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七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选修)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七校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选修) 解析版

‎‘七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测试 高二地理试题(选修)‎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 A. 库布齐沙漠 B. 土默川平原 C. 呼和浩特市 D. 阴山山脉 ‎2. 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A. 地质条件稳定 B. 年降水量增多 C. 灌溉条件改善 D. 黄河水量减少 ‎3. 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湿地破坏 B. 森林锐减 C. 水土流失 D. 土壤盐渍化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分析】‎ 考点定位:区域的基本特征 ‎【1题详解】‎ 自然分区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而行政分区则界限明确,呼和浩特市属于行政分区,其余均属于自然分区,故答案选C。‎ ‎【2题详解】‎ 河套平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气候干旱,缺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有黄河从其上流过,为河套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才形成了灌溉农业区,C项正确;该地地质条件稳定与否与其农业发展无关,A错;该地年降水量较少,变化较小,B错;黄河水量相对稳定,D错。‎ ‎【3题详解】‎ 由于河套平原所处位置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同时该处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发展灌溉农业过程中,因为浇灌很容易引发土壤盐渍化。故答案选D。当地湿地较少、森林也较少,故AB错;水土流失主要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和黄土高原,故C错;‎ ‎【点睛】河套平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是黄河沿岸的冲积平原。由贺兰山以东的银川平原(又称西套平原),内蒙古狼山、大青山以南的后套平原和土默川平原(又称前套平原)组成,面积约25,000平方公里。是鄂尔多斯高原与贺兰山、狼山、大青山间的陷落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较好,有黄河灌溉之利,为宁夏与内蒙古重要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自清代以来,后套平原上修渠引黄河灌溉,为内蒙古主要农业区。‎ ‎4.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反映的人地关系是:‎ A. “人定胜天”思想 B. “地理环境决定”思想 C. “恐惧依赖”思想 D. “天人相关”思想 ‎【答案】A ‎【解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的是人的作用,所以人地关系是“人定胜天”思想。选择A项。‎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图完成下列问题。‎ ‎5. 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 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 C. 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 D. 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6. 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 A-B-C B. B-C-A C. C-A-B D. B-A-C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由图可知,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大,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大,故A错;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产值是上升状态,B错。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但不是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C错。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D对。‎ ‎【6题详解】‎ 由左图可知,区域发展初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最大(如图二中C点),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最大(如图二中A点),衰落阶段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如图二中B点)。故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C-A-B,C对。A、B、D错。‎ ‎【点睛】根据图示曲线,初期阶段第一产业占比重大,工业化刚起步。成长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大,增长快。成熟阶段第三产业占比重大,后期所占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不是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是衰落原因。‎ 鳗鱼是东亚地区传统食物,它在远海繁殖,洄游淡水河流长大。至今无法低成本人工繁育,需要捕捞幼鳗养殖后出售(技术较为成熟),近几年幼鳗捕货量锐减,鳗鱼产业面临危机。回答下列问题。‎ ‎7. 近年幼鳗捕获量锐减的原因是:‎ ‎①河流污染   ②过度捕捞   ③天敌增多   ④全球变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 为实现鳗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 切实落实伏季休渔 B. 大力发展鳗鱼养殖 C. 饭店禁止售卖鳗鱼 D. 推进人工繁育研究 ‎【答案】7. A 8. D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鳗鱼的人工养殖往往是捕捞幼鳗养殖,市场扩大,会激发过度捕捞,同时经济发展,鳗鱼生长水域受到污染也将会导致鳗鱼的减少,据此选A。当地天敌并没有增多和全球变暖对其影响较小,故③④错。‎ ‎【8题详解】‎ 结合材料,鳗鱼的人工养殖往往是捕捞幼鳗养殖,这一方面会限制产业规模也会导致鳗鱼的减少,因此为实现鳗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首要解决的是推进人工繁育研究,选D,其他选项不现实或不可行。‎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读下表及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石羊河年均径流量 (/108 m 3 )‎ 流入民勤年均径流(/10 8 m 3 )‎ ‎1957‎ ‎13.31‎ ‎4.64‎ ‎2000‎ ‎13.03‎ ‎0.98‎ ‎9. 民勤绿洲水资源最充沛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委 C. 