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必刷考点汇编(5年真题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必刷考点汇编(5年真题版)

专题02 地球上的大气(解析版)‎ 目录 考点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 考点2 气压带和风带 5‎ 考点3 常见天气系统 8‎ 考点4 全球气候变化 19‎ 考点5 气候 23‎ ‎ ‎ 考点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019江苏卷)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观,图9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10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双选)‎ ‎19.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20.受云海影响,三峡库区大气受热过程对应于图10中( )‎ A.①增大 B.②增大 C.③减小 D.④减小 ‎【答案】19. AD     20. BC ‎【解析】‎ ‎19.云层的本质是小水滴,云层是水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蒸发形成水蒸汽并达到过饱和的状态,又吸附了空气中的的凝结核而产生的。因此,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过程是库区表层的水分受热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水蒸气,吸附凝结核在高空形成了云海,而库区周围地方则盛行下沉气流。因此正确答案选A D ,B C错误。注意水的区域对应云海,盛行上升气流。‎ ‎20.云层会阻挡太阳光,云层多时对太阳的反射增强,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此①减小④增大,地面受到的太阳辐射减弱,增温减弱,因此地面辐射减弱,③减少。云层多,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②增大。正确答案选B C, A D错误。‎ ‎(2019全国卷2)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6~8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答案】6. C 7. D 8. A ‎【解析】6. 当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时,上升气流不断抬升降温,并在相应的天空区域凝结成云。气流不断上升,云体体积就越来越大,最终形成团块状积云。而下沉气流在运动期间不断升温,水汽无法凝结成云,对应的天空区域应是晴朗无云。因此,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时,积云呈间隔团块状。‎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7. 积云形成需要满足动力、热力、水汽含量等基本条件,气流上升剧烈、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容易形成积云。热带雨林地区常年高温多雨,近地表温度高、湿度大,上升气流非常旺盛,相比于亚热带、温带、寒带地区更有利于积云的产生。‎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8. 一般而言,一个地区的日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对于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地区而言,积云的云底高度最低值出现在近地面温度达到最低的时候,即日出前后。‎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015年全国卷2)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图1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 A.16时~17时 B.17时~18时 C.18时~19时 D.19时~20时 ‎5.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减弱 ‎【答案】 4.C 5.B ‎ ‎【解析】强沙尘暴源于北方冷气团,其过境时冷气团迅速代替暖气团,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图中在18时~19时这一时间段内,气温、气压变化大,说明此时沙尘暴经过该地区。‎ 分析如图所示:‎ 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 ‎(1)明确沙尘暴是冷空气活动造成的。‎ ‎(2)沙尘增加,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均增强。‎ 解答此题,易出现的失误是:忽略沙尘会使空气混浊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增强和大气逆辐射增强,而误以为沙尘暴过境时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大气逆辐射减弱。‎ ‎(2015年四川卷)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第8题。‎ ‎8.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 A.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降雪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C.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答案】8.A ‎ ‎【解析】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热岛效应强,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A对。结合前面分析,城市纬度较低,降雪的可能性小,B错。通过城市环流,大气污染物容易扩散至郊区,C错。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中心区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D错。‎ 考点2 气压带和风带 ‎(2018·江苏卷)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 ‎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 A.1月~5月 B.5月~9月 C.9月~12月 D.11月~次年3月 ‎【答案】B ‎【解析】古代船只只要是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主要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丰而行,东南亚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下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项正确,A、C、D错误。‎ ‎(2018·北京卷)图4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第6、7题。‎ ‎6.据图推断( )‎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7.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答案】6.B 7.A ‎【解析】6、据图所知,此时北京等压线较稀疏,风速小,A错误;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可知甲地为一低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B正确;据等压线数值的递变可判断极地并不是气压最高的地方,C错误;台风中心气压值一般在950Pa以下,据图可知,180度经线经过太平洋,该处低纬度热带阳面没有形成台风,D错误。故选B。‎ ‎7、据图可知,90°E附近气压达到1040,形成高压中心,即亚洲高压强盛,180°的北太平洋面为低压中心,即阿留申低压,可判断为北半球冬季,小满为5月底,夏至6月22日左右、立秋为8月初,不符合条件,所以选A。‎ ‎(2018·新课标Ⅱ卷)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6~8题。