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第3次月考文综试卷 考试方式:闭卷年级:高三学科:文综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全部为笔答题,共10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禁止答题。 3、用钢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纸上)。 4、本试题为闭卷考试,请考生勿将课本进入考场。 第Ⅰ卷选择题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东亚季风系统中东南季风的末端,高大沙山和众多湖泊构成了罕见的沙水相伴的独特地貌景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9年将巴丹吉林沙漠评选为全球第一个“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下图为巴丹吉林沙漠区域及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沙漠南部地区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且脊线两侧坡度差异不大,形成此现象的原因是 A. 盛行西风单一作用 B. 西南季风与东北季风交替作用 C. 西北季风单一作用 D. 西北季风与东南季风交替作用 2. 沙漠腹地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却有100多个湖泊,其水源主要来自 A. 大气降水 B. 积雪融水 C. 生物水 D. 地下水 3. 根据该沙漠分布态势分析,制约沙漠向周边地区扩张的首要因素是 A. 季风风向的季节变化 B. 植被覆盖率与疏密程度 C. 地形起伏与河湖分布 D. 受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 【答案】1. D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A、根据材料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盛行西风风向为西南风,若受盛行西风单一作用,沙山应呈东南—西北走向,A错误; B、材料提到“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东亚季风系统中东南季风的末端”,结合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判断,该沙漠未受东北季风影响,B错误; C、若受西北季风单一作用,根据风力堆积的原理判断,东南坡的坡度要比西北坡的坡度大,C错误; D、材料提到“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东亚季风系统中东南季风的末端”,说明该地受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交替控制,根据风力堆积的原理推测,脊线两侧山坡的坡度可能差异不大,D正确。 【2题详解】 A、该地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气候干旱,大气降水少,不是湖泊水源来源,A错误; B、读图,沙漠腹地没有源自高大山地的河流流经,故湖泊水源不是来自积雪融水,B错误; C、生物水存在于生命体系内,与该地水源补给无关,C错误; D、沙漠腹地湖泊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地下水,D正确。 3题详解】 A、根据材料分析,该地受西北季风和东南季风交替控制,会影响沙漠扩张方向,但不是制约沙漠扩张的首要因素,A错误; B、植被覆盖率与稀疏程度会影响沙漠的扩张速度,但也不是制约沙漠扩张的首要因素,B错误; C、读图,图中的山脉和湖泊的分布制约了该地沙漠扩张的范围,是制约该地沙漠扩展的首要因素,C正确; D、该地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少,D错误。 【点睛】在风力作用的影响下,沙丘背风坡的坡度比迎风坡的坡度大。 下图是北半球某区域某时刻等值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4. 若该图表示等压线,P地气压为1020hpa,Q地为950hpa,则 A. P地为低压,比Q地气压高 B. Q地为高压,比P地气压低 C. 甲地为晴天,气温日较差大 D. 甲地为阴天,气温日较差小 5. 若该图为1010hpa等压面坡度分布图,其中数值甲>乙>丙,则 A. 甲地风力最大 B. 乙地风力为最大 C. 丙地风力为最小 D. 甲乙丙风向一致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题设条件,P地为高压,Q地为低压,P地比Q地气压高,故A、B错误;甲地为高压,天气晴,气温日较差大,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若该图为1010hpa等压面坡度分布图,其中数值甲>乙>丙,说明甲处等压线坡度最大,则甲处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故选A。 据统计显示,近10年来东北人口流失达到100多万。下图为1996年、2005年和2015年东北三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根据统计数据推测,东北三省的外迁人口结构为 A. 少儿人口比重大 B. 男性人口比重小 C. 青壮年人口比重大 D. 女性人口比重大 7. 东北三省人口迁出量较大城市一般为 A. 工业欠发达城市 B. 规模较小城市 C. 大型资源型城市 D. 交通枢纽城市 【答案】6. C 7. C 【解析】 【6题详解】 图中显示1996年、2005年、2015年东北三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下降,到2015年辽宁和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甚至出现负值,说明东北三省外迁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外迁人口中青壮年人口处于生育年龄,这部分人大量外迁会导致东北三省出生率大幅下降,自然增长率减小甚至出现负值。C正确。少儿人口一般随父母外迁,其外迁比重不会超过青壮年人口比重,A错误。中国目前多数地区产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男女劳动力的需求量大体一致,不会再引起单一男性或女性人口的大量外迁,B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结合东北三省的工业发展历史推断,东北三省的大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建立在资源开发基础上,随着资源枯竭,产业走向衰弱,大量人口因无工可做外迁打工谋生,因此东北三省人口迁出量较大的城市一般为大型资源型城市。C正确。工业欠发达城市、规模较小城市、交通枢纽城市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外迁人口数一般都少于大型资源型城市,ABD错误。故选C。 【点睛】流出东北的人口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人群:一是大学生群体。二是有钱人和骨干人才的流出。三是外出务工者的流出。四是老年人群体的流出,做候鸟老人。 东北人口外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市场经济驱动力的结果。市场经济驱动力是东北人口流出的最重要因素,东北近些年经济发展缓慢。二是东北气候环境因素。东北的冬天严寒而漫。三是东北人的性格基因因素。东北人骨子里就有一种闯劲,没有绝对强烈的乡土束缚意识。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目前,甘肃省加快“一村一品”发展,力争到“十三五”末在全省形成一批 “一村一品”的经济强村、产业强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 甘肃省发展区域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A. 人口分布稀疏,土地面积辽阔 B. “一带一路”战略要地,对内对外联系通畅 C. 