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地理(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4-2-1、中国地理概况1(36张)
钓鱼岛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1 我国的疆域和地形 考点一 我国的气候 考点二 我国的主要河流 考点三 我国的主要自然资源 考点四 栏目导引 考点一 我国的疆域和地形 请点击相关 栏目 要点研析 题组精练 [ 信息解读 ] 我国主要地形区都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可利用图表对其对比分析 1 .四大高原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 (A) 世界最高;多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 内蒙古高原 (B) 海拔 1 000 米左右;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过渡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著名 黄土高原 (C) 世界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旱作农业为主;能源开发以煤炭为主 云贵高原 (D) 地势西高东低,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 坝子 ” 为农业区,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 2. 四大盆地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木盆地 (E)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绿洲农业 ,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为主 准噶尔盆地 (F)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绿洲农业 。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开发为主 柴达木盆地 (G) 内陆高原盆地,海拔 3 000 米左右;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线将要崛起的经济区 四川盆地 (H) 低山丘陵起伏,海拔 500 米左右;成都平原较为平坦。紫色土广布 农业较发达,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口、城市密集 3. 三大平原 地形区 位置与范围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东北平原 (I) 面积最大,海拔多在 200 米以下,地势坦荡;肥沃的黑土;多沼泽地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油气、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 华北平原 (J) 海拔多在 50 米以下,地势低平。又称黄淮海平原 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中低产田的改良是国土整治重点 长江中下游平原 (K) 东西狭长;海拔很低;河湖密布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 “ 鱼米之乡 ” 。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 广东文综 ) 图甲、图乙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 ~ (2) 题。 (1) 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 A .在各海拔段中,海拔 1 250 ~ 1 400 m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 .在各坡度段中,坡度 <2°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 .在各海拔段中,海拔 1 550 ~ 1 700 m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 .在各坡度段中,坡度 15° ~ 20°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海拔 1550 ~ 1700 m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海拔< 1250 m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坡度 15 ~ 20° 的区域聚落数量较 多 坡度< 2° 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海拔高,起伏大 黄土高原 C A (2) 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 A .黄土高原 B .三江平原 C .塔里木盆地 D .江南丘陵 (2018· 天津模拟 ) 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 ( 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 ) 。下面图 1 、图 2 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3 ~ 4 题。 3 . ① 地形区为 ( ) A .青藏高原 B .四川盆地 C .黄土高原 D .东南丘陵 4 .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 B . ② 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 C .地形起伏度 1 ~ 2 地区分布的人口达 20% D .地形起伏度 1 以下地区人口超过 80% 地势起伏较大 地势起伏最大 青藏高原、昆仑山、塔里木盆地、天山、准噶尔盆地 A D 地形起伏度越大,人口分布越少, A 错 ② 地区是塔里木盆地,因地形、气候、水源影响人口稀少, B 错 地形起伏度 1 ~ 2 地区分布的人口小于 15% , C 错 地形起伏度小于 1 的地区,集中于我国全部人口的 85% 左右的人口, D 正确 (2018· 浙江联考 ) 读我国某区域各时期新建城市平均海拔变化图,完成 3 ~ 4 题。 3 .该区域最可能是 ( ) A .河西走廊 B .三峡地区 C .黄河下游平原 D .云贵高原 4 .该区域新建城市平均海拔总体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 .地壳抬升 B .泥沙淤积 C .用地紧张 D .河流侵蚀 B C 早期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隋以后开始向平原、丘陵过渡地带布局 远高于 300 米,可排除 远高于 300 米,可排除 黄河下游平原地区海拔低于 200 米,也可排除 三峡地区有此海拔分布,故 B 选项正确 该区域有平原、丘陵 5 . (2015· 四川文综 ) 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 “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 ( 图 Ⅰ) ;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 图 Ⅱ) 。 