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80分。)‎ ‎1.影响我国季节类型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海陆 B.纬度、地形 C.地形、海陆 D.洋流、地形 ‎2.Ⅰ区域季节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海陆 B.纬度、地形 C.地形、海陆 D.洋流、地形 左下图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下列人口事件中,与左下图中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相符的是 A.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B.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口移居东南亚 C.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D.湖南某旅行团到广东旅游 ‎4.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 A.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B.从沿海流向内地 C.从城市流向农村 D.从东、西部流向中部 右上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图示区域公路选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矿产资源 D.洪涝灾害 ‎6.图中聚落所在的地貌类型是 A.河流堆积地貌 B.河流侵蚀地貌 C.风力侵蚀地貌 D.风力堆积地貌 左下图是某山地1月、7月气温和年降水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7.图1显示当地( )‎ A、降水量与海拔成正相关 B、降水量与海拔成负相关 C、年均温与海拔成正相关 D、年均温与海拔成负相关 ‎8.图中1000米处的气候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冬暖夏热,年降水量较多 C、全年高温少雨 D、冬冷夏热,年降水量较少 右上图为1978-2008年我国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注: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关于四个城市人口变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净迁出区 C.丙城市由净迁出区转为净迁入区 D.丁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减慢 ‎10.下列省区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 A.四川 B.贵州 C.安徽 D.浙江 读左下我国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地区多,湿润地区少 B.山区多,平原少 ‎ C.沿海地区多,内陆地区少 D.北方多,南方少 ‎12.我国“黑河一腾冲”一线以西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7%,人口只占6%。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气候干燥,生态脆弱 B.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 C.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交通不便 D.人口的出生率低 ‎13.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较西部地区大。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科技水平较高 B.东部地区耕地资源、水资源更丰富 C.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东部地区人均消费水平更高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读右上我国东部某省(市)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含预测),回答下列问题。‎ ‎14.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  )‎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减后增 D.先增后减 ‎15.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镇环境质量下降 B.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C.产业升级和转移 D.城市房价增长快 读左下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问题。‎ ‎16.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从欧洲迁往非洲 B.从北美迁往拉美 C.从亚洲迁往拉美 D.从非洲迁往西亚 ‎17.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北流向四川 B.从湖南流向广东 C.从山东流向河北 D.从新疆流向内地 ‎18.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 A.甲地优美的环境 B.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C.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甲地良好的教育条件 右上为中国民居图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左图中的竹楼式民居建筑特色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A.火热干旱的沙漠 B.终年严寒的地区 C.热而多雨的气候 D.地势高峻的高原 ‎20.右图中的民居具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迁徙习惯,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①春洼——地势低的地方可避开风沙,且牧场融雪早,往往水源充足,牧草返青早 ‎ ②夏岗——高山草原地区夏季凉爽,牧草生长旺盛,蚊蝇少 ‎ ③秋平——气候适宜,山腰、山麓、河流两岸的平地牧草很丰富 ‎ ④冬阳——暖和,有利于牲畜过冬 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下图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1.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和劳动力不足的国家分别是 ()‎ A.A国、D国 B.B国、C国 C.C国、D国 D.A国、C国 ‎22.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 ( )‎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23.最近曾有战争发生的国家是 ( )‎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土壤是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不同土壤可以反映出不同的气候、地表物质、地形、水文条件、生物及人类活动情况。‎ 材料二: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24.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是土壤矿物养分的最初来源 B.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联密切 C.绿色植物促进了耕作土壤的形成 D.树木根系很深,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 ‎25.关于地形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陡峭的山坡上,地表疏松物质迁移速度较快,逐渐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B.阳坡的蒸发量大,水分状况较阴坡好 C.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多于阴坡,温度状况比阴坡好 D.地形是土壤形成中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下图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6.该“环境变迁”可能是 A.海平面下降,低地被淹没 B.火山、地震频发 C.荒漠化日趋严重 D.全球温室效应 ‎27.该“环境变迁”对图示可能发生区的影响有 A.增加粮食产量 B.减少海洋面积 C.不利于航海 D.不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8.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③②①④‎ ‎29.在四个年份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0.