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 1.命题范围:中国地理、地球地图、行星地球。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分数为100分 3.第I卷为客观题,选择题;第Ⅱ卷为主观题,非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据图回答1--4题。 1、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 A、回到M点 B、在M点正东方 C、在M点正西方 D、在M点东南方 2、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 A、4444千米 B、3333千米 C、2222千米 D、1823千米 3、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 B、先东北再东南 C、一直向西 D、先东南再东北 4、与M点关于地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60°N,80°E) B、(60°S,100°E) C、(30°S,100°E ) D、(60°S,80°W) 读下图,回答第5题。 5、在四幅图中斜线所表示的经纬线方格内,面积最大的是: A、①所在方格 B、②所在方格 C、③所在方格 D、④所在方格 6、巴西世界杯首战在圣保罗(46°38′W,23°33′)开幕,我国将在6月13日4时收看到巴西与克罗地亚的精彩赛事,请问巴西当地时间是( ) A 6月13日17时 B 6月13日8时 C 6月12日19时 D 6月12日17时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7—8题。 7、上面四幅比例尺由大到小排列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丙丁乙 B.乙甲丁丙 C.丙丁甲乙 D.乙丁甲丙 8、若绘制青岛市崂山区的地形图,应选择哪一种比例尺图上内容最详细: A.1厘米代表50千米 B.1/250000 C.1∶50000 D.二百万分之一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下题。 9、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4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2个多小时 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 D.7个多小时 一艘海轮从上海出发驶向美国旧金山。当海轮途经下图中P点时正值日出,图中EF线表示晨昏线。读图回答10-11题。 10、(2013江苏单科,1,2分)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最接近: A.15°N,135°E B.15°S,135°W C.23°26'N,0° D.23°26'S, 180° 11、下列现象发生时间与海轮途经P点的日期相近的是: A.江淮平原地区正播种冬小麦 B.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梅雨季节 C.北京一年中昼长最短 D.塔里木河一年中流量最大 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5时40分和6时20分同时看到日出。据此完成12题。 12、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13、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 0 B. 一半 C. 少一半 D. 多一半 气温的日变化一般表现为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日某时刻的等温线分布,该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读图回答14题。 14、该日: A.日落时刻甲地早于乙地 B.日落时刻甲地晚于乙地 C.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 D.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下图是亚洲某中纬度地区一种适应环境、别具地方特色的民居,称为土拱。这种民居较高大,屋顶为拱顶或平顶,墙体由土坯砌成,厚度很大。据此回答15--16题。 15、6月8日当地地方时15时,照射土拱的太阳光来自: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16、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读图8,回答17—20题。 17、图中①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地形 C.土壤、光照 D.热理、水源 18、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球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主要因素是: A.水源 B.海陆位置 C.地形 D.土壤 19、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A.太阳能、水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石油 D.水能、天然气 20、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相地高差大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图9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回答21-23题。 图9 21、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 D.抗侵蚀能力 图10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a河流以南区域的地势主要为: A.西北高,东南低 B.东北高,西南 C.东高西低 D.西高东低 23、图中所示河流中近年来具有内河航运能力的河段是: A.ab B.bc C.ad D.cd 读图下图回答24—26题 24、图中甲、乙、丙、丁四条河流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图10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丙甲乙丁 D.丁乙丙甲 25、有关图中四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河含沙量较小 B.乙河流含沙量最大 C.丙河7月进入汛期 D.四条河流中丁河流水量最丰富 26、春分日,四地日出时间最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为我国四座重要山脉,读后请回答27~29题: 27、属于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有: A.甲 乙 B. 乙 丁 C. 甲 丙 D. 丙 丁 28、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为: A.甲 B. 乙 C. 丙 D. 丁 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① 地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B. ② 地水土流失严重 C. ③ 地应大力发展立体农业 D. ④ 地风沙危害严重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回答30题。 30、据下面四幅我国“农作物主要产区示意图”,判断哪一组说法是正确的是: A.①油菜 ②甘蔗 ③冬小麦 ④水稻 B.①水稻 ②冬小麦 ③甘蔗 ④油菜 C.①油菜 ②甘蔗 ③水稻 ④冬小麦 D.①水稻 ②油菜 ③甘蔗 ④冬小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40分) 31.上图为我国两地区山脉与河流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1)两图中的山脉大致走向都是 走向。(1分) (2)山脉是重要的地理界线,试举例说明秦岭是我国的重要地理界线。(至少4例)(4分) (3)从锋面雨带进退规律考虑,图乙区域的河流 月进入汛期,简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5分) 32.下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6分) (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的差异是 ,其主要影响因素有 、 。(3分) (2)剖面线上,长江中下游平原与四川盆地相比,年太阳总辐射量较低的是 ,原因有 。 (3分) 33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 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 (3分) (2)AB河段的河流流向为 。 C处陡崖的相对高度是 。(4分) (3)在图中画出可能发育的河流,并标注流向。(2分) (4)当地拟在A、B两处中选择一处修建水库,试比较AB两处的建坝条件。(3分) (5)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哪一处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高,请说明原因。(3分) 34.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9分) 山城重庆工业历史悠久,是大型综合性工业中心和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2014年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图9 (1)重庆采取“削山头、造平地”等方式利用土地。这对城市建设有何好处?请列举两项。(2分) 目前,重庆已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作为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重点。 (2)从图文材料中找出两条相关信息,分别对应说明重庆发展现代制造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2分) (3)为了解决三峡水库的环境问题,重庆工、农业内部结构应如何调整?并说明调整产生的具体作用。请填表回答。(5分) 产业部门 结构调整 具体作用 农业 ① ②③ 工业 ④ ⑤ ① 。② 。 ③ 。④ 。⑤ 。 高二地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60分) 1—5 BCBBC 6—10 DACAB 11—15 ABABD 16—20 DBCAC 21—25 BABAC 26—30 ABDBD 31共10分 (1)东西 (1分) (2) 1月份0℃等温线通过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 有无结冰期 亚热带与暖温带 湿润与半湿润 南北方 水田与旱田 水稻与小麦杂粮 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阔叶落叶林(4分)(任选4点) (3)5月(1分) 水文特征:无结冰期、径流量大、汛期长、流量季节变化小、含沙量较小、河水补给以降水为主、流速较快(4分) 32.共6分 (1)东部多,西部少(1分) 地形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2分) (2)四川盆地(1分) 阴雨、雾天多(2分) 33.共15分 (1)图示区域中间属盆地地形(1分)周围有山地(1分)地势是四周高,中间低(1分)。 (2)先由北向南,(1分)再向东南。(1分) 400≤H<800(2分) (3)略(2分) (4)A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规模小。 B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规模大。(3分) (5)丁处(1分)。 原因:丁处附近等高线密集,(1分)该处的山体坡度较陡(1分),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大。 34.共9分. (1)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方便城内地域联系,便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地质灾害。(答出其中两项即可) (2分) (2)条件:①工业部门齐全,技术力量强。②工业基础雄厚。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地域间联系便捷,市场广阔。(答出①②③④中两项即可) (2分) (3) ①扩大林业比重(降低种植业比重)。 ②减少水土流失。③减少农药、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④降低高污染工业比重(扩大低能耗、低污染工业比重)。 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5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