据图 Ⅱ ,描述图 Ⅰ 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解析: 地形特征从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起伏及海拔高低等角度回答即可。 答案: 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 ( 南 ) 部和东北 ( 北 ) 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 ( 南 ) 高,东北 ( 北 ) 低。 考点二 我国的气候 请点击相关 栏目 要点研析 题组精练 1. 气温特征及影响因素 2. 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① ② 空间分布 时间分布 东南距海洋近,受夏季风影响大,越向内陆,受夏季风影响越小 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夏季受暖湿的夏季风的影响,冬季受干冷的冬季风影响 季节变化大 ,降水的集中在夏秋季节 夏季风强弱进退不同 降水年际变化大 3. 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信息解读 】 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应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要素入手,重点分析其分布特征及规律。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注意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2017· 北京文综 ) 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 10 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据图可知 ( ) A .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 . 5 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 . 35°N 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 . 35°N 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2 .该区域 ( ) A .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 .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 .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 .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清明节之前 35°N 以北地区降水稀少, A 项错误 5 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B 项正确 35°N 以北地区秋高气爽, C 项错误 35°N 以南地区伏旱严重, D 项错误 该区域 35°N 以南地区伏旱严重,说明包含长江中下游地区,包含部分第三级阶梯, A 项正确 该区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丰富,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 B 项错误 该区域大部分为季风区,东部降水受夏季风影响大, C 项错误 根据我国人口分布规律,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 D 项错误 B A 1 . (2015· 重庆文综 )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 “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间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在下列地区中,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 ) A .珠江三角洲 B .柴达木盆地 C .藏南谷地 D .渭河平原 该地区是我国小麦和棉花的主要种植区 以种植水稻为主 以种植青稞为主 藏南谷地非棉花产地 位于暖温带,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 D (2014· 安徽文综 )1958 年竺可桢在 《 中国的亚热带 》 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 34°N ,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 104°E ;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 完成 2 ~ 3 题。 2 .我国亚热带在 34°N 以南、 104°E 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 .纬度位置 B .地形 C .季风 D .海陆位置 3 .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 A .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 .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 .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以山地、高原为主的地形,大部分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由于地形原因,亚热带分布范围小 A D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地形对夏季风的影响 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造成我国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 (2014· 北京文综 ) 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 4 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回答下题。 4 .甲、乙、丙分别是 ( ) A .贵阳、西安、长春 B .昆明、海口、哈尔滨 C .兰州、上海、沈阳 D .南宁、武汉、石家庄 甲城市冬季较舒适,其他季节舒适,应该为春城昆明,四季如春。乙城市冬季舒适,应该为处于热带的海口市。因冬季气温较低,丙城市冬季不舒适日期较长,春、秋舒适日期较短,应为东北的哈尔滨。 