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高三地理备考策略+行星地球+地球与地图+必修一测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高三地理备考策略+行星地球+地球与地图+必修一测试题

高考地理试题分析及高三 地理备考策略+行星地球+地球与地图+必修一测试题 细致扎实重基础,高效创新提能力 ———高考地理备考攻略(附参考答案) 一、明确《考试大纲》中 的 42 个必考点 目前,高中地理教材的版本有多种,如:人教版、湘教版、中图版等等,唯有《考 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只有分析其在能力要求和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以 及与教材内容上的差别,才能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失。 必考点 1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宇宙探测 必考点 2 地球运动的特点 必考点 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必考点 4 昼夜长短的变化 必考点 5 时间计算和季节判断 必考点 6 大气受热过程 必考点 7 热力环流 必考点 8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必考点 9 三圈环流 必考点 10 气候特征及气候类型的判定 必考点 11 天气系统 必考点 12 地壳物质循环 必考点 13 地质构造 必考点 14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必考点 15 河流的补给方式及其特点 必考点 16 水循环 必考点 17 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必考点 18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必考点 19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必考点 20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必考点 21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考点 22 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考点 23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影响 必考点 24 农业区位分析与评价 必考点 25 农业地域类型 必考点 26 工业区位分析与评价 必考点 27 工业地域的形成 必考点 28 交通运输布局 必考点 29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必考点 30 人口迁移的成因及影响 必考点 31 城市区位因素 必考点 32 城市空间结构 必考点 33 城市化过程及其影响 必考点 34 人地关系的演变及可持续发展 必考点 35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必考点 36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必考点 37 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必考点 38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必考点 39 产业转移 必考点 40 区域位置描述 必考点 41 区域特征分析 必考点 42 区域差异比较 二、 精准研究 ,制定计划策略 1、研究课标中的行为动词 如: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述;不必解释理由 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述,不必解释理由 说明: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理由 分析: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解释原因和理由 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他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 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例如:2015 课表卷 I 36 题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 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3分) 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 适合 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3分)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4 分) 运输成本高(需低温运输)(2 分),市场需求量小(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 (2 分) 2、研究考纲中的能力要求 如:如何有效获取和解读信息: 全国卷 I 37 题(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 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 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C,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 550 千米的连续多年 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 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 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 8a 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 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 8b 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 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 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 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图 8a 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 分)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 析热棒倾斜设置(图 8b)的原因。(8分) 3、纵向研究考纲 (1)2014 年考纲与 2013 年比较发生的变化-----在考核目标中更换了一道试题 2013 年【例 14】 读图,在下表填写北美洲、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共同特点 主要原因 不同特点 主要原因 2014 年【例 14】2002 年 1 月 1日,作为欧洲联盟统一货币的欧元正式流通,这将对世 界金融的整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回答 1—7 题: 1、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没有用欧元替代本国货币的欧盟国家是 A、瑞典 B、德国 C、丹麦 D、波兰 2、欧盟中央银行所在地法兰克福是德国 A、人口最多的城市 B、最大的港口城市 C、最大的航空枢纽城市 D、最大的高新技术工业中心 备考启示 1:说明自然地理的考法要变,不能是这么直接的考法,同时, 要地关注社会, 关注生活。 (2)2014 年地球运动高考题回归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 P,则 A.春、秋分日 P=0 B. 夏至日 P>0 C. 全年日 P<1 D. 冬至日 P>1 4、研究考题 (1)难易程度 备考启示 2:难度系数:保持稳定,0.5-0.6 (2)知识立意 【2002 全国卷第 1题】2002 年 1 月 1日,作为欧洲联盟统一货币的欧元正式流通,这将对 世界金融的整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回答 1~7 题: 1.