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南渡中学联考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南渡中学联考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地理试题

‎2019—2020学年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第一学期12月月考试卷 高三地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是一项评价由降雨所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读“我国西南山区降雨侵蚀力等值线的空间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下列各组城市中,降雨侵蚀力差异最明显的是(  )‎ A. 攀枝花、贵阳 B. 雅安、昆明 C. 成都、重庆 D. 宜宾、巴中 ‎2. 图中西北部降雨侵蚀力小的原因可能是(  )‎ A. 年降水量小 B. 人类开发历史悠久 C. 山高谷深 D. 植被覆盖率高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中降雨侵蚀力等值线可读出,攀枝花降雨侵蚀力为3000~4000,贵阳为4000~5000,两地差值为0~2000;雅安为7000,昆明为2000~3000,差值为4000~5000;成都为5000,重庆为4000~5000,差值为0~1000;宜宾为4000,巴中为6000~7000,差值为2000~3000;差值最大的是雅安和昆明,B正确。‎ ‎【2题详解】‎ 图中西北部植被覆盖率高,降水对土壤的侵蚀力较小,D正确;同一地区,年降水量差别不大;人类开发历史悠久和山高谷深的地区降雨侵蚀大。‎ 我国A市某中学(左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14:08为一天中最短。冬至前后,师生们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10:00)看到日出。‎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3. A市位于天津市(39°N,117°E)的(  )‎ A. 东北 B. 东南 C 西北 D. 西南 ‎4. 学生发现,日落时旗杆影子的指向随日期而移动。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  )‎ A. 惊蛰到立夏 B. 立夏到小暑 C. 白露到立冬 D. 立冬到小寒 ‎【答案】3. C 4. A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地理位置的判断、太阳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 ‎【3题详解】‎ 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最短时,应该是当地12:00,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4:08,则根据地方时原理和计算方法可得:当地的经度=120°-(14:08-12:00)×15°/h=88°E,天津市经度为117°E,则该地位于天津市以西,排除A、B;A市冬至日昼长=(14:08-10:00‎ ‎)×2=8小时16分,教材上冬至日40°N昼长为9小时9分钟,根据冬至日时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可知,A市的纬度较天津(39°N)高。因此,A市位于天津市西北。故选C。‎ ‎【4题详解】‎ 日落时旗杆的影子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即由东北逐渐移向东南,说明日落太阳方位由西南方向西北方移动。根据一年中太阳的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春秋分时,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地的日落方位由西南移向正西,再移向西北,说明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北移到赤道,再北移到北半球。结合选项可知,惊蛰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立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过程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以某中学旗杆影子的变化和我国的24节气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地理位置的判断和太阳日落方位的变化规律,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6题,要能够利用时间、昼长的相关计算判断出该地的经度和昼长,并且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根据该地与天津的昼长的比较结果,得出该地与天津的南北方位;第7题,一是要明白题意,二是要掌握太阳日落方位的年变化规律,三是要根据24节气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下图为“2017年12月26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 ‎5. 图示时刻( )‎ A. 上海风力大于北京 B. ②地为台风中心 C. ①地气压值小于②地 D. 北京吹东北风 ‎6. 此时控制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 A. 气旋 B. 反气旋 C. 准静止锋 D. 暖锋 ‎【答案】5. D 6. B ‎【解析】‎ 该题考查等值线图,高低气压中心,风向、风力的判断,常见天气系统。‎ ‎【5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等压线判断,图示时刻上海的等压线比北京稀疏,风力小于北京,A错。②地纬度高,不是台风的源地,是低压中心,B错。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①地气压值大于②地,C错。空气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北京吹东北风,D对。‎ ‎【6题详解】‎ 根据等压线数值,此时控制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是高压中心,即反气旋,B对。 