‎ ‎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答案】7.D ‎ ‎【解析】‎ 考点3 常见天气系统 ‎(2019江苏卷)图3为“某月19日18时澳大利亚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月最可能是( )‎ A.3月 B.6月 C.8月 D.10月 ‎8.此时,澳大利亚( )‎ A.①地天高云淡 B.②地干热风大 C.③地南风暴雨 D.④地北风酷热 ‎【答案】7. A 8. A ‎【解析】7. 本题考查澳大利亚和等压线的相关知识。‎ 据图分析,澳大利亚大陆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因此陆地气温高于海面气温,此时为澳大利亚的夏季。‎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8. 本题考查澳大利亚和大气环流与气候的相关知识。‎ A项,据图分析,①地位于高压脊,天气晴朗。故A项正确。‎ B项,②地所处地区等压线稀疏,“风大”的表述错误。故B项错误。‎ C项,据图分析,③地为东南风,气流来自干燥的大陆,不会带来暴雨。故C项错误。‎ D项,据图分析,④地风向为西南风。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 ‎ ‎(2019年北京卷)图5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第7题。‎ ‎7.图示区域( )‎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 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 D.④地寒暖流交汇 答案:7. C 解析:C项,③地位于台风以北,而台风运动的方向是向北移动。③地未来将受到台风影响,有强降水。故C项正确。A项,北半球气流运动的方向是由高压流向低压,并向右偏转,故①地的风向为东北。故A项错误。B项,②地受台风强对流天气影响,雾气难以聚集。故B项错误。D项,④地位于日本的太平洋沿岸,仅有日本暖流流经。故D项错误。‎ ‎(2018·江苏卷)图4为“2018年5月10日2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7~8题。‎ ‎8.北京市未来两天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雨过天晴,气温将显著升高 B.气压下降,出现连续性降水 C.降雨后,可吸入颗粒物减少 D.风向转为偏南风,风速降低 ‎【答案】 8.C ‎【解析】‎ ‎8.读图可知,北京位于冷锋的锋前,未来两天可能经历冷锋过境的天气,冷锋过境会出现强降雨,过境后天气晴朗,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会较目前下降,A项错误;冷锋过境,气压升高,且降水强度大,B项错误;冷锋会形成降水,降雨会将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沉降到地面,降雨过后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会减少,故C项正确;冷锋过境后,该地区受偏北风控制,读等压线图,该地区附近等压线比较均匀,风速变化不大,D项错误。‎ ‎(2017•江苏卷)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图4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7~8题。‎ ‎7.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 A.晴,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答案】 7.A 8.C ‎【解析】‎ ‎(2017•北京卷)图2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图2‎ 2. 该台风( )‎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答案】2.D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8—9题。‎ ‎8.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图7所示浮尘天气形成过程的是( )‎ A.乙地气流下沉且低空风速小 B.高层气流带来的沙尘飘落乙地 C.上升气流将乙地的沙尘扬起 D.甲地沙源地的沙尘被大风扬起 ‎9.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7所示浮尘天气的是( )‎ ‎【答案】 8.C 9.D ‎【解析】‎ ‎9.根据上题结论,浮尘天气主要与下沉气流有关。A、B、C三图中乙地主要受低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D图中乙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与浮尘天气的形成有关。故选D。‎ ‎(2016•浙江卷)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视课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9、10题。‎ ‎9. 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 ‎ A. ③至④ B. ④至⑤ C. ⑥至⑦ D. ⑨至于⑩‎ ‎10. 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答案】 9.A 10.B ‎ ‎【解析】 ‎ ‎(2016•北京卷)图2表示某日20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及16~24时北京空气质量指数变化。读图,回答第3题。‎ ‎ ‎图2‎ ‎3.该日20时( )‎ A.北京大风扬沙,空气污染加重 B. 东海海域天气晴朗,风大浪高 C.低压天气系统中,P强度最强 D.Q地位于暖锋锋前,出现降水 ‎ ‎【答案】3.A ‎【解析】‎ ‎(2016•江苏卷)2016 年1 月24 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图3 为该日8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5-6 题。‎ ‎5. 此时我国( )‎ 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6. 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 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答案】5.D   6.A ‎【解析】‎ ‎(2015年江苏卷)下图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下列地区可能( )‎ 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 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 ‎2.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答案】1.B 2.B ‎【解析】1.从该气压形势图看,该日江苏大部分地区处在冷锋前方,暖气团控制一侧,未曾遭受冻害;重庆处在冷锋锋线附近,伴有阴雨天气,降雨可能诱发泥石流;青海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此时处在冬季,海洋上不会形成强热带气旋,浙江沿海不会受到台风袭击。故选B。‎ ‎2.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气温大幅下降,锋线附近为低压槽,锋线两侧气压较高,因此气压先降低后升高,与江苏天气变化相符的是B。‎ ‎(2015年北京卷)图3示意2015年3月9日~22日气旋“帕姆”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第9题。‎ 图3‎ ‎9.“帕姆”( )‎ A.生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B.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 C.移动路径受控于西风漂流 D.自东向西穿过日界线 ‎【答案】 B ‎【解析】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气旋中心气压比四周低,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所以气旋在南半球顺时针旋转,故B项正确。‎ A项,读图可知,该气旋生成于南太平洋的热带洋面,故A项错误。