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重庆市渝东六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重庆市渝东六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命题学校:忠州中学 审题学校:垫江一中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5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 ) A. 吉林、安徽、湖北、河南 B. 安徽、湖北、湖南、江西 C. 广西、湖南、江西、福建 D. 福建、江西、湖南、贵州 2. 深圳户籍人口中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 ) A. 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 B. 自然资源短缺 C. 生态移民较多 D. 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3. 大规模人口迁移( ) A. 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B. 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 C. 扩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异 D. 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了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结合图示内容及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1题详解】 从图可以看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广西、湖南、江西、福建.C正确。 【2题详解】 四川省是我国人口大省,农村剩余劳力多,而深圳经济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造成外迁人口多,所以深圳户籍四川人较多.D正确。 【3题详解】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造成了人才流失;对迁入地的影响: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但是能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我国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对迁入地来说可以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但对迁出地来说加剧了人口老龄化,A错误。发达地区人才需求量大,故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B正确。缩小了地区间的经济差异,C错误。人口流动加剧了交通运输压力,D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和区域图的判读. 人口数量的增长由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决定,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和机械增长率(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分别是表示自然增长速度和机械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下图是世界某年甲、乙、丙三个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甲、乙、丙三个城市中市区人口数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是( ) A. 甲、丙、乙 B. 乙、丙、甲 C. 乙、甲、丙 D. 甲、乙、丙 5. 从甲城市市区人口数量变化分析,最有可能的现象是( ) A. 人口大量迁移到其他城市 B. 老年人口比重较小 C. 逆城市化现象 D.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答案】4. D 5. C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及其影响。 【4题详解】 增长率=增长人口/总人口,据图分析,甲城市人口减少10万左右,总增长率为-1%左右,计算甲城区总人口得1000万左右;乙城市人口增加15万左右,总增长率为4%左右,计算乙城区总人口得375万左右;丙城市人口增加5万左右,总增长率为2%左右,计算丙城区总人口得250万左右。故选D。 【5题详解】 图中信息显示,年甲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机械增长率也为负值,说明甲城市少年儿童和青壮年劳动力比重较小,因此老年人口比重较大;甲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且人口老龄化严重,表明甲城市经济发达;甲城市经济发达但却为人口的主要迁出区,可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的出现可能是由环境污染、地价上涨等原因导致的,会使一部分人迁出城市,但甲城市经济发达,并不会出现大量人口向其他城市迁移的现象。正确答案选C。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曲线图”,①到⑥代表顺次的年份为(1990 年—2011 年),各点年份间隔相同。 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6. 该城市人口总量最少和最多的年份分别是( ) A. ①⑤ B. ②⑥ C. ③⑤ D. ③⑥ 7. 有关该市人口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年段人口净迁出的原因可能是主城区污染严重,重工业向卫星城迁移 B. 该市自④开始城市化加快发展 C. ③—④年段迁入人口数量与④—⑤年段的相同 D. ⑥年份迁入人口减少的原因可能是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 【答案】6. B 7. D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及其影响。 【6题详解】 人口增长由负转正过程中,增长率为自然增长率与净迁入率的和,增长率为0时为人口数量最小年份,①年为-0.5%、②为0%,②以后为正值,可知②为人口最少年份,②以后人口增长率都是正值说明人口一直在增长,所以图示时间内⑥人口数量最多.选B。 【7题详解】 ①—②年段为城市发展的前期阶段,人口净迁出的原因不可能是主城区污染严重,重工业向卫星城迁移,A错误。该市自③开始,人口净迁入率为正值,说明城市化加快发展,B错误。④—⑤年段净迁入率远高于③—④年段,且后期人口数量增加,故④—⑤年段净迁入数量高于③—④年迁入人口数量,C正确。⑥年份迁入人口减少的原因可能是随着经济发展,成本上升,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D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 2000~2013 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 下列年份中该城市人口净迁入最少是( ) A. 2003 年 B. 2006 年 C. 2009 年 D. 2012 年 9. 该城市人口变动将导致( ) A. 平均预期寿命缩短 B. 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减轻 C. 老龄化的进程延缓 D. 