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衔接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地理试题(衔接班)

www.ks5u.com ‎2022届高一地理衔接班10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和风向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等压线高压在图下方,低压在图上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应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上方,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AB风向由低压吹向高压,AB选项错误;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转,C风向向左偏转,C正确;D风向向右偏转,应位于北半球,D选项错误。故选C。‎ ‎2.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获得能量的唯一源泉 B.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爆发的主要动力 C.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所以这些能源不属于太阳辐射能 D.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太阳辐射与我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需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详解】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故也与太阳辐射有关,但太阳辐射不是地球上唯一的能源,如地热能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故选D项。‎ ‎3.下图中BCD三图为北半球俯视图,既能表示地球正确的自转方向,又能表示MN为晨线的是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详解】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 A图北极附近的弧线是自东向西,自转方向错误,A错误;‎ B图为北半球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是逆时针旋转,B错误;‎ C图为北半球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顺着地球自转方向,MN是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C正确;‎ D图为北半球俯视图,自转方向是一条直线箭头,自转方向是南北方向,故D错误。‎ 故选C。‎ 李老师2017年1月1日乘坐航班从上海出发,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下图为在互联网上查询到的该航班信息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 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 )‎ A. 5小时 B. 11小时 C. 13小时 D. 19小时 ‎5. 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 )‎ A. 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B. 该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 起飞降落两地分属东西半球 D. 起飞降落两地的经度差异 ‎【答案】4. B 5. D ‎【解析】‎ ‎【4题详解】‎ 图中所有起飞、降落时间均为当地时间。飞机起飞时,北京时间是1月1日0:15,旧金山在西八区,飞机到达旧金山时,当地时间是12月31日19:20,可以计算到达时北京时间是1月1日11:20,本次航班飞行时长约11小时5分,最接近11小时,B对。A、C、D错。所以选B。‎ ‎【5题详解】‎ 导致本次飞行“时光倒流”的原因是起飞降落两地的经度差异,导致两地的地方时不同,D对。飞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不是时光倒流的原因,A错。与该时段地球公转速度、起飞降落两地分属东西半球,与本次飞行出现时光倒流无关,B、C错。所以选D。‎ ‎6.下图为某地昼长年内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 该地的纬度是( )‎ A. 90°N B. 66°34′ N C. 90°S D. 66°34′S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详解】读图可知,该地12月22日时昼长为24小时,出现极昼现象;6月22日昼长为0小时,出现极夜现象,故该地位于南极圈上,D正确。故选D。‎ ‎7.关于地球上昼夜现象的正确说法是( )‎ A. 夏至日,地球上昼半球大于夜半球 B. 冬至日,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 C. 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 D. 越靠近直射点,白昼时间越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地球公转带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详解】地球上昼半球始终等于夜半球,A错;冬至日,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B错;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C对;越靠近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不一定越长,D错。故选C。‎ ‎8.同一经线上各地 A. 自转线速度一样 B. 地方时相同 C. 日出日落时间相同 D. 气候类型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同一经线上各地,纬度不同,自转线速度不同,A错。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B对。纬度不同,昼长不同,日出日落时间不同,C错。纬度不同,海陆位置不同,气候类型可能不同,D错。‎ ‎【点睛】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昼长不同,日出日落时间不同。‎ ‎9.北京时间2017年9月6日,太阳爆发12年来最强耀斑。耀斑发生时,可能会对地球带来的影响是(  )‎ ‎①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甚至中断 ‎②高纬度地区产生大规模极光 ‎③干扰地球磁场,影响导航系统 ‎④全球各地降水异常增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耀斑出现会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甚至中断,①正确。耀斑发生时,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流流进入地球磁场,使地球南北两极地区的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极光现象,②正确。耀斑暴发,干扰磁场,引发“磁暴”现象,影响导航系统,③正确。