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广西兴安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广西兴安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广西兴安县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把答案写在后面表格里,否则无效。‎ ‎1. 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 发展水平 B. 生活特点 ‎ C. 发展方向 D. 发展条件 ‎【答案】C ‎【解析】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其差异主要是降水的多少引起的,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方向,草原区适宜牧业发展,不适合种植业发展,C对;牧区、农业区的发展方向不同,导致区域发展水平、生活特点的差异,AB错;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条件,D错,故该题选C。‎ ‎2. 下列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岛状的是( )‎ A. 农业和工业 B. 城市和工业 C. 城市群和工业群 D. 铁路线和公路线 ‎【答案】C ‎【解析】农业表现为面状,工业是呈点状,A错误;在区域空间的分布中,城市和工业在地域空间中呈点分布,B错误;铁路线和公路线等交通线是呈线状和网络状分布,D错误;而在区域空间分布中,城市群和工业群在周围的地区中是呈岛状,C正确。故选C。‎ ‎3. 下列关于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 ②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 ‎③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 ④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A. ①② B. ②③ ‎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乡村景观简单,建筑物密度小,道路系统单一;城市景观复杂,建筑物密度大,交通线路纵横交错;乡村功能单一,以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一产业为主;城市功能多样,以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为主,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故①②错误;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粮食、蔬菜、鲜鱼、牛奶、家禽家畜、水果等基本生活资料;城镇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包括教育、娱乐、医疗、通信、金融和保险等。城市还通过多种传播媒体向乡村扩散文化,故③④正确,所以该题选C。‎ ‎4.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是(  )‎ ‎①国内生产总值  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③人均国民收入 ④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 ‎⑤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  ⑥人文发展指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答案】B ‎【解析】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是: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③人均国民收入、④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故B正确。‎ ‎5. 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 A. 相对平衡 B. 完全是不平衡的 C. 平衡-不平衡-平衡 D. 不平衡-平衡-不平衡 ‎【答案】C ‎【解析】区域经济发展最初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区域内部差异小,区域发展大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随着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开发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率先发展,其它地区发展较慢,区域经济发展的内部差异不断加大,区域经济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由于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和区域开发重点的转移,相对落后地区发展迅速,区域差异逐渐减小,整个区域进入高水平的平衡状态。由此可知,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平衡—-不平衡—平衡,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一般说来,区域的发展要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地理要素的影响。区域自身的发展一般包括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6. 当区域发展处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初期阶段时( )‎ A.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 B. 劳动力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C.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 D. 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比较高 ‎7. 当区域经济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之后,成为区域发展主导力量的是( )‎ A. 先进的科技 B. 发达的交通 ‎ C. 丰富的资源 D. 充足的劳动力 ‎【答案】6. C 7. A ‎【解析】该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6题详解】‎ 初期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工业比重小,处于起步阶段,第三产业比重下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所以选C。‎ ‎【7题详解】‎ 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不是走向衰退,而是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所以选A。‎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为我国正在建设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三项工程,完成下面小题。‎ ‎8.