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第四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张家口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考试范围:中国地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四省区中,临海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图中四省区中,少数民族最多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据轮廓图可知,①是云南省,内陆省份;②是广东省,临海;③是湖北省,内陆省份;④是黑龙江省,内陆省份,故D项正确。‎ ‎【2题详解】‎ ‎①是云南省,全国56各民族中,云南就有25个, 是中国民族最多的省份,故A项正确。‎ 读“中国沿32°N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3. 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 地形山谷相间,纵列分布 D. 山区面积广大,山脉构成地形的基本骨架 ‎4. 有关图中代码表示的地形区,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为云贵高原,属第二级阶梯 B. ②为柴达木盆地,属第二级阶梯 C. 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属第三级阶梯 D. ④为太行山,是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地形、地势特点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可知,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BC错误;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地面积广大,A错误,D正确。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我国地形区的分布以及读图分析能力。据图可知,该图是沿32°N纬线所做的地形剖面图,据经度可知①为四川盆地,②为青藏高原,③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属第三级阶梯,④为云贵高原,C正确,ABD均错误。故选C。‎ 下图为“我国四条重要的山脉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图中既是省区分界线,又是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 ( )‎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6. 下列关于图中山脉及其两侧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B. ②以东的地区黄土堆积极其深厚 C. ③附近有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D. ④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答案】5. B 6. C ‎【解析】‎ ‎【5题详解】‎ 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所以排除④;大兴安岭位于东北地区,不是省界,所以排除①;太行山是山西和河北的分界线,巫山是湖北和重庆的分界线,②③对,故B项正确。‎ ‎【6题详解】‎ ‎①是我国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分界线;②以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③附近有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是南岭不是④武夷山,C项正确。‎ 央视的《航拍中国》纪录片中用“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的民谣描写我国某地区独特的聚落景观。下图为“我国四地聚落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 甲、乙、丙、丁四地中,与该民谣所描写的景观相符合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 该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 暴雨洪涝 B. 水土流失 C. 荒漠化 D. 沙尘暴 ‎【答案】7. AB 8. BD ‎【解析】‎ ‎【7题详解】‎ ‎“上山不见山,入村不见村,平地起炊烟,忽闻鸡犬声”这句民谣说的是山西南部黄土高原一带特有的民居形式——地窨院。地窨院即在平地上挖下一个巨型的四四方方的大坑,然后在坑内四壁挖窑洞成为四合院的建筑。故B正确。甲图中的椰子树等显示为我国云南、海南一带民居;丙图为我国福建客家民居;丁为我国江南水乡。故A、C、D错误。‎ ‎【8题详解】‎ 水土流失严重是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故B正确。‎ 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9. 根据雨带在Ⅰ、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 A. 4-6月 B. 6-7月 C. 6-8月 D. 5-8月 ‎10.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 A. 南旱北涝 B. 南北皆早 C. 南涝北旱 D. 南北皆涝 ‎11. 当Ⅰ区进入雨季时,Ⅱ区出现天气和控制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 A. 梅雨 江淮准静止锋 B. 寒潮 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 C. 梅雨 昆明准静止锋 D. 伏旱 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9. B 10. C 11. D ‎【解析】‎ ‎【9题详解】‎ 雨带在Ⅰ的时间是7-8月、在Ⅲ 地区的时间是4-5月;上海是在II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约是6-7月。选B正确。‎ ‎【10题详解】‎ 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则夏季风较弱,即锋面雨带长期在南方停留,我国南涝北旱。选C正确。‎ ‎【11题详解】‎ 锋面雨带位于副高压的前端,当Ⅰ区进入雨季时,Ⅱ区受副高压控制,出现伏旱天气。选D正确。‎ ‎【点晴】‎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跟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或南退而移动。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雨带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地区; 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当副热带高压势力异常强大时,往往在我国南方不但登陆早,而且移动迅速,到达北方后长时间停留,这时雨带也会随副高早登陆,迅速向北移动,在华北和东北长时间停留,进而影响到各地的降水。‎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又被称为“中国的忧患”。读“黄河不同河段水文站测得的河流含沙量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河口至陕县河段含沙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 )‎ A. 流量减少 B. 河水湍急 C. 流经黄土高原 D. 支流少 ‎13. “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说法形容的是 ( )‎ A. a河段景观 B. b河段景观 C. c河段景观 D. d河段景观 ‎14. 黄河凌汛发生的河段是 ( )‎ A. 上游和中游的各一部分 B. 中游和下游的各一部分 C. 下游的一部分 D. 上游和下游的各一部分 ‎【答案】12. C 13. D 14. D ‎【解析】‎ 河口至陕县河段含沙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多,大量泥沙进入河道。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水湍急,不一定含沙量大。d河段黄河是地上河,河底比两岸高,形成“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景观。‎ ‎【12题详解】‎ 河口至陕县河段含沙量增长快主要原因是流经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多,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增长快,C对。流量减少、支流少,含沙量会减小,A、D错。河水湍急,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不一定含沙量大,B错。