气旋是低压中心,A错。准静止锋、暖锋与低压中心结合,C、D错。‎ 昆仑山雪山矿泉水的水源地常年冰雪覆盖,地下水经过50年的过滤和矿化,形成珍贵的雪山矿泉水。目前,当地政府在水源地建立了保护区,实行全天候水源保护。‎ 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7. 矿泉水形成过程中(  )‎ A. 依次经过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B. 增加矿物质含量,实现物质迁移 C. 地下径流的流向仅受到地势的影响 D. 水源的出露得益于独特的向斜构造 ‎8. 对水源地的保护说明(  )‎ A. 各种水体构成的水圈空间分布不连续 B. 水资源是不可循环和再生的自然资源 C. 水体污染会破坏水资源补给的循环性 D. 地球淡水资源的主体冰川需加强保护 ‎【答案】7. B 8. D ‎【解析】‎ 该题考查水循环、水资源的保护。‎ ‎【7题详解】‎ 矿泉水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岩石圈,实现了物质迁移,同时增加了矿物质含量,A错B对;地下径流的流向还受到岩层走向的影响,C错;水源的出露得益于断层构造,D错。故选B。‎ ‎【8题详解】‎ 水圈具有连续性,即各种水体构成的水圈空间分布是连续的,A错;水资源是可循环和再生的自然资源,B错;水体污染破坏水体质量,但不会破坏水资源补给的循环性,C错;地球淡水资源的主体是冰川,我们应加强保护,D对。故选D。‎ 下图为华北某地具备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9. 图中( )‎ A. 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 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 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 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10. 图示地区( )‎ A. 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 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 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 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图示甲为花岗岩,不会形成喀斯特地貌;泥石流易发生在地势坡度较大地区,乙地低平,不易发生;从地下水位分析,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而丙村地势低平,所以比丁村土层深厚。故选C。‎ ‎【10题详解】‎ 从图示地势起伏及河流的流向,判断该地区地势西高东低、水渠水自北向南流,表明北高南低;而山前平原地势低平,流水的沉积作用明显;洪积扇面积与地势的起伏和降水量;渠水主要用来灌溉,所以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水循环环节。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主要是在流水、风力、冰川和海浪等四种外力作用下,经过侵蚀、搬运、堆积形成,而喀斯特地貌只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泥石流实际是流水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坡度较大地区,而坡度较小地区主要表现为堆积作用,且在水量、含沙量一致情况下,坡度越小,沉积层越厚。‎ ‎2014年冬季,我国某科研团队在大兴安岭北部某实验区选择三种典型森林类型,观测近10场降雪的林内积雪深度,总体表现为杨桦次生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 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科研团队开展观测的实验区地带性植被是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针阔混交林 D. 针叶林 ‎12. 影响实验区内三种林型林内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降雪总量 B. 山地坡向 C. 林内风速 D. 林冠截留 ‎【答案】11. C 12. D ‎【解析】‎ ‎【1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我国某科研团队在大兴安岭北部某实验区选择三种典型森林类型分别是杨桦次生林、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其中杨树和桦树属于落叶阔叶林,兴安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属于针叶林,因此该科研团队开展观测的实验区地带性植被是针阔混交林,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12题详解】‎ 因为三种森林类型位于同一实验区,因此降雪总量相似,山地坡向相似,因此降雪总量和山地坡向不是影响实验区中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A、B。林内风速与森林密度、枝叶的茂密程度有关,樟子松林为常绿针叶林,杨桦次生林和兴安落叶松林为落叶林,冬季枝叶茂密程度樟子松林最高,风速应最小,积雪不易被风吹走,积雪深度应最深,而题意表明,樟子松林的积雪深度最小,因此林内风速不是导致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排除C。由于杨桦次生林为次生林,林木密度较小,冬季落叶,树冠截留积雪较少,林内积雪深最深,兴安落叶松林林木密度比较大,冬季也落叶,但树冠截留比杨桦次生林稍多,林内积雪深度较小,樟子松林为常绿针叶林,树冠截留积雪最多,导致林内积雪深度最小,因此影响实验区内三种林型林内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林冠截留,选项D符合题意。‎ ‎【点睛】次生林是原始森林经过多次不合理采伐和严重破坏以后自然形成的森林。与原始林一起同属天然林,但它是在不合理的采伐、樵采、火灾、垦殖和过度放牧后,失去原始林的森林环境,为各种次生群落所代替。‎ 我目的人口流动可以分为县内、县际一省内、省际三种,读中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2000—2010年间 A 县内流动比重中部增长最快 B. 省际人口流动量中部基本无变化 C. 省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降低最多 D. 