当某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时,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A.①以后,②之前 B.②以后,③之前 C.③以后,④之前 D.④以后,①之前 ‎31.下述地理现象反映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是( )‎ A.非洲大陆森林、草原、沙漠的对称分布 B.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C.秦岭南北的植被差异    D.澳大利亚森林、草原、沙漠的半环状分布 下表是江苏省苏北与苏南地区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苏北地区 苏南地区 徐州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宿迁 南京 无锡 常州 苏州 市区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35.59‎ ‎23.89‎ ‎54.86‎ ‎22.25‎ ‎30.49‎ ‎89.52‎ ‎55.59‎ ‎71.66‎ ‎51.11‎ 性别比 ‎101.2‎ ‎102.67‎ ‎98.91‎ ‎101.12‎ ‎101.8 ‎ ‎107.3‎ ‎107.79‎ ‎104.0‎ ‎104.1‎ 注:性别比=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 ‎32.据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南地区女性人口数多于苏北地区 B.盐城市区人口总数比连云港少 C.苏北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均为负值 D.经济发达城市人口增加较快 ‎33.为什么苏北地区人口年增长率呈现负数 A.该地区经济发展快,出生率低 B.该地区人口死亡率太高 C.该地区净迁出人口多 D.女性人口比重低 ‎34.(题文)2016年起,中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实施“二孩”政策后,预计到2050年我国 A.0-14岁人口比重下降,入学与就业压力减轻 B.15-59岁人口总数增加,人均GDP将快速增长 C.60-79岁人口比重下降,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D.80岁以上人口总数下降,养老金支付总额减少 下图为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某省南部局部沿海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5.如果仅考虑气候变化别海岸变迁的影响,则全新世以来该地气候冷暖变化特征是( )‎ A.逐步变暖 B.先暖后冷 C.逐步变冷 D.先冷后暖 ‎36.下列自然条件对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弱的是 A.入海河流沉积作用 B.地壳运动 C.风力的侵蚀 D.海浪的侵蚀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下图中黑块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37.该资源的分布 ‎ ‎①低纬度地区缺失 ②范围有季节变化 ③主要在高纬和高山地区 ④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8.这种资源 (  )‎ A.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 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 读高铁对城市间人口迁移(箭头代表主要人口迁移方向,粗细代表迁移规模)的影响示意图,完成下面各题。‎ ‎39.高铁对沿线城市的影响正确的是(  )‎ A.限制能源资源跨区域调配 B.加快城市间产业转移 C.加剧城市大气环境污染 D.抑制电子商务的发展 ‎40.高铁影响图示城市间的人口迁移,该因素属于(  )‎ A.经济因素 B.政治因素 C.社会文化因素 D.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二、综合题(共2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结果。中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这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下图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1)说明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1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快速上升,分析变化的原因。(2分)‎ ‎(3)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3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气候变暖引起北极冰盖加速融化,北极航线正成为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新纽带”和“高速路”,可使我国大连到荷兰鹿特丹的海上航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下图为欧亚大陆略图。‎ ‎(1)北极航线的最佳通航季节是________季。(1分)‎ ‎(2)图中所示山脉________坡雪线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2分)‎ ‎(3)图中所示山脉________坡自然带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请你提出至少二则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2分)‎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6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 比重(%)年份地区 ‎2005‎ ‎2010‎ 东北地区 ‎6.95‎ ‎6.20‎ 北部沿海 ‎11.97‎ ‎13.22‎ 大西北地区 ‎3.13‎ ‎4.13‎ 黄河中游地区 ‎7.98‎ ‎11.14‎ 大西南地区 ‎10.98‎ ‎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 ‎9.71‎ ‎11.01‎ 东部沿海地区 ‎20.58‎ ‎19.86‎ 南部沿海地区 ‎28.70‎ ‎20.91‎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1分)‎ ‎(2)据材料二,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3分)‎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3分)‎ ‎答案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80分。)‎ ‎1.B 2.A 3.B 4.A 5.B 6.A 7.D 8.B 9.A 10.D ‎11.C 12.D 13.D 14.D 15.C 16.D 17.B 18.B 19.C 20.D ‎21.A 22.B 23.C 24.B 25.C 26.D 27.D 28.B 29.D 30.A ‎ ‎31.D 32.D 33.C 34.C 35.B 36.C 37.B 38.A 39.B 40.A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20分)‎ ‎41.(1)抚养比越高,就业比越低。‎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迅速下降,而出生率较高,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导致总抚养比快速上升。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快速上升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老年抚养比迅速上升。‎ ‎(3)人口红利期的人口特点是劳动人口的比重大,而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有利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且价格低廉;社会负担相对较轻,社会保障支出少,财富积累速度快。不利影响:就业压力大。‎ ‎42.(1)夏 ‎ ‎(2)南 (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 ‎(3)南 相对高差大 ‎(4)减少矿物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国际合作等 ‎43.(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任答两点)‎ 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增多。 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就业机会增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