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地理学科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读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区域是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地区,有明显的界限 B. 区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 C. 区域可以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D. 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不大 ‎2.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 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 边界有实有虚 C. 属不同层次的区域 D. 区域间特征差异较大 ‎【答案】1. C 2. D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的一般特征。‎ ‎【1题详解】‎ 区域是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地区,但是有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而不明显,A错误,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而不是自然生成的,B、C错误,区域可以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正确。故选C。‎ ‎【2题详解】‎ 甲、乙、丙、丁四区域的划分依据是植被,为单一指标,A错误;边界具有过渡性,是虚的,B错误;属于同一层次的区域,C错误;但彼此之间区域差异大,D正确。故选D。‎ ‎3.下列区域,属于功能区是 A.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B. 天津滨海新区 C. 青藏高寒区 D. 粤方言区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功能区的定义,并结合功能区和均质区的差异分析即可。‎ ‎【详解】功能区指内部起着共同职能作用的功能区,天津滨海新区属于功能区,B正确;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青藏高寒区、粤方言区在区域核心部位具有一定的共性,而区域边缘具有模糊过渡性,属于均质区,ACD错误。故选B。‎ ‎【点睛】功能区是指同类经济活动的集聚,区域一般分为均质区和功能区它们的区别是凡是以区域物质内部为指标的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属于均质区。例如地貌类型分布区、植被类型分布区、人口密度分布区、文化区等。凡是以区域内部内在联系为依据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区域属于功能区。例如城市与周围的郊区、港口与腹地珠江三角洲等。故城市经济区属于功能区。‎ ‎4.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变化是 A. 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 不协调——协调 C. 协调——不协调——协调 D. 协调——不协调 ‎【答案】C ‎【解析】‎ ‎【详解】区域发展初期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成长阶段,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区域的综合发展阶段,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所以选C。‎ 新华社2006年11月15日济南电 山东省交通厅l5日透露,2007年山东省将筹集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今后京杭运河山东段水污染防治,以配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顺利实施。‎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 该工程启动时,水源区必须最先解决的问题是 A. 河道的淤积 B. 水质污染 C. 地下水位的下降 D. 土壤的盐碱化 ‎6. 在解决受水区土壤盐碱化的方法中,最不应推广应用的是 A. 培育耐盐作物 B. 改漫灌为喷灌 C. 深挖排水沟 D. 引淡水洗盐 ‎【答案】5. B 6.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 ‎【5题详解】‎ 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区必须最先解决的问题是水质污染。确保能有清洁的水资源可以输往北方地区。故选B。‎ ‎【6题详解】‎ 本地水资源不足,需调水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引淡水洗盐需大量淡水资源,最不宜推广,D符合题意。故选D。‎ 读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在ABC段中需要外力提水的是:‎ A. A段和C段 B. B段和C段 C. A段和B段 D. A段、B段和C段 ‎8. 下列属于该段工程特点的是 ‎①水质好 ②工程量小 ③水可自流 ④水质差 ⑤穿过3大水系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④⑤‎ ‎【答案】7. B 8. B ‎【解析】‎ ‎【7题详解】‎ 据图可知,东线工程的B段和C段即黄河以南调水线路从长江中下游平原到山东丘陵,需外力提水。而黄河以北调水线路是从山东丘陵到华北平原,可顺势自流。故选B。‎ ‎【8题详解】‎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有原有的京杭大运河可利用,工程量小,②正确;但水质最差,①错误,④正确;黄河以南河段需动力提水,③错误;穿过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⑤‎ 错误。故选B。‎ ‎2018年12月11日,世界首个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工程——昆柳龙直流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工程西起云南昆明,落点分别为广西柳州、广东惠州,工程建成后,每年可送电320亿度。‎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该工程建设遇到的困难不包括 A. 地形崎岖 B. 地质破碎,岩层不稳定 C. 降水丰富,多暴雨 D. 多沙尘天气 ‎10. 该工程建设对珠三角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有 A. 促进清洁能源消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B. 实现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 C. 缓解能源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D.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 ‎【答案】9. D 10. D ‎【解析】‎ 本题组以我国“昆柳龙直流”工程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工程建设困难、工程建设的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9题详解】‎ 题中信息表明,该工程穿过云贵高原和两广丘陵,地形崎岖、地质破碎,岩层不稳定,且降水丰富,多暴雨,对工程建设带来许多困难,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工程穿过地区属南方湿润地区,很少有沙尘天气,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10题详解】‎ 该工程建设把清洁的电力能源输往珠三角地区,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促进清洁能源消费”、“实现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缓解能源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等,不是该工程建设对珠三角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因此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美国田纳西河流治理是河流治理的典范。结合所学回答下列各题。‎ ‎11.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田纳西河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因此河流航运十分不便 B. 田纳西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C. 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只有小部分可通航 D. 田纳西河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成为影响流域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 ‎12. 