秋季 D. 冬季 ‎10. 导致近 50 年来,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根源 在于:‎ A. 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 B. 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 C. 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 D. 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减少 ‎【答案】9. B 10. B ‎【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石羊河为一条内流河,其水源补给主要是来自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故河流流量受气温影响,流量最大的季节为气温最高的夏季,B正确。‎ ‎【10题详解】‎ 从表格资料可知,石羊河年均径流量从1957年到2000年并无明显变化,导致河流流入民勤绿州的年均径流量减少,主要是由于河流上游的大量用水,而导致下游水量减少B正确。‎ ‎【考点定位】区域地理,河流流量的变化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从图示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并掌握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和内陆地区河流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 图是我国著名的“乌金三角”,分布着我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目前该区已成为我国优质动力煤生产和出口基地。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 下列属于“乌金三角”能源基地建设的优势条件的是:‎ ‎①煤炭储量丰富   ‎ ‎②煤炭质量高,开采条件好 ‎③水资源充足    ‎ ‎④邻近广阔的能源消费市场 ‎ ‎⑤水陆交通便利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12. 下列做法与“乌金三角”地区能源基地的 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是 A. 努力扩大煤炭的开采量和外运量,提高经济效益 B. 调整产业结构,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C. 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D. 积极进行生态环境整治,控制三废污染 ‎【答案】11. A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图中“乌金三角”能源基地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分布着我国和世界上罕见的特大煤田,该地发展能源生产的有利条件有煤炭储量丰富,煤炭质量高,开采条件好,邻近京津唐工业基地广阔的能源消费市场,但是该地水资源不足,地形崎岖,沟壑纵横,西、南有黄河阻隔,东有太行山,水陆交通不便,故答案选A。‎ ‎【12题详解】‎ ‎“乌金三角”地区能源基地是依靠矿产资源开采发展的区域,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延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发展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积极进行生态环境整治,控制“三废”污染,而扩大煤炭的开采量和外运量,会造成资源枯竭加速,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与该地可持续发展相违背,故答案选A。‎ ‎2014年5月21日,中俄两国在上海签署了《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根据双方商定,从2018年起,俄罗斯开始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下图为“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3. 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 斯境内向北弯曲,最主要原因是:‎ A. 绕过冻土区域,便于施工 B. 缓解该地区能源紧缺状况 C. 北部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充足 D. 保护贝加尔湖地区的生态环境 ‎14. 图示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对中俄两国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有利于能源结构调整 B. 减轻俄罗斯就业压力,可优化产业结构 C. 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消除大气环境污染 D. 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 ‎【答案】13. C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读图可知,中俄天然气东线管道在俄罗斯境内向北弯曲,经过恰扬金气田,利于气源的补充,故选C。‎ ‎【14题详解】‎ 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可以促进俄罗斯能源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但是对俄罗斯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影响不大,可以增加我国清洁能源比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有利于国家能源安全,但是不可能消除我国的大气污染,故选D。‎ ‎【点睛】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 (1)对调出地区的影响:推动调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对调入地区的影响:缓解调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调入地区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调入地区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交通压力。‎ 抽水蓄能电站是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在上水库中蓄水,相当于储存了电能,当上水库的水向下流时,可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释放能量。读下图我国某地抽水蓄能站景观图和原理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5. 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作用是()‎ A. 提高水的势能,增加发电量 B. 提高水的下流速度,增加发电效率 C. 调节电力供应 D. 蓄积山区雨水,提供丰富的电力资源 ‎16. 下列关于抽水蓄能电站水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下水库主要的作用是蓄积上水库向下流动的水 B. 下水库海拔较低,落差较小,发电量少 C. 上水库海拔高,库容的面积更大 D. 上水库工程建设的难度一般比下水库更大 ‎17. 在一天中,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的时间主要集中在()‎ A. 上午 B. 