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1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3讲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13讲 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最新考纲] 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2.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考纲解读] 1.理解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背斜、向斜和断层的特征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掌握地质构造在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意义。 3.掌握主要河流地貌的形成和分布特点及其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思维导图] 考点一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读“地质剖面图”,回忆下列知识。 (1)写出A、B、C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理由。 A.背斜,判断理由:岩层向上拱起,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B.向斜,判断理由: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C.断层,判断理由:岩层不连续并有明显位移。 (2)图中岩层1~6的新老关系,依次为1、2、3、4、5、6(由老到新)。 (3)A的地貌类型是背斜谷,其形成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B的地貌类型是向斜山,其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而形成山岭。 易错易混 背斜形成的原始地貌是山岭,向斜是山谷。经过长时间侵蚀作用,可形成各种地貌,背斜成谷、向斜成岭只是众多结果之一。 (4)良好的储水构造是B,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是A,有泉水出露的是C,适合开挖隧道的是A。(填字母) 2.读下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示表示的地质构造为断层,其成因是受到强大的压力和张力;其主要表现为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该地质构造对地貌的影响 位移类型 地貌类型 典例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新地貌 垂直方向 相对下降 形成谷地或低地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相对上升 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华山、庐山、泰山 3.读“火山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成因: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组成 甲为火山口,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常形成湖泊。 乙为火山锥,上部坡度较大,下部坡度较缓。 (2018·安庆模拟)下图为“长江三峡段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背斜 B.②—地垒 C.③—地堑 D.④—向斜 2.从岩性和地质条件分析,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建水坝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图中①②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A正确;③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④地为岩浆侵入。第2题,从地质条件分析,①②两地为背斜不适宜建水坝;③地是页岩及石灰岩,④地是侵入型岩浆岩,较③地岩性坚硬,更适宜建水坝,D正确。 (2018·荆州调研)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3.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 C.岩浆活动 D.流水堆积 答案 A 解析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是因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或者出现弯曲变形,故A项正确;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属于外力作用,故B、D项错误;图中无岩浆喷出或者侵入,故C项错误。 中国援建印度尼西亚的泗水-马都拉大桥是东南亚最大的跨海大桥,大桥连接爪哇岛和马都拉岛。下图为“爪哇岛和马都拉岛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500 m)。完成第4题。 4.从成因上看,M山属于( )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C.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D.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M山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且呈圆锥形,应当为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7·天津文综,3 2015·山东文综,12 2015·福建文综,9 该考点在高考命题中,常结合地质构造剖面图,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地质构造类型、构造地貌及其实践意义。 考向一 结合地质地貌景观图或剖面图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 (2017·天津文综)读下图,回答第1题。 1.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应该属于沉积岩。图中岩层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应该是岩层受力挤压所致,因此,其地质构造应该为褶皱。故本题选B。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3.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 2.B 3.B 解析 第2题,由图可知,图中乙断层只切断了最下边的一个侵蚀面,而岩浆活动穿过了下边两个侵蚀面,说明乙形成早于丙,而甲形成于图中三个侵蚀面后,甲形成晚于丙,故B项正确。第3题,图中有多个侵蚀面,当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不是平行关系时,说明岩层发生变形形成褶皱构造,图中有两处侵蚀面与岩层界面相交,所以在图示地质演化过程中,共形成了两次褶皱,故选B。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地质地貌剖面图、地质地貌景观图 判断地质构造的类型;判断多种地质构造形成的先后顺序;判断某种地质构造的数量 依据岩层形态判断地质构造;依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结合外力作用的一般规律判断分析当前及以前的地表形态 考向二 结合地质地貌剖面图分析地质构造和地貌的成因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第4题。 