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单一 【答案】8. D 9. C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及其影响。 【8题详解】 读图,图中常住人口数量线在逐年增加,但2010-2013年间,每年人口增长最少。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该地人口多数年份是负增长,只有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是正增长。所以该城市人口净迁入量最少的是 2012年,D正确。 【9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该城市人口变动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迁入量减少,导致该城市老龄化的进程延缓,C对。不会影响平均预期寿命,A错。自然增长率提高,儿童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负担加重,B错。人口迁入会使文化和价值取向趋向复杂,D错。 下图为某国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0. 该国( ) A. 自 1953 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波动上升 B. 60 年代受政策影响城市数目减少 C. 2000 年以来城市化已步入后期稳定阶段 D. 近半个世纪以来城市化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11. 该国可能是( ) A. 中国 B. 美国 C. 印度 D. 印度尼西亚 【答案】10. B 11. A 【解析】 读图,根据曲线的数值特点,确定各线的含义。城市数量不可能是小数,故三角形为城市数量,城市人口的单位是亿人,故不可能是圆点。根据城市化率和城市人口可以算出总人口,60 年代受政策影响城市数目减少,确定该国为中国。 【10题详解】 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国自1953年以来城市人口数量持续上升,A错误;一般情况,城市化水平超过30%才进入中期阶段,超过70%才进入后期稳定阶段,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该国城市化起步晚、目前发展速度加快,但水平依然较低.CD错误。60 年代,该国城市化水平较低,故城市数量减少可能是受政策影响,B正确。 【11题详解】 该国城市数目和城市人口比重在20世纪60年代都呈降低趋势,最有可能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左倾错误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960年冬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大量城镇人口重新返回农村。A正确。 读成都某月热岛现象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2. 图中城市( ) A. 气温从市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 B. 气温从城市四周向市中心逐渐递减 C. 四环以外没有任何热岛现象 D. 二环到三环之间甲处热岛现象不明显 13. 城市热岛区形成主要是因为( ) ①热岛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大气逆辐射强 ②热岛区域植被覆盖率高,地面辐射弱 ③热岛区域生产生活废热排放量大 ④城市建筑规模的扩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12. D 13. C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热岛现象。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最高温出现在三环附近和四环之外的西北角,且等温线密集,热岛现象明显,故ABC叙述不正确。二环到三环之间甲处,气温较低,无高温中心,等温线稀疏,热岛现象不明显,D正确。 【13题详解】 城市热岛区的形成与热岛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有关,产生废热多,地面建筑物规模大有关。C正确。热岛区域植被覆盖率低,地面辐射强,②说法错误。 某城市地处平原,下图是该城市及郊区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 该城市所处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 水稻种植业 B. 乳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商品谷物农业 15. 图中①代表的城市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 工业区 B. 中心商务区 C. 居民住宅区 D. 科教文化区 【答案】14. B 15. 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和城市功能分区。 【14题详解】 根据图中气温和降水指标判断,该城市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发展乳畜业. 15题详解】 ①地气温和降水都比周边高,此处应为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出大量的废热,而产生热岛效应较强的工业区.中心商务区、居民住宅区、科教文化区均不易产生大量热量.只能为工业区.A正确。 【点睛】城市功能区的特点: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功能区.工业区现在一般分布外围,沿交通干线分布.商业区大多成团状和条状,并且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地区.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大城市中,还会形成文化区、行政区等. 双塔灌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下游盆地,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双塔灌区所产农产品产量高、品质优。下表为 2010 年双塔灌区农作物生产相关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 双塔灌区相对华北地区发展种植业的显著优势是( ) A. 土壤肥沃 B. 昼夜温差大 C. 地形平坦 D. 水源充足 17.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双塔灌区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了 10 倍左右,造成这一现象主要原因是( ) A. 市场需求量增加,棉花价格上涨 B. 棉花品种改良,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C. 棉花需水量较少,种植效益高 D. 生态改善,适宜棉花种植的土地增加 18. 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出发,双塔灌区对农作物结构进行调整。今后种植面积可能扩大的是( ) A. 瓜类 B. 小麦 C. 棉花 D. 蔬菜 【答案】16. B 17. C 18. A 【解析】 本题考查西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6题详解】 双塔灌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土壤、 地形和水源相对华北地区发展种植业没有优势。