‎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气旋的移动主要受控于副热带高压外缘的引导气流,而不是西风漂流,故C项错误。D项,读图可知,该气旋自西向东穿过日界线,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2015年上海卷)(八)台风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它既给人们带来甘霖,也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下图为某次台风路径图。‎ ‎17. 9月间,当台风中心位于图中甲海域时,台湾东北地区暴雨如注,其主要原因是台风气流( )‎ ‎①受山体阻挡影响 ②与盛行偏西风叠加 ‎③受地面增温影响 ④与盛行东北风叠加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 如图示台风中心向北移动,在浙江北部沿海登陆时,上海地区的地面天气状况是( )‎ ‎①气压降低 ②风向偏西 ③雨势增强 ④风速减弱 A.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 1. D 2. A ‎【解析】1. 本题考查大气环流与气候和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 ‎ 读图可知,当台风中心在甲地时,台湾东北部地区受台风影响,吹东北风,加上此时为9月份,夏季风影响变弱,该区域主要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台风和东北信风叠加,受到台湾东北部山体的阻挡,暴雨如注。‎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①④,正确答案为D。‎ ‎2. 台风为低压气旋,上海处于浙江北部,风向偏北,雨势和风力增强,故本题应选择①③,正确答案为A。‎ ‎(2015年天津卷)读2015年5月某日l2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图1,单位:百帕),回答1-2题。‎ ‎1.此时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的地点是( )‎ A.a B.b C.c D.d ‎2.此时最可能出现灾害性海浪的是( )‎ A.黄海沿岸 B.台湾海峡 C.海南岛周围海域 D.菲律宾附近海域 ‎【答案】1. A 2. D ‎【解析】‎ ‎1. 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及分布可知,abcd四点所在的陆地区域存在一锋面气旋系统;联系冷锋过境天气特征可知此时位于冷锋锋后的a点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 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菲律宾附近海域存在一闭合气压中心;又因为图中等压线等值距为2.5,可知闭合气压中心最外围等压线数值为1007.5,而其两侧等压线数值分别为1007.5和1010,据此可推断该闭合气压中心为低压中心。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海域低压可能会带来强风、降雨及灾害性海浪。此题根据等压线密集程度亦可作出判断,结合选项可知,相比于其他地区,菲律宾附近海域等压线最为密集,风浪最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015年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1-3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答案】 1.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意为寒露节气前后时段的早晚气温低、空气中湿度较大,容易在地表凝结而成露,“寒露”由此而得名。此时北半球为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已到达南半球并继续南移,亚欧大陆相对同纬度海洋地区气温转低,进而使得蒙古高压逐渐强盛,夏威夷高压势力渐弱,影响我国的气压系统主要是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位于北太平洋,对我国影响较小;印度低压出现于北半球夏季。‎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二:综合题 ‎(2018·新课标Ⅲ卷)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4分)‎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8分)‎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8分)‎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4分)‎ ‎【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解析】‎ ‎(4)该区域处于中低纬亚欧大陆东岸,春季时南北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快,致使该天气系统活跃。‎ 考点4 全球气候变化 ‎(2019年全国卷3)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 ‎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 ) ‎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答案】 6. A 7. D ‎【解析】‎ ‎6.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洼地上的草地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面积减少说明该区域温度上升导致了冻土和积雪融化。‎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7.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知识。‎ 西伯利亚地区位于高纬地区,冻土广布。根据所学知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该地区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冻土融化引起的。‎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018·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资料,回答5—6题。‎ 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图4)及产生的影响。‎ ‎5.对图4所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 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 ‎6.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 )‎ 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 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 ‎【答案】 5.D 6.D ‎ ‎【解析】‎ ‎(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0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8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0.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8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答案】 B ‎(2016•浙江卷)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2题。‎ ‎1.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A. 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 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 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答案】1.B ‎ ‎【解析】‎ ‎(2016•上海卷)(十三)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 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 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今年4月,太平洋周边某些国家出现异常高温干旱天气,有专家认为这与厄尔尼诺有关。