阔)。 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区能源资源不足,人口分布、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发展不平衡。 一直以来,我国鼓励东部工业向中、西部转移,但见效不明显。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净产业转移(转入量一转出量)和净碳排放转移(转入量一转出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7. 制约我国东部工业向西部转移的因素有( ) ①东部的交通条件 ②东部的产业集聚效应 ③西部的资源状况 ④西部的劳动力价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8. 图中( ) A. 东部沿海以低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B. 中部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C. 京津地区以低污染产业转入为主 D. 西北地区以高污染产业转出为主 【答案】47. A 48. C 【解析】 【47题详解】 我国东部的交通更便利,东部的产业集聚效应好,工业发展条件更有利,因此会制约我国东部工业向西部转移。故选A。 【48题详解】 读图可知,京津地区净产业转移量大,且净碳排放转移最低,所以京津地区以低污染产业转入为主。故选C。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9. 图中序号表示的区域( ) A. ①降水稀少,河流均为内流河 B. ②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荒漠 C. ③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区 D. ④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暖温带区 5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到②地势由一级阶梯到二级阶梯 B. 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 C. 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递增 D. ④到⑤的植被变化体现了经度地带性规律 【答案】49. C 50.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环境。 【49题详解】 ① 地为我国西北内陆,降水稀少,河流大部分为内流河,额尔齐斯河是该地区的外流河,注入北冰洋;故A不符合题意.②地为大兴安岭与贺兰山之间的内蒙古草原,光照充足,植被类型为草地;故B不符合题意; ③地为东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故C符合题意;④地为我国南方地区,水热充足,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0题详解】 读图可得,①和②都在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故A错误;②到③由畜牧业过渡到种植业为主,故B正确;③到④人口密度逐渐降低,故C错误;⑤为青藏高原地区,④到⑤植被变化体现了非地带性规律,故D错误。故选B。 【点睛】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地理区域和地理界线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区域体现了区域内部的地理相似性,地理界线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性,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5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地理兴趣小组外出考察,他们在不同地区拍摄到了①②两幅图片,结合下图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A、B、C、D四大地理区域中,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①的是________;最有可能拍摄到图片②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2)这四大区域划分的依据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位于季风区是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地区,位于非季风区的是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地区。(填字母) (3)比较C、D两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补充完成下表。 C区域 D区域 气候 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 ________ 土壤 ________ 黑土、黄土 典型植被类型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________ 农业类型 ________ 以旱地为主的种植业 (4)如果让你在图中A、B、C三个区域中,根据气候特点,选择种植三种农作物(水稻、青稞、棉花)中的一种,你会选择哪种作物?请说明理由。 【答案】(1)C;D (2)地形;气候;C;D;A;B (3)见下表。 C区域 D区域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土壤 红壤 典型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农业类型 以水田为主的种植业 (4)青稞;高寒,适合耐寒作物青稞生长。棉花;夏季高温,光照充足,适合棉花生长。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及各区域之间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差异等相关知识。 【详解】(1)读图可知,A为青藏高寒区,B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为中国南方地区,D为中国北方地区,图①是江南水乡风光,应该位于C区;图②是北方雪乡风光,应该位于D。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月00C等温线);北方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大致是400mm年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大致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青藏高寒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横断山区,因此,我国四大地区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地形和气候。C南方地区和D北方地区,东部濒临海洋,深受夏季风影响,为季风区;A青藏高寒区和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大部分地区,夏季风影响不到,属于非季风区。 (3)气候:南方地区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属于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D北方地区位于温带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所以形成温带季风气候。植被、土壤:南方地区为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热带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的土壤为红壤;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对应的土壤为黄土和黑土。农业类型:南方降水多,河网密集,农业类型是以水田为主的种植业,北方降水少,是以旱地为主的种植业。 (4)A为青藏高寒区,气候高寒,所以适宜种植耐寒作物青稞;B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夏季高温,光照充足,适合种植喜光的棉花;C为中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适合种植喜水热的水稻。 