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高级中学十堰一中十堰二中等2020届高三10月联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恩施高级中学十堰一中十堰二中等2020届高三10月联考地理试题

恩施高级中学、十堰一中、十堰二中等2020届高三10月联考地理考试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 ‎2018年8月20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研究“水冰月”的成果:通过对月船1号搭载的月球矿物绘图仪(简称M3)数据的分析,美国某大学科研团队在月球南北纬70。以上的永久阴影区中确认发现了多处含有水冰的区域(如图),这是科学家们首次在月球发现水冰存在的直接证据。至此,月球终于加入了太阳系水冰“大礼包”,成为内太阳系中除了金星之外的最后一个确认发现水冰的大天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在天体系统中,月球属于 A. 地球卫星 B. 宇宙中的小行星 C. 宇宙星际物质 D. 类似彗星的天体 ‎2. 形成图示月球表面环境特征的原因有 ‎①月表山洪频繁暴发 ②众多小天体撞击月球 ‎③月表没有风力作用 ④月球质量和体积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 材料中“水冰月”的研究成果,说明月球 A. 目前适合人类生存 B. 月面温度比较适宜 C. 有厚厚的大气层 D. 有存在水的迹象 ‎【答案】1. A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天体系统中,地球是行星,月球是绕地球公转的,是地球的卫星;行星是绕恒星转的;星际物质是存在宇宙中的尘埃和气体;彗星是绕太阳运动的。选A正确。‎ ‎【2题详解】‎ 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没有空气的运动,没有风;没有大气层的保护,众多小天体撞击月球,形成众多的陨石坑;月球表面无大气运动,不可能有天气变化形成的山洪;月球的质量和体积,与陨石的形成无关。故选C。‎ ‎【3题详解】‎ ‎“水冰月”的研究成果,说明月球上有存在水的迹象;但月球表面是真空状态,无人类可呼吸的大气,表面温度变化极大,不利于人类生存。选D正确。‎ ‎【点睛】月球上没有大气和磁场,重力小,昼夜温差极大,白天气温高达127℃;夜晚又可以下降到-183℃。由于月球的自转轴几乎垂直于黄道面(自转轴倾角只有1.5°),在月球最冷、光照最少的南北极一些低洼的地方存在一些永久阴影区域,这些地方永远不会被太阳光直射到,因此温度应当非常低,是有可能保存水的。而水冰,是由水或者融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冰。‎ 下图黑色区域示意某类太阳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太阳活动类型及分布位置依次是 A. 耀斑 色球层 B. 黑子 光球层 C. 日珥 日冕层 D. 黑子 色球层 ‎5. 图中该类太阳活动 A. 周期一定为11年 B. 为太阳内部核裂变反应 C. 与耀斑活动同步 D. 区域温度高于周围地区 ‎6. 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地球 A. 无线电短波通信畅通 B. 低纬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C. 山脉雪线明显下移 D. 海上航行方向可能受到干扰 ‎【答案】4. B 5. C 6. D ‎【解析】‎ ‎【4题详解】‎ 图示黑色区域示意某类太阳活动是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中的太阳黑子现象,它是太阳光球表面突然变暗的部分,温度低于光球表面;耀斑是出现在色球层中突然发亮的部分;日珥是出现在色球的的太阳爆发。选B正确。‎ ‎【5题详解】‎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其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不是一定为11年;黑子发生时,在色球层相应处爆发耀斑,耀斑与黑子活动是同步的;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一种现象,不是太阳内部核反应;黑子出现的区域较周边地区温度低。选C正确。‎ ‎【6题详解】‎ 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太阳会向外大量抛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高能带电粒子若闯入地球大气,会干扰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可能中断;极地地区出现极光现象;干扰地磁场,产生磁暴,海上航行方向可能受到干扰;山脉雪线的变化是气温影响的,与太阳活动无关。选D正确。‎ ‎【点睛】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发生的大规模的运动,即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的不稳定状态的表现,但不影响太阳的基本稳定。太阳活动包括光球层上的黑子、色球层上的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的太阳风,而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其中黑子和耀斑是其主要标志。‎ 向日葵被人们称为“太阳花”,白天花盘随着太阳从东向西转动,其朝向落后太阳约12°。太阳下山后,向日葵的花盘又慢慢往回摆,朝向东方等待太阳升起。‎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当新疆阿克苏某农场(80°E)的向日葵花盘朝向正南时,北京时间大约为 A. 12:00 B. 12:48‎ C. 14:40 D. 15:28‎ ‎8. 当北京市郊区(约116°E)的向日葵花盘朝向正南时,与北京同日期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 A. 17/24 B. 7/12 C. 1/4 D. 1/2‎ ‎9. 夏至日,下列城市天气都晴朗的情况下,从日出到日落向日葵花盘转动时间最长的地点位于 A. 北京 B. 鄂尔多斯 C. 济南 D. 圣彼得堡 ‎【答案】7. D 8. A 9. D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因为白天花盘朝向落后太阳约12°,即落后48分钟;当新疆阿克苏某农场(80°E)的向日葵花盘朝向正南时,说明阿克苏地方时应是正午过后的48分钟,应为12:48;北京时间120°E与阿克苏80°E相差2小时40分,此时北京时间应为15:28。当北京市郊区(约116°E)的向日葵花盘朝向正南时,该地地方时是12:48;北京时间(120°E)应为13:04, 与北京同日期的地区范围从地方时0:00开始到日界线180°经线止,约占17个时区,占全球的17/24。