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酷:五大人类活动之(二) 农业活动 教案(通用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练酷:五大人类活动之(二) 农业活动 教案(通用版)

五大人类活动之(二)农业活动 第1课时 农业区位分析 知识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 ‎(2017·黄冈质检)葡萄起源于地中海、黑海和里海沿岸,现在世界多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在北纬20°~52°及南纬30°~45°,海拔400~600 m的地区。若葡萄园临近大水面,深水反射出大量的蓝紫光和紫外线,有利于浆果着色和提升品质。如图示意智利葡萄产区分布,读图完成(1)~(3)题。‎ ‎(1)智利产出的葡萄品质极好,其原因是生长季节(  )‎ A.凉爽多雨,云雾缭绕 B.阳光明媚,昼夜温差大 C.炎热干燥,水源不足 D.河网稠密,水资源丰富 ‎(2)与我国新疆相比,同品种的葡萄在智利色泽更好,这是由于该地(  )‎ A.地处山谷       B.海拔较高 C.邻近沙漠 D.临近大洋 ‎(3)智利的葡萄很少受到外来疫病的侵袭,造成这种情况的自然条件是(  )‎ A.环境具有封闭性 B.环境具有开放性 C.河流短小,水源更新快 D.地势高,紫外线强烈 解析:(1)B (2)D (3)A 第(1)题,智利葡萄品质极好,取决于其优越的气候条件及特殊的地理位置。依据该地所处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可判断出该地具有与原产地相同的气候类型,即地中海气候;该地临近太平洋,依据文字信息可知,深水反射出大量的蓝紫光和紫外线,利于浆果着色和提升品质;该地地处安第斯山脉西部,海拔相对较低。葡萄的生长季节,即南半球夏季,该地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有机物的积累。第(2)题,同品种的葡萄在我国新疆和智利表现出不同的色泽,取决于区域差异,我国新疆深居内陆,而智利葡萄产区临近大洋,有利于浆果着色。第(3)题,智利葡萄很少受到外来疫病侵袭的原因,主要从疫病的传播渠道分析,该地东部是高大而绵长的安第斯山脉,西部是广阔的太平洋,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形成植被稀疏的沙漠地带,环境相对封闭。‎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其主要影响是什么?‎ 农业区位因素 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条件 气候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 地形 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 ‎;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土壤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酸性土壤宜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宜种甜菜、沙棘、枸杞)‎ 水源 在年降水量少于250 mm的地区,农业布局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关注市场动态,发展市场需求的农作物品种 交通运输 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方便快捷的地方 政策 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 技术条件 机械 技术条件的发展和改进,通过影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化肥 良种 冷藏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有何特点?‎ 知识点二 农业地域类型 ‎(2014·全国卷Ⅱ,节选)如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下题。‎ ‎1.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图示岛屿发展的是(  )‎ A.水田农业 B.迁移农业 C.种植园农业 D.畜牧业 解析:‎ 选D 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图示岛屿为新西兰的南岛,该岛屿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田农业主要分布于季风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A错。迁移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B错。种植园农业主要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C错。畜牧业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分布广泛,D正确。‎ ‎2.(2017·榆林二模)读澳大利亚西部地区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R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区位优势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大牧场放牧业 ②乳畜业 ③商品谷物农业 ④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低廉 ⑤温带草原气候,草类茂盛 ⑥靠近港口,便于产品输出 A.②④⑤ B.①④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 ‎(2)小麦—牧羊带的生产特点是(  )‎ A.草场载畜量高 B.农场规模小 C.机械化水平低 D.生产不稳定 解析:(1)B (2)A 第(1)题,该地地处澳大利亚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草类茂盛,地广人稀,由此推测出当地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其区位优势包括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低廉、靠近港口,便于产品输出。第(2)题,小麦—牧羊带,降水多,人口多,农场规模大,生产稳定,草场载畜量高,机械化水平高。‎ 如何判断农业地域类型 判断一个区域农业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关键是看该区域农业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举例如下表所示:‎ 判断依据 判断结论 生产对象 生产目的 生产规模 地域类型 水稻 自给 小农经营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牛、羊 面向市场 大牧场 大牧场放牧业 小麦、玉米 面向市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商品谷物农业 谷物、牲畜 主要面向市场 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高 混合农业 单一热带经济作物 面向国际市场 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 种植园农业 知识点三 农业生产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3·全国卷Ⅱ)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易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3)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 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肥运移 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1)A (2)D (3)A 第(1)题,我国气候的大陆性较强,许多地方春季的气温变化幅度大、降水较少,且春季风力较大、表土易被吹起,再加上春季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播种的季节,故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在春季使用地膜覆盖。第(2)题,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温的年较差、日较差大,且降水较少,因此地膜有较好的保温、保湿作用;此外,西北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再加上风力较大,故地膜可以起到显著的保土作用。第(3)题,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会改变土壤的成分,进而影响作物根系的发育,也会阻碍土壤中水肥的运移;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利于土壤温度的提升,且对表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会加快表土的流失速度。‎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方法 ‎1.分析角度 一般情况下分析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球面貌的变化: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 ‎(2)对生态的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会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土壤盐碱化;山区、黄土区毁林开荒会造成水土流失;迁移农业会导致森林减少、气候变化等。‎ ‎(3)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土壤、大气、水体污染。‎ ‎2.对策分析 根据不同的农业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平原区:土地增肥,增施有机肥,防止土壤肥力下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和生态农业。‎ ‎(2)林区:退耕还林;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3)丘陵山区:封山育林,保持水土;发展立体农业。‎ ‎(4)牧区:退耕还草,规定合理载畜量,培育人工草场,轮牧。‎ ‎(5)灌溉农业区:发展节水农业;合理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兴修水利,保证灌溉水源。‎ ‎(6)环境问题: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 重难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与判断 ‎[典题示例]‎ ‎[例1] (2017·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可从甲地的气温、光照、降水等方面分析。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光照充足,气温相对较高,不需要人工增温;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但降水较少,温室可以减少蒸发,这都是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第(2)题,该地发展农业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其北侧的欧洲发达国家冬季气温较低,冬季蔬菜、瓜果的市场缺口大。第(3)题,可从保证产品质量、维护与更新设施与设备、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等方面分析。第(4)题,本问为开放性设问,回答赞同或不赞同均可。若赞同,可以从当地的技术及气候条件、扩大生产规模后的效益等方面分析;若不赞同,可以从该地的土地及水资源条件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 ℃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优势;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4)赞同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合,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考点师说]‎ ‎1.农业区位分析与合理选择的方法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导区位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再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具体分析如下:‎ ‎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和选择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判断农业主导区位因素的方法 ‎(1)看农业生产的类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例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热量);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地区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 ‎(3)看农业生产特色:如沙漠地区的绿洲农业主导因素为水源,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主导因素为热量,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主导因素为地形等。‎ ‎(4)看优势因素或制约因素:如海南岛地处热带,热量资源丰富是突出优势,热量是其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主导区位因素。再如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水源也就成为当地灌溉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对点训练]‎ ‎1.(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3)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解析:(1)D (2)A (3)B 第(1)题,“刀耕火种”‎ 是一种热带地区的原始农业,是将一个区域的原有植被燃烧,使土地裸露,然后在裸露的土地上种植的一种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种方式。