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地理高考总复习配套讲义:第二单元第9讲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湘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地理高考总复习配套讲义:第二单元第9讲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湘教版)

第9讲 气压带和风带 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1.以区域分布图、统计图等形式,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以等值线图为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及季风等。考查频度高,选择题、综合题的命题形式均有呈现,分值4~8分,难度中等。‎ ‎[梳 理 知 识 体 系]‎ ‎[再 现 基 础 知 识]‎ 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个气压带 ‎(2)六个风带 ‎(3)季节移动规律:‎ ‎①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②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疑难辨析1】 气压带的形成都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吗?‎ 提示 不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气流运动造成的。‎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三圈环流的形成是建立在理想地球(球体、组成物质均一等)基础之上的。但是,由于地球上海陆分布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海洋、陆地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其影响有:①陆地高压(冬季)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并在亚洲地区形成典型的冬季风。②陆地低压(夏季)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并在亚洲地区形成典型的夏季风。‎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1月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7月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疑难辨析2】 季风仅仅存在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这种说法对不对?‎ 提示 不对。非洲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但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 类型 气压带与风带 气候类型 单一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交替 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 热带草原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疑难辨析3】 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以上判断对吗?试说明理由。‎ 提示 不一定。并非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在大陆的东岸的信风迎风地带,信风来自海洋,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侧、澳大利亚东北侧和中美洲等地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和信风关系密切。‎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例1】 (高考全国卷Ⅱ)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第1步 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 题干材料“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可知雾的形成条件水汽充足;大气降温。‎ 第2步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1)C (2)D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1)“冷热不均使其动”‎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图所示。‎ ‎(2)“地球自转使其偏”‎ 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 ‎(3)“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 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1)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上图所示。‎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即“移动不同步”。‎ ‎(3)气压带、风带年移动幅度约10°。夏季向北偏5个纬度,冬季向南偏5个纬度,即“移动不同幅”。‎ ‎3.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技法点拨] “三看”突破气压带、风带的判断 ‎(1)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2018·福建师大附中期末)若下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读图回答(1)~(2)题。‎ ‎(1)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b、d、c、a C.a、c、b、d D.d、c、b、a ‎(2)b与d之间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干冷的气流 D.西风带 解析 第(1)题,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 b处为下沉气流,则b处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则b点气压高于d点,高空气流从c点流向a点,故c点气压高于a点,又因为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则b点气压高于a点,d点气压高于c点,故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应为b、d、c、a。第(2)题,b与d之间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的西风带。‎ 答案 (1)B (2)D 素养 区域认知: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1.(2018·全国卷Ⅱ,7)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下题。‎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解析 恩克斯堡岛处于70°S和80°S之间,位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该岛常年盛行东南风,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应与盛行风向相反,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答案 D ‎2.(2014·海南地理,5)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下题。‎ 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解析 ‎ ‎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 答案 B ‎3.(2017·海南地理,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10分)‎ 解析 结合图示分析可知,惠灵顿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控制,盛行西北风,与海峡走向一致,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形的地貌,有利于风的深入。‎ 答案 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 考点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与季风环流 ‎【例2】 (2015·海南地理,1)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49 ℃。读图,完成下题。‎ 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尝试自解] 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D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 ‎2.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技法点拨] 季风环流的判断与分析 ‎(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季节:‎ 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7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季;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7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季。‎ ‎(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断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 ‎(3)根据季节可判断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 ‎3.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1)夏季,副热带高压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丰沛的降水。‎ ‎(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在华南;6月份副高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此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北进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10月份,雨带退出大陆。