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理)试题(Word版)
莆田八中2018-2019学年高二期中考地理试题(理科) 命题人:叶玉钗 一、选择题。(40题,每小题2分) 下图是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示意图,回答1-2题。 1.导致图中农业发展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交通 C.土地 D.历史 2.要监测草原放牧草场面积的变化,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 A.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R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地理信息系统(GIS) 3.我国派往印度洋参加国际护航的海军编队执行任务时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GPS+GIS C.RS D.GIS 4.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存在差异,因此区域发展的要求是( ) A.保持相同的经济结构 B.保持一致的城市建设要求 C.保持相同的农业、工业地域 D.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5.救灾部门能迅速掌握洪水淹没地区的情况,所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主要是( ) A.地理信息系统(GIS) B.遥感技术(R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数字地球 6.地理信息技术的大众化应用已成为趋势,下图为某户外活动者携带的一种设备,该设备所显示的内容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气象预报 下图是东北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及谷物单产与长江三洲的比较图,回答7-9题。 7.东北地区谷物单产与长江三角洲存在明显差异,影响该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市场因素 8.东北平原取代长江三角洲成为全国“粮仓”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网密集,河流众多 B.人口密集,市场广阔 C.劳动力充足,精耕细作 D.沃野千里,人均耕地面积大 9.对洪水进行实时监测的最佳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雷达 10.珠江三角洲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小的自然原因是( ) A.南岭的阻隔 B. 水源不足 C. 冬季温和少雨 D. 河流航运里程短 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巴西政府对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实施,亚马孙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下图是亚马孙雨林环境效应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体现亚马孙雨林全球环境效应的是( ) ①调节全球大气的碳-氧平衡 ②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③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 ④出口大量的木材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下列开发方式不利于雨林保护的是( ) A.雨林观光 B.鼓励大量移民迁入雨林地区 C.生态旅游 D.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回答13-14题。 13.造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有( ) ①过度樵采 ②植被稀少 ③过度放牧 ④气候干旱 ⑤过度开垦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14.以下不属于荒漠化防治的措施是( ) A.控制人口增长 B.增加草场载畜量 C.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D.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15.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 B. 不合理开发 C. 降水变率大 D. 地壳运动 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回答16-17题。 16.该区域面临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A.酸雨 B. 水土流失 C. 河流断流 D. 土地荒漠化 17.草方格沙障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削减风力、截留水分 B.保持水土 C.改变气候类型 D.防止滑坡、泥石流 18.下图是亚马孙流域朗多尼亚地区人口增长与雨林砍伐的关系图,其关系是( ) A.相关性不明显 B.呈负相关关系 C.呈正相关关系 D.雨林的破坏与人类活动无关 读下图山西省煤炭外运线路图,回答19-20题。 19.有关山西省煤炭外运叙述正确的是( ) A.大秦铁路和神黄铁路的建设提高了晋煤外运的能力 B.山西省煤炭外运以公路运输为主 C.山西省煤炭外运以水路运输为主 D.山西省煤炭只有输出原煤一种方式 20.山西作为能源基地,其经济发展的关键是( ) A.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植被 B.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的产业链 C.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D.浆洗煤炭的加工转换 21.下图是某河流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 A.发电 B.梯级开发 C.养殖 D.防洪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气候温暖湿润,水系发达,矿产资源丰富。回答22-23题。 22.受流域自然背景影响,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A.梯级开发 B. 土地利用 C. 发展航运 D. 建立自然保护区 23.田纳西河修建水坝对河流下游地理环境有利的影响是( ) ①减轻旱涝灾害的威胁 ②增加年径流量 ③改善枯水期水质 ④增加土壤肥力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下图为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变化图。回答24-25题。 24.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部门是( ) A. 高新技术产业 B. 