D (2013· 福建文综 ) 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 24 ℃ 、相对湿度 70% 、平均风速 2 m/s 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完成 (1) ~ (3) 题。 (1) 图中 d 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 A . a B . B C . c D . e (2) 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 ) A .纬度 B .风带 C .地形 D .河流 (3) 仅考虑气候舒适度状况,游客前往该省休闲旅游最佳的月份是 ( ) A . 3 、 4 B . 5 、 6 C . 7 、 8 D . 9 、 10 C C B d 为一般区,则在 d 以北的 e 、 a 平均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故不可能是最舒适区;与 b 相比, c 地处 长江 沿岸,空气较 湿润 ,相对湿度较适宜, c 两侧为 丘陵 地形,风速较适宜。 从图中可以读出,甲地等高线较 密集 ,地形崎岖不平,会使平均气温降低,气压变化幅度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大,风速随之变大,故 地形 是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下降的原因。 3 、 4 月份雨带还未推移到该地区,相对湿度达不到 70% 7 、 8 月天气炎热,且有 伏旱 现象,相对湿度下降 9 、 10 月份雨带南退速度很快,降水不明显,相对湿度变小,同时冬季风实力增强,风速 增大 。 考点三 我国的主要河流 请点击相关 栏目 要点研析 题组精练 (1) 长江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江阔水深、水流缓,少支流 (2) 黄河 上游:河源水清,峡谷段水能丰富,河套段水流缓 中游:多支流、多峡谷,含沙量大 下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成“地上河” (3) 珠江 上游:流经石灰岩地区,河谷深切,滩多水急 中游:流向与山脉斜交,形成平坝与山谷相间的河谷地貌 下游:河面增宽,流速趋缓,河汊众多 长江、黄河、珠江的开发与治理对比分析如下: 长江 黄河 珠江 水 利 ① 灌溉; ② 航运 “ 黄金水道 ” ; ③ 发电 “ 三峡 ” ; ④ 调水 “ 南水北调 ” ; ⑤ 冲积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及长江三角洲,主要农业区 ① 引黄灌溉; ② 发电 ( 上中游水能的梯级开发 ) ① 水能的梯级开发; ② 航运 水 害 中下游洪涝灾害 ① 上游凌汛; ② 下游 “ 地上河 ” 、凌汛 ① 下游河口附近 “ 咸潮 ” ; ② 中下游洪涝 长江 黄河 珠江 整治 措施 防洪是首要任务。 ①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② 营造防护林 (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退耕还湖 ) 关键是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① 兴修水利,上拦下排; ② 退耕还林、还草、还蓄洪区,营造水土保持林; ③ 加固堤坝 ① 引淡压咸; ②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名称 二滩、龚嘴、三峡、葛洲坝、丹江口 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盛公、万家寨、三门峡、小浪底 天生桥、龙滩、岩滩 效益 防洪、发电、航运、其次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 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灌溉、发电 发电为主 (2012 · 全国文综 )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 “ 吞吐 ” 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 1970 ~ 2000 年间年净径流量 ( 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 ) 和年净输沙量 ( 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 1 ~ 2 题。 1 、下列各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 ( ) A . 1970 ~ 1976 年 B . 1977 ~ 1984 年 C . 1980 ~ 1989 年 D . 1989 ~ 2000 年 2 、该支流流入 ( ) A .黄河 B .长江 C .辽河 D .黑龙江 两条曲线变化趋势应该相似 净流量较大,年输沙量较大 该河流含沙量较大 A B 3 、 1983 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 ( ) A .建设用沙量增加 B .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 C .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 D .连续干旱 (2012 · 全国文综 ) 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 “ 吞吐 ” 关系。下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 1970 ~ 2000 年间年净径流量 ( 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量之差 ) 和年净输沙量 ( 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 ) 。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 (1) ~ (3) 题。 净流量增加,输沙量下降 B 建设用沙量增加也会导致年净径流量下降 减少水土流失,年净径流量下降 水土流失加重 净流量下降 (2012· 福建文综 ) 下图为中国某河干流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日蒸发量和日蒸发总量 ( 各类用地面积与其日蒸发量的乘积 ) 。读图完成下题。 4 .该河最有可能是 ( ) A .塔里木河 B .松花江 C .淮河 D .珠江 由图计算可知,该河干流区建设用地和水体面积小,草地面积比林地和耕地面积大,因此可以判断该河是处于干旱区的塔里木河,故 A 项正确。 