黑子会影响地球上降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降水受太阳活动耀斑影响小,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②对电离层的影响: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③对地磁场的影响: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 读下图山谷风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图中出现的时间是夜晚 ②图中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      ④此时吹谷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对于图中的气温、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的等压面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 B. 图中的等温面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 C. 甲地气温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D. 甲地的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 ‎【答案】10. D 11. D ‎【解析】‎ 试题解析:‎ ‎【10题详解】‎ 考查等压面,图中等压面向上拱(高高低低),故谷地近地面为高压,坡地近地面为低压,风的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即为谷风。根据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在坡地的大气由于近地面,白天,地面增温快,受地面影响大,气温高,形成低压,而谷地山的大气远地面,受地面影响小,气温低,高压,故为白天,夜晚相反。‎ ‎【11题详解】‎ 根据气温、气压和海拔的关系判断,海拔越高,气压和气温越小,即等温线和等压线自下而上不断递减,排除A、B;据上题,此时,谷地近地面气压大于坡地近地面气压,即甲地气压大于乙地,排除C。‎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运动。‎ ‎12.下图表示甲、乙、丙、丁四地之间的热力环流.读图分析关于图示热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热力环流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增大 B. 若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海洋 C. 若表示山谷间的热力环流,乙为山顶 D. 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甲为郊区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热力环流中,高温区近地面形成低压,低温区近地面形成高压。热力环流促进热量交换,使沿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A错误;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造成近地面的陆地气压低于海洋,于是风就由海洋吹向大陆,形成海风;夜晚陆地降温快于海洋,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海洋,风由大陆吹向海洋,形成陆风,甲地气压高,为白天时的海洋、黑夜时的陆地,B错误;白天山坡上空增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低压,风从谷底吹向山顶;夜晚,山坡上空降温比谷底上空快,形成高压,风从山顶吹向谷底,乙为白天时的山顶、黑夜时的山谷,C错误。读图可知甲处气压高于乙处,因此甲处气温低于乙处。若表示特大城市热力环流,特大城市气温高、气压低,郊区气温低、气压高,则甲为郊区,D正确。故选D。‎ ‎13.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 ‎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平均温度偏高,则说明①②为覆盖地膜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③④。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①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因此答案选B。‎ 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大湖(东西宽约90km)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 ‎14. 此时最接近当地地方时 A. 0点 B. 5点 C. 14点 D. 20点 ‎15. 此时湖泊东岸旗杆上的红旗飘向 A. 东南 B. 西北 C. 东北 D. 西南 ‎【答案】14. C 15. A ‎【解析】‎ ‎【14题详解】‎ 从图中看出,此时近地面的风向为偏西风,风从湖泊自西向东吹向东湖岸,说明此时湖泊气温低、气压高,陆地气温高、气压低,应是白天,一般14时是陆地气温最高的时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湖在西侧,湖泊东岸在东侧,此时湖泊气温低、气压高,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水平气压梯度力应该由西指向东,风由西向东吹,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风向大致是西北风,旗子应该向东南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图中正确表示海陆热力环流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气流上升,①错,③对。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②对,④错。所以图中正确表示海陆热力环流的是②③,B对。故选B。‎ ‎17.近年来上海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提高建筑物高度和密度 B. 增加市区道路密度 C.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绿地面积 D. 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答案】C ‎【解析】‎ ‎【详解】提高建筑物高度和密度,会导致城市气流不畅,风力减弱,热量不易散失,加剧热岛效应,A错。增加市区道路密度,会导致城区机动车数量增多,车辆排放的热量增多,且道路多水泥沥青路面,增温快,热岛效应增强,B错。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增加绿地面积会使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能力增强,降低热岛效应,C对。扩大中心城区面积对缓解热岛效应作用不大,D错。故选C。‎ ‎【点睛】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水气影响、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多方面的因素。‎ ‎18. 华北平原的农民在秋季晴朗的夜晚经常用干燥的牛粪、草皮一起燃烧,产生滚滚浓烟。下图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秋季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易出现霜冻现象。燃烧草类形成浓烟可增强大气逆辐射,减轻霜冻危害。图中字母c表示大气逆辐射,故C正确。‎ 考点:大气逆辐射 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它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使水平能见度< 10km, 造成空气普遍浑浊。回答下列各题 .‎ ‎19. 