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教案: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教案: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

专题七: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 一、命题分析 近几年来关于农业的高考命题,主要运用相关知识的对比来考查学生的能力。对比有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两种方式。纵向对比是指对同一事物(现象)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横向对比是指对同一时期内不同空间的同类事物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主要区位因素。‎ 二、考点精讲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科 技 热量 光照 降水 气候 地 形 土 壤 水 源 自 然 条 件 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 ‎(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市 场 交通运输 政 策 劳 动 力 机 械 生产习惯 食物偏好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备考,我们可以先建立起思维模式图(如图),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可以概括为“光、热、水、土、地形”,和“人”相关的人文因素有市场、政策、劳动力和政策等,人文因素主要与农作物的产量有关。在自然条件中气候因素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在社会经济条件中,一方面,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改造当地的自然条件;另一方面,市场和交通条件是经常变化的,其中市场的影响最大,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的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理解各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一国一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严格地说,任何农业生产类型都要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只有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考虑周到,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才会具体全面。但是,不同区域的不同农业生产类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学会抓住主导因素(即优势区位或限制性因素)。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⑴‎ 水稻种植业:它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农业,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是其集中产区,这里水稻种植业的特点是“一小一大一高三低”,即:从经营规模上看是小农经营,适应人多地少的特点;大多地处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水利工程量大;人多地少,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三低”是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低。⑵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大牧场归牧场主所有,阿根廷是大牧场放牧业的典型代表,该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并在培育优良品种、改善交通运输、开辟水源和种植饲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⑶商品谷物农业:它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低于类型,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该地域类型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美国是商品谷物农业的杰出代表,是世界上最大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学技术。⑷混合农业:它主要是将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结合起来的谷物和牲畜混合农业。澳大利亚是世界上著名的农牧业都发达的国家,其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主要的小麦——牧羊带,也是著名的混合农业区。它的显著优点是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根据市场需求安排农业生产。我国的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农业类型。利用珠江三角洲地形条件,在低洼地方挖泥成塘,四周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种植果树、桑树、甘蔗,桑叶养蚕,蚕蛹、蔗叶等用来养鱼,塘泥肥田,形成著名桑基鱼塘,是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 ‎3. 我国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的比较 ‎ ‎  ‎ 分布地区 九大商品粮基地 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 增产潜力的地区——江淮平原 ‎ 粮食商品率高的地区——松嫩平原、⑨三江平原 ‎ 五大商品棉基地 江汉平原、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黄淮海平原、南疆 ‎ 油料作物基地 花生 温带、亚热带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辽东半岛产量大 ‎ 油菜 长江流域最多,有“北移南迁”趋向 ‎ 糖料作物基地 甘蔗 热带、亚热带地区,川、粤、桂、滇、闽、台是主产区 ‎ 甜菜 中温带地区,内蒙古、新、吉、黑四个省区是主产区 ‎ 出口商品基地 ‎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 ‎ 花卉、蔬菜、水果、塘鱼禽畜 ‎  4.中国的粮食问题和主要的解决途径 ‎ ⑴粮食生产的重要性:粮食生产是我国种植业的主体,在整个农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粮食是我国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近13亿人,粮食需求量大;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减少到18亿亩的警戒线;而且自然灾害频繁。所以发展粮食生产,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⑵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途径:①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②要实施科学种田,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③在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的同时,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发展“两高一优”农业。④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5.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原料、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等。它与周围同类地理事物的联系主要是为了获取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其中经济效益是首要因素(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高得利润为目标),它主要由工业产值、生产成本、国家政策等要素构成,即利润=产值-生产成本-税收。工业产值取决于市场销售量和产品的科技含量;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交通运输费用,原料(零部件)、燃料的供应,农业基础,副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及职工的工资支出等。因此,工业区位选择往往指向原料、燃料和消费市场,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且不论哪类工业部门,交通的便捷发达都是区位选择的首选因素,特别是一些高新产业,交通的便捷性和时效性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科技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一般指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工资水平低的区位。另外还要注意环境效益,工业对环境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污染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所以有污染的工厂的布局要遵循以下原则:对大气有污染的工厂布局要布局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此类考题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常年盛行一种风向的地区,对大气有污染的工厂布局在居民区的下风地带,如新疆哈密常年盛行东风,对大气有污染的新工厂(老工厂有些属于工业惯性除外)多布局在城市的西部;二是季风区,对大气有污染的工厂布局在与盛行风垂直的郊外,如东亚季风区,对大气有污染的工厂一般要布局在居民区的东北方或者西南方,在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热带季风区,对大气有污染的工厂一般布局在居民区的西北方或者东南方向;三是题目中提供信息直接或间接告诉某地的最小风频,则对大气有污染的工厂要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因为这个风向对城区或者居民区污染的天数最少。对水源有污染的工厂,应位于流经城市(或居民区)的下游,或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的上游。对土壤有污染的工厂要远离居民地和农田。以上工厂与居民区相接壤时,其间要设立卫生防护带。社会效益较简单,不作赘述。‎ ‎6、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分散、工业地域三部分内容紧密联系、逐步递进。工业地域进一步发展形成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其中工业区按照生产规模等可分为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传统工业区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来掌握其区位因素,理解衰落的原因,了解综合治理的措施;新兴工业区以意大利的毛纺织业和美国“硅谷”为案例其区位优势和特点,对其进行分析、对比、评价,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便在我国的工业生产中借鉴。‎ 三【典例剖析】‎ ‎【典例1】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解析:第1题:题目中有一条件“当地1月平均气温3℃”→南方地区,图中农作物有油菜,油菜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因此该地为长江下游平原→太湖平原。‎ 第2题:该地种植结构的变化表现为水稻种植面积下降,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上升较快,具有城郊农业特色,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应该是市场需求量的变化。‎ 答案:1.B 2.A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