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8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2-4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 考点一 全球气候的变化 【 核心知识通关 】 1. 主要表现 : 不同时间尺度的 _____ 和 _____ 变化。 冷暖 干湿 2. 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 (1) 特点 : 气候有波动 , 总趋势在 _____ 。 (2) 主要原因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的 增加。 (3) 升温原理。 气温 升高 大气中 _________ 等 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 → 吸收地面 _________ 增多 → 二氧化碳 长波辐射 变暖 3. 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 : 影响 具 体 表 现 海平面 上升 改变 _______, 海拔较低的 _____ 地区面临被 淹没的危险 农业 生产 有利影响 : 生长期延长 , 作物产量提高 , 主要 分布在 ___________ 不利影响 : 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 , 造成 _____ _____, 农作物减产 , 主要分布在 ___________ 海岸线 沿海 高纬度地区 供水 不足 低纬度地区 影响 具 体 表 现 影响 水循环 使 _____ 加大 , 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 格局 , 导致 ___________ 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 , 以及地表径流变化 , 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蒸发 洪涝、干旱 4. 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 : 角 度 具体措施 节能减排 减少 _________ 的使用 , 多使用清洁能源 减少消费 , 发展 _________, 减少废弃物 排放 保护生态 防止森林火灾 ; 大力植树种草 积极应对 科学预测 , 积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化石能源 公共交通 【 规律方法 】 四角度识记全球变暖的措施 (1) 减少排放 : 改善能源结构 , 节约能源 , 提高能源利用率。 (2) 增加吸收 : 植树造林 , 减少破坏。 (3) 调整应对 : 培育农作物良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 建防护堤坝。 (4) 政策干预 : 提倡公众参与 , 加强国际合作 , 采取经济和政策手段。 【 经典例题导悟 】 (2016· 全国卷 Ⅱ)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❶ , 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 , 长白山雪期缩短 ❷ ; 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 , 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 ❸ 。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 A. 蒸腾加剧 B. 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 太阳辐射减弱 【 思维流程 】 【 答案 】 C 。 【 高考模拟精练 】 2015 年 11 月 30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 , 在大会上中国政府提出到 2020 年中国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要比 2005 年下降 40% ~ 45% 的目标不变。下图为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统计图 , 完成 1 ~ 3 题。 1. 在自然环境中削减二氧化碳贡献最大的国家或地区是 ( ) A. 中国 B. 美国 C. 加拿大 D. 巴西 2. 中国完成 2020 年二氧化碳排放目标的可行性措施 是 ( ) A. 大力发展第一产业 , 退林草还耕 B.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 植树造林 C. 实施西部能源东调 , 发展重工业 D.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使用新能源 3. 图示国家和地区碳排放和消费状况是 ( ) A. 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碳排放量消费超过生产 B. 经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碳排放量消费低于生产 C. 中国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被消费 D. 日本人均消费碳排放量多于美国 【 解析 】 1 选 D,2 选 D,3 选 C 。第 1 题 , 自然界中二氧化碳 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 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减少大 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因此森林覆盖率高的地区对二氧 化碳的吸收就多 , 世界上最大的原始森林分布在巴西的 亚马孙平原地区 , 故答案选 D 。第 2 题 , 退林草还耕会减 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 距离 2020 年还有 4 ~ 5 年的时间 , 植树造林的生态效益要在 10 年后方能显现 ; 西部能源 东调 , 发展重工业 , 并没有减少能源的消耗量 , 也就没有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 提高能源利用率 , 可以在发展 经济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 , 使用新能源可以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第 3 题 , 加拿大碳排放量消费低 于生产 ,A 错 ; 墨西哥碳排放量消费超过生产 ,B 错 ; 中国 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出口到他国被消费 ,C 正确 ; 日本消费碳排放量远远低于美国 ; 日本人口 1 亿多 , 美国人口 3 亿多 , 因此日本人均消费碳排放量少于美国 ,D 错。 (2017· 衡水中学模拟 ) 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 20 ~ 30 年间 , 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定这一推断成立 , 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日期等值线图 , 完成 4 、 5 题。 4. 在这一 “ 微型冰河世纪 ” 里 , 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 是 ( ) A.M 、 R 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 B. 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 C. 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 D. 北美 1 月 0℃ 等温线北移 5. 导致 R 地和 Q 地等值线延伸方向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A. 