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泰州市黄桥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江苏省黄桥中学2019-2020年秋学期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 地理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北京市某中学老师10月29日在一条南北向街道面向南方拍摄的照片。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 照片的拍摄时间是( ) A. 6:00 B. 10:00 C. 14:00 D. 18:00 2. 该时间之后2个小时内,树影将( ) A. 变短,顺时针移动 B. 变短,逆时针移动 C. 变长,顺时针移动 D. 变长,逆时针移动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街道为南北向,该照片为面向南方拍摄的照片,此时树影朝向为西北方向,因此此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由于该日为10月29日,北半球昼短夜长,6时太阳还没有日出,10时太阳位于东南方向,B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照片为上午10时左右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拍摄的,该时间之后2个小时内,即10时到12时,太阳高度增大,树影将变短;太阳由东南向南顺时针移动,则影子由西北向北顺时针移动,A正确。故选A。 点睛】 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既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又与当地的纬度位置有关,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各地的日出日落方位是偏南还是偏北,以及偏南或偏北的程度,在同一天,在全球各地观察到的日出日落的方位,偏南或偏北的方向是一致的,与所在的半球位置无关,当地纬度位置的高低,会影响到日出日落方位偏南或偏北的程度,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时,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当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时,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南。 5月初,几位“驴友”到我国东南部某山区旅游。下图为该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中①~⑥处为露营和观景的备选地点。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 最适宜作为露营地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 ) A. ③ B. ④ C. ⑤ D. ⑥ 【答案】3. B 4. D 【解析】 【分析】 考查地形与人类的生活生产的联系。 【3题详解】 露营地应该远离危险地段:如独立的树下易遇电击、悬崖下方有落石之虑、高凸山区和山谷风口易受强风吹袭、草叶繁茂的地方多蛇虫,所以这些地点都应避免。5 月我国东南部已经进入雨季,降水较多 ①靠河流太近,地势低洼,一旦河流上涨可能淹没,草叶繁茂的地方多蛇虫。②位于地势平坦开阔,且有一定的坡度,居河有些距离,比较适宜露营。③处于陡崖下面有落石之虑。④高凸山区易受强风吹袭。B 正确。故选B。 【4题详解】 最适宜观日出的地点是山地的东侧,且地势较高,前面没有障碍物。结合图的向北的指向标 ,从图中可以看出③④⑤⑥四地中⑥位于山的东侧,面向东越来越低,没有任何障碍,最适宜观日出。D正确。故选D。 【点睛】露营营地的选择我们一般要按照这四大基本原则。第一、水源补给。第二,营地平整,理想的营地应该是地面平整不潮湿,排水性好。第三、背风背阴,野外扎营,背风背阴是能否休息睡眠好,不影响第二天保持精力继续完成穿越的大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滩上,应要选择一处背风的地方扎营,帐篷拉门的朝向不要迎着风,露营选择背风也是考虑到野外用火安全与方便。第四、远离危险,选择营地时不能将营地扎在悬崖下面。在雨季或多雷电区,营地绝不能扎在高地上、高树下或比较孤立的平地上,那样很容易招至雷击。营地尽量选择靠近村庄或者有房屋或者路边的最近点扎营,近村的同时必定也是近路,即接近道路,这样如果有意外,方便营地的转移与求救。 观日出的地点一定要面向东方,东方方向的选择首先要依据图中的指向标来确定,没有指向标的就看经纬线,这些都没有的就可以按照上北下南去判断。再者要依据等高线判断前面是否有障碍物,没有障碍物才能观察日出。 5.我国海口市(20°N,110°E附近)某公司高层办公楼周围有四处露天停车位(车位与办公楼之间距离忽略不计)。时值6月22日天气晴好,为了车辆被太阳暴晒时间最少,应该选择的停车位是 A. 车位a B. 车位b C. 车位c D. 车位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海口市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为了减少太阳照射,最好选择能够被办公楼遮挡的地方停车,由于海口市位于北纬20°,正午太阳位于该地的北方,车位b位于办公楼南侧,被太阳暴晒的时间最短,故选B。 【考点定位】太阳视运动 读世界部分地区板块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示地区能找到世界的大洲有( )个 A. 1 B. 2 C. 3 D. 4 7. 图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地中海属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区 B. 红海属于板块张裂拉伸地区 C. 阿拉伯半岛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区 D. 阿尔卑斯山处在两大板块的张裂地带,多火山地震 【答案】6. C 7. D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大洲。 【6题详解】 图示地区有地中海以北为欧洲,以南为非洲,东部为亚洲。图示地区能找到世界的大洲有3个.故选C。 【7题详解】 地中海属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区,A对。红海属于板块的张裂拉伸地区,B对。阿拉伯半岛处在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区,C对。阿尔卑斯山处在两大板块的碰撞地带,多火山地震,D错。故选D。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和部分50米高程沉积岩年龄(单位:距今百万年) 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 M处的构造地貌属 A. 