西部的省际人口流动比重有所降低 ‎14. 关于我同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理解正确的是 A. 县内人LI流动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 B. 日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 C. 大学生跨省求学会增加县内人口流动比重 D. 二孩政策一定会促进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 ‎【答案】13. C 14. A ‎【解析】‎ 该题考查读图能力,我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及原因。‎ ‎【13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例及比重增长幅度,2000—2010年间,县内流动比重东部增长最快,A错。省际人口流动量中部比重减少,B错。省际人口流动比重东部降低最多,中部变化不大,西部增加,C对。西部的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D错。所以选C。‎ ‎【14题详解】‎ 对照图中我国人口流动结构的空间差异,县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水平提高,A对。日前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水平差异,B错。大学生跨省求学会增加省际人口流动比重,C错。二孩政策可能会促进省际人口流动比重增加,D错。所以选A。‎ CBD是一个城市的功能核心,其本质是人才流、信息流、服务流和货币流的聚集。在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CBD对新兴产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弱。下图为北京朝阳CBD与上海陆家嘴CBD统计资料比较图。‎ 完成下面小题。‎ ‎15. 北京朝阳CBD与上海陆家嘴CBD产值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自然条件 B. 历史地位 C. 经济实力 D. 交通区位 ‎16. CBD对新兴产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弱,是由于 ‎①昂贵的租金②拥堵的交通③政策的引导④互联网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5. C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第15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两个CBD的金融企业数量、平均租金、空置率等项目上差异较小,但是产值和楼宇数量的差异比较大,能够直接创造产值的因素当然是经济实力,上海经济密度更高(楼宇数量),人才流、信息流、服务流更密集,导致产值更高,C符合题意 。自然条件对城市经济影响较小,排除A。历史地位会影响经营基础,但不是两地产值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B。两地的交通区位条件差异不大,排除D。所以选C。‎ ‎【16题详解】‎ 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中地租最昂贵的地段,新兴产业布局于此影响经济效益,①符合题意。CBD由于人流和物流量太大,往往导致交通拥堵,影响企业的运输,对新兴产业吸引力减弱,②符合题意。政策一般支持新兴产业和CBD的发展,政策的引导不会导致CBD对新兴产业的吸引力减弱,③不符合题意。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信息通畅,新兴产业没有必要布局在中心商务区,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所以选B。‎ PQMN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7. 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地区是( )‎ A. P B. Q C. M D. N ‎18. 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当地实际的是( )‎ A. 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B. 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作程建设 C. 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 D. 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 ‎【答案】17. C 18. B ‎【解析】‎ 该题考查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区域生态问题和对策。‎ ‎【17题详解】‎ P地位于热带,年降水量为200mm左右,为热带沙漠气候,不适宜农业发展;Q地位于亚热带,年降水量为1000mm左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农业发展,该气候区的平原地区一般不发展畜牧业;M地位于暖温带,年降水量为400mm ‎,为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介于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之间,适宜农牧业结合发展;N地位于中温带,年降水量为800mm左右,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或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前者适宜畜牧业发展,后者适宜农业发展。所以选C。‎ ‎【18题详解】‎ 从上题分析可知,P地气候干旱,一般不易发生水土流失;Q地降水季节变化大,旱涝灾害严重,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M地位于暖温带,且降水较少,湿地面积小;N地为湿润地区,一般不易发生土地荒漠化。所以选B。‎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图为大陆西岸四个地点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9. 