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学情调研(二)(解析版)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 学情调研(二)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2018年10月23日10时,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下图为当日早晨拍摄的港珠澳大桥日出照片。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照片拍摄时,相机镜头的朝向是( ) A. 正东 B. 正南 C. 东南 D. 东北 2. 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举行时,全球昼夜面积之比约为( ) A. 1:1 B. 1:2 C. 5:7 D. 7:5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10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出东南。图中照片拍摄时间为早晨,故C正确。 【2题详解】 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地球只有一半面向太阳,向阳的半球形成白天,为昼半球;背阳的半球形成黑夜,为夜半球,因此任何时候昼夜面积之比都约为1:1,故A正确。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③为变质岩,④⑤为岩浆岩,其余为沉积岩。回答下列问题。 3. 图中( ) A. 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 B. 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 C. 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 D. 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 4. 图中区域( ) A. a 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 B. b 处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 c 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 D. d 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3. D 4. D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地层②也出现了断层,因此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由材料“③为变质岩,④⑤为岩浆岩”可知,形成③的作用为变质作用,形成④的作用为岩浆活动,内力作用不相同;由材料可知⑤是岩浆岩,因此是岩浆喷出形成的山地;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D正确。 【4题详解】 图中a 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向斜是良好储水构造;b 处为喷出型岩浆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c 处两侧岩层出现错动和位移,是断层,地质构造不稳定,不适宜建坝蓄水;d 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D正确。 下图为亚欧大陆40º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5. 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 A. 1月降水甲比乙多 B. 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 7月气温甲比乙低 D. 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6. 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 A. 西北风的影响 B. 副极地低压控制 C. 沿岸暖流影响 D. 盛行西风的控制 【答案】5. B 6. D 【解析】该组试题以气温和降水资料图为切入点,考查气候特征对比和气候成因分析,总体来看,试题难度适中。 【5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mm和120mm,A错误。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和-4℃,气温年较差为30℃;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和11℃,气温年较差为13℃,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正确。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和23℃,C错误。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mm和5mm,差值为175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mm和10mm,差值为110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错误。 【6题详解】 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正确。 横穿天山中段的独库公路被称为“中国最险峻壮美的英雄之路”。7月中旬,三位旅行者驾车从独山子出发,翻越了四座终年积雪的冰达坂(维吾尔语意为高耸入云的雪山)到达库车。下图为独库公路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 旅行者发现甲处森林茂密,其主要原因由于该地位于( ) A. 谷地迎风的山腰地带 B. 夏季风影响大的山脉南坡 C. 气流上升显著的山顶 D. 海洋水汽丰沛的山麓地区 8. 旅行者行至独库公路北段,遇到灾害导致的道路封闭。此次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 冰冻 B. 沙尘暴 C. 泥石流 D. 台风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由图中等高线可知,甲处位于天山北坡山腰地带,而非山顶和山麓地带。天山北部有准噶尔盆地,因准噶尔盆地的西北有缺口,大西洋的水汽可进入,天山北坡为迎风坡,谷地迎风的山腰地带降水较多,故A正确。B、C、D错误。 【8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旅行者行至独库公路北段应为7月中旬,为北半球最炎热的季节,故排除A项。夏季,天山冰川融化,易形成泥石流,故C正确。夏季,有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地表湿润,不易形成沙尘暴;新疆深居内陆,不受台风影响,故B、D错误。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宜采用排除法。 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9. 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 ) A. 