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5/47/4aca5c324f24fa034914875a227a3734/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5/47/4aca5c324f24fa034914875a227a3734/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1/18/15/47/4aca5c324f24fa034914875a227a3734/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步步高》(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必修3第三章第4讲产业转移
第4讲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最新考纲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思维导图 考纲解读 1.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规律。2.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 微专题一 产业转移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1.产业转移 (1)分类 (2)目的→追求更高利润 (3)产业转移的原因 2.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地区或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产业转移的实质是企业在全球寻求最优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例如: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把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便宜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考向一 产业转移的规律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 A.①为资金 B.②为技术 C.③为劳动力 D.④为市场 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本区域的经济发展 B.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C.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二、三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D.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发展中国家拥有劳动力、自然资源的优势,经济相对落后;发达国家拥有技术、信息、资本的优势,经济发达。第2题,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产业转移对双方能达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产品的生命周期依次划分为新产品、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当有不同类型的国家净出口该产品时,则该产品的生命周期进入下一个阶段。读下图,完成3~4题。 3.产品成熟阶段为( ) A.T2~T4 B.T2~T5 C.T3~T5 D.T3~T6 4.该产品生产企业在Ⅲ类国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廉价劳动力 B.便捷的交通 C.充足的能源 D.先进的技术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当有不同类型的国家净出口该产品时,则该产品的生命周期进入下一阶段,这一句话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如图所示,T1、T6把该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则T1~T3属于新产品阶段,T3~T5属于成熟阶段,T5以后是标准化阶段。 第4题,一般而言,新产品出现在发达国家,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利润的逐渐降低,慢慢向欠发达国家转移。从净出口该产品的时间顺序来看,Ⅲ类国家最晚,故而其主导因素是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考向二 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2012·福建文综)下图示意近8年来中国对美国投资总额分布。读图,回答5~6题。 5.中国对美国投资主要分布在( ) A.太平洋及北冰洋沿岸地区 B.太平洋沿岸地区 C.五大湖及大西洋沿岸地区 D.墨西哥湾沿岸地区 6.影响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家电制造业的主要因素是( ) A.矿产与技术 B.政策与市场 C.能源与交通 D.土地与劳动力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美国的海陆位置,并且看清楚图例和注记表示的含义。中国对美国投资总额大于15亿美元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五大湖沿岸和东部的大西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有两个州的投资总额为零,太平洋沿岸各州的投资总额没有大于15亿美元的。第6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家电制造业属于市场导向型产业,中国投资总额较大的地区与美国人口稠密的地区基本一致。但是在东部和中部人口稠密的地区仍然有一些空白,说明对家电制造业的投资还会受到美国一些地方政府政策的影响。 7.(2012·浙江文综)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并说明理由。 答案 主要原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重等。 汕尾市。 理由: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较大,水运条件较好。 解析 随着深圳经济的发展,产业升级换代,化学、造纸工业污染严重。从环境承载力、交通条件来看,汕尾市位于沿海地区,位置优越,对外开放程度高,基础好,交通便利等,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汕尾市。 思维建模 如何确定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产业转移的目的是寻找最佳区位,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需从转移的产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入手,对比分析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具体思路如下: ↓ ↓ 微专题二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我国产业转移的基本特点 (1)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因环境、资源问题,为降低生产成本进行的产业转移。 ①原因:沿海地价、劳动力、环保等成本上升,企业需要寻求廉价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市场。 ②影响:促进内地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对内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中国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为寻求新市场而进行的产业转移。 ①原因:大陆经济发展,尤其是投资环境改善;大陆有廉价的劳动力;大陆有众多的发展机会;大陆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②影响: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广东边远地区内部的产业集聚效应(“二次转移”)——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而进行的产业转移。 ①原因: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面临产业升级;广东边远地区劳动力价格、房租、地价相对低廉,工业原料资源丰富;广东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都有明显改善,许多地区已经具备承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和拓展本地资源型产业的能力。 ②影响: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加速了广东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差距;但也可能对广东边远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产业转移对转出国和转入国的影响 考向 产业转移的影响 1.(2014·广东文综)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一 珠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 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所属行业统计图。 (1)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大多属于________密集型产业和________密集型产业,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是________。 (2)有人建议将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某大型造纸厂迁移至梧州市,有人则认为不合适。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 答案 (1)劳动 资源 建材加工业 (2)梧州位于西江上游,水体自净能力和治污能力低;大型造纸厂水污染严重,迁址梧州将会加重西江和珠三角的水污染。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找出2006~2009年梧州市主要新增企业的发展类型以及新增企业数量最多的行业。第(2)题,根据图可知,梧州位于西江上游,大型造纸厂水污染严重,迁址梧州将会加剧珠江水污染,对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利。 2.(2012·安徽文综)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 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广西沿海防城港市。 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答案 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对防城港市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 解析 钢铁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资源,占用土地,排放污染物质;但同时能带来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 练出高分 [基础落实练] 根据典型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以把产业分为开发期(a)、增长期(b)、成熟期(c)和衰退期(d)四种发展阶段。读图Ⅰ和图Ⅱ,回答1~3题。 1.根据图I所示规律,发达国家重点发展的是哪一阶段的产业 ( ) A.a B.c C.d D.b 2.按图II所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哪一环节( ) A.