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題(每小題2分,共25小題)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 上图中天体M可能是 A. 水星 B. 火星 C. 天王星 D. 木星 2. 图中箭头体现了 A. 共面性 B. 同向性 C. 近圆性 D. 同质性 3. 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A. 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B. 地表湿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 C. 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 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答案】1. A 2. B 3. B 【解析】 1. 上图中天体M位于地球轨道内,地内行星只有水星、金星,可能是水星,A对。火星、天王星、木星都是地外行星,位于地球轨道外的行星,B、C、D错。 2. 图中箭头绕太阳公转方向都是逆时针方向,体现了太阳系行星同向性特点,B对。图中箭头不能体现共面性、近圆性,A、C错。没有同质性特点,D错。 3. 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地球上水分全都蒸发,温度太高,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A错。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B对。地球的体积质量不变,仍能吸引住一定的大气,C错。地球可能有固态、气态、融熔状态物质,D错。 点睛:地内行星只有水星、金星。箭头绕太阳公转方向都是逆时针方向,体现了太阳系行星同向性特点。水星上并没有水,地球若距太阳太近,水分都会蒸发,温度太高,生物无法生存。地球的体积质量不变,仍能吸引住一定的大气。 4. 下图为“我国与全球同纬度太阳辐射总量对比图”。读下图完成下题。 我国不同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最大的地区在 A. 20°N附近 B. 25°N附近 C. 30°N附近 D. 35°N附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据图可知:95°E经过我国西部地区,110°E经过我国中东部地区,综观两线在各纬度的太阳辐射能分布,可知在30°N附近地区,西部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很高,而东部的四川盆地年太阳辐射总量贫乏,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5. 2012年11月14日,壮观的日全食美景在澳大利亚昆士兰东北部地区上演,这是该地1300年首次。下图为“日全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发生在图中太阳被遮挡部分的太阳活动有 A. 黑子 B. 耀斑 C. 太阳风 D. 黑子、耀班 【答案】A 【解析】我们平时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日全食发生是地,在图中太阳被遮挡部分是太阳大气的光球层,主要太阳活动有黑子,A对。没有遮挡住色球层和日冕层,耀斑在色球层,太阳风在日冕层,B、C、D错。 6. 下图中GH垂直PQ,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MN所示平面上,则角②的度数是 A. 23°26’ B. 46°52’ C. 66°34’ D. 不能确定 【答案】C 【解析】根据“若PQ为地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图中MN所示平面上”这一信息,可以把MN平面看成黄道平面,角②即为黄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大小为66°34′。 家在香港的王先生出国旅游随身带了一部全球通手机,但未改手机上的时间和日期,仍显示的是北京时间。王先生浏览到太平洋一小岛时,当地报时为11时,而手机上的时间为8时。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 该岛的经度可能是 A. 160°W B. 160°E C. 80°W D. 40°E 8. 当帕米尔高原日出时间由最晚逐渐提早时,地球公转的线速度 A. 接近最快 B. 接近最慢 C. 由最快转慢 D. 由最慢转快 9.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 对火山喷发物的研究 B. 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 ABC都可以 【答案】7. B 8. A 9. C 【解析】 7. 经度每15°,时间相差一小时。北京时间8点时,该岛的时间是11点,应是东11区的区时,经度范围是157.5°-172.5°E,经度可能是160°E,B对。A、C、D错。 8. 帕米尔高原日出时间最晚,说明是夜最短,北半球是冬至日,开始逐渐提早时,地球接近近日点,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接近最快,A对。B、C、D错。 9.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C对。对火山喷发物的研究、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不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A、B、D错。 10. 某学校地理兴起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做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甲箱比没有放土的乙箱足足高了3℃。读下图完成下题。 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 大气的温室效应 B. 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C. 气温的日变化 D. 大气的热力运动 【答案】B 【解析】该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代表不同的下垫面,主要目的是测试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B对。玻璃箱没有封顶,不是测大气的温室效应,A错。一次测量,不能表示气温的日变化,C错。不能体现大气的热力运动,D错。 