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 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 ‎【答案】 25、A 26、B ‎【解析】‎ ‎25、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海平面上升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被淹没甚至消失;‎ ‎(2015年海南卷)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3.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 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4. 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 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 D.大洋环流的差异 ‎【答案】13.A 14.B ‎ ‎【解析】13.从材料中“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 ‎ ‎14.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慢,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考点5 气候 1、 降水 ‎(2019北京卷)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图2为该市各观测点年平均降水量图。读图,回答第3题。‎ ‎3.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植被覆盖率 D.地形条件 ‎【答案】 1. D ‎【解析】‎ 据图分析,平顶山市降水量大致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减,而平顶山市地处豫西山地向黄淮海平原的过渡地带。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因此导致该市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条件。‎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017•新课标Ⅱ卷)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答案】 7.A ‎ ‎(2016•天津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1-4题。‎ ‎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3.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答案】3.B ‎ ‎【解析】‎ ‎(2015年上海卷)(十一)下图为某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25. 导致乙地降水量与甲地明显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乙地( )‎ A.处于盛行风向的迎风坡上 B. 受沿岸寒流影响 ‎ C.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D. 受高峻地势影响 ‎【答案】 A ‎【解析】乙地受赤道低压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为热带草原气候,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导致当地降水增多,甲地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且受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少。‎ ‎(2015年江苏卷)图3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5~7题。‎ ‎ 图3‎ ‎5.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答案】 D ‎【解析】根据图示海陆轮廓及海域名称或经纬网判断出此地为中南半岛;西南地区临海,有充足的水汽;且该地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多。‎ 二:综合题 ‎(2016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2)据图8、图9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6分)‎ ‎【答案】‎ ‎(2)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解析】‎ 1、 气温 ‎(2017•新课标Ⅰ卷)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该地寒冷期( )‎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1.该地可能位于(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9.B 10.C 11.D ‎10.由上题判断可知,①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②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③表示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④表示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由图可知,①②两曲线上下差异大,③④两曲线上下差异小,故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材料给的是平均气温,不是最低气温。‎ ‎11.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2016•北京卷)图5为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日落时间及逐时气温(℃)变化图。读图,回答第7、8题。‎ ‎7. 气温日较差大的月份是(图5‎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8.该山地( ) ‎ A.冬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因台风暴雨引发的滑坡多 C.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 D.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 ‎【答案】7.C 8.C ‎【解析】‎ ‎7.仔细读逐时气温变化图,图中7月份一天内等温线密集,温差相差大,所以气温日较差大。答案选C。‎ ‎8.某山地气象站一年中每天的日出时间为6时,日落时间为18时,说明该地位于赤道上。该山地冬季赤道低气压带控制,A错;该地不可能有台风发生,B错;基带的景观为热带雨林,C对;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若山顶海拔低于1000米,1月份的温度不可能低于8℃,D错。答案选C。‎ 二:综合题 ‎(2016•新课标Ⅰ卷)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 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答案】‎ ‎(1)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解析】‎ ‎(2016•上海卷)(二十)北美洲各类气候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密切相关。读图回答问题。(14分)‎ ‎47.据图综合分析相关自然地理要素对A、B、C三类气候形成的影响。(14分)‎ ‎【答案】‎ A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的北部地区。