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凤冈二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1. 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 A. 纬度差异巨大 B. 空间距离遥远 C. 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 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2. 对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B. 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 C. 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 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重灌溉农业的发展 ‎【答案】1. D 2. B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详解】‎ 每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而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的整体状况区别明显,故属于两个不同的区域。‎ ‎【2题详解】‎ 农业生产发展方向的确定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制定。‎ 考点: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农业生产 ‎3.有关GPS汽车导航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GPS导航的出租车要安装导航仪 ‎②司机把目的地名称输入导航仪,屏幕上立刻呈现一幅彩色地图,标出最佳行车路线 ‎③在十字路口,GPS导航仪会根据预定行驶路线用语音提醒“向左转”或“向右转”‎ ‎④到达目的地时,电子地图会以文字或语音提示到达目的地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用GPS导航的出租车要安装导航仪,①对。司机把目的地名称输入导航仪,屏幕上立刻呈现一幅彩色地图,标出最佳行车路线,②对。在十字路口,GPS导航仪会根据预定行驶路线用语音提醒“向左转”或“向右转”,③对。到达目的地时,电子地图会以文字或语音提示到达目的地,④对。C对,A、B、D错。‎ ‎【点睛】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把目的地名称输入导航仪,导航仪屏幕上会呈现一幅彩色地图,标出最佳行车路线。在十字路口,GPS导航仪会根据预定行驶路线用语音提醒“向左转”或“向右转”。‎ ‎4.下图是某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 A. 遥感(RS) B. 地理信息系统(GIS)‎ C. 全球定位系统(GPS) D. 北斗导航系统(BDS)‎ ‎【答案】B ‎【解析】‎ 遥感技术(RS)可监测堰塞体的动态变化,但不能确定会淹没的居民点有哪些;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利用数据模拟预测自然灾害影响的区域范围、危害程度,给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提供依据;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北斗导航系统(BDS)都只能确定堰塞体的位置,而不能分析和确定淹没区域和需要转移人口区域。故选B。‎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 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①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 ‎ ‎②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 ‎ ‎③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 ‎ ‎④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6. 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  )‎ ‎①规模:先增大后缩小 ‎ ‎②规模:先缩小后增大 ‎ ‎③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 ‎ ‎④原因: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5. B 6. C ‎【解析】‎ 早期到中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工业区的面积增大,城市面积增大,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增加,为满足城市市场需求。早期到中期传统工业区规模增大,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结果。中期到现在由种植业发展为市区,说明城市规模扩大,是城市化的发展。传统工业区规模减小,高新技术产业扩大 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升级。‎ ‎【5题详解】‎ 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早期到中期,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增加,为满足城市市场需求,②对。农业科技的发展不是作物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①错。中期到现在, 传统工业区面积减少;由种植业发展为市区,说明城市规模扩大,是城市化的发展,③对④错。B对,A、C、D错。‎ ‎【6题详解】‎ 读图,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变化,早期到中期规模增大,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结果,其规模:先增大后缩小,故①对。交通的发展不是主要原因,③错。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区规模减小, 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的升级,④对;综上所述,答案选C.‎ 读我国某地开荒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图中显示,扩大耕地的主要目的是:‎ A. 保护土地资源 B. 保护生态环境 C. 提高粮食总量 D. 提高粮食单产 ‎8.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扩大耕地面积的合理方式是:‎ A. 开垦草场 B. 毁林开荒 C. 陡坡开荒 D. 缓坡修梯田 ‎9.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盲目扩大耕地的直接后果是:‎ A. 水土流失 B. 土地盐渍化 C. 土地沙漠化 D. 气候变暖 ‎【答案】7. C 8. D 9. C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从图中看,因为粮食不足才扩大耕地面积,扩大耕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粮食总量,C正确;扩大耕地广种薄收,说明粮食单产不高。‎ ‎【8题详解】‎ 开垦草场不会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和陡坡开荒会引起水土流失;因此较合理的方式是缓坡修梯田,D正确。‎ ‎【9题详解】‎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盲目扩大耕地的直接后果是土地沙漠化,C正确;水土流失一般出现在降水集中多暴雨的地区,土地盐渍化是因为不合理灌溉引起的;气候变暖是因为毁林和矿物然的大量使用,温室气体增多引起的。‎ 考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方法总结】我国不同地区自然条件不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后果也不同;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盲目扩大耕地的直接后果是土地沙漠化;而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和黄土高原,是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盲目扩大耕地的直接后果是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一般出现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加上不合理的灌溉易出现土地盐渍化。