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

www.ks5u.com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中,序号与其表示的天体系统对应正确的是(   )‎ ‎ ‎ A. ①一地月系 B. ②一银河系 C. ③一太阳系 D. ④一河外星系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天体系统层次。‎ 详解】‎ 读天体系统层次图,根据所学的天体系统的等级关系,①是银河系,A错;②是河外星系,B错;③是太阳系,C对;④是地月系,D错。故选C。‎ ‎2.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原因是( )‎ A. 具有适宜的温度 B. 处于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C. 具有丰富的水 D. 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详解】地球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①太阳光照稳定(太阳没有明显变化);②运行轨道安全(大、小行星公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③地表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中);④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⑤有液态水。处于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属于外部原因,而适宜的温度、较厚的大气层和液态水的存在属于地球的自身条件。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解题时注意“外部环境”,即可,该题难度一般。‎ ‎3. 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活动就是指太阳每日的东升西落现象 B. 太阳黑子发生在日冕层,与年降水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C.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反映,爆发时易引起磁暴和干扰短波通讯 D. 太阳风是一种高能带电粒子流,其爆发周期约为15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太阳活动及其影响。‎ ‎【详解】‎ 太阳活动是指太阳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一些明显现象,故A错;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与年降水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错;耀斑是色球层出现的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爆发时扰动磁场和电离层,产生磁暴和干扰短波通讯,C正确;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是一种高能带电粒子流,爆发周期约为11年,D错误。故选C。‎ ‎4.西藏地区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拔高,空气稀薄 B. 气温高,反射率低 C. 处于臭氧层低值区 D. 大气逆辐射强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详解】A、西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故A正确。‎ B、西藏地区海拔较高,与同纬度的其它地区相比,气温较低,故B错。‎ C、臭氧层的低值区与太阳辐射强弱没有关系,故C错。‎ D、西藏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即保温作用差),故D错。‎ 该题正确选项为A。‎ ‎【点睛】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天气状况、白昼长短、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太阳辐射在地表面分布不均匀。该题难度一般。‎ ‎5.下图是两幅大河河口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淤积而扩展,按一般规律,最终将分别与河流的哪一岸相连(  )‎ A. 甲岸、丙岸 B. 乙岸、丙岸 C. 甲岸、丁岸 D. 乙岸、丁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河口示意图,涉及地转偏向力对河流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由图中纬度可以判断,甲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转,甲岸受流水侵蚀作用,小岛不会与该岸相连;乙岸受流水堆积作用,小岛会与该岸相连。由图中纬度可以判断,丙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转,丙岸受流水堆积作用,小岛会与该岸相连.丁岸受流水侵蚀作用,小岛不会与该岸相连,故B正确,其他三个选项自然排除。‎ 图2是太阳光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 图示节气为()‎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7. 图中A、B、C、D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小的是( )‎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答案】6. D 7. B ‎【解析】‎ ‎【分析】‎ 考查光照图判读,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特点。‎ ‎【6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半球为南半球,且南极圈以内出现了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间是12月22日,节气为冬至日,故D项正确,AB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即纬度越高自转的线速度越小,纬度越低,自转的线速度越大,图中B点纬度最高,故B项线速度最小。故选B。‎ ‎【点睛】‎ 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总结:(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3)海拔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大。(4)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5)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 第二十届世界杯于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巴西举行。总决赛将于当地时间7月13日16:00(区时)在城市里约热内卢(23°S,43°W)开战。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 中国球迷收看在里约热内卢(西三区)举行的总决赛直播应在北京时间(   )‎ A. 7月13日16:00 B. 7月14日16:00‎ C. 7月14日03:00 D. 7月15日03:00‎ ‎9. 在巴西世界杯举行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 B. 地球公转至近日点附近,且速度逐渐变快 C. 巴西的太阳高度先变大,后逐渐变小 D. 巴西正值其夏半年,昼长夜短 ‎【答案】8. C 9. A ‎【解析】‎ 考查区时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8题详解】‎ 根据材料,直播时间是当地7月13日16:00,即西三区是7月13日16:00时,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根据区时计算方法,两地相差11个时区,所求地在东边,所以北京时间要早11小时,即在7月14日03:00收看,C对。A、B、D错。故选C。‎ ‎【9题详解】‎ 根据材料,世界杯期间,北半球是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间内经过夏至日, 6月12日至6月22日向北移,6月22日至7月13日向南移。所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再向南移,A对。夏至日,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B错。