点睛:不同下垫面的比热容不同,吸热、放热速度有差异,不同下垫面的气温不同,体现出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温室效应试验时,箱子是封闭的。气温日变化的测量,是一日内连续几个时间点记录温度。 11. 热岛强度是热岛中心(城区)气温减去同时间同高度(通常是距地1.5m高处)附近郊区的气温差值。下图为拉萨市热岛强度不同季节的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春季热岛强度的变化最大 B. 秋季的白天,热岛效应最明显 C. 冬季热岛强度约在23时附近达最小值 D. 拉萨市白天热岛强度大于晚上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例,秋季热岛强度的变化最大,A错。横轴表示一天内的时间,秋季的夜晚,热岛效应最明显,B错。冬季热岛强度约在23时附近达最小值,C对。拉萨市白天热岛强度小于晚上,D错。 12. 如下图为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有关R、Q、P三地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R处为锋面雨 B. Q处为对流雨 C. P处降水少的原因是气流下沉增温 D. R处降水多的原因是受高气压控制 【答案】C 【解析】根据图示纬度,R处是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为对流雨,A、D错。Q处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有极锋形成,为锋面雨,B错。P处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的原因是气流下沉增温,水汽无法凝结,C对。 13. 读“北半球天气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对图示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白天①地气温大于②地 B. 城市出现晴朗天气 C. ②地气温未来会升高 D. ⑤⑧两地有连续性降水 【答案】A 点睛:冷锋降水在锋后,过境时有阴天、降水、降温、刮风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锋面气旋中心是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 14. 读某种气压系统气流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从所处半球和气压场分布状况看,近地面该气压系统分别属于 A. 北半球、高气压 B. 北半球、低气压 C. 南半球、高气压 D. 南半球、低气压 【答案】A 【解析】从所处半球和气压场分布状况看,近地面该气压系统气流从中心向四周辐散,是高压中心,B、D错。气流呈顺时针方向,位于北半球,A对。C错。 15. 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 ①加剧农田封盐碱化②滩涂面积减少③淹没部分耕地④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海水补给地下水,加剧农田封盐碱化,①对。滩涂被淹没,面积减少,②对。海面升高40-50厘米,不能淹没部分耕地,③错。港口滩涂部分水体变深,不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④错。A对,B、C、D错。 下图为“某城市的雨水收集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6.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A. 蒸发、下渗、雨水直接利用、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 B. 下渗、雨水直接利用、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蒸发 C. 蒸发、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下渗、雨水直接利用 D. 下渗、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蒸发、雨水直接利用 17. 此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意义是 ①补充了部分城市地下水②有效地利用了地下水③增加了海陆间水循环量④减轻了城市洪涝灾害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16. A 17. D 【解析】 16. 根据箭头方向,图中①表示地表蒸发,不可能是下渗,B、D错。②表示下渗,③直接通向城市,表示雨水直接利用。④由下水道指向城市,表示下水道处理水再利用,A对,C错。 17. 此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意义是补充了部分城市地下水,①错。有效地利用了雨水,不是地下水,②错。不能增加海陆间水循环量,③错。下渗增多,减轻了城市洪涝灾害,④对。D对,A、B、C错。 点睛:图示雨水通过蒸发、下渗、城市直接利用、进入下水道等环节,指向城市的径流量很少,减轻了城市洪涝灾害,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缓解了城市水资源供应紧张状况。 下图①-④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8. ②③洋流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分别是 A. 西南季风 东南信风 B.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C. 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D. 西北季风 东南信风 19.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是 A. 蒸发量空间分布不均 B. 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 C. 径流量空间分布不均 D. 地表水空间分布不均 【答案】18. A 19. B 【解析】 18. 索马里半岛沿岸,属于季风洋流,受西南季风影响时,洋流呈顺时针方向,与①相同。②洋流呈逆时针方向,应是东北季风影响形成,该地不受西北季风影响,D错。③洋流位于南半球,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主要驱动力分别是西南季风、东南信风,A对。B、C错。 19.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原因是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B对。