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解析版)

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2019年3月30日,地处我国西南林区的四川省凉山州发生了森林火灾,在救火过程中突发爆燃,导致30名扑火队员遇难。这里山高谷深,树种多样。‎ 上图为火灾发生地区域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火灾地区林木种类多样,与其成因关联最小的因素是 A. 降水 B. 土壤 C. 地形 D. 纬度 ‎2. 这次火灾救援的难点有 A. 海拔高,气温低 B. 河谷地区,空气湿度大 ‎ C. 枯枝落叶少 D. 风力大且风向不稳定 ‎3. 火灾过后,该地区 A. 植被蒸腾量增加 B. 地表径流量减少 C. 病虫害减轻 D. 生物种类增多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本题以四川省凉山州森林火灾的发生为例,考查火灾发生的因素、影响火灾大小的原因及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火灾发生的因素,根据对材料和图形进行分析,着火区域位于雅砻江河谷地区,该地区山高谷深、地形闭塞、降水稀少、气温较高、空气干燥,易发生火灾,A、C错误;该区域纬度低,气温较高,易发生火灾,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救火困难的影响因素,根据所学知识,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湿度大;枯枝落 叶少,不利于火势蔓延,有利于火灾的扑灭,A、B、C错误;而风力大且风向不稳定有利于火势的蔓延,不利于火灾的扑灭,D正确。‎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火灾过后,植被覆盖率降低,蒸腾作用下降;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同时生物多样性减少,A、B、D错误。火灾发生会将森林中的害虫烧死,火灾过后病虫害会减轻,C正确。‎ 谦比希铜矿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某大型中央企业在赞比亚投资建设的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项目,矿石部分在当地冶炼销售,部分运往中国。该项目利用了先进的采掘和冶炼技术,并对堆积矿渣采取了有效管控措施。下图示意谦比希铜矿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该企业将谦比希项目的部分铜矿石运往我国国内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就业 B. 稳定国内市场 C. 降低成本 D. 提高附加值 ‎5. 防范矿渣污染赞比西河任务最艰巨的时段是( )‎ A. 12月至次年2月 B. 3~5月 C. 6~8月 D. 9~11月 ‎【答案】4. B 5. A ‎【解析】‎ ‎【4题详解】‎ 部分铜矿石运往我国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矿石需求,稳定国内市场,B正确。矿石运回我国加工,能提高附加值,但不是主要目的,D不选。另外,运回国内需要运费,增加了成本,C不选。矿石运回国内加工可以增加就业,但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 ‎【5题详解】‎ 根据图示纬度可知,赞比西河流域主要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12月至次年2月进入雨季,降水最多,大量矿渣被地表径流带入赞比西河,故防治污染任务最艰巨,A正确。6-8月,流域内降水最少,地表径流少,进入河流的矿渣较少,防治任务最轻,C错误。‎ 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器获取室外的自然光线,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进行传输,再由漫射器照射到需要光线的室内。为了提高照明效果,室外的采光器往往需要清洗和维护。下图为我国某建筑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通往地下车库的室外采光器,最佳的安装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该建筑的地上部分应该优先安装漫射器的功能区是( )‎ A. 档案室 B. 会议室 C. 办公室 D. 走廊 ‎8. 从自然条件和区域能源状况来看,光导照明系统最适宜推广的省份是( )‎ A. 新疆 B. 黑龙江 C. 广东 D. 山西 ‎【答案】6. C 7. D 8. C ‎【解析】‎ ‎【6题详解】‎ 据题干知,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器获取室外的自然光线,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进行传输,再由漫射器照射到需要光线的室内。据图可知,①位于房顶,距地下车库距离远;我国南面是阳面,据指向标可知,②有房屋阻挡,④有树木阻挡太阳光线,而③地面开阔平坦,无阻挡太阳光线的物体,最适合安装采光器。故选C。‎ ‎【7题详解】‎ 据图可知,由于走廊地处建筑物的内部中心部位,光照条件最差,因此应该优先安装漫射器的功能区。故选D。‎ ‎【8题详解】‎ 广东省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且经济发达而常规能源缺乏,因此最适宜推广光导照明系统。故选C。‎ 下图示意河西走廊东部气象观测点分布,其中民勤地区处于沙漠戈壁干旱区,凉州地区处于绿洲区,永昌地区和古浪地区处于山区,天祝地区处于祁连山高寒山区。通过气象观测 点研究发现,古浪地区气象观测点冬春季积雪深度最大。