巴西的太阳高度先变小,后逐渐变大,C错。巴西位于南半球,正值其冬半年,昼短夜长,D错。故选A。‎ ‎10.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局部图,图中的各层中,构成地壳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的结构。‎ ‎【详解】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可知,地球内部圈层自外向里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界面,莫霍界面到地表是地壳。结合图示可知,图中的①②位于莫霍面以上,构成地壳,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所学地球的圈层结构可知,莫霍界面到地表是地壳。该题难度不大。‎ ‎11. 下列岩石中具有层理结构并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 侵入岩 B. 变质岩 C. 喷出岩 D. 沉积岩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三大类岩石的特征。‎ ‎【详解】‎ 裸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是沉积岩。沉积岩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D正确,ABC错误。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2. “血迹石”是约三亿多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据此回答下题。‎ 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是 A. 石灰岩和玄武岩 B. 大理岩和砂岩 C. 花岗岩和石灰岩 D. 砂岩和片麻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岩石成因。‎ ‎【详解】‎ 从材料当中可以看出来“血迹石”是海生生物的遗体沉积形成的岩石,属于沉积岩,“千人石”是岩浆冷凝形成的因素,属于岩浆岩;石灰岩是沉积岩、玄武岩是岩浆岩,A正确;大理岩是变质岩,砂岩是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岩,片麻岩是变质岩,BCD错误。故选A。‎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中b类岩石形成于地下,c类岩石形成于地表。‎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a为沉积岩 B. c为侵入岩 C. d为岩浆岩 D. e为变质岩 ‎14. 图中序号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A. ①为冷却凝固作用 B. ③为重熔再生作用 C. ⑤为外力作用 D. ⑥为变质作用 ‎【答案】13. D 14.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及三大类岩石。‎ ‎【13题详解】‎ 根据图中沉积物可知,a为岩浆,b和c为岩浆岩,d为沉积岩,e为变质岩。所以选D。‎ ‎【14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②为抬升作用,③为外力作用,④为固结成岩作用,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作用。所以选A。‎ ‎15. (2014.海南高考)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据此完成下题。‎ P地位于( )‎ A.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带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 C.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D. 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板块构造学说。‎ ‎【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P地位于日本本州岛附近,根据板块分布及板块构造学说相关知识,P地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该地地质构造成因是 ( )‎ A. 向斜成山 B. 向斜成谷 C. 背斜成山 D. 背斜成谷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及其成因、特点。‎ ‎【详解】结合图例可知,图中裸露于地表的岩石排列顺序为中间老,两翼新,说明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地质构造应该为背斜,根据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中间地势高,周围地势低,应为山地,所以该地地形成因为背斜成山。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通过图示获取相关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该题难度一般。‎ ‎17.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其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 A. 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流水的侵蚀作用 B.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风力的侵蚀作用 C. 天山山麓的冲积扇——风力的堆积作用 D.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风力的堆积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详解】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是风化作用,A错;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作用,B错;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C错;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D正确。‎ 故该题正确选项为D。‎ ‎【点睛】该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难度适中。‎ ‎18.读地理素描图,分别因流水侵蚀作用和风力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是( )‎ A. 甲和丁 B. 乙和丁 C. 丙和甲 D. 丁和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详解】由图示可知,甲为峡谷,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 乙图是三角洲,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丙图是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形成;丁图是沙丘,风力堆积形成。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风力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难度一般。‎ ‎19. 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A. 新疆的风蚀城堡 B. 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C. 泰山的块状山地 D. 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 ‎【详解】‎ 泰山的块状山地是由岩层断裂上升形成的断块山,由内力作用形成,C正确;新疆的风蚀城堡是由于外力风力侵蚀作用形成,A错误;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由于外力风力沉积作用形成,B错误;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是由于外力流水溶蚀作用形成,D错误。故选C。‎ 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20. 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1. 图中箭头②比①细的主要原因是 A. 大气逆辐射 B. 地面反射 C. 大气削弱作用 D. 地面削弱作用 ‎22. 