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时达标3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课时达标37

课时达标(三十七)‎ 一、选择题 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值的主要因素。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表(单位:108元)。据此完成1~3题。‎ 林区 森林固碳价值 林业经济产值 甲林区 ‎1 598.57‎ ‎93.81‎ 乙林区 ‎1 287.84‎ ‎399.19‎ 丙林区 ‎568.36‎ ‎126.90‎ 丁林区 ‎2 163.77‎ ‎89.42‎ ‎1.与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强碳吸收能力的原因是单位土地面积上(  )‎ A.水土流失量少 B.枯枝落叶层厚 C.叶片总面积大 D.生物种类多样 ‎2.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  )‎ A.甲林区 B.乙林区 ‎ C.丙林区 D.丁林区 ‎3.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A.更换绿化树种 B.采林、育林结合 C.禁止采伐森林 D.营造护田林网 ‎1.C 2.B 3.D 解析 第1题,森林的固碳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叶片总面积大,光合作用强,对碳的吸收能力强,故C正确。第2题,南方(东南丘陵)林区主要为人工林区,范围小于我国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但产值最高,故选B。第3题,丙林区为我国北方(华北)林区,是我国主要农耕区,风沙危害严重,林地主要为防护林。由材料可知,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应该提高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所以针对北方林区应营造护田林网。‎ 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下图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据此完成4~6题。‎ 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 ‎4.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月15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林外风速较小 B.林外降雪较多 C.林内气温较高 D.林内郁闭度大 ‎5.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是(  )‎ A.慢,风速较小 B.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 C.快,太阳辐射较强 D.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 ‎6.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的水文生态效益更高,主要是由于(  )‎ A.春季融雪量增加 B.融雪速度降低 C.融雪时长缩短 D.河流汛期提前 ‎4.D 5.C 6.B  解析 第4题,林区森林郁闭度明显大于林外空地,由于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明显,故林内积雪薄。因森林能降低风速,则林内风速一般要小于林外。第5题,图示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比云冷杉常绿原始林快。根据“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再结合此时落叶林郁闭度较小而太阳辐射较强可知,落叶松区气温较高;同时落叶松区风速要大于常绿林区,也使融雪速度加快;故C正确。第6题,图示云冷杉常绿原始林春季融雪速度较慢,所以融雪时间长,而利于水的下渗与保持水土,生态效益较高,故B正确,C错误;由于融雪时间长而河流汛期滞后,则D错误;图示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积雪厚度较小,则春季融雪量较小,故A错误。‎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位置。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据此完成7~9题。‎ ‎7.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成因是(  )‎ A.黄河径流量大 B.黄河输沙量大 C.地壳上升运动 D.沿海海平面上升 ‎8.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  )‎ ‎①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递增 ‎②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高的地区 ‎③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土壤盐分含量较低 ‎④1996年黄河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含盐量明显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③④ D.①②④‎ ‎9.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是(  )‎ A.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出由河道两侧向外递增 B.总氮含量低值区集中在近海滩涂地区 C.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减 D.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河道向外递增 ‎7.B 8.C 9.B 解析 第7题,黄河三角洲是黄河带来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则土地面积增长最快的原因是输沙量大。第8题,盐分主要来自海水,河水、雨水、地下水对盐分有稀释作用。则受河水影响,河道两岸、入海口附近盐分较低;新生湿地受河水补给地下水较多而盐分较低;故C正确。第9题,“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则植物较多的区域氮含量较高,近海滩涂等盐分高的区域,因植物少,而总氮含量值较低;河道两侧水分条件好,植被较多,总氮含量较高,整体呈现由河道向外递减;“陆源磷”‎ 说明磷主要来自陆地,则必然是河水带来的;总磷含量应由河道向外、由陆向海递减。