下午 C. 前半夜 D. 后半夜 ‎【答案】15. C 16. D 17. D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从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中可以看出,该电站将水从低处水库抽到高处水库,提高水的势能,增加下流速度,但抽水过程要耗电,从能量守衡角度看,不会增加发电A错。也不会增加发电效率,B错。该电站在用电量高峰时期发电,而在用电较少的时期抽水蓄水,从而调节不同时期的电力供应,C对。图示蓄水不是提供更丰富的电能,D错。‎ ‎【16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读图,上水库的主要作用是蓄积由下水库所抽调的水,而下水库的主要作用是发电,A、B错误。上水库海拔高,库容面积小,工程建设的难度较大,库容面积较小,C错误,D正确,选D。‎ ‎【17题详解】‎ 根据抽水蓄能电站工作原理推测,该电站发电时期为用电量高峰时期,而在水电较少的时期,将部分电能用于抽水。因此把下水库的水用泵抽到上水库的时间主要集中在用电量较少的后半夜,D对。A、B、C错。‎ ‎【考点定位】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名师点睛】要理解能量守衡的道理,将水抽到高处蓄积,消耗电能,是将电能转化为势能。水从高处流下,势能转化为动能,用来发电。不考虑能量损失,但发电量、发电效率不会增加。既然要调节电力供应,只能选择用电量少,电量有富余的时间段进行抽水到上水库蓄水。‎ 读下图“X、Y、Z三个外资的企业生产、销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8. 三家外企在中国选址考虑的最主要区位因子是 A. 市场因子 B. 原料因子 C. 劳动力因子 D. 技术因子 ‎19. X、Y、Z对应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 纺织、汽车、服装 B. 钢铁、服装、纺织 C. 汽车、制鞋、电子装配 D. 纺织、电子装配、钢铁 ‎【答案】18. C 19. A ‎【解析】‎ 考点:产业转移 ‎【18题详解】‎ 三企业的加工地都在中国,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且廉价,故共同的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劳动力,故C正确。X企业的原料来自日本,市场是日本;Y企业的原料来自韩国,市场在中国,;Z企业的原料来自中国,市场是欧美,故AC错;。在中国进行加工,并不是因为中国的技术先进,中国的技术水平与欧美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故D错。‎ ‎【19题详解】‎ X企业应是劳动力指向性工业,所以对应的是纺织工业;Y企业是因我国市场广阔,而我国汽车的消费市场广阔,所以对应是汽车;Z企业的原料来自我国,在我国加工,而我国纺织工业发达,并且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所以对应的是服装加工企业。故选A。‎ ‎20.关于世界产业转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产业转移中,发达国家多用“朝阳产业”取代“夕阳产业”,形成新的工业基地 B. 发展中国家抓住世界产业转移的机遇,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 C. 在产业转移中,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的恶性开采,发达国家则实现可持续发展 D. 产业转移可能伴随污染转嫁和人口迁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从国内外产业转移发生发展的现实看,产业转入区产业结构,随着转出区域产业结构变化,沿着自然资源密集、普通劳动密集、技能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和知识密集的方向升级,产业转移也从以普遗劳动密集产业为内容,逐步向着以技能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和知识密集为内容的方向演化。产业转移往拄是由经济发达区域指向欠发达区域。 即用“朝阳产业”取代“夕阳产业”,A是正确的。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是发展机遇,但不会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B错误。从产业转移的产业升级过程看,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的恶性开采,发达国家则因产业升级,环境好转,实现可持续发展,C正确。随着资源密集、劳动密集产业的转入,环境污染会加重,人口也会有相应迁移,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对转入区、转出区的影响。‎ 二、双项选择题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1. 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 A. 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 基础设施落后 C. 自然资源不足 D. 水土流失严重 ‎22. 我国政府推动西部经济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 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B. 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C. 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 D. 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答案】21. AB 22. CD ‎【解析】‎ 考点: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西部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 ‎【21题详解】‎ 要进行西部大开发,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就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投资,就必须要有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要发展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也必须有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所以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落后、资金、技术、人才缺乏是主要的制约因素。AB对。西部地区多种自然资源是丰富的,C错。西部地区缺水严重,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另外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经济原因。D错。‎ ‎【22题详解】‎ 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快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人才,推动西部的产业结构调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其落后的状况。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会使其失去市场竞争力。‎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位于湖北和河南省之间丹江口水库,2014年秋后,将向该工程沿线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的城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3. 