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步步高》(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第二章第2讲城市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步步高》(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第二章第2讲城市化

第2讲 城市化 最新考纲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思维导图 考纲解读 ‎1.结合实例或图表资料,分析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2.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微专题一 城市化进程 ‎1.城市化的概念和标志 ‎(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2.世界城市化进程 ‎(1)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A: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B:中期阶段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 C: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2)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大都进入城市化的C(填字母)阶段,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A或B(填字母)阶段。‎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晚(20世纪中叶以来)‎ 目前速度 趋缓(甚至停滞)‎ 快 城市人 大小 大(70%以上)‎ 小(不到40%)‎ 口比重 原因 起步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起步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 所处阶段 后期阶段 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 城市化表现及原因 表现 逆城市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特别提醒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异同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相同点 都是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现象,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不 同 点 成因 城市发展、规模扩大 中心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居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结果 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 市中心区衰落 所处阶段 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 城市发展到后期成熟阶段 表现国家 目前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城市化示意图的判读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对于该类示意图判读,主要应把握“三判断”:‎ ‎(1)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①从图示中直接判断城市化的特点。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a.注意观察城市面积,即规模的变化;b.注意观察城市数量的变化;c.注意结合图例等信息,观察城市人口的变化;d.是否形成城市带等。如下图,对比四幅图我们可以直接判断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由孤立的城市发展形成城市群。‎ ‎②深入分析隐含的信息。如下面某地区A、B两个城市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中隐含的信息: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主要沿河流向外扩展,河流为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两城市相互连接形成城市群带;城市的功能分区日益明显。‎ ‎(2)判断城市化进程及阶段 根据图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体现出的一些明显特征,可以判断城市化的阶段及进程。如上图,根据城区面积的变化和人口密度的变化可判断阶段Ⅱ为郊区城市化阶段。‎ ‎①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判断城市化进程。如下图城市化进程为a-c-d-b。‎ ‎②根据城市人口比重,判断城市化阶段。下图中E到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判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判断城市化地区差异 城市化存在地区差异,要把握不同地区的特征,然后进行判断,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快。据此,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判断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 考向 城市化进程及其判读 ‎(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 ‎(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 (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 ‎(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柱状图的读法、理解城市化的表现与发展条件。(1)从图中可以看出江苏与贵州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以及发展速度的快慢,所以两省城市化的特点也主要是这两方面。(2)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要从城市化的形成因素上分析,即从地理位置、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江苏与贵州的差异。‎ 思维建模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的分析 ‎①根据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 ‎②根据城市面积、范围的变化来判断城市化速度;‎ ‎③根据不同区域类型(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判断城市化进程和特点;‎ ‎④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及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⑤根据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分析城市化特点。‎ 微专题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有利: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1.影响 不利: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2.生态城市建设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宏观把握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建设卫星城,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治理城市环境,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考向 城市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011·江苏地理)下图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双选)(  )‎ A.① B.② C.③ D.④‎ ‎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双选)(  )‎ A.兴建污水处理厂 B.疏浚河道 C.加强道路建设 D.完善排水系统 答案 1.AC 2.BD 解析 第1题,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结合图,可以看出,①是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因为城市硬化路面多,下渗少);②是自然状态下的洪水过程线;③是修建水库后,受到水库调节的洪水的过程线;④是自然状态下的地下径流过程线。根据上面的分析,①③都是在人类活 动影响下的洪水过程线,所以选A、C。第2题,为防治城市内涝,可以通过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提高城市地表水的排泄速度。‎ 思维建模 城市环境问题及表现形式 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环境质量下降 ‎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噪声污染;④固体垃圾污染;⑤光污染;⑥辐射污染 城市交通问题 ‎①交通阻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②交通事故频繁;③公共交通发展缓慢;④停车场紧张 城市住宅问题 ‎①居住环境差;②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③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④出现贫民窟、棚户区 城市社会问题 ‎①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②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③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④内城经济衰退 练出高分 ‎ [基础落实练]‎ ‎(2013·四川文综)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2题。