下列关于霾在我国发生频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南方多于北方 ②东部多于西部 ③城市多于农村 ④冬季多于秋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 下列所示的曲线图中,近地面气温变化有利于霾天气形成的是 A. B. ‎ C. D. ‎ ‎【答案】19. B 20. D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根据材料,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能见度低的现象。南方空气湿润,霾少于北方,①错。东部生产、生活排放的尘埃颗粒物多,霾多于西部,②对。城市干尘颗粒多,霾多于农村,③对。冬季燃煤,产生的尘埃颗粒多,霾多于秋季,④对。B对。‎ ‎【20题详解】‎ 在静风、逆温天气,霾易形成。读图,在对流层中,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图D有明显的逆温现象,有利于霾天气的形成,D对。‎ 考点:霾的分布地区,霾的形成条件。‎ 右图表示草地、林地、沙地、湖泊等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21. 其中④代表的地物可能是 A. 林地 B. 沙地 C. 草地 D. 湖泊 ‎22. 据图中显示 A. 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 B. 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比较慢 C. 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 D. 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晚于其它地物 ‎【答案】21. D 22. D ‎【解析】‎ 试题分析:‎ ‎【21题详解】‎ 辐射温度变化最大,④地物辐射温度变化最小,一天中温度的变化和比热容有关,根据温度的变化情况,①地物比热容最小,④地物比热容最大。所以,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沙地、草地、林地、湖泊。‎ ‎【22题详解】‎ 由图可知,正午后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不是最低的;地物③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他地物。‎ 考点:下垫面对气温的影响 ‎23. 读我国某地多个观测点PM2.5的实测数值图(下图),分析该地上午PM2.5浓度高的原因是 A. 降水较多 B. 逆温现象 C. 风力强盛 D. 工业排放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PM2.5浓度高,说明该地大气污染物质多不易扩散,在空气中集聚,逆温现象出现不易污染物扩散,风力强盛有利于污染物扩散,降水使得污染物质一起下沉到地面,可知,降水较多、风力强盛和工业排放少都将使PM2.5浓度降低,所以只有B符合。‎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污染。‎ 下图示意北京市不同季节热岛强度逐时分布,读图完成下列下列各题。‎ ‎24. 北京市热岛强度的逐时变化表明( )‎ A. 22时~次日7时,城市热岛环流最强 B. 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持续加强 C. 1 5时~22时,市区升温显著 D. 5时~8时,市区均温最高 ‎25. 影响北京市热岛强度季节变化的原因有( )‎ A. 夏季太阳辐射较强,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最大 B. 春季丰富的降水降低了城市热岛强度 C. 冬季低温,人为释放热造成热岛强度最强 D. 秋季多大风,城市热岛强度较小 ‎【答案】24. A 25. C ‎【解析】‎ 试题分析:‎ ‎【24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曲线数值分析,在四季中,始终是22时~次日7时,城市热岛环流最强,A对。12时之后,城市热岛强度呈波状加强,B错。1 5时~22时,市区应是不断降温,图示信息不能表示升温状况,C错。5时~8时,市区均温最低,D错。‎ ‎【25题详解】‎ 响北京市热岛强度季节变化的原因冬季低温,人为取暖,释放热造成热岛强度最强,C对。读图,夏季城市热岛强度的日变化最小,A错。春季华北地区降水少,B错。图中秋季城市热岛强度较大,D错。‎ 考点: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强弱变化的原因。‎ 下图中最外圈为晨昏圈,AC为经线,A点的地方时为12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有关图中A、C、P三个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A、C、P三点的太阳高度相同 B. A、C、P三点的昼夜长短相同 C. A、C、P三点的地方时相同 D. A、C、P三点的日出时间相同 ‎27. 下列四幅光照图中最能正确反映P点位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26. A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图中最外圈为晨昏圈,晨昏圈上的点太阳高度为0,图中A、C、P三个点的太阳高度相同,A正确。AC为经线,A、C、 P三点的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B错误。A、C、P三点的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C错误。A、C、P三点的纬度不同,昼长不同,日出时间不同,D错误。‎ ‎【27题详解】‎ A点的地方时为12时,A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间,结合图示纬度,太阳直射南回归线,P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且位于昏线上。四幅光照图中最能正确反映P点位置的是图C,C对。图A中P点不在昏线上,A错。图B中P点位于北回归线上,B错。图D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D错。‎ ‎28.读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POQ=60°,∠POM=30°),分析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 23°26′S,120°E B. 23°26′S,120°W C. 20°26′N,60°E D. 23°26′N,60°W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判断过M处的晨昏线应该是晨线部分,M处为赤道和晨线的交点,地方时为6:00,根据图中0°经线和材料中∠POM=30°,可知M地的经度为30°W,太阳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00,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60°E,ABD错误。OQ时刻是4点,图示晨线与极圈相交,图中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此时不是夏至日,说明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四个选项中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 ‎29. 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A. 昼夜更替现象 B. 长江滚滚向东流 C. 太阳东升西落 D. 北京的地方时比乌鲁木齐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昼夜交替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A错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看到太阳视运动的方向为东升西落,C错误;由于地球自转东边地点总是比西边的时间早。