白天花盘随着太阳从东向西转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度越高昼越长,从日出到日落向日葵花盘转动时间最长是纬度最高的城市。‎ ‎【7题详解】‎ 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因为白天花盘朝向落后太阳约12°,即落后48分钟;当新疆阿克苏某农场(80°E)的向日葵花盘朝向正南时,说明阿克苏地方时应是正午过后的48分钟,应为12:48;北京时间120°E与阿克苏80°E相差2小时40分,此时北京时间应为15:28。选D正确。‎ ‎【8题详解】‎ 当北京市郊区(约116°E)的向日葵花盘朝向正南时,该地地方时是12:48;北京时间(120°E)应为13:04, 与北京同日期的地区范围从地方时0:00开始到日界线180°经线止,约占17个时区,占全球的17/24。选A正确。‎ ‎【9题详解】‎ 白天花盘随着太阳从东向西转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纬度越高昼越长,从日出到日落向日葵花盘转动时间最长是纬度最高的城市,即圣彼得堡。选D正确。‎ 下列甲图中的阴影表示黑夜,C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0,乙图为①②③④四地昼长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 甲图图示时刻 A. 北京时间为14时 B. 武汉太阳高度为该日最大值 C. CD线两侧日期不同 D. 华北平原正逢日落 ‎11. 若甲图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光照图,则乙图所示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B点全年昼长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0. C 11. B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内容,试题难度一般。‎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120°E平分昼半球,其地方时为12时,所以北京时间为12时,华北平原正逢正午左右,故AD错误;武汉在115°E附近,其地方时为11时40分左右,该日太阳高度最大值应在当地时间12时,B错误;CD所在经线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O时,即为自然日界线,两侧日期不同,C正确;综上可知,选C。‎ ‎【1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C点自转线速度为0,即C点为极点,又因甲图为冬至日光照图,冬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则B点在北极圈上,北极圈上全年昼长的变化为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且正好出现极昼现象,之后昼渐短,夜渐长,至冬至日(12月22日)正好出现极夜现象,读乙图可知,只有②曲线符合条件。故选B。‎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9年9月3日08时47分,台湾花莲县海域(23.71°N,121.6°E)发生4.3级地震,震源深度7km。‎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A. 地核 B. 地壳 C. 下地幔 D. 上地幔 ‎13. 此次地震发生时,正在震源附近海域进行船上作业的渔民感觉到船 A. 上下颠簸剧烈 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 左右摇晃剧烈 D.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14. 一般情况下,由地表到地心,地震波在 A. 岩石圈中横波消失 B. 上地幔中纵波波速减慢 C. 莫霍界面上横波波速加快 D. 古登堡界面上纵波消失 ‎【答案】12. B 13. A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公里,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上层;而震源深度7km,此次地震位于地壳层。选B正确。‎ ‎【13题详解】‎ 地震发生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以固、液、气三态中传播;船上作业的渔民,只能感受到纵波的影响上下颠簸剧烈。选A正确。‎ ‎【14题详解】‎ 横波速度慢,纵波速度快,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以固、液、气三态中传播;由地表到地心,地震波岩石圈中横波、纵波都在加速;上地幔中横波、纵波波速都加快;莫霍界面上横波波速加快;古登堡界面上横波消失,纵波减速。选C正确。‎ ‎【点睛】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介质中都可以传播,速度也较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速度比较慢。地震波在地球深处传播时,如果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这突然发生变化所在的面,称为不连续面。根据不连续面的存在,人们间接地知道地球内部具有圈层结构。在地下33公里处横波和纵波都明显加快,是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在地下2900公里处,横波消失,纵波降速,是古登堡面,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现今世界上超高层建筑遍地开花,超高层建筑的建造是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综合体现。迪拜塔楼面的设计灵感源自沙漠之花蜘蛛兰,这种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并能让人们尽情欣赏阿拉伯海湾的迷人景观。大楼的中心有一个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边形“扶壁核心”。楼层呈螺旋状排列,你够抵御肆虐的沙漠风暴,迪拜塔屡获殊荣的设计承袭了伊斯兰建筑特有的风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白天在安装有冷气的迪拜塔内部“扶壁核心”区气流运行的方向是 A. 水平向外 B. 水平向里 C. 垂直向上 D. 垂直向下 ‎16. 夏季白天迪拜塔外墙温度最高值出现在 A. 东北房间 B. 正北房间 C. 西南房间 D. 东南房间 ‎17. 午后2~4时,迪拜塔周边裸地 ‎①温度下降 ②温度上升 ③地面辐射减弱 ④地面辐射增强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15. D 16. C 17. B ‎【解析】‎ ‎【15题详解】‎ 白天因安装有冷气,在迪拜塔内部“扶壁核心”区底部形成高压区,塔内的气流垂直下沉运行;塔是垂直方向的,水平气流运动少;底部冷,空气不会上升。