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通用版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 农业地域类型 ‎ ‎ ‎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一、高考考点统计分析 考试内容 核心知识点 全国卷五年(2013-2017)考题统计 题型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 ‎2017课标Ⅱ,6~8题,12分 ‎2015课标Ⅱ,2~3题,8分 ‎2013课标Ⅰ,1、3题,8分 选择题 ‎2017课标Ⅰ,36题,22分 ‎2016课标Ⅰ,36题,14分 ‎2015课标Ⅰ,36题,22分 ‎2013大纲卷,36(1)题,14分 综合题 农业地域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3课标Ⅱ,5题,4分 选择题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014大纲卷39(2)题,8分 综合题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014课标Ⅱ,11题,4分 选择题 综合题 二、考纲细化高考预测 考纲 考纲细化 考题预测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多以区域图的形式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2.根据每年一号文件的相关惠农政策,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区域农业的发展特点 ‎3.结合热点地区农业,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特征及发展方向 ‎4.结合区域图考查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进而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5.关注“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及观光农业的发展等重大政策和方向,加强和农业区位因素、地域类型等知识的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 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 ‎(2018·天津卷)14.(21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图12文字所示)‎ 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 ‎(3)为保护生态环编,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6分)‎ ‎【答案】(3)山区:扩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平原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解析】‎ 考点定位: 该题考查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试题点评】‎ 举一反三: 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要依据各自优势发展,其中,天津的港口功能要加强,北京的科技优势要发挥,河北作为产能转移地和京津的生态屏障,既要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准备,也要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2017•海南卷)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脉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据此完成3~5题。‎ 杂交稻 杂交稻 杂交稻 红米稻 红米稻 红米稻 玉米 玉米 玉米 豆类 豆类 豆类 水果类 蔬菜类 蔬菜类 其他 甲 自给自足村落 乙 观光农业类村落 丙 商品农业类村落 ‎3. 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 ‎ A.技术要求高 B.劳动力投入大 ‎ ‎ C.种子成本高 D.单位面积产量低 ‎ ‎4.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 ‎ 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 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 ‎ C.建设特色商品基地 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 ‎ ‎5.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 ‎ A.甲类村位置较偏僻 B.乙类村坐落于山顶 ‎ ‎ C.丙类村地形较平坦 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 ‎ ‎【答案】3.D 4.B 5.A ‎【解析】‎ 考点:农业、农作物和农业类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然后从材料中获取关键信息,关键是看乙类村落与另外两个村落的区别所在。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 ‎(2016•江苏卷)图11、图12 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23-24 题。‎ ‎23. 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A. 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B. 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C. 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D. 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24. 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A. 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B. 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 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D. 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答案】23.BD  24.CD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生态农业和立体农业 ‎【名师点睛】农业地形类型可以从分布地区和它的主要特点进行判断。 ‎ 一.季风水田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在所给的图或者其他材料中要分析明确它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小农经营;二是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三是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四是水利工程量大;五是科技水平低;六是种植经验丰富。‎ 二.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主要分布区有美国(主要在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商品谷物农业一般是家庭经营,而我国的一般是国营的(主要在东北和西北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我们要注意主要它与其他区别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 三.大牧场放牧业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这种农业往往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因而形成了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区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生产特点: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专业化程度高。‎ 四.