我国北方缺水的主要原因有 A. 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 B. 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 C. 城市化水平高 D. 水资源总量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2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产生的影响有 A. 减少了三峡的发电量 B. 提高了三峡的防洪标准 C. 改善了北方的投资环境 D. 缓解了北方争水的矛盾 ‎【答案】23. BD 24. C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南水北调,学生要熟悉南水北调工程的线路及其调水对调入区和调出区的影响。‎ ‎【23题详解】‎ 我国北方缺水的主要原因有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资源总量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夏季高温,蒸发量大,城市化水平高,这些不是主要原因。选择BD。‎ ‎【24题详解】‎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三峡调水少,不会影响三峡的发电量,A错;与三峡的防洪标准没有关系,B错;缓解北方缺水问题, 改善了北方的投资环境,缓解了北方争水的矛盾,CD对。选择CD。‎ 下图为“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5. 关于我国能源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有:‎ A. 我国能源生产基地集中在中西部地区 B. 我国的能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 C. 潜在进口通道主要是指从俄罗斯等地进口油气资源 D. 东部沿海核电开发带布局的主要原因是便于原料进口 ‎26. 图中能源基地的优势能源及开发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 新疆基地:石油、天然气,土地荒漠化 B. 山西基地:煤炭、沼气,酸雨、水土流失 C. 西南基地:水能、煤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D. 蒙东基地:水能、风能,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答案】25. AC 26. AC ‎【解析】‎ 考点分布:能源分布;能源基地的优势能源及环境问题 ‎【25题详解】‎ 我国能源分布不均匀,东部少,中西部较丰富,A正确;能源分布没有地域性,B错;潜在进口通道在新疆北部和黑楼将东北部的俄罗斯,C正确;东部因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大,大自身能源储量少,建核电站主要是缓解能源不足,D错。‎ ‎【26题详解】‎ 新疆石油和天然气丰富,因当地气候干旱,加之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A正确;山西是我国煤炭生产大省,煤炭储量丰富,煤炭开发过程中易出现水土流失,因山西降水量小,环境问题一般不会出现酸雨,B错;蒙东地区因降水少,河流流量小,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较平坦,水能不丰富,D错;西南地区地势落差大,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水能丰富;西南地区因植被破坏,降水量大,易出现水土流失,C正确。‎ 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7.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 B. 全球气候变暖 C. 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 D. 农业土地价格的不断提高 ‎28.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下列生产模式中,适宜当地发展的是:‎ A. 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B. 发展杉木—果树—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生产 C. 发展技术密集型工业,发挥当地的人才优势 D. 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发挥当地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答案】27. CD 28. BD ‎【解析】‎ ‎【27题详解】‎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主要表现在劳动力价格和农业土地价格方面,农业类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故CD正确;珠江三角洲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故A错;全球气候变暖对其农业影响较小,故B错。‎ ‎【28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发展。注意广东省的北部和粤东、粤西多为山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故依据因地制宜原则适宜发展立体农业和劳动力密集型工业,A 可排除。近年来,珠三角向广东边远地区转移的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由于珠三角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地价高,使生产成本上升,而广东边远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地价低,使生产成本较低,但技术水平并不能与珠江三角洲相比,故BD正确,C错。‎ 三、综合题:‎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区,是美国钢铁工业中心,有“世界钢铁之都”之称。20世纪50年代以来,匹兹堡失去昔日的辉煌,其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大幅下降。为了改变衰退的局面,匹兹堡推出庞大的复兴计划。进入21世纪,已转型为以生物技术、机器人制造、医疗健康等闻名的工商业城市,成为美国城市经济转型的典范。‎ 材料二 下图为“匹兹堡的位置示意图”。‎ ‎(1)美国五大湖附近不适宜谷物种植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2)20世纪初,匹兹堡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_____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人口由东北迁往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的主要因素是 ‎ ‎(3)匹兹堡是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1世纪匹兹堡实现经济转型的有利条件 ‎ ‎【答案】(1)气候湿冷(纬度较高气温低、无霜期短、热量不足) 土地贫瘠 ‎(2)工业化阶段(成长阶段) 自然生态环境(环境、气候)‎ ‎(3)能源、资源丰富;水源充足;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4)政策的大力支持;新兴技术的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环境的改善(整治环境污染)‎ ‎【解析】‎ ‎(1) 美国五大湖附近纬度高,气候湿冷、无霜期短、热量不足,土地贫瘠,不利于谷物的生长。