‎ ‎【13题详解】‎ ‎“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的说法形容的是d河段景观,该段黄河是地上河,河底比两岸平原高7-8米,人在堤外走,比河流水面低。船在河中行,高出地面几米,犹如行在天上,D对。a河段景观是河曲发育,b河段景观有凌汛现象,c河段景观是峡谷,都不是地上河,A、B、C错。‎ ‎【14题详解】‎ 黄河凌汛发生的河段是b、d河段,水流流向较高纬度,易发生凌汛,是上游和下游的各一部分,D对。A、B、C错。‎ 下图为我国珠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 )‎ A. 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 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C. 河流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D. 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16. 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 ‎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 ‎②廉价水电 ‎ ‎③经济发达,基础好 ‎ ‎④科技发达 ‎ ‎⑤廉价水运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15. B 16. B ‎【解析】‎ 根据河流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河流水文特征。根据工业分布的主导因素,结合工业指向类型,分析主要区位优势是靠近原料产地、能源充足、水运便利。‎ ‎【15题详解】‎ 图示河流位于珠江上游,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年径流量较大,A正确。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冬季无结冰期,B错误,选B。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C正确。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D正确。‎ ‎16题详解】‎ 有色金属冶炼是动力指向型,是高耗能产业。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水能资源丰富,原料充足,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有色金属原料丰富,①对。有丰富的廉价水电,②对。区域经济落后,基础差,③错。科技不发达,④错。河流水量大,有廉价水运,⑤对。B对,A、C、D错。‎ 读我国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下列关于界线①③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为内、外流域的界线,③为森林和草原的界线 B. ①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③为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C. ①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③为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的界线 D. ①为200mm年等降水量线,③为农业、牧业的界线 ‎18. 下列关于界线②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界线②以南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界线②以北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小于800mm C. 界线②以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一般低于0℃‎ D. 界线②以南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甜菜 ‎【答案】17. B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读图,结合省区轮廓判断,界线③为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只有B符合,①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B对。人口稠密区与稀疏区的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A、C、D错。‎ ‎【18题详解】‎ 界线②大致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A正确。界线②以北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小于800mm,B正确。界线②以北地区的1月平均气温一般低于0℃,C正确。界线②以南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是茶树、甘蔗等,D错误。‎ 点睛:我国地理分界线中,界线③为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界线②大致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植被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界线②以北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小于800mm。‎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据表回答下列各题。‎ ‎19. 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 ( )‎ A. ①地一云贵高原 B. ②地一海南省 C. ③地一塔里木盆地 D. ④地一华北平原 ‎20. 表中④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 )‎ A. 热量不足;春小麦 B. 水源短缺;棉花 C. 光照不足;水稻 D. 降水少;甜菜 ‎【答案】19. D 20. B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由表中年均温、年降水和积温可判断:①地是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应是温带季风气候,是华北平原;②地,是热带,湿润区,热带季风气候,不是云贵高原,云贵高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③地亚寒带湿润区,不是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是暖湿带大陆性气候;④地亚热带湿润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不是海南省,海南是热带季风气候。选A正确。‎ ‎【20题详解】‎ ‎①地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是水源不足,多风沙、旱涝;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棉花。选B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中国地理。‎ ‎【知识拓展】积温,就是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也称活动积温。‎ 我国根据积温划分为五个温度带:‎ ‎1、年积温大于等于8000摄氏度,为热带: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即滇南谷地、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台湾南部)‎ ‎2、年积温大于4500小于8000摄氏度,为亚热带:其北界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重合,即长江流域内各省份(不包括青藏地区)‎ ‎3、年积温大于3400小于4500摄氏度,为暖温带:其北界为“长城-黄土高原中部一线”,南界为“秦岭淮河一线”,即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原各省以及塔里木盆地)‎ ‎4、年积温大于1600小于3400摄氏度,为中温带:其南界为“长城-黄土高原中部-祁连山-天山”,无明显的北界,区域包括东三省、内蒙、河西走廊和准格尔盆地。‎ ‎5、年积温小于1600摄氏度,为寒温带:在我国,寒温带只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和阿尔泰山北部(阿勒泰地区)‎ 下图为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甲区域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 甲区域河流不结冰,乙区域结冰 C. 