受气温变化影响,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冬春季积雪日数呈减少的趋势显著。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推测夜间降温最慢的观测点所处的地区是( )‎ A. 永昌 B. 天祝 C. 民勤 D. 凉州 ‎10. 研究发现古浪地区的积雪深度最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光照 B. 植被 C. 地形 D. 土壤 ‎11. 下列能反映近几十年来图示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是( )‎ A. 高山冰雪融水增加 B. 土地盐碱化威胁加剧 C. 春小麦可种植范围缩小 D. 旱灾发生的频率逐渐减少 ‎【答案】9. D 10. C 11. B ‎【解析】‎ ‎【9题详解】‎ 从材料得知,永昌、古浪、天祝均位于山区,地势较高,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散失热量多,降温较快,夜晚气温较低,排除ABC。凉州位于较低海拔绿洲区,植被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明显,夜间降温最慢,气温较高,D正确。‎ ‎【10题详解】‎ 根据图示,南部海拔较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光照较充足。天祝光照最多,故光照不是古浪积雪厚度最大的原因,A不选。图示区域植被覆盖最多的是绿洲,气候较温和,积雪较薄。古浪、永昌、天祝均在山地,植被覆盖率较低,积雪较厚。古浪南部是山脊,山脊的积雪滑落在山谷堆积,古浪位于山谷,所以积雪深度最厚,C正确。土壤状况对积雪深度影响较小,D错误。‎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得知,区域内冬春季积雪日数减少,说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量减少,那么高山冰雪融水量减少,A错误。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土地盐碱化加剧,B正确。气候变暖,积温升高,适宜种植春小麦的范围扩大,C错误。区域总水量减少,旱灾发生的频率增加,D错误。‎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甲地所在地形区地质构造是( )‎ A. 地垒 B. 地堑 C. 背斜 D. 向斜 ‎13. 按成因分类,甲处岩石属于( )‎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答案】12. A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断层,且甲地断块上升,两侧断块下降,符合地垒的定位,选A。‎ ‎【13题详解】‎ 看图例可知,甲处岩石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选B。‎ 泥炭土是指河流沉积平原或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大量水生植物因缺氧分解不充 分的有机残体积累而形成泥炭层的土壤。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下游河谷沼泽泥炭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 图中泥炭层所在区域地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 B. 生物风化与沉积作用 C. 流水侵蚀与搬运作用 D. 冰川侵蚀与沉积作用 ‎15. 该地泥炭层深厚的原因足( )‎ ‎①植物茂盛,有机残体数量多 ②河流沿岸,河流泥沙沉积多 ‎③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缓慢 ④沼泽广布,有机质分解缓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4. A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泥炭层以下为冲积物,而且冲积物层有缺失,说明该地先有冲积物的沉积,后又经过流水的侵蚀作用,之后再流水的沉积作用下形成泥炭层,因此该区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故答案选A。‎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枯枝落叶较多,有机残体数量较多,而且该地气温较低,沼泽广布,残体分解量少,积累较多。从而导致泥炭层深厚,故①④正确,故选B。‎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下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从兰州到重庆,图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土壤 C. 水分 D. 热量 ‎17. 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 A. 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 B. 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 C. 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 D. 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林 ‎【答案】16. D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从兰州到重庆,自然植被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变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选D。