向斜谷 B. 向斜山 C. 背斜山 D. 背斜谷 9. M处构造地貌形成过程最有可能 ①侵蚀作用 ②褶皱隆起 ③固结成岩作用 ④沉积作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③②① D. ②①④③ 【答案】8. D 9. C 【解析】 【8题详解】 据“凸低为高凸高为低”规律,据图中M处等高线的弯曲可知,M处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值区,可判断为山谷部位,BC排除;据等岩龄线可知,M处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可判断为背斜部位,D正确,A错误。故选D。 【9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M处为背斜谷,首先是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层,后内力作用发生褶皱隆起形成背斜,后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故选C。 【点睛】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而形成褶皱,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中间向上隆起的叫背斜,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背斜外形上一般是向上突出的弯曲。 岩层自中心向外倾斜,核心部分是老岩层,两翼是新岩层。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在外力作用下形成谷地。向斜与背斜的情况相反,底部岩性坚硬,不易侵蚀,易接受沉积。背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谷,向斜在外力作用下反而成山,这种情况称为"地形倒置",是外力作用的典型体现。 黎明和黄昏,若天气晴朗,太阳即将升起或刚刚落到地平线下0—6°的这段时间,天空依然明亮,蓝色的天空穹顶与西方地平线之间会浮现出金色至红色的光泽,气象学上称为“曙暮光”是风光摄影师最为钟情的黄金时段。读“黎明与黄昏时段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0. 对于摄影爱好者而言“曙暮光”意味着瑰丽绚烂而又转瞬即逝的美图题材,需要抓住黎明或黄昏短短的 A. 12分钟 B. 15分钟 C. 24分钟 D. 30分钟 11. 黎明和黄昏天空依然明亮主要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有 A. 反射作用 B. 散射作用 C. 吸收作用 D. 折射作用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材料知,曙暮光发生的时间段是太阳即将升起或刚刚落到地平线下0—6°的这段时间,地球处置一周所需用的时间是24个小时,平均每6分钟自转1°,所以摄影爱好者需要抓住黎明或黄昏短短的24分钟,所以C正确。 【11题详解】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消弱作用,主要是通过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来实现的;黎明和黄昏天空依然明亮主要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反射作用的方向是指向宇宙空间的,大气对太阳辐射无折射作用。所以D正确。 下左图为某市2017年12月9日- 18日气温变化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2. 最可能出现雨雪天气的日期是 A. 9 - 11日 B. 13 - 14日 C. 15 - 16日 D. 17 - 18日 13. 据图判断,10日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 A. 白天①强,夜晚④弱 B. 白天②弱,夜晚③弱 C. 白天②强,夜晚③弱 D. 白天②强,夜晚④弱 【答案】12. B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由左图可以看出,13-14日该地最高气温较低、最低气温较高,温差小,最可能是阴雨天气,出现雨雪。 【13题详解】 据图推测,10日该地天气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即②强,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即③弱,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点睛】大气层位于地面和太阳之间,因此它既具有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在白天),也具有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昼夜均有,夜间为主)。大气中物质越多,如大气密度大、有雾或霾或水汽等,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强,昼夜温差小;反之,昼夜温差大。 14.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故B、D两项错误。C项近地面风向由低压指向高压,错误。故选A。 读城市中心与郊区垂直(M)方向上的气压(P)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城郊之间正确的环流方向是( ) A. E→F→H→G→E B. E→G→H→F→E C. G→E→F→H→G D. G→E→H→F→G 16. 在上图所表示的高度范围内,下图中正确表示城郊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差(Dn)的是( ) A B. C. D.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城市中心区为热岛,温度高,气流上升,近地面为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所以垂直方向上气压差异小;郊区气温低,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所以垂直方向上气压差别大,所以G为市中心近地面,E为郊区近地面,热力环流的流向为E→G→H→F→E。故选B。 【16题详解】 根据图示:随海拔升高,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先减小后增大。故选D。 下图为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 若图中a、b、c位于同一纬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a、c代表冬季的海洋 ② a、c代表夏季的海洋 ③ b代表白天的陆地 ④ b代表晚上的陆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8. 