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吉林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吉林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地理 一、选择题 双星伴月又称“金木合月”,是指金星、木星和月球同时出现在夜空中。下图为双星伴月奇观图,金星、木星与月球组成了一张笑脸。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组成这张笑脸的天体类型包括 A. 恒星和卫星 B. 彗星和卫星 C. 恒星和行星 D. 行星和卫星 2. 金星和木星分别属于 A. 类地行星和巨行星 B. 类地行星和远日行星 C. 巨行星和类地行星 D. 远日行星和巨行星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组成这张笑脸的天体为金星、木星和月球,其中,金星、木星为行星,月球为地球的卫星,因此组成这张笑脸的天体类型包括行星和卫星,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 22 -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属于巨行星,故金星和木星分别属于类地行星和巨行星,A正确故选A。 【点睛】行星自身不会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使自己发亮,它们绕恒星运行;围绕行星运行的星体为卫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属于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属于远日行星。 201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庆祝建国70周年的国庆阅兵,北京时间10时整,70响礼炮鸣响,庆祝大会开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在伦敦(中时区)的华人观看阅兵电视直播时,当地时间是 A. 10月1日 18:00 B. 10月1日 2:00 C. 10月2日 2:00 D. 10月2日 10:00 4. 国庆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A. 北半球 向北移 B. 北半球 向南移 C. 南半球 向北移 D. 南半球 向南移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地方时计算方法: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一定时:东八区,10月1日10:00,二定向:所求地中时区在东八区的西侧,三定差:两地相差时差为八个时区,四定值: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10:00-8=2:00,中时区为10月1日2:00,B项正确。 【4题详解】 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10月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D项正确。 【点睛】地方时的计算方法 - 22 - (1)定“基准时间” 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在光照图上,特殊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已知条件,有以下几种情况: 经线位置 确定地方时 图示 昼半球的中央经线 12时 ND 夜半球的中央经线 24时(或0时) NB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 6时 NC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 18时 NA (2)定“东西方向”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东加西减”。 (3)定“相对时差”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 (4)定“时间数值” 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 - 22 -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有重要影响。北京时间2015年5月6日7点11分,太阳释放出的最强级别耀斑,造成了太平洋地区无线电中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活动时地球上降雨会增多 B. 耀斑出现在光球层中 C. 耀斑爆发时赤道附近能看见极光 D. 无线电中断是因为太阳活动扰乱了电离层 6. 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源于耀斑爆发 B. 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均匀,维持着地表温度 C. 地球上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D. 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已成为当前世界最主要能源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不同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不同,例如黑子会引起降水的年际变化,不一定增多,A项错误。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中,黑子出现在光球层中,B项错误。两极地区才可以看到极光,C项错误。耀斑出现会导致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D项正确。 【6题详解】 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A项错误。太阳辐射受纬度、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地球上分布并不均匀,B项错误。地球表面适宜的温度是存在生命的重要条件,C项正确。太阳能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开发利用难度大,虽然在能源中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但并不是主要能源,D项错误。 - 22 -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能表示大气的保温作用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深秋晴朗的夜晚有利于霜冻形成,原因是 A. ①弱 B. ②弱 C. ③弱 D. ④弱 【答案】7. D 8. C 9. D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大气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表示保温作用的是④大气逆辐射。D项正确。 【8题详解】 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即③地面辐射,C项正确。 【9题详解】 霜冻形成的条件是低温,夜晚保温作用弱,温度低,有利于霜冻的形成。D项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地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22 - 10. ①②③⑥环节依次表示 A. 蒸发、降水、地下径流、水汽输送 B. 蒸腾、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C. 蒸腾、降水、地下径流、水汽输送 D. 蒸发、降水、地表径流、水汽输送 11. ⑥环节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2. 该地植被的破坏会导致 A. ③减少 B. ④减少 C. ⑤增多 D. ②减少 【答案】10. D 11. B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结合所学知识判断①为蒸发,②为降水,③为地表径流,④为下渗,⑤为地下径流,⑥为水汽输送。D项正确。 【11题详解】 我国为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季风,自海洋带来大量的水汽,所以水汽输送最大的季节是夏季,B项正确。 【12题详解】 植被遭破坏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就会下降,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加,地下径流减少,A、C项错误,B正确。植被破坏和降水量没关系,D项错误。 - 22 - 2019年8月11日,受台风“利奇马”外围云系影响,吉林市开始出现分布不均的降雨天气,东南部雨量较大。8月13日9时30分,吉林省气象局将重大气象灾害四级应急响应提升为三级。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各天气系统能表示“利奇马”成因的是 A. B. C. D. 14. 