B 考点四 我国的主要自然资源 请点击相关 栏目 要点研析 题组精练 类 型 水资源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 特 点 总量丰富,分布不均 类型多样,比例不当 分布广泛, 相对集中 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分 布 空间分布不均, 南多北少,西北 更少;时间分配 不均,夏秋多, 冬春少,各年之 间变率大 耕地:平原、盆地和低 缓的丘陵地区;草地: 北方高原、山地和青藏 高原;林地:东北、西 南山区和东南部山地 铁矿集中于东 北、西南;有 色金属集中于 南方 鱼类:集中于东海 ( 舟 山渔场 ) ;海盐:集中 于渤海 ( 长芦盐场 ) ;石 油:集中于渤海、东 海、南海 问 题 水土资源配合欠 佳,淡水日趋紧 张,浪费现象严重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 漠化严重、森林资源减 少、草场资源超载 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过度捕捞、海洋污染 对 策 跨流域调水;兴 修水库;节约用 水,防治水污染 依法管理、 “ 开源节 流 ” 、建设和保护 贯彻 《 矿产管 理法 》 合理使 用;综合利用 捕捞期与休渔期结合; 防治污染 (2015· 全国课标 Ⅰ 卷 )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 4 ℃ 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 1 ~ 3 题。 1 .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 A .葫芦岛 B .秦皇岛 C .大连 D .烟台 3 .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 A .成本过高 B .破坏环境 C .资源量不足 D .市场需求不足 B A A 第 1 题,海洋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水温低、海水含盐量低。由图中等值线可知,甲、乙、丙、丁四海域相比,甲、乙两海域年平均气温低于- 4 ℃ 日数最多,更易结冰,但相对于甲,乙更接近陆地,海水含盐量低,更易结冰,使海冰厚度最大。 第 2 题,一般而言,海冰温度低于- 4 ℃ 的日数越多,海冰厚度越大,则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越丰富。四个选项中葫芦岛年平均气温低于- 4 ℃ 日数多于 60 天,日数最多。 第 3 题,材料中提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渤海海域面积较大且年平均气温低于- 4 ℃ 日数较多,因此海冰资源丰富,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对环境影响较小,但成本高,渤海沿岸水资源需求量大。 (2017· 北京文综 )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 4 ~ 5 题。 4 .甲和土地利用类型 Ⅰ 、 Ⅱ 分别为 ( ) A .新,耕地、牧草地 B .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 .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 .藏,牧草地、居异点及工矿用地 5 .内蒙古 ( ) A .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 .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 .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 .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内蒙古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最大的应是牧草地,故 Ⅱ 为牧草地 黔为贵州省简称,贵州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最大的是林地,居第二位的应该是耕地,故 Ⅰ 为耕地 甲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中的林地和水域比重很小,说明了其气候干旱,最可能是新疆 内蒙古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水资源少,水能缺乏, A 项错误 A B 内蒙古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部森林覆盖率大于西部, B 项正确 该地区降水少,水资源不足,区域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不适合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C 项错误 图中显示的是土地利用结构 ( 比重 ) ,不能说明具体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大小, D 项错误 (2015· 青岛一模 ) 利用耕地重心移动轨迹图能及时获取耕地重心迁移信息,并直观反映耕地分布变化特征。下图为 1953 ~ 2005 年陕西省耕地重心移动散点图,陕西省北部是陕北黄土高原,中部是关中渭河平原,南部是陕南秦巴山地。完成 4 ~ 5 题。 4 . 1953 ~ 1998 年,耕地重心移动使北部地区 ( ) A .降水强度降低 B .蒸发增强 C .地表径流增大 D .下渗量增多 5 . 2000 ~ 2001 年,陕西省耕地重心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 A .中部城市化速度加快 B .北部退耕还林还草 C .南部种植业结构调整 D .北部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C B 1953 ~ 1998 年耕地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耕地规模扩大 北部地区植被减少 , 使下渗量减少,则地表径流会增大 陕西省耕地重心向南移动,说明北方耕地减少,可能是退耕,或南方增加耕地的结果。 (2012· 江苏地理 ) 下图是 2012 年 4 月 18 日 8 时~ 4 月 19 日 8 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 ) A .高压脊控制 B .锋面活动 C .反气旋过境 D .热带气旋影响 (2) 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 ) A .江汉平原 B .四川盆地 C .珠江三角洲 D .长江三角洲 来自北方的冷空气 来自南方的暖空气 两者相遇,形成锋面。 B 雨区位于我国的南方,最易发生洪涝 D (2016· 江西重点中学联考 )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 简称副高 ) 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 5 ~ 8 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如副高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则雨带处于 ( ) A .南部沿海一带 B .长江中下游地区 C .华北地区 D .东北地区 (2) 当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 ( ) A .我国受副高控制最明显 B .我国锋面雨带控制华北地区 C .锋面雨带已撤离我国大陆 D .台风已蓄势待发 B C 图中显示冷暖气流交汇处刚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一般在冬季,则此时锋面雨带已撤离我国大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