选D正确。‎ ‎【16题详解】‎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迪拜在北回归线附近,夏季大部时间里,太阳在迪拜的南边,南边获得的热更多;一天中最高温在午后2:00,此时太阳偏西,西边更热,所以白天迪拜塔外墙温度最高值出现在西南。选C正确。‎ ‎【17题详解】‎ 午后2~4时,随着太阳西偏太阳高度降低,迪拜塔周边裸地的温度下降;地面温度下降,地面辐射随之减弱。选B正确。‎ 下图示意某日某半球局部地区大气环流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 图示该日处于北半球的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9. 图中丁、乙两处风带风向依次是 ‎①西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④东南风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20. 图示季节 A. 旧金山受戊控制,森林火灾频发 B. 长江流域正值伏旱天气 C. 新西兰受丁影响,气候温和湿润 D. 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 ‎【答案】18. D 19. A 20.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大气环流的有关内容,试题难度一般。‎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根据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可知,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可判断该图为南半球;读图可知,气压带、风带往南移动,可判断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故选D。‎ ‎【19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图为南半球,丁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应为盛行西风,南半球吹西北风;乙地位于高纬度地区,其风带应为极地东风,南半球吹东南风;故图中丁、乙两处风带的风向依次是西北风和东南风,①④正确,故选A。‎ ‎【20题详解】‎ 据第1‎ 小题结果可知,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旧金山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森林火险等级较低,A错误;长江流域伏旱天气在7、8月份,B错误;新西兰终年受盛行西风(丁)影响,气候温和湿润,C正确;此季节太阳直射点南移动,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偏为西北风,所以此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D错误;综上可知,选C。‎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近地面(a)、500m(b)、1OOOm(c)水平面上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若此时西北方气团势力较强,则图示天气系统是 A. B. ‎ C. D. ‎ ‎22. 下列四图表示不同时段甲地天气系统的状态,其中冷气团势力最强的是 A. B. ‎ C. D. ‎ ‎【答案】21. C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由图示等温线分布,可以看出图中有一等温线密集区,说明该地区温度变化幅度大,其两侧气团冷暖性质差异较大;结合等温线密集区在不同海拔高度分布位置,可以推断密集区是一个倾斜的分界面,该天气系统为锋面系统;若此时西北方气团势力较强,则图示天气系统是冷锋天气,对应的是图C;图A是暖锋;图B是气旋,图D是反气旋,气旋与反气旋的气团性质单一,没有明显的差异。选C正确。‎ ‎【22题详解】‎ 锋面过境时,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甲天气系统是冷锋,冷气团势力最强时,暖气团被迫抬升的高度最大,对应的是图A。选A正确。‎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日照充足,但由于广西地形复杂,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下图为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和广西地形图。‎ ‎(l)描述广西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从纬度因素分析甲、乙两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差异的原因。‎ ‎(3)推断丙地的数值范围,并分析丙地太阳辐射量与周围存在差异的原因。‎ ‎(4)说明广西大力推广利用太阳能资源的理由。‎ ‎【答案】(1)南部地区多,北部地区少(空间分布不均)。‎ ‎(2)甲地纬度比乙地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多。‎ ‎(3)丙地的数值在4600-4800之间原因:丙地处于河谷地区,两侧高山分布,且为西南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地表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 ‎(4)境内太阳能资源较丰富,且为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安全,成本低;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利用太阳能,减少化石燃料的应用,可以改善广西的大气质量等。‎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等值线判读及自然资源利用。由图示可以看出,等值线由南向北减少,等值线近似东西延伸;说明广西年太阳辐射量南部地区多,北部地区少(空间分布不均)。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甲地纬度比乙地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 图示丙地是闭合曲线,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判断丙地的数值在4600-4800之间;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除纬度,还有天气和地形,陆地区等值线闭合主要是地形影响,结合当地大气环流分析。