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八章第1课时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湘教版:第八章第1课时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作业

第八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1课时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2、3、4、5、6、9、10、11、12、13‎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7、8‎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下图为云南路南石林不同植被下土壤中二氧化碳浓度示意图(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溶蚀越显著)。据此回答1~2题:‎ ‎1.如果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最终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 A.沙化 B.泥石流 C.石漠化 D.滑坡 ‎2.为解决上述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草 C.平整土地 D.推广太阳灶 解析:1.C 2.A 第1题,该地降水丰富,最终不会产生沙化问题,A项错;植被破坏严重,使山坡地表土壤裸露,在雨季容易出现滑坡、泥石流灾害,但这不是最终的环境问题,B、D项错;表层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得岩石裸露,露出地表,植被不能恢复,最终形成石漠化,C项对。第2题,结合前面分析,该地是山区,水土流失严重,不适宜平整土地,C项错;根据图中林地、草地植被下的土壤中二氧化碳含量,柏树林植被下土壤侵蚀比草地植被下侵蚀弱,所以最有效的措施是退耕还林,A项对,B项错;推广太阳灶有一定效果,但不是最有效措施,D项错。‎ ‎  读“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回答3~4题: ‎ ‎3.如果涌泉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  )‎ A.图中城市排放的废水下渗所致 B.游客在涌泉周围乱丢垃圾所致 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作用所致 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 ‎4.前些年,涌泉一度断流,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 ‎①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 ②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  ③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 ④绿化南部山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3.D 4.C 第3题,据图可知,涌泉的水来源于南部山区,若南部山区受到污染,会影响涌泉的水质;城市废水受隔水层阻隔,不能下渗污染涌泉,同理,垃圾所造成的污染也很少影响涌泉;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对水质影响不大。第4题,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甚至枯竭,故③说法正确;绿化南部山区,增加下渗,地下径流增大,涌泉得到补给,故④说法正确。‎ ‎  (2018·甘肃武威期末)读漫画,回答5~6题:‎ ‎5.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沙尘暴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C.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解析:5. D 6.‎ ‎ D 第5题,绿色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漫画反映植被破坏引起沙尘危害,说明植物具有防风固沙作用,植被破坏引起沙尘暴现象。第6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社会持续发展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气候干旱和半干旱区;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但不应禁止人类合理的开发活动。‎ ‎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此回答7~8题:‎ ‎7.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8.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7.A 8.B 第7题,原始文明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第8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因素占主要地位。‎ ‎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总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9~11题:‎ ‎9.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北京 B.山西 C.江苏 D.海南 ‎10.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11.下列措施中,可有效降低新疆蓝水足迹比重的是(  )‎ ‎①跨流域调水 ②大规模修建水库,减小地表径流的入海量 ③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④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解析:9.A 10.C 11.A 第9题,读图可知,北京的灰水足迹占区域生产活动水足迹的比重最大。灰水足迹比重越大,意味着对水环境的污染越严重。第10题,新疆的土地面积远大于海南,耕地面积也远大于海南;新疆的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种为主。第11题,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大力推进节水型农业的发展可以减小因产品生产而损失的水量,从而降低蓝水足迹的比重。‎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腾格里沙漠腹地生态脆弱却生机勃勃,这里分布着诸多第三纪残留湖,地下水资源也十分充足,当地还蕴藏着丰富的芒硝、原盐、煤、铁等资源,许多牧民聚居于此。近年来当地“筑巢引凤”的发展策略,吸引了江、浙、沪众多重化工企业在此落户,这些企业一边大量开采地下水用于生产,一边将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沙漠。‎ ‎(1)分析图中工业园区企业生产对当地水体的不利影响。(10分)‎ ‎(2)生态专家认为“沙漠地下水一旦被污染后,修复几乎是不可能的”,请分析原因。(8分)‎ ‎(3)为促进该地经济发展,当地是否应该承接高耗水高污染的产业?请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8分)‎ 解析:第(1)题,企业生产对水体的不利影响,一方面主要是生产用水增加,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另一方面产生大量污水,导致水污染。第(2)题,结合地下水的埋藏特点,埋藏深,不易发现;循环周期长,导致更新速度慢;加上生态环境脆弱,加剧了修复的难度。第(3)题,赞同主要从当地发展该产业的优势及发展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不赞同主要从当地发展该产业的不利条件及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分析。‎ 答案:(1)生产用水量大,导致地下水和湖泊水位下降,湖泊萎缩;大量污水排放导致地下水和湖泊污染。(10分)‎ ‎(2)地下水污染不易被发现和诊断;沙漠环境水循环周期长(地下水流动速度慢),不利于水体的净化;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很难修复。(8分)‎ ‎(3)应该。当地资源丰富;地租水平低,劳动力廉价,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或不应该。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一旦破坏很难恢复;高耗水的工业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破坏生态环境;高排污工业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8分)‎ ‎13.碳足迹,指人类日常活动过程中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包括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碳排放,还包括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中隐含的间接碳排放,它标志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2007年我国各省区之间碳足迹和人均碳足迹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据图1简述我国各省区碳足迹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12分)‎ ‎(2)内蒙古自治区碳足迹总量大、人均多,广东省碳足迹总量大、但人均少,试从人口、资源和经济(规模、结构)三方面分析其原因。‎ ‎(18分)‎ 解析:第(1)题,碳足迹总量的空间分布特点的答题角度既要分析总体分布特点,又要答出极值的分布特点。第(2)题,碳足迹总量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产业结构和化石燃料的消耗量(经济规模)等因素有关;人均碳足迹在碳排放量一定的情况下,与人口总量、能源利用效率等因素有关。‎ 答案:(1)特点:空间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北多南少,北方地区(东北、华北地区)最大,青藏地区最小。(12分)‎ ‎(2)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丰富,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产业层次、能源利用率低,人口较少,所以碳足迹总量和人均量均较大;广东省经济规模大,能源消耗导致碳排放量大,但是煤炭等化石能源短缺,产业以轻工业为主,科技水平较高,能源利用率较高,人口总量大,人均碳足迹小。(1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