‎ ‎2011年9月14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指出,我国贵州、广东等八省市都有石漠化现象,严重地区甚至寸草不生,其中以贵州最为严重。结合下图,回答以下三题。‎ ‎10. 下列有关石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石漠化是逐渐形成沙漠景观的过程 B. 石漠化常与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C. 人地矛盾是治理石漠化最大的难题 D. 石漠化治理应遵循水土保持的原则 ‎11. 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图示人为因素比例中,比例最大的是(  )‎ A. 不合理耕作 B. 过度樵采 C. 过度放牧 D. 无序工程建设 ‎12. 促进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是(  )‎ A. 积极建设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 B. 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 积极改造耕作粗放的中低产田 D. 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答案】10. A 11. B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石漠化是逐渐形成石漠景观的过程,主要是因水土流失造成岩石裸露,而不是形成沙漠景观的过程,A不正确。‎ ‎【11题详解】‎ 造成石漠化的人为因素中,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而滥伐森林的原因是能源问题,薪柴是图示地区主要的生活能源,过度樵采是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也是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B正确。‎ ‎【12题详解】‎ 图示地区石漠化现象严重,不适宜大规模发展种植业;乳畜业的发展要依市场需求而定;我国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该地应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D正确。‎ 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只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3. 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 A. 史前以自然因素为主,现代以人为因素为主 B. 史前及现代都以自然因素为主 C. 史前及现代都以人为因素为主 D. 史前以人为因素为主,现代以自然因素为主 ‎14. 黄土高原地区轮荒制度盛行的结果是(  )‎ ‎①稳定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②土地表土流失,土壤肥力衰竭 ‎ ‎③林草植被遭破坏,林草种源能再生  ④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5. 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 A. 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 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 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D. 人类只能减轻或者减缓水土流失,但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答案】13. A 14. D 15. C ‎【解析】‎ ‎【13题详解】‎ 结合材料“自然因素引起水土流失量只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可知,人类历史时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由植被破坏、轮荒、开矿等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类社会之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已存在,那时只有自然因素,A正确。‎ ‎【14题详解】‎ 轮荒、弃荒导致表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而且还会造成林草植被的种源随水土流失而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作物减产,D正确。‎ ‎【15题详解】‎ 人类活动会引发水土流失也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现代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因此人类也可以根治水土流失,C正确。‎ 目前,全球的热带雨林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减少,亚马孙这片全球最大的热带雨林,前景也不容乐观。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6. 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  )‎ A. 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 B. 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C. 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D. 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 ‎17. 亚马孙雨林破坏严重,关于破坏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度的迁移农业 B. 商业性伐木 C. 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D. 建立自然保护区 ‎18. 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下列观点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 A. 应该开发,因为那里的人民生活贫困,需要砍伐树木发展经济,所以不应该保护 B. 应该保护,因为热带雨林对于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所以不能开发 C. 应该先开发,再保护 D. 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适当进行开发 ‎【答案】16. C 17. D 18. D ‎【解析】‎ ‎【16题详解】‎ 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雨林植被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C对。能够吸纳和滞蓄大量降水,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物资源等作用与肺的功能无关,A、B、D错。‎ ‎【17题详解】‎ 亚马孙雨林破坏严重,破坏原因是过度的迁移农业发展,该地以热带雨林迁移农业为主,A正确。商业性伐木,以木材换外汇,B正确。采矿修路、城镇建设,破坏林区植被,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作用是保护森林,不是破坏的原因,D错误。‎ ‎【18题详解】‎ 关于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观点是把保护放在第一位,适当进行开发,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D对。那里的人民生活贫困,砍伐树木发展经济,会破坏生态平衡,A错。热带雨林对于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不开发,当地人们不能发展经济,无法摆脱贫困生活,B错。先开发,雨林生态系统破坏,很难恢复,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C错。‎ ‎【点睛】亚马孙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原因是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雨林植被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建立自然保护区,作用是保护森林。