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步步高》(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必修1第六章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步步高》(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学案:必修1第六章第1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最新考纲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思维导图 考纲解读 ‎1.识记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能够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有关地理问题。‎ 微专题一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地理环境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包括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 物质循环简图 能量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 意义 ‎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塑造地表形态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量的流动、转化;‎ ‎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各种自然景观;‎ ‎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 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性质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形成过程 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 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 考向一 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1.(2012·广东文综)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 答案 A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有人称海洋浮游植物为“生物泵”,意思是这些植物能起到调节大气中碳氧平衡的作用,因此A项符合题意。从题目中的描述可知海洋浮游植物对大气中臭氧含量没有调节作用,因此B项错误。酸雨污染与人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气体有关,而海洋浮游植物并不能吸收这些酸性气体,C项错误。洋流流速与大气水平运动及海水密度有关,与海洋浮游植物无关,D项错误。‎ 考向二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读下图,回答2~3题。‎ ‎2.图中体现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是(  )‎ ‎①循环功能 ②转化功能 ③生产功能 ④平衡功能 A.③ B.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3.图中地理要素产生的新功能,一起参与作用的圈层是(  )‎ ‎①生物圈 ②水圈 ③岩石圈 ④大气圈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2.C 3.D 解析 该图反映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 微专题二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协调。‎ 特别提示 (1)在自然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因素,植被是最具代表性的因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可指导实践,如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  ‎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 考向一 地理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变化 ‎(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1~2题。‎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  )‎ A.地处赤道附近 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 D.地形复杂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 A.气温日较差大 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 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科隆群岛的位置极其特殊,距离南美大陆约1 000 km,形成了一个几近封闭的小型生态环境,因而生物多具有独特性。第2题,科隆群岛受秘鲁寒流影响,虽位于赤道附近,但气候凉爽干燥,草木茂盛,这里海洋生物异常丰富,喜寒、喜暖动物均可生存;地处赤道附近,加之周围海洋调节,气温日较差小,故A错;企鹅和鬣蜥把科隆群岛当做家园,不属于迁徙动物;故B错;群岛最高峰海拔为1 689 m,气候的垂直差异较显著,但“耐寒”的企鹅并不生存在高海拔地区,可见这不是其原因。‎ 考向二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实践意义 ‎3.(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2)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案 (1)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2)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 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选其中一种观点,并提供论据即可)‎ 解析 第(1)题,从冬季风风向与河谷延伸方向的关系及县城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第(2)题,这是一开放性问题。答题关键是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并达到观点与论证的统一即可得分。‎ 练出高分 ‎ [基础落实练]‎ 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完成1~2题。‎ ‎1.东北平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土壤特征不同,起关键作用的箭头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能表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箭头是(  )‎ A.⑤ B.⑥ C.⑦ D.⑧‎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土壤差异主要是气候差异所致。第2题,喀斯特地貌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即深受陆地环境中的水文要素影响。‎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事象发生变化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大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4.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答案 4.C 5.C 解析 第4题,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一旦遭到破坏会造成诸多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等,故甲是森林破坏。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一种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完成5~6题。‎ ‎5.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  )‎ A.降水稀少 B.地下水丰富 C.地形平坦 D.土壤肥沃 ‎6.图中景观在我国最典型的地区是(  )‎ A.西藏地区 B.华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答案 6.A 7.C 解析 第6题,结合漫画信息,植物根系发达,是为了尽可能多的吸取地下的水分,说明该区域环境干旱,降水稀少。第7题,结合上题分析知,图示景观在我国西北地区最为典型。‎ ‎[能力提升练]‎ 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积 ‎8.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答案 8.D 9.A 解析 第8题,从湖泊消亡过程图中可以看出,从第1幅图到第3幅图,湖泊周围的植被明显减少,受其影响,水土流失可能会加剧;从第1幅图到第3幅图,湖泊深度越来越浅,沉积物越来越多,直到消亡。第9题,湖泊消亡引起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其他要素也会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沙漠地区的湖泊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下图为“我国沙漠地区某湖泊周边环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是(  )‎ A.草甸、半固定沙丘、移动沙丘 B.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草甸 C.移动沙丘、草甸、半固定沙丘 D.草甸、移动沙丘、半固定沙丘 ‎10.图示地区的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答案 10.B 11.C 解析 第10题,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处,由此可知图示湖泊为内流湖,其周围环境受湖泊影响由近及远为草甸(丙)—半固定沙丘(乙)—移动沙丘 (甲)。第11题,图示草甸分布范围不均,在湖泊东南部分布较为宽广,说明此方向受湖泊水汽影响较大;在湖泊西北部范围较狭小,说明受水汽影响较小。故风由西北吹向东南。‎ ‎11.根据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完成下列问题。‎ ‎(1)若该图表示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各环境要素的关联性,请填写下列相应内容:降水________;气温日较差________;地表水__________;地貌多____________;土壤有机质含量________;植被________。‎ ‎(2)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地貌的发育过程。试简要分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 ‎(3)请从上面两个实例简要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答案 (1)少 大 少 戈壁、荒漠 少 稀少 ‎(2)植被遭到破坏,加速了流水对黄土高原的侵蚀。‎ ‎(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要素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解析 第(1)‎ 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河流欠发育、地表水少;风力作用强,多戈壁、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少;植被稀疏。第(2)题,黄土高原地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过渡地带,由于植被破坏,加速了流水对黄土高原的侵蚀作用。第(3)题,归纳上面案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 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材料二 古罗布泊湖岸线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1)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2)简述罗布泊面积缩小直至干涸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 答案 (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泊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来判断)‎ ‎(2)塔里木河上游地区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利用了部分河水;中游地区河道不稳定,造成大量河水浪费;加上人为滥伐流域内的野生植物,破坏天然植被,造成下游水量减少,湖水补给匮乏。‎ ‎(3)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制约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要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解析 第(1)题,根据湖岸线的变化可判断A地到B地地势的变化。第(2)题,罗布泊面积缩小的原因主要是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对水的过度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3)题,随着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入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