‎ ‎【17题详解】‎ ‎“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可以减少对城镇的噪声污染,与保护生态无关,A错;在铁路沿线应该设立生物通道,B错;采用桥梁或隧道可以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C对;铁路北段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错。‎ 下图为某区域某时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四地有冷锋存在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9. 此时戊地的风向是( )‎ A. 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 ‎【答案】18. D 19.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和风向的判断,学生要掌握锋面气旋的有关知识,并能够通过等高线判断风向。‎ ‎【18题详解】‎ 高压地区不会产生锋面,甲乙没有暖锋;按照气旋水平旋转的方向可以判断丙处暖气团推动冷气团为暖锋,丁处冷气团推动暖气团为冷锋,选择D。‎ ‎【19题详解】‎ 先从高压到低压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按照北半球向右偏画出风向,此时戊地的风向是东北风,选择D。‎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50公里)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10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 完成下列各题。‎ ‎20. 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甲乙 D. 甲丙乙 ‎21. 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 )‎ A. 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 B. 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 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 D. 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 ‎22. 据图可以推知近10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是( )‎ A. 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 B. 径流量大小由大到小 C. 结冰期长短由长到短 D. 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 ‎【答案】20. C 21. D 22. A ‎【解析】‎ ‎【20题详解】‎ 河床的深度受到河流下蚀和沉积作用的影响,下蚀作用为主的区域,河床越来越深,海拔越来越低,沉积为主的河床越来越高。丙地河床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证明下蚀严重,处于上游;乙地河床持续上升,沉积为主,位于下游,乙地变化较小,以侧蚀为主,中游,C对。‎ ‎【21题详解】‎ 河流沉积作用,导致河床抬升,河床变高,D对。‎ ‎【22题详解】‎ 丙河段海拔逐渐降低,河流落差减小,流速可能减缓,A对;其它选项无法看出。‎ 下图示意某人口1亿以上的国家2006~2010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与净增人口数量状况。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3. 关于该国2006~2010年人口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口自然螬长率呈上升趋势,但人口总量一直在下降 B. 年净增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人口死亡率仍然很高 C. 2006~2007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 D. 2009~2010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鼓励生育政策的实效 ‎24. 该国最有可能是( )‎ A. 俄罗斯 B. 德国 C. 美国 D. 日本 ‎【答案】23. C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该国2006~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值,呈下降趋势,人口总量一直在下降,A错误。年净增人口数量是负值,但人口死亡率较高,B错误。2006~2007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C正确。2009~2010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口迁入政策的实行,D错误。‎ ‎【24题详解】‎ 该国人口超过1亿,持续是负增长,最有可能是俄罗斯,A对。德国人口不到1亿,B错。