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枣强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地理 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下图为辽宁省2007年和2015年三次产业产值构成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目前该省处于区域发展的 A. 传统农业阶段 B. 工业化初期阶段 C. 工业化后期阶段 D. 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2. 与2007年相比,辽宁省2015年 A. 第一产业产值下降 B. 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 C. 高科技产业占比下降 D. 产业由分散走向集聚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省目前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低于10%,第三产业较2007年大幅上升,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相近,所以区域发展处于工业化的后期阶段,C项正确。 【2题详解】 由图中总产值以及三大产业的比重可计算得知,三大产业产值均增加,但是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与2007年相比,辽宁省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三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科技进步,高科技产业占比上升;区域核心的范围变大,产业由集聚走向分散,B项正确。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 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 实验前 6. 3% 25.5% 0. 7% 14. 6% 18.6% 实验后 23. 5% 16. 7% 3. 2% 3.4% 34. 5% 3. 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A. 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 B. 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 C. 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 D. 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 4. 下列国家中,“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优先推广的国家是 A. 哈萨克斯坦 B. 新加坡 C. 比利时 D. 巴西 【答案】3. D 4. A 【解析】 【3题详解】 对比保护性耕作法实验前后,可以看出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大气水分增加,增加了土壤水分、增加了大气水汽,空气湿度上升,A错;提高了土壤抗旱能力,B错;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空气含量下降,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透气性,C错;大气悬浮质下降,减少空气污染,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可以增加土壤水分、肥力,利于提高大气水分,降低空气中的悬浮质,四个国家中哈萨克斯坦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采用“保护性耕作法”利于其土壤的保护及大气质量改善;新加坡、比利时、巴西都是全年多雨的,无需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含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对比保护性耕作法实验前后,可以看出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大气水分增加,增加了土壤水分、增加了大气水汽,空气湿度上升;提高了土壤抗旱能力;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空气含量下降,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土壤透气性;大气悬浮质下降,减少空气污染。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可以增加土壤水分、肥力,利于提高大气水分,降低空气中的悬浮质,四个国家中哈萨克斯坦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采用“保护性耕作法”利于其土壤的保护及大气质量改善;新加坡、比利时、巴西都是全年多雨的,无需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图”及“不同区域农业景观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 造成图示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 地形 B. 气候 C. 土壤 D. 市场 6. 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A. Ⅰ——“高”和“寒” B. Ⅱ——山河相间 C. Ⅲ——一望无际 D. Ⅰ——炎热干燥 【答案】5. B 6. A 【解析】 本题组以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图及不同区域农业景观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区域差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我国不同自然区自然特征的掌握程度。 【5题详解】 图中显示,上图为北方地区的旱作农业景观,下图为南方地区的水田农业景观,造成图示两地农业景观差异最主要是因为两地水分条件不同,因此B符合题意。图中显示,两地均为平原景观,因此A不符合题意。两地土壤中,都有肥沃土壤和贫瘠土壤,因此C不符合题意。两地都是我国人口稠密地区,市场广阔,因此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我国的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因海拔高,平均气温低,因此选项A正确,D错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原、盆地地形为主,不具有山河相间的地形特征,B错误。东部季风区多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并不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C错误。故选A。 为减轻能源压力,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发展风电产业。下图是我国风电基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 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A. 地势起伏大,发电稳定 B. 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 C. 距离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D. 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 8. 