‎ ‎(2) 20世纪初,匹兹堡是美国的钢铁之都,应处于工业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东北部相比南部和西部,纬度高,气温低,南部和西部纬度低,光热条件好,所以人口由东北迁往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是由于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3) 匹兹堡地处五大湖附近,靠近煤矿和铁矿产地,能源资源丰富;五大湖附近,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利于发展钢铁工业。‎ ‎(4) 21世纪美国科技水平高,加之政策的大力支持、新兴技术的推动,利于发展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衰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个契机;整治环境污染,环境的改善,利于吸引新兴产业。‎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经济发展的地理环境。影响种植业自然原因主要有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美国北部五大湖区附近不适宜发展谷物种植主要是气候和土壤了,地形是平原、有众多的淡水,气候上的不适宜主要是热量条件不足。20世纪50年代后,匹兹堡才失去辉煌,所以可判断在20世纪初,当地是工业化阶段。美国人口由东北向南和西部迁移,主要是环境因素,这伴随着西部和南部新兴工业的掘起。美国的钢铁工业主要是建立在当地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和靠近煤矿产地的基础,工业中心的形成还有交通、市场、水源等。21世纪的经济转型,首先是政策引导,其次是新兴产业、环境及产业结构调整因素。‎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材料三 在2015 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下图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   、   。‎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   、   。‎ ‎(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   ,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   、   、   。‎ ‎(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   、   。‎ ‎【答案】(1)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易发沙尘暴、沿河地带易 产生水土流失 ‎(2)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甘草种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风能;太阳能 ‎【解析】‎ ‎(1)从图中可以得出图示地区降水少,气候干燥,地表植被覆盖少,风力大,岩石容易被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 ,易发沙尘暴,靠近河流就易产生水土流失。‎ ‎(2)库布齐沙漠靠东,我国降水从东向西减少,所以库布齐沙漠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且图中显示,库布齐沙漠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从材料三中可知,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甘草种植 ,甘草种植可以保护土壤,土壤又可以生长牧草,牧草多了可以发展特色旅游。甘草种植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 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联系当地自然条件分析,这个地区干旱少雨,光照强,适合发展太阳能,这个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风能。‎ 考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持续发展。‎ ‎【名师点睛】土地荒漠化 地球陆地表面极薄的一层物质,也就是土壤层,对于人类和陆生动植物生存极为关键。没有这一层土质,地球上就不可能生长任何树木、谷物,就不可能有森林或动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人类。荒漠化,就是指这一层土质的恶化,有机物质下降乃至消失,从而造成表面沙化或板结而成为不毛之地,包括沙漠和戈壁。根据地表形态特征和物质构成,荒漠化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冻融及石漠化。‎ 据权威资料显示,目前全球沙化土壤正以每年5到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有10亿以上的人、40%以上的陆地表面受到荒漠化的影响,荒漠化主要集中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造成荒漠的原因很多,主要是气候等自然原因,如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趋势等。但是人类活动,如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破坏森林植被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地球上的荒漠化地区,大都是人类最贫困的地区。由于环境恶劣,并且缺乏资金和其他资源,贫困地区的人口被迫加剧开发原已超负荷的土地,如无限制放牧、砍伐森林、过度开垦等来维系生存,从而不断加大土地的负载,形成荒漠化与贫困化的恶性循环。据了解,全球每年有上百万的人,被迫因为荒漠化而走上命运难卜的迁徙之路。‎ 我国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其中沙化土地面积为168.9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13个省区市。‎ 荒漠化及其引发的土地沙化被称为“地球溃疡症”,危害表现在许多方面,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1996年西北五省区财政收入总和的3倍,平均每天损失近1.5亿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共有1000万公顷的耕地不同程度地沙化,造成粮食损失每年高达30多亿公斤。在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许多农田因风沙毁种,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群众形象地称为“种一坡,拉一车,打一箩,蒸一锅”。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旗,30年间流沙压埋房屋2200多间,近700户村民被迫迁移他乡。‎ ‎31.“川气东送”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图为“川气东送”工程干线分布及长江部分水电站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由于 _____ 分布不均匀和 _____ 的不平衡,要求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川气东送”工程干线跨越我国地势的 _____ 个阶梯,其干支线经过地区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_____ 。“川气东送”在选线过程中,要求对穿越障碍(如河流、铁路等)、地形地貌等方面进行调查,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_____ 和 _____ 。