利用人造烟雾可以防御霜冻,因为人造烟雾能使 A. ①减弱 B. ②增强 C. ③减弱 D. ④增强 ‎【答案】20. C 21. C 22. D ‎【解析】‎ ‎【分析】‎ 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考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地面辐射;④表示大气逆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地面辐射,故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①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受到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了部分,故C项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人造烟雾可以增加大气中CO2的含量,从而增强大气的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图中④表示大气逆辐射,故D项正确。故选D。‎ ‎【点睛】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 ‎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2、影响地面辐射大小(获得太阳辐射多少)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不同,导致地面受热面积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长短,是影响的主要因素,同时,它的大小受下垫面因素(反射率)和气象因素等的影响。‎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2.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3.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3.形成“早穿皮袄午穿纱”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沙漠广布,风沙大,大气中固体杂质多 B.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朗天气为主 C. 地处沙漠,太阳辐射热量小 D. 人口密度小,人类活动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问题。‎ ‎【详解】这种情况多发于内陆地区,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白天气温要更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比较低,导致昼夜温差比较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由于白天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天气比较热;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比较低,导致昼夜温差比较大。该题难度一般。‎ ‎24.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其应用。‎ ‎【详解】‎ 大气在受热情况下,会蒸发上升,而受冷则会下沉,所以A图是错误的;白天在太阳照射的情况下,陆地升温更快,海洋升温更慢,洋面的气流下沉,气压更高,会形成近地面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B错误;市区一般人口较多,工厂多,气温更高,市区气流会蒸发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风会由郊区吹向陆地,D错误。山谷地区白天坡地升温快,形成谷风,C正确。故选C。‎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a、b表示等压面),回答下面小题 ‎25.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气压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④‎ ‎26. 图中①、②、③、④四点的空气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 A. ②→① B. ③→④ C. ①→④ D. ③→②‎ ‎【答案】25. A 26. B ‎【解析】‎ ‎【25题详解】‎ 等压面上的气压相等,越靠近地面气压越高,所以②>③、②>①、③>④、④>①。选A正确。‎ ‎【26题详解】‎ 图示近地面②处空气遇冷下沉①→②,③处空气受热上升③→④;在近地面形成气压场②>③,在高空形成气压场④>①;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④→①、②→③。选B正确。‎ ‎【点睛】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同;同一竖直面上,近地面气压值大于其高空气压值。‎ 地面遇冷,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气压;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气压;水平方向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27.关于图中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B. 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 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 D. 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图示①处空气上升,则反映近地面气压较低,A错误;垂直方向上,越往上气压越低,故③处气压始终较④处低,B错误;⑥从盛行下沉气流,判断气温较低,近地面为高压,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及读图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热力环流形成的基本原理: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而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垂直方向上气压分布规律:越往高空,气压越低;属于典型性试题。‎ ‎28.下图为近地面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的风向图,图中字母a代表的是( ) ‎ A. 水平气压梯度力 B. 地转偏向力 C. 摩擦力 D. 近地面风向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近地面风的受力分析及风压关系。‎ ‎【详解】近地面风受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垂直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由此可判断d箭头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根据风压关系,北(南)半球风向右(左)偏,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故c箭头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为风向;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图中a箭头与风向垂直,故a代表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故箭头b代表摩擦力。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在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该题难度一般。‎ 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6、图7,完成下面小题。‎ ‎29. 形成三圈环流因素有( )‎ ‎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 ‎②太阳辐射对高低纬的加热不均 ‎ ‎③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 ‎④地转偏向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0. 