欧洲联盟是 ( )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3)能力立意 【2015 新课标全国 I 第 1 题】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4)横向对比研究 2015 年高考题 2015 年新课标一卷体现高大尚的特点 ,“高” 即综合能力要求高,“大” 即思维考 察深度大,“尚” 即素材选取很时尚。 如全国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 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 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 1 示意 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 1-3 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 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5)纵向对比 高考题特征是:稳中有变,变中有新 近五年全国卷的试卷结构 年份 客观题 主观必做 开放题 选做题 2011 四组 36(3 小问.28 分) 37(2 小问.18 分) 36.(3) 旅游、灾害纯一问, 环保包含两小问 2012 五组 36(3 小问.22 分) 37(3 小问.24 分) 37.(3) 均为两问 2013Ⅰ 四组 36(3 小问.22 分) 37(4 小问.24 分) 无 均包含两小问 2013Ⅱ 四组 36(3 小问.22 分) 37(4 小问.24 分) 36.(3) 旅游、灾害纯一问, 环保包含两小问 2014Ⅰ 四组 36(4 小问.24 分) 37(3 小问.22 分) 37.(3) 灾害纯一问, 旅游、环保包含两小问 2014Ⅱ 五组 36(3 小问.22 分) 37(4 小问.24 分) 无 均包含两小问 2015Ⅰ 四组 36 (4 小问.22 分) 37(3 小问.24 分) 36.(4) 旅游、灾害纯一问, 环保包含两小问 2015Ⅱ 四组 36 (4 小问.22 分) 37(4 小问.24 分) 无 均为纯一问 近两年全国卷的素材选取: 太阳能光热电站,徒步旅游 ,工业遗产 ,热棒 ,大气氮沉降,蓝水和绿水 ,雨水花园, 握手深度游,坡耕地切沟,海洋渔业,卤虫产业, 备考启示 3:新的文字材料 ,新的图表信息 ,新情境 ,新角度 ,融入情境 稳:表现为 4点,分别为:考题突出主干知识、考题注重生活化、考题重视四 项基本能力、考题图表化特征明显 稳 1、 考题突出主干知识 ①、主干知识中的必考点 五年考察重点知识 题目 总计 区域定位及内部特征 11 年 9-11 题;12 年 6-7 题;13 年 4-5 题; 2014 年 1 题;2015 年 4.7 5 年 5 次 (每年都有) 工农业生产 11 年 1-5 题;12 年 1-3,8-9 题; 13 年 1-3 题; (5年 3次) 人口问题 13 年 6-8 题;14 年 10-11 题 (5年 2次) 天气系统及气候问题 13 年 9-11 题;14 年 10-11 题 (5年 2次) 等值线 11 年 6-8 题;12 年 10-11 题;13 年 9-11 题;2014 年 4-6 题;15 年 7.8 5 年 5 次 (每年都有) 备考启示 4:注重主干知识的复习 ②、主干知识的重复考查 【2014 年课标 2卷】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 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 6~7 题。 7.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2015 年课标 1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 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 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 1 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 1-3 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013 年课标 2卷】 36.(22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 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 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 县城 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 M 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 分) (2)分析 H 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 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 M 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 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 分) 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 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2014 年课标 1卷】 36.(24 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下所示区域海拔在 4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 8 级)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 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6分)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5分)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7 分)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6 分) 2013 高考题广东卷】40.(28 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是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 渔业资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4)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6分) 2013 课标卷 1的 37 题(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 分) 2015 课标卷 1的 36 题(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 分) 备考启示 5:针对高考题,反复练:体会其中的真谛 , 交叉练:宏观的把握高考 , 改编练:练走学生的浮躁 , 分类练:提升学生的能力 稳: 2.考题注重生活化 (14 年课标卷 1) 太阳能光热电站(图 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 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3.若在北回归线上建一太阳能光热电站,其高塔正午影长于塔高的比值为 P,则 A.春、秋分日 P=0 B. 夏至日 P>0 C. 全年日 P<1 D. 冬至日 P>1 (14 年课标卷 2)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 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家国(图 2)价 值 7.446 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 3--5 题 4. 2011 年 6 月 21 日,该订单的首批产 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考察了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太阳方位 (2015 课标卷 1)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 650 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 小时候后 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 66.5°N B. 60°N C. 53°N D. 40°N (2015 课标卷 2) 8、如果都以当地时间 8:00-12:00 和 14:00-18:00 作为工作时间, 在 M 国的中资企业若在双方工作时间内向其总部汇报业务,应选在当时时间的 A、 8:00—9:00 B、11:00—12:00 C、14:00—15:00 D、17:00—18:00 备考启示 6: 授课联系生活,习题注重应用。