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古埃及人只能在没有植被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第(2)题,据题中信息可知,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为河流上游地区,泛滥沉积物具有季节性,故降水具有季节性;尼罗河为世界最长河流,河流泛滥说明水量大,故年降水量大。第(3)题,据材料可知,6~10月尼罗河洪水泛滥,此时期不能进行农业生产活动,11月到次年5月为枯水期,淤泥裸露,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不是“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的周边地区;热带草原气候区6~10月为湿季,为农业生产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多雨,可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2.稻田画,又称稻田动漫,是因种植彩色水稻而呈现的稻田美景。近几年来,稻田画在我国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地兴起,增加了农民的收益。据此完成(1)~(2)题。‎ ‎(1)与一般的水稻种植相比,稻田画生产(  )‎ A.降低了生产成本 B.加大了劳动强度 C.更利于规模化经营 D.更利于机械化生产 ‎(2)“稻田画”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  B.劳动力   C.地形   D.市场 解析:(1)B (2)D 第(1)题,稻田画是在稻田中种植彩色水稻而呈现的稻田图案美景,因此比一般的水稻种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会加大劳动强度。选B。第(2)题,稻田画在我国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兴起,属于“观光农业”,因此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选D。‎ 重难点(二) 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分析 ‎[考点师说]‎ ‎1.农业地域类型的评价方法 ‎ 评价某地农业地域类型,一般可从该地域类型的区位优势、生产特点、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思考。要注意生产条件与特点、问题与措施具有相互对应的关系,并注意借鉴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功经验,现举例如下:‎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分析、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2.对比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规律 分析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规律时,应把握好以下三个重要的纬度带:‎ ‎(1)30°~40°纬度带:此纬度带是降水丰富且雨热同期的地区,分布着季风水田农业;降水较少的地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有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和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2)40°~50°纬度带:‎ 此纬度带是降水较多且光热条件较差的地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为西欧和北美五大湖沿岸地区的乳畜业;降水较少且光热条件较好的地区,典型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 ‎(3)热带地区:此纬度带内主要涉及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存在大规模的农业生产活动,因其降水较多,且光热充足,热带作物种类丰富,故其形成的热带种植园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该农业地域类型往往以大型农场为主,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较高,商品率高,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典题示例]‎ ‎[例2] (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如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解析] 第(1)题,要结合题干要求从气候条件和用途来分析。由材料可知,剑麻属于热带经济作物,而我国热带面积较小,因此产地范围较小,产量较低;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剑麻纤维的应用领域较大,需求量大,因而产需矛盾突出。第(2)题,读图分析可知,基洛萨是距离首都(港口)较近的城镇,该区域劳动力充足且廉价;位于河流附近,水源充足,有利于种植剑麻;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通过铁路连接港口,对外交通便利。第(3)题,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主要是因为热带气候区气温高,收割的剑麻易腐烂、变质,如不及时加工,会影响纤维质量。第(4)题,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获得的利益主要体现在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上。由材料信息可知,兴建剑麻农场可以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可以增加政府税收,促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答案]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对点训练]‎ ‎3.(2017·宜昌模拟)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读表回答(1)~(2)题。‎ 粮食作物生产统计 甲 乙 丙 丁 每公顷肥料施用量/kg ‎108.8‎ ‎53.7‎ ‎250.8‎ ‎191.9‎ 每公顷产量/kg ‎1 956‎ ‎977‎ ‎2 495‎ ‎3 150‎ 人均产量/t ‎121.7‎ ‎140.6‎ ‎6.1‎ ‎79.2‎ 人均耕地面积/hm2‎ ‎145.6‎ ‎186.6‎ ‎2.1‎ ‎37.9‎ ‎(1)甲、乙两国如果要改善农业的经营,其致力发展的方向应是(  )‎ A.缩小生产规模     B.扩大耕地面积 C.减施有机肥料 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与丙、丁两国的农业特点相符的是(  )‎ A.单位面积产量低 B.人均产量高 C.农业集约化程度高 D.人均耕地面积大 解析:(1)D (2)C 第(1)题,比较表中四个国家可发现,甲、乙两国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产量具有明显优势,甲、乙两国种植商品谷物农业;但与丙、丁两国比较,甲、乙两国单位面积产量较低,所以其发展方向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第(2)题,通过比较每公顷产量、人均产量和人均耕地面积等数据,可排除A、B、D三个选项;同时丙、丁两国每公顷肥料施用量大,说明农业集约化程度高,故C项正确。‎ ‎4.(2017·开封模拟)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区位条件中,不属于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具备的条件的是(  )‎ A.夏季气候温暖 B.土地辽阔,地势平坦 C.临近海港,便于出口 D.草类茂盛 ‎(2)关于甲、乙两牧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乙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B.甲牧区主要为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等;乙牧区主要出口羊肉到北美 C.甲牧区产品主要靠铁路运输;乙牧区产品主要靠航空运输 D.甲牧区生产依赖天然草场,“超载放牧”严重;乙牧区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补充天然牧草的不足 解析:(1)C (2)D 第(1)题,根据两牧区的区位图可知,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远离海港,而潘帕斯牧区临近海港。其他三项均属两牧区共同的区位条件。第(2)题,呼伦贝尔牧区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皮、毛、肉、奶的重要供应地,其产品靠铁路或公路运输,牧区内普遍存在“靠天养畜”和“超载放牧”的现象,为我国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的主要是农耕区畜牧业。潘帕斯草原的牛肉主要依靠海上运输,出口到欧洲国家,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大题增分点——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类题目的答题规范 ‎[典题示例]‎ ‎(2016·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3)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思维流程]‎ ‎[尝试解答]‎ ‎(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 ℃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2)(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3)(茉莉花茶生产应接近茉莉花产地。)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县城交通便利,便于收集茉莉花(蕾);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离南宁市较近,便于产品销售。)‎ ‎(4)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增分指导]‎ ‎1.透析高考考情,明确高考命题特点 设问展示 考向分析 ‎2017·全国卷ⅠT36(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由近年来的高考命题特点可以明显看出,在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考查中,命题设问指向非常明显,尤其是对影响某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的考查频度较高,有时设问中也会用“分析……原因”‎ 来进行呈现 ‎2017·全国卷ⅢT36(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 ‎2014·全国卷ⅡT37(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2013·大纲卷T36(1)评价轮台种植瓜果的自然条件 ‎2013·全国卷ⅠT37(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2.透析分析方法,掌握常见答题模板 ‎(1)常见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的答题模板 区位因素 关键词 答题模板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纬度高(低),昼夜温差大;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平坦(起伏大),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 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 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种植历史 政策支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常见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的答题模板 关键词 答题模板 观点 有利效益 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效益 不利影响 反对,发展的不利条件是×××,将带来×××不利影响 ‎3.透析设问方式,熟知正确的答题思路 设问方式不同,答题思路也不同。农业区位分析主要有下列设问方式:‎ 综合分析 要求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因素或社会经济因素等 主导分析 要求在限制性因素和优势因素之间选择决定性因素,如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条件是降水少,优势条件是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故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水源,有河流和地下水的地区发展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 比较分析 要求对不同地区农业发展区位条件进行比较,发现异同 辩证分析 同一区位因素,可能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必须全面分析,一分为二地看待,如河流中下游地区,灌溉水源充足,但也可能洪涝灾害频繁等 ‎[对点训练]‎ ‎(2017·衡水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常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属于中温带大陆气候,无霜期140天,平均年降水量608 mm,年日照2 629小时。五常大米受产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因素影响,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饭粒油亮,香味浓郁,是日常生活中做米饭的佳品。素有“贡米”之称。如图示意五常市在黑龙江省的位置和范围。