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作业

一、选择题 ‎(2019·南京联考)读图甲和图乙两幅景观图,完成1~2题。‎ ‎1.游客在桂林看到的图甲景观,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褶皱隆起 ‎2.关于图乙显示的地貌成因和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风沙主要集中在近地面气流中 ‎②上层岩石较坚硬,底部岩石较松软 ‎③高温多雨的气候加快了该地貌的形成 ‎④在我国多分布在西北地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B 2.C ‎(2019·郑州模拟)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下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坡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3~4题。‎ ‎3.①坡是(  )‎ A.迎水坡,流速快     B.迎水坡,流速慢 C.背水坡,流速快 D.背水坡,流速慢 ‎4.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 A.①坡和②坡 B.③坡和④坡 C.①坡和③坡 D.②坡和④坡 解析:第3题,图示①坡后期沙波剖面高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是堆积坡,依据材料可知该坡为迎水坡,因坡面阻挡而水流较慢,泥沙堆积。第4题,图示②④‎ 两坡后期沙波剖面低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以侵蚀为主。‎ 答案:3.B 4.D ‎(2019·淮南模拟)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下图为全新世(11 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5~7题。‎ ‎5.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 ‎6.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 A.呈上升趋势 B.基本稳定 C.呈下降趋势 D.反复升降 ‎7.如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  )‎ 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 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 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 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 解析:第5题,图示a位于陆地河流入海口处,则该三角洲应是河流泥沙堆积而成;b位于潮汐通道处且三角洲由外海向潟湖发展,则应是外海涨潮时海浪堆积而成。第6题,图示岩层沉积物由下向上依次为沼泽沉积、潟湖沉积、沙坝沉积和浅海沉积,说明该处由沼泽逐渐演变为浅海,则海平面不断上升。第7题,海平面显著下降,则通过涨潮进入潟湖的海水会逐渐减少;同时陆地水体进入潟湖后,潟湖水体不断流入外海,必然使潟湖水体盐度降低。‎ 答案:5.D 6.A 7.B ‎(2019·抚州模拟)黑曜石,形成于火山爆发时岩浆流的外缘,具有类似于玻璃的特性。读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8~9题。‎ ‎8.下列与黑曜石及其形成过程相对应的是(  )‎ A.a—③ B.b—②‎ C.c—④ D.d—①‎ ‎9.图中b到d的过程(  )‎ A.均在地表进行 B.岩石性质发生改变 C.物质来自地壳 D.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解析:第8题,结合图中地理事物的关系可知,a为岩浆岩,b为风化、侵蚀,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①为变质作用,②为重熔再生,③为冷却凝固,④为固结成岩。黑曜石为岩浆岩,是由冷却凝固形成的。第9题,图中b到d的过程,各类岩石经过一系列作用,形成了变质岩,岩石性质发生了变化。‎ 答案:8.A 9.B ‎(2019·广东华南四校联考)某考察队对深圳西冲海滩进行考察,下图示意该海滩以某测量点为起点的海滩地形剖面图及颗粒物特征表。平均粒径是指颗粒的大小,其数值越大说明其颗粒越小。分选系数是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其越接近0,说明其分选越好。据此完成10~11题。‎ 平均粒径(Φ)‎ 分选(Φ)‎ a ‎2.82‎ ‎0.46‎ b ‎1.82‎ ‎0.79‎ c ‎2.27‎ ‎0.56‎ ‎10.形成a地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海浪沉积 C.风化作用 D.流水侵蚀 ‎11.b、c两地颗粒物平均粒径大小差异的原因是(  )‎ A.流水侵蚀速度大于流水沉积速度 B.海水涨潮幅度小于海水落潮幅度 C.海浪前进速度大于海浪后退速度 D.风力前进速度小于风力后退速度 解析:第10题,据图可知,a地貌为高潮位之上的区域,则可判断不是海浪沉积,B错误,A正确。故选A。第11题,本题考查流水堆积地貌的特点。据材料可知,平均粒径是指颗粒的大小,其数值越大说明其颗粒越小。分选系数是指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其越接近0,说明其分选越好。据表可知,b地颗粒平均粒径小于c,而分选系数大于c,说明颗粒大,碎屑颗粒大小不均匀,则可判断海浪前进速度大于海浪后退速度。故选C。‎ 答案:10.A 11.C ‎ (2019·新乡调研)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极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图1示意风化坑剖面,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2~14题。