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地理人教第二轮复习课件: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 课件(36张)
第 2 讲 区域差异与区域联系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1 区域差异 1 . 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b)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1 考点 2 典例 1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图 , 完成下列各题。 考点 1 考点 2 (1) 图中 Ⅰ 、 Ⅱ 、 Ⅲ 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① 地形 ② 气候 ③ 水文 ④ 植被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 有关 Ⅰ 、 Ⅱ 、 Ⅲ 三个自然区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Ⅰ 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B. Ⅱ 区气候干燥 ,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C. Ⅲ 区空气稀薄 , 太阳辐射强 , 故夏季气温高 D. 从 Ⅰ 区到 Ⅱ 区再到 Ⅲ 区 , 地势逐级升高 , 降水逐渐减少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 (1) 题 , 地形与气候是形成自然差异的主要因素 , 因此是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第 (2) 题 , Ⅰ区为东部季风区 , 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 ; Ⅱ区为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 , 由于深居内陆 , 气候干燥 , 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 Ⅲ区为青藏高寒区 , 空气稀薄 , 太阳辐射强 , 但由于海拔高 , 夏季气温低 ; 从Ⅰ区到Ⅱ区再到Ⅲ区 , 地势逐级升高 , 但Ⅱ区降水最少。 答案 解析 关闭 (1)A (2)B 考点 1 考点 2 2 . 我国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 (b)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1 考点 2 典例 2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区域城市化速度的阶段差异。读图 , 完成下列各题。 考点 1 考点 2 (1) 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 ) A. 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 B. 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C. 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 D. 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 (2)1990—2000 年丁地区的城市化速度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反差 , 与此直接的相关事件是 ( ) A. 人口的大量外迁 B. 矿产资源的枯竭 C. 环境质量的恶化 D. 老工业基地衰落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 (1) 题 , 城市化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东部地区在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后 , 经济发展最快 , 城市化速度也最快 , 而近些年有所减缓 , 因此丙为东部地区 ; 因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 近些年 , 中、西部城市化速度快 , 中部快于西部 , 所以甲为中部地区 , 乙为西部地区 ; 东北地区属老工业区 , 改革开放后 , 城市化速度较慢 , 丁为东北地区。故选 C 项。第 (2) 题 , 丁地区是东北地区 , 属于我国老工业区 , 由于受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 传统工业衰退 , 城市化速度较慢 ; 人口大量外迁与东北实际不符 , 矿产资源的枯竭和环境质量的恶化是老工业基地衰退的原因。故选 D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1)C (2)D 考点 1 考点 2 3 .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b) (1) 范围 : 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内蒙古、西藏 12 个省、市和自治区。 (2) 意义 : ① 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 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 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 ② 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 扩大国内市场需求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 ③ 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 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 考点 1 考点 2 4 . 秦岭 — 淮河的地理意义 (b) 秦岭 — 淮河是我国东部季风区中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 , 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 ① 大致是 1 月平均气温 0 ℃ 等温线、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 ②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 ③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 ④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 ⑤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 ⑥ 农业中 水田 与 旱地 、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分界线 ; ⑦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考点 1 考点 2 典例 3 读下图 , 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 ①② 两地植被差异为 ( ) A. ① 地为落叶阔叶林 , ② 地为常绿阔叶林 B. ① 地为荒漠 , ② 地为常绿阔叶林 C. ① 地为草原 , ② 地为落叶阔叶林 D. ① 地为常绿阔叶林 , ② 地为雨林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 (1) 题 , 图示区域为汉水谷地 , ①在秦岭北部 ( 渭河平原 ), 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 ②在秦岭南部 ( 汉水谷地 ), 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答案 解析 关闭 A 考点 1 考点 2 (2) 关于图中山脉 ③ 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① 从气温来看 , 大致与 1 月 0 ℃ 等温线相重合 ② 从结冰期来看 , 以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 , 以南河流有结冰期 ③ 从温度带来看 , 大致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④ 从降水的情况来看 , 大致与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⑤ 从干湿地区来看 , 大致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⑥ 是油菜适宜种植地区的最北界 ⑦ 从植被来看 , 是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 A. ②③⑦ B. ①③④ C. ④⑤⑥ D. ③⑤⑦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 (2) 题 , 秦岭 — 淮河一线为东部季风区中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正确。 答案 解析 关闭 B 考点 1 考点 2 5 . 