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章丘四中2018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 一、单选题(40小题,每题2分)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地形剖面、气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有关秦岭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B. 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 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D. 与一月均温0℃等温线和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2. 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其海拔约为 A. 3 000 m B. 900 m C. 2 000 m D. 1 500 m 【答案】1. A 2.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地理分界线的特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区域地理的特点。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地理分界线-秦岭的特点:秦岭是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A正确。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B错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C错误;与一月均温0C°等温线和8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大致吻合,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读图,从降水量曲线最高点,向下作垂线,与剖面线交于一点。从交点向右侧纵轴作垂线,与横轴平行,交海拔纵轴于一点,可以读出海拔高度约是1500米,D对。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 A. 由南向北倾斜 B.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C. 由东向西倾斜 D.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4. 该自然保护区的山地可能位于 A. 南岭 B. 太行山 C. 天山 D. 大兴安岭 5. 该自然保护区易发的自然灾害有 A. 沙尘暴 B. 洪涝 C. 雪崩 D. 泥石流 【答案】3. B 4. A 5. D 【解析】 【分析】 考查垂直地带性规律,自然带的分布,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 【3题详解】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分布来看,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发生变化,植被出现相应变化,从常绿阔叶林到针阔混交林,灌木林及灌木草地的变化,可以判断图示区域西北部海拔较高,河流自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动,所以总体从西北流向东南,故选B。 【4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应位于我国南方地区,A符合,排除BCD,故选A。 【5题详解】 该自然保护区位于南方山区,受夏季暴雨的影响,如果地表植被书破坏,极易发的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故选D。 【点睛】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为地带性分异规律及非地带性分异规律。其中,地带性规律表现为:(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向山地自然环境随着高度发生变化。非地带性规律是指因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而引起的地域分异。 下图为我国某水库一年中入库水量和出库水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该水库可能位于 A. 华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江淮地区 7. 该水库一年中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A. 10月 B. 9月 C. 8月 D. 7月 【答案】6. C 7. B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各地的河水补给来源。读图分析可知,该水库在3月份和7、8月份时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说明此时水库主要为蓄水期,那么此时河流应该处于丰水期。由此可见该河流存在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东北地区;冬季寒冷,积雪不易融化,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化,从而会形成春汛;7、8月份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进入雨季,形成夏汛。因此C正确;华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时间较长。没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之分,A错误;西北地区的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温度高,融化量大,从而形成夏汛,B错误;江准地区在六月份受梅雨的影响,为汛期,7、8月份受伏旱的天气影响,降水较少,为枯水期,与图示不符,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考查水库水位高低的判断。读图分析可知,当入库水量大于出库水量时,水库水量是增大的,春季补给量较小,水库的水位不会达到最大,夏季是水库的主要补给时间。图示6-7月的入库水量都大于流出水量,则水库蓄水量不断上升,9月之后,流出水量开始大于流入水量,则水库蓄水量开始下降,故9月时水库蓄水量达到最高值。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主要特征。