纬度和距海远近 B. 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 C. 地形和季风环流 D. 纬度和地形 【 解析 】 4 选 A,5 选 D 。第 4 题 , 气温降低 , 则适宜冬小麦生长的区域整体向低纬移动 , 喜马拉雅山雪线下降 , 北美 1 月 0 ℃ 等温线南移。亚洲水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 , 全球变冷则其范围缩小 , 即种植范围缩小。第 5 题 ,R 地等值线和纬线大致平行 ,Q 地等值线基本沿青藏高原东缘延伸 , 故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纬度和地形。 【 加固训练 】 (2016 · 泰安模拟 ) 读全球气温变化图 , 完成 (1) 、 (2) 题。 (1) 该图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 ) A. 保温作用 B. 大气污染 C. 热岛效应 D. 全球气候变暖 (2) 该图反映的现象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 A. 全球海平面将下降 B. 农作物分布范围发生变化 C. 对人类健康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D. 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减少 【 解析 】 (1) 选 D,(2) 选 B 。第 (1) 题 , 从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温度呈上升趋势 , 该图反映了全球变暖的问题。第 (2) 题 , 全球变暖 , 海平面上升 , 影响水循环 , 旱涝灾害频发 , 降水格局发生变化 , 影响农作物的分布。 考点二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判读 【 核心知识通关 】 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 (1) 纬度因素 : 太阳辐射从 _____ 向 _____ 递减 , 决定了 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2) 大气环流 :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 , 主 要影响 _____ 。 低纬 高纬 降水 (3) 海陆分布 : 同纬度沿海地区气温年较差 ___, 降水 较 ___, 季节分配均匀 ; 内陆地区相反。 (4) 洋流 : 暖流增温增湿 , 寒流降温减湿。 (5) 地形 :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_____; 迎风坡降水多 , 背风坡降水少。 (6) 人类活动 : 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大气成分等影响区域气候。 小 多 降低 2. 主要气候类型 : (1) 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雨 林气候 南北纬 _____ 之间 ___________ 带控制 , 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 原气候 南北纬 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 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交替 10° 赤道低气压 10° ~ 20° 赤道低气压带 信风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季 风气候 ____________ ________ 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和 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全年气温高 , 旱、雨两季分明 热带 沙漠 气候 _____________ _____ 的大陆内 部和西岸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 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大致在 10°N ~ 25°N 气压 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 南北纬 20° ~ 30° 副热带高气 压带或信风 带 (2) 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热带 季风气候 ___________ _______ 的 大陆东岸 _________ _____ 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 , 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 气候 ___________ _______ 的 大陆西岸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 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 , 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 25° ~ 35° 海陆热力 性质 南北纬 30° ~ 40° 副热带高气 压带和西风 带 (3) 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温带 季风气候 _______________ 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 , 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 陆性气候 _______________ 的大陆内部 终年受 ____ _____ 控制 冬寒夏热 , 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 性气候 _______________ 的大陆西岸 全年受 _______ 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北纬 35° ~ 50° 南北纬 40° ~ 60° 大陆 气团 南北纬 40° ~ 60° 西风带 (4)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 50° ~北极圈的大陆 纬度高 , 且居内陆 ,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 , 夏短凉爽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纬度高 , 太阳辐射弱 , 受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 降水少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纬度最高 , 太阳辐射弱 , 地势高 全年酷寒 , 降水少 3. 气候类型的判读步骤 :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 , 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 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如下 : (1) 以形定位 —— 据曲线形态判断所属半球。 因素变化 结 论 6 、 7 、 8 月气温高 ( 气温曲线呈波峰线 ) 北半球 12 、 1 、 2 月气温高 ( 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 南半球 (2) 以温定带 —— 据最冷、热月均温判断所属温度带。 因素变化 结 论 最冷月平均气温 >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 0 ~ 15℃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15 ~ 0℃ 温带气候 最热月平均气温 <15℃ 寒带气候 (3) 以水定型 —— 据年降水量或降水的季节分配确定具体气候类型。 