乳畜业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 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市场的远近和饲料的供应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世界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也发展了乳畜业,产品主要是新鲜牛奶。‎ 五. 混合农业 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混合农业的形式多样,但生产形式较稳定、分布较广泛、商品生产有一定规模的,只有经济发达国家的谷物和牧畜混合农业。因此通常所说的混合农业指谷物和牧畜混合农业。‎ 主要分布区:欧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生产特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商品化程度高,市场适应性强。‎ ‎(2016•新课标Ⅱ卷)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 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 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 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 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 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 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答案】1.B 2.C ‎【解析】‎ 试题分析:‎ 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才能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 高精尖的技术水平是可以促进茶园发展的条件,而不是前提条件。‎ ‎2. 结合材料和问题,对比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突出优势是品牌一个(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更多,效益更高,产品价格更高,投入多,生产成本高。传统的茶园的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了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考点:本组题考查“庄园经济“的发展条件和优势。现代农业的发展变化。‎ ‎【名师点睛】本组题以“庄园经济”为背景材料,考查现代农业向工业化经营模式转变的条件及优势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解决第一小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农业资源”及“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建设的现代茶庄园,说明庄园的建设首先要有市场认可的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产业链,发展文化、旅游和其他产业,形成现代茶园。第2小题从材料的“‎ 庄园经济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 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等关键词语中都可以分析出产品种类增多,产业经营多元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大提高。无论第一小题还是第二小题,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是最简单有效地解题方法。‎ ‎(2016•上海卷)(十九)意大利是欧盟的重要国家,了解该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有助于更好地发展与欧盟的友好合作关系。读图表资料,回答问题。(16分)‎ ‎ ‎ 表1、2 2010年意大利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和农户生产规模结构 年龄段 比重(%)‎ 生产规模(公顷)‎ 比重(%)‎ 小于35岁 ‎5.1‎ 小于2‎ ‎50.9‎ ‎35-54岁 ‎33.5‎ ‎2-10岁 ‎33.6‎ ‎55岁以上 ‎61.4‎ 大于10‎ ‎15.5‎ 表3 2013年意大利主要出口货物构成(%)‎ 农业 原材料 葡萄酒、‎ 橄榄油 燃料 矿物和 金属 工业 制成品 其他 ‎0.7‎ ‎8.2‎ ‎4.3‎ ‎2.0‎ ‎82.4‎ ‎2.4‎ 表4 2013年意大利主要第三产业出口服务收入(亿美元)‎ 旅游 通讯、计算机 和信息服务 保险 金融 服务 版税和许 可证费用 个人、文化 和休闲服务 政府服务 及其他 ‎456.2‎ ‎86.3‎ ‎22.1‎ ‎56.0‎ ‎35.9‎ ‎1.7‎ ‎11.6‎ ‎43.概况意大利地形和气候类型的分布状况。(4分)‎ ‎44.从气候、灌溉水源的角度,分析意大利粮食作物种植的自然条件(4分)‎ ‎45.据表1、表2资料,归纳意大利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4分)‎ ‎46.分析意大利出口贸易的主要特征。(4分)‎ ‎【答案】‎ ‎43、地形分布:意大利北部为阿尔卑斯山脉,山脉南侧为平原;意大利半岛主体以山脉和丘陵为主。‎ 气候类型分布:北部阿尔卑斯山脉主要为高山气候,其他地区为地中海气候。‎ ‎44、气候条件:意大利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北部平原,地处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季,夏季热量充足,而水分不足,需要人工灌溉。‎ 灌溉水源:流经平原的河流主要支流多发源于其北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夏季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融水,通过河流系统给平原的农业带来了充沛的灌溉水源。‎ ‎45、问题1:农业劳动力人口老化严重。‎ 问题2农户以土地面积很小的农场为主,难以开展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 ‎46、货物出口特征:以工业制成品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葡萄酒、橄榄油。‎ 服务出口特征:以旅游业占绝对优势。‎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考查地形和气候类型。‎ ‎44.分析粮食种植的自然条件包括有利和不利的两方面。‎ 气候条件:意大利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北部波河平原,地处地中海气候区,雨热不同季,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热量充足,而降水少、水分不足,且是农作物生长重要时期,需要人工灌溉。‎ 灌溉水源:流经平原的河流主要支流多发源于其北面的阿尔卑斯山脉,夏季阿尔卑斯山脉的冰雪融水,通过河流系统给平原的农业带来了充沛的灌溉水源。‎ 考点:考查农业区位分析。‎ ‎45.由表格资料可以看出:意大利农业生产存在问题1:农业劳动力人口老化严重,中老年人口占比重大。问题2农户以土地面积很小的农场为主,农场规模小,难以开展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生产。‎ 考点:考查农业发展问题。‎ ‎46.货物出口特征直观读资料即可:以工业制成品占绝对优势,其次为葡萄酒、橄榄油。服务出口特征:以旅游业占绝对优势。‎ 考点:考查资料提取能力。‎ ‎【名师点晴】这道题考查世界地理区域地理环境特征。‎ ‎ 地形类型和气候类型的分布,还要说明有哪些地形类型、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在哪。‎ 分析粮食种植的自然条件包括有利和不利的两方面。题目从气候、灌溉水源的角度,很容易分析;意大利是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不利于种植业,必需解决灌溉水源的问题。容易答不全是河流的水来源于高山的冰雪融水,夏季补给补充的雨水不足的问题。‎ 意大利农业生产存在问题,结合题中资料回答,也不是难题。‎ ‎ 分析意大利出口贸易的主要特征,要分开表述货物出口和服务出口两个方面。‎ ‎(2015•新课标II卷)桑基、蔗基、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2、农民用花基、菜基鱼塘取代桑基、蔗基的直接目的是( )‎ A、提高土壤质量 B、节省劳动力 C、促进生态循环 D、提高经济收入 ‎3、桑基、蔗基鱼塘被保留的很少,反映了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A、与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 B、不具有在其他地区推广的价值 C、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相符 D、不适应当地水热条件的变化 ‎【答案】1.D 2.D 3.A ‎【解析】‎ 试题分析:‎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传统的基墉农业与当地今后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导致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故答案选A。