特别是地球运动的考察经历了:大难度的空 间思维考查 --地方卷生活化的地球运动考察 --2014 年全面出现地球运动试题 --2015 年 地球运动成为常态 。而且与其他知识结合考察 (天气系统、定位等),考察基本原理和 基本规律, 难度不大,结合生活当中的地理现象,生活化 。 稳 3:考题重视四项基本能力 备考启示 7: 讲评和组题注重基本能力的落实 稳 4:.考题图表化特征明显 试卷难度最大的试题---统计图表和变化趋势类试题 变:表现 4 点,分别为微切口,深挖掘,大切口,浅分析,课标卷难度上升, 开放性试题分值降低 变 1.微切口,深挖掘 (2015 课标一卷)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 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 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2014 课标二卷)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 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 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 6~7 题。 变 2.大切口,浅分析 [2011 年新课标] 36.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 500 万(2009 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 640 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 540 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 15 米。岛上河流最长 不足 16 千米。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短缺资源不足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备考启示 8.自然地理讲清基本的原理后再举一反三的拓展 变 3: 课标卷难度上升 备考启示 9: .加大对自然地理的复习力度 变 4: 开放性试题分值降低 2011 年课标 1 卷:37.(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 总部的优势条件。(10 分) 2012 年课标 1卷:37.(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 (8 分) 2013 年课标 2 卷:36.(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 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 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 分) 观点 A:M 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 B:M 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2014 年课标 1 卷 37.(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 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 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6 分) 2015 年课标 1 卷 36.(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 由。(4 分) 备考启示 10:开放性题目的训练着眼点在思路和方法的总结上 新:表现为新角度考老知识、图文材料新数量 跨学科新材料的选取 新 1.新角度考老知识 (2015 安徽卷)右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 的变化,单位为 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 32-33 题。 32.图中 M 日最接近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3. a、b 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备考启示 11: 讲题注重新角度,组题注重新题型 新 2:图文材料新数量 近三年课标卷高考题主观题:文字材料 120--150 字左右,一幅简图,2015 年课表卷 1 37. 423 字,近三倍,三幅不同类型的图 36、(22 分)阅读图文材料,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 来源,美国大盐湖(图 7)属内陆沿湖,卤虫资源丰富,20 世纪 50~70 年代,大盐湖卤虫产 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 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 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37.(24 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 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 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C。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 550 千米的连续多年 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 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 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 8a 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 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 8b 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 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热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 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 循环反复。 备考启示 12: 平时仍然要加大题目阅读量,加大信息提取题的训练量,深入关注重大工程 的原理 新 3:跨学科新材料的选取 2014.江苏《桃花源记》中描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 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 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据此回答 1-2 题。 2015 江苏卷图 1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 城市风貌。读图回答 1-2 题。 备考启示 13:老师多涉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提供给学生更广阔的角度和视野,还 要在习题组编中给学生更多学科间交叉的材料并用地理学视角分析. 三、预测 16 年高考题侧重点 1. 与其它主干知识或与生活相关地球运动题目 2. 开放性试题 3. 主干知识等值线 4. 一些跟文化地理相关的题目 5. 区域内部特征以及区域对比分析仍是考察点 6. 关注重大工程的评价和变迁 7. 人口问题 8. 绿色环保产业(阅兵蓝 百姓蓝) 9. 城市问题 10.从地理学角度关注时政热点 以上是我的一些初浅的看法,,不足之处请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阶段综合测评(一) (附参考答案) (Ⅰ) 一、选择题(每小题 4分,共 52分) 在太阳系中,日、地、月的相互吸引与绕转,演绎着诸多的天文奇观,吸引着人们好奇 的目光,让人们不断地了解和探索。据此完成 1~2题。 1.能反映 2008 年 8月上旬日食现象的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的是 ( ) 2.通常情况下,月亮是类似珍珠白的颜色。这是因为月亮的颜色( ) A.与它反射的太阳光有关 B.与它吸收的太阳光有关 C.与地面吸收的月光有关 D.与地面散射的月光有关 【解析】 日食发生时,日、地、月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在中间故排除 A、B。C 选项地球所处位置大致是 8月上旬。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太阳光,从而呈现类似珍珠白的颜色。 