本题以我国某水库一年中入库水量和出库水量的变化情况为背景,考查我国主要河流的补给类型以及汛期,水库对河流的调节功能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本题难度-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河流水体的主要补给类型并结合不同补给水源的补给量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即可. 读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8.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能丰富与否及其成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地风能丰富是由于接近冬季风的源地 B. ②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周围高山环绕 C. ④地风能较贫乏是由于距海遥远 D. ③地风能较丰富是由于地处沿海 9. 图中M地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 A. 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 B. 太阳能、风能和沼气 C. 地热能、风能和沼气 D. 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能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①地位于内蒙古,接近冬季风的源地,故风能丰富,A正确;②地为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环绕,阻挡了冬季风深入,故风能较贫乏,B正确;④地位于四川盆地,四周高山使内部风力小,C错误;③地地处沿海,风能较丰富,D正确; 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C。 【9题详解】 M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上降水较少,晴天多,太阳能丰富;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热能丰富,地表比较平坦,风能丰富。故M地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A正确。沼气的使用主要分布于温暖湿润的地区,生物能不属于新能源,故BCD错误。 故选A。 读我国各地区水资源、人口总数、耕地资源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 10. ①、②、③、④序号所对应的地区依次排列分别是( ) A. 东南、西南、华北、西北 B. 西南、东南、华北、西北 C. 东南、西南、西北、华北 D. 西南、东南、西北、华北 11. ①、②、③、④序号所对应的地区,人均耕地资源最少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0. B 11. 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资源分布状况。 【10题详解】 西南、东南、西北、华北四个地区中,西南地区水资源最丰富,所以①是西南地区,据此可以排除A、C选项,并且四个地区中,西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口最少,所以④是西北地区。B正确。故选B。 【11题详解】 读表格,可以根据表格中人口百分比与耕地面积百分比计算出人均耕地资源的大小,得出东南地区人均耕地资源最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西南地区同时受太平洋和印度洋两大洋影响,降水丰沛;利用地理统计图表进行简单计算。 下图为“我国各大农业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②属于不同的农业区 B. ⑥⑦⑧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 C. ⑥地区最主要的农业类型是绿洲农业 D. ③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 13. 关于图示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地土地荒漠化严重 B. ④地水土流失严重,⑤地土壤盐碱化严重 C. ⑥地水土流失严重,⑦地石漠化严重 D. ⑧地酸雨危害严重,⑨地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应把此图想象成中国地图,将图中各个农业区与我国实际地区相对应。①②同属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错误。⑥⑦⑧地区中⑥为青藏地区,不是重要的茶叶产区,B错误。⑥为青藏地区主要农业类型为河谷农业,C错误。③地区为东北地区,应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D正确。 【13题详解】 ③地区为东北地区,主要环境问题表现为黑土的退化(流失、肥力降低、土层变薄等)。④为黄土高原地区,⑤为华北平原地区,两地主要环境问题分别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B正确。⑥为青藏地区水土流失不是主要环境问题,C错误。⑨地为珠三角地区,以水田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次生盐碱化不是其主要环境问题,应为耕地减少和咸潮等问题,D错误。所以选B。 下图为“中国造纸工业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 有关我国造纸工业空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西部地区没有造纸工业分布 B. 造纸工业全部沿海分布 C. 造纸工业分布东多西少 D. 省级行政中心没有造纸工业分布 15. 造纸工业使用的原料品种丰富,按因地制宜原则,下列地区使用原料搭配合理的是( ) A. 北京——棉花、废纸 B. 黑龙江——木材、竹材 C. 甘肃——秸秆、芦苇 D. 广东——甘蔗渣、桑树皮 【答案】14. C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依据圈圈代表的大小,即可得出造纸工业的分布特点,分布东多西少,故本题选择C。 【15题详解】 北京地区,棉花原料不匹配;黑龙江地区,竹材不匹配;甘肃地区,芦苇不匹配;广东地区有大量的甘蔗、桑树种植。故本题选择D。 【点睛】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等。 不同的工业部门、工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区位因素是不一样的,同一因素也会发生变化。 主要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夏特古道跨越新疆天山南北,全长120千米,海拔均在2500米之上,是丝绸之路上一条非常险峻的古隘道。