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两项工程的实施,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好处是( )‎ A.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B.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C. 消除污染 D. 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9. “南水北调”工程有东、中、西三条线路,最先启动的是东线,其原因是( )‎ A. 东线水可以自流,减少工程量 ‎ B. 东线水质明显优于中、西线 C. 东线有可利用的河道,工程量较小 ‎ D. 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京杭运河的运输能力 ‎【答案】8. A 9. C ‎【解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是我国重要跨世纪工程。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三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基本概况以及资源调配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属于识记内容,难度较小。‎ ‎【8题详解】‎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两项工程的实施,对能源短缺的长三角地区来说,优化了当地的能源消费结构,A正确;能源转出地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B错误;增加了长三角地区较为清洁的能源,减少当地对煤炭的依赖,可以减低长三角的大气污染,但不能消除污染,C错误;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不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好处,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东线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南低,需要抽水北送,水不能完全自流,A错误;东线地区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水质较中西差,B错误;东线有可以利用的京杭运河,工程量较小,C正确;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是为了缓解北方缺水的输水工程,不是为了提高京杭运河的运输能力,D错误。故选:C。‎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中西部地带发展的优势是 ( )‎ A.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B. 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 C. 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D. 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 ‎11. 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是为了( )‎ A. 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 协调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 C. 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 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答案】10. C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中西部地带大多深居内陆,水汽较少,因此气候湿润不是中西部地带发展的优势,A错误;我国中西部地区多高原、山地和盆地,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较少,B错误;中西部地带具有丰富的油气、煤炭、水能、太阳能和风能等能源和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资源是中西部地带发展的主要优势,C正确;中西部地带大多深居内陆,远离海洋,不具有濒临海洋的优势,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由于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地理位置,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现代化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普遍过上了小康生活。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全国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是为了协调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B符合题意;“宏观调控,微观搞活”、“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等不是我国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目的,排除A、C、D。故选B。‎ 黄土高原处在我国“季风三角”顶端,冬季风带来的“土”与夏季风带来的“水”对这里的自然地理特征有明显的影响。下图是黄土高原某地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2. “土”少了说明没有物质的持续补充,“土”多了意味着沙尘暴的频繁发生,根据黄土高原某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分析该地最有可能引发沙尘暴的天气时段是( )‎ A. 甲 B. 乙 ‎ C. 丙 D. 丁 ‎13. “水”少了难以满足植物生长,“水”多了则会带来强烈的冲刷,黄土高原河流夏季水文特征有( )‎ A. 流量平稳 B. 断流 ‎ C. 洪峰急涨猛落 D. 含沙量少 ‎【答案】12. C 13. 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沙尘暴成因和气候对河流水位特征的影响。‎ ‎【12题详解】‎ 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此时黄土高原气温较低,冬季风影响较大,因春季风力强劲,地表解冻快,地面植被覆盖率低,因而黄土高原的扬沙天气最容易发生在气温回升蒸发加剧土壤较为干燥的时候;从图中可以看出,丙时间段地面气温高,容易引起空气对流,为风沙天气的形成创造条件。丙符合,因此C选项正确。‎ ‎【13题详解】‎ 由于黄土高原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因而黄土高原河流夏季水文特征为洪峰急涨猛落。所以选C。‎ ‎2012年2月2日是第16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负责任的旅游有益于湿地和人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4. 湿地的生态功能有( )‎ ‎①涵养水源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 ‎ ‎③防风固沙  ④净化污水中的污染物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5. 