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地理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

‎【2019最新】精选高二地理上学期入学考试试题1‎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读下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内蒙古区域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界线模糊 B.区域内部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和其他省(区、市)没有任何联系 ‎2、我国四大地区中,内蒙古属于( )‎ ‎ A.东北地区 B.东部地区 ‎ C.中部地区 D.西部地区 ‎3、下列不属于内蒙古利用当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的特色品牌产业的是( )‎ ‎ A.甘蔗加工业 B.农畜产品加工业 C.冶金、能源和化工工业 D.特色旅游业 ‎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松嫩平原 D.太湖平原 - 13 - / 13‎ ‎5、该地区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光照充足 B.耕地面积广阔 C.降水丰富 D.消费市场广阔 - 13 - / 13‎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6—7题。‎ ‎6、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 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7、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 ‎ 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 ‎ 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 ‎ 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为“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完成8—9题。‎ ‎8、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 ‎ A.石油、天然气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9、若该方案实施以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 B.黄河的泥沙含量大幅减小 C.增大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小冬春季节径流量 ‎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 13 - / 13‎ ‎ 被称作陕西省“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项目,从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经秦岭隧道向北调入渭河,工程全面完工后年调水量15亿立方米左右。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引汉济渭工程的劣势有( ) ‎ ‎ A.水源地可调水量不足 B.调水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损耗大 ‎ C.需修筑的隧道长 D.水源地污染严重 ‎ ‎11、关于引汉济渭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 A.解决渭河平原的缺水问题 B.缓解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 C.武功段的渭河径流量增多 D.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 读下面两幅图,完成12—13题。‎ ‎12、两图所示地区的特征,正确的是( )‎ ‎①灌溉水源是影响两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两地多为粉砂性土壤 ③两地水土流失都很严重 ④两地皆全年少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3、两地生产、生活方面的正确叙述为( )‎ - 13 - / 13‎ ‎①甲图所示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小米 ②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③乙图所示地区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 ④出现乙图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下表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14—15题。‎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14、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所致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15、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 近年来,青藏高原上湖泊面积突然扩大的趋势不断持续,首先被观测到的是人口相对稠密的藏南地区湖泊面积扩大,接着在藏东、藏西、藏东北均发现湖泊面积扩大现象。除范围越来越广之外,单个湖泊面积扩张速度也不断加快。据此完成16—17题。‎ ‎16、高原上湖泊面积扩大的原因可能有( )‎ ‎①青藏高原整体不断抬升 ②降水增多 ③冰雪消融量增加 ④植被破坏严重,入湖水量增加 - 13 - / 13‎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7、高原上湖泊面积扩大的不利影响有( )‎ ‎①优质草场被淹 ②降水增加,产生洪涝灾害 ③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④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增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云南的大山包、拉市海、纳帕海和碧塔海 是我国新增的4处重要湿地。读下图,完成 ‎18—19题。‎ ‎18、与图中4处湿地的形成无关的是(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B.地形相对低洼,容易积水 C.植被较好,容易涵养水源 D.都濒临长江,常因长江洪水泛滥而积水 ‎19、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 的行为是( )‎ A.修筑梯田,种植作物,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 B.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 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 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 ‎ 右图为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甲、丁两地气温相同。读图,回答20—21题。‎ ‎20、该山地北坡属于( )‎ A.阳坡、迎风坡  B.阴坡、背风坡  ‎ C.阳坡、背风坡  D.阴坡、迎风坡 - 13 - / 13‎ ‎21、甲、乙、丙按气温由低到高的排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 C.丙、乙、甲   D.乙、甲、丙 ‎ 下图为海南岛聚落和高速公路分布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影响海南岛高速公路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 B.政策 C.气候 D.