‎ ‎(3)夏季风强弱带来的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C三种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风都是季节性的 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 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 ‎(2)图示季节(  )‎ A.亚欧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 B.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 C.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 D.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解析 第(1)题,图中A表示东南季风、B表示西南季风,C表示东南信风。A、B是季节性的,C是常年存在的;只有A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受C影响的地区不一定会出现降水;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右偏形成的。第(2)题,图示季节,亚洲的东部、南部盛行偏南风,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亚欧大陆上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亚欧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亚洲东部地区高温多雨;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答案 (1)D (2)A 素养一 区域认知:气压中心的判断 ‎1.(2015·重庆文综,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 ‎“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压中心的分布。“露气寒冷,将凝结”大意是近地面气温低,使近地面水汽凝结。这种现象易出现在秋天晴朗的夜晚。10月8日左右,蒙古高压已经控制我国北方地区,此时秋高气爽,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近地面气温低,易使近地面水汽凝结而形成露。夏季印度低压控制南亚地区;阿留申低压冬季形成于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地区,夏季强盛。‎ 答案 A 素养二 综合思维: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 ‎2.(2015·安徽文综,27)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解析 本题考查降水的形成条件。图示区域为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西南季风从海上吹来,为西部沿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答案 D 考点三 降水及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常考22类基础图示之十)‎ ‎【例3】 (高考浙江文综)根据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尝试自解]                                     ‎ ‎                                    ‎ ‎[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1.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1)读值大小及递变 ‎①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并且能计算出降水的最大差值。‎ ‎②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 ‎(2)描述延伸方向 ‎①若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或季风)。‎ ‎②若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拔。(3)看形状变化 ‎①若闭合可能为多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迎风坡)也可能是少雨中心(原因可能是背风坡或内陆盆地等)。‎ ‎②若等降水量线弯曲,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降水多少,并分析其原因。‎ ‎(4)把握疏密程度 ‎①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大,一般山区或山地迎风坡等降水量线比较密集。‎ ‎②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地区差异小,一般地势平坦的平原、高原等降水量线比较稀疏。‎ ‎2.降水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1)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 充足的水汽,空气上升降温,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 ‎(2)常见降水类型 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对流雨等。‎ ‎(3)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4)影响降水的因素 降水量 影响因素 常考分析语句 海陆位置 ‎①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 ‎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大气环流 ‎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西风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多;‎ ‎②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 ‎③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 ‎④夏季受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⑤受信风影响,降水少;沿海地区,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地形 ‎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②高大地形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 ‎③赤道附近地势高地区,对流减弱,降水少 洋流 ‎①暖流增温,降水较多;‎ ‎②寒流减湿,降水较少 植被 植被覆盖率高(低),降水多(少)‎ 水文 水域广,降水多,反之少 人类活动 ‎①城市湿岛、雨岛效应,多上升气流,降水多;‎ ‎②植被破坏,地面缺乏保护,气候干旱;‎ ‎③兴修水库,降水增多;‎ ‎④围湖造田,降水减少 ‎[技法点拨] 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的影响。‎ ‎(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大于2 000毫米。‎ 结合上图所示信息,说明T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三条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T岛纬度较低,且处于东北信风带,太阳直射点北移时,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较多;大部分时间受东北信风影响,岛屿东北部为迎风坡,多地形雨;而且T岛东北侧海域有暖流经过,对大气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答案 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响,大气增温、增湿。‎ 素养一 区域认知:降水类型判断 ‎1.(2015·重庆文综,10)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大气降水是该国的淡水来源之一。上图所示区域降水类型多为(  )‎ A.台风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 解析 本题考查降水的类型。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地区,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答案 C 素养二 区域认知:降水成因分析 ‎2.(2014·全国卷Ⅰ,10)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下题。‎ 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解析 该岛大部分位于42°S~46°S,受西风带影响,盛行西北风;该岛河流向四周注入海洋,因此岛屿中间为山地,故①②正确。暖流对该岛两岸均有增湿作用,西南受到属于寒流性质的西风漂流影响,③项错误。反气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降水少,④项错误。‎ 答案 A ‎3.(2013·全国卷Ⅰ,4)下图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 424米,距海约180千米。读图,完成下题。‎ 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形 ‎ C.纬度位置 D.洋流 解析 由比例尺可知,图示区域实地范围较小,区域内部大气环流、纬度和洋流影响没有明显差异,A、C、D三项不正确;由图可知,该地东部地形为高原,地表景观为荒漠,西部地形为山脉,地表景观为植被,地表景观与地形相对应,可见地形是影响图示区域地表景观的最重要因素,地表景观的差异反映了降水差异,可见地形是该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B项正确。‎ 答案 B 素养三 区域认知:区域降水特点分析 ‎4.[2017·全国卷Ⅲ,37(1),8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 ℃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图)。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8分)‎ 解析 ‎ 据支流分布特征可以看出北部支流众多,所以可判断出北部降水多。额尔齐斯河所在的准噶尔盆地西侧有些低矮的山口,来自于大西洋、北冰洋的微弱水汽可以通过这些山口进入盆地,受山地的抬升作用,在阿尔泰山南麓和天山北麓迎风地带形成降水。‎ 答案 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