推广利用太阳能要从太阳能丰富、环保、再生性等角度说明。‎ ‎【详解】(1)由图示可以看出,等值线由南向北减少,等值线近似东西延伸;说明广西年太阳辐射量南部地区多,北部地区少(空间分布不均)。‎ ‎(2)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甲地纬度比乙地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 ‎(3)图示丙地是闭合曲线,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判断丙地的数值在4600-4800之间。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除纬度,还有天气和地形,该地区等值线闭合主要是地形影响,结合当地大气环流分析:丙地处于河谷地区,两侧高山分布,且为西南风(夏季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多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地表得到的太阳辐射较多。‎ ‎(4)推广利用太阳能要从太阳能丰富、环保、再生性等角度说明;广西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境内太阳能资源较丰富,且为可再生资源;太阳能安全,成本低;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利用太阳能,减少化石燃料的应用,可以改善广西的大气质量等。‎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纬度: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强;‎ 天气: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 地形: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极地投影示意图,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弧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E的交点。‎ ‎(1)C在B的    方向,图中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2)判断图示日期,并说明理由。‎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    时。‎ ‎(4)说出该日北半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答案】(1)西南;A=B>D>C。‎ ‎(2)12月22日前后;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3)(23°26'S,60°W);24(或0)。‎ ‎(4)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有关内容,试题难度一般。‎ ‎【详解】(1)读图并结合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可知,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该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据此可知,C点在B点西侧,C点离南极点近,所以C点在B点以南,综合可知,C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读图可知,A、B两点位于赤道上,C点在南极圈上,D点在南回归线上,根据地球自转运动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可知,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A=B>D>C。‎ ‎(2)据上小题分析可知,该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又因AC段为昏线可知,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所以图示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 ‎(3)据以上可知,图示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120°E平分夜半球,地方时为0时或24时,可算出60°W为12时,所以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S,60°W)。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4)该日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且开始向北移动,所以北半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为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带辐合带,又称赤道辐合带,是在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赤道槽内由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东南信风或变向信风(季风)汇合而形成的狭窄的气流辐合区,也是多雨带。在30°E以西的非洲地区,由几内亚季风与其他偏北风构成了热带辐合带。下图为非洲热带辐合带在一年中最南、最北的位置分布图。‎ ‎(l)指出图甲和图乙所属的季节,并分析几内亚季风的成因。‎ ‎(2)概括30°E以西的非洲热带辐合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述该辐合带上多雨的原因。‎ ‎(3)分析Q地气候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答案】(1)图甲表示北半球冬季,图乙表示北半球夏季。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几内亚季风(或西南风)。‎ ‎(2)分布特征:一年中全部都位于北半球,呈南北来回摆动。原因:在非洲热带辐合带上,有来自低纬度地区的大量暖湿水汽,产生大范围的空气对流,水汽不断上升,形成厚厚的积雨云,常伴有雷暴、大风、多雨等天气现象。。‎ ‎(3)主要特点: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候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影响,从海洋带来暖湿气流,气候温和多雨。‎ ‎【解析】‎ ‎【详解】(1)由图示可以看出,图甲东北信风南移,赤道辐合带在赤道附近,说明太阳直射点南移,表示北半球冬季;图乙东北信风带北移,赤道辐合带在赤道以北分布,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表示北半球夏季。