B正确。 【17题详解】 双塔灌区水资源不充足,跟表中数据可知,棉花需水量较少,单位面积净产值高,种植效益高,所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塔灌区棉花种植面积扩大了10倍左右。C正确。 【18题详解】 表中数据反映瓜类需水量较少,且种植效益高,目前种植面积小,发展潜力大,所以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出发,今后种植面积可能扩大的是瓜类。A正确。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6 分。 19.下图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 M、P、Q 中 处是高级住宅区。简述判断的理由。 (2)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 城应建在 处。简述甲、乙两卫星城的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3)该城市早期选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分析促进该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区位优势。 【答案】(1)P 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垂直风向,(大气污染小,空气质量高);位于流经城市河流上游(水污染小),地势高,环境优美;临近文化区。 (2)甲 分散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3)河流 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科技发达,文化教育水平高。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详解】(1)P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垂直风向的郊外,位于流经城市河流上游,地势高,附近有旅游观光塔,环境优美,临近文化区,适合建高级住宅区,PQ都临近工业区。 (2)甲突出在于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与城市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且临近河流、高速公路和铁路,水陆交通便捷。乙突出在于临近高速公路和飞机场,交通便利;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环境优美;且离市中心和文化教育区更近。综合对比乙地更适合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甲地更适合规划建设石油化工城。卫星城的建设,扩大了城市的范围,拓宽了城市发展的空间,利于中心城和新城的功能区分工;能够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等。 (3)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该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优势区位是位于干流和支流交汇处,水源丰富;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有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交通运输便利;城市呈团块状,地形平坦;有旅游观光塔,旅游资源丰富;有面积较大的文化教育区,科技发达,文化教育水平高。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高级住宅区布局的理由、石油化工城布局的理由、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优势区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山东省东南部的莒南县大店镇,人口 7.1 万,耕地面积 4666.7 公顷,境内 3/5 面积位于沐河、浔河冲积平原上。近几年,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 在科技示范田的带动下,有 9500 户农民常年从事草莓专业生产,形成了 1333.3 公顷的环浔河无公害草莓生产基地,草莓种植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镇政府对草莓生产及销售实施服务的系列化,依托镇农贸公司,广开镇外销售市场,在各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网点,使草莓进入鲁、豫、皖、苏、京、津、沪等省市的几十个大中城市的水果市场。随后在镇内草莓生产基地附近建立了 13 个批发市场。现已发展成为“山东草莓第一镇”。大店镇草莓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一体化经营机制不仅促进了草莓这一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拉动了包装、印刷、运输、餐饮服务、金融、劳务输出和建筑等第二、三产业的蓬勃兴起。 (1)根据材料分析大店镇的草莓生产有哪些特点? (2)草莓属于易腐烂变质产品,大店镇的草莓能够进入国内几十个大中城市的水果 市场,是得力于哪些条件的保证? (3)根据材料分析促使大店镇草莓专业化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 (4)简述大店镇的草莓生产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答案】(1)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一体化。 (2)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3)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政府的大力支持;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4)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详解】(1)由材料可知,人口 7.1 万,1333.3 公顷草莓生产基地,产品商品率高;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草莓种植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依托镇农贸公司,广开镇外销售市场,在各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网点,经营一体化。 (2)草莓属于易变质的产品,能进入国内几十个大中城市的水果市场,需求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3)我国人口众多,且随着经济发展,对水果的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据上题分析,草莓的专业化生产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农业技术的保障。 (4 )大店镇草莓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一体化经营机制不仅促进了草莓这一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拉动了包装、印刷、运输、餐饮服务、金融、劳务输出和建筑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减少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