若不考虑地形因素,四个地点中1月份降雨较多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0. 甲、丁两地近海的洋流性质及其对当地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A. 同属暖流 B. 同属寒流 C. 增温增湿 D. 降温减湿 ‎【答案】19. AC 20. BD ‎【解析】‎ ‎【19题详解】‎ 本组题提供一幅较为抽象的地图,要求学生运用空间思维能力,结合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世界洋流及其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解答。不考虑地形因素,赤道地区可能终年高温多雨,大陆西岸35º附近为地中海气候区,25º附近为热带沙漠气候区。1月份,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温和湿润。故第19题选AC。‎ ‎【20题详解】‎ 甲丁附近为副热带海区东岸,依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应为寒流流经,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故选BD。‎ ‎2019年5月17日,我国最长的海底成品油管道定向钻穿越成功。该项目始于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的中科炼油厂,穿越通明海峡,最终到达廉江。‎ 读管道位置图,完成下列小题。‎ ‎21. 该管道穿越通明海峡过程中,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A. 风高浪急 B. 地震频发 C. 洪涝灾害 D. 海水腐蚀 ‎22. 该输油管道建成后 A. 推动区域成品油高效运输 B. 彻底解决中科炼油厂原料输入问题 C. 缓解广东和西南地区成品油供需矛盾 D. 有利于减轻长江的航运压力 ‎【答案】21. AD 22. AC ‎【解析】‎ ‎【21题详解】‎ 海峡狭长,狭管效应,风高浪急,海水腐蚀性强,是主要管道穿越通明海峡过程中的自然障碍。该地位于板块内部,地震少,洪涝灾害对海峡没有影响。故选AD。‎ ‎【22题详解】‎ 该输油管道建成后,可推动区域成品油高效运输,缓解广东和西南地区成品油供需矛盾。缓解解决中科炼油厂原料输入问题,对长江的航运没有影响。故选AC。‎ 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23. 粤港澳大湾区中 A. 珠海与澳门的服务种类相同 B. 惠州的服务范围大于广州 C. 东莞和江门的城市等级相同 D. 香港的金融服务等级高于深圳 ‎24. 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目的是 A. 促进互联互通,实现城市趋同发展 B. 促进区域分工与协同发展 C. 发挥人多优势,承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D. 促进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答案】23. CD 24. BD ‎【解析】‎ ‎【23题详解】‎ 粤港澳大湾区中,珠海与澳门的城市等级不同,服务种类不同,A错。惠州的服务范围小于广州,B错。东莞和江门的城市等级相同,C对。香港的城市等级高于深圳,金融服务等级高于深圳,D对。‎ ‎【24题详解】‎ 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区域分工与协同发展,B对。不是使城市朝趋同发展,A错。提升技术力量,发挥规模优势,促进区域国际竞争力的提升,D对。有利于产业升级,不是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C错。‎ ‎【点睛】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澳门、香港是特区,省级单位。规划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区域分工与协同发展,扩大规模,提升区域国际市场竞争力。‎ 下图为中国玉米优势种植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5. 下列关于优势区域种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①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B. ②地区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大 C. ③地区秋季晴朗,利于收摘 D. ④地区地势平坦,热量充足 ‎26. 有关②玉米优势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正确的是(  )‎ A. 发展节水农业 B. 扩大灌溉面积 C. 培育优良品种 D. 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25. AC 26. AC ‎【解析】‎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夏播玉米的主要分布区和我国玉米生长区的条件。①地位于东北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A项正确;②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多晴朗天气,气候干旱,植被稀疏,昼夜温差大,不是因为海拔高,B项错误;③地位于华北地区,秋高气爽,秋季晴朗,利于收摘,C项正确;④地区位于我国贵州地区,地形崎岖,D项错误。故选AC。‎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②地位于西北地区,干旱缺水,A项正确;干旱地区不应该扩大灌溉面积,B项错误;干旱地区,培育耐旱品种,C项正确;西北地区主要防治土地的荒漠化,D项错误。故选AC。‎ 二、综合题:本大题分5题,共计60分。‎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8年,拥有1630万人口的M国成为西非棉花产量最大的国家。但其本国仅能加工棉花产量的2%,民众生活所需大部分布料依赖进口。有关部门强烈呼吁M国政府推动棉花加工,从而寻求棉花产业的增值。下图1是世界某区域简图。‎ 材料二:1923年底,连接B、D两城的西非铁路全程贯通,从此M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始有少量出口。但由于区域内政局动荡,铁路经营惨淡。2014年底,中国与当地签署合作协议正式复建改造该铁路,并在2016年动工,计划4年内完成。