‎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昼夜交替。‎ ‎30. 当东经115°的地方时为9时30分时,东经125°的区时为( )‎ A. 10:00 B. 9:00 C. 9:50 D. 10:1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东经125°位于东八区,其区时是东经120°的地方时。东经120°与东经115°相差5°,且位于东侧,其地方时相差20分钟,所以当当东经115°的地方时为9时30分时,东经120°的地方时为:9时30分+20分=9时50分。故选C。‎ 考点:该题考查时间计算 二、综合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 ‎31.“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 ‎ ‎(1)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该图反映的节气是北半球的________。‎ ‎(2)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地。 ‎ ‎(3)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____;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__________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_点。‎ ‎(4)一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__________。 (单项选择)‎ A.甲地最大      B.乙地最大      ‎ C.丙地最大      D.三地相同 ‎(5)此日六个月后,甲地的白昼时间比乙地_________(长、短)。‎ ‎【答案】 (1). (23°26′N,180°); (2). 冬至; (3). 乙; (4). 8:00; (5). 16小时; (6). 23; (7). 4; (8). D; (9). 长;‎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照图判读、直射点坐标判断、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等知识点。‎ ‎【详解】(1)图中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此图为北极点俯视图。北极圈及其以内全部为黑夜,证明该图反映的节气是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N,图中180°经线平分白天,是12点经线,因此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26′N,180°)。‎ ‎(2)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小。三地中,甲纬度最高,乙纬度最低,因此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甲最大,乙地最小,丙居中。‎ ‎(3)甲地所在经线将昼弧等分,为正午,地方时为12:00。图中甲所在经线为180°,比北京时间(120°E)早4小时,故北京时间为8:00。读图可知,此时180°经线为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点,丙在180°经线以西60°,为地方时8点,当三者均位于新一天时,丙至少应为地方时0点,再过16小时丙为地方时0点,全部进入新一天。此时甲为12月22日12时,届时甲地的地方时是23日4点。‎ ‎(4)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纬度±直射点的纬度。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冬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幅=47°。选D正确。‎ ‎(5)此日为12月22日,六个月后,为6月22日,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甲地纬度大于乙地,甲地的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点睛】晨昏线的综合运用技巧 ‎(1)确定日期和季节 ‎(1)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2)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6月22日。‎ ‎(3)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 ‎(2)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90°-α(南北纬视具体情况而定)。‎ ‎(3)确定昼夜长短 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与晨线和昏线两交点之间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夜弧所跨的时间数。‎ ‎(4)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某地日落日出时间的计算公式是12±昼长/2。‎ ‎(5)确定极昼极夜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32.读“气压场中风形成示意图”(左图)和“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中a、b、c、d表示地转偏向力的是______,表示摩擦力的是______,表示风向的是______,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是______,‎ ‎(2)右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其风向是________.‎ ‎(3)右图中A、D两处相比,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右图中①、②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 (2). b (3). c (4). d (5). C (6). 东南风 (7). A (8). 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 (9). ② (10). 白天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少云,大气逆辐射作用弱,还给地面的热量较少,气温低。‎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等压线判读、风向判断及天气变化对昼夜温差的影响等知识点。‎ ‎【详解】(1)据左图可知,d与等压线垂直且从高压指向低压,可判断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c为风向,b为摩擦力,a为地转偏向力。‎ ‎(2)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据右图可知,BD风向从低压吹向高压,BD错误。而A风向向左偏,表示南半球的风向,C风向向右偏,表示北半球风向。据图可知C风向为东南风。‎ ‎(3)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据图可知,右图中A、D两处相比,A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因此风速较大。‎ ‎(4‎ ‎)①地是低压系统,气流上升易形成降水,②地是高压系统,气流下沉,易形成晴朗天气。晴朗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而阴雨天气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②。‎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