这里位于温带,常年受西风带影响,高大山系紧逼西海岸,西风带影响主要局限于高大山系两侧的峡长平原地带,加之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导致该地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B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北美西部沿海地区中部。这里位于亚热带,冬季受到西风带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形为狭长平原,位于高山的迎风坡,呈现为地中海气候。‎ C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的主体部分,原因是北美大陆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地势平坦,东西较宽,且受西海岸暖流影响,该气候带西北缘有向西北延伸的趋势,因此,该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解析】‎ C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于北美大陆的主体部分。原因是北美大陆主要位于中高纬度地区,中部大平原地势平坦,东西较宽,平原南北延伸,南北气流交换频繁;受西海岸阿拉斯加暖流影响,该气候带西北缘有向西北延伸的趋势,因此,该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015年全国卷1)37. (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8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8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图8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8b)的原因。(8分)‎ ‎【答案】‎ ‎(1)海拔高是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和东北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夏季获太阳辐射多,夏季地表温度高,冻土层融化。青藏高原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 ‎(2)甲地年均温高于五道梁地区,甲地冻土层厚度变化大,永久冻土层厚度较小,地基因表土频繁的冻融不稳。甲地更接近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动,影响路基稳定。甲地等温线分布较密集,说明当地地形起伏较大。‎ ‎(3)冬季高原面上气温低,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 气态物质在此段冷凝转化成液态流回蒸发段。夏季高原面上气温较高,冷凝段温度高于蒸发段,蒸发段物质汽化。倾斜设置可增加热棒与地层的接触面积,对地层温度的调节作用更强。‎ ‎【解析】‎ ‎(1)海拔高是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和东北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低,夏季获太阳辐射量多,夏季地表温度高,冻土层融化。青藏高原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 ‎(2)甲地年均温高于五道梁地区,甲地冻土层厚度变化大,永久冻土厚度较小,地基土频繁的冻融不稳。甲地更接近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影响路基稳定。甲地等温线分布较密集,说明当地地形起伏较大。‎ ‎(3)冬季高原面上气温低,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气态物质在此段冷凝转化成液态流回蒸发段。夏季高原面气温较高,冷凝段温度高于蒸发段,蒸发段物质气化。倾斜设置可增加热棒与地层的接触面积,对地层温度的调节作用更强。‎ 1、 气候类型的判断 ‎(2018·江苏卷)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 A.印度河上游谷地 B.帕米尔高原 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 ‎【答案】 C ‎【解析】‎ ‎(2017•新课标Ⅱ卷)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答案】 8.B ‎【解析】8.从题中可知,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则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在11月到第二年5月,即冬季为植物生长期,故地中海气候区符合植物从周边地区引入的、生长期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的条件。故选B。‎ ‎(2016•江苏卷)图6 为某主题公园所在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11 ~12 题。‎ ‎12. 图示5 个城市中( )‎ A. 有4 个城市受季风的影响明显 B. 有4 个城市受台风(飓风)影响 C. 巴黎和的成因相同 D. 有3 个城市属于温带气候( )‎ ‎【答案】  12.C ‎【解析】‎ ‎(2015年上海卷)(十一)下图为某大陆沿22°S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24. 图中乙地气候类型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 C. 热带沙漠气候 D. 高原山地气候 ‎【答案】B ‎【解析】该大陆西侧为高大山地,海拔达到5000米,中部地区地势低平为平原地形,东部海拔较高为高原地形。故该大陆应为南美大陆。图中乙地位于热带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2015年四川卷)图4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题。‎ ‎7.该城市可能位于( )‎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 B.40°N附近大陆西岸 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 D.40°N附近大陆东岸 ‎【答案】7.D ‎ ‎【解析】7.读图,城市冬季等温线在0°以下,说明位于温带地区。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是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大于0°C,A错。40°N附近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或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大于0°C,B错。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受暖流影响,气温大于0°C,C错。40°N附近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区,最冷月小于0°C,D对。‎ ‎(2015年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3、4题。‎ ‎ 甲 乙 ‎3.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答案】3.D ‎【解析】北纬30°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大部分区域降水少,中西部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或地中海气候,东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读图,根据气温和降水量特征,甲图周围一片荒凉,湖泊处可能是绿洲,①地降水丰富,②③降水较多,不可能是甲地,A错。甲与④对应,乙地景观以草地为主,植被分布较广,但是矮小稀疏,说明降水较少,热量较少,最可能是③地,所以D对。‎ 1、 气候成因 ‎(2019全国卷2)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 ‎【答案】(2)答: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解析】(2)根据宾川县经纬位置可知,宾川县对应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但宾川县河谷地区周围山地较高,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的过程中随着海拔的降低,温度进一步升高,热量堆积在谷地且不易散去,导致谷底气温较高。