‎ ‎(3)简述川气东输工程对上海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 ‎(4)简述图示西部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分析开发水能资源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影响 ‎ ‎【答案】(1)自然资源区域  区域间发展水平 ‎(2)2  社会经济(或人口与城市)   RS(或遥感)   GPS(或全球定位系统)‎ ‎(3)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4)山高谷深,水位落差大;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 有利影响:可以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发展旅游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促进就业和社会经济发展。‎ 不利影响:有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详解】(1)由于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匀和区域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要求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该工程西起四川省,四川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终点在上海,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故穿过我国地势两级阶梯。干支流经过地区主要是为了考虑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用RS技术对经过路段进行数据采集,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空间定位。‎ ‎(3)川气东输工程对上海影响主要是缓解上海能源短缺现象,改善上海大气质量。‎ ‎(4)西南地区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河流径流量大,因此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 不利影响:有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2.读下图“江省西部某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粮食作物主要是 _____,经济作物主要是 _____‎ ‎ ,该地种植上述农作物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2)该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前,农民经济收入低且生态严重破坏,原因是.‎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该地在发展农业的同时还发展了加工业,请列举两个加工业部门 __ 、 __ .此类加工业兴起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  B.市场 C.技术   D.动力 ‎(4)某段时间,该地茶叶遭遇了“绿色壁垒”,出口受阻,你认为还需要加强 _____ 的工作?(提示:从安全无公害方面分析)‎ ‎【答案】(1)水稻 油菜 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2)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增产缓慢;山区过度开垦;导致植被破坏 ‎(3)水果罐头、茶饮料、毛竹加工 A ‎(4)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品质;提高科技水平,进行综合开发 ‎【解析】‎ ‎【详解】(1)江西纬度较低,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适合种植水稻(粮食作物)、油菜(经济作物)等作物。‎ ‎(2)发展单一农产品种植业,经济效益低,且过度开垦易造成水土流失。‎ ‎(3)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地的林果、茶叶、毛竹等较多,所以可以发展水果罐头、茶饮料、毛竹加工,故影响因素主要是原料。‎ ‎(4)发展绿色安全无公害农产品,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33.读下图“我国两个三角洲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分析两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条件 :‎ ‎(2)乙区域与甲区域相比,工业发展的主要劣势是: 。‎ ‎(3)乙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问题有 _____‎ ‎ ,该区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 :‎ ‎【答案】(1)有利条件:两区都处在河流三角洲,地形平坦;农业发达;都处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不利条件:矿产资源缺乏; 能源不足 ‎ ‎(2)同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在产业基础处于劣势;科技实力、人才队伍落后于甲区域;乙区域经济腹地狭小;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在逐渐丧失。‎ ‎(3)主要问题: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日趋严重 ‎ 主要对策:产业结构调整; 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两个区域,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例,考查了两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异同点,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详解】(1)从图中的城市以及轮廓可以知道A是长江三角洲,B图可以看出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工业发展较好地区,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两者的共同区位条件。有利条件:两区都处在河流三角洲,地形平坦;农业发达;都处在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不利条件:矿产资源缺乏; 能源不足 ‎ ‎(2)本题主要从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长三角的科技力量、人才以及劳动力,产业基础方面都比珠三角地区更具优势。由于珠江三角洲收到南岭的阻隔,区域经济腹地狭小;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在逐渐丧失。‎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主要问题有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日趋严重。该区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地区的产业升级;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治理环境污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