为配合全球湿地日的宣传,我们应( )‎ A. 围垦沼泽 B. 合理发展湿地旅游 C. 将湿地改为林地 D. 猎捕开发野生动物 ‎【答案】14. D 15. B ‎【解析】考查湿地的生态效益及其开发。‎ ‎【14题详解】‎ 防风固沙是森林植被的功能,不是湿地功能,③错误;湿地具有涵养水源,降解污染,净化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①②④正确。据此选D。‎ ‎【15题详解】‎ 全球湿地日的宣传语是“负责任的旅游有益于湿地和人类”,强调了文明旅游、湿地旅游,故合理发展湿地旅游符合宣传日的主题,B正确。围垦沼泽、将湿地改为林地、猎捕开发野生动物都会破坏湿地生态或破坏生物多样性,都是不合理的开发,ACD错误。据此选B。‎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住;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主要原因是( )‎ A. 共用基础设施 B. 加强相互竞争 ‎ C. 靠近原料产地 D. 获取邻厂信息 ‎17. 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 A. 管理经验 B. 资金 ‎ C. 科技 D. 廉价劳动力 ‎【答案】16. A 17. D ‎【解析】‎ ‎【16题详解】‎ 筑巢引凤阶段各企业可以共同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公共设施,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提高利润,A正确;据图可知,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各企业不是同类企业,它们具有空间利用上的联系,不会加强相互竞争,B错误;据图可知,聚在第一代产业园区的各企业不属于资源密集型企业,产业园区不是这些企业的原料产地,C错误;读图可知,第一代产业园区中的各个企业相关性不大,对获取邻厂信息意义不大,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2.据图可知,第二代产业园区主要发展IT产业基地,属于技术导向型,不需要廉价劳动力;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到第二代产业园区,由于吸引了大量的企业集聚,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也逐渐提高,因此失去了劳动力廉价的优势,D符合题意;随着深圳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产业逐渐升级换代,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资金、科技等,因此这些因素不是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排除A、B、C。故选D。‎ ‎18. 美国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是( )‎ ‎①本土地处热带、亚热带,水热充足 ②平原面积广阔 ‎ ‎③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④北方冷空气可直达墨西哥湾沿岸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美国本土地处亚热带地区,没有热带范围,热带农产品需要进口,①错误;北方冷空气可直达墨西哥湾沿岸,不利于美国农业发展,④错误;美国平原面积广阔,且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密西西比河贯穿中部平原,灌溉便利,利用农业发展,②③正确。故选D。‎ 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农经学家达赖尔·古德表示,过去一个月里(2010年7月)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大豆和小麦市场大幅上涨。古德并表示“近期玉米和大豆价格可能与美国农作物长势密切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美国农作物的长势影响全球玉米、大豆和小麦价格上涨的首要原因是( )‎ A.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B. 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 C.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D.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20. 美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高,主要是因为这里( )‎ A. 水热条件好 B. 灌溉便利 C. 地势平坦开阔 D. 土壤肥沃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题详解】‎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B错误;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与农作物的长势对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关系不大,CD错误。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所以其农产品供应、需求和库存变化,对全球市场有着重大影响,故其农作物的长势对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明显,A正确。故选A。‎ ‎【20题详解】‎ 机械化操作需要广阔平坦的地形,美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高,主要是因为其地势平坦开阔,C正确;与水热条件、灌溉条件和土壤肥力关系不大,ABD错误。故选C。‎ 据中国地震网测定,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引发海啸及重大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向日本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对本次地震进行灾后救援的主要技术是( )‎ A. RS和GIS B. 雷达和网络技术 C. GPS和RS D. GPS和GIS ‎22. 地方救灾办公室能迅速、准确地掌握受灾范围、面积等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技术 C. 地理信息系统 D. 卫星通信技术 ‎23. 在营救地震被困人员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的现代地理技术主要是( )‎ ‎①GIS技术  ②GPS技术 ‎ ‎③RS技术  ④“数字地球”技术 A. ①④ B. ②③ ‎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21. C 22. A 23. D ‎【解析】‎ ‎【21题详解】‎ 对本次地震进行灾后救援,首先要了解灾区受灾状况,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即RS技术;对灾区重点位置进行救援,需要对这些地方精确定位,好让救援人员和团队及时赶到,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即GPS技术。