‎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具体考查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和农业地域类型。‎ ‎【名师点晴】本题组以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引起的地理环境变化为背景,分析判断湿地减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变化。第一小题抓住“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即湿地减少,地面建筑物增加,选对不难;第二小题注意区别“花基、菜基”和“桑基、蔗基”的差异,“花基、菜基”主要面向城市市场,经济效益高,需要的劳动力多;第三小题分析时注意结合材料,“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 指出了转变的主要原因即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产业发展方向的变化。‎ ‎(2015•福建卷)图1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2.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 ‎【答案】1.D 2.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可持续发展。‎ ‎【名师点睛】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农业生产类型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且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的规模相当。所以判断是否属于混合农业,一是看该地农业生产类型的多少,二是看每一种农业生产类型是否达到一定规模。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使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2015•安徽卷)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29、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总产量低 ‎【答案】29.B ‎ ‎【解析】‎ 考点:考查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 ‎【名师点睛】该题以世界某部分区域图为材料,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知识迁移和综合分析能力。首先需要确定是东南亚地区,可以根据经纬网或者泰国湾来判断出东南亚,然后再判断该区域的气候类型,该问难度不大,只要判断出乙地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结合书上的结论就很快得出答案。所以,总体上,该题组难度不大,学生对属于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掌握好就行。‎ ‎(2014·新课标II卷)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①盛行西风 ②地形抬升 ③暖流增湿 ④反气旋控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乳畜业 ‎【答案】10、A 11、D ‎【解析】‎ 考点:气候、农业生产。‎ ‎(2014·广东卷)9.图4为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出的我国1980-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图。若下列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则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地区是 A、西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B ‎【解析】‎ 考点:该题考查我国农业地域类型。‎ ‎(2014·大纲卷)‎ 图3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9~11题。‎ ‎9.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生物资源 D.太阳能资源 ‎10.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11.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答案】9.B 10.D 11.D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农业、城市区位。‎ ‎(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1-2题。‎ 图1 北京西山地形剖面示意图 ‎1、在图1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 ‎2、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培板栗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A 2、A ‎【解析】试题分析:1、该地的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甲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乙、丙、丁均处在背风坡,其降水的多少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所以距海洋越远降水越少。故选A。‎ ‎2、根据题干提示“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甲地地处东南坡,光照条件最好,且坡度较小,最适宜大面积种植板栗。故选A。‎ 考点:气候、农业生产。‎ ‎【聚焦考点突破核心】——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一 季风水田农业 ‎【归纳总结】‎ ‎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基地,具有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主要表现在:‎ ‎(1)自然因素 ‎①属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有高温多雨的季节或全年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②水源充足,能够满足水稻生长期供水;③多河流冲积平原和三角洲,田地平整,排灌方便。‎ ‎(2)社会经济因素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②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产高,种植水稻可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③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④人们喜好大米。‎ ‎2.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一大一小一高三低”:即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 特点 ‎ 原因 ‎ 发展措施 ‎ 小农经营 ‎ 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 ‎ 集约经营 ‎ 单产高、商品率低 ‎ 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口多,以自给为主 ‎ 控制人口数量 ‎ 机械化水平低 ‎ 以体力劳动为主 ‎ 加快机械化发展 ‎ 水利工程量大 ‎ 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 大力投资兴修水利 ‎ 科技水平低 ‎ 凭传统经验 ‎ 加大科技投入 ‎ ‎【方法技巧】‎ ‎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2.季风水田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把握农业发展的思路 ‎(1)评价某地发展农业生产条件的思路:要综合考虑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2)分析农业生产特点的思路:一般从耕作制度、主要农作物类型等方面分析。