4.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答案 C 解析 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A选项错误;向斜槽部受挤压比较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为山地,B项错误;乙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故D选项错误;背斜顶部受到张力的影响比较容易被外力侵蚀掉,成为谷地,故C选项正确。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地质地貌剖面图、地质地貌景观图 地质构造或地貌的成因是什么 依据岩层弯曲或运动方向,判断地质构造的成因;依据地貌与地质构造的一致性判断地貌成因 考点二 河流地貌的发育 1.读“河谷发育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A阶段处于河流发育初期,河道呈“V”型,河流侵蚀以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主要分布在山区。 (2)B、C阶段为河流发育中后期阶段,河流向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变宽且更加弯曲,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槽型河谷。 2.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a处的河流堆积地貌为冲积扇,主要分布在山前,其形成过程是在山区,由于地势陡峭,河流携带了大量泥沙和砾石,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变慢,泥沙和砾石在山麓地带堆积而成。 (2)b处的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漫滩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 (3)c处的河流堆积地貌为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其形成过程是河流携带大量泥沙进入海洋时,由于河流入海处坡度平缓,河道变宽,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流速减缓,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形成三角洲。 方法技巧 河流侵蚀岸与堆积岸的判断方法 (1)河道平直段,根据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来判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河道平直段的右岸,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南半球相反。 (2)河道弯曲的河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来判断。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惯性,在惯性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3)根据聚落点和港口区位来判断。河流堆积岸处泥沙沉积,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可以作为农业用地和聚落点;侵蚀岸处河道较深,且少泥沙淤积,可以筑港。据此可以推测河流侵蚀岸和堆积岸的分布。 下图示意某河流的“V”型河谷形态。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示意的“V”型河谷,最常见于河流的( ) A.入海口段 B.下游河段 C.上游河段 D.中游河段 2.作用于“V”型河谷的力主要是流水的( ) A.下蚀和溯源侵蚀 B.侧蚀和堆积 C.侧蚀和溯源侵蚀 D.下蚀和堆积 答案 1.C 2.A 读“三角洲形成过程图”,回答下题。 3.根据上面各图可得出三角洲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甲、乙、丙、丁、戊、己 B.丁、乙、甲、丙、己、戊 C.丙、甲、丁、乙、己、戊 D.乙、丙、丁、甲、戊、己 答案 B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7·全国文综Ⅱ,9~11 2015·广东文综,6 2014·北京文综,6~7 2013·山东文综,26(1) 河流地貌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高,往往结合区域自然要素分布图或河流特征图,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 考向一 结合地形地质剖面图考查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 (2014·北京文综)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该河谷( ) A.岩层①比岩层②形成年代早 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是断层上发育形成的向斜谷 D.呈“V”型,适宜修建水库 2.本次洪水( )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 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 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根据河流两岸岩层①和②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①在②之下,故①形成的年代较早。根据图例可知①为页岩,其硬度比②石灰岩硬度小,更易受侵蚀。从图示看,岩层是水平的,没有发生弯曲变形,河流底部有断层,故河流发育在断层上,其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从图示形态看,河谷不是“V”型,在断层上也不宜修建水库,否则会导致断层活动,威胁大坝安全。第2题,流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速呈正相关,河流的流量大,其流速相应的也大,故当水位上升时,河流的侵蚀能力与搬运能力增强,堆积作用减弱,河水的含沙量会增大。河流的侵蚀有侧蚀和下蚀两种,其作用分别使河床变宽和河谷变深,且由图可知,河床在中后期明显加宽和变深。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地质地貌剖面图、区域图 某处河谷是怎样形成的 根据落差推断冲淤关系,进而确定流水侵蚀过程和方式 考向二 结合区域地形图考查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 (2017·全国文综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3~5题。 3.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4.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答案 3.C 4.B 5.B 解析 第3题,贺兰山东麓是我国洪积扇发育比较典型的地区之一,受独特的气候和山地特征影响。贺兰山东坡地处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贺兰山东麓坡度骤减,河流搬运能力急剧降低、碎屑物质大量堆积,因河谷众多,洪积扇能集中连片分布。第4题,形成甲洪积扇的河流主要流经北部低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小,流水侵蚀作用较弱;河流流程较长,沿途砾石持续沉积,至洪积扇部位以泥沙沉积为主。第5题,贺兰山东坡南段地势起伏大,水的流动性强,山麓洪积扇堆积物以砾石为主,泥沙较少,土层较薄,可耕地面积较小。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地质地貌剖面图、区域图 河流堆积地貌及其特点的成因 参照三种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判断 考点三 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一般规模较大,分布相对集中,人口较多。 (2)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聚落一般规模较小,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3)图中表示山区聚落的是a,表示平原地区聚落的是b。(填“a”或“b”) 2.山地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运输方式选择 线路分布 线路延伸方向 表现 首选公路,其次才是铁路 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迂回前进 原因 与铁路相比,公路的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 地势相对和缓 避开地势起伏大的地区,以降低线路坡度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①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②方便聚落对外联系和运输。 ③为聚落提供农副产品。 (2)河流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①河网密布区耕地破碎:乡村规模相对较小。 ②耕地连片地区:乡村规模相对较大。 (3)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①平原低地:沿河成线状分布。 ②山区河谷中: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 1.山地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 (1)交通线路走向的一般原则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形或“8”字形(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尽可能多地经过居民点;⑤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2)成因 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施工难度;③保障施工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⑤避免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如成昆铁路按地形大势曲折伸展。 2.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形态、密度、成因及分布的影响也不同,具体表解如下: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聚落密度 小 较小 大 原因 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 举例 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聚落、人口较多 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 长江中下游平原各城市与人口的分布 (2018·武汉调研)下图为“河流发育示意图”。河流横断面①②③分别是河流上的a、b、c三点中的某一点。读图,回答1~2题。 1.河流横断面①②③与a、b、c对应正确的是( ) A.a——② B.b——① C.c——③ D.d——③ 2.若上图所示的区域位于20°N附近,河流两岸地质条件相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 D.c河段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答案 1.A 2.A (2018·长沙调研)下图为“江汉平原某河段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有关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河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北岸堆积,南岸侵蚀 D.侧蚀作用较弱,下蚀作用较强 4.有关该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利于农耕 B.该区域聚落一般呈团状分布 C.对河流裁弯取直能够减轻洪涝灾害 D.北岸筑堤束水,该地貌无法继续发育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若河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则河漫滩应全部与南岸相连,图中显示并未相连,所以河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岸堆积,北岸侵蚀;有河漫滩发育,可以判断侧蚀作用加强,下蚀作用减弱。第4题,该区域聚落一般沿河流分布,呈条带状。 考情速查 命题揭秘 2015·广东文综,11 2013·海南地理,11~12 该考点常结合区域图或文字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地表形态对交通和聚落分布及特征的影响。 考向一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约34°33′N,114°49′E附近)不同时期城市位置变迁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时期,该地地貌变化的自然原因是( ) A.流水沉积 B.流水侵蚀 C.风力沉积 D.风力侵蚀 2.有关图示区域城市搬迁原因及选址区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避免被风沙掩埋 背风坡 B.避免被风沙掩埋 迎风坡 C.避免水灾 高地 D.避免水灾 远离河流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根据经纬度及图中等高线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有河流分布,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风力作用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从图中等高线变化可知,该地海拔上升,应为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故选A项;如果是流水侵蚀作用,海拔应降低。第 2题,从图中城市搬迁方向可知城市从海拔低的地方搬迁到海拔高的地方,因为城市位于河流附近洼地,易出现水灾,故搬到高地,所以选C项。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区域地形分布图 某城市或乡村分布的原因 依据基本原理分析判断 考向二 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2012年4月28日正式通车的四川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穿越了龙门山构造带及安宁河断裂带,沿线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雅西高速公路全长约240千米,其中特大桥23座,大桥168座,隧道25条,桥隧长度占全线总长的55%。下图是“雅西高速公路汉源流沙河大桥景观图”。读图,回答3~4题。 3.雅西高速公路桥隧密布的主要原因有(双选)( ) A.多断崖、深谷 B.多石灰岩溶洞 C.多高山、陡坡 D.多角峰、U形谷 4.大量桥隧对保障雅西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意义主要有(双选)( ) A.减轻冰川的危害 B.减轻冻土的危害 C.减轻山崩滑坡的危害 D.减轻暴雨泥石流的危害 答案 3.AC 4.CD 解析 第3题,回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桥隧克服的是哪一种不利条件。一般情况下,修路遇到深谷时要修建桥梁,遇到陡坡、高山时要开凿隧道。