发展风电的生态意义在于( ) A. 减轻当地酸雨严重问题 B. 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C. 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D. 减少对煤炭资源的依赖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风电基地建设的前提是风能资源丰富,内蒙古距离冬季风源地近而具有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利于建设风电基地。C正确 【8题详解】 注意生态意义,风电属于清洁能源,使用风电,可以减少火电的使用量,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利于缓解温室效应。B正确。 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天然草场辽阔,放牧牲畜头数从20世纪50年代的几百万头上升到现在的近5000万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近几十年来,内蒙古地区天然草场退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A. 水体污染 B. 产业调整 C. 气候干旱 D. 过度放牧 10. 为了及时有效的对天然草场利用状况监控和管理,可以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 遥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数字地球 D. 地理信息系统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内蒙古自治区年降水量介于200mm—400mm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土壤干燥,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加剧水分蒸发,处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地区的过渡地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过渡地带,该地区人口较为稠密,由于人口的激增,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破坏,土地沙化,加快了该地区的土地退化,天然草场退化严重,土地荒漠化严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遥感可以进行实时监测,并且监测范围广,速度快,周期短,是最佳的监控技术,A正确;GPS是导航,主要用来定位的,不能进行监测,B错误;数字地球是把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C错误;GIS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没有监测功能,D错误。故选A。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主要表现为: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主要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数字地球是地理信息技术是构建数字地球的基础;数字地球最大的特征是模拟现实;数字地球是把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GIS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叠加不同图层后可以分析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若用GIS技术叠加某城市地质、人口密度、交通、植被等图层,可选出地质条件适宜、人口密度小、远离主干道路、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则该区域适宜建设 A. 汽车加油站 B. 度假村 C. 垃圾处理场 D. 大型超市 12. 投资商在某城市内进行大型购物中心区位选择时,可利用该城市的GIS系统作综合分析,调取的主要参考图层是 A. 地形图层和供应商分布图层 B. 服务企业图层和通讯图层 C. 工业区图层和居住区图层 D. 交通图层和人口密度图层 【答案】11. B 12. D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信息技术。 【11题详解】 地质条件适宜,有利于建筑物建设,人口密度小、远离主干道路,较为安静,适宜大面积的建设,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绿化好,环境好,景色优美,则该区域适宜建设度假村,故选B。 【12题详解】 商业中心的布局要选择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地方;所以选用交通图层和人口密度图层叠加。地形、供应商、服务企业、通讯、工业区图层和居住区对商业中心的布局影响较小。选D正确。 读图,完成回答问题。 13. ①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份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4. ②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温带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 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 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 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 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答案】13. B 14. D 【解析】 本题考查荒漠化的成因和治理。 【13题详解】 ①地区为宁夏平原,处在温带大陆气候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同时,宁夏平原位于黄河谷地,依靠黄河水的灌溉发展灌溉农业,长期的大水漫灌加上强烈的蒸发导致土壤盐碱化。②③正确。该地区没有冻土发育,位于宁夏平原,不是河谷地区。故选B。 【14题详解】 ②地区为农牧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过度开垦和放牧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导致生态恶化,形成沙漠。气候和植被变化不是人为原因。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生态环境变好。故选D。 15.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水量盈余率=流入量/流出量),下表为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 读表完成下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量盈余率 1.31 1.21 1.0 0.93 0. 71 0. 63 0.78 0. 89 1.0 1.18 1.29 1.4 该水库储水量最大的月份是 A. 3 月 B. 6 月 C. 9 月 D. 12 月 【答案】A 【解析】 【详解】当盈余率大于1时,流入量大于流出量, 10月-次年2月水量盈余率>1,水库水量逐渐增多,3 月水量盈余率=1,水库水量不再增加时(即流入量=流出量,水量盈余率=1时)水库水量达到最多储水量,因此3月储水量最大;相反盈余率小于1时,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水库水量逐渐减少,4-8月水量盈余率<1, 水库水量一直减少,直到水量盈余率=1时不再减少,9月份水量盈余率=1,水库储水量达到最小,所以9月份水库的储水量最小。