【答案】 1.C 2.A 2009年 1月 27日,我国在M地建立了科学考察站。读右图,完成 3~5题。 3.图中M地海拔高达 4 087米,其成因最可能是( ) A.火山作用 B.断裂作用 C.板块碰撞 D.外力作用 4.M地被国际天文界公认为地球上最好的天文台址,其最佳的天文观测时期是( ) A.1月前后 B.3月前后 C.7月前后 D.9月前后 5.在M地进行天文观测时,北极星在该地( ) A.天顶上空 B.地平线之上 C.地平线之下 D.距地平高度约 10° 【解析】 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和M地所处的纬度可以判断,M地位于南极内陆冰 盖的最高点,而冰盖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 在极地进行天文观测最佳时期是极地出现极夜的时候,而南半球在 7月前后出现极夜现 象。 北极星只有在北半球才可以看到,而M地位于南半球,无法看到,因此北极星应在地 平线之下。 【答案】 3.D 4.C 5.C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 6~8题。 6.图中 a、b、c、d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 A.a B.b C.c D.d 7.图中 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 A.a、c、b、d B.a、b、c、d C.d、c、b、a D.c、d、a、b 8.当 c地昼最长时( )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解析】 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北半球夏至日昼长达最大值;d地春分日到秋 分日的昼长都为 24小时,即发生极昼,故该地为北极点,位于北半球。a地全年昼夜平分, 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快;b地的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小于 c地,即纬度较 c地低,自转线 速度较 c 地快;d地为北极点,自转线速度为零。c地昼最长出现在冬至日,该日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上海该日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该日地球公转至近 日点附近,北半球昼短夜长。 【答案】 6.D 7.B 8.C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 读图完成 9~11题。 9.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 A.80 m B.110 m C.170 m D.220 m 10.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11.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 ) A.道路③ 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 【解析】 考查学生判读地形剖面图,定点、定线能力。由题目文字表述可知甲、乙两 地有三条道路相连,故三条道路的起止点应该是甲乙两地。读图可知三条道路的起止点海拔 分别为 150 m和 260 m。可直接读图看出三条道路的长度和坡度变化特点。道路①最长。且 山区道路多为“之”字型,不可能是直线。根据道路选线原则,道路不可能过地势最高点。 故可排除 A、B、C。使用大型运输车运输重型机械设备,应尽量选择坡度小的道路,以保 证运输安全。读图可知道路①在三条道路中是起伏最小的。 【答案】 9.B 10.D 11.B 下图中圆圈为纬线圈(66°34′),它穿过两个大陆的北部,纬线圈中心点地球自转角速 度为零。据图完成 12~13题。 12.当纬线圈内各地太阳高度角始终大于 0°时( ) A.尼罗河正处于枯水期 B.北京地区昼夜长短相等 C.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D.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 13.对图中甲地的叙述可信的是( ) A.位于东半球的陆地上 B.能够看到大面积的阔叶林 C.处于环球自然灾害带上 D.具有极昼现象等旅游资源 【解析】 由图中纬线圈(66°34′)穿过两个大陆的北部可知,纬线圈为北极圈;由中 心点地球自转角速度为零可知,中心点为北极点。当纬线圈内各地太阳高度角始终大于 0° 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发生极昼,北半球为夏至日;此时地中海沿岸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 带控制,炎热干燥。图中中心点为北极点,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甲地位于 135°W经线 上。甲地位于北极圈上,有极昼现象发生,故有极昼现象等旅游资源。 【答案】 12.C 13.D 冲出太阳系,探索地外文明,了解宇宙演化规律,是人类的梦想。读太阳系示意图,回 答 14~16题。 14.2004年 3月,美国“机遇”号火星车找到火星可能有过适合生命栖居环境的依据, 主要是在火星表面发现了( ) A.显示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化石 B.大量被流星体撞击的坑穴 C.曾被水浸润过的迹象 D.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15.人类近期掀起太阳系“探测热”的目的是( ) A.了解太阳系的演化过程,解答行星进化及生命存在条件等基本问题 B.向太空移民 C.开展太空旅游 D.开采太阳系矿产 16.宇航员若能在轨道舱内长期停留,需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下列适用于宇航员进行锻 炼的是( ) A.哑铃 B.弹簧拉力器 C.单杠 D.跑步机 【解析】 火星车找到火星可能有过适合生命栖居环境的依据,主要是因为在火星表面 发现了曾被水浸润过的迹象,因为水是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人类掀起太阳系“探测热”的 目的是了解太阳系的演化过程,解答行星进化及生命存在条件等基本问题。在太空中,由于 宇航员处于失重状态,最好的体育锻炼器材是弹簧拉力器。 【答案】 14.C 15.A 16.B 读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年运动轨迹图,回答 17~18题。 17.秋分日(9月 23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a B.b C.c D.d 【答案】 B 18.当太阳直射点在 d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地正值夏季 B.b地昼短夜长 C.c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值 D.d地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 C 下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太阳位置示意图,分析判断 19~20题。 19.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正南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正南时即为正午时,也就是日出、日落的中间时刻,所以由图判定③是。 【答案】 C 20.图中 X、Y的时间可能是( ) A.8∶00、17∶00 B.8∶10、17∶10 C.8∶20、17∶00 D.7∶50、17∶10 【解析】 5∶10~6∶40时间间隔为 90分钟,所以②与 X间隔也为 90分钟,为 8∶00, Y与④间隔也为 90分钟,所以为 17∶10。 【答案】 B 二、综合题(共 40分) 21.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地质、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简要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从成因来看,该地区的岩石主要属于________。 (3)图中河谷低地是该地区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为解决农业灌溉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① 处修建一座水库。请说明选址的合理性。 (4)如果把图中四个村落中的某个建设成为小城镇,那么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________, 理由是什么? 【答案】 (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2)沉积岩 (3)盆地地形,蓄水量大;坝址位于峡谷处,工程量小,地势较高,可自流灌溉。 (4)乙村 位于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开阔;两河交汇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22.甲、乙两图是秋分日、夏至日的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两图中表示秋分日的是________图。甲图中的虚曲线是________线。乙图此时 A地 的人发现天已经亮了,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的________作用。 (2)此时,甲图反映的太阳高度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图到乙图 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甲图分析,30°N地区比 30°S地区太阳能丰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2009年我国研制出一种新型太阳能薄膜(可薄到 1微米)电池材料,只需敷上墙壁就 可以集能发电。这种材料在我国的 ________地区集能效率最高,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乙 晨昏 散射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从太阳直射点向周围逐渐递减 先变慢再变快 (3)此时 30°N地区太阳高度更大 日照时数更长 (4)青藏高原 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 睛天多,削弱作用弱 23.(2009年乌鲁木齐测验)下图中圆表示晨昏圈,所示区域全部为夜半球,且 a点与 c 点纬度相同。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在图中用“ ”标注出极点位置;并画出图示范围内过 c点的完整经线。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北京时间是 。 (3)此时 a地的昼长为 小时;b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4)a、c 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 ;将 a、b、c三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 列为 。 (5)此时,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双项选择)( ) A.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 B.澳大利亚农民正忙于收割小麦 C.南极地区出现“南极臭氧洞” D.正值青海湖鸟岛候鸟产卵孵化期 【答案】 (1)图略(过 a、c点作圆,圆心为极点;连接 b、c)。 (2)10°N,20°W 21时 20分 (3)0 20° (4)2 220千米 a=b=c (5)AD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与地图》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班级:高三(____)班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1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4分。) 下图为局部经纬网图,甲、乙区域所跨的纬度相等,QR 的实际距离约为 MN的 2倍。据此完成 1~3题。 1.与 N点关于地轴对称的坐标为( ) A.(60°N,20°E) B.(60°N,160°W) C.(60°S,20°E) D.(60°S,160°W) 2.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位于乙区域的西北方向 B.乙区域的面积约是甲区 域的 4倍 C.甲区域位于西半球,乙区域位于东半球 D.甲区域面积约是乙区域 的 1/2 3.某人从 Q点出发,依次正东、正北、正西、正南各走 110千米,他最后位于 ( ) A.出发点 B.出发点以西 C.出发点东北 D.出发点以东 4.从甲、乙、丙、丁四处上空俯视,所见的经纬网与①、②、③、④图中对应 正确的是( ) A.甲-④ B.乙-① C.丙-③ D.丁-②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图(单位:米)。读图回答 5~6题。 5.关于陡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处陡崖高于 b 处 B.a 处陡崖相对高度在 200 米以上 C.b处陡崖相对高度在 200米以上 D.b处陡崖相对高度在 300 米以上 6.高速公路选择在图中地形部位通过,主要原因是( ) A.该地位于山脊,地势较高 B.该地位于山谷,工程量小 C.该地岩层脆弱,易于开挖 D.该地位于鞍部,地势较低 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7~9题。 7.图示区域最大的高差可能是( ) A.350米 B.400米 C.450米 D.550米 8.图示区域中流量季节变化最小的河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暑假调查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下列地点 中最不适合成为宿营地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完成 10~11题。 10.图中东部地区的地貌名称是( ) A.冲积扇 B.河漫滩 C.河口三角洲 D.侵 蚀平原 11.形成该地貌最主要的地质作用和最显著的月份是( ) A.沉积作用,1月 B.搬运作用,4月 C.沉积作用,7月 D.搬运作用,10月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2小题,满分 56分)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 29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于 2012年 12月 23日至 25日在内 陆新建站选址的预选区域——距离中山站(69°22′S,76°23′E)520千米处,展开 内陆新建站选址工作。 材料二 下图为南极地区图。 (1)假如在该图中绘制四个南极地区图,则比例尺缩小为原来的________。(5 分) (2)请推断一下内陆新建站的纬度为_____________。(5分) (3)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海拔 4083 米)与内陆选址区域(海拔约 2600 米) 的温差为多少?为什么?(10分) (4)从 (65.5°S,78°E)地区到 (74°55′S,163°42′E)地区,最短飞行路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13.读我国某地区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P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攀登的最 大高度不超过____________米,陡崖崖顶高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米。 (6分) (2)简述图示区域地形特征。(12分) (3)图中 a 处附近等高线向右凸出,其地形名称是 ___________,为 ___________走向。(6分) (4)若 a 处附近等高线数值为 500,则 a处地形为_____________。若 b处等 高线数值为 400,则 b处地形为______________。(6分)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地球与地图》测试题参考答案 1.解析:根据题意可知 MN 所在纬线为 60°N,根据经纬度变化规律可知 N 点经度为 20°E。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纬度相同,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 答案:B 2.解析:QR 的实际距离约为MN的 2 倍,且单位经线上长度不变,因此乙区域面积 约为甲区域的 2倍;根据东西半球划分依据,甲区域位于东半球,乙区域位于西半球;甲区 域位于乙区域的东北方向。 答案:D 3.解析:单位经线上长度不变,纬线长度则不同,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纬度越高, 纬线圈长度越小。所以从 Q点(位于赤道上)出发,依次正东、正北、正西、正南各走 110千 米,此人最后位于出发点以西。 答案:B 4.解析:图中甲处为北极俯视图,对应③;乙处为斜视图,对应①;丙处为侧视图, 对应②;丁处为南极俯视图,对应④。 答案:B 5.解析: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是(n-1)×d≤H<(n+1)×d,n是陡崖处重合的等高 线条数,d是等高距。通过计算可得出 b处陡崖相对高度为 200米≤Hb<400米,a处陡崖的 相对高度为 100米≤Ha<300米。 