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主要措施是 A. 建设巨大航运网 B. 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 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D. 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答案】11. D 12. D ‎【解析】‎ 本题考查田纳西河的开发。‎ ‎【11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量较大,且终年无冰期,故河流航运价值较高,A错误;田纳西河流域的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冬春季节,故B错误;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发达,通航里程较长,C错误;田纳西河流域铁、磷、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利于流域的综合开发,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是防御河流流域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D正确。建设巨大航运网、发展旅游业、发展林业不能有效的控制洪水,ABC错误。故选D。‎ 下表为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时间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次)‎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13. 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变化是 A. 逐渐变慢 B. 逐渐加快 C. 变化不明显 D. 无法判断 ‎14. 表中显示我国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 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 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 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15. 为了控制强沙尘暴次数增多的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 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C. 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 D. 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答案】13. B 14. A 15.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13题详解】‎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变化是逐渐加快,B正确。故选B。‎ ‎【14题详解】‎ 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主要原因是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A正确。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少,B错误。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水土流失加剧,C错误。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不属于沙化,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开采地下水灌溉,会产生新的环境问题,且西北地区,水资源不足,不适合发展耕地,A错误。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B正确。扩大牧场载畜量会加大植被破坏,加重沙化,C错误。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并结合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而治理措施一般针对原因分析即可,注意结合选择的合理性分析。‎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 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 A. 消费市场扩大 B. 原料供应充足 C. 劳动力廉价 D. 技术水平较高 ‎17. 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 A. 环境污染加剧 B. 就业压力增加 C. 人口向内地集中 D. 产业升级加快 ‎【答案】16. A 17. D ‎【解析】‎ 考查产业转移及其影响。‎ ‎【16题详解】‎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再加上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居民的收入日益增加,购买力增强,故我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广大,吸引着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故选A。‎ ‎【17题详解】‎ 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有利于带动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可以加快我国产业升级的步伐,D正确。不一定使环境污染加剧,A错误;就业岗位增多,就业压力减小,B错误;汽车产业多位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促进人口向东部迁移,C错误。故选D。‎ 读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为主 B. 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 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19. 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区域较乙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稀少 B. 乙区域较甲区域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高 C. 甲区域较乙区域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 D. 乙区域较甲区域种植业单产高,商品率高 ‎【答案】18. B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甲区域为德国,乙区域为我国湖南省。据河流流向判断,德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部为山地,北部为平原,湖南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北部有洞庭湖平原;A错误;据图可以看出,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河流众多,水源充足,B正确;德国大部分地区终年温和多雨,湖南省冬季温和干燥,C错误;德国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湖南省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误。故选B。‎ ‎【19题详解】‎ 甲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乙区域经济较落后,城市化水平低,科技水平较低,人多地少,农产品商品率低。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20. 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前期增加后期减少是林地 B. 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 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 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1. 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林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20. D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耕地在图中表现为水田和旱地,水田前期减少11000公顷,后期增长约6000公顷;旱地前期增长约26000公顷,后期减少30000公顷,它们都是减少的大于增加的,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所以选D。‎ ‎【21题详解】‎ 要求“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而能反映生态状况的是绿地(林地和草地)及裸岩地,体现“由退化趋于好转”,即绿地前期减少、后期增加,裸岩地前期增加、后期减少。所以选B。