A正确,BCD错误。故选A。 长江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之间被称作金沙江。下图为一名游客在金沙江干流南部河谷拍下的照片,显示河谷两岸植被较为稀疏,多枯黄色,这样的河谷在地理学中称为“干热河谷”。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关于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稀疏、枯黄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 山高谷深,山谷风显著 B.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 C. 地处西南季风背风坡 D. 位于非季风区,气候干旱 17. 近年来,金沙江河段下游河水变清澈,主要原因是 A. 降水增加,河流水量大增 B. 修筑大坝,拦截泥沙 C. 退耕还林,植被覆盖率增加 D. 地壳抬升,流速减缓 【答案】16. C 17. B 【解析】 【16题详解】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稀疏、枯黄的原因主要与当地的降水量有关,降水的多少与地形有关。该地区受山脉阻挡,山高谷深,高大山地对来自西南方向的暖湿气流阻挡作用强,金沙江河谷处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地带,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焚风效应强,形成干热河谷,因此植被稀疏,颜色枯黄,C正确;与山谷风、副高压控制、非季风区影响无关,A、B、D错。选C正确。 【17题详解】 金沙江以河水含沙多少与当地植被覆盖率有关,与当地降水量及地形有关;近年来,越往流域下游河水越清澈,主要与修建水库有关,金沙江水库建成后,河流流速减慢,大量泥沙在库区堆积,下游泥沙减少导致,B正确;该地降水量年变化不大,与降水增加无关,A错;退耕还林,植被覆盖率增加,是影响整个河段,而不是下游河段,C错;地壳抬升,只会加大河流落差,增加流速,D错。选B正确。 【点睛】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寒、旱、风、虫、草、火等自然灾害特别突出。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云贵高原山势平缓,土层较厚,但是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低。 读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图,回答下面小题。 18. 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工业部门,合理的是( ) A. ①——钢铁 B. ②——电力 C. ③——化工 D. ④——机械 19. 实现该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 A. 延长产业链,对产品进行深加工 B. 禁止污染物的排放 C. 大力促进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D. 关停重化工企业 【答案】18. C 19. A 【解析】 考查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铝矿的箭头指向②,则②为炼铝;炼铝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需靠近能源地,则①为电力;焦化箭头指向③,③是化工;炼铁箭头指向④,④为钢铁。故选C。 【19题详解】 为实现该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山西省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矿产资源开采时对环境的破坏,A正确。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选A。 逆工业化是指由于本地制造业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连续下降,而导致工厂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外迁、或转行的一系列工业衰退的浪潮。下表为德国及鲁尔区逆工业化过程表。 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年份 1957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德国煤矿的个数 153 133 101 69 46 39 33 27 19 12 德国鲁尔区的煤炭产量(百万吨) 123.2 115.5 110.9 91.1 75.9 69.2 64.0 51.6 41.6 25.9 20. 在德国及鲁尔区逆工业化过程中 ①煤矿个数持续减少 ②单个煤矿产量下降 ③单个煤矿规模扩大 ④煤炭产量持续下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1. 为应对逆工业化鲁尔区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合理的是 ①调整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 ②普遍缩减煤、铁企业的规模 ③重视完善环境保护,营造绿色空间 ④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20. D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表格信息计算可知,在德国及鲁尔区逆工业化过程中,煤矿个数持续减少,从153减少到12个,用煤炭产量除以煤矿个数,可以看出单个煤矿产量增大,产量增大单个煤矿规模扩大,表格中可以看出煤炭产量持续下降,因此①③④正确,②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题详解】 为应对逆工业化鲁尔区,调整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多元化,改变原来的单一产业机构,改造传统产业,使之焕发活力,①正确;应当因地制宜的根据实际缩减部分效益差、污染大、落后的煤、铁企业的规模,而不是普遍缩减,②错误;原来的发展模式污染严重,对新产业吸引力不大,因此要重视完善环境保护,营造绿色空间,③正确;提供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鲁尔区的发展阶段: 繁荣阶段 衰落阶段 新发展阶段 (区位优势) (衰落原因) (整治措施) 铁矿来源方便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调整工业布局 水源充沛 煤炭地位下降 拓展交通 交通便利 世界性钢铁过剩 发展科技 市场广阔 环境污染、土地紧张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卡普阿斯河(见图)发源于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交界处的巴都布罗克山脉的西部山岭,自东向西流,在坤甸西南的一大片沼泽三角洲处分为两条支流注入南海。卡普阿斯河全长1 143千米,大部分河段可通航,流域内地形以平原、沼泽为主,虽然降雨丰裕,但可开发利用的资源较少,只在其干支流上修建了一些大坝工程,水电及矿产资源开发程度都相当低。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2. 卡普阿斯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 大气降水 B. 湖沼水 C. 地下水 D. 冰川融水 23. 卡普阿斯河干支流上修建大坝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 发展养殖 B. 蓄水灌溉 C. 防御洪涝 D. 发展旅游 24. 导致卡普阿斯河流域水电及矿产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起伏较大 B. 自然环境恶劣 C. 河流落差较小 D. 