农业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 D. 地跨多个干湿地区和温度带,环境复杂多样 9. 为了促进“一村一品”建设,全省各地应首先做到 A.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优势主导产业 B. 扬长避短,合理布局特色高附加值产业 C. 重视经济效益,推动第二、三产业发展 D. 拓宽产业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的就业率 10. “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 规模化、专业化、自动化生产,品牌化经营 B. 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良种化、水利化发展 C. 生产要素集中投入,土地生产潜力得到发挥 D. 外出务工人员回流,保障美丽乡村战略实施 【答案】8. D 9. B 10.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及方向,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8题详解】 甘肃省地跨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高原气候区等,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有山地高原与平坦的河西走廊,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各乡镇可以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故选D。 【9题详解】 促进一村一品建设,全国各地应当首先做到,根据地理环境特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合理布局,具有区域特色的,高附加值的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以地理环境特点为基础的,一村一品不能够限于第二三产业,也应重视第一产业的发展,在合理布局特色高附加值产业,其产业发展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稳定和提高农民的就业率。故选B。 【10题详解】 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的发展与自动化生产,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农业机械化自动化,良种化、水利化发展因村而异,一村一品做到了生产要素的集中投入,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得到利用和发挥。故选C。 11.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州巴扎半岛(西临太平洋)沙漠上的河流。河流在白色的地表上流淌,逐渐在沙漠中干涸,画出树一般的形状。 据此完成下题。 该河流的水文特点是 A. 流量大 B. 汛期长 C. 含沙量大 D. 流速快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河流位于沙漠上,河流在白色的地表上流淌,逐渐在沙漠中干涸,画出树一般的形状。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少,沙漠广布,植被覆盖率低,河流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沙漠地势起伏小,河流流速不快,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12.特色杂粮是贵州省的优势作物,其种植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具有各种独特风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保健作用,深受人们喜爱。特色杂粮集中分布在黔西北、黔西南和黔北地区。 近年来,贵州威宁发挥土地资源优势,以“一村一品”为主线,推进特色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引导农民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积极发展小杂粮生产和加工,支持小杂粮加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把“小杂粮”做成了“大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下图示意威宁在贵州的位置和范围。 (1)描述贵州省杂粮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说明近年来威宁杂粮种植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指出形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3)分析威宁发展特色杂粮产业的区位优势。 (4)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作答。 问题①:说明威宁杂粮产业的发展对周边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杂粮产业为基础的威宁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1)地形多山,自然环境复杂;土壤较贫瘠;亚热带季风气候,光、水、热同期。 (2)商品谷物农业。政策。 (3)品种丰富;环境清洁,品质好;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4)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推进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问题②: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规模化种植;加强科技投入,提高杂粮种植技术水平,加强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贵州杂粮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农业地域类型及发展特色杂粮产业的优势条件及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知识点。结合图文材料信息可以解答。 【详解】(1)贵州省杂粮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主要从地形、土壤及气候等方面去归纳。特色杂粮集中分布在黔西北、黔西南和黔北地区。结合地形图可以分析出,杂粮分布区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部分地区海拔在2000米以上,一部分地区在1000米以下,说明杂粮分布区地形多山,自然环境复杂;贵州属于云贵高原,土层较薄,土壤较贫瘠;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光照较强。 (2)特色杂粮是贵州省的优势作物,近年来威宁把“小杂粮”做成了“大产业”,推进特色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支持小杂粮加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说明其农业地域类型已演变为商品谷物农业;贵州威宁发挥土地资源优势,以“一村一品”为主线,推进特色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引导农民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这些做法一般以政府政策指引为主,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3)依据图文资料可知,威宁发展特色杂粮产业的区位优势主要表现在品种、品质、交通及需求量等方面。特色杂粮是贵州省的优势作物,其种植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品种丰富;具有各种独特风味,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保健作用,环境清洁,品质好,深受人们喜爱。