答案:C 6.解析:高速公路选择通过鞍部,是因为鞍部地势低,有利于工程建设。 答案:D 7.解析:图中等高距为 50米,最高处在图中西南角、海拔为 950~1000米,最低处在 西北角、海拔为 400~450米,故区域最大高差为 500~600米,则 D项正确。 答案:D 8.解析:依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判断河流流向为自东南流向西北, 则图中①河段处于湖泊下游,受湖泊调节作用较强而流量季节变化最小。 答案:A 9.解析:夏季山地易发生暴雨,为了避开洪灾,宿营地不应选在谷地附近,图中丙地 刚好位于谷地,故 C选项正确。宿营地应选在地势开阔的高地上。 答案:C 10.解析:读图,图中东部地区的地形是河流流出山口后河流沉积形成,在出山口处沉 积层较厚,在边缘处较薄,属于冲积扇地形,A对。河漫滩指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 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 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图示区显然不只是谷底部分,B错。 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C错。图示平原为沉积作用形成,不是侵蚀形成的,D错。 答案:A 11.解析:图示区位于我国,河流汛期主要在夏季,图示区是河流沉积作用形成,沉积 作用主要表现在夏季洪水期,水量大,搬运能力强,在中下游泥沙沉积多,C对。其它月份 河流水量小,搬运作用小,泥沙沉积少,A、B、D错。 答案:C 二、综合题 12.解析:第(1)问,图幅面积之比等于比例尺之比的平方,变化后图幅面积是原来的 1/4,比例尺则缩小为原来的 1/2。第(2)问,利用纬度相差 1°,经线上间隔约为 110千米计 算即可。第(3)问,两地高度相差约 1483米,利用海拔每升高 1000 m气温降低 6℃计算即可。 第(4)问,最短航线凸向高纬地区。 答案:(1)1/2 (2)约为 74°S。 (3)大约为 8.9℃。两地高度相差约 1483米,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 1000米,气温下降 6℃。 (4)先向东南再向东北 13.解析:第(1)问,根据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计算可知,陡崖的相对高度小于 400 米;崖顶海拔范围是 1000~1100米。第(2)问,大部分等高线数值小于 1000 米,大于 200 米,所以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势可通过等高线数值变化判断。第(3)问,根据 a 处附近 等高线向数值低的地方凸出可判断其为山脊,大致为东西走向。第(4)问,根据等高线“大 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断即可。 答案:(1)400 1000~1100 (2)图示区域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势从南部和西部向东北倾斜;低山丘陵主要分布 在南部和西部。 (3)山脊 东西 (4)小丘 洼地 高考复习必修一综合测试(附参考答案) 地 理 试 题 (时间 120 分钟 满分 100 分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44 分。) 图为我国科考队在北极点放置中国结时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 1、2 题。 图 9 1.该照片拍摄日期、拍摄者或中国结影子的方位是( ) A.3月 21日、中国结影子指向正南 B.6月 22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东南 C.8月 20日、拍摄者位于中国结正南 D.9月 16日、中国结影子指向东北 2.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 ) ①1月份冰层厚度大 ②3月份累计昼长长 ③7月份近地面气压高 ④9月份平均气温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3、4 题。 3.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4.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图是某地区大地震后救灾工作程序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5、6 题。 5.图中所示救灾工作程序还可能适用于( ) A.鼠害 B.洪涝 C.旱灾D.寒潮 6.为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活动强度,应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包 括( ) ①完善城市功能区划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人口外迁④房屋加固 ⑤组建志愿者队伍 ⑥避灾自救技能培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④⑤⑥ 7.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 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板块运动造就了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基本形态,请回答 8、9 题 8. 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A. 地震使海底抬升 B. 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 C. 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 D. 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 量堆积 9.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 ( ) A. 岛弧和海沟 B. 海岭和海沟 C. 海岭和裂谷 D. 岛弧和裂谷 图为某日 08 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 帕),图(b)显示④地 24 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第 10、11 题。 10.图 4(a)中( )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11.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12.图中甲处的洋流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读下图,回答 14 题。 14.下列曲线图,正确反映图中气流运动过程中气温、降水可能性变化趋势的是 ( )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 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图 3 中,S 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 S 市。据此完成 15、16、 17 题。 15.S 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16.S 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17.夏季,S 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太 平 洋 市 122°30′ 38° 37°30′ 122° S 图 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 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8 题。 18.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 称。下图为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 19、20 题。( ) 19.“八水绕长安”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 A.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 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20.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图 3 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 24℃、相对湿度 70 %、平均风速 2m/s 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 读图回答 21、22 题。 