与蒸发量空间分布不均无关, A错。径流量、地表水空间分布不均受降水量的制约,C、D错。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0. 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速、外力作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A. 甲-a-侵蚀 B. 乙-a-沉积 C. 甲-c-沉积 D. 乙-c-侵蚀 21. 下图是“三大类岩石关系示意图”,图中①-⑥代表岩浆、喷出岩、侵入岩、沉积物、沉积岩、变质岩,试判断图中代表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是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④和⑤ D. ①和⑥ 【答案】20. B 21. B 【解析】 20. 甲是凹岸,侵蚀为主,a 是凸岸,沉积为主,A错。乙是凸岸,a 是凸岸,都以沉积为主,B对。甲、c是凹岸,以侵蚀为主,C错。D错。 21. 图中①-⑥代表岩浆、喷出岩、侵入岩、沉积物、沉积岩、变质岩,图中⑤来自地幔,是岩浆。结合箭头方向,⑥是岩浆岩的喷出岩。出露地表的岩石受外力侵蚀,①是沉积物,②是沉积岩。③是变质岩。④代表侵入岩。代表沉积岩和变质岩的是②和③,B对。A、C、D错。 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到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2. 上图中P处属于 A. 断层 B. 海岭 C. 背斜 D. 向斜 23. 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 A. 地下水位下降 B. 河水流速减慢 C. 淤积速度加快 D. 出现侵蚀后退 【答案】22. D 23. D 【解析】 22. 根据岩层形态,上图中P处岩层向下凹,属于向斜,D对。断层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A错。海岭形成在板块生长边界,B错。背斜岩层向上拱起,C错。 23. 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可能对河口三角洲带来的影响是泥沙沉积减少,三角洲出现侵蚀后退,D对。不影响地下水位,A错。不影响河水流速,B错。淤积速度减慢,C错。 点睛:不同地质构造的岩层形态有差异,岩层向下凹,属于向斜。断层岩层有明显错动、位移。海岭形成在板块生长边界,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不影响地下水位、河流流速。 24. 下图是“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是 ①大气环流 ②海陆位置 ③地壳运动 ④地形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图示中,山脉的隆起,山脉两侧的植被出现明显差异。迎风坡一侧是森林植被,背风坡一侧是草地植被。引起图中地理环境演变的原因是地壳运动,岩层挤压隆起,③对。地形变化是直接表现,④对。图中大气环流方向未变,①错。海陆位置没有改变,②错。D对,A、B、C错。 25.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自然带的分布主要体现了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百地带性分异规律 【答案】A 【解析】图示自然带的分布,是随着纬度变化自然带类型更替,沿着纬线的方向延伸,主要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对。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随着经度更替,B错。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随着海拔高度变化,C错。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是小范围变化,D错。 第Ⅱ卷(非选择題 共50分) 26. 青云花园是我国某城市(36°34’N)一所集欧美建筑精华的住宅小区,小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豪华典雅。完工后当地居民争相购买,然而一年后底层住户因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左图为青云花园小区分布平面图,右图为该小区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某一日内旗杆影轨迹示意图(0为立杆处,虚线为杆影,曲线为杆影端点轨迹)。(tan30°≈0.577) (1)右图中F、G、H、I四个杆影中最接近日出时段的是____,该城市所在的大地形单元是____。 (2)该小区底层住户因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请你用所学知识为住户们拿出有力的证据。 (3)为保证住户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你认为该城市住宅楼群的楼房间距与上海相比有何差异?对你的结论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F 华北平原 (2)小区位于北纬36°34′,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为30°;正午时,楼影长约为34.66米,远大于楼 间距20米 (3)楼房间距应比上海宽。该城市 纬度 比上海高,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比上海小 ..................... (2) 遮光的标准是冬至日日照房屋时间不足一小时。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计算该小区12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求得此时楼影长为34.66米.远大于楼间距20米。 (3)上海比此地纬度低,冬至日楼影长较短,故楼间距较短,而此地楼间距应比上海宽。 27.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在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睛,澳大利亚大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环状自然带格局。 (1)判断A、B两地所属的自然带类型,解释导致这两个自然带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2)阐述图中B、C、D三地水分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3)说明A地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 【答案】(1)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的纬度不 同,获得的热量不同 (2)水分差异:B、C、D三地水分依次递减。原因:B、C、D三地均 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处为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 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 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极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3) 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迎风坡;地形的抬升 【解析】第(1)题,A、B两地都位于大分水岭东侧,都较湿润,差异是纬度导致的热量不同。第(2)题,B、C、D三地纬度差异不大,但B在大分水岭的东侧迎风坡,C在背风坡,而D在大陆西岸,故所受大气环流不同。第(3)题,C地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自然带为热带稀疏草原带,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答案:(1)类型:A地所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B地所在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这两个自然带所处纬度不同,获得热量不同。 (2)水分差异:B、C、D三地均受到南半球东南信风带的影响。B地处于迎风区,可以获得较充沛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因此降水最多;C地虽然距海岸线不远,但由于受到地形影响,处于背风坡,因此降水量明显少于B地;D地位于西海岸,东南信风表现为离岸风,水汽含量较低,因此降水量最低。 (3)C地位于热带稀疏草原带,降水相对较少,气候较为干旱,适合发展畜牧业或小麦种植业。 28.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以前?(以字母指代地层) (2)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写出字母) (3)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各种表现。 【答案】(1)褶皱发生在K地层形成后,N地层形成前 (2)H、I、J、K地层缺失 (3)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的水平运动(产生褶皱)和升降运动(产生断层),岩浆活动(产生A岩浆岩)外力作用表现为: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侵蚀( P层变薄、部分地层受侵蚀而缺失) 【解析】试题分析: 28. 图中C~K地层发生了明显的倾斜和弯曲,褶皱一定是这些地层形成之后产生的,即K地层(最年轻)形成之后;N、O、P地层位于最上层,且呈水平分布,是形成最晚和没有发生倾斜、弯曲的地层,褶皱一定在这三地层形成之前,即N地层(三地层中最早)形成之前。 29. 仔细对比断层两侧的岩层,在断层左侧找对应的地层,最好用标注字母的方法进行,找不到的地层即缺失层。 30. 根据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图示信息显示该地区地层发生了升降运动,形成了褶皱、断层,褶皱的顶部被外力侵蚀,使得断层左侧地层缺失。这些运动中,褶皱、断层、地壳的升降运动发生于地球内部,属于内力作用,沉积岩的形成、地层被侵蚀甚至缺失属于外力作用。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考查主要的地质构造地貌 【方法技巧】岩层形成顺序的判断方法 按岩石形成年龄判断---越古老的岩石形成的年代越早。在具层理构造、呈水平状态分布的沉积岩中,往往老岩在下,新岩在上。按岩浆活动状况判断---如果岩浆侵入某一岩层,则被侵入的岩层形成早于该岩浆岩。 29. 下图为某季节沿60°N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此时北半球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出该季节亚欧大陆形成的气压中心名称____,并指出该气压中心的成因。 (3)说明该季节北美大陆东部的盛行风向及其性质。 (4)北美大陆和大西洋之间也有季风,但没有亚洲明显。简述原因。 【答案】(1)冬季。沿60°N线上,亚欧大陆为高压,太平洋上为低压(或陆地上为高压,海洋为低压),说明陆地温度低于同纬度的海洋 (2)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冬季陆地降温快,导致空气下沉,形成冷高压) (3)风向:偏北(西北)风。 性质:寒冷干燥 (4)北美大陆面积小于亚欧大陆,大西洋的面积也小于太平洋,北 美大陆和大西洋之间的海陆热 力差异小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故季风较弱,没有亚洲强 大 【解析】(1)冬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陆和海洋分别形成不同的高低气压。据图可知:沿60°N线上,亚欧大陆为高压,太平洋上为低压(或陆地上为高压,海洋为低压),说明陆地温度低于同纬度的海洋,因此为北半球的冬季。 (2)该季节,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降温较快,形成低温区域,因此导致气体盛行下沉运动,形成亚洲高压(或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3)根据气旋和反气旋的判断规则不难判断出北美大陆东部的盛行偏北(西北)风,由于该气流由高纬吹向低纬,因此气体寒冷干燥。 (4)由于北美大陆面积明显小于亚欧大陆,同时所临的大西洋的面积也小于太平洋,因此北美大陆和大西洋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小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故季风较弱,没有亚洲强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