贵州威宁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说明该地区适宜种植杂粮的土地面积广;该地交通便利;杂粮品质好,市场需求量大。 (4)问题①,威宁杂粮产业的发展对周边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如何发挥特色农产品的优势,二是如何增加附加值。周边一些贫困县可以结合本地地形等自然环境特点,在适合种植杂粮或特色农产品的地方,因地制宜种植杂粮或特色农产品,充分发挥本地地理环境优势;积极推进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商品率,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加经济收入。 问题②,谋求威宁经济进一步发展,应立足于当地实际,从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种植规模及加强科技投入等方面分析。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应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水源供应;鼓励规模化种植,增加产量,提高商品率;加强科技投入,提高杂粮种植技术水平,培育良种,加强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岛上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80%为特有种。马达加斯加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目前该国人口已超过2千万,年增长率为3%。近年来,马达加斯加岛一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引起世界的关注。 (1)分析该岛动植物多特有种的原因。 (2)简述保护该岛动植物资源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该岛长期与大陆隔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岛屿面积大,多山地,自然条件空间差异较大。 (2)建立自然保护区;控制人口增长;保护性开发,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居民保护意识;制定并执行好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国际合作,加大保护投入。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马达加斯加岛动植物多特有种的原因及可持续发展保护措施。保护动物资源的措施可结合破坏的原因来回答,首先应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详解】(1)该岛动植物多特有种类的原因可从地形、气候、与大陆隔离、面积等方面来分析;该岛长期与大陆隔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由材料“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可知,岛屿面积大;从图中看该岛中部为山地,山地垂直差异明显,自然条件空间差异较大。 (2)马达加斯加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要保护性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目前该国人口已超过2千万,年增长率为3%,人口增长快,要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该岛动植物资源主要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性开发,提高居民保护意识,制定并执行好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国际合作,加大保护投入等都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点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的原因主要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动植物生存空间(栖息地)减少;掠夺式猎杀、采伐某些种类动植物,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 考生从43、44两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相同。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 旅游地理 下图是旅游公司为家住武汉的王先生一家国庆“自驾游”而提供的2条旅游线路。请你结合图与所学知识,为王先生指出①和②两条线路中,哪条线路更有游览价值,并说明原因。 【答案】②线路更有游览价值。②线路的旅游资源更丰富,游览价值更高;②线路的旅游资源都距线路近,集群状况更好;②线路地域组合更好,而①线路旅游资源大多相同。 【解析】 试题分析:可以从游览价值的角度分析包括旅游资源类型、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等方面来分析。 考点:旅游资源游览价值评价 15.【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 (1)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 (2)简述1990年后湿地变化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 【答案】(1)80年代湿地面积扩大,90年代湿地面积缩小;80年代降水量增多;90年代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强。 (2)不利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水质下降。 对策: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退耕;严禁围垦。 【解析】 【详解】(1)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可以结合图中曲线变化直接读取,湿地面积的变化与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息息相关。由图可知,80年代湿地面积扩大,90年代湿地面积缩小;该变化反映80年代降水量增多;90年代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蒸发加强。 (2)结合图示可知,1990年后湿地变化表现为湿地面积缩小,这将会导致湿地的功能下降,如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功能减弱,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旱涝灾害增多;湿地面积减少,净化功能减弱,水质下降。针对此问题,应对湿地的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如生态退耕;严禁围垦等,并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湿地本身直接保护。 【点睛】湿地的功能和效益主要有: (1)湿地的产出功能:湿地能产出人类所需要的副食品、粮食、药材、木材及珍稀动植物(“资源的宝库”)。 (2)湿地的调节功能:湿地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 (3)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能维持生物的多样性,保持周围生态的稳定与平衡(“生命的摇篮”)。 (4)湿地的降解功能:湿地中的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分解、吸收有害物质,降解环境污染(“地球之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