‎ 材料二 近年来,全球人口增长引发的缺粮危机和气候异变导致的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出现,粮食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1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目标。虽然我国2012~2013年全国大米产量达到14 33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30%,但是我国每年向泰国进口量均维持在30万吨以上,尤其是高品质的泰国香米是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粮食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1)与我国南方地区相比,说明五常市有利于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 ‎(2)五常大米以香气四溢,品质绝佳闻名,但近年不少品种出现香味减弱的现象。试解释其中的原因。‎ ‎(3)目前,全球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分析在泰国香米的冲击下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4)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近年五常市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对此有人提出应该减少当地水稻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旅游。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五常市种植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等几个角度分析。第(2)题,导致五常大米香味减弱的原因可从气候异变、环境污染、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及品种退化等角度分析。第(3)题,针对泰国香米的冲击,我们应加大科技投入、推进产业化经营、倡导绿色农业、打造国际品牌。第(4)题,为开放性设问,理由能够支持观点即可。‎ 答案:(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纬度较高,光照充足;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好;夏季降水集中,雨热同期;有河流灌溉,水源充足。‎ ‎(2)种植过程中出现杂交现象,品种退化;盲目跨区域种植,积温降低,影响成熟;受低温冻害影响,出米率低;环境问题加剧,土壤大气污染严重。‎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借鉴先进经验,加大科技投入;政府出台政策,适当鼓励种植;注重生态建设,倡导绿色农业;打造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 ‎(4)赞同。旅游成本低,见效快,收入高;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 ‎(或不赞同。减少种植会导致粮食短缺,耕地闲置,资源浪费;旅游有淡季,客源不稳定。)‎ ‎[课堂迁移应用]‎ ‎1.我国农业部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拟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 000万亩,主要调减玉米非优势产区集中的“镰刀弯”地区(主要包括东北冷凉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和西南石漠化地区),2015年这一区域玉米种植面积约1.56亿亩,比2005年增加了7 000多万亩。据此完成(1)~(3)题。‎ ‎(1)近期我国农民减少玉米种植面积的直接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耕地减少       B.玉米价格 C.气候变化 D.生产成本 ‎(2)关于我国近年玉米价格大幅下滑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 A.玉米生产快速发展 B.玉米消费需求不足 C.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增加 D.玉米质量明显下降 ‎(3)关于我国“镰刀弯”地区玉米生产的不利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 A.东北冷凉地区低温冷害、早霜 B.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壤退化、沙化 C.西北风沙干旱区干旱、日温差大 D.西南石漠化地区干旱、地形复杂 解析:(1)B (2)D (3)C 第(1)题,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我国农民近期减少玉米种植面积,说明其种植热情受到了干扰,最有可能是受价格的影响。选B。第(2)题,玉米价格大幅下滑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主要有种植面积增加导致总产量增加,消费需求不足,替代品增加等。选D。第(3)题,玉米非优势产区——东北冷凉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和西南石漠化地区,都是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该区域玉米生长的不利因素因地而异。东北冷凉地区易受低温冷害、早霜侵害;北方农牧交错区土壤退化、沙化,会使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西南石漠化地区干旱、地形复杂,发展种植业会使土地更加贫瘠;西北风沙干旱区日温差大,并非玉米生产的不利因素。选C。‎ ‎2.(2017·湖北四校联考)如图为加拿大植被、农业区分布简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加拿大农业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气候 C.地形、水源 D.矿产资源 ‎(2)有关图中甲、乙两农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农业区地广人稀,适合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B.乙农业区城市众多,适合发展乳畜业 C.甲农业区水热充足,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 D.乙农业区温和湿润,适合发展花卉种植业 解析:‎ ‎(1)B (2)B 第(1)题,加拿大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温和,农业发达。第(2)题,甲农业区地广人稀,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乙农业区城市集中,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故乳畜业发达。‎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原产于秘鲁南部山区,现在世界广泛种植。它生长周期约为3~4个月,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收获后要在避光、阴冷、干燥条件下贮存,避免发芽。马铃薯既可作为粮食或蔬菜食用、进行食品加工,又可用于造纸、纺织、化工等非食品类加工。秘鲁是世界马铃薯主产国之一,同时也是马铃薯消费大国。‎ ‎(1)据马铃薯原产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推测马铃薯的生长习性。‎ ‎(2)简述马铃薯在世界得以广泛种植的主要原因。‎ ‎(3)秘鲁是世界马铃薯主产国之一,但出口量很少,分析其原因。‎ ‎(4)秘鲁政府计划利用马铃薯发展造纸、纺织、化工等加工工业,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推测马铃薯的生长习性,主要依据地图所呈现的地形地势、降水及土壤信息。第(2)题,马铃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的原因,主要从其生长习性、生长周期及需求上分析。第(3)题,秘鲁马铃薯产量高,出口量少,其原因主要从该国的消费量、国际市场需求量及产品本身属性等角度去分析。由文字信息可知,秘鲁马铃薯消费量大,可推知剩余产品少;由马铃薯种植广泛可推知国际市场需求量小;由马铃薯不易贮存可推知其不宜长距离运输。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如果选择赞同,主要从该国充足的原料及工业的产业特点(增加就业岗位、延长产业链等)去归纳。如果选择不赞同,主要从工业原料与粮食的竞争及环境污染角度去归纳。‎ 答案:(1)秘鲁南部属于高山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说明马铃薯喜温凉;高山气候,降水少,说明其耐旱(或喜光照);高山地区土壤发育程度低,说明其耐贫瘠。‎ ‎(2)马铃薯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利于解决粮食短缺问题;营养丰富,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 ‎(3)马铃薯是秘鲁人的主食,国内消费量大;马铃薯在世界种植广泛,国际市场需求量小;马铃薯不易贮存,不便于长距离运输。‎ ‎(4)赞同。理由:秘鲁盛产马铃薯,原料丰富;能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或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或不赞同。理由:马铃薯是当地人的主食;发展加工工业会大量消耗马铃薯,加重粮食供应紧张状况(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发展造纸、纺织、化工等加工工业,会破坏环境,产生工业污染。]‎ ‎[课下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2017·豫东、豫北十校阶段性测试)苦菊是一种喜温、喜水、喜肥、不耐干旱的阳性植物,是河北省廊坊市特产的食用植物,现已广泛种植于我国很多地区。其中,山东省昌乐县的高家河村是远近闻名的“苦菊村”,苦菊种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如图为我国苦菊种植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与甲苦菊种植区相比,乙苦菊种植区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热量充足,降水充沛 C.靠近沿海,位置优越 D.劳动力充足,经验丰富 ‎2.高家河村能够成为“苦菊村”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广阔,商品率高 B.距海较近,海运便利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解析:1.B 2.A 第1题,苦菊是一种喜温、喜水、喜肥、不耐干旱的阳性植物。读图可知,甲苦菊种植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乙苦菊种植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区与甲区相比,水热更充足,这是其种植苦菊的优势自然条件。故本题选B项。第2题,高家河村距离济南、北京、天津等大城市较近,交通便利,而大城市苦菊市场需求量大,因此高家河村有利于形成苦菊种植专业化村,苦菊商品率高。故本题选A项。‎ 中国乳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读图回答3~5题。‎ ‎3.从北京某乳品企业原有牧场的分布看,影响该牧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大城市的消费市场 B.先进的加工技术 C.现代化的交通条件 D.雨热同期的气候 ‎4.该乳品企业在内蒙古新辟了奶源牧场,此举措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是(  )‎ ‎①北京到内蒙古的交通路网改善 ②新辟牧场周边的市场扩大 ③内蒙古牧业的集约化程度提高 ④杀菌和冷链储运技术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原有牧场与新辟牧场相比(  )‎ ‎①草场及周边环境污染更小 ②地价上涨的幅度更大 ③秸秆和精饲料来源欠充足 ④圈舍饲养的比重更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3.A 4.B 5.C 第3题,从图中看,原有牧场靠近北京市。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故乳畜业的分布地应该靠近市场,选A。第4题,牛奶及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但交通条件改善可以缩短产品到市场的时间,再加上冷藏和保鲜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乳制品企业与市场有一定的距离,选B。第5题,原有牧场主要靠近大城市,城市工业比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周边环境污染远远大于新辟牧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城市的地价越来越高,原有牧场比新辟牧场地价上涨的幅度更大;新辟牧场接近草原,秸秆和精饲料来源欠充足;大城市周边,受土地的限制牧场多为圈舍饲养,而草原地区草场广阔,可以利用天然草场放牧,减少圈舍饲养,选C。‎ ‎(2017·湖北七市联考)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重要条件,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茶树对紫外线有特殊嗜好。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雨量充沛,云雾多,空气湿度大,漫射光强,利于氨基酸积累,形成嫩、鲜、爽的茶质,因而有“高山出好茶”之说。读图完成6~8题。‎ ‎6.仅从光照条件上考虑,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茶叶品质较差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7.与东南亚、南亚各地出产的茶叶比较,图示地区出产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价格普遍偏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茶叶品质 B.劳动力价格 C.茶叶品牌 D.关税壁垒 ‎8.随着高山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目前有人发起“拒绝购买高山茶”的活动,其主要理由是(  )‎ A.增加产量导致品质降低 B.倡导绿色和节俭的生活方式 C.开辟高山茶园易产生水土流失 D.