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地理新攻略大一轮精练:第三单元第一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夯基提能作业(北京专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地理新攻略大一轮精练:第三单元第一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夯基提能作业(北京专用)

第一讲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题号 考点 难度 ‎1‎ 大气的组成 ‎★‎ ‎2‎ 大气垂直分层 ‎★★‎ ‎3‎ 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 ‎★‎ ‎4‎ 对流层气温的变化 ‎★★‎ ‎5‎ 对流层与人类活动 ‎★★‎ ‎6‎ 对流层的厚度 ‎★★‎ ‎7‎ 逆温过程 ‎★★‎ ‎8‎ 逆温现象 ‎★★‎ ‎9‎ 逆温成因 ‎★★‎ ‎10‎ 逆温影响 ‎★★‎ ‎11‎ 对流层气温的变化 ‎★★‎ ‎12‎ 平流层气温的判读 ‎★★★‎ ‎13‎ 影响对流层气温的因素 ‎★★★‎ ‎14‎ 臭氧总量的变化 ‎★★★‎ ‎15‎ 臭氧层变化的影响 ‎★★★‎ ‎16‎ 综合考查逆温 ‎★★★‎ ‎1.(2018北京西城测试)关于地球大气圈低层大气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由氧气组成 B.由干洁空气组成 C.由氧气和水汽组成 D.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答案 D 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浓度较高的区域,主要位于距离地面约20~ 30千米的高空,它能有效吸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健康。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2.(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热层 答案 B 臭氧层主要分布在平流层。‎ ‎3.(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  )‎ A.位于地球大气的最外层 B.极光现象出现在该层 C.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D.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答案 C 对流层在大气层的底部,A项错误;读图可知,极光观象出现在热层,B项错误;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C项正确;对流层中空气运动以对流运动为主,D项错误。‎ ‎4.某地近地面气温为28℃,此地对流层的厚度为17千米,此时对流层顶的气温是 (  )‎ A.-102℃ B.-74℃‎ C.-130℃ D.-158℃‎ 答案 B 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 m)计算可得,此时对流层顶的气温为-74℃。‎ ‎20世纪90年代,人们在南亚上空14千米处发现了一片3千米厚的褐色云层,这一褐色云层被称为“亚洲褐云”。“亚洲褐云”由灰尘、煤烟及其他有害悬浮颗粒组成。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5.受“亚洲褐云”遮蔽的地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 ‎①日照减少 ②低层大气温度升高 ③会损害呼吸系统 ④受其影响地区一定多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A 由材料可知,“亚洲褐云”由灰尘、煤烟及其他有害悬浮颗粒组成,受其影响的地区不一定多雨。‎ ‎6.“亚洲褐云”出现在(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 答案 A “亚洲褐云”是人们在南亚上空14千米处发现的一片3千米厚的褐色云层,而南亚纬度低,其对流层高度为17~ 18千米,故选A。‎ ‎  下图为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7.(2017北京海淀期中)最有利于该地污染物扩散的时段为(  )‎ A.5时至8时 B.8时至12时 C.12时至15时 D.15时至20时 答案 C 本题考查大气运动。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12时和15时,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形成对流天气,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所以C正确。‎ 西宁市四面环山,分布在湟水河及其支流形成的河谷中。下图为西宁市污染物季节平均浓度与逆温频率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8.据图可知逆温现象(  )‎ A.自19:00至次日7:00加强 B.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 C.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 D.使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 答案 C 读图分析可知,西宁在7:00的逆温频率高,在19:00的逆温频率低,但是不能说明自19:00至次日7:00逆温现象是加强的,A项错误;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断逆温现象自冬季至次年春季逐渐减轻,B项错误;读图可知,逆温现象对二氧化氮浓度的影响较小,C项正确;污染物的排放量与逆温现象无关,D项错误。‎ ‎9.冬季逆温频率较高的原因是(  )‎ ‎①冬季昼短夜长 ②冬季空气干燥 ‎③冬季风势力强 ④冬季山坡温度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逆温现象的产生主要与大气的稳定状况、天气状况有关。