‎ 材料三: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图2是A、C两地6月份风频玫瑰图。‎ 材料四:M国境内的N湿地是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季节性湿地,这片巨大的绿洲是水鸟的重要栖息地。定期洪水不仅支撑了生态系统的健康,也保证了丰水期大型轮船的通航。‎ ‎(1)从盛行风角度,分析6月份A或C地气象灾害的成因。(选择A地或C地的其中一个作答)‎ ‎(2)简析M国首都B城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区位优势。‎ ‎(3)从水位季节变化角度,简析图示位置修建水坝将对其下游产生的有利影响。‎ ‎(4)简述改造西非铁路将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意义。‎ ‎【答案】(1)A地:6月份,A地盛行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量大且集中,多发生暴雨、洪涝等灾害。‎ 或C地受盛行东北风(或受东北信风影响),因来自干旱的沙漠(内陆)地区,多发干旱、沙尘暴等灾害。(从风向、风源地、气象灾害类型三个角度分别作答。)‎ ‎(2)接近原料地(或纺织原料充足);廉价劳动力丰富;国内棉纺织产品市场需求大;首都基础设施较完善。‎ ‎(3)洪水期水位降低,减少下游洪水的形成;枯水期水位有所提高,改善枯水期航运条件;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4)进一步促进M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出口;促进沿线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运速,扩大运能;提升D海港口地位(拓展D港经济腹地);促进M国的对外开放。(任答3点)‎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非洲西部地区为背景,考查非洲西部地区的气候、河流水文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A地位于非洲西部沿海地区,6月份,A地盛行西南风,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降水量大且集中,多发生暴雨、洪涝等灾害。‎ 读图可知,C地位于非洲西部内陆地区,盛行东北风,东北风来自干旱的内陆地区,多发干旱、沙尘暴等灾害。‎ ‎(2)依据材料“2018年,拥有1630万人口的M国成为西非棉花产量最大的国家。”可知,该国盛产棉花,纺织原料充足;经济落后,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丰富;本国仅能加工棉花产量的2%,民众生活所需大部分布料依赖进口,说明国内棉纺织产品市场需求大;首都基础设施较完善。‎ ‎(3)该河流上游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变率大,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通过修建大坝,使洪水期水位降低,减少下游洪水的形成;枯水期水位有所提高,改善枯水期航运条件;保障农业灌溉用水。‎ ‎(4)西非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交通不便。通过对西非铁路改造,可以进一步促进M国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出口;促进沿线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运速,扩大运能;提升D海港口地位,拓展D港经济腹地,加强沿海地区对内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促进M国的对外开放,增强M国的综合实力。‎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遵义市凤冈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平均海拔720米,曾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贫困县。“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养鸡为了盐巴钱”是凤冈县人民过去生活的写照。凤冈县结合当地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以茶产业推动扶贫战略落地,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获得“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的称号。2018年9月,凤冈县退出国家贫困县行列。‎ 材料二:下图为凤冈县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1)指出凤冈县大力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 ‎(2)分析凤冈县脱贫经验对我国山区贫困县发展经济启示。‎ ‎(3)有人建议,为了发展经济,凤冈县应大规模扩大茶叶的种植面积。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1)气候温暖湿润;山地面积大,排水条件好;土壤呈酸性,且富含锌、硒等元素;劳动力廉价且充足;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扶持等。(任答4点)‎ ‎(2)因地制宜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找准重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专业化生产;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积极发展旅游业(任答4点)‎ ‎(3)同意:当地山地多,适宜种植茶叶的面积大;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就业,增加收人;减少对耕地的需求,保护环境。‎ 不同意:适宜种植茶叶的面积有限;种植面积过大,破坏原有生态;过度种植会降低土壤中锌、硒等元素含量;交通不便,不利于茶叶外运;工业基础薄弱,深加工能力不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遵义市凤冈县发展茶产业为背景,考查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依据图文信息可知,遵义市凤冈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平均海拔720米,山地面积大,地形起伏较大,排水条件好;土壤呈酸性,且富含锌、硒等元素;经济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劳动力廉价且充足;国家扶贫政策的大力扶持等。