美国、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C、D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 )‎ ‎①老年人口数量增加 ②劳动人口比重降低 ③人口死亡率升高 ④劳动力短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6. 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 )‎ ‎①平均初婚年龄降低 ②育龄妇女比重提高 ‎ ‎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④生活富裕程度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25. A 26. C ‎【解析】‎ ‎【25题详解】‎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劳动人口比重降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为防止未富先老,我国对人口生育政策进行动态调整,①、②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降低,③错;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影响不大,④错。选A。‎ ‎【26题详解】‎ 我国平均初婚年龄降低,①说法错误;生活富裕程度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利于降低出生率,②、③说法正确;育龄妇女比重提高会使出生率上升,④说法错误。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降雨侵蚀力,是指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闽东南地区西部为山地,东部为平原丘陵区,土壤以花岗岩性红壤、赤红壤为主,土层薄,细碎岩石颗粒较多。闽 东南地区是福建省经济中心,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降雨侵蚀力是该地区引起水土流失的重要外在驱动力。下图为闽东南月均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的年内分布图。‎ ‎(1)简述闽东南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的关系,并分析二者的年内变化特征。‎ ‎(2)分析闽东南7月份降雨侵蚀力较6月、8月份低的原因。‎ ‎(3)分析该地降水侵蚀力的季节变化对水库的影响。‎ ‎【答案】(1)关系:闽东南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年内变化特征:两者年内变化较大,季节分配不均匀,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时间均呈双峰变化规律(或呈M型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5-8月份。‎ ‎(2)6月份,东南季风逐渐增强,锋面雨带北移,闽东南进入雨季,降雨量大、时间长且强度大,导致降雨侵蚀力增大;7月份,锋面雨带北移,闽东南受副热带高气压脊控制,降雨量减少,降雨侵蚀力随之减小;8月份,东南沿海一带进入台风多发季节,受台风雨影响,降水量大且多暴雨,降雨侵蚀力达到峰值。‎ ‎(3)夏季降水量大侵蚀力强,河流含沙量大,水库内泥沙沉积量大,库容减小,水库的调蓄作用下降;冬季降水量小河流含沙量小,利于水库存储清水缓解冬季水资源短缺问题。‎ ‎【解析】‎ ‎【分析】题目通过闽南地区降水季节变化和降水侵蚀力的统计,考查区域地理现象的原因分析能力。‎ ‎【详解】(1)通过统计图中闽东南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的数量关系分析,二者出现同步升降,说明降水量越大,地表径流对地表的侵蚀力越大,所以二者呈正相关。分析二者的年内时空变化特征可以先从总体分析:两者年内变化较大,季节分配不均匀,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再进行分段分析:1-6月呈上升趋势,8-12月呈下降趋势,主要集中在5-8月份,随时间均呈双峰变化规律或呈M型分布规律。(2)图中呈现闽东南7月份降雨侵蚀力较6月、8月份低,这和7月降水量减少有关,可以联系影响我国降水的雨带移动规律进行说明:6月份,东南季风逐渐增强,锋面雨带自南向北移动,进入梅雨季节,降雨量大、时间长且强度大,导致降雨侵蚀力增大。7月份,随锋面雨带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闽东南受副热带高气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降雨量减少,降雨侵蚀力随之减小。8月份雨带虽然没有向南回撤,但东南沿海一带进入台风多发季节,台风登陆次数增多,受台风雨影响,降水量大且多暴雨,降雨侵蚀力达到峰值,所以数值呈现双峰变化。(3)一般分析影响时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该地降水侵蚀力的季节变化对水库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夏季,降水量大,侵蚀力强,泥沙含量大,入库泥沙多,易造成水库泥沙淤积,降低库容,减弱水库的调节功能。有利影响主要是在冬春季节,冬季降水量小,降水强度小,侵蚀力弱,河流含沙量小,利于水库存储清水缓解水资源短缺等。‎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猫跳河流域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在距今的两亿年以前,其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该流域上、中游为丘陵,下游多高深峡谷,在杨桥汇入乌江,是乌江中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该流域碳酸盐岩层出露面积达70%,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下因为猫跳河流域地理位置示意图。