若图中a、b、c位于同一条经线上,且a、b、c三地之间的环流属于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处可能为极地高气压带 B. a、c所在的气压带移动方向相反 C. a、b和b、c间盛行信风 D. a、c间距离接近6 660 km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图示高空等压线差值图,反映的气压差。图示fd处于气压差峰值,气压高,也就是a地与c地垂直气压差大,b地垂直气压差小;由此可判断同一水平面上,a与c地近地面较b地气压高,高空气压较低,气压差值大,b地近地面气压较低,高空气压较高,气压差值小;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近地面夏季(白天)陆地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海洋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冬季(夜晚)陆地气温较低气压较高,海洋气温较高气压较低;高空气压与近地面的相反,由此可判断a、c近地面气压较高代表夏季的海洋或冬季的陆地,②正确;b近地面气压较低,代表的是白天的陆地,③正确,所以选择B项。 【18题详解】 a、 c两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大,说明a、c近地面是高压,b是低压,不可能为极地高压,A错误;气压带和风带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就是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方向,所以a、c所代表的气压带移动方向是相同的,B项错误;只考虑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时,a、b和b、c之间盛行信风,但除了受气压带与风带的影响,还受海陆分布,近地面状况等影响,如也可能盛行季风,所以C项错误; 所以a与c大可能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上(即约为南北纬30度),b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上,ac两地相差60°,经线上每相差1°就相差111km,所以ac之间的距离接近6660km,D项正确。故答案选D项。 二、双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中弧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NO为晨线 B. 线速度:P=Q=M=N>O C. MO为晨线 D. 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 20. 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地地方时为6:00 B. Q地的地方时为16:00 C. 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 D. 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 【答案】19. AB 20. BD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俯视图地球自转方向(顺时针)可以判断此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在图示位置中标注“S”,表示南极点;根据阴影与非阴影表示不同日期,可以判断SP和SQ为划分不同日期的界限(180°经线和地方时0点所在经线);根据MN为晨昏线,可以判断SP为0点所在经线,SQ为180°经线;MPN所在为夜半球,NQM所在为昼半球。 根据上述分析:NO为晨线,MO为昏线,故A正确,C错误;自转线速度在只考虑纬度的情况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B正确;此图为南半球俯视图,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河流左岸侵蚀严重,D错误。故选AB。 【20题详解】 根据上题图示,SP为0点,顺地球自转方向,NO所在经线地方时应在6:00之后;根据QP两点经度差(120°=8小时),Q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比P点所在经线地方时晚8小时,为24-8=16时,B正确;阴影部分为旧的一天,非阴影部分为新的一天: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6日,C错误;8小时之后,180°经线地方时为0点,全球处在同一日期,D正确。故选BD。 【点睛】明确日期的变更特点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0时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图所示: (1)经线展开图示 (2)极地投影图示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若图中甲、乙、丙表示地球表面三个不同气压带,箭头表示风带,则( ) A. ①②均位于信风带 B. 乙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 C. ①②偏转方向相同 D. 乙表示赤道低气压带 22. 若图中甲、乙、丙表示三大类岩石类型,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则( ) A. 若甲为变质岩,则乙可能是岩浆岩 B. 若甲为变质岩,则丙不可能是沉积岩 C. 若①表示外力作用,则②表示变质作用 D. 若①表示变质作用,则②表示冷凝作用 【答案】21. BC 22. AC 【解析】 【21题详解】 赤道两侧的信风带风向是辐合的,因此①②均不可能位于信风带。乙为高气压带,不可能是赤道低气压带。故BC项正确。 【22题详解】 据图中地理事物的转化关系可知,若甲为变质岩,则乙可能是岩浆或岩浆岩;若①表示外力作用,②表示变质作用,则甲是沉积岩、乙是岩浆岩、丙是变质岩,因此是可能的。故AC项正确。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3. 上图为“某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关于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处为向斜成岭 B. 该地地质基础很不稳定 C. ②处有可能找到石油 D. ②处岩石比③处岩石坚硬 24. 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形成的地貌与下列四幅图配对正确的是( ) A. 甲一I B. 乙一III C. 丙一II D. 丁一Ⅳ 【答案】23. AC 24. AD 【解析】 【23题详解】 读图,根据岩层形态,①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地貌是山岭,为向斜成岭,A对。该地岩层发生褶皱,但地质基础很稳定,B错。②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有可能找到石油,C对。 ②处是背斜顶部,③是向斜槽部,岩石比③处岩石松散,D错。 【24题详解】 上图中甲处地貌是山岭,I图有角峰,是山岭,A对。乙处是山麓冲积扇,III是沙丘地貌,B错。丙处是河流冲积平原,II是山麓冲积扇,C错。丁处是河口三角洲地貌,Ⅳ是河口三角洲,D对。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图中气压:甲地>乙地>丁地>丙地 B.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 甲地多晴朗天气 D. 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26. 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地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 乙、丁两地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两地之间的风速 D. 产生四地间环流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25. AC 26. A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热力环流等相关知识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近地面,甲处等压线向上弯曲,乙处等压面向下弯曲,因此甲乙两地相比,甲为高压,乙为低压,近地面气压甲地大于乙地;同理在高空,丁处等压面向上弯曲,丙处等压面向下弯曲,因此丙丁相比,丙为低压,丁为高压,高空气压丁地大于丙地;乙地与丁地相比,乙地位于近地面,丁地位于高空,乙地气压大于丁地,因此图中气压:甲地>乙地>丁地>丙地,A正确;该季节可能为冬季,陆地降温较快,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海洋盛行上升气流,C正确,BD错误。故选AC。 【26题详解】 甲乙两地之间的气流为近地面的水平气流,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A正确;乙丁两地气流是空气的垂直运动,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B错;水平气压梯度力既影响风速,也影响风向,C错;图中的热力环流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海陆热力性差异,D正确。故选AD。 【点睛】判断类似上图中的热力环流,还有更为简单的方法:可以用“热胀冷缩”的方法判断,乙地受热,空气上升,乙、丁两地等压线 “胀开”,甲地受冷,空气下沉,甲、丙两地等压线“收缩”。由此可判断出图中热力环流的方向以及近地面气温的高低,注意这种方法只适合用在等压线上来进行辅助判断,不必纠结于其“科学性”和“逻辑性”。 第Ⅱ卷(共40分)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为40分。 27.甲、乙两图为“同一时刻的太阳光照图”,图甲中的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图乙中的 EFG 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 EFG 为_ 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 。 (2)图中 B、D、G、H 四点,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_ _,正午太阳高度由高到低依次是_ _。 (3)B 点昼长为_ 小时, C 点日落为_ 时,D 点日出为_ 时,E 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4)与武汉(31°N,114°E)位于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_ 。 【答案】(1)昏线 (23︒26′N,90︒W) (2)B、D、H、G D、B、H、G (3)24 18 3 46︒52′ (4)90︒E向东到180︒ 【解析】 【分析】 本题考察地球公转和自转的意义和时间的计算,经纬网的判读等相关知识点。 【详解】(1)从甲图可以看出,此时处于北半球极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所以此时乙图从左向右是从白天进入黑夜,所以EFG为昏线,太阳直射点(23︒26′N,90︒W)。 (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故顺序为B、D、H、G,正午太阳高度角从23︒26′N向两侧递减,D点小于66︒34′,所以依次为D、B、H、G。 (3)B 点为极昼,白昼时间为24小时,C点位于赤道,故日落时间为18点。D此时处于晨线上,B点为24点,D点和B点相差45度,3个时区。故此时时间为3点。E的正午高度角为90度-(66︒34′-23︒26′N)=46︒52′。 (4)此时零点位于到90︒E向东180︒为一天,180︒向东90︒E为前一天。结合武汉的(31°N,114°E),所以同一天的经度范围是90︒E向东到180︒。 2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甲表示北美洲大陆,乙表示太平洋,则此图所示情形为________(白天/夜晚)的__________(海风/陆风),且③风向为______风; (2)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则( ) A.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B.②气流因冷却下沉形成高压带 C.③表示东北信风带 D.乙地气温低,易出现伏旱天气 (3)若此图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则按成因分,乙最有可能是_________岩,③表示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白天 (2). 海风 (3). 西北 (4). C (5). 变质 (6). 重熔再生 【解析】 【详解】(1)根据图示和题干信息:甲地(北美洲大陆)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乙地(太平洋)气温低盛行下沉气流。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近地面形成低压,此时形成海风;近地面的风向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此地北半球,风向右偏,根据北美大陆和太平洋的相对位置(北美大陆位于太平洋东岸),可以得出近地面风向为西北风。 (2)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甲地为赤道低气压带,常年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A错误;②地气流由于动力因素,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此地不断堆积下沉,而非冷却下沉,B错误;③地表示北半球东北信风带,C正确;乙地位于副热带,气候炎热,D错误。