原料工业 C. 加工工业 D. 采掘业 25.山西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以下措施正确的是( ) A. 建坑口电站 B. 扩大煤炭开采量 C. 调整产业结构 D. 大力发展冶金工业 红水河位于广西西北部,是珠江水系干流西江的上游,河段多峡谷、险滩,水流湍急,水量大,落差集中。回答26-27题。 26.该流域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河流流量大 ②交通便利 ③河流落差大 ④地形平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7.红水河建水坝的有利影响是( ) A. 改善该流域的航运条件 B. 水土流失加剧 C. 使上游洪水发生频率增加 D. 下游河段泥沙淤积明显 下图是黄河上游刘家峡一带梯级开发示意图,完成28-29题。 28.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海拔高 ②支流汇入,河流流量较大 ③水位季节变化大 ④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29.该河段梯级开发不能产生的效益是( ) A.发电 B.防洪 C.灌溉 D.显著增加河流径流总量 下图是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回答30-31题。 30.田纳西河流域进行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地形平坦 B. 终年高温 C. 石油资源丰富 D. 河流落差大 31.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开发的核心是( ) A. 防洪 B.航运 C.梯级开发 D.旅游 32.下图中构建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的主要产业链是( ) ①煤-焦-化 ②煤-铁-铜 ③煤-铁-钢 ④煤-电-钢 ⑤煤-电-铝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33.山西能源重化工业易造成环境污染,下列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B.提高重化工业的比重 C.大力发展传统煤炭工业 D.继续原有的单一结构模式[] 34.田纳西河干流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水流平稳 B.落差较大、水量丰富 C.水位季节变化大 D.矿产资源丰富 下图是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影响的示意图,读图完成35-36题。 35.东北地区农业耕作制度是( ) A.随种随收 B. 一年三熟 C. 一年两熟 D. 一年一熟 36.东北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是( ) A.1月-12月 B. 4月-10月 C. 9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 读下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37-38题。 37.甲平原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乳畜业 38.甲平原发展商品粮生产基地的限制性因素是( ) A.热量 B.土壤 C.水源 D.光照 39.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条件是( ) A.矿产资源 B. 对外开放政策 C. 科技 D. 市场 40.东北大米因质优而深受福建市场欢迎,其质优的主要原因是东北( ) A.地形崎岖,机械化水平低 B. 气温高,热量充足 C. 土壤肥沃,有机璺含量高 D. 开发较早,人口密度较高 二、 综合题。(20分,3大题)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据统计,造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过度樵采点32.7%;过度放牧占30.1%;过度开垦占26.9%以及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当占10.3%。 材料二:下图是西北地区植被景观变化图。 ⑴图中自东向西降水的变化规律是 ,自然景观和自然带的更替呈现 地域分异规律。 ⑵东端温带草原区建牛奶加工厂,属于 导向型工业。 ⑶说出造成荒漠化的不合理人类活动。 42.下图是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 ⑴该流域的地形、 、水文特征以及矿产资源的蕴藏状况等决定了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⑵19世纪后期,人们对流域内的资源进行了掠夺式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双选) A.土地退化 B.交通落后 C.环境污染 D.经济水平低 ⑶说出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和管理产生了哪些效益。(至少答3点) 43.下图是东北商品粮基地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7分) ⑴三江平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制约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是 。 ⑵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的突出特点是 和 。 ⑶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现在国家停止对三江平原荒地的开发,切实保护了湿地。说出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高二期中考地理答案(理科) 一、 选择题 1-5 ABBDB 6-10 CCDAA 11-15ABCBB 16-20DACAB 21-25BADDC 26-30BABDD 31-35CBABD 36-40BBABC 41. ⑴逐渐减少(东多西少)(2分) 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1分) ⑵原料(1分) ⑶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不当;过度掘井;不合理灌溉;不合理利用和过度使用土地、水资源(3分)(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2. ⑴气候(1分) ⑵A C(2分,选对一个得1分) ⑶防洪;发电;航运;旅游;养殖;调节局部气候;提高水质;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分)(任意答对3点得满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3. ⑴小麦(春小麦)(1分) ⑵煤炭(1分) 铁矿(1分) ⑶接近原料、燃料产地(煤、铁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工业基地好(历史悠久);工业协作条件好。(3分)(答对一点得1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