开辟高山茶园破坏生态平衡 解析:6.D 7.B 8.C 第6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出图中岛屿为台湾岛,台湾岛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和地形影响,岛屿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丁地位于台湾岛西部,且丁地位于河谷附近,气温较周围地区高,晴天多,光照强,影响茶叶的品质。故选D。第7题,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成本。与台湾相比,东南亚、南亚茶叶生产的自然条件更优越,品质更优良。与东南亚国家相比,台湾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所以销售价格普遍较高。第8题,随着高山茶树种植面积的扩大,原生植被遭到破坏,易导致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C对。茶叶的品质取决于自然条件,与产量无关,A错;饮茶有利于健康,且并不是奢侈的生活方式,所以B错;开辟高山茶园会导致原生植被遭破坏,但不会破坏生态平衡。‎ ‎(2018届高三·安庆一中摸底)车厘子(一种水果)原产于小亚细亚半岛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味道鲜美,但容易腐烂。某网店采用“先订购,后采摘”的预售方式销售美国车厘子,力求进口水果从源地直达消费者。如图为销售流程图。结合材料回答9~11题。‎ ‎9.该网店采用预售方式可降低销售成本,下列选项中不能降低的是(  )‎ A.保鲜成本 B.仓储成本 C.管理成本 D.运输成本 ‎10.美国最适宜种植车厘子的地区是(  )‎ A.西部高原区 B.佛罗里达半岛 C.中央大平原 D.密西西比河口 ‎11.智利也是著名的车厘子产区,如果该网店欲预售智利车厘子,最佳时间在(  )‎ A.12月下旬~次年1月上旬 B.2月中旬~2月下旬 C.6月下旬~7月上旬 D.8月中旬~8月下旬 解析:9.D 10.A 11.A 第9题,网店预售方式不可能改变水果产地与市场的距离,且车厘子保质期短,因而采用的是空运,运输成本不可能降低。第10题,由材料可知,车厘子的原产地为亚热带的高原地区,所以美国最适宜种植车厘子的地区是西部高原区。第11题,智利在南半球,如果该网店欲预售智利车厘子,最佳时间应在北半球预售时间的基础上加六个月,即12月下旬~次年1月上旬。‎ 二、非选择题 ‎12.(2017·广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南沙群岛(如图所示)是南海上散布范围最广的珊瑚礁群。南沙岛礁的特殊地理环境导致岛上驻守官兵长期存在“吃菜难”的问题。海军南沙部队蔬菜生产生活保障项目——“南沙温室”建设已正式启动。‎ ‎(1)分析南沙岛礁种植蔬菜的限制性自然因素。‎ ‎(2)官兵把从大陆捎来的泥土堆砌在水泥地板上尝试种植蔬菜,但往往失败。试分析其原因。‎ ‎(3)“南沙温室”与一般温室的功能有很大差异,推测其应具备的功能。‎ ‎(4)针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指出在“南沙温室”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第(1)题,应主要从南沙群岛岛礁面积、土壤、淡水等方面分析。第(2)题,原因应主要从水分蒸发、土壤硬化以及泥土容易盐渍化等方面分析。第(3)题,应从其调节太阳光照、调节气温和大气湿度以及收集雨水等方面分析。第(4)题,应主要从抗风、抗波浪、抗暴雨、抗腐蚀等方面分析。‎ 答案:(1)由于岛礁面积小,缺少土地;由于岛礁是一种石灰质的岩石,不利于成土,缺少土壤;由于四周为海洋,岛屿面积小且石灰质岩石不利于储水,缺少淡水。‎ ‎(2)由于地处热带,太阳高度大,太阳光照强烈,气温高,因而泥土水分蒸发旺盛,土壤容易硬化、板结;水泥板不利于下渗,土壤矿物质和盐分难以流失,因而泥土容易盐渍化,不利于蔬菜生长。‎ ‎(3)一般温室主要建设在较为寒冷的地区,主要起保温、保湿作用。“南沙温室”地处热带海洋,太阳光照强烈,高温、高湿,因此“南沙温室”不侧重保温、保湿作用,而侧重调节过强的太阳光照和过高的气温以及过高的空气湿度。所以,“南沙温室”具有调节太阳光照的强度、气温和大气湿度的功能。此外,由于缺少淡水,淡水主要来源于雨水,因而“南沙温室”通过特殊的顶部设计,还具有收集雨水的功能。‎ ‎(4)“南沙温室”地处热带海洋环境,在建设温室过程中,应针对台风、风暴潮、波浪等海洋灾害,以及高温、高湿、高盐等容易腐蚀物质的大气环境,注意抗风、抗波浪、抗暴雨、抗腐蚀等问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阿拉伯胶由胶树分泌形成,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产业上有广泛应用。胶树扎根较深,能大量吸收地下水,最适宜生长在雨季短、旱季长的热带地区。种植胶树5年后方可采胶,每年10月份出胶,一年内仅能收胶3次,主要依靠人工采胶。苏丹树胶产量和出口量均排名世界之首,下面右图中甲区域(胶树种植区北部)是该国胶树最适宜的生长区。近年来国际市场供不应求,但该国却遇到了增产难度大的问题。‎ ‎ ‎ ‎(1)分析甲种植区比南部更适宜胶树生长的自然原因。‎ ‎(2)近年来,阿拉伯胶国际市场供不应求,但该国却遇到了增产难度大的问题,试分析原因。‎ ‎(3)为满足市场需求,苏丹在乙地区大面积种植胶树,增加胶的产量,你是否赞同?请给出合理的理由。‎ 解析:第(1)题,分析甲种植区比南部更适宜胶树生长的自然原因时,先整理出阿拉伯胶树的生长习性,然后对比甲地的哪些气候要素与胶树的生长习性相吻合。归纳气候要素时主要立足于“纬度位置”“降水特征”两个角度。第(2)题,分析阿拉伯胶增产难度大的原因时,一是立足于胶树本身,结合材料可知胶树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一年仅能收胶3次)胶树出胶次数少,单产低;二是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环境,该国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水热条件变化大,产量不稳定;三是立足于当地的经济状况,(主要依靠人工采胶)农业技术水平低,难以规模化经营。第(3)题,如果选择赞同,主要从经济价值方面分析,如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等。如果选择不赞同,主要从生态及社会两方面分析,如种植胶树破坏生态环境;该地劳动力不足;该地经济相对落后,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等。‎ 答案:(1)纬度较高,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时间短,雨季较短;受东北信风控制的时间长,旱季较长。‎ ‎(2)胶树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一年仅能收胶3次)胶树出胶次数少,单产低;(主要依靠人工采胶)农业技术水平低,难以规模化经营;热带草原气候区,水热条件变化大,产量不稳定。‎ ‎(3)赞同。理由:树胶用途广,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或不赞同。理由:该区域接近沙漠,降水少;胶树生长吸取大量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破坏生态环境;胶树种植和采集需大量劳动力,该区域劳动力不足;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差。)‎ 第2课时 农业可持续发展 考查点(一) 区域农业的发展条件和布局特点 ‎[典题示例]‎ ‎[例1] 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2014年菲律宾总人口突破1亿,而农业生产水平徘徊不前,粮食产量不足。二战后,②菲律宾伴随着工业化推进,城市化水平也大幅提高,城镇人口快速增长,肉食品消费也急剧增长。‎ ‎(1)说出菲律宾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并简述其特点。‎ ‎(2)分析菲律宾农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3)分析城市化快速发展对菲律宾粮食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要准 设问解读 思考定向 第(1)问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说明类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等)的判定及各自特点 第(2)问 农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原因类 从地形、气候、水文等角度思考 第(3)问 城市化对粮食生产产生的不利影响 影响类 从耕地数量及质量变化、劳动人口数量变化及农业产业结构变化三个角度思考 第二步:析题要全 ‎(1)定位区域在哪里 题干中点明了区域是“菲律宾”,图中显示出菲律宾的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菲律宾是位于东南亚热带地区的岛国。‎ ‎(2)析材料,对接知识 材料信息 对接知识 由材料中的①信息可联想到菲律宾经济水平及其人口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菲律宾位于东南亚,属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较为落后,人口稠密,对农产品需求量大,粮食商品率低,但劳动力丰富 由材料中的②信息可联想到城市化过程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城市化过程中,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农业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深刻地影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由题图③信息可联想到菲律宾的气候、地形、地质特点 菲律宾位于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农业发展中易受旱涝影响;典型的岛国,地表崎岖且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第三步:答题要精 ‎(1)季风水田农业。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2)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洪涝灾害多发;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旱季多旱灾;位于低纬度地区,夏秋季节台风灾害多发;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山地多、平原少,地震、火山活动频繁。‎ ‎(3)城市化快速发展侵占大量耕地;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使城市周边耕地质量下降;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城市人口的大量增长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导致饲养牲畜消耗粮食增多;城市人口对花卉、蔬菜等需求增加,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作物种植比重增大,粮食作物种植比重减小。‎ ‎[方法归纳]‎ ‎1.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思路 ‎(1)结合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分析该区域适合发展哪些类型的农业、种植哪些作物。‎ ‎(2)综合考虑该区域的社会经济条件,如技术、交通、市场等,从已确定的农业类型及作物中选取单位产值最高且对当地生态环境危害最小的。‎ ‎(3)要注意区域内部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2.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类常考题型及思考角度 ‎(1)常考题型 评价类问题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类,只要求回答出有利条件或指出区位选择的原因,常见设问词有“分析”“说明”“归纳”等。‎ 第二类,针对特定区域,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其区位条件的特点和表现,常见设问词是“评价”。‎ 第三类,先选择对某种农业生产活动的支持或反对态度,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常见的设问方式是“你认为”“说明理由”“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等。‎ ‎(2)思考角度 农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 ‎①自然条件:‎ a.气候:‎ 类型 生产优势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夏季(全年)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夏季(全年)‎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 利于光合作用的养分积累,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 降水少、干旱,水源是农业生产的制约条件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温和湿润(冬温夏凉,降水比较均匀)‎ 利于牧草生长,对发展畜牧业有利 雨天多,云量大,日照不足,不利于农作物的成熟 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多种气象灾害影响生产(寒潮、台风、干旱、暴雨洪涝等)‎ 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高温多雨 光、热、水充足,利于生产 b.地形:(位于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古老的高原)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c.土壤:肥沃(黑土、紫色土、水稻土等)。‎ d.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有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 ‎②社会经济条件:‎ a.市场条件:国内外市场距离远近、城市人口数量、生活水平高低、消费习惯。‎ b.交通条件:海运及内河航运条件(对外贸易)、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国内市场)、航空运输条件(花卉、高档果品等)。‎ c.农业技术:机械化水平、生物技术、耕作技术、灌溉技术、农业科技水平。‎ d.国家政策: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 e.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种植养殖技术。