同时,由于气流下沉,难以形成降水,从而形成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的气候特征。‎ ‎(2017•北京卷)41.(24分)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第(1)题。‎ ‎(1)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10分)‎ 图17‎ ‎【答案】‎ ‎(1)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 ‎【解析】据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10°S—15°S,结合降水柱状图不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每年1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因此到处是稀树高草,呈现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7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草木枯黄,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 ‎(2015年海南卷)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位于北印度洋西岸,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风从非洲大陆吹响此地,其性质干热,受其影响,该岛夏季气候干热。‎ 该试题以区域等高线图为切入点,将等高线图判读、区域气候的形成原因、区域水资源类型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联系起来。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提取图中“波斯湾”、海拔较低、低纬度等信息,做出精确的空间位置判断,并依次推测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注重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的考查。‎ ‎(2015年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3、4题。‎ ‎ 甲 乙 ‎4.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 C.洋流性质 D.海拔高度 ‎【答案】 4.D ‎【解析】根据甲乙两图景观分析,甲地湖泊边有热带植被分布,说明热量充足,海拔较低。乙地景观植株矮小,体现出热量不足的特征,可能是高原景观,所以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D对;同一纬度太阳辐射差异不是主要因素,A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距海远近影响不大,B错。两地不临海,临海的两端分别是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洋流性质影响小,C错。‎ 考点:不同气候类型特征差异,影响陆地自然景观的主要因素。‎ ‎(2015年江苏卷)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下左图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右图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 ‎(2)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是: 、 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因是: 、 。(4分)‎ ‎【答案】(2)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终年炎热 喀什夏季降水偏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深居内陆 地形闭塞 ‎【解析】分析喀什和瓜达尔港的气候资料可以看出,喀什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而瓜达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中年炎热,喀什夏季降水偏多,而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喀什降水偏少主要是因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之周围被高山高原环抱,地形闭塞,湿润的水汽无法到达。‎ ‎(2015年全国卷2).(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止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图4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3) 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6分) ‎ ‎【答案】(3)气候特点:(纬度低,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3分)‎ 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3分)【答对1项得1分,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本部分满分不得超过3分。】‎ ‎【解析】沿海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需要防范中暑、受潮以及因暴雨而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如洪涝、泥石流等。‎ ‎(2015年海南卷)死谷长约225千米,宽8-24千米,低于海平面的面积达1408平方千米。该地夏季气温经常超过49℃,最高曾达57℃,是北美洲夏季最炎热的地区。‎ ‎ 分析死谷夏季炎热的原因。‎ ‎【答案】夏季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太阳辐射强;(3分)缺乏植被覆盖,谷底和谷坡共同吸收太阳辐射,加热大气;(3分)谷深且狭长,(谷底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盛行下沉气流),热量不易散发。(4分)‎ ‎【解析】该地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该地植被覆盖度较低,谷底和谷坡升温速度快,热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是气温升高;从材料中可知,死谷海拔低,空气对流弱,热量不易向外扩散,造成夏季亚热。‎ ‎(2015年海南卷)21.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位于44°N附近的俄罗斯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下图示意索契的位置。‎ ‎ 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的成因。‎ ‎【答案】背山面海,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2分)黑海蒸发的水汽随盛行风遇山地抬升,云多雨丰(多地形雨)。(2分)纬度约44°N,夏季气温高。(2分)冬季山脉阻挡北面冷空气侵袭,且黑海海面水温较高(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气温较高。(4分)‎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茶树为常绿阔叶树,主要分布在气候湿热的热带、亚热带的山地、丘陵地区”,而“索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说明索契的气候、地形等特征符合茶树的生长习性。从图中可以看出,索契纬度较高,从地带性规律看,该地应该为温带地区,其夏季气温高,适宜茶树生长;从图中等高线分布规律可以看出,索契北部为山地,冬季时能有效的阻挡来自北方(亚欧大陆北部)的寒冷空气的侵袭,加上黑海海水的调节作用,使得该地气温具有亚热带的特征。该地西临黑海,东为山地,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为充足。因此形成适宜茶树生长的水热条件。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