冻土发育广泛 【答案】22. A 23. C 24. B 【解析】 【22题详解】 结合图示纬度,卡普阿斯河流域有赤道穿过,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A对。全年高温多雨,湖沼水、地下水不是主要水源,B、C错。发源于巴都布罗克山脉的西部山岭,山脉海拔低,无冰川融水补给,D错。所以选A。 【23题详解】 卡普阿斯河流域内地形以平原、沼泽为主,水流速度慢,全年降水量大,易发生洪涝灾害。干支流上修建大坝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御洪涝,C对。发展养殖、旅游,不是水库的主要功能,A、D错。全年多雨,不需要蓄水灌溉,B错。所以选C。 【24题详解】 导致卡普阿斯河流域水电及矿产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热带雨林区闷热、潮湿,不适宜人类生存,B对。山脉海拔较低,地形起伏较小,A错。河流落差较小是水能较少的原因,不是开发程度低的原因,C错。没有冻土发育,D错。所以选B。 下图为“中国松花江流域综合治理的总体部署框架”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图中甲所示含义正确的是 A. 防洪减灾 B. 美化城市环境 C. 保障航运 D. 开发水力资源 26. 水利工程建设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好处有 ①扩大耕地面积②稳定灌溉水源 ③减少洪涝灾害④提高土壤肥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25. A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从图中看甲的作用是建设预警系统、治理河道和加固堤坝,可知甲的含义是防洪减灾,A正确。 【26题详解】 从图中看水利工程可稳定灌溉水源、减少洪涝灾害,C正确;水利工程不会扩大耕地面积和增加土壤肥力。故选C。 从2014年12月正式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向华北地区输水超过60亿立方米。下表为我国四种缺水类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资源性缺水 当地水资源总量少,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供水紧张 水质性缺水 水资源由于受到各种污染而不能使用,造成缺水现象 工程性缺水 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并不短缺,但由于工程建设没有跟上,造成供水不足 效率性缺水 由于制度或技术原因,造成水资源浪费而导致的缺水 2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 A. 资源性缺水 B. 水质性缺水 C. 工程性缺水 D. 效率性缺水 28. 南水北调工程对华北地区的影响是 A. 减轻了洪涝灾害 B. 减少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C. 利于高耗水产业的发展 D. 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27. A 28. B 【解析】 【27题详解】 华北地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水资源需求量大,但当地降水较少,水源资源严重不足,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形成供水紧张状况。故华北地区属于资源性缺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8题详解】 华北地区洪涝灾害较少,A错误。南水北调工程可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差误,减少地下水的过度开采,B正确。只能缓解水资源不足,水资源总量较少,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不利于高耗水产业的发展,CD错误。故选B。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由低级产业向高级产业发展变化 B. 由技术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变 C. 由重度污染向轻度污染转变 D. 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变 30. 下列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B. 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C. 产业移出地区一定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D. 产业的升级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31. 关于工业化阶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上升 ②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③该阶段早期,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增长迅速,中后期开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升级④中心城市、工业基地与其他边远地区均衡发展 ⑤农业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答案】29. A 30. B 31. A 【解析】 【29题详解】 读图可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由低附加值的原料、劳动力指向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A对、B错。罐头厂、服装制造的污染并不严重,C错。升级后的计算机、信息等产业依然属于轻工业,D错。故选A。 【30题详解】 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缩小了区域间的经济差异,A 错。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B对。产业移出地区,随着产业转出,可能会出现失业问题但不一定很严重,C错。产业的升级可能加剧就业压力,D错。故选B。 【31题详解】 工业化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迅速上升,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该阶段早期,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增长迅速,中后期开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升级,①②③对。但是中心城市、工业基地发展较快,区域处于不均衡发展阶段,推动城市化的发展的动力主要为工业化,④⑤错。故选A。 【点睛】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发达国家或地区,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②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③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 ④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如果一个国家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常常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富,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读我国服装产业转移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2. 