正确反应C气压带两侧大气运动的是( )‎ A. B. C. D. ‎ ‎【答案】29. D 30. D ‎【解析】‎ ‎【29题详解】‎ 由于高低纬度之间温度差异,形成极地与赤道近地面的气压差异,先可能在赤道至极地之间形成单圈环流;而大气运动之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打破单圈环流,进而形成三圈环流,故形成三圈环流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对高低纬的加热不均及地转偏向力,②④正确。故选D。‎ ‎【30题详解】‎ 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特点可知,c位于北纬30度附近,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其南侧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其北侧是北半球的西风带(西南风),结合选项可知,D图符合。故选D。‎ 二、非选择题 ‎31.图1为某日的太阳光照图,图2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中AOB线为_____(晨或昏)线,此时地球位于右图中_____(填字母)处,该日日期为_____。‎ ‎(2)A点地方时为_____。‎ ‎(3)图1中的A、B、C、D、E 五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是_____。‎ ‎(4)E点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度,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_(填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5)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 ‎【答案】 (1). 晨 (2). A (3). 6月22日 (4). 0:00或24:00 (5). E>C>A>D>B (6). 90 (7). 北回归线或23.5°N (8). (23.5°N,0°)‎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详解】(1)左图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经过AOB线时,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该线应为晨线。从左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地球位于右图中A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日期为6月22日。‎ ‎(2)根据上题可知AOB为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处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同一图上经度间隔相等,据图所示,A点所在经线位于地方时6时所在的经线以西90°处,时间相差6小时,故A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3)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上最大,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此可知A、B、C、D、E 五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应是E>C>A>D>B 。‎ ‎(4)根据左图所示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上最大,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E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23.5°N)向南北两侧递减。‎ ‎(5)由上述题目可知,太阳此日直射北回归线,故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5°N。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应为12时,根据上题可知AOB为晨线,晨线与赤道交点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地理位置越靠东边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由此可知太阳直射点应位于该经线以东90°处,即图中所示的0°经线处,故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5°N,0°)。‎ ‎【点睛】该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公转的特点及其意义,难度一般。‎ ‎32.读“全球板块示意图”,和“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的岩石圈分为___大板块,其中几乎完全由海洋构成的板块是___(名称)板块。 ‎ ‎(2)据新浪网报道2014年9月到12月云南鲁甸、景谷、四川康定一带多次发生地震,云南、四川地震之所以多发地震,是因为这些地区处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交界处,属于_______边界,地壳活跃。‎ ‎(3)甲地的地质构造属于_________,地形倒置的原因是_____。‎ ‎(4)丙处不适合建水库的理由是_________。‎ ‎【答案】 (1). 六 (2). 太平洋 (3). 亚欧 (4). 印度洋 (5). 消亡 (6). 向斜 (7).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8). 丙处为断层,地质构造不稳定,影响水库建址安全且水容易下渗。‎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板块的划分及地质构造。‎ ‎【详解】(1)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其中几乎完全由海洋构成的是太平洋板块。‎ ‎(2)云南鲁甸、景谷、四川康定一带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结合图示,应处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 ‎(3)图中甲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是向斜,图中该处地形是山岭,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易形成山岭。‎ ‎(4)读图可知,丙处是断层,为地质构造不稳定区,建坝容易出现溃坝,影响水库坝址安全;丙处于断层线的部位,建设水库后,水库的水容易从断层线处下渗,也会带来其他地质问题。‎ ‎【点睛】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其中几乎完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该题难度一般。‎ ‎33.读“北半球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各字母所在位置的气压带名称是:‎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2)A与B之间的风带名称是_______,B、C之间的风带在南半球风向为________。‎ ‎(3)极锋是____________(填风带)和_________(填风带)的气流交汇而成的。‎ ‎【答案】 (1). 赤道低气压带 (2). 副热带高气压带 (3). 副极地低气压带 (4). 极地高气压带 (5). 东北信风带 (6). 西北风 (7). 极地东风带 (8). 盛行西风带/中纬西风带/西风带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三圈环流。‎ ‎【详解】(1)A位于赤道附近,且盛行上升气流,为赤道低气压带;B地位于30°N附近,此地盛行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地为60°N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地为北极点附近,地面温度低,盛行下沉气流,为极地高气压带。‎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之间的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风向为东北风,即东北信风带。B、C之间的风带为中纬西风带,南半球同纬度,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左偏,故B、C之间吹西北风。‎ ‎(3)由图示可知,极锋是由盛行西风带(暖)和极地东风带(冷)的气流交汇而成的。‎ ‎【点睛】该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三圈环流及其形成过程,难度一般。‎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