‎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态环境的地区差异 B. 交通条件的地区差异 C. 人口密度的地区差异 D. 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 ‎23. 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增加了迁入区的就业机会 B. 只促进迁出区产业结构的优化 C. 发达地区迁出主要是技术指向型工业 D. 导致迁出区生产成本升高 ‎【答案】22. D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珠三角经济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越来越高,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粤北、粤东、粤西相比珠三角劳动力价格低、生产成本更低;所以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异。选D正确。‎ ‎【23题详解】‎ 产业转移对迁入区而言,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调整,A正确;对迁出区而言,不只是促进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还利于环境质量的提升,B错;发达地区迁出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C错;迁出区是因为原有产业生产成本日益升高,导致向生产成本低的地区迁移,D错。选A正确。‎ ‎【点睛】产业转移的影响:‎ ‎(1)促进区域间的联系。‎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 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产业转移伴随着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对转出地区-------促进了产业升级;转嫁了污染,改善了环境;失业人数增加。‎ 对转入地区------缩短了产业升级的时间;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就业机会,带动了经济发展;增加了环境污染。‎ 下图是“某区域内a、b、c三个城市产业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a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A. 汽车制造业 B. 农产品加工业 C. 采矿业 D. 电子工业 ‎25. 就目前状况看,三个城市各自的特点是 A. a城城市化水平最高 B. b城环境质量最佳 C. c城的产业结构最不合理 D. c城居民的生活质量最好 ‎26.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三个城市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A. a-b-c B. c-a-b C. c-b-a D. b-a-c ‎【答案】24. B 25. D 26. C ‎【解析】‎ 本题组以某区域内三个城市产业结构三角坐标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考查学生对区域产业结构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4题详解】‎ 从三次产业结构示意图读出,a城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是55%、20%、25%,以农业为主,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层级较低,因此a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首先排除汽车制造业和电子工业。由于当地农业比重大,农产品较丰富,在此基础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可能性最大。故选B。‎ ‎【25题详解】‎ 从三次产业结构示意图读出,b城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是20%、55%、25%, c城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是15%、30%、55%。a城以农业为主,城市化水平可能最低;b城工业比重最高,可能工业“三废”排放量大,环境质量可能较差;c城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产业结构最优;c城产业结构最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第二产业比重不高,环境压力较小,因此居民的生活质量最好。故选D。‎ ‎【26题详解】‎ 根据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判断,城市c产业结构最优,一般发展时间长,起步最早,城市a产业结构最劣,一般发展时间短,起步最晚。故选C。‎ 美国的区域发展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同时拥有发达的农业。下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中甲农业带主要的农作物是 A. 棉花 B. 玉米 C. 小麦 D. 牧草 ‎28. 下列属于美国区域发展特征的是 A. 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 高科技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C. 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 D. 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答案】27. A 28.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农作物的分布,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难度一般。‎ ‎【2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甲区域位于美国中低纬度,热量条件较好,光照充足,是传统的棉花种植区,故选A。‎ ‎【2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美国处于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高科技是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A错,B对。整个区域处于平衡的发展状态,C错。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超过第二产业,D错。故选B。‎ 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帯并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9. 与美国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玉米生产( )‎ A. 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B. 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 C. 家庭农场为主,规模小 D. 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 ‎30. 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A.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 增施有机肥,以提高玉米产量 C. 延长玉米产业链,提高玉米的附加值 D. 秸秆焚烧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29. A 30. D ‎【解析】‎ 本题组以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为背景,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9题详解】‎ 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科技投入少,导致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产品成本较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A符合题意。我国东北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较低,B不符合题意。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大多以国有农场为主,规律较大,C不符合题意。由于我国东北玉米生产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商品率不高,主要用于内销,D不符合题意。‎ ‎【30题详解】‎ 由于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生产科技投入不足,导致竞争力不足,因此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利于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A不符合题意。