新疆、四川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突出优势区位条件分别是( ) A. 市场、产业基础 B. 原料、劳动力 C. 交通位置、技术 D. 政策支持、资金 33. 未来,我国服装产业( ) A. 在西部地区的服装加工企业布局将更加分散 B. 专业化生产将突出,规模效应将减弱 C. 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生产分工将更加明确 D. 研发设计和销售基地向西部转移 【答案】32. B 33. C 【解析】 【32题详解】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棉产区;四川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故B正确。 【33题详解】 未来,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服装生产分工明确,东部经济发达,科技力量强,人口、城市数量多,主要为研发、销售基地;中西部地租、劳动力价格低,为加工生产基地,多集聚布局。各企业间的专业化风更突出,规模效应将增强。故C正确,A、B、D错误。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回答问题。 34. 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该国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水平不相适应 ③该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Ⅲ,该国经济增长主要来自第三产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5. 阶段Ⅲ,该国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部门有 ①劳动密集型产业 ②资源密集型产业 ③技术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34. C 35. B 【解析】 【34题详解】 读图可知,在阶段I和阶段Ⅱ,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增长。在阶段Ⅲ,城市化水平仍在提高,但工业化水平却在下降。阶段Ⅱ城市化曲线斜率大于阶段Ⅰ,说明阶段Ⅱ城市化速度快于阶段Ⅰ。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起于1800年,之后城市化、工业化迅速发展。至1970年,城市化水平已达74%,可能属发达国家。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故本题选B。 【35题详解】 二战后,发达国家迅速发展的产业主要有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这些产业新增了大量就业机会,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地位下降,新增就业机会很少,故本题选D。 读“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具体地区 年生产量(万吨) 可载人口量 最大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长江中下游 88 600 22 000 395 青海、西藏 10 000 1 000 4 36. 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光照 ②地形 ③土壤 ④热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7. 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36. D 37. B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承载力。 【36题详解】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热资源充足;青海、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热量不足。故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和热量。所以选D。 【37题详解】 青藏地区环境承人口载力的特点: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可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和环境人口承载力。所以选B。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以“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为材料,对比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和青海、西藏地区的差异及原因,考查了青藏地区环境承人口载力的特点。 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8.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9. 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A. 航道建设 B. 西电东送 C. 劳务输出 D. 水土保持 40. 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 A. 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B. 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 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D. 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答案】38. C 39. D 40. A 【解析】 【38题详解】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矿产、水能等资源丰富,土地、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故②③正确;①④所示内容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优势,故①④错误。结合选项,C项正确,A、B、D项错误。 【39题详解】 据题干可知,该题的问题是“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选项中航道建设、西电东送和劳务输出,不是生态安全方面的合作,故A、B、C项错误;长江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会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故水土保证,治理水土流失是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故D项正确。 【40题详解】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在分工协作方面应该重点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等高端产业,故A项正确;服装制造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属于第一产业,装备制造等产业都不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产业,故B、C、D项错误。 41.