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 (c)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1 考点 2 典例 4 (2016 浙江杭州二中高二期末 )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 ( 北方、南方地区 ) 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 , 完成下列各题。 考点 1 考点 2 (1) 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 , 正确的是 ( ) A. 甲代表北方地区 , 乙代表南方地区 B. 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 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D. 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 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 , 正确的是 ( ) A. 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 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C. 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 , 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 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 (1) 题 ,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 甲地区水资源总量多 , 土地面积少 , 人口较多 , 耕地少 , 为南方地区 ; 则乙为北方地区。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 , 因此耕地面积比重大。故选 C 项。第 (2) 题 , 甲为南方地区 , 以水田为主 , 乙为北方地区 , 以旱地为主。北方地区煤、石油等资源丰富 ; 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较大 , 降水较少 , 因此可通过水资源跨区域调配来缓解缺水状况。故选 D 项。 答案 解析 关闭 (1)C (2)D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2 区域联系 1 . 我国东西部经济合作的主要方式 (a) 对口帮扶 ; 西部地区招商引资 ; 科技、信息和人才联系 ; 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2 .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方案及图示 (c) 能源和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优势突出 ; 南方水多 , 北方水少。能源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 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 南水北调 : 工程规划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 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 形成 “ 四横三纵 ” 的总体格局。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1 考点 2 (2) 西气东输。 一线工程干线从新疆轮南到上海 , 跨越新、甘、宁、陕、晋、豫、皖、苏、沪 9 个省级行政区。 二线工程干线西起新疆 , 经甘、宁、陕、豫、鄂、赣到达广东。 此外 , 西气东输工程还包括从重庆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考点 1 考点 2 (3) 西电东送。 考点 1 考点 2 典例 5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 , 完成下列各题。 (1) 图中 ① ~ ⑤ 跨区域调配的资源分别为 ( ) A. 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B. 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 C. 能源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D. 矿产资源、水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能源资源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 (1) 题 , 根据资源跨区域的调配方向以及调出地和调入地的经纬度位置 , 可判定①为西气东输路线 , ②③为南水北调路线 , ④⑤分别为西电东送的中线和南线。 答案 解析 关闭 D 考点 1 考点 2 (2) 图中 ①⑤ 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 A. 荒漠化、水土流失 B. 空气污染、水土流失 C. 地面塌陷、土地盐碱化 D. 土地盐碱化、空气污染 (3) 上述跨区域的资源调配 ( ) A. 改善了调出区资源浪费状况 B. 增强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C. 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D. 前提是市场需求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 (2) 题 , ①资源调出区为新疆塔里木盆地 , 其主要环境问题是荒漠化 ; ⑤资源调出区为云南、贵州和广西三省区的高原、丘陵地区 , 其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 (3) 题 , 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 解析 关闭 (2)A (3)C 考点 1 考点 2 3 .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c) 考点 1 考点 2 考点 1 考点 2 典例 6 〔 2016·10 浙江学考 ,26(4)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 , 完成下题。 考点 1 考点 2 “ 一带一路 ” 建设中 , 中国与该区域相关国家在能源领域进行广泛的合作。简述 “ 中哈输油管道 ” 建成对中国能源安全和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根据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 中国因获得了资源 , 增加了资源的供应量 ; 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 实现了资源供应地的多元化。对哈萨克斯坦而言 , 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 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 增加了收入。 答案 解析 关闭 中国 : 增加能源供应量 , 实现能源供应地多元化。 哈萨克斯坦 : 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 增加就业岗位。 考点 1 考点 2 4 . 我国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b) (1) 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 : 因环境、资源问题 , 为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进行的产业转移。 (2) 台湾企业向大陆转移 : 为寻求廉价的劳动力、众多的发展机会、广阔的市场空间而进行的产业转移 , 转移的产业主要是 劳动密集 型产业。 (3) 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 为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的产业转移。 考点 1 考点 2 5 .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b) 考点 1 考点 2 典例 7 (2015·10 浙江学考 ,23~24) 下表为我国 2007—2010 年四大地区之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制造业转移规模 ( 单位 : 亿元 ) 表。完成下列各题。 考点 1 考点 2 (1) 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 ( ) A. 中部向西部地区 B. 中、西部向东部地区 C. 东北向中部地区 D. 东部向其他三个地区 (2) 影响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 土地成本 B. 自然资源 C. 集聚效应 D. 劳动力成本 答案 解析 解析 关闭 第 (1) 题 , 东部地区净转出为 -5 281 亿 , 中部地区净转出为 1 469 亿 , 西部地区净转出为 3 173 亿 , 因此可以得出该类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中、西部向东部地区转移。第 (2) 题 , 东部地区土地成本高、自然资源缺乏、劳动力成本高 , 这些都不利于该类产业转移 ; 东部地区经济发达 , 产业集群效应状况好 , 这是有利于该类产业转移的因素。 答案 解析 关闭 (1)B (2)C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