垂直分异规律 B. 地方性分异规律 C.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0. 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热量 B. 光照 C. 降水 D. 土壤 【答案】9. C 10. C 【解析】 【分析】该组试题以区域自然带分布为背景,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规律,试题难度适中。 【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沿M方向纬度出现了变化,随着纬度变化,热量条件发生变化,因此自然带类型发生变化,导致自然带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而不同纬度自然带类型不同,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规律的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即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0题详解】 甲地位于南美洲南纬30°-40°之间安第斯山以东,地处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因此地带性植被为荒漠和草原。随着海拔高度上升,降水逐渐增多,水分条件的增加满足了森林生长的条件,因此在甲处形成了森林。故选C。 下图为2016年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列问题。 11. 四国中人口增长属于典型的“高—低—高”模式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2. 四国中( ) A. 甲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B. 乙国劳动力比重增加 C. 丙国人口规模会缩小 D. 丁国出生性别比失衡 【答案】11. D 12. A 【解析】 【分析】该组试题以人口金字塔图为切入点,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发展变化,总体难度适中。 【11题详解】 “高—低—高”模式表现为人口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快,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大致呈三角形,图中丁符合该模式,故选D。甲、乙、丙老年人口比重均较大,不符合该模式。 【12题详解】 一般来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从甲图中可以看出,该国老年人口比重大,且目前45-54岁的人口比重大,今后老年人口比重仍会继续增加,因此该国人口老龄化加剧,A正确。劳动力一般指15-64岁的人口,乙国该年龄段人口大致随年龄减小而减少,今后劳动力比重下降,B错误。丙国各年龄段人口比重差别小,青壮年人口较充足,不能反映出该国今后的人口规模会缩小,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国新生人口中男性和女性比重大致相同,性别比较平衡,D错误。故选A。 下图为某城市住宅小区类型分布空间模型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下列房价最高的是( ) A. 名校学区内住宅 B. 城市边缘区住宅 C. 多层传统住宅 D. 新城核心住宅 14. 影响该市房价最主要的因素是( ) A. 交通通达度 B. 资源配置 C. 城市规模 D. 人口年龄结构 【答案】13. A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名校学区内住宅”位于内城。内城交通通达度高,土地资源数量有限,再加上家长对名校的追逐,因而房价最高,故A正确。 【14题详解】 房价受交通通达度、资源配置、城市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土地价格是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而城市土地地租高低主要受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故A正确。 华北平原的温室大棚内在某些季节常常结有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容易导致蔬菜腐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 影响温室大棚内露珠量的主要因素是( ) A. 棚内昼夜温差 B. 大棚内外温差 C. 棚顶倾斜角度 D. 棚外风力大小 16. 棚内露珠对蔬菜生长危害最大的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影响温室大棚内露珠量的主要因素是大棚内外温差,棚内温度高,水汽含量大,棚外气温低,导致水汽与大棚的塑料膜接触时,遇冷凝结成露珠,故B正确。光合作用发生在白天,棚内昼夜温差影响的是夜晚棚内凝结露珠,故A错误。棚顶倾斜角度对露珠存在有影响,不是露珠凝结的原因,故C错误。棚外风力大小对棚内露珠凝结影响小,故D错误。 【16题详解】 读材料可知,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容易导致蔬菜腐烂。棚内露珠冬季较冷,故对蔬菜生长危害最大的月份最可能是1月,此时我国是冬季,华北地区气候寒冷,棚内外温差最大,故D正确。其它月份棚内外温差小,露珠的影响小,而且华北地区夏、秋季节一般不需要大棚,故A、B、C错误。 【点睛】第一题易错选成A答案,解答时应注意材料中“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的信息。 下图为北京地区天堂河流域降水—径流过程的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由图可知天堂河流域1979—1994年间,最大径流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 最大降水量减少 B. 最高气温升高 C. 流域内人口增加 D. 地下水埋深增加 18. 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北京备用水源的地下水水位已平均回升了3米多,正以每天3~4厘米的速度继续回升。试推测此次北京地下水水位回升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跨流域调水减轻了地下水的超采压力 B. 山区植树造林增加了地表水下渗 C. 降水量增加使地表径流更丰富 D. 上游修建水库调节了水资源的季节变化 【答案】17. D 18. A 【解析】 【17题详解】 1979年至1994年天堂河流域最大降水量的数量在增加,最大流量却在下降,而地下水埋深在增加,说明降水后下渗补充过低的地下水,导致地表径流减少。选D正确。 【18题详解】 由于南水北调,导致北京对地下水的取水量大幅度减少,引发地下水水位回升;山区植树造林,并不能让地下水位回升的速度太快;降水量增加及地表径流的丰富,也不能让地下水位回升的速度太快;上游修建水库调节了地表水的季节变化,不改变地下水。选A正确。 (二)双项选择题 19.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①②③区域面积相比②>③ B. 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 C. ③区域海面距地心距离比①稍长 D. 