‎ 几内亚季风的成因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的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有关: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偏,形成西南风即几内亚季风。‎ ‎(2) 直观读图30°E以西的非洲热带辐合带的空间分布特征:一年中全部都位于北半球,呈南北来回摆动。多雨原因从辐合带形成及降水形成条件角度分析:赤道辐合带,是在南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赤道槽内由南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东南信风或变向信风(季风)汇合而形成的狭窄的气流辐合区;有来自低纬度地区的大量暖湿水汽,加之纬度低地面受热强烈,产生大范围的空气对流,水汽不断上升,形成厚厚的积雨云,常伴有雷暴、大风、暴雨等天气现象,多对流雨。‎ ‎(3)Q地气候特点结合其所处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特点,从全年的气温和降水特点分析:Q地处大陆西岸,30-40纬度间,夏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Q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气候高温少雨;冬季由于太阳直射点南移,Q受西风带影响,从海洋带来暖湿气流,气候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点睛】热带辐合带可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 ‎1、季风辐合带 季风辐合带是指在北半球夏季,来自南半球的东南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转为西南风,其前沿与北半球的偏东风交汇形成的热带辐合带,其特点是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气流辐合强, 常有热带天气系统生成,如热带云团、热带气旋等。‎ ‎2、信风辐合带 信风辐合带是指南半球东南信风直接与北半球东北信风相遇形成的热带辐合带, 特点是距离赤道较近且无明显的季节变化, 强度小于季风辐合带,也较少强烈的热带天气系统发生。它主要位于北大西洋、太平洋中部和东部地区。‎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8日,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极地科考船驶出北极圈。考察期间,考察队员们看到北冰洋中漂着的大浮冰上出现很多由于表层积雪融化形成的冰表融池。据往年观测,84°N以北地区,随着纬度升高,融池覆盖面积相对减少。近年来,受海冰减少的影响,北极熊数量在减少,目前北极仅存在2万多头北极熊。下图为北冰洋冰表融池景观图。‎ ‎(l)描述北冰洋中漂着的大浮冰上融池的形成过程。‎ ‎(2)说明北极海冰变薄及减少对北极地区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3)极地科考一直备受科学界与各国政府的重视,简述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自然条件给极地海域航行和科考作业带来的困难。‎ ‎【答案】(1)随着春夏季节气温上升,冰表不均匀融化,雨水和冰雪融水在冰面低处汇聚,形成水洼,即融池。‎ ‎(2)对北极的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影响大型哺乳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数量减少,甚至灭绝;海冰减少可能导致北极地区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吸收增强,进而引起温度升高;开阔水域的增多和沿岸冻土的融化会加速海岸的侵蚀,影响原住民的生存环境。‎ ‎(3)极地地区大风频率较其他海域高出很多,合适的作业时间少;恶劣的海况会给科考作业与航行作业带来巨大的风险;极低的气温让船舶船体和设备受到考验,难以保证各种设备正常运转;海冰、冰山、雪崩和流冰也常常使船舶受到严重的威胁;极地的极夜和极昼现象也会影响极地科考。‎ ‎【解析】‎ ‎【详解】(1) 北冰洋中漂着的大浮冰上融池的形成是表层积雪融化形成的冰表融池,可结合北冰洋气温变化说明;大浮冰上有厚厚的积雪,随着春夏季节气温上升,冰表不均匀融化,雨水和冰雪融水在冰面低处汇聚,形成水洼,即融池。‎ ‎(2) 北极海冰变薄及减少对北极地区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从海冰影响北极生物栖息环境、降低了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影响海岸带等方面分析;北极海冰是北极熊的重要栖息地,海冰减少变薄,栖息地减少对北极的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影响大型哺乳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数量减少,甚至灭绝;海冰减少可能导致北极地区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海洋吸收热量增强,进而引起海水温度升高,进而融化更多的海冰;开阔水域的增多和沿岸冻土的融化会加速海水对海岸的侵蚀,影响原住民的生存环境。‎ ‎(3)极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可从极地极端气候、特殊的极夜极昼现象、特殊的海洋、冰川环境等方面说明给极地海域航行和科考作业带来的困难说明;极地地区终年寒冷,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大风频率较其他海域高出很多,合适的作业时间少,不利于航运和科考;大风、大浪等恶劣的海况会给科考作业与航行作业带来巨大的风险;极低的气温让船舶船体和设备受到考验,难以保证各种设备正常运转;海冰、冰山、雪崩和流冰也常常使船舶受到严重的威胁;极地的极夜和极昼现象也会影响极地科考时间。‎ ‎【点睛】进行极地科学考察的意义:‎ 一是环境意义。南北极作为地球的两大冷源,左右着全球的冷暖过程。‎ 二是经济意义。极地无疑是地球“最后的宝藏”,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三是军事意义。极地位各大洲的顶点,有联系各大洲的最短航线。‎ 四是科技意义。在极地科学活动中,人们要在严酷的环境下进行高难度的工作,高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速度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快。‎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