耕作制度主要看所处的温度带,一般热量越丰富的地区,复种指数就越高。‎ ‎(3)分析发展农业生产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关系的思路: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观点,如农牧业生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退化等问题及相应措施。‎ ‎4.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等导致耕地退化。‎ ‎(2)人为因素:城镇建设用地侵占耕地;生态退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 ‎5.世界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产生原因: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粮食地区生产和消费严重不平衡;发展中国家贫困,粮食生产技术仍较落后;人口增长过快,粮食需求量大。‎ ‎(2)解决措施:主要措施是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单产。耕地面积扩大的潜力不大,应主要采取改进农业技术、提高单产的办法来增加粮食产量。同时,还必须注意保持生态平衡。‎ ‎【典题突破】‎ ‎(2018·浙江“七彩联盟”联考)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是某种农作物主要种植地区,读图回答1~2题。 ‎ ‎1.该种农作物所在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水稻种植业       B.商品谷物农业 ‎ C.种植园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2.图示区域有利于该农作物种植的气候条件是(  )‎ ‎ A.全年高温多雨 B.降水季节变化小 ‎ C.季风气候显著 D.气温年较差较大 ‎【答案】1.A 2.C ‎ 考点二 商品谷物农业 ‎【归纳总结】‎ ‎1.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主要农作物、基本特征和主要分布地区如下表:‎ 主要作物 ‎ 小麦和玉米 ‎ 经营方式 ‎ 多为家庭农场经营,但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 基本特征 ‎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 分布地区 ‎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以及我国的东北、西北 ‎ ‎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 ‎ 主要影响 ‎ 自然因素 ‎ 地势平坦开阔 ‎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 土壤肥沃 ‎ 气候温和 ‎ 降水丰富 ‎ 社会经济因素 ‎ 交通便利 ‎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 市场广阔 ‎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 地广人稀 ‎ 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 机械化水平高 ‎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 ‎ ‎【方法技巧】‎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 区位因素 区位条件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中部平原)‎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平坦开阔,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土壤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沃的黑土)‎ 水源 灌溉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气候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 市场广阔,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2.比较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的异同 ‎(1)相同点: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灌溉水源;地广人稀,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2)不同点 ‎①纬度不同: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于美国中部平原。‎ ‎②气候类型不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所在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③经营方式不同:我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美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的,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的区位条件。‎ ‎【典题突破】‎ ‎(2018·德州模拟)下图为美国和中国东北部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从农业地域类型看,图中展示的农业区属于(  )‎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4.影响上述农业区小麦种植共同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 A.热量充足,降水丰沛 B.交通便利,城市众多 ‎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工业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答案】3.B 4.C ‎ 考点三 大牧场放牧业 ‎【归纳总结】‎ ‎1.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 分布国家 ‎ 美国、阿根廷等 ‎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 ‎ 放牧牲畜 ‎ 以牧牛为主 ‎ 以牧羊为主 ‎ 自然条件 ‎ 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 这些地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 特点 ‎ 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特点 ‎ ‎2.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1)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 区位优势 ‎ 气候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 ‎ 草原 ‎ 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 土地 ‎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 交通 ‎ 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 ‎(2)发展措施 措施 ‎ 作用 ‎ 修建铁路 ‎ 便于肉牛外运,扩大销售市场 ‎ 围栏放牧 ‎ 合理利用草场,使牧场不退化 ‎ 划区轮牧 ‎ 种植牧草 ‎ 弥补天然牧草不足,保证饲料供应 ‎ 打井取水 ‎ 在草原上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 ‎ 培育良种牛 ‎ 保证牛肉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 加强牛群病害研究 ‎ ‎【方法技巧】‎ ‎1.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和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特点分析 ‎【典题突破】‎ ‎5.阅读阿根廷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阿根廷地理简图 ‎ 阿根廷地势西高东低,气候北热南冷,中部温和,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潘帕斯草原是世界著名牧区,畜牧业现代化程度高。