设计 B.加工 C.营销 D.设计+加工 3.按照图I和图II所示规律,发展中国家将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发展自身工业方面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全面吸收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B.着重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 C.积极引进处于成熟期的产业 D.在外国企业的帮助下学习工艺和产品开发 答案 1.A 2.B 3.D 解析 第1题,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且对发展中国家实行技术封锁,以独占高额附加值。第2题, 由图Ⅱ可知,加工环节的附加值最低,而且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第3题,发展中国家只有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变“制造”为“创造”,才能促进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进步。 “上海制造”是中国传统品牌,当前上海正向“两头(研发、营销环节)在沪,中间(生产环节)在外”的经营模式转变。下图示意上海市部分企业转移方向,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对经营模式转变影响最小的是上海与迁入地区( ) A.经济水平的差异 B.产业政策的差异 C.生产成本的差异 D.交通条件的差异 5.上海的经营模式转变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产业竞争力 B.缓解就业压力 C.转移环境污染 D.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答案 4.D 5.A 解析 第4题,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江苏、浙江等省与上海市交通运输条件差异不大。而导致上海部分产业生产环节外迁的主要原因是上海经济发达,地价、劳动力等生产成本较高,加上上海定位于金融、贸易中心,产业向第三产业升级转变。第5题,上海市充分利用技术优势,重点发展高利润的研发、营销环节,而把生产环节向外转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 (2014·大纲全国文综)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图所示。据此完成6~8题。 6.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7.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广阔 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 D.原材料丰富 8.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答案 6.A 7.B 8.C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电子产品价格构成中,生产厂所占比重最低。第6题,电子产品的特点是重量轻、体积小、便于运输,故运输成本较低,便于其在全球灵活布局。第7题,根据题干材料,该产品全部销往美国,故A错;该公司只把加工环节放在中国,而加工环节是劳动力导向型,所以劳动力价格低是生产厂发生转移的主要原因,故选B;中国和美国远隔重洋,交通并不方便,故C错;电子产品生产不是原料密集型产业,况且由题干知该厂零部件依靠进口,故D错。第8题,电子信息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掌握核心技术是关键,产品价值高度集中在研发环节,生产环节所占比重最低,其附加值最高的部门是研发部门,因此针对生产环节的措施都不是最有利的。 [能力提升练] “哭泣曲线”是描述中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困境的一条曲线。“哭泣曲线”左边是中国优势条件丧失造成制造业成本过高,右边是出口的疲软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打击,东南亚、非洲国家的人力成本比较优势。读图回答9~10题。 9.中国制造业要摆脱当前面临的困境,应该( ) ①要强化科技创新,高度重视科学技术 ②降低工资和土地成本,提高产能 ③政府给予资金、政策支持 ④产业结构调整,向高端制造业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苹果公司表示要把Mac产品线的一条从中国搬回美国生产。外资撤离中国,主要是因为( ) ①中国人力成本上升 ②对外资政策准入门槛提高,优惠政策取消 ③外资企业的运营环境日益艰难 ④中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9.C 10.A 解析 第9题,摆脱当前面临的困境应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这就需要政府给予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但不能靠降低工资和土地成本来发展。第10题,经过多年人均工资的增长,中国的人力成本比较优势已经越来越小;税收上,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也正在失效;中国向高新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外资企业模式将会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从图中可以看出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在国外。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回答11~13题。 11.①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 12.由图可知( ) ①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 ②Ⅱ、Ⅲ类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 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 ) A.加快②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与Ⅰ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①②类产业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答案 11.B 12.A 13.B 解析 第11题,从①类产业的时间和国家类型看,可知①类产业类型为劳动力导向型,转移的主要因素为劳动力。第12题,综合分析图中信息可知,Ⅰ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技水平高,为发达国家;而Ⅱ、Ⅲ类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第13题,我国在今后产业调整中应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迎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打造制造业强省,是山东经济真正腾飞的未来。 材料二 (1)①②③三次转移的根本目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世纪六七十年代①的转移和80年代②的转移,主要是以____________型产业为主。 (2)简要分析山东省能够吸引日、韩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3)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对山东省带来哪些有利影响?接受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4)产业向国外转移利弊兼有,简要说明此举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答案 (1)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 劳动密集 (2)①地理位置靠近日、韩;②劳动力丰富廉价;③市场广阔;④国家政策优惠;⑤交通等基础设施好。 (3)有利影响:①加快山东省工业化进程;②提供了较多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增加了人民的收入。 注意问题:充分评估产业转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避免重污染企业的引进;加强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与综合治理。 (4)失业率上升,市场萎缩。 解析 第(1)题,产业转移的根本目的是追求更高的利润。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主要是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山东省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因而转移的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第(2)题,从地理位置、劳动力、市场、国家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第(3)题,产业转移对转入地来说主要有利于加快工业化进程,缓解就业压力,增加人民收入。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迁入的主要是一些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工业部门,欠发达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应注意环境污染问题。第(4)题,分析的关键是明确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对日本国内的影响。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受金融风暴影响,珠三角地区产业纷纷向外转移,部分产业转移至我国西北地区。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宁蒙交界处形成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 (3)宁蒙交界处的工业园区因“高能耗、高污染”工业的大力发展,成了中国西部的“百里污染带”。试分析产业转移给该地区农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答案 (1)对外开放范围逐步扩大,政策优势不明显;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因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范围小。 (2)水源丰富;廉价的土地;煤炭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3)大面积草场、耕地被占用,草场、耕地面积缩小;牲畜质量下降;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严重;农作物产量不断下降。 解析 第(1)题,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珠三角地区的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因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而带来的压力,出现关闭、停产等现象,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困难重重。第(2)题,可以从水源、土地、能源、劳动力、交通、政策等方面综合分析。第(3)题,产业转移带来了污染和环境的破坏。从农业的角度分析,会带来如西部地区草场破坏、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下降等问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