‎ 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 城市用地年 均增长率(%)‎ ‎6.49‎ ‎5.72‎ ‎6.22‎ 城市人口年 均增长率(%)‎ ‎3.77‎ ‎4.28‎ ‎3.79‎ ‎1.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 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 ‎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 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 答案 1.C 2.D 解析 第1题,据表可知,我国1985~2011年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快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所以,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第2题,城市功能区中,住宅区面积最大,故城市新增用地应以住宅用地为主;城市化的表现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面积增加,所以商业用地的面积将有所减少;我国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 ‎(2012·福建文综)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世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对应着图中甲折线;我国城市化具有起步晚、速度快的特点,对应着图中的丁折线;世界平均水平应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对应着图中的乙折线,余下的丙折线则对应发展中国家。第4题,2000年以后发达国家进入城市化停滞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中心的人口有所减少,环境有所改善。相对应的发达国家的产业构成特征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高,而工业产值比重相对下降。‎ ‎(2012·浙江文综)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6.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 答案 5.A 6.B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认真读图,并能够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第5题,A项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为负值,表明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项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由正值变为负值,表明中心城区人口减少。C项Ⅳ阶段后,费城中心城区人口的减少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反而是增大了。D项Ⅳ阶段到Ⅴ阶段,巴尔的摩中心城区的人口增长率一直是负值,中心城区人口仍然在减少。第6题,以巴尔的摩、费城为代表的制造业中心,伴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衰退,中心城区人口持续负增长。纽约、波士顿由于制造业的外迁导致中心城区人口大幅减少,以后由于以金融、信息为主导的产业兴起,吸引了大量人口集聚,中心城区人口增长。‎ 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城市1987~2013年年平均气温增幅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城市发展较快的方向是(  )‎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8.该市规划新建钢铁厂,最适宜布局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答案 7.A 8.D 解析 第7题,图示信息显示:该城市东北部气温增幅最大,由此判断该地区排放的人为热量最多,城市发展最快。第8题,图中丁处位于盛行西风的下风向,且距市区较远,避免了给城区带来大气污染。‎ ‎[能力提升练]‎ 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图”。读图,回答9~10题。‎ ‎9.下面有关该市的描述,较合理的是(  )‎ A.河流由西向东穿过市区南部,河水波光粼粼 B.一条笔直平坦的大道,由东南方向直抵市中心 C.图中相对高度最大值可达60米 D.该市三个工业区,半环状相连绕城分布 ‎10.下面对该城市产业区叙述正确的是(  )‎ A.高新区受地质灾害威胁最小 B.化工区的合理性体现为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 C.轻纺区的不合理性体现在离市区太近 D.化工区的不合理性体现在位于市区冬季风的上风向 答案 9.A 10.B 解析 第9题,等高线的凸向和河流流向相反,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图中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A正确。结合指向标,笔直的大道由西北通向市中心,排除B;图中山峰的海拔为60~65米,最低处海拔为5~10米,相对高度最大值不能等于60米,排除C;图中三工业区不是相互连接的,排除D。第10题,高新区附近的等高线密集,地势陡峭,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排除A;轻纺产业对市区的污染程度轻,且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可以接近市区,排除B;化工区对大气、水污染重,应该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和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在河流的下游。图中化工区在夏季风的上风向,排除D。‎ 下图为“我国1982~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1982~2007年,我国(  )‎ A.城市人口正逐渐减少 B.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相反 C.城市化水平增速缓慢 D.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 ‎12.图示信息显示,1982~2007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答案 13.D 14.C 解析 第13题,注意图中纵坐标为年均增长率,由图中可看出:总体上,城市土地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第14题,城市土地面积增幅大于城市人口增幅,将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20世纪50~70年代的发展,北京从一个消费城市变成一个工业化城市。改革开放后,北京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北京已被确定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宜居城市”。‎ 材料二 北京城市空间变化图(图甲)和北京人口数量变化图(图乙)。‎ ‎(1)依据图甲,分别说出第Ⅱ、Ⅲ阶段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最快的方向。‎ ‎(2)说出图甲、图乙中能直接反映出的北京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点。‎ ‎(3)1949~1958年和1998~2008年是北京人口两个快速增长阶段,请任选其中一个阶段,简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4)说出北京人口迅速增长对城市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 (1)第Ⅱ阶段:向北(或西北)。第Ⅲ阶段:向东。‎ ‎(2)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3)1949~1958年:政治中心的确立;医疗条件的改善;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量大。1998~2008年: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城市服务功能强(或医疗条件好,教育水平高),吸引大量人口迁入。‎ ‎(4)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环境污染加剧等。‎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例可以看出,第Ⅱ阶段主要向北(或西北)发展,第Ⅲ阶段主要向东发展。第(2)题,图中直接反映出的主要是城市人口的增长、用地规模的扩大。第(3)题,1949~1958年主要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北京作为首都,随经济的发展,人口自然增长较快;1998~2008年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第(4)题,人口增长过快会造成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等一系列问题。‎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采取合村并镇建设新型社区的方式促使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 鲁东南某地依山傍水,矿产丰富,原有四个行政村,居民3 500人,主要从事粮食、林果种植和禽畜养殖。2009年合村并镇。目前,该地依托资源优势建起多个工业园区,旅游服务业发展迅速,提供了近万个就业岗位。区内户户通天然气、互联网,有学校、医院、敬老院、超市、宾馆等设施。该地规划人口规模6万至10万,让居民享受到城市的生活。‎ ‎(1)说出该地区合村并镇中城镇选址的最佳位置并分析其原因。‎ ‎(2)概括合村并镇中该地城镇化的发展特点。‎ ‎(3)结合所学分析就地城镇化的优点。‎ 答案 (1)乙。 河流交汇处,便于通航与供水;城市发展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2)由乡村景观转变为城镇景观;人口规模增大;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农业用地比重下降(非农业用地比重上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地域联系增强。(答出其中4点即可) (3)缓解异地城镇化过程中大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以及乡村人口大量迁出带来的社会问题,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答出其中2点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