21.图中 d 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A.a B.b C.c D.e . 22.影响甲地气候舒适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风带 C.地形 D.河流 二、综合分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计 56 分。) 23.(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巢湖上游主要支流发源于大别山区,经巢湖由裕溪河注入长江。巢湖上游较大支流 有杭埠河、丰乐河、派河、南淝河等。 材料二 巢湖流域水系局部图 材料三 巢湖 1、4、7、10 月份白天、夜晚风向频率(单位:%) 时间 风向 1 月 4月 7月 10 月 夜间 偏西风 39 23 23 7 白天 偏西风 58 47 68 33 夜间 偏东风 61 63 74 87 白天 偏东风 39 47 26 67 (1)阐释裕溪河和杭埠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8 分) (2)说出甲地白天和夜晚风向的变化规律,并探究 7 月风频变化最大的原因。(10 分) 24. (16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徽自古产名茶,著名的茶叶有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等。 如今茶叶市场红火,需求旺盛。但是茶叶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的影响茶叶市场和销路的开辟。 茶树的种植以及茶叶的采集极其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需要适合茶树生长的优良自然地理条 件,如土壤、水分、气温等。 材料二 安徽省地形、区划简图 材料三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加快中部崛起,国家大力推动外贸 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因此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 转入示范区。 (1)图 6中所示甲、乙、丙三地区,最适宜茶树生长的是________;试分析当地茶树种植和采集优势的条件 是什么。(10分) (2)皖江地区有哪些优势条件吸引外贸加工产业的转入。 (6分) 丙 25. (10分)阅读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 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 材料二 (1)如图,哪地区是旱灾多发区,为什么,试简析成因(5分) (3).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那么为减少水灾的影响,分别应该采取哪些措 (5分) 26.(12分) 阅读阿根廷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西世界杯,梅西带领阿根廷足球队时隔24年杀入决赛, 无数球迷为阿根廷狂热,NBA赛场上阿根廷人妖刀吉诺比 利助力马刺打败热火获得第五冠。体育界两大体育赛事 纷纷涌现阿根廷身影,让人对这个南美国度充满好奇, 如下是阿根廷的相关地理信息。 气候北热南冷,中部温和,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 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潘帕斯草原是世界著名牧 区,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阿根廷交通运输发达,以首 都为中心形成了放射状的交通网络。 (1)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4分) (2)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著名的有利 条件。(4分) (3)位于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临大西洋,但气候却十分干燥,分析其原因。(4分) 三、附加题(共1题,共计12分) 27. (12分)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 材料二 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分布状况图 山脉 河流 潘帕斯草原 巴塔哥尼亚高原 国界 铁路 城市 ① 乌拉圭 ② 巴拉圭 ③ 玻利维亚 阿根廷地理简图 ③ ① ② 35°S (1). 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厄尔尼诺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的各种变化。(12分) 参考答案(1) 1.C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极点的方位以及物体的影子与所在季节的关系。北极点的 四周都是南方,北极点有阳光照射的时间是在北半球夏半年。 2.A 本题主要考查南北极点的自然地理特点以及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南北 极点的季节差异。南极大陆冰层较厚;3月份多数时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点附近地 区累计昼长长;南极大陆海拔高,近地面气压低;9月份太阳直射点在赤道附近,且多数时 间在北半球,南极附近气温相对较低。 3. C本题主要考查山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山地各自然带的界线不会随 季节的变化而移动;林界的分布主要受降水的影响;南北坡山麓基带差异主要是山麓海拔高 度的差异大;冰雪带的下界在同一山脉两侧的高度差异主要受降水多少的影响。 4. A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从图中山地海拔和山麓基带可判断出该山脉是喜 马拉雅山。 5. B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危害。由图示信息知,地震对建筑物等基础设施产生毁 灭性的破坏,四个选项中只有 B符合条件。 6. D本题主要考查灾后救灾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口外迁不会降低大城市震后救灾 活动强度,不属于地震灾后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 7. C本题考查了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应该是 河流水流入湖泊,及入湖径流量大于出湖径流量,读图可以看出应是①③时段。 8. C 9. A 10. B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从能力角度 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 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根据等压线疏密情况判断,②比①的等 压线密集,所以②比①的风速大,故 A 选项错误;①接近高压中心,为下沉气流,天气晴 朗,③为低压中心,为上升气流,阴雨天气较多,故 B项正确;读等压线数值,②比③气 压高,故 C选项错误;④位于冷锋前的暖气团,②位于冷锋后的冷气团,④比②的气温高, 故 D项错误。 11. A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从能力角度 来看,是考查“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和“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 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锋面通过④地时应刮偏西风,从图中可 以看出 12点之前为偏西风,故 A正确。 12. D本题考查洋流相关的知识,如寒暖流性质、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等。首先,马达加 斯加岛位于南半球,因此从气温分布规律上来说,北高南低;又材料中所给 a>b>c,所以由 北向南为 a、b、c,排除①和③;又因为马达加斯加岛位于中低纬大洋西岸,所以该处为暖流, 故选择④。 13. C本题考查寒暖流性质、世界洋流分布模式,洋流的地理意义等知识,中等难度。 该处为暖流,故可以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选择 C项。A 选项,顺风顺水才能加快,逆风 逆水反而会减慢;B选项,寒暖流交汇处或者上升补偿流处易形成渔场,该处不符,故排除; D项,洋流应该是扩大海洋污染的范围. 