阿根廷交通运输发达,以首都为中心形成了放射状的交通网络。‎ ‎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著名牧区的有利条件。‎ ‎ 【解析】自然方面:位于东部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暖;降水适宜;土壤肥沃;牧草茂盛。‎ ‎ ‎ 人文方面:畜牧业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草场管理现代化,围栏放牧;重视牧业科学研究,培育优良牧种;铁路与港口的交通条件便利,便于畜产品的运输;市场广阔,畜产品远销国外。‎ 考点四 乳畜业 ‎【归纳总结】‎ ‎1.一般乳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 概念 ‎ 随着城市发展而形成的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的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产品是牛奶及其制品 ‎ 地区分布 ‎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 农产品 牛奶及乳制品 区位特点 ‎ 大城市郊区 ‎ 区位条件 ‎ 市场:城市人口众多,牛奶和奶制品消费量大 ‎ 交通:交通便利。便于牛奶的快速运输,多以公路运输为主 ‎ 饲料:既种植优质牧草,又种植精饲料作物 ‎ ‎2.案例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区位优势 ‎ ‎①多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 ‎②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牧草和饲料作物的生长。 ‎ ‎③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 ‎④西欧乳畜业地区既种植优质牧草,也种植精饲料作物。 ‎ ‎⑤西欧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 ‎⑥西欧乳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有专门的自动化挤奶设备,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 ‎⑦有合理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科技投入较多。‎ ‎3.世界乳畜业对我国的乳畜生产的借鉴意义 中国大城周围的乳畜业生产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完善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应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方法技巧】‎ 农业地域类型图的判读技巧 农业地域类型图多以区域图、农业生产结构图、农业生产流程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区域内农业地域类型的判读、区域农业生产条件评价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图3 某地农业资料比较图 图1 美国农业带(区)分布示意图 图2 某农场的土地利用(左图)和年收入构成(右图)‎ 农业地域类型图在判读时有其共性的规律,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图来讲,其判读又各有其规律可循。‎ ‎1.根据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判读 以区域图来呈现农业地域类型,如图1,对于这类图的判读,首先要根据海陆轮廓和经纬度位置来进行区域定位;其次根据区域内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结合其分布范围,确定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再次对区域内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生产特点等进行分析。图1中A为大牧场放牧业、B为商品谷物农业。‎ ‎2.根据农业生产结构、产品性质判读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的农业生产结构以畜牧业为主,再结合其产品的商品率来判定;而混合农业是两者兼而有之,而且产值构成相当。如图2农场中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并且其产品在农场收入中各占一定的比重,该农场农业地域类型即为混合农业。图3中①种植业比重约占85%,种植业比重大,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②种植业、畜牧业各占一半左右,商品率高,为混合农业;③畜牧业比重约占90%,畜牧业比重大,商品率高,可能为大牧场放牧业或乳畜业。‎ ‎3.根据农业特点判读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受各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基础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判断依据 判断结论 农业结构 生产对象 生产目的(商品率)‎ 生产规模 农业地 域类型 以种植业为主 水稻 自给(商品率低)‎ 小农经营 季风水田农业 以畜牧业为主 牛、羊 面向市场(商品率高)‎ 大牧场 大牧场放牧业 以畜牧业为主 奶牛 面向市场(商品率高)‎ 规模较小,生产设施齐全 乳畜业 以种植业为主 小麦、玉米 面向市场(商品率高)‎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商品谷物农业 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 谷物、牲畜 面向市场(商品率高)‎ 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高 混合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 单一热带经济作物 面向国际市场(商品率高)‎ 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 热带种植园农业 ‎4.根据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判读 各农业地域类型的地理环境、生产特点不同,在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不相同,从而反映出各自地域差异和自身生产特点,因此根据其存在的问题也可以判断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例如,季风水田农业的典型问题是“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和机械化水平低、水旱灾害频繁”。‎ ‎【典题突破】‎ 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6~7题。 ‎ ‎6.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 ‎ A.季风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乳畜业 ‎7.该国上述农业地域类型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 ‎ A.夏季高温多雨,适宜牧草生长 ‎ B.国内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 C.河流众多,为牛羊提供饮用水源 ‎ D.水陆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运输 ‎【答案】6.D 7.C ‎ 考点五 混合农业 ‎【归纳总结】‎ ‎1、混合农业的概念:是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 ‎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 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 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 发展措施:东水西调 ‎【典题突破】‎ ‎ 下图是某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地域类型类似的区域是图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9.④区域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对当地原始自然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 ‎ A.温室气体减少 B.森林覆盖率减小 ‎ C.入湖泥沙量降低 D.草原生产量降低 ‎【答案】8.B 9.B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