‎ 湖北省武汉市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简图,完成10~11题。 ‎ ‎10.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11.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①改善城市环境 ②调节径流,减少洪灾 ③供水和提供航运之便 ④作为土地后备资源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10.A 11.A 解析 第10题,结合材料可以分析,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促进武汉市的水循环,水循环可以带走热量降低城市温度,因而可以缓解武汉市主城区的热岛效应,A正确;打通湿地风道不是拓宽水路,与水上观光旅游的发展无关,B错误;湿地风道不是交通线,C错误;武汉市淡水资源充足,D错误。第11题,武汉城市内部和郊区的湖泊是重要的湿地资源,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河流径流量,防洪减灾,①②正确;武汉市的供水和航运主要依靠长江和汉水,③错误;湖泊作为湿地,不属于土地后备资源,④错误。‎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亚马孙河流域,该流域分布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据统计,该流域50%的大气水来自雨林自身。近几十年来,当地为了发展经济,大规模开发该流域,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消失殆尽。‎ ‎(1)分析亚马孙河流域50%的大气水来自雨林的原因。‎ ‎(2)推测雨林面积大规模减少对①②两地径流量变化大小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3)指出保护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可行性措施。‎ 解析 第(1)题,亚马孙河流域50%的水来自雨林主要是因为雨林面积大,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且蒸发旺盛,蒸腾作用强。第(2)题,①地位于西部山区,形成降水的水汽大部分来自雨林本身,雨林面积大规模减少会导致降水量减少,且该地流域面积较小,对径流量的调节作用更弱,所以雨林大规模减少会导致该地径流量变化加大。②地位于入海口,形成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降水受雨林减少的影响较小,且该地流域面积较大,对径流量的调节作用更强,径流量变化更小。第(3)题,保护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可行性措施主要是:合理采伐雨林,实行采育结合;发展雨林观光、生态旅游;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雨林的保护;建立国际基金等。‎ 答案 (1)亚马孙河流域雨林面积大,能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地处赤道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生物循环旺盛,蒸腾作用强。‎ ‎(2)影响:与①地相比,②地径流量变化更小。‎ 原因:与①地相比,②地位于亚马孙河入海口,其降水水汽主要来自海洋,降水受雨林减少影响较小;②地流域面积较大,对径流量的调节作用更强。(或答与②地相比,①地位于亚马孙河流域西部山区,形成降水的水汽很大一部分来自雨林本身,雨林面积大规模减少导致降水量减少;①地流域面积较小,对径流量的调节作用更弱。)‎ ‎(3)对雨林进行合理采伐,采育结合;提供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雨林的保护;建立国际基金等。‎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为巴音布鲁克地区示意图,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大、小尤尔都斯盆地中,盆地内河流蜿蜒,流向区外,年平均气温-‎4 ℃‎。‎ 巴音布鲁克湿地内有国家级天鹅自然保护区,栖息有大量的野生天鹅,湿地周围草场广阔,是传统的畜牧业区,20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牧现象。同时,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进入自然保护区,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 ‎(1)描述图示区域河流干流流向。‎ ‎(2)简析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条件。‎ ‎(3)请你对巴音布鲁克天鹅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合理建议。‎ 解析 第(1)题,结合等高线和山地、盆地等信息判断该区域地势高低,结合水系特征判断河流干流流向。第(2)题,从水分的盈亏情况分析湿地形成的原因。该地四周高、中间低,有利于地表水汇集,河流众多;补给类型有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水源丰富;该地地势高,冬季严寒,年平均气温低于‎0 ℃‎,地下有冻土分布,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使地表常年处于过湿状态;气温较低,蒸发微弱,易形成湿地。第(3)题,提取材料中“过牧”“严重干扰了天鹅的生存与繁殖”等信息,从人类生活活动的角度提出相应措施;此外,还应从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环境教育、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建议。‎ 答案 (1)(自源头)由东向西流经小尤尔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鲁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尔都斯盆地,然后再向东南流出本区。‎ ‎(2)该地区有较多的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河流众多;盆地内地势平坦,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 ‎(3)合理放牧,防止草场退化,恢复天然植被,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保护湿地,严禁人类活动对天鹅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