‎ ‎[对点训练]‎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嘉南平原位于台湾岛西部浊水溪以南,由浊水溪、曾文溪等河流冲积而成,是台湾岛面积最大的平原。嘉南平原早期许多地方是对天气依赖程度很高的“看天田”,直到嘉南大圳(圳,灌溉用的水渠)完工后,遂有“谷仓”之美称。嘉南大圳以乌山头水库(位于曾文溪支流官田溪上游狭小谷地,水源通过隧道引自曾文溪上游)和浊水溪为主要水源,经由供水渠,对农田进行灌溉,灌溉过的水,再经排水渠注入海洋。嘉南大圳虽然是台湾岛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但是灌溉用水供应有限,当地形成了相应的作物布局,把水稻、甘蔗和杂粮组合在一个灌溉区内,每种作物种植面积各占三分之一,将这三种农作物进行轮换种植,形成了三年轮作制。如图示意嘉南平原位置。‎ ‎(1)与台湾岛东部地区相比,分析嘉南平原成为台湾主要农业区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嘉南大圳修建后对嘉南平原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作用。‎ ‎(3)说明嘉南大圳灌溉用水供应有限的原因。‎ ‎(4)简析嘉南平原灌溉区内同时种植水稻、甘蔗和杂粮,并进行轮作的原因。‎ 解析:第(1)题,主要从地形平坦、临河水源充足、河流冲积、土层深厚肥沃等方面分析。注意比较对象。第(2)题,从改善灌溉条件、防御旱涝、改良土壤等方面分析。第(3)题,主要从题干材料中显示的嘉南大圳的引用水源地的集水范围、供水量等方面分析原因。第(4)题,可从轮作可以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以及减少灌溉用水量等方面分析原因。‎ 答案:(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地势低,热量更为充足);河流冲积形成,土壤深厚肥沃;河网密布,便于灌溉。‎ ‎(2)供水渠能够提供灌溉用水,扩大灌溉面积,防御旱灾;排水渠利于洪水的宣泄,减轻洪涝灾害;排水渠将沿海平原土壤中的盐分排入海洋,改良土质,增加耕地面积。‎ ‎(3)(嘉南大圳的灌溉用水主要来自于乌山头水库和浊水溪)乌山头水库位于曾文溪支流上游,集水区域较小,供水有限,水量不足;水库面积狭小,蓄水量有限;浊水溪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流量小,不能提供足够的灌溉用水。‎ ‎(4)水稻、甘蔗和杂粮的需水量和所需要灌溉的时间各不相同,同时种植可以避免因集中灌溉导致灌溉水源不足问题;水稻、甘蔗和杂粮轮作能合理利用土壤养分,保持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考查点(二) 区域农业发展问题的成因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典题示例]‎ ‎[例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①菠萝具有喜温暖、好雨雾、怕积涝的特性,以年均温24~27_℃、年降水量1_000~1_500_mm的生长条件最为适宜。②如图为中国菠萝主要种植省区示意图。‎ 材料二 ③徐闻县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其菠萝产量占全国菠萝总产量的40%以上。下表为④徐闻县“菠萝经济”相关产业发展措施一览表。‎ 相关产业 发展措施 农业 鲜果销售:打造“愚公楼菠萝”品牌。‎ 养殖业:菠萝叶渣喂养猪、肉牛、奶牛 加工业 果实加工:菠萝罐头、果汁、酒、果脯、菠萝蛋白酶等。‎ 菠萝叶:提取菠萝纤维,制作高档服装。‎ 下脚料:生产肥料、饲料、沼气等 旅游等 服务业 ‎“菠萝的海”田园观光,“菠萝饭”等特色餐饮 ‎(1)说出我国菠萝主要种植省区菠萝种植有利的气候、地形条件。‎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徐闻县“菠萝经济”的发展措施进行评价。‎ ‎(3)2015年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徐闻县菠萝产量与往年相比减少40%。指出徐闻县菠萝种植易遭受的气象灾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题规范]‎ 第一步:审题要准 第(1)问,找准设问要求“说出”;确定设问指向“有利的气候、地形条件”;瞄准知识限定“菠萝种植”。‎ 第(2)问,找准设问要求“评价”;确定设问指向“徐闻县‘菠萝经济’的发展措施”;瞄准知识限定“可持续发展”。‎ 第(3)问,找准设问要求“指出”“提出”;确定设问指向“气象灾害”“防治措施”;瞄准知识限定“气象灾害及其防治”。‎ 第二步:析题要全 ‎(1)定位区域在哪里 由题中的图文信息可知,菠萝的主要种植区位于我国南方沿海省份,徐闻县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 ‎(2)析材料,对接知识 材料信息 对接知识 由材料一中的①信息可知“菠萝的生长条件”‎ 适合菠萝生长的气候是水热充足的热带气候,因怕积涝,故适合菠萝种植的地形是地势相对较高的丘陵地带 由材料一中的②信息可联想到的知识是“我国的政区分布及气候、地形特点”‎ 我国南部沿海省份的气候特征是光热充足、降水较多,且地表崎岖,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由材料二中的③信息可联想到的知识是“我国南部沿海的气候及农业发展措施”‎ 我国南部沿海气候湿热,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自然条件优越,可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专业化 由材料二中的④信息可联想到的知识是“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大农产品的深加工力度,延长产业链,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第三步:答题要精 ‎(1)纬度低,热量充足;位于季风区,距海近,降水丰沛,满足菠萝生长的需要;地表崎岖,排水良好。‎ ‎(2)打造品牌,提升菠萝产品知名度,扩展市场;对菠萝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收入;发展多种经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增加就业;下脚料再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 ‎(3)易受台风、低温冻害、旱涝灾害的影响。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培育、推广优良品种等。‎ ‎[方法归纳]‎ ‎1.区域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区域农业发展中的问题有很多种,但大体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业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是由于不合理的农业开发或高强度的土地开发利用,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湿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出现,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农业环境污染问题 主要是农业发展过程中为追求更高的产量,不合理的施用化肥、农药、农用地膜等导致的土壤污染、农产品污染、质量下降等环境污染问题,影响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农业发展策略问题 主要是由于认识以及科技水平的原因,导致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活动方式落后、农业产业加工经营落后、专业化和集约化程度低、农业产业效益低等问题。‎ ‎2.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分析 ‎(1)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作物生长环境)‎ 如退耕还林、还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禁止过度开垦、放牧、樵采,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农田防护林,治理盐碱地和风沙地等。‎ ‎(2)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自身构成元素)‎ 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节水技术和优良品种、改良土壤、提高机械化水平、改善交通条件、建设人工草场、轮牧、禁渔、休渔等。‎ ‎(3)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农业内部的结构)‎ 如农、林、牧、渔均衡发展,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合理安排各业比重;在均衡发展的同时突出特色产业等。‎ ‎(4)加强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专门化(农业规模、性质)‎ 如建设(区域具有优势的某农作物)商品性农业基地等,获得规模效益。‎ ‎(5)转变经营方式,实现农业综合开发 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特色产业进行深挖掘,提高附加值。‎ ‎[对点训练]‎ ‎2.(2017·泉州二检)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乌江镇位于黑河中游,盛产“乌江贡米”。乌江贡米种植始于唐代,生长周期长,品质优良。20世纪80年代,乌江镇引进外地高产品种,传统的乌江贡米种植面积逐年萎缩。2000年,黑河开始实行分水制(每年将上游来水的60%分给下游),此后,张掖市大力推进节水农业,发展种子繁育农业。2013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由于制种玉米面积产值逐年上扬,水稻种植面积逐年缩减,“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2016年,乌江镇建起“乌江贡米”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恢复“乌江贡米”生产。‎ ‎(1)说明“乌江贡米”几近销声匿迹的原因。‎ ‎(2)分析张掖能够建成国家级优质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的自然原因。‎ ‎(3)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问题①:分析乌江镇恢复“乌江贡米”生产的原因。‎ 问题②:为栽培示范基地种植“乌江贡米”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题,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进行分析。自然条件方面,地处内陆地区,降水比较少,水资源短缺,制约水稻种植(水稻种植成本上升),种植面积减少;社会经济方面,“乌江贡米”单产较低,经济效益较差;外地引进的高产大米经济效益较好;分水制导致张掖农业用水减少;张掖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第(2)题,要求回答的是自然原因,从气候、光照、水源、地形等方面分析。第(3)题,问题①主要从水稻的质量和市场需求进行分析。问题②主要是从改良新品种、保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考虑。‎ 答案:(1) “乌江贡米”单产较低,经济效益较差;外地引进的高产大米经济效益较好;分水制导致张掖农业用水减少,制约水稻种植(水稻种植成本上升),种植面积减少;张掖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2)张掖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玉米品质优良;并且干燥气候有利于晾晒和储存。张掖地区气候干旱,冬季寒冷,病虫害少。有祁连山的冰雪融水灌溉,水质洁净;位于山麓冲积扇,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制种产量大;张掖被沙漠和高山围绕, (北面是内蒙古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南面是祁连山)形成了天然的隔离区,使玉米制种较少受到有害生物和有害花粉的侵袭;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害虫生存与繁殖。‎ ‎(3)问题①:乌江贡米品质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优质大米的市场需求增加;种植乌江贡米有助于利用品牌效应,拓展高端市场;保护乌江大米传统品种和传统品牌。‎ 问题②: 提高科技投入,在保护传统品种的同时,改良培育新品种;发展节水生产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绿色种植,保证产品品质; 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 ‎[课下达标检测] ‎ ‎1.(2017·泉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茶树是深根植物,好暖怕晒,喜湿怕涝,气温下降到0 ℃以下时易受冻害。河南省信阳市是我国茶叶种植的最北界,这里纬度高,冬季长,茶树冬眠时间长,积蓄的营养物质多,出产的信阳毛尖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优质的毛尖外形细、圆,大小匀整,都产自植被茂密的高大群山300~800 m山腰茶园中。成茶易变质,需在低温、干燥、避光、隔绝氧气的环境中保存,主要销售北方市场。其中明前茶(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是一年中出产最好的茶,有“明前茶贵如金”‎ 的说法。近年来,信阳毛尖的需求日渐增大,种茶效益逐步提高,不少低山地区也开始广泛种茶。如图为河南省简图。‎ ‎(1)分析信阳市高大群山的山腰处优质毛尖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从气温角度分析信阳毛尖“明前茶贵如金”的原因。‎ ‎(3)说明茶农在低山区广泛种茶对信阳毛尖茶产业的影响。‎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问题①:说明信阳毛尖主要销售北方市场的理由。‎ 问题②:为了开拓信阳毛尖在南方市场,有人采用网店销售,但效果不好,说明其遇到的主要问题。‎ 解析:第(1)题,信阳市高大群山的山腰处优质毛尖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要从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角度结合材料中信阳毛尖的生长习性进行分析。第(2)题,从气温角度分析信阳毛尖“明前茶贵如金”的原因主要从气温对茶叶的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分析。第(3)题,茶农在低山区广泛种茶对信阳毛尖茶产业的影响要从有利和不利角度分析。有利影响主要从经济效益分析,不利影响主要从生态效益及长远利益角度考虑。