《大唐西域记》描述此地:“经途险阻,寒风惨烈……行人由此路者,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微有违犯,灾祸目睹。”下图为“夏特古道线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驴友普遍选择春秋季徒步穿越夏特古道,主要是为了避开 ①洪水切断古道 ②野生动物袭击 ③高温酷暑天气 ④风雪严寒天气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17. 《大唐西域记》中所说的“灾祸”,最可能是 A. 雪崩 B. 地震 C. 洪涝 D. 泥石流 【答案】16. A 17. A 【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夏特古道沿天山山麓的河流分布,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为河流汛期,洪水切断古道,无法通行。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冬季气候恶劣。①④正确。野生动物袭击不只出现在春秋季节。夏季高温酷暑天气不是主要原因。故选A。 【17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经途险阻,寒风惨烈,为冬季,不得赭衣持瓠大声叫唤,大声叫唤可能引发雪崩,不可能引发地震、洪涝、泥石流。故选A。 地坑院是豫西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多分布在平坦的塬面上,窑洞内冬暖夏凉,院落四周的窑洞上方黄土层经常需要压实。通常人们会在地坑院院心挖一深4~6米、直径1米的深井,以蓄积雨水。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大量的地坑院正在消失,遭废弃或填埋。下图为该地区地坑院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地坑院院心天井通常会栽种一颗树,其最主要目的是 A. 美化环境 B. 夏季遮荫 C. 安全警示 D. 保持水土 19. 夏季地坑院窑洞内空气湿度很大是困扰住户的难题,原因是 A. 窑洞雨水下渗 B. 院心天井积水 C. 窑洞内气温过高 D. 窑洞内外温差大 20. 大量地坑院遭废弃或填埋,原因最可能是 A. 建筑技术进步 B. 缓解耕地紧缺 C. 交通用地不足 D. 生活条件改善 【答案】18. C 19. D 20. B 【解析】 【18题详解】 种在坑里对美化环境作用不大,A错误。地坑是凹在地下,种树遮阳挡雨、保持水土的作用不大,B、D错误;“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人们在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地坑院”的正中面栽种一棵大树,树冠露出可防外人跌入,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C正确;故选C。 【19题详解】 豫西黄土高原降水较少,窑洞内冬暖夏凉,夏季窑内温度低,窑外温度高且有水井,水汽含量大,窑内外温差大;外面的热空气进入窑内遇冷凝结,使得窑内湿度增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地坑院占用土地过多,本着“退宅还耕”的要求,为缓解耕地紧缺,开始填埋地坑院。B正确;建筑技术进步、交通用地不足、生活条件改善不是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 【点睛】豫西黄土高原地区地下水位较低,地下挖坑,四壁凿润,这种民居形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属于半干旱性气候,凉爽干燥,四季分明,降雨量偏少;很少有大暴雨发生;有利于保持当地上壤的干燥和坚固,使窑洞建筑经久耐用;一年四季温差较大,更能体现窑洞“穴居”冬暖夏凉的优势。 下列为世界四个主要海峡及其周边陆地的轮廓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一货轮沿最近的海上航线从中国上海到意大利的热那亚,经过的海峡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2. 1月份,船只在经过四个海峡时,最有可能遇到多雨天气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21. A 22. B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海峡的空间位置判断及气候特征的分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世界海峡的判断:油轮沿最近的海上航线从中国上海到意大利的热那亚,经过的海峡主要有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而从经纬度和轮廓特征可知,①是曼德海峡;②是马六甲海峡;③是直布罗陀海峡;④是霍尔木兹海峡,故A①②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1 月份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①是热带沙漠气候,没有多雨天气;②是热带雨林气候,可能遇到多雨天气;③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有可能遇到多雨天气;④是热带沙漠气候,少雨。故最有可能遇到多雨天气的是②③,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某岛屿简图,该岛的最高峰海拔为1424米。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3. 该岛屿南北约为 A. 500千米 B. 150千米 C. 80千米 D. 30千米 24. 下列关于该岛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势周高中低 B. 常年盛行东北风 C. 水能资源较丰富 D. 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答案】23. C 24. C 【解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经纬网图中距离的计算及地球的划分等。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在地图上判断距离。在经线上,1度代表的实际距离大约为111千米,由图知,该岛屿的南北纬度距离略为0.75°,即南北的实际距离约为75千米,所以C合题意,故B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地球的划分。根据图中的河流分布呈放射状,所以地势为中高周低,故A错误;由分析知,此岛屿位于南半球,属于低纬,常年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故B错误;由题意知,该岛屿的最高峰海拔为1424米,说明地势落差较大,河流的水能资源丰富,故C正确;由分析知,该岛屿位于南半球、西半球,故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和一月份某日某种天气系统等压线形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图示区域是我国( ) A. 