生物长期适应气候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称为物候现象。下图示意3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物候现象分布。据此,完成问题。 导致甲、乙两地物候现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地形 C. 土壤 D. 纬度位置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中甲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物候时间晚。乙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气温较高,物候时间早。所以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B对。两地纬度位置差异小,与土壤和海陆位置关系差异小,故其余选项可排除。故选B。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下图为我国东部放蜂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2. 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市场 B. 降水 C. 气温 D. 光照 43. 蜂农沿图示路线放蜂途中最可能遇到的是 A. 在闽粤遇山洪冲走蜂箱 B. 在华北遇干旱蜜源减少 C. 在皖南遇梅雨滴蜜无收 D. 在东北遇初霜蜜蜂挨冻 【答案】42. C 43. B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迁徙放蜂的主要因素,可能面临的问题。 【42题详解】 影响蜂农迁徙放蜂直接原因是花期时间。读图,可以看到不同月份有相应的植物开花,图中花期有明显的纬度变化特征,说明影响花期的主要因素是气温,纬度高,气温低,花期来的晚。C对。光照、降水对花期影响小,BD错。市场对花期无影响,A错。故本题选择C。 【43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月份,在闽粤时雨季未到,不会遇山洪冲走蜂箱,A错。在华北时,正值春旱,可能遇干旱蜜源减少,B对。在皖南时未到梅雨季节,C错。在东北是夏季,不会遇到初霜,D错。故本题选择B。 受地理环境的彩响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体育文化,在体育运动项目、体育运动普及率及体育竞技水平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南方人适宜技巧性项目,北方人适宜速度力量型项目,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心肺功能强,适宜田径运动。 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游泳 跳水 举重 体操 田径 ①地区 5枚 18枚 1枚 9枚 1枚 ②地区 1枚 2枚 5枚 2枚 4枚 总计 6枚 20枚 6枚 11枚 5枚 44. 关于表中的①、②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为环渤海地区 B. ①地为南方地区 C. ②地为长江流域 D. ②地为西北地区 45. 受环境影响,各体育区划中的优势项目有所不同。关于图中各体育文化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东南沿海体育区在游泳、跳水、体操等项目上占优势 B. 西南云贵高原体育区在发展中长跑等运动项目上占有优势 C. 西北体育区在摔跤、射箭、骑马等项目上占有优势 D. 东北体育区在体操、武术或冬奥会的滑雪溜冰上占优势 【答案】44. B 45. D 【解析】 【44题详解】 仔细阅读题干材料,结合图表可知,①地跳水项目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由于南方降水多,南方人适宜技巧性项目,可见该地区为南方地区;②地举重项目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由于北方人适宜速度力量型项目,所以该区域应该位于北方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5题详解】 由于游泳、跳水、体操等属于技巧性项目,所以东南沿海体育区在游泳、跳水、体操等项目上占优势,A正确;由于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心肺功能强,适宜田径运动,所以西南云贵高原体育区在发展中长跑等运动项目上占有优势,B正确;由于西北地区属于我国牧区,所以在摔跤、射箭、骑马等项目上占有优势,C正确;东北体育区所处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在冬奥会的滑雪溜冰上占优势,武术项目不具有优势,D错误。故选D。 油橄榄属于喜光耐旱的油料作物,盛产于地中海沿岸。我国从1964年开始引种油橄榄,目前在一些地区取得了成功。下表为国内外部分油橄榄产区气候因素比较表。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年均气温℃ 7月气温℃ 1月气温℃ 年降水量mm 日照时数h 年均湿度% 地中海 13.6-15 22-30 3.8-9.2 600-800 2439-2783 47-65 甘肃武都 14.7 24.9 4.5 474-900 1911.7 40-65 四川广元 17 26.1 4.9 800-1000 1300-1400 69 四川三台 16.7 26.9 4.7 882-1134 1356 79 四川达州 14.7-17.6 26.0 4.9 1076-1270 1355 72-80 46. 上述中国四个地区中,最适宜种植油橄榄的是 A. 甘肃武都 B. 四川广元 C. 四川三台 D. 四川达州 47. 与地中海沿岸橄榄油生产国相比,我国主产区的优势 A. 气候条件优越 B. 交通便利 C. 生产工艺先进 D. 劳动力成本低 【答案】46. A 47. D 【解析】 【46题详解】 根据材料中“油橄榄盛产于地中海沿岸”可以推断出油橄榄适宜生长环境是地中海气候区,该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说明油橄榄需水量少、对光照条件要求严格;甘肃武都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比较接近这种气候特征;四川各地多云雾天气,光照不足。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7题详解】 和地中海沿岸橄榄油生产国相比,我国主产区(主要是四川盆地)光照不足,气候条件不具有优势;地中海沿岸临近经济发达的欧洲,市场广阔,且该地生产历史悠久,生产工艺先进;我国人口多,劳动力充足,劳动力成本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四川盆地降水较多,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所示,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著差异。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8. “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 A. 梅雨锋南北摆动 B. 夏季风势力强 C. 地形平坦开阔 D. 受沿岸洋流形响 49. 在分界带中段,北侧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 ) A. 京剧 B. 豫剧 C. 秦腔 D. 川剧 【答案】48. C 49. B 【解析】 【48题详解】 “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地形平坦开阔,便于湿润气流的北上也便于同类自然带的延展,自然带的界线更宽,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9题详解】 北京省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京剧,北京不在分界带上,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在分界带中段、北侧为河南省,河南省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豫剧,B正确。