因素变化 结 论 年雨型 ( 季节分配均匀 ) 年降水量 >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 700 ~ 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因素变化 结 论 夏雨型 ( 夏季多雨 , 冬季少雨 ) 年降水量 1 500 ~ 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 750 ~ 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 800 ~ 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 500 ~ 6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因素变化 结 论 冬雨型 ( 冬季多雨 , 夏季干旱 ) 年降水量 300 ~ 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 终年少雨 ) 年降水量 < 250 mm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 图文助记 】 1. 气候的海洋性和大陆性 : 海洋性 : 全年温差小 , 全年降水均衡 , 全年湿润 , 主要由海洋气团控制。 大陆性 : 一般是冬冷夏热 , 全年降水 稀少 , 且分布不均 , 由大陆气团控制。 2. 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 纬度较低 , 气温较高 ; 位于东南 信风的迎风坡 , 受地形抬升作 用 , 降水多 ; 沿岸暖流的增温增 湿作用。 【 规律方法 】 三个角度看气候特征的答题思路 角度一 气候特征的描述 , 其答题思路为 : 角度二 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 , 其答题思路为 : 角度三 气候特征的比较 , 其答题思路为 : 【 经典例题导悟 】 (2015· 浙江高考 ) 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 北纬 30° 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 ❶ 。完成 (1) 、 (2) 题。 (1) 下图为北纬 30° 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 A. 甲 -①, 乙 -② B. 甲 -②, 乙 -④ C. 甲 -③, 乙 -① D. 甲 -④, 乙 -③ (2) 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是 ( ) A. 太阳辐射 B. 距海远近 C. 洋流性质 D. 海拔高度 【 思维流程 】 【 答案 】 (1) D ,(2) D 。 【 高考模拟精练 】 (2015 · 福建高考 )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 1 、 2 题。 1. 造成 4 ~ 6 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 ① 气温上升 ②降水量增多 ③风力增大 ④云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 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 ) A.3 月 B.6 月 C.9 月 D.12 月 【 解析 】 1 选 A,2 选 B 。第 1 题 , 从图示信息看 , 蒸发量的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呈正相关的关系 , 据此判断 :4 ~ 6 月该区域的气温和降水量逐渐上升 , 该时段蒸发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气温和降水量。第 2 题 , “ 水分亏损 ” 的表现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 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看 ,3 ~ 6 月份出现水分亏损 , 其他月份降水量均大于蒸发量 , 故水分累积亏损最严重的月份为 6 月。 2013 年 5 月 2 日 《 中国科学报 》: 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 , 大气二氧化碳 (CO 2 ) 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 5 月初超过 400 ppm 。下图是 CO 2 浓度曲线 (①) 与全国温度曲线 (②) 、黄河流域温度曲线 (③) 、江苏省温度曲线 (④) 、喜马拉雅山南麓尼泊尔温度曲线 (⑤) 比较图。读图回答 3 、 4 题。 3. 四个地区气温变化与 CO 2 浓度变化呈 ( ) A. 正比关系 B. 正相关关系 C. 反比关系 D. 负相关关系 4. 各地年平均气温的年际波动不一致说明 ( ) A.CO 2 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B. 纬度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C. 海陆位置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D. 海拔高度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 解析 】 3 选 B,4 选 A 。第 3 题 , 根据图示信息 , 随着 CO 2 浓度的升高 , 四个地区的气温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 为正相关关系。第 4 题 , 虽然图中四地温度发生波动 , 但是四个地区代表了不同的纬度位置、海拔高度、海陆位置 , 波动的程度也不完全相同 , 所以说明 CO 2 浓度不是影响各地年平均气温波动的唯一因素。 地 点 纬度 气温 /℃ 降水量 /mm 1 月 7 月 1 月 7 月 全年 ① 23°08′ 13.3 28.4 40.0 210.0 1 614.1 ② 39°48′ -4.7 26.0 2.6 196.6 682.9 ③ 48°58′ 3.5 18.4 54.3 53.6 647.4 ④ 54°17′ 1.8 13.4 225.0 117.0 2 399.0 【 加固训练 】 下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完成 (1) ~ (3) 题。 (1) 表中四地位置 , 可能的是 ( ) A.① —— 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 B.② —— 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 C.③ —— 大兴安岭西侧 D.④ —— 130°W 附近 (2)④ 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 A.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B. 位于中纬度地区 , 台风活跃 C.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D. 受暖流影响 , 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3) 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 , 正确的 是 ( ) A. 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的转换 B. 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③ 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 D.② 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 解析 】 (1) 选 D,(2) 选 A,(3) 选 B 。