由此判断,对本次地震进行灾后救援的主要技术是GPS和RS,C符合题意; 对本次地震进行灾后救援对地理信息系统(GIS)、雷达和网络技术需求较少,不是对本次地震进行灾后救援的主要技术,排除A、B、D。故选C。‎ ‎【22题详解】‎ 遥感技术可以从空中监测受灾范围、面积,因此让地方救灾办公室能迅速、准确地掌握受灾范围、面积等情况,A符合题意; 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通信技术等不能直接监测受灾范围、面积等情况,因此不是所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排除B、C、D。故选A。‎ ‎【23题详解】‎ 在营救地震被困人员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被困人员的准确位置,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②符合题意;政府相关部门在去营救被困人员的途中,需要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GPS技术确定路线及导航,①符合题意;在营救地震被困人员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一般不会直接用到RS技术(遥感)和“数字地球”技术,③、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2011年7月1日消息:统计显示,截至“十一五”末,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值突破1000亿元;而到“十二五”末,这一数字有望突破2000亿元。倍增的规模将给地理信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24. 有关“数字中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数字中国”就是指因特网 B. “数字中国”就是“信息高速公路”‎ C. “数字中国”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中国某些基本信息的表达方式数字化 D. “数字中国”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 ‎25. 下列不属于“数字中国”服务领域的工作是 ( )‎ A. 查询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情况 B. 查询股票行情 C. 通缉罪犯 D. 设计时装 ‎26. 通过网络能实现多种形式的有偿信息服务,这主要是因为( )‎ A. 信息进入了市场交换 B. 信息是海量的 C. 信息可以多次复制 D. 信息可以多人共享 ‎【答案】24. C 25. D 26. A ‎【解析】‎ ‎【24题详解】‎ ‎“数字中国”会使用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但“数字中国”不只是指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A、B错误;“数字中国”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中国某些基本信息的表达方式数字化,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和生活需要,C正确;材料信息表明,统计显示,截至“十一五”末,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值突破1000亿元,到“十二五”末,这一数字有望突破2000亿元,因此“数字中国”不但能方便人们的生活,还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 查询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情况,属于环境监测和查询,属于“数字中国”服务领域的工作,A不符合题意;“数字中国”提供了人们生产、生活中很多必需信息,因此查询股票行情属于“数字中国”服务领域的工作,B不符合题意;利用“数字中国”中的大数据,可以通缉罪犯,属于“数字中国”服务领域的工作,C不符合题意;设计时装属于生产创意活动,可能会使用”数字中国“提供的信息,但本身不属于“数字中国”服务领域的工作,D符合题意。故选D。‎ ‎【26题详解】‎ 通过网络能实现多种形式的有偿信息服务,这主要是因为信息成为了商品,信息进入了市场交换,A符合题意;信息是海量的,信息可以多次复制,信息可以多人共享,不是通过网络能实现多种形式的有偿信息服务的原因,排除B、C、D。故选A。‎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等功能。GIS可以像传统纸质地图一样,解决“地点”“状况”等有关查询,且GIS还能进行趋势分析,复杂的“模式”分析,还可以用“虚拟模拟”进行预测性分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下面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组成的是 ( )‎ ‎①GIS软件 ②GIS人员 ③应用模型 ④GIS数据分析 ⑤GIS数据输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28. 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数据的GIS技术程序是 ( )‎ A. 数据处理 B. 数据采集 ‎ C. 数据分析 D. 信息输出 ‎29. GIS与传统地图的最基本差异是 ( )‎ A. GIS用点、线、面来表示地物的空间特征和属性 ‎ B. GIS用符号表示地物的属性 C. GIS用色彩来表示地物的差异 ‎ D. GIS用数值表示地物的空间数据 ‎30. 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 )‎ A. 空间数据 B. 数据信息 ‎ C. 图像信息 D. 综合信息 ‎【答案】27. A 28. B 29. D 30. A ‎【解析】‎ ‎【2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理信息系统由五部分内容所组成:地理数据、GIS软件、GIS人员、应用模型和硬件,由此判断,①、②、③符合题意;GIS数据分析和GIS数据输出不是地理信息系统组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④、⑤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28题详解】‎ 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数据的GIS技术程序是数据采集 ,B符合题意;通过地图、遥感图像、野外考察等获得数据,不是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更不是信息输出,排除A、C、D。故选B。‎ ‎【29题详解】‎ 用点、线、面来表示地物的空间特征和属性,这是传统地图特征,A不符合题意;GIS用符号表示地物的属性,这是传统地图特征,B不符合题意;用色彩来表示地物的差异,这是传统地图特征,C不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GIS在建立数据库时,要对传统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因此GIS用数值表示地物的空间数据,这是GIS与传统地图的最基本差异,D符合题意。故选D。‎ ‎【30题详解】‎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有很多类别,但地理信息系统关注地球表面和地理分析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因此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空间数据,A符合题意;数据信息、图像信息、综合信息等是所有信息系统共同分析和处理的信息,不是地理信息系统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的最本质特征,排除B、C、D。