最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 B. 温带落叶阔叶林面积最广地区 C. 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D. 河川径流季节变化较大的地区 26. 符合区域等温线分异表现的是( ) A. AC两地相对高度可能超过5000米 B. B地气温一定高于A地 C. A地温度一定是:10℃ <TA <20℃ D. A地为山地,B地为盆地 27. 如果图中天气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未来B地将经历的天气是( ) A. 雨过天晴,气温上升 B. 持续晴天,气温下降 C. 阴雨连绵,形成梅雨天气 D. 由晴转阴,气压升高 【答案】25. D 26. C 27. B 【解析】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判断。根据图名、0℃等温线和30°N判读,该区域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错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夏秋季节,径流季节变化大;夏季风的强弱和不稳定,造成降水年际变化大,是我国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分布区,D正确、A错误。图示区域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不是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C错误。故选D。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断。A、B、C三区域气温应介于0℃到10℃之间,但是A地被10℃等温线包围,说明气温偏高,两条相邻等温线数值相差10℃,A区域温度范围应为:10℃<TA<20℃,C正确。B地被0℃等温线包围,说明气温偏低,应为:-10℃<TB<0℃;A地气温高于B地,B错误。包围C地等温线没有给出数值,有两种可能,要么等于10℃,要么等于0℃。其温度范围:10℃<TC<20℃,或者-10℃<TC<0℃,AC最大温差可能接近30℃,根据每升高1000米下降6℃的规律,最大高差可能接近5000米,A错误。根据等温线与海拔的关系: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越低,气温越高。A地气温高,可能为盆地;B气温低,可能为丘陵或山地,D错误。故选C。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的判断。根据图中天气系统的等压线数值和弯曲状况,确定为高压(脊)系统,受其控制和影响,天气晴朗:此时一月份为冷高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及岩层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 图示地区 A. 地质构造为背斜 B. 地貌类型为向斜山 C. 曾发生过火山喷发 D. 页岩由变质作用形成 29. 甲、乙、丙、丁四地中 A. 甲地相对高度约 1100 米 B. 乙地岩石比较松软 C. 丙地可能有河流发育 D. 丁地适合开采岩石 【答案】28. B 29. A 【解析】 【28题详解】 结合图例可知,图示地区在水平方向上中心岩石年龄较两侧新,为向斜构造;图中等高线海拔高,且中间较周围高,为山地。故B正确、A错误。图中岩石为沉积岩,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应为岩浆岩,故C错误;页岩属于沉积岩,受外力作用下,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故D错误。 【29题详解】 A、图中甲处由3条等高线重叠,为陡崖;利用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公式“(n-1)×d≤△H<(n+1)×d”,(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计算甲处相对高度600≤△H<1200, A正确; B、图示地区在水平方向中心岩石年龄较两侧新,为向斜构造;乙地位于向斜底部,岩层受挤压,比较坚硬,B错误; C、丙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依据“凸低为高”原则,可判定乙处为山脊,山脊为分水岭,因此无河流发育,C错误; D、丁处等高线密集,为陡坡,开采岩石易引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因此不宜开采岩石,D错误。 故选A。 【点睛】背斜与向斜的判定:(1)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2)根据岩层形态判断: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为向斜。 背斜与向斜与地形:形成时间很久远的地质构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在野外有时背斜成谷;向斜中心受挤压力的影响,不易被破坏,在外力沉积的作用下常形成山。 下图为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 X数值为500米,L为河流,对角线ab为经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0. 沿图中经线a到b地形剖面图正确的是 A. B. C. D. 31. 图中L河流的流向为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西北向东南 D. 自西南向东北 【答案】30. C 31. D 【解析】 【30题详解】 图中L为河流,则L处为山谷,根据“凸高为谷”的原理,山谷中等高线凸向高海拔,X>Y,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所以X=500米,Y=400米。A处附近的闭合等高线X=500米,为大值,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A处海拔应该大于500米,A处为凸起。所以由a至b,地势降低,中间有一凸起,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1题详解】 因为图中L为河流,则L处为山谷,根据“凸高为谷”的原理,山谷中等高线凸向高海拔,X>Y,所以图中河流自左向右流,根据图中方向标确定为自自西南向东北,故D项正确。 【点睛】河流流向一般与等高线凸起方向相反 下图为长江、黄河、尼罗河、亚马孙河干流剖面图及水能蕴藏量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 b河比d河的水能蕴藏量丰富得多,主要原因是( ) A. b河的落差大 B. b河的流量大 C. b河的流程长 D. b河开发程度高 33. c河流域的自然带主要是( ) A. 