第(4)题,信阳毛尖主要销售北方市场和开拓南方市场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从市场距离、知名度及饮用习惯角度分析。‎ 答案:(1)山腰多地形雨,湿度大;高山山腰多云雾,少阳光直晒;山区阻挡冷空气,少冻害(或:山地逆温,山腰较温暖);山地排水良好;植被茂密,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丰富,肥力较高。‎ ‎(2)信阳市纬度较高,清明节前气温低,有利于茶叶营养物质积累;(或:冬季长,茶树冬眠时间长,积蓄的营养物质多)气温低,茶叶生长速度慢,叶芽小,产量低,市场供应少;气温低,少病虫害,使叶片形态完好,农药使用少,绿色产品。‎ ‎(3)种植规模扩大,产量增加,短期内经济效益提高;低山地区茶叶生长条件较差,茶叶品质下降,价格降低;品牌形象受损,影响茶叶整体经济效益;低山地区种植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问题(或造成茶叶生长环境退化)。‎ ‎(4)问题①:毛尖茶运输过程易损耗和变质,北方市场距产地近,减少运输成本;北方人有饮信阳毛尖的习惯;信阳毛尖在北方的知名度较高。‎ 问题②:南方地区是茶叶的主产区,产量大,品种多,竞争大;南方市场距产地远,网购毛尖茶运输过程易损耗和变质,运输和保鲜成本高;南方人无饮信阳毛尖的习惯;在南方品牌知名度低。‎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秘鲁首都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习主席从“喜欢吃来自拉美地区的地瓜土豆”说起,借喻中国的发展要扎根亚太。马铃薯原产于秘鲁南部地区,现在世界广泛种植。其生长周期约为3~4个月,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如图为秘鲁地形图及年降水量分布图。‎ ‎(1)利马APEC峰会期间多云雾天气,试解释原因。‎ ‎(2)分析秘鲁地形和降水对该国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 ‎(3)说明秘鲁南部盛产马铃薯的优势气候条件。‎ ‎(4)你是否赞同在秘鲁南部进一步开垦耕地、扩大马铃薯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雾的形成主要从充足的水汽、降温过程、稳定的大气结构及微风等方面分析。第(2)题,地形和降水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从对农业、人口、城市及交通分布的影响来分析。第(3)题,根据马铃薯的生长习性分析其气候优势。因马铃薯喜冷凉,故气候优势在于地势高,气温低;根据降水量分布图,秘鲁南部降水少,故其气候优势是光照充足,日温差大。第(4)题,此题为开放性问题,只要理由和观点相符即可。赞同扩大马铃薯生产规模,主要从规模效应、经济收入、种植历史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回答;反对,则主要从进一步开垦耕地,易造成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和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方面回答。‎ 答案:(1)距海近,水汽充足;受秘鲁寒流影响,温度降低,水汽凝结为云雾;寒流与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大气稳定,浓雾不易扩散。‎ ‎(2)西北—东南走向的高大山脉导致东西陆上交通联系不便;西北—东南走向的高大山脉,多山地降水,形成众多河流,为西部平原提供水源;山脉相对高度大,河流落差较大,水能丰富;山地面积广大,利于发展林、牧业;东北部地势平坦,降水丰富,是热带雨林气候区,利于发展林业;西部平原面积狭小,气候干旱但有众多河流,是种植业、城市、人口集中分布区。‎ ‎(3)南部属于高山地区,海拔高,气温低;降水较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4)赞同。理由:扩大种植规模,有利于提高规模效应,提高经济收入;当地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该地马铃薯质量高,市场需求量大。‎ ‎(或反对。理由:该地为山地,进一步开垦耕地,易造成水土流失;毁林垦荒,破坏森林,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破坏,易诱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使生态环境恶化。)‎ ‎3.(2017·桂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赤道线上的肯尼亚,农业是支柱产业之一,其鲜花种植业已有30多年的历史。肯尼亚境内多高原,全年最高气温为22~26 ℃,特别适合各种花卉的生长,目前肯尼亚的鲜花已经占领了31%欧洲鲜花市场。如图是肯尼亚区域图。‎ ‎(1)评价肯尼亚发展鲜花产业的区位条件。‎ ‎(2)简析近年来肯尼亚鲜花航空运输发展迅猛的原因。‎ ‎(3)简述肯尼亚促进鲜花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区位农业条件的评价。农业生产的区位分析从气候、地形、土壤、灌溉水源、市场、劳动力、交通、技术等方面分析。该题为评价类试题,还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利用航空运输鲜花的方式发展较快的原因,主要从鲜花这种运输产品以及航空运输的特点来进行分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从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1)有利条件:地处高原地区光照强;高原地区气候四季如春(气候全年温和或热量充足)、降水较充足(有明显干湿两季);航空运输便利;土地租金低;劳动力价格低(农业劳动力丰富)等。不利条件:旱雨季分明,旱季缺水;经济落后,本国市场小;市场距离远,运输成本高。‎ ‎(2)鲜花易腐烂、保鲜期短;距国际市场较远,对保鲜技术和运输速度要求高;产量高,出口量大;鲜花的经济价值高,支付运费能力强。‎ ‎(3)改善生产条件,如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采取保温措施等;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防止土地荒漠化等;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新品种;对鲜花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生产系列产品。‎ ‎4.(2017·汕头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潍县萝卜,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含有大量维生素,口感独特、营养丰富、具有保健作用,有“小人参”之称,深受人们喜爱。集“中国果菜十大驰名品牌”、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等众多标签于一身,价格也从以前的每个几分、几角到现在的每个几元钱。主要分布于山东省境内的胶东半岛与山东内陆的中间位置(如图)。一般8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11月上旬收获,其生长发育前期为幼苗生长期、后期为萝卜生长和成熟期。‎ 产区通过政府引导、科研单位和农业主管部门积极配合,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生产模式。从2008年开始每年的10月底都举办萝卜文化节,主要有展览展示、产品品鉴会、产销对接等系列活动。‎ ‎(1)分析潍县萝卜在生长的前期和后期的有利气候条件。‎ ‎(2)列举潍县萝卜在生长的前期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 ‎(3)说明近年来潍县萝卜价格大增的原因。‎ ‎(4)简述潍县举办萝卜文化节的经济意义。‎ 解析:第(1)题,潍县萝卜在生长的前期和后期的有利气候条件主要从该地气候类型及萝卜的种植与收获时间综合分析。潍县位于山东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潍县萝卜种植时间为8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下旬~11月上旬收获。8月份为该地的雨季,降水多,气温高,有利于幼苗成长。后期为秋季,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萝卜品质提高。第(2)题,潍县为温带季风气候,8月份为雨季,如果降水持续时间长,有可能会发生洪涝灾害,如果夏季风来得晚,退得早,容易发生旱灾。第(3)题,价格升高与农产品品质、品牌效应等有关。第(4)题,潍县举办萝卜文化节的经济意义主要从扩大知名度、开拓市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角度考虑。‎ 答案:(1)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萝卜生长的前期为夏末秋初,气温较高,降水多。萝卜生长的后期为秋季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2)洪涝、干旱等灾害。‎ ‎(3)品质好;创品牌;规范化管理。‎ ‎(4)使潍县萝卜扩大了影响,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5.(2017·赣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赣南脐橙已被列为全国十一大优势农产品之一,荣获“中华名果”等称号。赣南脐橙作为江西省唯一产品,入围商务部、质检总局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谈判的地理标志产品清单。赣南脐橙年产量达百万吨,原产地江西省赣州市已经成为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年产量世界第三,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脐橙栽培要求年平均气温为17~20 ℃,≥10 ℃的年活动积温为5 800~6 500 ℃,1月平均气温在6 ℃以上,年降雨量1 000 mm以上。图a示意赣南在江西省的位置,图b示意赣南地形。‎ 材料二 2016年8月,李克强总理考察江西赣南脐橙基地,总理强调,国家会继续帮助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要依托科技进步……促进转型升级,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尤其要加大对老区的支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材料三  对赣南脐橙基地的农户来说,2016年因为总理点赞,赣南脐橙被抢购一空!在江西瑞金,加入万亩脐橙基地的农户一共有近3万人,而且其中10%以上都是精准扶贫对象。通过鼓励果业大户、致富能手创办脐橙协会或者脐橙合作社,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并积极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建设标准化果园,当地不仅让赣南脐橙“飘香四海”,也让数万贫困果农的收入得到了实实在在地提升。‎ ‎(1)试分析赣南地区成为脐橙主产区的优势条件。‎ ‎(2)简述赣南农户探索的“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的积极意义。‎ ‎(3)试分析赣南地区脐橙种植对甲湖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4)指出“赣南脐橙”成为“中华名果”对当地进一步发展脐橙产业的意义。‎ 解析:第(1)题,区域农业发展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第(2)题,该模式的积极意义主要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角度去分析。第(3)题,回答此题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脐橙种植产生的影响,而非其他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二是对湖泊产生的影响而非对该区域产生的影响。第(4)题,主要从形成品牌效应、提升竞争力、形成产业链等角度分析。‎ 答案:(1)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条件组合好,适合脐橙的种植;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通风、排水条件好,适宜果树种植;距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近,市场需求量大;铁路、水运便利,利于脐橙外销;国家政策的支持。‎ ‎(2)有利于因地制宜地组织农业生产;有利于形成产品品牌,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进行规模化种植,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有利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保障农民受益的稳定性。‎ ‎(3)脐橙园树种单一,保持水土的功能较弱,入湖泥沙增多,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导致湖泊的生态功能下降;脐橙种植过程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化肥和农药残留大部分随地表径流汇入湖泊,使湖泊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4)推动脐橙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有利于形成主导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3课时 聚焦新型农业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而且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农业这个传统产业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于是新型农业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而学生遇到此类命题的时候,常常因为对一些新型农业的实质认识不准而出现失误。因此,从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地域类型特点、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分析入手,抓住新型农业的表现、实质是突破的关键。