雅西高速公路经过的地区多断崖、深谷、高山和陡坡。第4题,雅西高速公路沿线没有冰川活动和冻土的分布,从材料中看,该区多高山、断崖、陡坡、溶洞、深谷等不利条件,另外,川西地区多暴雨,特别容易出现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见题知本 溯源归法 常见材料形式 常见设问形式 常用解题方法 关于某工程的图文材料 交通线的分布特征及原因;实施某工程措施的理由 依据基本原理分析判断 (2013·山东文综)下面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指出图2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答案 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侵蚀作用 河谷、沟谷、峡谷 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侵蚀作用形成 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CO2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产生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沉积作用 河流冲积扇(洪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河口三角洲 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风力沉积地貌 风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受到阻挡等作用时,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携带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1.读图,描述甲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的形成过程。 答案 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 解析 图1中甲半岛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根据图2分析,冰期时,西侧由于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地,后气候变暖,冰川消退,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形成峡湾。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 2.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说出甲区的地貌类型,并简述其形成过程。 答案 洪(冲)积扇。 山区地形起伏大,洪水期河流流速快,携带大量砾石、泥沙流出山口时,因地形突然平坦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前大量堆积,形成扇状堆积地貌,即洪(冲)积扇。 解析 甲地位于山前,结合地形和河流流速变化引起的地貌生消过程,说明洪积扇的形成过程。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柴达木盆地是巨大的山间断陷盆地,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今天的柴达木盆地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气温变化剧烈。西北的南八仙有一系列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东南诺木洪附近的一片荒漠地带中,有数以亿计的贝壳同含有盐碱的泥沙凝结在一起形成贝壳梁。下图为柴达木盆地局部区域图。 (1)说明柴达木盆地夏季气温日变化剧烈的原因。 (2)分析南八仙地区地貌的形成原因。 (3)推测诺木洪附近贝壳梁的形成过程。 答案 (1)气候干旱,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地表植被稀少且干燥,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强,导致白天气温升高迅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 大气保温作用弱,导致夜晚气温低。 (2)该区域干涸的湖底表土因为水分的缺失而干缩裂开,强劲的西北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由于表土的坚硬程度差异,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土墩和沟槽,经过风力的长期作用形成了与盛行风向平行的长条形土墩、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 (3)柴达木盆地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由海变成了湖,由于气候越来越干旱,湖水水面逐年缩小,湖中贝类为生存转向中心水洼;诺木洪附近是当时湖盆低洼处,贝类成群结队地涌来,在此越积越多,随着干旱加剧(或河水改道),贝壳类全部死亡,形成贝壳的堤墙。 解析 (1)柴达木盆地夏季气温日变化剧烈的原因,可以从大气、地形、植被等方面回答。(2)该区域干涸的湖底表土因为水分的缺失而干缩裂开,强劲的西北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由于表土的坚硬程度差异,而形成不同地貌。(3)柴达木盆地在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中,由海变成了湖,由于气候越来越干旱,湖水水面逐年缩小,湖中贝类为生存转向中心水洼;诺木洪附近是当时湖盆低洼处。 课时作业 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读图回答1~2题。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画① 显示有高大的山脉、幽深的峡谷,与丘陵地形特征不符合,排除;画②显示平地上的孤峰,是喀斯特地貌景观,排除;画③显示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属于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排除;画④显示有低矮的丘陵,以及河流、小船等,符合我国江南丘陵景观特征。故选D项。第2题,由上题可知,画③描绘的是我国的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后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因而其形成原因为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故选C项。 (2018·宁德月考)汾河平原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结合“黄土高原东西向基岩剖面图”,回答3~4题。 3.图中与我国泰山地质构造相同的是( ) A.太行山 B.太岳山 C.子午岭 D.六盘山 4.汾河平原的形成过程为( ) A.断裂下陷—流水沉积 B.褶皱—断层 C.断裂下陷—流水侵蚀 D.水平挤压—风力沉积 答案 3.D 4.A 解析 第3题,图示太行山、太岳山、子午岭分别属于背斜山、向斜山、向斜山,六盘山和泰山一样是断块山。第4题,汾河平原的形成过程为地壳断裂下陷形成洼地→地势较低,集水成河→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平原。 (2018·兰州调研)下图是“我国西南某区域河流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河流( ) A.水流湍急 B.水量季节变化小 C.右岸陡峭 D.虚线为枯水期河岸 6.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支流流速慢 B.位于干流凹岸 C.侵蚀作用强 D.