热带雨林带 B. 热带草原带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4. a、b、c、d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相比较,d河( ) A. 径流量最大 B. 汛期最长 C. 含沙量最大 D. 无结冰期 【答案】32. B 33. D 34. C 【解析】 【32题详解】 根据四条河流的流程、落差、水能储量壳子a为尼罗河,b为亚马孙河,c为长江,d 为黄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马孙河的径流是比黄河的径流量要丰富,因此可知b河比d河的水能蕴藏量丰富得多,主要原因是b河的流量大,B正确。读图可知b河流的落差是小于d河流的,A错误。流程的长短并不是bd两条河流水能蕴藏量大小差异的主要原因,C错误。b河流即亚马孙河,d河流为黄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马孙河的开发程度是低于黄河的,D错误。故选B项。 【33题详解】 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c河流为长江,流域的自然带主要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正确,ABC错误。故选D项。 【34题详解】 由第1题的解析可知a、b、c、d四条河流分别为尼罗河、亚马孙河、长江、黄河。d河即黄河,图中的四条河流中的黄河的径流量不是最大的,亚马孙河的径流是最大的,A错误。四条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亚马孙河,B错误。d河流为黄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因此可知a、b、c、d四条河流的水文特征相比较,d河的含沙量最大,C正确。d为黄河,黄河是有结冰期的,D错误。故选C项。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流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因此可知,该流域的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为主。 读“东南亚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问题。 35. K群岛是全球多火山、地震的分布区,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处二大板块的交界处 B. 地处三大板块的交界处 C. 地处四大板块的交界处 D. 地处五大板块的交界处 36. 在东南亚下列河流属于太平洋水系的有( ) ①澜沧江 ②萨尔温江 ③伊洛瓦底江 ④湄公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35. B 36.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东南亚的地理特征,要求熟悉世界的六大板块分布特点和东南亚的主要河流。 【35题详解】 K群岛是全球多火山、地震的分布区,其主要原因是在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选择B。 【36题详解】 澜沧江和湄公河同是一条河,注入太平洋,属于太平洋水系,①④对;萨尔温江和伊洛瓦底江都流入印度洋,②③错;选择C。 读“某地沿 20°N 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37. 图中甲地区可能是( ) A 伊比利亚半岛 B. 印度半岛 C. 阿拉伯半岛 D. 中南半岛 38. 图中①②③水域,属于孟加拉湾的是 A. 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② 【答案】37. B 38.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地理区域的判断及区域特征分析。 【37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该地20°N纬线和80°E经线穿过的半岛是印度半岛,B正确;伊比利亚半岛靠近0°经线和40°N纬线穿过,A错误;阿拉伯半岛20°N纬线穿过,但靠近40°E,C错误;中南半岛20°N纬线穿过,但靠近100°E,D错误,故选B。 【38题详解】 据材料并联系世界地形概况可知,③位于阿拉伯海位于印度洋,甲为印度半岛,②位于孟加拉湾位于印度洋,乙是中南半岛,①位于中国南海,处于太平洋。据此判断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组考查世界地理中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关键信息、迁移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该题熟悉世界地形为基础,题中阿拉伯海位于印度洋。 坡度是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等坡度线是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右图为我国南方某局部地区等坡度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9. 图中河流( ) A. 甲河段流速最快 B. 乙河段流水堆积作用最明显 C. 大致由西向东流 D. 流向不能确定 40. 图示区域( ) A. M地坡度最陡 B. 西部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大于东部 C. 土层深厚,土壤呈酸性 D. 处于东南季风迎风坡 【答案】39. D 40. B 【解析】 【39题详解】 据图中等坡度线可知,甲地坡度数值小,水流较缓慢,故A项错误。乙地坡度较大,侵蚀强,堆积弱,故B项错误。图示等值线反映的是坡度,不能反映海拔高低,不能确定河流流向,故C项错误。流向不能确定,D项正确。故选D。 【40题详解】 根据图示等坡度线 可知,M的坡度并不是最大,故A项错误。图示西部坡度较大,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东部大,故B项正确。图示坡度较大,侵蚀较强,又为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发育较差,土层较薄,故C项错误。图示反映等坡度线,不能反映坡向,故D 项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2小题,共2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的的喀喀湖(下图)位于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的安第斯山脉东侧阿尔蒂普拉高原,是南美洲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被称为“高原明珠”。