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5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人教第二轮复习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51张ppt)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二轮复习 考纲 点击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考情 播报 利用气象、气候等自然灾害 ( 如全球变暖等 ) ,考查森林的环境效益、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一、森林资源的作用与现状 1. 森林资源的作用: 既是重要的 ,又是不可替 代的 。在调节 、稳定大气成分、涵养 、 保持水土,以及繁衍 和维护生物 等方面发挥 着重要作用。 2. 现状: 世界森林面积 的趋势仍在继续, 的 前景堪忧。 自然资源 环境资源 气候 水源 物种 多样性 减少 热带雨林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 集中分布区: 地区、非洲 流域和南美洲 流域。 2. 全球环境效应 (1) 影响全球大气中 的平衡,被称为 “ 地球之肺 ” 。 (2) 促进全球 、调节全球水平衡。 (3) 世界 宝库。 东南亚 刚果河 亚马孙河 碳氧 水循环 生物基因 三、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 雨林生态的优势: 强烈, 旺盛,生物 生长 。 2. 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表现 (1) 分解和 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气候, 养分流失过多,土壤一般很贫瘠。 (2) 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 , 植被最容易遭受破坏。 (3) 被毁、 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使地表植被很 难恢复。 光合作用 生物循环 迅速 有机质 养分 植物体内 雨林 养分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 雨林被毁 的原因 根本 原因 和贫困导致发展需求发展中国家的无度需求 跨国投资手段 直接 原因 过度的 农业 商业性伐木 开辟大型 场 采矿、城镇建设、修路 人口增长 迁移 农牧 2. 亚马孙开 发计划 修建亚马孙 移民亚马孙平原 借助外资、鼓励 投资开发 横贯公路 跨国企业 五、雨林的前途 —— 开发还是保护 1. 当前背景下,应该把 放在第一位。 2. 保护措施 (1) 鼓励 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2) 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 。 (3)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4) 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5) 森林 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6) 加强雨林 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 的机会。 保护 自然保护区 保护 选择性采伐 缓冲 1. 森林的作用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2. 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 (1) 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最突出的是 “ 地球之肺 ” 功能。需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全球大气中 CO 2 增多,与破坏热带雨林有一定关系。 (2) 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3) 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 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 因此被誉为 “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 。 1. 人类对雨林的不合理利用是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 2. 雨林的保护 (1) 保护放在第一位 (2) 国际社会共同保护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一 沙丘土壤含水量状况分析 (2016· 海南地理 ) 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 5 ~ 9 月土壤水分含量 (%) 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 (1) ~ (3) 题。 (1) 该固定沙丘 ( ) ① 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 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③ 6 ~ 8 月土壤含水量低 ④ 6 ~ 8 月土壤含水量高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6 ~ 8 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 ) ① 风速较大 ② 蒸腾量较大 ③ 气温较高 ④ 降水较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 ) A. 植树 B. 种草 C. 栽灌木 D. 自然演化 解析 第 (1) 题,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从时间分布上看, 5 月和 9 月土壤储水量在 7% 左右,含水量较高; 6 ~ 8 月土壤储水量在 4% 以下,含水量较低。故选 C 。第 (2) 题,读图分析, 6 ~ 8 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 “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 ” ,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半干旱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多,但水分蒸发量大。故选 B 。第 (3) 题,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 “ 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 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因此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无需人为干涉。故选 D 。 答案 (1)C (2)B (3)D 考向二 土地荒漠化成因分析 2 . 阅读 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 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 ( ≥ 8 级 ) 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 ~ 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 5 分 ) 解析 冬春季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少、植被覆盖差,又多大风,而图示地区盛行西风经过湖面,摩擦力小,湖东部地区为河谷,由于狭管效应,故风大沙多。 答案 冬春季气候干燥 ( 降水少 ) ,地表缺乏植被 ( 草 ) 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考点二 荒漠化防治措施 [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 1 . 荒漠化的危害 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 . 荒漠化防治的内容和原则 (2) 原则: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 __________ 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 ( 盐碱 ) 、 _____ 相结合的原则。 潜在荒漠化 经济效益 治沙 3 .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资源。 (2) 利用 _________ 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 _____ 问题。 (5) 控制 _________ 。 生物措施 能源 人口增长 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 西北地区的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 (1) ~ (2) 题。 (1)P 地与 Q 地相比, P 地 ( ) ① 年大风日数少 ② 年降水量多 ③ 年降雪日数少 ④ 沙尘暴日数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 ① 截留水分 ② 改变气候类型 ③ 削弱风力 ④ 改变植被类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第 (1) 题,图中 P 地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的特殊位置,形成了年大风日数少的现象。此处降水的水汽来源主要是太平洋, P 地又位于东南水汽来源的迎风坡,地形促进了降水的发生。第 (2) 题,草方格沙障是利用作物秸秆固沙的工程措施,改变地表状况增加摩擦力从而削弱风力;干草也可以截留水分。 答案 (1)A (2)C 1. 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 2. 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 控制人口增长 [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 考向一 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 (2015· 山东文综, 5 ~ 6)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 “ 生态裂谷 ” 。下图为 “ 生态裂谷 ” 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 (2) 题。 (1) “ 生态裂谷 ” 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 A. 自然植被改善 B. 风力侵蚀减弱 C. 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 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2) “ 生态裂谷 ” 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 A. 