‎ 新型农业之(一) 设施农业——科技的发展改良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热点解读]‎ 一、类型简介 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设施农业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我国设施农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面积利用太阳能的工程,绝对数量优势使我国设施农业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期,技术水平越来越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设施栽培是露天种植产量的3.5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有世界人均面积40%,发展设施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多地少制约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最有效技术工程。‎ 二、类型特点 设施农业是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设施农业是个新的生产技术体系,它的核心设施就是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环境安全型菇房。关键技术是能够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的覆盖材料,做到寒冷季节高透明高保温;夏季能够降温防苔;能够将太阳光无用光波转变为适应光合作用需要的光波。它根据不同的种养品种需要设计成不同设施类型,同时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 三、问题与发展 ‎1.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设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创新技术很少;设施农业装备发展滞后,设备比较简易,环境控制能力差,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专业设施农业技术人员缺乏,农户技术水平低,整体素质、服务水平与设施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形势严峻,农药、化肥超标使用导致果蔬品质下降,动物养殖防疫、消毒设施落后,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2.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建立健全设施农业管理组织机构,鼓励设施农业覆盖材料的研制以保障我国设施农业尽快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研发推广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温室(棚)结构及其配套设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对环境污染清理和控制装备、农产品冷藏保鲜设备的推广应用。打造品牌战略和特色农产品战略,以市场引领设施农业发展。‎ ‎[热点押题]‎ ‎1.旅游和科技正演绎着一场农业经营模式的变革。如图为西安周边某县建立的农业产业园,融合了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的休闲观光农业,无土栽培、无公害化生产、采摘游、家庭农场、订单式的私人配送与定制等手段,让农产品价格翻了几番,采用智能温棚控制技术,为农户带来“四季不断”的收入。根据材料完成(1)~(2)题。‎ ‎(1)智能温棚改造了农业生产中的哪些要素(  )‎ A.热量、光照、土壤    B.土壤、热量、光照 C.热量、水分、土壤 D.热量、光照、湿度 ‎(2)导致当地农业生产形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  )‎ ‎①气候变暖 ②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③交通运输的发展 ‎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⑤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⑥农业生产私有化 A.②⑤⑥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 ‎(1)D (2)C 第(1)题,根据材料,西安地处北方,但智能温棚使得农业生产四季不断,因此该技术改造了农业生产中气候条件,如热量、光照、湿度等,选D。第(2)题,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的,而且全球变暖也没有使得北方冬天达到可以露天种植;交通运输的发展拓展了产品的市场但不会引发生产方式的变化;农业生产私有化有违事实。促使农业生产形式变化的主要因素应该是科技提供可能,城市经济发展提供市场,选C。‎ ‎2.微农场就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经营灵活、规模适度的农场,其生产管理主要指对营养液加液时间和次数进行调节。如图示意某微农场系统。据此完成(1)~(3)题。‎ ‎(1)形成微农场的主导因素为(  )‎ A.劳动力 B.市场 C.科技 D.政策 ‎(2)正常年份6月中下旬植物生长旺盛期时,下列城市中营养液箱中加液次数最少的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3)随着时代的发展,微农场将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元素。其生态效益表现为(  )‎ A.减少灰霾污染 B.缓和热岛效应 C.削弱紫外线辐射 D.增强雨岛效应 解析:(1)C (2)C (3)B 第(1)题,由材料可以看出,微农场主要采用无土栽培技术,营养液的配制主要依据科技,故选C。第(2)题,微农场无土栽培以蔬菜、花卉为主,蔬菜、花卉的大部分根系生长在营养液中,通过营养液提供的养分、水分等生长。正常年份6月中下旬,某地植物生长旺盛期加液次数最少说明此时该地营养液消耗较慢,即此时该地蔬菜、花卉生长速度较慢或蒸发、蒸腾速度较慢,可推知此时该地的气温较低、光照较弱、降水较多,然后结合正常年份6月中下旬江淮地区为梅雨天气,可知该地最可能为位于江淮地区的上海,故选C。第(3)题,微农场以居所为中心,可以利用阳台、建筑外墙等小空间来发展,其生产的绿色植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美化城市,缓和热岛效应,故选B。‎ 新型农业之(二) 工厂化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市场的需求促进了工厂化农业的发展 ‎[热点解读]‎ 一、类型简介 工厂化农业是采用类似工厂的生产方法,组织和安排农(畜、禽)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当今世界,工厂化农业迅速发展,现已应用于蔬菜、花卉、养猪、养禽、养鱼乃至多年生果树栽培等许多领域,并达到高效率、高产值、高效益。‎ 二、类型特点 工厂化农业不受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因素制约和影响,农(畜、禽)‎ 产品生产直接在人工控制下,通过采用现代化生产装备、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来进行,故具有稳定、高产、高效率等特点。工厂化农业既可使农业生产完全摆脱或减轻对自然界的依赖,又可大大改善劳动者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条件,提高劳动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实现现代化生产。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工厂化农业将在空间规模、产品种类等方面取得新发展。‎ 三、主要优势 工厂化是设施农业的高级层次,一般包括加热系统、降温系统、通风系统、遮阳系统、滴灌系统和中心控制系统等。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利用成套设施或综合技术实现全天候、反季节的企业化规模生产;工厂化育秧、工厂化生产禽畜等,突破了养殖、种植业生产中的传统观念,最大限度地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实现了集约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热点押题]‎ ‎3.“工厂化农业”也叫“车间农业”,是在人为控制下,通过设备、条件改进,创造适于作物生长的栽培环境,进行可控制条件下的农业生产。由于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可以实现蔬菜、花卉、家禽家畜饲养全天候、全季节的连续性生产,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据此回答(1)~(2)题。‎ ‎(1)对“工厂化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可能出现在发展中国家 B.不需要自然条件的投入 C.改革开放以来已在我国出现 D.是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必由之路 ‎(2)根据我国国情,发展“工厂化农业”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 A.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 B.缓解了土地、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C.改变了农业地域类型 D.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解析:(1)C (2)B 工厂化农业是一种资金技术密集型农业,也是一种高效农业,但在发展中国家也有出现,如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农业模式在我国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人多地少、水源短缺的紧张局面。‎ ‎4.垂直农场(如图)就像人们居住的房屋从平房向高楼进化一样,耕地也从田地向多层建筑式的楼层化农场发展,在人工修筑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田的农作物生长环境,使其符合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成熟条件,从而有效扩大农作物生产面积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和方法。读图,完成(1)~(2)题。‎ ‎(1)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垂直农场的优点是(  )‎ ‎①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工业化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单位地表产能高 ④易于管理和防治病虫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下列地区中,适宜发展垂直农场的是(  )‎ A.城市和城郊地区 B.荒漠和草原地区 C.高山和高原地区 D.农村和城郊地区 ‎(3)垂直农场的发展将(  )‎ ‎①导致传统农业的灭亡 ②缓解耕地面积不足的压力 ③提高区域的环境承载力 ④缓解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的压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1)B (2)A (3)C 第(1)题,垂直农场在人工修筑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田的农作物生长环境,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充分利用了空间资源,便于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第(2)题,垂直农场适合在城市地区发展。第(3)题,垂直农场的发展可以缓解耕地面积不足的压力,提高环境承载力,但不会缓解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的压力。‎ 新型农业之(三) 生态农业 ‎——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上的实践要求促使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热点解读]‎ 一、类型简介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二、发展历程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均有了较大发展。建设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 三、主要特点 ‎1.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第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多样性: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在充分吸收区域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3.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及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增强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4.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热点押题]‎ ‎5.从江侗乡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其“稻鱼鸭系统”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地根据多山少地、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该耕作方式不使用农药、化肥。如图示意稻鱼鸭耕作模式及其农事安排。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稻鱼鸭系统”农业生产方式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气温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2)该农业生产方式的显著优势是(  )‎ A.稻米的品质优良 B.一年三熟产量大 C.能够根除病虫害 D.可自由调整农事安排 解析:(1)C (2)A 第(1)题,“稻鱼鸭系统”的基础是水稻田,必须有水田,因此影响其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是水源。第(2)题,材料中显示该耕作方式不使用农药、化肥,这样可以保证产品的品质优良。‎ ‎6.我国某村庄原来低于25°的坡地(65 hm2)全部栽种黄烟,大于25°以上的坡地开垦了10 hm2玉米田。