第 (1) 题 , 根据表中 的数据可以判断 ,①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或者亚热带季 风性湿润气候 ,② 是温带季风气候 ,③ 是温带海洋性气 候 ,④ 是降水较多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兴安岭的西侧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 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属于温带海 洋性气候。澳大利亚的东南部虽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 湿润气候 , 但是它位于南半球 , 气温与表中①不符合 , 130°W 与 54°17′N 的交会点位于北美大陆西海岸。 第 (2) 题 , 台风主要活跃于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地区 , 中纬度 地区不可能台风活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产生的季风 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 主要表现为降水、气温随季节有明 显的变化 , 而不是使降水量增加。暖流温度高 , 蒸发强 , 能使大气中的水汽增加 , 而降水的条件除了水汽多以外 , 还需要上升冷却的条件。 第 (3) 题 ,③ 地常年盛行西风 , 风向不会随季节而变化。季风活动具有不稳定性 , 在其影响下形成的温带季风气候更容易发生旱灾。③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 阴雨天多 , 热量和光照不足 , 不利于谷物的生长和成熟 , 但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类型 8: 气候资料统计图 【 典型图示 】 气候资料统计图主要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气温、降水及相关的气候要素 , 据此可判断气候类型及气候的特征、分析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获取信息 】 气候资料统计图的判读 本图为气温、降水统计图 , 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及影响气候差异的因素。读图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 ❶ 、 ❸ 可看出两地月最低气温 , 进一步判断温度带 , ❷ 、 ❹ 主要体现了两地降水量的差异 , ❺ 体现了两地的经纬度位置 , 可进行区域定位。 【 信息解读 】 气候资料统计图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1) “ 以温定带 ” : 根据最低月均温确定所处的温度带。 ❶ 、 ❸ 显示甲、乙两图中最低月均温均低于 0℃, 可判断两地均为温带。 (2) “ 以水定型 ” : 从 ❷ 可以看出甲地全年降水量较小 , 最高月不足 60 mm, 故可判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 从 ❹ 可以看出乙地 7 、 8 两月降水量都大于 150 mm, 年降水量大于 400 mm, 是温带季风气候。 (3) 位置确定 : 由 ❺ 可以判断甲地位于土耳其 , 乙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两地气温差异不大 , 但降水差异明显 , 主要是受大气环流影响的结果 , 其中乙地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夏季多雨 , 甲地受大陆气团控制而少雨。 【 调动知识 】 气候差异主要影响因素的判断方法 1. 造成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 : 思考因素 区域差异 纬度因素 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 海陆位置 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 思考因素 区域差异 地形因素 冬温明显偏高 , 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 夏温明显偏低 , 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距离较近的两地 洋流因素 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2. 造成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 : (1) 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 , 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2) 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 , 降水有明显差异 , 一般考虑地形 ( 迎、背风坡 ) 的影响。 (3) 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 , 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 , 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 迁移应用 】 考向 1 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及成因 读 a 、 b 两地气温、降水材料图 , 回答 1 、 2 题。 1.a 地的气候类型是 ( ) A. 地中海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2.b 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 A.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 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C. 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 解析 】 1 选 C,2 选 A 。第 1 题 ,a 地全年气温大于 15℃, 降水集中在夏季 , 且降水超过 200 mm 的月份有 4 个月 , 全年约 1 800 mm, 应为热带季风气候。第 2 题 ,b 地最冷月气温小于 0℃, 降水集中在夏季 , 应为温带季风气候 , 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致。 考向 2 考查气候的特征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下图为欧洲南部沿北纬 42° 纬线部分地区剖面示意图和①、②两地降水量统计图。读图 , 回答 3 、 4 题。 3. 图示②地气候 ( ) A. 夏季炎热干燥 , 冬季温和多雨 B. 冬暖夏凉 , 降水均匀 C. 夏季高温多雨 , 冬季寒冷干燥 D. 全年高温 , 干湿分明 4. 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 是 ( ) A. 洋流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纬度位置 【 解析 】 3 选 A,4 选 C 。第 3 题 , 结合题干知 , 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 由图示知②地夏季 (6 ~ 8 月 ) 降水较少 , 气候炎热干燥 , 冬季 (12 ~ 2 月 ) 降水较多 , 温和多雨 , 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第 4 题 , 在 42°N 带来降水的是西风 , 从剖面图可以看出 ,① 地位于山地背风坡 , 降水少 ,② 地位于山地迎风坡 , 降水多 , 所以造成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地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