‎ ‎(2)依据材料信息提示,凤冈县结合当地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以茶产业推动扶贫战略落地,因地制宜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找准重点,以茶产业为扶贫、脱贫战略重点,在“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称号上做文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实现专业化生产;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充分利用当地地方特色,积极发展旅游业。‎ ‎(3)同意:遵义市凤冈县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平均海拔720米,山地面积大,地形起伏较大,排水条件好,适宜种植茶叶的面积大;扩大茶叶种植面积,可以带动与茶叶种植及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增加就业,增加收人;减少对耕地的需求,保护环境。‎ 不同意:山地地形起伏较大,适宜种植茶叶的面积有限;种植面积过大,必然会破坏原生植被,破坏原有生态环境;过度种植会降低土壤中锌、硒等元素含量,使土壤资源优势丧失,利用价值下降;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不利于茶叶外运;为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地区,工业基础薄弱,深加工能力不足。‎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桔槔是一种井上汲水的工具,用数根十米左右直木或竹竿,一根竖立河边或井边,一根用绳子横挂在竖木的顶上,横木一端系重物(大石块),一端用长绳或竹竿挂上木桶,利用杠杆原理汲水。在我国某镇人口聚集地周边,当地人将这种利用桔槔提水的井称为“拗井”,20世纪30年代前该镇拗井达8000多口,民间俗称“丘田一口井”。据1985年统计还有3633口,目前仅剩近千口左右,以该镇的甲村保存最为集中。‎ 材料二:图1为桔槔汲水图。图2为我国某镇部分区域简图。‎ ‎(1)阐述该地区桔槔众多的有利条件。‎ ‎(2)分析历史上当地村民夏季使用拗井最频繁的原因。‎ ‎(3)频繁汲水会使拗井水位下降,为维持拗井水位,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4)分析目前拗井数量大规模减少的人为原因。‎ ‎【答案】(1)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较高,挖井难度小;制作桔槔所需的木材、竹竿及石块丰富,可就地取材;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桔槔井灌方式适合个体劳动者使用。‎ ‎(2)历史上,当地农田以种植水稻为主,该季节正处晚稻秧苗播种与生长季节,对水的需求量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伏旱天气,炎热干燥(降水少,气温高),需要汲水灌溉。(任答3点)‎ ‎(3)在附近河流修建水坝拦水,减少对地下水的使用量;保护植被;修筑池塘、水库,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 ‎(4)城镇化大量侵占农田,需要灌溉的农田面积减少;灌溉方式有了很大改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南方地区桔槔汲水为背景,考查对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利用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 ‎)读图可知,该地区的村落主要位于海拔较低,地势低平的山间盆地,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较浅,挖井难度小;制作桔槔工艺简单,所需的木材、竹竿及石块丰富,可就地取材;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桔槔井灌方式适合个体劳动者使用。‎ ‎(2)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历史上,当地农田以种植水稻为主,夏季正处晚稻秧苗播种与生长季节,对水的需求量大;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伏旱天气,炎热干燥,为保证高产稳产,需要汲水灌溉。‎ ‎(3)在附近河流修建水坝拦水,引河水灌溉,减少对地下水的使用量;保护植被,充分利用植被的含蓄水源的作用,增加下渗,增加地下水的储量;修筑池塘、水库,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保证地下水水量。‎ ‎(4)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镇化大量侵占农田,使需要灌溉的农田面积减少;灌溉方式有了很大改进,灌溉方式越来越先进。‎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城市群。下图为两三角洲简图。‎ ‎ ‎ ‎(1)两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酸雨危害严重,减少这些酸性气体排放有哪些主要措施。‎ ‎(2)与其他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排第一,简要分析原因。‎ ‎(3)伴随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该地区的农业应如何发展。‎ ‎(4)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措施。‎ ‎【答案】(1)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减少酸性气体排放量及进行回收利用 ( 推广原煤脱硫技术、工业废气脱硫处理 ) ;调整产业结构,限制高污染工业 (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 ) ;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 答出三点即可 )‎ ‎(2)(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长江的入海口,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发展空间)地势平坦开阔,腹地宽广;(劳动力数量)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移民规模)城市群对外开放度大,能吸纳大量国内人口和海外移民。