52.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有著名的“三大荒”,如今已经变成了“三大仓”:“北大荒”变成粮仓,“西大荒”变成棉仓、粮仓,“南大荒”变成橡胶林和热带经济作物仓。读我国三大荒地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南方荒地与北方荒地地形类型的差异。 (2)说出“西大荒”与“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西大荒”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经过几代兵团人的努力,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3)简述“西大荒”地区棉花生产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4)西大荒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将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南方荒地以丘陵山地为主,北方荒地以平原为主。 (2)“北大荒”热量条件不足,“西大荒”水源条件不足。 (3)政府政策支持,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业技术的进步,消费市场的拓展,棉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 (4)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消耗大量水资源,水资源枯竭易导致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易导致土壤盐渍化。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南方荒地与北方荒地地形类型的差异、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西大荒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将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详解】(1)读图可知南方荒地主要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北方荒地主要位于三江平原,以平原为主。 (2)北大荒位于东北,地形是平原,农业发展是纬度高,热量不足;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3)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西大荒”地区棉花生产得以迅速发展,使得优势自然条件得以发挥,主要在于政策指引下交通、技术、市场和工业的拉动作用:政府政策支持,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业技术的进步,消费市场的拓展,棉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 (4)西北地区水源不足,用水过度会导致荒漠化,不合理灌溉会导致盐碱化。 5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伦古湖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北部。乌伦古河先流入吉力湖,经西北流出汇入乌伦古湖。湖水盐度由河道入口处向西逐渐增高到2.7克/升,有咸味。1969年凿通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湖之间的分水岭,修建了引额济湖渠道工程,每年可引1.85亿立方米水量注入乌伦古湖。乌伦古湖以产五道黑、红鱼、鲤鱼、贝加尔雅罗鱼、河鲈、斜齿鳊、东方真鳊等著称。湖滨地带是水草丰茂的牧场。下图示意乌伦古湖位置。 (1)试指出额尔齐斯河径流量较大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乌伦古湖湖水盐度由东向西逐渐增高的原因。 (3)推测引额济湖渠道引水工程对乌伦古湖及周边地区环境的影响。 【答案】(1)季节:春季和夏季。原因:额尔齐斯河流域冬季降雪量大,地表积雪量大,春季积雪大量融化,融水补给河流,流量较大;夏季流域内的高山冰川融化,融水补给河流,流量较大。 (2)东部有河流和引水渠的淡水汇入,有稀释作用,盐度较低;西部没有淡水注入,加上蒸发较大,盐度升高。 (3)流域面积明显增加,水量增加,盐度有所降低,水质得到恢复;湖滨地区地下水位上升,植被增加,草场得以恢复,土地荒漠化得以抑制;气候湿度增加,温差减小;环境得到改善,鱼类资源得到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分析】 (1)主要从水源补给的形式进行分析。水源补给的形式有:春季积雪融水补给、夏季冰雪融水补给、以及夏季大气降水补给等。 (2)河流的淡水汇入起稀释作用,使盐度降低。 (3)从环境的整体性展开分析。 【详解】(1)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由于阿尔泰山纬度较高,海拔较高,且能受到大西洋水汽的影响,冬季降雪量大,地表积雪多,夏季降水较多,春季,额尔齐斯河流域积雪大量融化,融水补给河流,流量较大;夏季,流域内的高山冰川融化,融水补给河流,大气降水较多,流量较大。径流量较大的季节:春季和夏季。 (2)读图可知,乌伦古湖东部有乌伦古河的淡水,以及引水渠引入额尔齐斯河的淡水汇入,对东部湖水有稀释作用,盐度较低;西部没有淡水注入,该区域为干旱地区,蒸发较大,盐度就升高。 (3 )引水工程使乌伦古湖面积明显增加,水量增加,盐度有所降低,水质得到改善;由于乌伦古湖面积增加,湖滨地区地下水位上升,植被增加,草场得以恢复,土地荒漠化得以抑制;湖的面积增加,水分蒸发增多,气候湿度增加,温差减小,自然环境得到改善;湖的面积增加,鱼类生存条件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54.“塞上粮川”河套平原由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盛产小麦、玉米、高粱、大豆、葵花、甜菜、瓜果等,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读图回答。 (1)归纳河套平原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河套平原成为“塞上粮川”具有哪些有利的自然条件。 (3)图中西部的磴口县建有大型风力发电厂,分析其建厂的优越条件。 【答案】(1)空间上由东向西递减;时间上夏秋多、冬春少。 (2)有利自然条件:晴天多,光照充足;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黄河冲积而成,耕地多,土壤肥沃;濒临黄河,灌溉水源充足。) (3)磴口县地处在贺兰山和狼山风口上,风力资源十分丰富;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便于发电设备的运输;距离内蒙古的省会城市呼和浩特近,有充足的科技力量;平原地区,人口众多,用电需求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塞上粮川”河套平原为材料,考查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农业、能源开发等。 【详解】(1)河套平原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包括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分布特点。从图中可以看出,空间上总体上由东向西递减;时间上夏秋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冬春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水少。 (2)河套平原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河套平原由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便于耕作;黄河冲积而成,耕地多,黄河带来大量有机质,土壤肥沃;濒临黄河,可利用黄河水灌溉,灌溉水源充足。 (3)从图中可以看出,磴口县地处在贺兰山和狼山之间,受狭管效应影响,为风口位置,风力资源十分丰富,为风力发电提供了资源保障;图中铁路经过该县,交通便利,便于发电设备的运输;距离内蒙古的省会城市呼和浩特近,有充足的科技力量,为风力发电建设提供了保障;平原地区,农业发达,人口众多,用电需求大,市场广阔。 55.