增施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从而提高玉米产量,有利于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B不符合题意。延长玉米产业链,提高玉米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户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有利于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C不符合题意。秸秆焚烧还田,减少了有机肥料,且容易流失营养元素,不利于保持土壤肥力,不利于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D符合题意。‎ 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1.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2. 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A. 航道建设 B. 西电东送 C. 劳务输出 D. 水土保持 ‎33. 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 A. 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B. 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 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D. 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答案】31. C 32. D 33. A ‎【解析】‎ ‎【31题详解】‎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矿产、水能等资源丰富,土地、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故②③正确;①④所示内容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故①④错误。结合选项,C项正确,A、B、D项错误。‎ ‎【32题详解】‎ 据题干可知,该题的问题是“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选项中航道建设、西电东送和劳务输出,不是生态安全方面的合作,故A、B、C项错误;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会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故水土保证,治理水土流失是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故D项正确。‎ ‎【33题详解】‎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在分工协作方面应该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等高端产业,故A 项正确;服装制造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属于第一产业,装备制造等产业都不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产业,故B、C、D项错误。‎ ‎“微笑曲线”是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4. 在工业生产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的环节是( )‎ ‎①制造加工 ②设备、材料 ③产品研发 ④产品品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35. 近年来,跨国公司纷纷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其主要目的是( )‎ ‎①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 ②利用各国研发资源,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价值 ‎ ‎③提高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 ④调整工艺风格以适应国际市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34. B 35. D ‎【解析】‎ 试题分析:‎ ‎【34题详解】‎ 跨国公司优先考虑附加值较高的环节,即研发和品牌。因此,D正确。‎ ‎【35题详解】‎ 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研发中心,这与销售和提升公司品牌无关,①③错;将研发中心设在国外就是为了利用外国资源,更好的适应国际市场,因此,D正确。‎ ‎【考点定位】跨国公司及其生产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6. 上图是诺基亚的一款GPS手机的GPS功能显示图,该手机的出现说明了(   )‎ A. GPS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 B. 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 C. 只有名牌的手机厂商才有开发GPS手机的技术,中国目前还没有掌握此技术 D. 手机GPS导航不需要通过GPS卫星,有手机信号就行 ‎37. 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GPS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出行、旅游、探险的好帮手。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GPS手机成为时尚 B. GPS技术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最合适的旅游路线,降低旅游成本 C. GPS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 D. GPS技术可以使旅游者更具安全感 ‎【答案】36. B 37. B ‎【解析】‎ ‎【分析】‎ 考查GPS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 ‎【36题详解】‎ GPS有定位导航功能,接收信号时,首先需要卫星进行定位,D错误;GPS手机的出现,说明GPS已融入人们的生活,说明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但GPS并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A错误,B正确;中国已经掌握了研发GPS手机的技术,C错误。故选B。‎ ‎【37题详解】‎ 人们出行、旅游、探险时用到GPS技术,有利于旅游者选择最合适的旅游路线,从而降低旅游成本,B正确。故选B。‎ ‎【点睛】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全球定位系统是利用卫星群来获取地面经纬度坐标及其高程坐标并用于定位和导航的系统。GPS用户-接收机在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便能获得自身所在地点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等,目前主要应用于军事、交通以及旅游、探险等方面。‎ 小明一家计划到某大型风景区旅游,为方便选择旅游地点,小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区内观光资源分层显示如图所示。据此回答问题。‎ ‎38. 小明发现湖泊、森林区和住宿区等一系列图片都是最新动态监测的结果,获取上述图片最便捷的技术是(  )‎ A. 野外测量 B. 扫描旅游地图 C. 遥感技术 D. 全球定位系统 ‎39. 森林区域内的住宿区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0. 为了走最便捷的道路去风景游览区,小明的父亲在驾驶轿车行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  )‎ A. 旅游交通图 B. 地理信息系统 C. 遥感技术 D. 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38. C 39. B 40. D ‎【解析】‎ 该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38题详解】‎ 因为该风景区是大型风景浏览区,所以只有运用遥感技术,才能监测较大范围的区域,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所以选C。‎ ‎【39题详解】‎ 将森林区和住宿区的图片相叠加,找出森林区和住宿区重叠的部分。所以选B。‎ ‎【40题详解】‎ 车载全球定位系统,能实时提供导航信息,及时查看车辆的运行轨迹、速度、行进方向,可避免迷路、走弯路,所以D正确。‎ 二、综合题。(共3道题,40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白洋淀(淀为浅湖)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流域人口激增,工农业发展较快,大量开采地下水,上游大批水库截水,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入淀水量明显减少。目前在建设雄安新区过程中成为生态保护重点。‎ 材料二 读白洋淀及周围地区地理简图和白洋淀蒸发量年内变化图。‎ ‎(1)从气候角度,分析白洋淀1、2月和5、6月水位偏低的主要原因。