故选C。 (3)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据图可得:乙最有可能为变质岩,③表示重熔再生。 29.读“三圈环流示意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___(冬、夏)季节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2)A处是_____________(气压带),是_____(动力或热力)原因形成的;B处位于________(风带),其气流来自____________(气压带);C处位于___________(风带),其气流来自_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 。 (3)一般来说,A气压带控制处比B风带控制处昼夜温差_____(大或小),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冬 (2). 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移到了南半球) (3). 副极地低气压带 (4). 动力 (5). 东北信风带 (6). 副热带高气压带 (7). 西风带 (8). 副热带高气压带 (9). 小 (10). A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使昼夜温差较小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根据图示可知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所以为北半球的冬季。 (2)本題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A位于60°N附近,所以应为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来自极地的冷气流相遇被迫抬升属于动力因素形成的;B位于于0°-30°N所以应为东北信风带,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指向赤道低气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形成东北信风;C位于60°S,根据图示位于西风带,气流来副热带高气压带。 (3)A处在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B处在信风带,多晴天。故B地温差较大。 30.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和“地形倒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序号代表的各板块的名称:②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2)从地质构造上看,喜马拉雅山脉属于____________(褶皱/断层)山脉,是由于____________块与____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美国西部位于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上,试用板块构造学理论解释其成因。 (4)背斜谷的成因是___________,向斜山的成因是________。 【答案】(1)非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2)褶皱 ①(或亚欧板块) ⑥(或印度洋板块) (3)美国西部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多火山、地震。 (4)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板块构造的相关知识,只需识记六大板块的位置即可。 (2)喜马拉雅山脉属于高大的褶皱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3)美国西部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运动频繁。 (4)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点睛】背斜、向斜特征对比,与形成地貌是考试常考点,需特殊理解记忆。 地质构造 褶皱 背斜 向斜 判 断 方 法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3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2)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_,乙图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 (3)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_处分布。 (4)随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答案】 (1). B (2). 冲积扇 (3). 三角洲 (4). 堆积 (5). ② (6). ① (7). C 【解析】 【详解】(1)图中的地貌是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摆脱侧向约束,其携带物质便铺散沉积下来.冲积扇平面上呈扇形,扇顶伸向谷口,立体上大致呈半埋藏的锥形。以山麓谷口为顶点,向开阔低地展布的河流堆积扇状地貌.冲积扇沿着半径方向,可分为顶坡段、前缘段和两者之间的过渡段。从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变小,堆积物由粗到细,分选性逐渐变好。其纵剖面形态与河床一致呈现下凹形,横剖面为上凸形。因此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B答案. (2)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图中甲是冲积扇,在出山口附近形成.乙是三角洲,在入海口形成。 (3)图中甲是冲积扇,在出山口附近形成;乙是三角洲,在入海口形成。 (4)河流在上游河段流速比较快,这个时候沉积的物质少,以颗粒大的物质为主,它的重力比较大,不容易携带.而到了河流下游,随着流速减慢,沉积的物质越来越多,河水也会搬不动小颗粒,所以小颗粒开始沉积.所以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的颗粒越来越小.因此是C答案。 【点睛】河流堆积地貌的三种类型 组成部分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分布 山前 河流中下游 河口地区 形成机制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势平坦、宽广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图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