汇入处落差大 答案 5.D 6.A 解析 第5题,读图知,该河流河漫滩面积广大,说明河水流速较慢;西南地区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右岸为沉积岸,河床平坦;河漫滩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说明虚线为枯水期河岸。第6题,支流位于河流干流的凹岸,河床陡峭,汇入处落差大,流水侵蚀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 下图是“祁连山麓某河流冲积扇及绿洲分布示意图”。完成第7题。 7.图中从a到b( ) A.地下水埋藏深度越来越浅 B.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大 C.地表径流的水量越来越大 D.泥石流风险越来越大 答案 A 解析 图中由a到b,正是冲积扇扇顶到扇尾,沿线地势逐渐降低,地下水埋藏深度逐渐变浅,到冲积扇尾部地下水出露形成绿洲,故A正确。由于不断下渗,故沿线地表径流的水量越来越小。流水沉积是颗粒大的物质先沉积,故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与a地比较,b地地势落差更小,更不利于泥石流的形成。 (2018·河北衡水中学信息卷)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回答第8题。 8.图中A、B两地的地质构造分别对应下图中的( )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③ 答案 C 解析 据图中经纬网及主要地理事物可知A山为华山,地质构造属于断层中的地垒;B地形区位于华山北侧,为渭河平原,地质构造属于断层中的地堑。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和岩层升降情况可知,①②为褶皱构造,①为“中间新两侧老”的向斜,②为“中间老两侧新”的背斜;③④为断层构造,③为“中间岩块抬升两侧岩块下降”的地垒,④为“中间岩块下降两侧岩块上升”的地堑。故C正确。 下图甲是“黄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乙所示的河流地貌,可能处于图甲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0.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规模一般较大 B.会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 C.一般会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 D.一般沿河谷呈狭长带状分布 答案 9.A 10.D (2018·江西师大附中月考)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下图为“某河漫滩东西方向剖面示意图”,该剖面位于自南向北河流的平直河段上。据此回答11~12题。 11.该河流位于( ) A.东半球 B.南半球 C.西半球 D.北半球 12.据材料分析,河漫滩发育较好的河流是( ) A.山区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 B.山区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 C.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 D.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 答案 11.B 12.D 解析 第11题,该河流自南向北流,河道西侧水深,以侵蚀作用为主,且西侧为该平直河段的左岸,根据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可知该河流位于南半球,东西半球无法确定。第12题,据材料分析,河漫滩由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不利于河漫滩的形成;河漫滩是指河谷底部在洪水期才被淹没的部分,平原河流流速慢,以泥沙沉积为主,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流,没有明显洪水期,而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有明显的洪水期,故D对。 13.(2018·长春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洲(又称江心洲)它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下图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 (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 (2)阐释河流中泥沙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并说明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 (3)长江下游许多沿江城市附近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江心洲,有人提出要大规模开发,有人则反对。你是否赞成,并阐明理由。 答案 (1)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形成大量的泥沙沉积。该河段接近长江入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从而形成了众多江心洲。 (2)河流流速与所携带泥沙颗粒大小呈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粗,流速慢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细。A点河道宽,流速缓,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缓,因此沉积物颗粒细。C点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沉积物颗粒细。B点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两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颗粒粗。 (3)赞成。开发成旅游区,可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提供好的去处;开发成新城,可减轻市区用地压力;开发可改善洲上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 或反对。开发会影响河流自然形态,导致河流水文状况的改变;江心洲是天然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开发后会影响其生存环境;开发可能会加剧对长江的各类污染。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地形、河流流速及海水顶托等对泥沙沉积影响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 洲的原因。第(2)题,结合河流流速与泥沙沉积的关系,以及图示三处采样点河流特征分析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第(3)题,开放性题目。观点与论证统一即可。 14.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判断依据。 (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 (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 (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 答案 (1)背斜。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形成盆地。 (3)绘图略(公路沿等高线延伸)。 (4)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不仅成本高,难度也比较大,该选址原则是为了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