‎ ‎(2)说出白洋淀在调节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具体作用。‎ ‎(3)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几度面临“干淀”困境。为解决这一困境,雄安新区在建设中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答案】(1)1、2月降水量少;5、6月蒸发量大。‎ ‎(2)调节气候;调节径流量;保持生物多样性。‎ ‎(3)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雄安新区的白洋淀为背景,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湿地水位变化原因、湿地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题,白洋淀水位变化的气候原因应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分析。白洋淀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稀少,补给白洋淀的水量少,因此1、2月水位低;图2信息表明,5、6月白洋淀蒸发量最大,而此时当地还没有进入雨季,白洋淀补充的水量少,消耗的水量大,导致水位较低。‎ 第(2)题,白洋淀为当地大气提供丰富的水汽,可能增加空气湿度和降水;白洋淀热容量较大,且受天气的影响,使得温差减小,因而白洋淀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白洋淀涵养水源、蓄积洪水,削减洪峰,因此具有调节径流量的功能。白洋淀为许多生物提供栖息之地和食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白洋淀还具有净化水污染物的生态功能。‎ 第(3)题,为防止白洋淀出现“干淀”困境,雄安新区在建设中可以采取的措施应从开源、节流两方面进行思考。如可以利用南水北调的淡水增加白洋淀的水量;规划合理的产业规模,发展节水农业,限制耗水量大的产业布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大投入,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4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看图中河流,穿越崇山峻岭,在云南省境内并行奔流170多千米,形成了“三江并流”这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景观。下图示意“三江并流”及附近地区。‎ 我国与东盟经济互补性较强,贸易额不断上升,如近年来我国的冷果(亚热带、温带水果)换东盟的热果(热带水果)贸易。‎ ‎(1)若在澜沧江流域进行梯级开发,推测适宜大坝截流的季节是 ,并说明理由。‎ ‎(2)分析澜沧江梯级开发对其航运的有利影响。‎ ‎(3)分析我国与东盟“冷热果”贸易不断升温的原因。‎ ‎【答案】(1)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易于施工。‎ ‎(2)库区水流变缓、水位上升,改善航行条件,延长通航里程,提高航行安全性;利用水库的调蓄能力,调节下游河流径流量,延长适航时间;通过水坝调水减少下游航道淤积。‎ ‎(3)我国热带面积比重小,热带水果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东南亚以热带为主,亚热带、温带水果产量小;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居民购买力提高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为背景,考查东南亚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联系。‎ ‎【详解】(1)澜沧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河流是丰水期,径流量大,截流难度大;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较小;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较少,易于施工,适宜大坝截流的季节是冬季。‎ ‎(2)对航运的有利影响主要从通航里程、适航时间、和航道的角度分析。梯级开发使库区水流变缓、水位上升,改善航行条件,延长通航里程,提高航行安全性;利用水库的调蓄能力,调节下游河流径流量,汛期蓄水,枯水期放水,延长适航时间;通过水坝调水减少下游航道淤积。‎ ‎(3)我国大部地区位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热带面积比重小,热带水果产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东南亚以热带为主,亚热带、温带水果产量小,与我国产品互相补充;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为水果的远距离运输提供了保障;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发展,居民购买力提高,市场需求增大等。‎ ‎4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东北地区略图。图2为近20年来黑龙江省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图。‎ 材料二 图3为黑龙江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 ‎(1)分析引起黑龙江省水稻、小麦生产格局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 ‎(2)近年来生态农业在黑龙江省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推广,试分析图3生态农业模式的好处。‎ ‎(3)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但也面临着衰落的阵痛。借鉴鲁尔区的成功经验,指出黑龙江省再振兴的主要对策。‎ ‎(4)分析说明湿地对减轻黑龙江省气象灾害的主要影响。‎ ‎【答案】(1)市场对水稻需求量增加;农民种植水稻收益好于小麦;农业生产(水稻种植) 技术水平提升;气候变暖,黑龙江热量条件变好 (2)①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保护生态环境;②充分利用农业剩余 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就业;③发展副业,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 (3)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对传统工业区进行清理整顿;加大开放力度,努力吸引外来资金 和技术;大力扶持新兴产业;治理环境污染 (4)湿地能蓄存洪水,减轻洪涝灾害;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 水量,湿地能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减轻旱灾的影响;湿地热容量大,可能调 节气温,减轻冬季寒潮的冻害 ‎【解析】‎ ‎(1)根据图 2 信息可知近年来黑龙江省小麦种植面积整体来说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结合黑龙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由于黑龙江水稻品质较好,加上南方水稻种植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市场对水稻的需求增加;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农业生产(水稻种植)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再加上气候变暖后,黑龙江积温增多,热量条件变好,更有利于水稻种植。‎ ‎(2)读图 3 可以看到,该地为循环农业,种植业和畜牧相结合,同时对农产品进行加工,发展沼气池,从各个环节的关系看出它们构成了一个整体。具体说①实现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有利于作物产量提高,保护生态环境;②充分利用农业剩余 劳动力,有利于增加就业;③发展副业,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收入。‎ ‎(3)首先回顾鲁尔区的有关知识,再结合黑龙江的当地地理条件进行分析。黑龙江的工业基地与鲁尔区同属于传统工业区,发展过程中由于过度依赖矿产资源,面临着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黑龙江再振兴的主要对策有: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对传统工业区进行清理整顿;加大开放力度,努力吸引外来资金和技术;大力扶持新兴产业;治理环境污染等。‎ ‎(4)结合湿地的功能进行分析,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黑龙江主要的气象灾害类型:纬度较高,冬季易受寒潮的影响;东部季风区,由于夏季风不稳定造成的旱涝灾害。湿地能调蓄洪水,减轻洪涝灾害;同时,湿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后又缓慢排出多余水量,湿地能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减轻旱灾的影响;湿地热容量大,可以调节气温,减轻冬季寒潮的冻害。‎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