‎ ‎(3)农业生产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加大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城市需求量大的农副产品生产;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4)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构建区域核心城市并提高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合作等。 (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城市群为背景,考查能源消费、城市发展条件分析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矿物燃料(如:煤炭和石油)的能源消费比重,提高清洁能源(如:水能和核能)的消费比重;减少酸性气体排放量及进行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推广原煤脱硫技术、工业废气脱硫处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限制高污染工业;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长三角城市群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黄金水道长江的入海口,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地势平坦开阔,生存和活动空间宽阔;辐射范围大,腹地宽广;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城市群的水平高,对外开放度大,能吸纳大量国内人口和海外移民。‎ ‎(3)伴随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进行相应调整,农业生产服务对象主要是城市,重点发展城郊农业,加大蔬菜、肉蛋奶、花卉等城市需求量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同时保护基本农田,增加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4)针对“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可以借鉴“长三角”城市群结构形成的先进经验,加强城市群整体统筹与规划;构建区域核心城市,建设类似于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并提高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形成有效的合力,避免恶性竞争;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建设与合作等。‎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乌拉圭是一个“缺煤少油”的国家,曾大力发展水电,但仍需大量进口化石燃料,甚至从邻国购买电力。乌拉圭重视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刺激政策,大力推动私营和外国投资者参与本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兴建大量风力发电场。‎ 材料二:图1为南美洲局部区域图,图2为乌拉圭风力发电场分布图,下表是乌拉圭电力构成表。‎ ‎(1)说明乌拉圭地质灾害少发的自然条件。‎ ‎(2)从自然角度简析乌拉圭风力发电场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地区的原因。‎ ‎(3)与水电相比,阐述乌拉圭大力倡导发展风电的原因。‎ ‎(4)根据表格信息,说明乌拉圭能源产业的发展特点。‎ ‎【答案】(1)乌拉圭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势起伏和缓,滑坡、泥石流少发;生态环境较好,对地表保护作用强。‎ ‎(2)南部(沿海)受季风影响,风力资源丰富;南部地势低平,(摩擦力小)对风力阻挡作用小,风力强。‎ ‎(3)电力需求量大;国土面积小,水能资源有限,水电开发已经趋于饱和;风力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国家政策鼓励新能源发展。‎ ‎(4)能源产业趋向多元化;总装机容量增大;水电占比下降;化石能源发电、生物质发电增速快;风电快速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在起步阶段。‎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乌拉圭为背景,考查能源消费结构及能源资源的开发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乌拉圭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海拔大部分在300米以下,地势起伏和缓,滑坡、泥石流少发;重视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能源消费刺激政策,生态环境较好,对地表保护作用强。‎ ‎(2)南部沿海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明显,海陆风的变化明显,风力资源丰富;南部沿海地势低平,摩擦力小,对风力阻挡作用小,风速大,风力强。‎ ‎(3)乌拉圭经济水平较高,对电力需求量大;国土面积小,是一个“缺煤少油”的国家,水能资源有限,水电开发已经趋于饱和;是临海国家,沿海地区有丰富的风力资源,开发潜力大;制定了一系列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刺激政策,国家政策鼓励新能源发展。‎ ‎(4)从图表可以看出,到2015年,乌拉圭已有5种能源产业类型,能源产业趋向多元化;除水电外,其他能源产业都发展迅速,总装机容量快速增大;水电开发已经趋于饱和,表现为水电占比下降;化石能源发电、生物质发电增速快;风电快速发展,而太阳能光伏发电在起步阶段。‎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