根据图示信息,在分界带西段、北侧为陕西省,陕西省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秦腔,C错误。四川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川剧,四川不在分界带上,D错误。故选B。 田纳西河干流已经完成梯级开发,共修建了9座大坝,每座大坝都建有船闸,改善了通航条件。每年8月1日,全流域的防洪水库开始放水,以便为雨季蓄洪留出库容。 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50. 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大坝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建大坝可利用落差发电 ②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建大坝可调节径流,利用内河航运 ③水流急,且水位季节性变化大——修建大坝可利用落差发电 ④水流急,且水位季节性变化大——修建大坝可调节径流,利用内河航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51. 修建水库后,改善了通航条件的原因是( ) A. 含沙量减小 B. 使航道变宽变平稳 C. 河流径流量增加 D. 需要通过船闸 【答案】50. D 51. B 【解析】 【50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经地区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建大坝可利用落差发电,①对。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修建大坝主要目的不是发展内河航运,②错。水流急,且水位季节性变化大,修建大坝调节径流季节变化,③错。水流急,且水位季节性变化大,修建大坝可调节径流,利于内河航运,④对。D对,A、B、C错。 【51题详解】 修建水库后,改善了通航条件的原因是使航道变宽变平稳,B对。含沙量减小不是主要因素, A错。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不会增加,C错。通过船闸,不是通航条件变化的主要原因,D错。 【点睛】田纳西河流经地区山地多,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位季节性变化大,修建大坝可利用落差发电,可调节径流,使航道变宽变平稳,利于内河航运。 法国的塞纳河(甲)和我国的大渡河(乙)都建有不少大坝,形成众多水库,也都面临不少问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2. 塞纳河所建水坝多为低坝,大渡河则以高坝为主,与之无关的因素是 A. 资金多少 B. 地形差异 C. 人口分布 D. 水库功能 53. 人们发现大渡河上所建水库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最可能是 A. 工程质量低下 B. 上游植被破坏严重 C. 人为破坏严重 D. 冰雪融水减少 【答案】52. A 53. B 【解析】 试题考查河流水能的开发。 【52题详解】 塞纳河落差小,不适宜建高坝;塞纳河流域内人口稠密,低坝可减少库区面积;大渡河落差大,高坝发电量大;与高坝、低坝与资金多少无关,A正确。 【53题详解】 从图中看大渡河位于我国西南山区,落差大,由于上游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淤积,使水库使用年限降低,B正确;我国建坝技术水平高,不可能 工程质量低下;大渡河流域内人口稀少,人为破坏少;该河段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受冰雪融水影响小。所以选B。 水库具有防洪、发电等多方面的效益。如今,许多欧美国家却将大坝拆除,恢复河流的原始生态。下图是水库拆除前后的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4. 符合M所在河段变化的是 A. 河道变浅,水温年较差扩大 B. 河道变深,水温年较差缩小 C. 河道变浅,水温年较差缩小 D. 河道变深,水温年较差扩大 55. 大坝拆除后,对水库原有库区的影响是 A. 植被覆盖提高 B. 土层厚度增加 C. 地质灾害增加 D. 水循环趋于活跃 【答案】54. A 55. A 【解析】 【54题详解】 符合M所在河段变化的是水库拆除后,没有大坝抬高水位,M河段河道变浅,B、D错。水域面积小,水温年较差扩大,A对,C错。 【55题详解】 大坝拆除后,对水库原有库区不再被水淹没,植被生长,原来库区的植被覆盖提高,A对。没有了库区泥沙沉积,土层厚度变薄,B错。水位下降,植被增多,地质灾害可能减少,C错。水循环趋于减弱,D错。 防洪是三峡工程的核心效益,2003年起工程开始按“蓄清排洪”的原则开始调度运行。三峡工程在极大的缓解其下游的防洪压力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江、湖的交互作用。 阅读图文村枓完成下列各题。 56. 水库正常蓄水位是正常运行情况下所蓄到的最高水位,又称正常高水位。对图a中的145m限制水位正确理解通常是 A. 汛期的限制水位 B. 汛期来临前的限制水位 C. 枯水期必须保证的水位 D. 枯水期运行时的最低水位 57.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对大坝下游至城陵矶段干流河冲淤带来的变化是 A. 水库来沙量增多,河流淤积严重 B. 水库来水量增多,河流淤积严重 C. 河流水动力增强,河流淤积严重 D. 河流水动力增强,造成河床沉积物粗化 58. 2003年以来,鄱阳湖出现了枯水期水位连创新低状况,与三峡工程关联度最高的原因是 A. 枯水季节三峡水库蓄水降低了大坝下游的长江水位,加大了江、湖水面落差 B.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导致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减少,气候变干 C. 三峡水库的调节作用降低了大坝下游长江汛期水位,加大了江、湖水面落差 D. 鄱阳湖流域水利设施(水库)的增加,水库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答案】56. B 57. D 58. A 【解析】 【56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从材料“水库正常蓄水位是正常运行情况下所蓄到的最高水位,又称正常高水位。”145米是汛期来临前的限制水位,又叫防洪限制水位,175米是最高蓄水位的三峡水库, 选B。 57题详解】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一方面部分泥沙沉积在库区,出库水体含沙量下降,另一方面因水库水位抬高,出库水体落差巨大,坝下游一定范围内水动力明显加强而引起河床侵蚀。侵蚀带走河床沉积物中相对较细的部分而留下相对较粗的颗粒,从而造成沉积物粗化,而且越近大坝粗化越明显。选D,其余选项可排除。 【58题详解】 汛期河流水流向湖泊,将增大鄱阳湖水位,而枯水期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导致长江中下游河床下切,加大江、湖落差,加速湖水外泄。A对。C错。三峡水库蓄水没有导致长江流域降水量的减少,B错。D选项明显与三峡水库无关,可排除。 为了发挥三峡水库在长江防洪方面的重大作用,每年要依据长江不同时段的水量变化来调整库容。下图为三峡水库防洪库容示意图,水库设计的正常运行水位是175米,防洪限制水位是145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9. 三峡水库由正常运行水位降到防洪限制水位的时段为 A. 1-2月 B. 5-6月 C. 7-8月 D. 10-12月 60. 三峡水库由正常运行水位降到防洪限制水位的时段内,三峡库区 A.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B. 