‎ ‎12.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图2所示的(  )‎ A.①类岩石 B.②类岩石 C.③类岩石 D.④类岩石 ‎13.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物理风化 B.化学风化 C.流水侵蚀 D.海浪侵蚀 ‎14.在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利于潮水涨落,加速海浪侵蚀 B.有利于凹坑积水,促进化学风化 C.有利于风化物迁移,增强流水侵蚀 D.有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加快物理风化 解析: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庙湾岛上的风化坑岩石是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依据图2判断,①为侵入型岩浆岩,②为喷出型岩浆岩,③为沉积岩,④为变质岩。第13题,根据风化坑的概念可知,其是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再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化学元素流失及矿物类型的转化可以判断,该风化坑的形成主要是化学风化作用的结果。第14题,‎ 由图1可知,坑口是有水渍线的,且由风化坑概念可知,风化坑是积水风化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风化坑的形成过程中必须有积水,而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有利于在坑内保存积水。‎ 答案:12.A 13.B 14.B ‎(2019·九江模拟)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某海岸线历史变迁图,回答15~16题。‎ ‎15.近现代以来,图中海岸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图中乙处的海岸线变化较大,下列关于其所受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4-12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B.12-18世纪,堆积作用为主 C.18-19世纪,侵蚀作用为主 D.19世纪至现代,堆积作用为主 解析:第15题,根据文字材料叙述,“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海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则海岸向海洋扩张。甲、乙、丁三处公元4世纪以后的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说明在公元4世纪以后都经历了海水侵蚀,只有丙处海岸随着时代的推移,一直在向海洋深处延伸,说明以堆积作用为主。第16题,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延伸,说明以堆积作用为主;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延伸,说明以侵蚀作用为主。乙地海岸线4-12世纪向海洋延伸,说明以堆积作用为主;12世纪到现代海岸线后退,以侵蚀作用为主。‎ 答案:15.C 16.C 二、综合题 ‎17.(2019·东莞质检)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松恩峡湾是挪威最大的峡湾,也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峡湾,全长达204 km,最深处达1 308 m。下图示意松恩峡湾的位置及形成过程。‎ 材料二 有旅游者这样描写松恩峡湾:刀剁斧劈般的千米绝壁之下,一道强劲的碧水将群峰劈开;极险的悬崖公路有着骇人的名字——“山妖的阶梯”;瀑布从冰雪覆盖的山巅飞身而下,农庄镶嵌在陡壁上,彩虹飞架。‎ 材料三 公元8-11世纪,维京海盗在松恩峡湾一带迅速发展,一度让欧洲人闻风丧胆,造就了峡湾人心中一段无比骄傲的历史,但在关于挪威峡湾的世界遗产情况报告中提到——目前峡湾的生存环境异常艰险困苦。‎ ‎(1)说明松恩峡湾的形成过程。‎ ‎(2)分析松恩峡湾附近古代海盗猖獗的地理原因。‎ ‎(3)为改善峡湾人生活,有人提出大力发展峡湾旅游,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冰川侵蚀形成谷地,后来气候变暖使冰川消退,海水入侵淹没谷地,形成峡湾。(2)当地热量不足,地形陡峭,不利于农业生产;而当地的峡湾地形、森林、造船技术等都有利于海上活动;西欧过往贸易船只多,易成为抢劫对象。(3)如果认为可行则从观赏价值、增加就业岗位、邻近消费市场等方面回答;如果认为不可行则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等方面分析。‎ 答案:(1)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来气候变暖,冰川消退,海水入侵淹没谷地,形成峡湾。‎ ‎(2)纬度高,热量不足,地形陡峭,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发展受限;受北大西洋暖流和冰川侵蚀的影响,沿岸多优良港湾;森林广布,为造船提供了丰富的原料;陆上交通闭塞,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先进;西欧沿海地区过往贸易船只较多。‎ ‎(3)可行。峡湾风光优美,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发展旅游,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增加收入;靠近欧洲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市场广阔。‎ 或不可行。地形陡峭,缺少必要的旅游设施建设场地;交通不便,接待能力有限;纬度高,适合旅游的时间较短;常有雪崩或落石,安全性较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