下列关于台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过境时伴随大风和暴雨天气 B. 台风属于反气旋 C. 北半球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D. 台风中心晴朗无云 【答案】13. D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台风属于气旋,气流运动方向为辐合上升,D项正确。A为暖锋,B为冷锋,C为反气旋,A、B、C错误。 【14题详解】 台风过境会带来大风和暴雨天气,但台风的中心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D项正确。台风也就是气旋中间气压低,四周气压高,为低气压中心,大气由四周往中间辐合并且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偏向右,故为逆时针辐合,B错误,C正确,所以选择B。 - 22 - 【点睛】 下图为“北纬46°附近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向斜成岭 B. ②处地下水丰富 C. ③地有可能找到石油 D. ②处岩层比③处新 16. 根据图文信息判断,该流域乙----丙河段所处的气候可能为 A. 温带季风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温带大陆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17. 图中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 冰川融水 B. 大气降水 C. 地下水 D. 湖泊水 18. 丁处易形成的地貌类型是 A. 洪积--冲积平原 B. 河漫滩平原 C. 三角洲 D. 冲积扇 【答案】15. A 16. A 17. B 18. C - 22 -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和所学知识可以判断①③为向斜,且①为山地,A项正确。②为背斜,向斜适合找水,背斜适合储存石油和天然气,B、C错误。根据岩层分布的上下位置可以判断②岩层比③岩层老,岩层越靠近下面,形成的时间越早,D项错误。 【16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乙----丙河段在“北纬46°附近的大陆东岸,且当地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A项正确。 【17题详解】 图示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补给,B项正确。该区域山地海拔较低,不会出现冰川融水,A项错误。该区域有地下水补给、湖泊水补给,但补给水量小,不是主要的补给类型,C、D错误。 【18题详解】 丁地位于河流入海口,会形成三角洲,C项正确。洪积--冲积平原出现在河流的下游,A项错误。河漫滩平原出现在河流中下游的凸岸,B项错误。冲积扇形成在河流的出山口区域,D项错误。 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①植被的过度砍伐 ②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作能源 ③极端降水事件增多 ④实验室逸出的二氧化碳增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③ D. ③④ 20. 针对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人类应该 - 22 - ①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关停高耗能产业,彻底取缔化石燃料的使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④ 【答案】19. A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森林被砍伐,使得二氧化碳的消耗减少,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大量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气中,①②正确,即A项正确。极端降水天气的增多是二氧化碳增多,全球变暖之后的一个结果,而非原因,③错误,实验室逸出的量很少,不会产生太大影响,④错误。 【20题详解】 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缓解全球变暖的主要措施,植树造林、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优化能源结构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彻底取缔化石原料的使用,过于极端,不可取,综上①②③正确,④错,A项正确。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列小题。 - 22 - 21. 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 甲和乙 B. 丙和丁 C. 甲和丙 D. 乙和丁 22. 地貌景观甲和丙的成因分别是( ) A. 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B.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C.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D. 岩浆活动 地壳运动 【答案】21. C 22. D 【解析】 【21题详解】 图中甲是火山喷发,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乙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表成,属于外力作用形成;丙是褶皱山,是内力作用形成;丁是外力作用的风力堆积形成的沙丘,C正确。 【22题详解】 图中甲火山喷发,成因是岩浆活动;丙是褶皱山,成因是地壳水平运动,D正确。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与A地气候类型相对应的气温降水图是 - 22 - A. A B. B C. C D. D 24. 图中所示季节B处的风向为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分 D. 西南风 25. A地自然带为 A. 温带落叶阔叶林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温带草原带 【答案】23. B 24. A 25. A 【解析】 【23题详解】 A地位于欧洲西部,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和B图气温降水特征相符,B项正确。A根据气温和降水特征判断A为地中海气候,C为温带季风气候,D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4题详解】 从图中看盛行西风控制为北纬30°附近,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B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为东北风。A项正确。 【25题详解】 A地位于欧洲西部,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A项正确。 - 22 - 二、填空题 26.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浅层地下水。 【答案】河流水 淡水湖泊水 【解析】 【分析】 【详解】淡水资源是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指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7.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____气压区向_____气压区作水平运动,形成了风。 【答案】 (1). 高 (2). 低 【解析】 【详解】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形成了风。 28.______和________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答案】 (1). 地壳 (2). 上地幔 【解析】 【详解】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29.两个板块挤压运动的边界线称为____边界,两个板块张裂运动的边界线称为____边界。 【答案】 (1). 消亡 (2). 生长 【解析】 【详解】两个板块挤压运动的边界线称为消亡边界,两个板块张裂运动的边界线称为生长边界。 30.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通过________循环、_______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 22 - 【答案】 (1). 水循环 (2). 