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观点是把保护雨林放在第一位,适当进行开发。‎ ‎19.读“亚马孙开发计划示意图”,回答下题。‎ 亚马孙横贯公路建成后,将会对雨林产生的影响是(  )‎ A. 运输条件改善,雨林破坏加速 B. 利于雨林保护 C. 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壤更加贫瘠,不适合雨林的生长 D. 人类活动更加频繁,降水减少,雨林退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交通线建设产生的影响。‎ ‎【详解】公路的修建对亚马孙平原的森林产生一定破坏,但不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处平原,水土流失较轻,故C错误;人类活动频繁,不会减少当地降水,故D错误;若公路建成,亚马孙平原地区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改善,更多的雨林会被砍伐,雨林破坏加速,故A正确,B错误。‎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却遭到严重破坏。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0. 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 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当地的降水 C. 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与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 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21. 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可能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 ‎①地震发生频次和强度增加 ‎ ‎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 ‎③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 ‎ ‎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20. A 21. B ‎【解析】‎ 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可能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 ‎【20题详解】‎ 根据图中雨林区降水的水汽来源,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A对。图示地区50%的大气水来自雨林区,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的少,B错。水循环水汽约一半来自海洋,一半来自热带雨林,C错。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使当地的水循环稳定,D错。‎ ‎【21题详解】‎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可能造成的影响主要有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②对。与地震发生频次和强度增加无关,①错。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雨林破坏,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③对。雨林区的养分主要集中在植物体中,雨林破坏,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④对。B对,A、C、D错。‎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林地月均温减去裸地月均温的差值)如下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探究结果表明(  )‎ A. 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B. 林地的年温差大,裸地的年温差小 C. 该地11、12月份的月均温最低 D. 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23. 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减弱噪声  ④防风固沙 ⑤吸烟滞尘 A. ①② B. ②⑤ C. ③④ D. ③⑤‎ ‎【答案】22. A 23. D ‎【解析】‎ 本题考查森林的生态作用。‎ ‎【22题详解】‎ 将表中月均温差值加在一起,数值为负值,说明林地比裸地年均气温低,A对;森林有调节气候的功能,林地比裸地的气温变化幅度小,最高气温比裸地低,最低气温比裸地高,所以林地的年温差小,裸地的年温差大,B错;林地的年温差小,则夏季林地最高气温比裸地小,冬季林地最低气温高于裸地,表格数据反应7、8月林地明显低于裸地,1、2月气温高于裸地,所以该地位于北半球,1月份的月均温最低,C、D错。‎ ‎【23题详解】‎ 根据材料,林地是中学与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所以主要作用不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①、②、④错。主要功能可以减弱噪声,吸烟滞尘, ③、⑤对。所以D对。A、B、C错。‎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放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南风 D. 西北风 ‎25. 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答案】24. A 25. B ‎【解析】‎ 试题分析:‎ ‎【24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例分析,风功率密度等级最高的部分主要集中在东北部地区,西南部风功率密度等级最低。根据材料,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也就是从这个方向来的风最多,所以,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东北风,A对。其它选项对应方向上风功率密集等级较低,所以B、C、D错。‎ ‎【25题详解】‎ 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风力发电站目前应选择容易开发,便于向我国陆上经济发达区输送电力的海域进行开发。读图可以判断,四地中只有②地距我国陆上经济发达区最近,且位于大陆架浅海区,所以最合理的是②地 ,B对。①地风功率密度等级较低,不是最适宜地区,A错。③地、④地距我国大陆远,不便于电力输送,C、D错。‎ 考点: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风能资源的开发条件。‎ 在山西太原召开第三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能源,循环经济,转型发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6. 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 ‎①资源回收率低 ‎ ‎②转换和消耗效率低 ‎ ‎③煤炭勘探大大超过开采步伐 ‎ ‎④煤炭生产、转换和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速快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7. 在绿色煤炭基地建设过程中,我国神华神东煤炭分公司创造性地提出“采前、采中、采后”的治理理念。有关该理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采前大面积治理,增强区域生态保护功能 ‎ ‎②采中创新开采技术,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③采后构建持续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建立和开发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资源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26. B 27. A ‎【解析】‎ ‎【26题详解】‎ 当前我国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资源回收率低、转换和消耗效率低和煤炭生产、转换和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速快,①②④符合题意;若煤炭勘探大大超过开采步伐,使可开采煤炭资源数量不断增长,有利于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③为优势。