的的喀喀湖海拔高而不冻,处于内陆而不咸。湖泊周围区域是南美洲印第安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湖上还留存着一个奇观,那就是乌鲁族人用当地生产的芦苇草捆扎而成建立的一座座漂浮岛。 (1)说明的的喀喀湖海拔高而不冻,处于内陆而不咸的原因。 (2)说明乌鲁族人用当地生产的芦苇草建造漂浮岛的理由。 【答案】(1)湖泊被安第斯山脉环抱,安第斯山脉阻挡冷空气的侵袭;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热丰富;湖泊面积大,水量大;所处纬度较低,所以海拔高而不冻。四周被雪峰环抱,冰雪融水不断补给湖泊;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有河流与外界水域相通,湖水得以不断更新,所以地处内陆而不咸。 (2)内陆高原地区木材匮乏,湖岸附近芦苇丰富,利于就地取材;芦苇材质轻、易漂浮;湖泊中中芦苇广布,便于收集和加工;可逃避战乱;方便捕鱼。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湖泊温度和盐度的因素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详解】(1)本题考查影响湖泊温度和盐度的影响,湖泊盐度大小主要受到蒸发量和淡水补给量的影响,的的喀喀湖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的的喀喀湖位于南美洲,四周被高大的雪峰环绕,冰雪融雪量大,湖泊淡水补给多;同时由于该湖泊是南美洲面积最大的湖泊,水量大;由于该湖泊为南美洲海拔最高的湖泊,因此的的喀喀湖的海拔高于波波湖,且有河流与波波湖相连,湖水得到不断的更新,因此盐度低,形成干旱地区的淡水;该湖虽然海拔较高,但位于南纬16°附近,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度大,热量较充足,水温较高;同时湖泊周围高山环绕,能够阻挡来自四周的寒冷气候,因而气温较高;该湖泊位于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热丰富,所以形成终年不冻。 (2)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结合材料可知,乌鲁族人用当地生产的芦苇草捆扎而成建立的一座座漂浮岛,说明当地芦苇资源丰富,便于收集和加工;同时由于该地区位于内陆高原地区,木材缺乏,人们利用芦苇扎岛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表现,即就地取材;由于当地人生活在水面上,正是利用芦苇密度小,易漂浮的优点;用芦苇建成漂浮岛居住在水面上一方面有利于捕鱼,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提高安全性。 4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荒地和牧草地多,森林覆盖率仅2.7%,植树成活及生长困难,可偏偏适宜种植冬枣,特别是在被誉为“中国冬枣之乡”的滨州沾化地区。冬枣属于温带落叶果树,喜温喜光,耐寒耐旱,对土质的适应性强,尤喜土质较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壤土或沙壤土,全国多地均有种植。沾化冬枣皮薄肉脆,色泽光亮,细嫩多汁,甘甜清香,营养丰富,被誉为“百果之王”;但不易储存,保鲜时效短(0℃保鲜18天左右),一般在10月中下旬成熟上市。上世纪80年代,沾化县开始大面积栽植冬枣,冬枣产量大幅增加,全国多地也纷纷引种。2008年以来,沾化冬枣已向新加坡、泰国、阿联酋等国家出口496.4万斤,创汇214.38万美元,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要的出口林果产品。2011年5月27日,“沾化冬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近年来,沾化政府开始控制冬枣的种植规模。 (1)黄河三角洲植树成活及生长困难,可偏偏适宜种植冬枣。分析冬枣适宜在沾化地区生长且品质优良的原因。 (2)相比于国内销售,说明沾化冬枣出口国外的原因。 (3)推测沾化当地政府控制冬枣种植规模的原因。 【答案】⑴生长期热量充足,光照丰富,昼夜温差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多壤土和沙壤土。 ⑵交通和冷藏保鲜技术发展;国内纷纷种植,产量猛增,销售压力大,出口可扩大市场。 ⑶控制产量,提高品质;调整农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解析】 【分析】 本大题以黄河三角洲沾化县冬枣种植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农业区位、商业贸易、产业发展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冬枣适宜在沾化地区生长且品质优良的原因主要从热量、光照、温差、土壤等自然因素方面进行分析。沾化地区气温变化图中显示,4~10月平均气温高于10℃,全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月份有5个月,表明当地生长期长,生长期内热量充足,适合喜温的冬枣种植;沾化地区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表中可以看出,当地降水较少,因此晴天多,光照丰富,有利于冬枣提高品质;沾化地区气温变化图中显示,沾化地区月平均日较差为20~40℃,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冬枣积累有机质;黄河三角洲多沉积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多壤土和沙壤土,适合冬枣种植。 (2)相比于国内销售,沾化冬枣出口国外的原因应从交通、技术、市场等方面进行说明。近年来我国对内对外交通明显改善,与国外的交通通达度明显提高,有利于沾化冬枣出口国外;随着冷藏保鲜技术发展,使得保鲜时效短的冬枣能够长距离运输至国外销售;材料信息表明,全国多地也纷纷引种冬枣,使得国内市场产量猛增,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大,促进当地拓展国外市场,大量出口东南亚和西亚地区。 (3)沾化当地政府控制冬枣种植规模的原因应从品质、农业结构、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推测。随着全国多地的引种,国内冬枣产量上升,价格会下降,沾化当地政府控制冬枣种植规模,可以控制产量,通过提高品质,注重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沾化当地政府控制冬枣种植规模,可以防止农业结构过度单一,通过调整农业结构,稳定农业发展;沾化当地政府控制冬枣种植规模,通过延长冬枣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点睛】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