生物循环 【解析】 【详解】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在四大圈层中,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三、综合题 31.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回答问题。 (1)当地球公转到A处时,太阳直射点在_____(纬线)上,节气是_____。 (2)地球公转到B处时,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度。 (3)地球公转到C处时,地球上白昼长度达到一年中最长的地区范围是______。 (4)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地球的位置位于图中( ) ①A、B之间 ②B、C之间 ③C、D之间 ④D、A之间 (5)在12月19日的期末考试当天,吉林市的昼夜长短情况为______,且白昼长度将逐日______(延长、缩短),吉林市正午太阳高度比北京______(大、小)。 【答案】 (1). 23°26’S (南回归线) (2). 冬至日 (3). 90 (4). 北半球(0°—90°N) (5). ① (6). 昼短夜长 (7). 缩短 (8). 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影响 - 22 - 【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公转至A处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也就是23°26′S此时的节气是冬至。春秋分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直射南回归线。 (2)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公转至B处时直射赤道,赤道的太阳高度角为90°。直射点的太阳高度角为90°,太阳高度角由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 (3)由图可以看出,地球公转至C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为夏至,夏至日北半球昼长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4)近日点为一月初,A为冬至(12.22),B为春分(3.21),C为夏至(6.22),D为秋分(9.21),综上近日点在A、B之间。 (5)12月19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南运动,吉林昼短夜长,且白昼长度继续缩短;吉林纬度比北京高,距离直射点较远,太阳高度角较小。 【点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32.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图为____天气系统;降水主要降在____气团一侧。 - 22 - (2)甲图天气系统经过某地时,该地天气特点____、________;过境后气温_____,气压________(高低)。 (3)北方春季受甲天气系统控制时易出现灾害性天气是_________。 (4)就气流状况而言,图乙天气系统属于_______,该天气系统位于____半球,在其控制下多为____天气。 【答案】 (1). 冷锋 (2). 冷气团 (3). 阴雨 (4). 降温 (5). 低 (6). 高 (7). 沙尘暴 (8). 反气旋 (9). 北 (10). 晴天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暖气团一侧出现后退的现象,所以天气系统为冷锋,降水的位置主要出现在冷气团一侧。 (2)冷锋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阴雨降温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 (3)北方春季降水少,天气干燥,冻土融化,地表土较为疏松,冷锋过境会带来大风天气,进而引发沙尘暴。 (4)图乙中心为高压,四周为低压,空气辐散下沉,属于反气旋,过境时降水少,天气晴朗。由风向和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位置判断,风向向右偏转,为北半球。 【点睛】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符号 - 22 - 剖面示意图 气团 位置 冷气团密度大,在锋面下;暖气团密度小,在锋面上 锋面 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 位置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阴天、降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降雨天气 暖气团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我国典型天气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 22 - 33.读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_________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2)在中低纬海区,北半球的大洋环流按___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运动,南半球的大洋环流按_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运动;按照洋流的冷暖性质,大陆东岸海区多为_______流,大陆西岸海区多为_______流。 (3)全球大洋环流可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暖流对沿岸气候有_________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_________作用。 (5)在南太平洋东侧海区,海轮_________(向南或向北)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副热带 (2)顺 逆 暖 寒 (3)热量平衡 (4)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5)向北 顺洋流流动方向 - 22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全球洋流分布。 【小题1】结合图示的洋流分布模式,全球洋流形成副热带海区和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小题2】直接读图,北半球中低纬环流呈顺时针;南半球呈逆时针;大陆东岸即大洋西岸,为暖流;大陆西岸即大洋东岸为寒流。 【小题3】大洋环流可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故影响全球的热量平衡。 【小题4】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小题5】促进南太平洋的东侧海域,洋流自南向北流,故海轮向北航行,顺水可加快速度。 3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有哪些? (2)戊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____,分析戊处地貌的成因____________。 (3)如果该地修一条与剖面垂直的地下隧道,应选择甲、乙、丙、丁四地中的_____________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地下水流向两侧,保证隧道干爽。 【答案】(1)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2)断层 岩层断裂,且发生位移 (3)丙 天然拱形,安全性、稳定性好,承载能力强 【解析】 - 22 - 【分析】 本题考查地貌的成因。 【详解】(1)有图可以看出,岩层发生弯曲和断裂,为内力作用造成,是岩层的挤压产生。地表甲的位置,山峰林立,为流水的侵蚀作用产生,属于外力作用。所以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戊地的岩层发生断裂,且岩层的位置发生位移,属于地质构造中的断层。产生断层的原因是岩层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位移。 (3)修建隧道的最佳位置是背斜,即丙处,岩层天然拱形,承载能力强,安全稳定。 【点睛】 背斜 向斜 判读方法 从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老,两翼新 中心新,两翼老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山岭 谷地 侵蚀后地貌及成因 谷地 山岭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层破碎,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 22 - 图示 ①~④岩层由老到新;P处向斜成山;M处背斜成谷 - 22 - - 2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