东北航向是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 【答案】AB 【解析】 【详解】三地都跨了20个经度和20个纬度,其中①②两地处在赤道和纬度20°之间,面积相等,而③地所处纬度较高,面积比其他两地小;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故A、B正确。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①③区域均位于海上,③纬度较高,因此③区域海面距地心距离比①稍短;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为先向东北飞,转东后再向东南飞。故C、D错误。故选AB。 “十二使徒岩”是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海边的石柱群景观。下图为“十二使徒岩”位置和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20. “十二使徒岩”景观形成主要原因是( ) A. 风力侵蚀 B. 冰川侵蚀 C. 海浪侵蚀 D. 流水侵蚀 21. 墨尔本(38°S附近)与天津(39°N附近)为友好城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地冬季降水量墨尔本较少 B. 1月气温墨尔本比天津高 C. 两地冬季主导风向相同 D. 1月墨尔本比天津白昼短 【答案】20. AC 21. BC 【解析】 【20题详解】 “十二使徒岩”所在地区位于中纬西风带,来自南部大洋的风暴和大风卷起巨浪,不断的侵蚀于相对松软石灰岩的悬崖,并在其上形成了许多洞穴,这些洞穴不断被侵蚀变大,以致发展成海蚀拱桥(门),在外力作用下“拱桥(门)”最终倒塌,海蚀拱桥外侧的部分形成形状各异的岩石柱,并从海岸岩体分离了出去,最终形成了“十二使徒岩”。因此“十二使徒岩”景观形成是因为风与海浪的侵蚀,故A、C正确。 【21题详解】 1月墨尔本为夏季,而天津为冬季,墨尔本气温比天津高;墨尔本终年受西风影响,南半球的西风为西北风,天津冬季为西北风。故B、C正确。墨尔本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多雨,天津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因此冬季墨尔本多于高于天津;1月为南半球夏季,墨尔本昼长夜短,天津昼短夜长,墨尔本比天津白昼长。故A、D错误。 马尾藻海得名于1492年哥伦布航行至此处时,发现海面风平浪静,海面上漂浮着厚厚的一层海藻,呈现出一派“草原”风光。下图为马尾藻海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该海域异常“平静”的主要原因是( ) A. 盛行上升补偿流 B. 渔业资源丰富 C.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 位于大洋环流内部 23. 马尾藻海海域水温比同纬度很多海域高,对其原因分析可信的是( ) A. 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B. 受暖流影响,热量丰富 C. 白昼时间长,太阳高度角大 D. 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 【答案】22. CD 23. AB 【解析】 【22题详解】 副热带高压控制形成下沉气流,无风;马尾藻海海域西面的墨西哥湾暖流、北面的北大西洋暖流、东面的加那利寒流和南面的北赤道暖流相互作用,使马尾藻海以顺时针方向缓慢流动,这里异乎寻常“平静”。故C、D正确。在离岸风作用下,表层海水作离岸运动,由表层以下的海水上升补偿,在海岸附近形成上升补偿流,马尾藻海海域位于大洋内部,故A错误。马尾藻海域渔业资源不丰富,而且马尾藻海海域异常“平静”的原因与渔业资源丰富与否无关,故B错误。 【23题详解】 马尾藻海域地处较低纬度,受副高影响,多晴天,光照强;附近海域洋流为暖流,使得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较高。故A、B正确。同纬度地区,白昼时间与太阳高度角应相等;马尾藻 海域位于美洲板块内部,故C、D错误。 24.下图为1.2万年以来全球地表温度变化曲线。对图中四个时段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时段冰川融化加剧 B. ②时段全球平均海平面下降 C. ③时段山地雪线上升 D. ④时段亚寒带针叶林带南移 【答案】CD 【解析】 【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③时段距今温度差为正值且差值增大,说明该时段温度高于现在且温度继续升高,山地雪线上升,故C正确。④时段距今温度差为正值,但差值缩小。说明该时段温度高于现在,但温度逐渐降低,亚寒带针叶林带应向较为温暖的低纬移动, 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在北半球,因此为南移,故D正确。①时段距今温度差为负值且差值增大,说明该时段温度低于现在且温度继续降低,冰川融化减慢,故A错误。②时段距今温度差为负值但差值在缩小,说明该时段温度低于现在,但温度逐渐升高,两极冰川融化加快,海平面上升,故B错误。 下图为近50年新疆绿洲农田区三种主要农作物种植比例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5. 关于新疆三种农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麦种植比例持续下降 B. 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C. 棉花种植比例大幅上升 D. 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26. 影响三种农作物种植比例变化主要因素是( ) A. 市场需求 B. 经济效益 C. 交通运输 D. 劳动力价格 【答案】25. CD 26. AB 【解析】 【25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1960—1980小麦的种植比例有所上升。1980年后持续下降;棉花种植比例大幅上升,故A错误,C正确。图中信息反映的指种植比例,因而不能确定种植面积的变化,故B错误。新疆在种植业内部结构中,过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所占比重过高,到2000年作为经济作物的棉花播种面积大幅上升,因此种植结构不断优化,故D正确。 【26题详解】 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产量的主导因素是市场;追求经济效益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故A、B正确。交通运输、劳动力价格因素影响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本题要求选择主要因素,故排除C、D。 二、综合题 27.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白水河干流的流向为 ;甲村与龙山之间的温差范围是 。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区位的相同点。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点设在A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答案】(1)自东向西 3℃~4.2℃(3℃查看更多
- 当前文档收益归属上传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