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D. 甲区域河流冬季有断流现象 ‎22. 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21. B 22. B ‎【解析】‎ 甲区域是塔里木盆地,属于干旱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是海南岛,属于湿润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甲地位于暖温带,乙地位于热带,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较低 ‎【21题详解】‎ 读图,甲区域是塔里木盆地,属于干旱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是海南岛,属于湿润区,以雨水补给为主,A正确。甲区域属于温带地区,河流结冰,乙区域位于热带,河流不结冰,B不正确,选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正确。甲区域冬季冰雪融水少,河流冬季有断流现象,D正确。‎ ‎【22题详解】‎ 甲地位于暖温带,乙地位于热带,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夏季热量充足,①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较低,②对。农业科技不发达,③错。农业机械化程度低,④错。B对,A、C、D错。‎ 下图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大豆、油菜、甘蔗、棉花)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下列经济作物的排序与图中主要分布区一致的是 ( )‎ A. ①油菜②大豆③棉花④甘蔗 B. ①大豆②油菜③甘蔗④棉花 C. ①甘蔗②大豆③棉花④油菜 D. ①棉花②大豆③油菜④甘蔗 ‎24. 读图判断,既有棉花又有油菜分布的省区是 ( )‎ A. 新、川、豫、贵 B. 湘、鄂、皖、赣 C. 冀、鲁、豫、晋 D. 黑、吉、辽、内蒙古 ‎【答案】23. D 24. B ‎【解析】‎ 新疆、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棉花产区。东北平原是大豆主要产区。既有棉花又有油菜分布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应省区有湘、鄂、皖、赣。‎ ‎【23题详解】‎ 根据图例,图示经济作物①主要分布在新疆、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棉花产区。作物②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是大豆。作物③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油菜。作物④分布在两广、云南等省区,是甘蔗。D对,A、B、C错。‎ ‎【24题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既有棉花又有油菜分布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应省区有湘、鄂、皖、赣,B对。新、冀、鲁不是油菜产区,A、C错。黑、吉、辽、内蒙古不是棉花、油菜产区,D错。‎ 东部沿海工业地带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带,由若干工业基地组成。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5. 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的工业基地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6. ③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 A. 工业基础薄弱 B. 交通条件落后 C. 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D. 劳动力不足 ‎【答案】25. B 26. 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工业,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为辽中南地区,②为京津唐工业区,③为沪宁杭工业区,④为珠三角工业区,其中京津唐工业区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故选B。‎ ‎【26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①为辽中南地区,②为京津唐工业区,③为沪宁杭工业区,④为珠三角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工业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但是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故选C。‎ ‎【点睛】沪宁杭工业基地是我国规模最大、效应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主要有利条件:1.工业的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2.地处长江三角洲,有丰富的工业资源;3.水陆空交通发达,有统一的电网;4.区内有众多大学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和科技力量雄厚(劳动者素质高);5.有广阔的经济腹地-长江流域(市场广阔)。 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区能源资源不足,人口分布、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的发展不平衡。‎ 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列各题。‎ ‎27. 包头一批钢材通过铁路运往上海,选择最近的线路应是 (  )‎ A. 包神线—沪宁线 B. 京广线—沪杭线 C. 京包线—京沪线 D. 包兰线—陇海线 ‎28. 在图示两城市间,除空运外,不用转换运输方式和线路,可直接到达的是(   )‎ A. ①与③之间,长江水运 B. ②与④之间,黄河水运 C. ①与④之间,川藏公路 D. ②与③之间,京九铁路 ‎【答案】27. C 28. A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要求识记我国主要铁路枢纽、铁路干线及其走向。从包头运输货物到上海设计合理的最近的线路应是京包线和京沪线,C项正确。‎ ‎【28题详解】‎ ‎①城市武汉与③城市重庆之间,通过长江水运可以直接到达;②城市包头与④城市太原之间,黄河水运不能直接到达;川藏公路是成都到拉萨的公路,①武汉与④太原之间不需要经过川藏公路;京九铁路是北京到香港九龙的铁路,②包头与③重庆之间不需经过京九线,故A 项正确。‎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秦岭、大巴山地形崎岖,限制了南北两侧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联系。2017年12月6日,作为我国第一条穿越秦岭、连接西安至成都的高铁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让“蜀道难”成为了历史。‎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西成高铁穿越了 ( )‎ A. 地势第二、第三阶梯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C. 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 D.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30. 由“蜀道难”变为“蜀道不再难”的主要影响是 ( )‎ A. 推动了成都附近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 B. 带动沿线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C. 促进区域间物资调配和经济协同发展 D. 利于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答案】29. D 30. B ‎【解析】‎ ‎【29题详解】‎ 西成高铁起止点西安和成都分别位于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均属第二阶梯,A错;两地均属于季风区,B错;西安属于黄河流域,成都属于长江流域,C错;西安地处半湿润区,成都地处湿润区,D对。‎ ‎【30题详解】‎ 高铁客运专线以客运为主,因此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区域间物资调配和经济协同发展等影响不大,A、C错误;高铁建设破坏沿线植被、改变局部地形地貌,可能不利于生态保护,D错误。高铁建设使游客进入四川更加便利,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的旅游业发展,B对。‎ ‎【点睛】该题以西成高铁为切入点,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及交通建设的意义。