故选B。‎ ‎【27题详解】‎ 采前治理,采中创新开采技术,采后构建持续稳定的区域生态系统,合理解决了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故A项正确。‎ ‎【点睛】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扩大开采规模;增加产量 。‎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形成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读“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 完成下面小题。‎ ‎28. 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 A. 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 B. 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 C. 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 D. 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步上升 ‎29. 下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大气污染加剧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水污染严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0. 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②营建速生薪炭林 ‎ ‎③推广生活用煤用电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 ‎⑤大力发展畜牧业  ⑥加强交通建设 A. ①②⑤ B. ②⑤⑥ C. ①②⑥ D. ①②③④‎ ‎【答案】28. C 29. A 30. D ‎【解析】‎ 本题考查能源的开发利用。‎ ‎【28题详解】‎ 由全球能源消费历史及趋势图可知,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特点是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下降,故A错误;液体消费比重先升后降低,故B、D错误;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故C正确。‎ ‎【29题详解】‎ 由图可知,该地区能源消费以煤炭、薪柴、植物秸秆为主,易产生大气污染,对水污染较小,故①正确,④错误;秸秆被大量燃烧不能以有机肥的形式返还农田,易使土壤肥力下降,对土壤污染较少,故②正确,③错误,综上选择①②,A正确。‎ ‎【30题详解】‎ 改变上述环境问题应突出解决能源问题,应该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多种能源,可营造速生薪炭林、推广生活用煤用电、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故①②③④正确;发展畜牧业和交通建设与当地能源问题关系不大,故⑤⑥错误,选择D。‎ 二、综合题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克里雅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于田县境内,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2.99毫米,其中4~9月的降水量所占比重较大,6月份降水最多,平均为26.35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839.9毫米,集中在4~9月。‎ 材料二 胡杨是生活在沙漠中的乔木树种。在塔木盆地,虽然它已退缩至沙漠河岸地带,但仍然被称为沙漠的生命之源。它具有防风固沙、创造适宜的绿洲气候、提供肥沃的土壤等功能。‎ ‎(1)简述克里雅河下游地区土地沙漠化较重的人为原因。‎ ‎(2)新疆是我国重要的产棉区,该地区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3)试说明应如何保护和恢复胡杨林,防止土地荒漠化。‎ ‎【答案】(1)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等。‎ ‎(2)合理。理由:耕地资源较为充足;有利于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合理。理由:当地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大规模发展棉花生产会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会加剧当地的荒漠化;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 ‎(3)建立胡杨林保护区;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业;严禁乱砍滥伐,保护胡杨林;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和管理,保证下游生态用水;加强胡杨林育苗及人工栽培,扩大胡杨种植面积。‎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荒漠化的原因和措施,灌溉农业的发展。‎ ‎【详解】(1)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高山冰雪融水,因此径流特征是水量小、季节变化大;由图可知,河流上游有分布聚落,由于沿途引水灌溉,和生活用水,使下游地区会出现断流现象,土地沙漠化加重。‎ ‎(2)如果合理则从土地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角度分析,该地区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可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如果不合理则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加剧荒漠化的角度分析,该地区水资源较少,发展农业耗水量的,破坏植被,引起沙漠化的扩大。‎ ‎(3)可建立保护区,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的协调农林牧的比例、上下游统筹管理水资源,实现统一调配、保护恢复植被,严禁砍伐等角度进行表述,根据材料可种植胡杨林,实现其生态效益。‎ ‎32.内蒙古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内蒙古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变输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炭。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内蒙古在开采煤炭的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2)简述电力输出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 ‎(3)在开发利用煤炭的过程中应采取什么环保措施?‎ ‎【答案】(1)剥离表土及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地下采空区导致地面塌陷;堆放矿石,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环境。‎ ‎(2)造成当地大气污染。‎ ‎(3)矿区土地复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解析】‎ 试题分析:‎ ‎(1)煤炭的开采不可避免地造成地表表土的被剥离,也有容易造成植被的破坏,形成地下采空及矿石的堆放占用大量的土地等,进而引发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甚至造成污染环境等。‎ ‎(2)内蒙古东部的的煤炭资源丰富,煤炭通过火力发电的形式把电力以清洁能源的形式输入到东部对电力需求量大的地区,对输入地来说得到了清洁能源,可煤炭燃烧的废弃物对输出的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 ‎(3)为了降低煤炭的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与生态破坏,尽可能地要对矿区土地复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考点:能源资源的开发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