14. B 15.D 16.C 17.D 以区域图和文字为信息载体考查气候及气候因子,从局部区域空间出发,考查从区域图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并进而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形成原因等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命题意图重点是考查对气候及气候因子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解题关键:经纬度信息和海陆位 置的准确定位。 【解题思路】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信息区域定位,图示地区为太平洋东岸的北美地区大陆 西岸。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流经,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盛行西风。材料信息提供 了雾形成的基本条件:暖湿空气受下垫面冷却。第(9)题,A项直接错误,沿岸流经的是 寒流;因 S市位于半岛,海陆间气温差异并不大,C项错误;B、D项具有共同点,都属于 寒冷下垫面的性质,但 B项中的半岛东侧海湾水温较低也是受寒流影响所致,且半岛西侧 受寒流影响,比东侧海湾水温还低,故多雾的主要原因是沿岸寒冷降温作用强。第(10)题, 该题中 ABCD项的内容都属于 S市所属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具有的气候特征。但 ABD 项的内 容都不利于雾的形成,而副高控制下风力较弱,空气流通差,不利于雾的扩散。第(11)题, 夏季 S市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项正确;C项低压错误;大陆西岸无季风,A项错误;该地 冬季受西风影响,B项错误。 【知识拓展】分析气候成因应遵循一般模式,气候因子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 人类活动,一般情境中忽略人类活动。从三个因子的角度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海 陆位置、地形、洋流等)的顺序分析. 18. D 19.C 20.A 21. C 本题以区域地理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图中信息提取及分析气候要素对人类生活影 响,考查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解题思路】从图中的淮河、长江和省轮廓等信息,可大致判定该省名称(安徽)。利用 图例中“河流和等高线”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可以提供水汽,影响相对湿度大小, 地形影响气温和风速。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 d为一般舒适区,综合地形和河流,d位于淮河 附近,湿度稍高,纬度较高,气温偏低,地形平坦,风力较大所致。d为一般舒适区则紧邻 它的就应该是舒适区或不舒适区,仔细观察该图可知 a 区分布于山地和纬度较高的东北方 向,该地气温相对较低,风速较大,为最不舒适区。e位于 a(最不舒适区)与 b(一般区) 之间,可以判断其为不舒适区, b为舒适区,c处基本沿长江分布,西北侧和东南侧有山地 分布,冬季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风速较小,纬度较低,温度较高,湿度较大,风速较小。 最为适宜。 22. C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和读图分析能力,难度较易。 【解题思路】结合图中等高线,甲地舒适度较低,应是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高,气温低 所致。 23. ( 1 ) 流量: 裕溪河流量较杭埠河大, 因为巢湖汇集上游水系( 包括杭埠河) 的大量来 水, 故径流量更大。 水位变化: 裕溪河水位( 季节和年际) 变化较杭埠河小, 因为巢湖对裕溪河的径流具有调 节( 或“ 削峰补枯” ) 作用。 流速: 裕溪河流速较杭埠河小, 因为裕溪河位于巢湖下游, 落 差 较 小, 流 速 较 慢, 而 杭 埠河发源于大别山, 落差较大, 流速较快。 含沙量: 裕溪河含沙量较杭埠河小, 因为巢湖支流进入巢湖, 流速减慢, 部分泥沙沉积。 ( 2 ) 风向变化规律: ( 6分)甲地白天盛行偏西风, 夜晚盛行偏东风。7月风频变化最大 的原因: ( 8分, 任答 2点即可) 原因①: 7月处于丰水期, 湖面更宽广, 湖水更深, 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更大。 原因②: 7月中下旬受副高控制, 以晴朗天气为主, 陆地昼夜温差更大, 湖陆风更明显。 原因③: 7月中下旬大气环流整体以下沉气流为主, 冬夏季风和锋面系统等对风向影响小。 24.(1)乙、丙地区, 自然条件: 气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光照:有适宜茶树生长的光照强度;土壤: 为红壤、黄壤、棕色森林土,呈弱酸性;地形:低山丘陵地区,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 人文条件: 植茶采茶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当地茶农众多,劳动力充足。 (2)区位优势:紧邻长三角,承东启西,区位优势明显;沿江通海,交通条件优越, 便与发展外向型经济;劳动力资源丰富、土地租金低、综合成本相对较低;中科大等高校和 科研院所聚集,科技基础较好;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配套设施(如马钢、奇瑞、海螺水泥、 安庆石化等国内知名企业);矿产资源较为丰富(铁、铜);良好的农业基础;广阔的市场; 25. (1) (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于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 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涝(或受长江干流洪 水威胁)。 江南丘陵地区: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地区建造水库,削减洪峰的威胁。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疏通河道;退田还湖,增强湖泊调蓄能力;河流截弯取直, 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26.(1)位置: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西接安第斯山脉,南与南极洲隔 海相望;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带;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 圭、巴西接壤。 意义:纬度跨度大,地表热量迥异,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与多国接壤,利于与 邻国的交 往与合作;海岸线长,利于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运输;成为南极科学考察休整、 给养补充的基地。 (2)自然方面:位于东部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降水适宜;土壤肥沃;牧草茂 盛。 人文方面:畜牧业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草场管理现代化,围栏 放牧;重视牧业科学研究,培育优良牧种;铁路与港口的交通条件便利,便于畜产品的运输; 市场广阔,畜产品远销国外。 (3). 地处西风带,西南紧靠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丰富水汽;部分越过 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 27. 厄尔尼诺现象严重的年份,东南信风减弱,太平洋南赤道暖流也相应减弱,太平洋中、 东部向西流动的暖性海水明显减少,甚至东流。这一异常现象,一方面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 海水上涌减弱或停止,水中营养物质大量减少;另一方面使太平洋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升高。 由于南美太平洋沿岸温度升高和海水营养物质减少,导致浮游生物骤减、鱼类与鸟类大量死 亡。同时,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对热带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带来严重影响。热带太平洋东 岸地区因海水温度升高,上升气流活跃,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而热带太平洋西岸地区 因暖性海水减弱,表层海水温度相对下降,下沉气流活跃,降水减少,导致旱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