一般来说,铁路建设的意义广泛,如改善交通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域资源开发等。但在做题时应注意区分铁路和高铁客运专线,客运专线以客运为主,因此对无语经济发展、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区域物资外运等影响不大。‎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共40分)‎ ‎31.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山脉的名称:A、   。‎ ‎(2)写出平原的名称:丙、   。‎ ‎(3)对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有利区位条件有哪些? ‎ ‎(4)东北地区沼泽广布,请说出沼泽的形成原因。‎ ‎【答案】(1)大兴安岭 ‎(2)辽河平原 ‎ ‎(3)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夏季光热充足;人均耕地面积大,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较高;国家政策支持(四点即可)‎ ‎(4)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水流不畅;多冻土,地表水难以下渗。‎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为材料背景,考查我国地形单元的分布、农业区位因素和沼泽湿地的成因,难度较低,重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读图并结合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的有关知识可知A是大兴安岭。‎ ‎(2)丙主要位于辽宁省,由辽河冲积形成的,是辽河平原。‎ ‎(2)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分析。自然条件从地形类型、水热条件、土壤条件进行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从耕地面积、科技、市场、机械化程度、政策等方面考虑。本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夏季光热充足;人均耕地面积大,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劳动生产率较高,国家政策支持。‎ ‎ (4)沼泽的形成一般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地势与地形等方面有关。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水流不畅;多冻土,地表水难以下渗。‎ ‎32.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目前,东部地区已发展成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三大经济圈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 ‎(1)图中环渤海经济圈主要包括的我国哪两大重要工业区?‎ ‎(2)读图描述江苏省1996年至2009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变化的特点。‎ ‎(3)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其发展经济的有利区位条件。‎ ‎【答案】(1)辽中南工业区 京津唐工业区 ‎(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004年前,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升,2004年之后,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或第三产业比重与第二产业比重越来越接近); ‎ ‎(3)有较多的高校,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科学技术水平高;交通设施发达(有机场,铁路,海港等海陆空交通);市场广阔,产品能通过便利的交通出口到世界各国和国内大部分地区。‎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东部地区为材料背景,考查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位置、形成条件,产业结构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综合性较强,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图表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 ‎【详解】(1)图中环渤海经济圈主要包括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两大重要工业区。‎ ‎(2)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化可直接读图归纳。根据图示曲线,1996—2009年,江苏省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004年前,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升,2004年之后,第二产业比重略有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与第二产业比重越来越接近。‎ ‎(3)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社会经济因素主要考虑市场、科技、劳动力、交通等方面。长三角经济圈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长三角地区有较多的高校,科学技术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有机场、铁路、海港等海陆空交通方式,交通便利;国内外市场广阔,产品能通过便利的交通出口到世界各国和国内大部分地区。‎ 请考生在33、34两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7年3月12日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景区已正式向游客开放。该项目选址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景区实行免门票政策,只收取每人50元的景区摆渡车票和天文体验馆门票。为减少人流密集对望远镜的干扰,景区每天限量接待游客2000人,距望远镜5公里范围的核心区为“静默区”,屏蔽所有通讯信号。‎ 评价该景区旅游业发展的条件。‎ ‎【答案】不足:地处云贵高原深处,交通不便(或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方面的表述);旅客名额与通讯工具受限制,(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末完善,旅游接待条件相对较差(或:旅游环境容量较小)。优势: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独特,吸引力强;旅游与科普体验相结合,既娱乐身心又能增长见识景;区实行免门票政策,旅游消费费用低,性价比高 ‎【解析】‎ 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交通条件、旅游接待条件、市场条件等方面分析该景区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34.【环境保护】图为我国沿海三个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CI)统计图。AQCI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根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 ‎ 指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案】变化特点:冬高夏低(春降秋升),北高南低。‎ 原因:冬季大气相对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降水多,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加,导致空气质量差;北方地区重工业集中,矿物能源消耗大。‎ ‎【解析】‎ ‎【详解】‎ ‎“时空分布”指的是时间和空间分布,图示月份是时间、三个地区反映了空间位置。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排放到大气污染物数量、天气因素、大气运动状态等。结合我国气候特征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回答即可。结合图分析可知空间变化是津京翼地区大于长江三角洲大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从时间看来冬季高夏季低。原因可以从污染物的来源、大气运动方面进行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