‎ ‎(1)推测猫跳河流域干支流的形成发育过程。‎ ‎(2)分析猫跳河流域上、中游与下游水文特征的差异。‎ ‎(3)我国南方城市大都沿河分布,但猫跳河流域的城市如西秀、平坝等并未靠近河流,请解释原因。‎ ‎【答案】(1)海洋沉积形成可溶性碳酸盐岩层;受地壳运动影响,隆起成为高原的一部分;夏季降水量较大,受流水溶蚀等外力作用,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发育形成猫跳河流域的干支流。‎ ‎(2)上、中游为丘陵,河谷较宽,流速慢,含沙量小等。下游水量大,山高谷深,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含沙量大等。‎ ‎(3)位于上游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流水侵蚀强烈,地形崎岖,不宜建城;水浅,航运价值小;河谷地区交通不便等。‎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猫跳河流域形成过程、水文特征及对城市区位影响等知识点。‎ ‎【详解】(1)猫跳河流域在距今的两亿年以前是一个长期被海水淹没的海湾,海洋沉积环境形成了大量碳酸盐岩层;猫跳河流域地处云贵高原东部,由早期海湾演变成现在高原,应该发生了受地壳运动影响,隆起成为高原的一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高、降水量较大,碳酸盐岩层受流水溶蚀等外力作用,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发育形成猫跳河流域的干支流。‎ ‎(2)据图分析,猫跳河流域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流域上、中游为丘陵,下游多高深峡谷,说明上、中游比下游较平坦,下游落差大,河流侵蚀形成峡谷。可推断出上、中游河谷较宽,流速慢,河流含沙量小等。下游水量大,山高谷深,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河流侵蚀作用强,含沙量大等。‎ ‎(3)该流域上、中游为丘陵,喀斯特地貌发育。西秀、平坝大致位于上游地区,碳酸盐岩层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导致地形崎岖,平地少,不宜建城;上游水浅,水流急,航运价值小;河谷地区受地形限制大,交通不便等。‎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特龙湖(见图)是一个主要依靠周边河流及火山温泉补给的内流湖,该湖位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交界处,湖面长约57公里,宽22公里。雨季时,湖面面积可达900平方公里,旱季时,湖面有60%—70%的面积干涸,成为一个个互不相连的水洼。由于含有特殊的火山熔岩成分,湖水有高盐碱、高毒性的特点,而高盐碱湖水是大量藻类理想的生长环境。盐湖周边高度盐碱化的土壤及湖面上挥发的有毒气体不适合大多数生物存活,但小火烈鸟却适应了这样严酷的环境并得以在这里生存繁衍。‎ 小火烈鸟主要栖息在盐水湖泊、沼泽等浅水地带,并以水中藻类为食。纳特龙湖被誉为“小火烈鸟的摇篮”,常年有100万到200万只小火烈鸟栖息。每年几乎所有的小火烈鸟分批迁徙到纳特龙湖并在盐湖中部露出水面的高地建巢繁殖,使这里成为小火烈鸟唯一的繁殖地。2018年,“厄尔尼诺”现象和强台风带来14年来最大的降雨量,造成十几年最大的洪灾,纳特龙湖中的小火烈鸟繁殖受到灾难性冲击,面对强碱性湖水的侵袭,没有防护能力的鸟蛋无法孵化。‎ ‎(1)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纳特龙湖湖水盐碱度高的主要原因。‎ ‎(2)分析纳特龙湖成为“小火烈鸟摇篮”的主要原因。‎ ‎(3)推断纳特龙湖小火烈鸟繁衍面临的潜在自然威胁。‎ ‎【答案】(1)盐碱物质随地表水、火山温泉等汇入湖泊;火山温泉使湖水水温升高,同时地处热带,蒸发旺盛,使水体中的盐碱物质浓度不断升高;该湖为内流湖,没有外泄通道,盐碱物质难以排出。‎ ‎(2)高盐高碱湖水盛产藻类,小火烈鸟食物充足;湖中滩涂裸露,为小火烈鸟提供充理想的筑巢之地;周围高盐高碱的环境,阻挡肉食动物,生长环境安全。‎ ‎(3)繁殖地单一,使小火烈鸟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和强度增加;受极端天气(厄尔尼诺)影响,湖区水位变化大(洪涝灾害多发),影响小火烈鸟的筑巢与孵卵;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基本原理,湿地的功能和保护,纳特龙湖小火烈鸟繁衍面临的潜在自然威胁等。旨在考查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详解】(1)读材料可知,纳特龙湖是一个依靠周边河流及 火山温泉补给的内流湖,盐碱物质随地表水、火山温泉等汇入湖泊,火山温泉使湖水水温升高,同时地处热带,蒸发旺盛,使水体中的盐碱物质浓度不断升高,该湖为内流湖,没有外泄通道,盐碱物质难以排出等使得湖水盐碱度高。‎ ‎(2)读材料可知,该湖水高盐高碱盛产藻类,给小火烈鸟提供充足的食物,湖中滩涂裸露,为小火烈鸟提供充理想的栖息地,周围高盐高碱的环境,阻挡肉食动物,没有天敌,生长环境安全。‎ ‎(3)读材料可知,这里成为小火烈鸟唯一的繁殖地,繁殖地单一,使小火烈鸟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和强度增加,受极端天气(厄尔尼诺)影响,湖区水位变化大(洪涝灾害多发),影响小火烈鸟的筑巢与孵卵,有防护能力的鸟蛋无法孵化,位于板块张裂处,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不利于火烈鸟的生长与繁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