地形  ‎ ‎23、关于甲、乙两聚落的比较,正确的是( )‎ ‎①甲聚落的规模小 ②乙聚落空间分布分散 ‎ ‎③甲最可能为城市聚落 ④乙聚落聚居的人口多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下表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山东省某市迁入入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完成24—25题。‎ 年龄段(岁)‎ ‎0~14‎ ‎15~29‎ ‎30~44‎ ‎45~59‎ ‎≥60‎ 男性人口(万)‎ ‎5.04‎ ‎25.14‎ ‎14.68‎ ‎4.94‎ ‎1.76‎ 女性人口(万)‎ ‎3.84‎ ‎37.10‎ ‎11.63‎ ‎4.01‎ ‎4.78‎ ‎24、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 ‎ A.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B.老年人口比重低于青少年人口 ‎ C.男性人口比重高于女性人口      D.以中老年人口为主 ‎25、迁入人口对该市可能导致的影响有( )‎ ‎ A.导致该市非农业用地的减少    ‎ - 13 - / 13‎ ‎ B.扩大该市的环境人口容量 ‎ C.减轻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D.加剧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计50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26、下图表示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在各产业间的流向(占总量比重),读下面的图和表,完成问题。(16分)‎ 流出省(市)‎ 占总量比重(%)‎ 流入省(市)‎ 占总量比重(%)‎ 贵州 ‎6.1‎ 福建 ‎5.6‎ 四川 ‎16.1‎ 北京 ‎5.6‎ 江西 ‎8.6‎ 上海 ‎7.2‎ 河南 ‎8.3‎ 江苏 ‎5.6‎ 安徽 ‎10.6‎ 浙江 ‎8.9‎ 湖南 ‎10.6‎ 广东 ‎35.5‎ 其他 ‎39.7‎ 其他 ‎31.6‎ ‎⑴ 据图分析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4分)‎ ‎⑵ 据表分析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其主要原因。(4分)‎ ‎⑶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8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丹江口水库(下左图),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 材料二 ‎ - 13 - / 13‎ 下右图为东北局部地区水系分布图。辽河南去,松花江北流,中间是微有起伏的分水岭,辽河与松花江间的最短距离只有100多千米。现规划打通东辽河上游与第二松花江,筑库、开渠、凿河,形成松辽运河(下右图虚线工程)。松花江洪水期调往辽河的水量在400~500亿立方米,远超南水北调东线三期工程的调水量。 ‎ 材料三 “人人都说天堂美,怎比我江汉鱼米乡”。 江汉平原物产丰盛,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但近年来其商品粮基地的地位逐渐下降。‎ ‎⑴ 简述右图所示调水工程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比较的优势和不足。(4分)‎ ‎⑵ 分析江汉平原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4分)‎ ‎⑶ 为保证调水工程水源区的水量和水质,从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的角度简述上左图所示地区应采取的措施。(8分)‎ ‎28、三江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县和××市境内,是一个以沼泽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结合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材料1:“东北地区湿地分布图”。 材料2:“三江平原沼泽率与垦殖率的变化图”。‎ 材料3:“30年来三江平原东方白鹤数量变化图”。‎ ‎(1)三江平原位于A、B、C三条江的汇合处,其中A是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3分)分析三江平原分布有大面积湿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2,分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和退化的原因。(2分)‎ ‎(3)材料3表明三江平原湿地萎缩造成什么问题,除此之外,你认为还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4分)‎ - 13 - / 13‎ ‎(4)针对三江平原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请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3分)‎ - 13 - / 13‎ ‎2020届高二年级入学考试地理参考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A A A A C D A C D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C D A B D D A B D ‎26、(16分)‎ ‎⑴ 从产业结构看,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高,吸引力强。(4分)‎ ‎⑵ 主要由中西部省区流向东部沿海省区;或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 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4分)‎ ‎⑶ 对迁入地:推动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优化产业结构。交通压力、环境问题加剧等负面影响。‎ ‎ 对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换取资金和技术,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可能会出现土地撂荒等问题。(8分)‎ ‎27、(16分)‎ ‎⑴ 优势:地势平坦,调水距离短,工程量小;调水量较大。‎ ‎ 不足:冬季河流有结冰期,影响调水的运行。(4分)‎ - 13 - / 13‎ ‎⑵ ①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快,非农用地在不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不断下降;②农业结构调整,粮食种植面积减小;③退耕还湖,退耕还林,使得耕地面积下降;④江汉平原地处汉江上游和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频发,粮食产量不稳定。(4分)‎ ‎⑶ 水量方面:保护水源区的植被,涵养水源;在城市发展中节约用水,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阶梯水费政策。‎ ‎ 水质方面: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保证水的清澈度;减小城市中的污水排放量,预防水体污染。(8分)‎ ‎28、(18分)‎ ‎⑴ 乌苏里江 松花江 黑龙江(3分)‎ ‎ 三江平原处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网密集,地下水位高;夏秋多雨,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6分)‎ ‎⑵ 粮食等需求增加,盲目对土地资源大量开垦造成湿地减少和退化。(2分)‎ ‎⑶ 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 ‎ 沼泽地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生态功能下降,生态环境恶化等。(2分)‎ ‎⑷‎ - 13 - / 13‎ ‎ 协调湿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对三江平原进行综合整治规划;综合利用三江平原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生产;成立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3分)‎ - 13 - / 1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