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表1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图2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结合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字母A表示________工业,B表示________工业。 (4)工业旅游指以工业生产场所、工业产品、工业生产工艺过程等为主要吸引物开发的旅游项目。开发工业旅游最主要的条件(填代号)( ) A.资源的游览价值 B.地区接待能力 C.市场距离 D.旅游环境承载量 (5)试分析图2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 【答案】(1)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 (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依然保持优势 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3)钢铁 森林 (4)A (5)避免煤炭资源枯竭带来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和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详解】(1)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的区位条件,主要从以下方面分析,市场、交通、原 料、燃料、工业基础、农业基础、劳动力、政策、技术等,结合“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可以看出,钢铁工业为机械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丰富的煤炭资源又供给了充足的能源,东北地区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东北地区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林业基地,机械化程度高,国家政策的支持、市场条件好等优势,使得东北地区的机械工业蓬勃发展。 (2)由表中的数据资料1978年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由 20%降 至12.8%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由64.3% 降至49.6%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但比重仍最大;第三产业比重则由 15.7%上升至37.6% ,第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 (3)从图中可以看出A工业既需要煤,又为机械工业提供原料,应是钢铁工业,B工业产出木材,同时为造纸工业提供原料,应是森林工业。 (4)本题考查的是旅游地理的内容,任何旅游资源开发的首要考虑因素都应是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在资源游览价值高的情况下,再考虑其经济距离,交通通达度,地区接待能力,景区环境承载量等因素。所以选A。 (5)本题考查学生由鲁尔区的衰落及整改措施进行知识迁移,结合“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单一,易造成经济衰退,产业结构多元,生产链长,能够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既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点睛】(1)工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原料、燃料、土地、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工业基础 (2)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优点的方法:主要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考虑,另外还要考虑到解决当地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6.阅读“甘肃省地理简图”和材料,结合已掌握的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计划把在建的高速铁路网延伸到欧洲。根据计划,中亚线路将经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境,并经由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往东欧延伸,直达英国。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第二亚欧大陆桥,再到直通西欧的高速铁路,甘肃省一直是我国对外联系的重要交通要道。 材料二 甘肃省地理简图 (1)图中200mm年等降水量线向_______方向弯曲,主要是因为受到____山脉的影响。A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_______。 (2)甘肃省的气候地区差异显著,大部分地区气候类型为_____气候,最南端为_______气候;大部分地区在温度带上属于______带,河西走廊(位于甘肃中、西部)在干湿区上属于______区和_____区。 (3)甘肃省东南部_____(能源)丰富,其形成原因是______。 (4)甘肃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我国许多自然地理分界线穿过这里,请举出三例。 【答案】(1)西北 祁连山 酒泉 (2)温带大陆性 亚热带季风气候 暖温 半干旱 干旱 (3)水能 位于黄河干流,水量大;位于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河流落差大。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內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甘肃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详解】(1)据图可以看出,图中200mm年等降水量线向西北方向弯曲,主要是因为受到祁连山脉的影响,海拔高,对气流抬升作用强,降水较南北两侧更多,所以降水量线向西北低值区弯曲。A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 (2)据图可以看出,甘肃省呈西北东南狭长分布,跨经纬度范围广,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其气候地区差异显著,西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mm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南端有800mm年等降水量线穿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在温度带上属于暖温带,河西走廊有400mm、200mm年等降水量线穿过,在干湿区上属于半干旱、干旱区。 (3)甘肃省地处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而且有黄河干流流经,流量大,所以甘肃省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 (4)甘肃省大致位于320N-430N,920E-1090E之间,经纬度跨度大,呈西北东南狭长分布,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我国许多自然地理分界线穿过这里,例如:由图示可以看出,有200mm年等降水量线穿过,所以有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穿过;有400mm年等降水量线穿过,所以有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穿过;有800mm年等降水量线穿过,所以有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穿过;西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最南端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穿过;有內流区与外流区分界线穿过等。祁连山位于甘肃省的西南部,因此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穿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