冬季风势力强有利于空气的流动,不易形成逆温现象,③错误,故B项正确。‎ ‎10.逆温对沙尘天气有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  )‎ A.减弱了空气下沉运动 B.增加了大气降水频率 C.降低了地面升温速率 D.减弱了空气上升运动 答案 D 沙尘天气发生的条件为大风、沙尘和强对流运动,而逆温现象可以抑制对流运动,减弱沙尘天气产生的动力,从而抑制沙尘天气的产生,故D项正确。‎ 读北半球1月份和7月份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完成下面三题。‎ ‎11.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C.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低 D.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 答案 D 读图可知,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是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高;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D项正确。‎ ‎12.在平流层底部,冬季最高气温出现的区域为(  )‎ A.10°~10° B.40°~60°‎ C.70°~90° D.10°~30°‎ 答案 B 北半球1月表示冬季,由图中可看出平流层底部40°~60°处气温最高,B项正确。‎ ‎13.对流层上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远比下部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 B.大气环流条件 C.下垫面性质 ‎ D.热量来源和空气密度 答案 D 对流层热量来源于近地面,因此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越弱,气温下降的速度越快。故D项正确。‎ 臭氧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9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4.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答案 C 读图可知,与1964—1976年相比,1985—1989年臭氧总量最大值所在位置北移,故A项错误;在30°S~50°S地区,臭氧总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增,B项错误;在60°S~80°S地区,臭氧总量递减明显,C项正确;CO2浓度与臭氧总量无关,D项错误。‎ ‎15.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答案 B 臭氧主要存在于平流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臭氧总量减少会使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减弱,一方面导致平流层气温降低,另一方面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多,故A项错误、B项正确;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导致地面升温,从而使地面辐射增强,故D项错误;酸雨与臭氧含量无关,故C项错误。‎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的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气象学称之为“逆温现象”,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层至地面的距离下限称为逆温高度,上、下限的温度差称为逆温强度。‎ 银川市主城区在全年各季中均有逆温层存在。据统计,银川市2013—2015年逐月平均逆温强度和厚度如下图所示。‎ ‎(1)据上图概括银川市2013—2015年的逆温时间分布特征。‎ ‎(2)分析银川市逆温在秋冬季发生频率较高的原因。‎ ‎(3)说出逆温现象对银川市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答案 (1)冬半年逆温强度和厚度大于夏半年;逐月逆温强度变化差异较大,1月、7月、10月、11月20时的逆温强度大于8时的逆温强度,其他月份相反;8时逆温厚度始终大于20时逆温厚度。‎ ‎(2)①秋冬季多晴天,傍晚后近地面空气温度迅速降低,上层空气温度仍然较高,因此形成逆温层。‎ ‎②冬季夜长而昼短,使得日照增温不足,辐射降温时间更长,使逆温层难以被破坏。‎ ‎③银川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迟秋早、夏热而无酷暑、冬长而无奇冷,因此逆温在秋冬季发生的频率较高。‎ ‎④秋冬季节,银川市植被覆盖率较低,导致地面保温能力不足,逆温发生频率高。‎ ‎(3)不利影响:大气污染现象加重;危害人体健康;产生霜冻现象,不利于农业发展。‎ 有利影响:抑制沙尘暴的产生。‎ 解析 第(1)题,读图,从逆温强度来看,总体变化较大;11月至次年1月(冬季)较强,4—10月(夏半年)较弱;20时强度比8时强度大的月份有1月、7月、10月、11月,其他几个月份相反。从逆温厚度来看,8时厚度比20时大,且10月至次年3月(冬半年)厚度较大,4—9月(夏半年)厚度较小。第(2)题,主要从秋冬季易形成逆温层、逆温层稳定、逆温强度和厚度大等方面分析。第(3)题,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逆温现象发生时空气对流运动受到抑制,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危害人类健康;近地面温度低,易发生霜冻现象,导致农作物减产;大气稳定,风力作用弱,有利于抑制荒漠化和沙尘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