近年来,该村庄为了继续陡坡耕地种植,逐步推广了等高固氮植物篱技术,每隔4 m沿等高线高密度种植双行生长快、耐刈割、萌蘖力强的木本固氮植物,农作物及其他经济植物种植在篱间带上,当植物篱长至1 m左右时,从距地面30~50 cm处刈割。如图示意该村庄目前植物篱模式下农业发展流程。读图完成(1)~(2)题。‎ ‎(1)该村庄陡坡耕地需要继续种植的原因是(  )‎ A.科技进步,农业受自然条件制约减弱 B.气候湿热多雨,洪涝灾害频繁 C.可耕作土地不足,难以满足农业需求 D.畜牧业规模缩小,饲料需求减少 ‎(2)推广等高固氮植物篱技术的影响是(  )‎ A.植物篱与农作物争光,作物产量和生活燃料供应减少 B.25°以下坡耕地直接土地产出效益明显增加 C.坡耕地稳定种植结构的基础上带动畜牧业发展 D.水土流失减弱,培肥作用增强,土壤肥力上升 解析:(1)C (2)D 第(1)题,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自然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多,人们不断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该村庄陡坡耕地需要继续种植的原因是可耕作土地不足,难以满足农业需求,选择C。第(2)题,推广等高固氮植物篱技术,在陡坡增加植被覆盖,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固氮植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D对;作物产量和生活燃料供应增加,A错;25°以下坡耕地经过综合发展经济效益明显增加,B错;大于25°坡耕地主动退耕还草,带动畜牧业发展,C错。‎ ‎[课下达标检测] ‎ 一、选择题 ‎(2017·成都模拟)“空中菜园”是指以楼顶或阳台为依托,建设出来的蔬菜种植园。在自家的楼顶、阳台利用泡沫箱或其他箱体种蔬菜,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还能在夏天获得降温防暑的功能。城市的“空中花园”发展为“空中菜园”,它既是放心食材的自供地,也是舒缓都市压力、回归绿色自然的快乐园地。读图,完成1~3题。‎ ‎1.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原因主要是(  )‎ A.铺煤渣节约土壤 B.铺煤渣增加土壤中的空气 C.铺煤渣增加土壤肥力 D.铺煤渣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 ‎2.开辟城市“空中菜园”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光照         B.土壤 C.水源 D.热量 ‎3.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  )‎ A.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 B.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 C.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D.为调节局地小气候 解析:1.D 2.B 3.C 第1题,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主要是为了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D项对。煤渣不是土壤,不能替代土壤,因此不是为了节约土壤,A项错。煤渣位于土壤下部,不能增加土壤中的空气,B项错。煤渣不能增加土壤肥力,C项错。第2题,开辟城市“空中菜园”是在楼顶、阳台上,楼顶、阳台多为水泥面,因此限制性自然因素是土壤,B项对。第3题,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多元化、个性化需求,C项对。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应以花园为主,A项错。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无关,与城市蔬菜价格高有关,B项错。将花园改为菜园对调节局地小气候影响不大,D项错。‎ 在柏林一家废弃酿酒厂的砖墙里,德国“效率城市农场”‎ 公司使用鱼菜共生技术种植土豆、胡椒以及绿色蔬菜,它的箱式农场分为两层,底下一层是水箱,里面养着鱼,上面一层是温室,种植着各种蔬菜。养鱼箱里安装了一个特殊的过滤器,过滤器的细菌将鱼粪里的氨基盐转化为硝酸盐,富含硝酸盐的水将被抽起来灌溉温室里的蔬菜。这些蔬菜并没有种植在土壤里,其根系生长在富含矿物营养物质的水流里。之后,这些水可以再流回水箱养鱼。据此完成4~6题。‎ ‎4.在柏林使用鱼菜共生技术养鱼种菜的主要原因是(  )‎ A.这里有发达的相应技术 B.满足人们对新鲜鱼菜的需求 C.种植的配套设施很完善 D.能充分利用废弃的土地资源 ‎5.鱼菜共生技术的好处有(  )‎ ‎①对土地的要求不高 ②前期投入少 ③节约水资源 ④技术要求低 ⑤基本不污染环境 ⑥生产成本很低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6.从资源利用和产品需求角度考虑,以下我国最适宜使用该技术的城市是(  )‎ A.哈尔滨 B.乌鲁木齐 C.攀枝花 D.海口 解析:4.B 5.A 6.B 第4题,市场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因素,柏林是德国首都,人口众多,人们对蔬菜鱼类的需求量大,使用鱼菜共生技术养鱼种菜可以满足人们对新鲜鱼菜的需求,B对。第5题,由材料可知,蔬菜种在富含矿物营养物质的水流中,故对土地要求不高,①对。根据材料可知,前期投入多,②错。该技术对水资源进行了循环利用,节约了水资源,③对。根据材料可知,对技术要求高,④错。生产过程基本不污染环境,⑤对。科技投入多,生产成本高,⑥错。A对。第6题,从资源利用和产品需求角度考虑,该生产技术节约且高效利用水资源,适用于缺水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对鱼菜的市场需求量大,故最适宜使用该技术的城市是乌鲁木齐,B对。哈尔滨、攀枝花、海口位于湿润区,水资源充足,该技术生产成本高,不是最适宜区。‎ ‎(2017·临汾模拟)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在南澳大利亚沿海地区出现了一种“阳光+海水”的新颖农业生产方式。落日农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一座利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和温控温室来运营的农场。夏季,农场温室的地面铺满了饱吸海水的硬纸板。如图为落日农场位置及其温室室内景观。据此回答7~9题。‎ ‎7.落日农场选址于A处的最有利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8.夏季,农场温室的地面铺满了饱吸海水的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  )‎ ‎①抑制过高气温 ②增加湿度 ③提高肥力 ④增强光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阳光+海水”的新颖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于传统农场模式的优势是(  )‎ ‎①利用海水淡化,农场布局更灵活 ②温控温室,全年都可种植,成本低 ③受自然灾害影响小,产量稳定 ④利用清洁的太阳能,对环境污染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7.C 8.A 9.D 第7题,根据材料显示,落日农场是世界上第一座利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和温控温室来运营的农场,需要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海水资源,图中A处位于沿海的沙漠地区,降水量少,土壤贫瘠,光照充足是A处最有利的自然条件。第8题,A处沙漠,夏季炎热,温室外气温高,室内硬纸板里的海水蒸发,可起到抑制过高气温,保持适宜湿度的作用,对提高肥力和增强光照没有影响。第9题,利用海水淡化,农场因布局在沿海地区;温控温室,全年都可种植,海水淡化成本较高,生产成本比传统农场模式高;受自然灾害影响小,产量稳定;利用清洁的太阳能,对环境污染小。‎ ‎(2017·双鸭山模拟)“白色农业”又称微生物农业,是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而组建的产业化工业型新农业,包含微生物参与的食品、能源、肥料等相关产业。人们在工厂车间穿戴白色工作服帽从事劳动生产,被形象地称之为“白色农业”。据此完成10~11题。‎ ‎10.下列农业相关活动属于“白色农业”范畴的是(  )‎ A.大棚栽种价值高的食用菌 B.种植长纤维品种的棉花 C.选育淀粉含量较高的水稻 D.养殖高蛋白的淡水鱼类 ‎11.“白色农业”突出的特点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劳力投入大 C.集约化程度低 D.环保效益高 解析:10.A 11.D 第10题,“白色农业”的核心是微生物参与生产过程。食用菌属于微生物,规模化、专业化养殖食用菌符合题意;种植长绒棉属于传统农业范畴;选育某种类型作物品种属于农业技术,对象与题意不符;高蛋白鱼类的养殖属于传统养殖业。故选A。第11题,“白色农业”是以微生物作为参与者或生产对象,生产过程有别于传统农业,在机械化水平、劳动力投入方面均无特殊表现,其生产工序决定了集约程度较高,因不破坏植被又不使用化肥,生产过程及产品都具有无毒无害的特征。故选D。‎ 二、非选择题 ‎12.(2018届高三·邯郸五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丑柑,学名“不知火”‎ ‎,由日本农水省杂交育成,于2000年引入四川省蒲江县种植,2016年种植面积20万亩,年产量26万吨。丑柑10月上旬开始着色,12月上旬完全着色,次年2~3月成熟(属晚熟品种)。丑柑易剥皮,无核,肉质柔软多汁、脆嫩,果汁糖度在13%以上,果肉富含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其种植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水源条件较好。近年来,蒲江县丑柑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比重明显上升。如图为蒲江县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1)说明蒲江县发展丑柑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蒲江县引进柑橘品种时,选择丑柑的主要原因。‎ ‎(3)与传统的销售方式相比,请你简述电商平台销售丑柑的好处。‎ ‎(4)在丑柑种植过程中,有着严格的标准和技术要求。请在下列标准和要求中任选一个,解释其目的。‎ ‎①园内禁止种植玉米、小麦等高秆植物。‎ ‎②在10月中旬至霜冻前,采用防水纸袋单果套袋。‎ 解析:第(1)题,丑柑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主要从其生活习性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进行分析,由图示资料可以获知丑柑生长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源状况等。第(2)题,当地引种丑柑从当地有适合丑柑生长的条件及丑柑品质高、市场竞争力强等方面分析。第(3)题,其好处从市场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第(4)题,问题①的目的是避免与丑柑争抢肥料、水分及避免高秆植物遮挡日照。问题②的目的是提高果品质量。‎ 答案:(1)地形以平原和低缓丘陵为主;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高,无霜期长,降水量大。‎ ‎(2)蒲江县地处四川盆地,雨量充沛,多阴雨天气,日照时间短,水果的成熟时间长,适宜引进晚熟品种;无霜期长,冬季气温较高,有利于丑柑的生长;果品口感好,甜度高,品质高,营养价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属晚熟品种,可错开中熟品种的集中上市时间,市场竞争小,销售价格高,经济效益好。‎ ‎(3)缩短销售时间,扩大市场销售范围;减少水果销售的中间环节,提高经济效益等。‎ ‎(4)①保护土壤肥力;避免玉米、小麦等高秆植物遮挡日照等。‎ ‎②改善果品外观,提高果品质量;减少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桉树原产地主要在澳州大陆,其喜光、喜湿、耐旱、耐热、畏寒,树冠小,透光率高,有利于树丛下草的生长。1890年桉树被引入中国,20世纪70年代起,广西政府将桉树视为重要的经济树种倾力推广,形成了木材加工和制浆造纸产业。种桉潮中,因利益驱使,乱象频出,如非法占用耕地种植速生桉、大量使用除草剂、短期轮伐等。面对这些问题,广西部分市县采取“限桉”“禁桉”措施。学者进行了桉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研究,探索出“桉树+花生”“桉树+金银花”“桉树+山毛豆”的复合经营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材料二 如图为两广丘陵等高线分布图。‎ ‎(1)说明广西南部丘陵地区适宜桉树生长的气候条件。‎ ‎(2)分析广西种植桉树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3)广西部分地区人工种植的桉树下寸草不生,试解释其原因。‎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作答。‎ 问题①:为广西桉树种植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问题②:分析采用桉树人工林复合经营模式的意义。‎ 解析:第(1)题,从纬度、地形等角度分析气温和降水对桉树生长的影响。第(2)题,从维持碳氧平衡、涵养水源等角度分析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从提供木材,促进木材加工产业和制浆造纸产业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第(3)题,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人工种植的桉树密度大,二是大量使用除草剂。第(4)题,若选择问题①,主要从加强管理和提高桉树利用率等方面回答;若选择问题②,主要从生态、经济效益等方面回答。‎ 答案:(1)广西南部丘陵地区纬度低,热量充足;冬季冷空气因地形阻挡难以侵入,较少出现低温天气;位于季风区,夏季降水多,适宜桉树生长。‎ ‎(2)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吸收二氧化碳,维持大气中碳氧的平衡;涵养水源,调节地表径流。对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提供大量木材,为木材加工产业和制浆造纸产业提供原料,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3)人工种植的桉树密度大,导致桉树林透光性差,林下植物无法生长;为了经济利益,大量使用除草剂。‎ ‎(4)问题①:科学种桉,加强管理,禁止在耕地上种桉,保障粮食安全;延长轮伐周期,培育大径材,把主干卖给家具厂,枝梢卖给纸浆厂,提高桉树利用率。‎ 问题②: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种桉的经济效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