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C. 正值当年炎热的伏旱 D. 昼夜状况为昼长夜短 【答案】59. B 60. D 【解析】 【59题详解】 为了发挥三峡水库在长江防洪方面的重大作用,每年要依据长江不同时段的水量变化来调整库容。水库应在汛期到来之前腾出库容,为汛期调蓄洪水做准备,长江流域在6 月以后进入主汛期,故应在此之前腾出库容,三峡水库由正常运行水位降到防洪限制水位的时段为5〜6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0题详解】 三峡水库由正常运行水位降到防洪限制水位的时段内,即5〜6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三峡库区日出东北,日落西北,A错误;5〜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三峡库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错误;三峡库区伏旱出现在7、8月份,C错误;5〜6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三峡库区昼夜状况为昼长夜短,D正确。故选D。 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6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是国家的重点开发项目。 材料2:珠江流域图 (1)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_________________。 (3)广东省地表水和地下水都比较丰富,但目前仍有很大范围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可采取的解决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量大;流域内地形崎岖,落差大; (2)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优化珠三角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珠三角地区的防洪抗旱能力;入海泥沙减少,海浪侵蚀加强,珠江三角洲淤积减慢等; (3)措施:增加库容;修建水库;加强立法管理,制订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开发利用规划;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和循环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治水污染。 【解析】 【分析】 考查影响水能的因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详解】(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量大;地形崎岖,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2)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有利于提高珠江三角洲的防洪和防旱能力。 (3)缺水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经济发展较快,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存在污染和浪费现象。 所以采取的措施:加强立法管理,制订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积极开展节水工业和农业;防治水污染。 62.读我国黄河中下游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R河在图中M点以上河段所经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甲区的地貌类型是什么?请从动力条件和沉积条件简述其形成过程。 (3)说出R河自M至N的流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原因。 【答案】(1)水土流失严重,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沟壑纵横,地形崎岖;黄土土质疏松;地面裸露,植被稀少。 (2)甲区域为山麓冲积扇,河流上游地形歧度大,水流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在出山口因坡降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部分挟带的泥沙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 (3)流量变小。原因:MN河段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少支流汇入各地下水补给;沿途下渗和人为用水使流量变小。(从收支两方面做答) 【解析】 【详解】(1)根据图中R河的经纬度及其河道弯曲状况可知,该河是黄河,M点以上河段所流经地区为我国的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其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土壤及植被和气候角度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从气候看,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从土壤看,土质疏松,从植被看,地表植被覆盖率低,不利于水土保持。 (2)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变化、弯曲状况及其甲区域的形态可知,该地地貌形态为冲积扇,由图可知该河流上游地区等高线密集,说明地形坡度大,流水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在出山口因坡降骤减,流速变缓,水流搬运能力大为减弱,部分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 (3)评价河流的流量变化一般为大小两方面,主要受河流的补给条件、引水量等方面分析原因。黄河自M至N河段流量变小,主要是由于MN河段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少支流汇入和地下水补给;沿途下渗和人为用水使流量变小。 6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详解】(1)因环境质量的优劣主要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从该地人类活动去分析。因三江平原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因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较少,环境污染轻微,因此环境质量好。 (2)该地土壤肥沃,肥力高,使用化肥少;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化肥的使用效率高,导致化肥使用量少。 【点睛】建三江是我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垦区”,位于祖国北部边陲的三江平原腹地。区内土地集中连片,三江环绕,七河贯通,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资源丰富,硬资源和软资源一样富集发达,水源充足、交通方便,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及边境贸易的巨大优势和独特条件,富有发展现代化企业特别是绿色产业的优越条件和独特优势.因地处祖国最东方,又以盛产绿色优质水稻闻名,故有“东方第一稻”和“中国绿色米都”之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