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 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 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 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解析 第 (1) 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题干信息可知, “ 生态裂谷 ” 的形成是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附近交错带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地下水由交错带流向绿洲区, C 项正确。 “ 生态裂谷 ” 为环境退化现象,即自然植被退化、风力侵蚀增强,固定沙丘转为流动沙丘。第 (2) 题,主要考查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由题干信息可知, “ 生态裂谷 ” 的出现是由于 “ 过量开采地下水 ” 所致,即水资源利用不当所致,故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1)C (2)D 考向二 土地荒漠化危害与防治措施 2. [2014· 课标 Ⅰ , 36(3)(4) , 13 分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 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 ( ≥ 8 级 ) 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 ~ 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1) 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 7 分 ) (2) 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 6 分 ) 解析 第 (1) 题,注意从铁路和列车两个角度分析危害。第 (2) 题,可从 “ 阻沙 ” 和 “ 固沙 ” 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1)( 铁路路基较高 ) 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 ( 和路肩 ) ;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2)( 阻沙措施 ) 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 ( 高立式沙障 ) 。 ( 固沙措施 ) 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 ( 草 ) 方格沙障。 读 “ 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 ” ,回答下列问题。 (1) 将下列选项的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空白处。 ① 建筑材料 ② 燃料 ③ 农田 ④ 水土流失 ⑤ 文明衰落 (2) 从图中可以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 森林植被而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 需要 年,地力才能恢复重新使用。 (3) 从图中还得到另一信息,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 伐, 就不可避免地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 区 ( 外力作用 ) 非常严重。 (4) 从图中可以看出玛雅文明在十五、十六世纪消失的很重 要的原因之一是 的恶化。 (5) 当前,亚马孙热带雨林也在遭受着破坏,国际社会和巴 西政府正在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护这一片原始森林? [ 课堂笔记 ] 第 (1) 题,玛雅社会的耕种方式是刀耕火种的粗放农业,需准确掌握砍伐森林的用途以及刀耕火种的恶性循环。第 (2) 题,对森林的破坏导致土地退化严重,其土地肥力的恢复需要 20 年,才能长出再生树林。第 (3) 题,热带雨林地区,降水丰富且强度大,一旦没有植被保护,水土流失将很快发生。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森林植被破坏与土地退化的关系。第 (4) 题,据图可知玛雅文明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生态环境的恶化。第 (5) 题,联系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 答案 ] (1) 从左至右,从上到下依次为: ①②③⑤④ (2)20 (3) 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 (4) 生态环境 (5) 保护的具体措施为: ①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② 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③ 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④ 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⑤ 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⑥ 鼓励保护性的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 亚马孙雨林是功能强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 “ 地球之肺 ” ,但雨林生态又是非常脆弱的。据此回答 1 ~ 2 题。 1. 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 “ 地球之肺 ” ,是因为 ( ) A.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 雨林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 解析: 亚马孙雨林被人们称为 “ 地球之肺 ” 是因为它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影响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答案: B 2. 雨林生态脆弱的表现不包括 ( ) A. 雨林生物循环旺盛,土壤养分很少积累和补充 B. 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C. 雨林地区降水丰沛,淋溶作用强烈 D.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破坏后,很快可 以恢复 解析: 雨林的脆弱性的关键所在就是地表植被破坏后,很难恢复。 答案: D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 3 ~ 4 题。 3. 面对当前热带雨林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放在第一位 的是 ( ) A. 保护 B. 开发 C. 开发的同时进行保护 D. 保护的同时加以开发 解析: 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首先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答案: A 4. 下列雨林开发方式中,属于保护性开发的有 ( ) ① 雨林观光 ② 生态旅游 ③ 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 结合 ④ 发达国家保护本国资源与采伐亚马孙雨林相结合 A. ①②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资源和环境而采伐亚马孙雨林属于破坏性开发。 答案: B 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 CO 2 制造 O 2 ,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 O 2 ,由此导致静风林区 CO 2 浓度的日变化。下图示意 (60°N,80°E) 附近某静风林区 CO 2 浓度日变化。完成 1 ~ 2 题。 1. 日出时, CO 2 浓度变化趋势为 ( ) A. 继续上升 B. 开始下降 C. 继续下降 D. 开始上升 2. 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 ( ) A. 北美、常绿阔叶林 B. 朝鲜半岛、落叶阔叶林 C. 东欧、针阔叶混交林 D. 西伯利亚、针叶林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森林稳定大气成分的作用和森林的分布。第 1 题,日出时,森林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因而 CO 2 浓度开始下降。第 2 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出该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对应的植被类型为针叶林。 答案: 1.B 2.D 3. 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 ) ① 放氧除尘、吸毒杀菌 ② 降噪隔音、减轻污染 ③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④ 划分车道,隔离交通 ⑤ 提神醒脑、减少事故 A. 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①②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并不是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 答案: A 4.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最主要作用是 ( )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C. 过滤空气、降低噪声 D. 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 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严重主要是由于河流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中下游地区湖泊萎缩,调蓄功能下降,河床淤积严重。为此,我国建设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答案: A 5. 读拉丁美洲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区是: A , B , A 、 B 两地区的典型植被分别是 、 。 (2) 与 A 处相同的植被还集中分布在 、 地区,对全球环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是导致 A 地区植被被毁的直接原因,破坏的方式有哪些? 解析: 以拉丁美洲图为背景考查热带雨林的分布、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第 (1) 、 (2) 题属识记性的内容。第 (3) 题,巴西热带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是人类的开发。 答案: (1)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2) 刚果盆地 东南亚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3) 人类的开发 焚耕开垦、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和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