故选A。‎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2年2月9日,《农民日报》报道,2011年海南农业生产获平稳较快发展,全省农业完成增加值659.1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成绩斐然。‎ 材料2:海南岛热带高效农业分布图。‎ ‎(1)我国海南从温度带划分看属于 ,其降水主要集中在 季节。由材料2中可看出其杂粮林业区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 ‎(2)海南发展热带农业的主要资源优势是什么?‎ ‎(3)海南的冬季瓜菜生产形势对我国蔬菜价格的稳定影响很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答案:(1)热带 夏秋 森林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2)地处热带,光热水充足,气候资源丰富,土地资源较为充足,生物资源丰富。‎ ‎(3)海南因地处热带,热量充足,是我国冬季瓜菜的主要供应基地。‎ ‎【解析】本大题以海南省农业发展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我国温度带划分、降水时间分配特征、水土流失问题、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我国海南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热量条件好,从温度带划分看属于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其降水来自夏季风带来的水,因此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读图可知,当地杂粮林业区位于海南岛中部,图中显示该区域为河流发源地,为山地地形,地势起伏大,如果过度开垦,破坏植被,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因此目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森林破坏,导致水土流失。‎ ‎(2)海南发展热带农业的主要资源优势应从气候、土地、生物等资源方面进行说明。海南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充足,在发展热带农业时,气候资源具有明显优势;海南省适合发展热带农业的面积较大,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因此土地资源较为充足;海南省自然条件优越且复杂多样,适合多种热带生物生长,因此生物资源丰富。‎ ‎(3)我国纬度跨度大,冬季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处于低温状况,蔬菜产量较小,海南因地处热带,热量充足,适合种植全国所需要的反季节蔬菜,是我国冬季瓜菜的主要供应基地,为冬季时我国各地提供大量冬季瓜菜,缓解市场上的需求矛盾,从而稳定我国蔬菜价格。‎ ‎32. 下图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l‎9a到‎19c,该区域城镇发展的特点有_______和________。 ‎ ‎(2)该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 ‎(3)今后,城镇发展可能沿_________(AB、AC、AD)方向最快。‎ ‎(4)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在土地利用方面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__________ 。‎ ‎【答案】(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数量减少 ‎ ‎(2)交通运输 (3)AC ‎ ‎(4)耕地减少、用地紧张 ‎【解析】‎ ‎(1)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地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2)区域城镇间联系的主要方式是交通运输,交通逐步由线状转变成网状,交通方式也逐渐多样化。‎ ‎(3)交通和城市之间相辅相成,尤其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城市往往沿主要交通线向外延伸。AC方向是河流和铁路线平行,交通便捷,所以城镇发展沿AC方向最快。‎ ‎(4)区域城镇发展过程中,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不少耕地转变成城市建设用地,耕地减少、用地紧张问题将加剧。‎ ‎33.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图示中部分地区荒漠化快的主要原因是 。‎ ‎(2)A沙漠的名称是 ,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 。‎ ‎(3)华北地区经常出现的 是土地荒漠化带来的后果。‎ ‎(4)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过度垦殖、放牧和采伐林木 ‎(2)塔克拉玛干沙漠 内蒙古自治区 ‎(3)沙尘天气 ‎(4)图示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作用下,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 ‎【解析】本大题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分布及主要生态问题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荒漠化成因、沙漠名称及分布、土地荒漠化的危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我国图示中部分地区荒漠化快,这主要是在自然背景下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如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和采伐林木等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地表缺乏植被保护,导致荒漠化速度加快。‎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沙漠位于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其名称是塔克拉玛干沙漠。B地沙漠主要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主要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 ‎(3)西北地区荒漠化加剧,荒漠向东南扩展,沙源丰富,冬季风会把大量沙尘带至华北地区,因此华北地区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是土地荒漠化带来的后果。‎ ‎(4)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原因应从沙源位置、盛行风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沙漠集中分布区,沙源丰富,在冬春季节,在强大的西北季风作用下,沙漠向东南、向南侵吞非荒漠化土地,从而使得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