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一、单选题(共30题,60分) 读我国云贵高原某地岩层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 甲地岩石是( )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变质岩 D. 沉积岩 2. 形成乙地的外力作用是( ) A. 冰川侵蚀 B. 风力侵蚀 C. 断裂下陷 D. 流水侵蚀 3. 图中丙地的构造地貌是( ) A. 背斜成山 B. 向斜成山 C. 背斜成谷 D. 向斜成谷 【答案】1. D 2. D 3. A 【解析】 【1题详解】 由图示岩层信息,结合三大岩石特征可知,甲地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且有石灰岩、砂岩、页岩分布,因此甲地岩石是沉积岩。故选D。 【2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乙地地处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年均温较高,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易形成河谷。故选D。 【3题详解】 由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丙地岩层上拱,为背斜构造,形成山岭。故选A。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a表示风力侵蚀 ②b表示风力搬运 ③c表示流水溶蚀 ④d表示流水搬运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 A. 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B. 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 风力沉积、流水沉积 D.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答案】4. A 5. C 【解析】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理环境影响。蒙古高原的裸岩经风力侵蚀成碎岩,再经风力搬运至远方,随着风速减弱,沙尘沉积下来形成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经流水侵蚀形成沟壑;泥沙经流水搬运,到华北平原,由于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和冲积平原。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形成的;华北平原是流水的堆积形成的。 【4题详解】 图示蒙古高原气候干旱,风力强破坏岩石,即a表示风力侵蚀;被破坏的岩石碎屑,经b表示风力搬运,随着风速减弱,沙尘沉积下来形成黄土高原;黄土高原经流水侵蚀形成沟壑;流水携带泥沙,即c表示由于流水搬运,到华北平原由于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和冲积平原,即d表示流水堆积作用。选A正确。 【5题详解】 黄土高原是风力携带沙土由于风速减缓,沙土堆积形成的,即风力堆积;华北平原主要是河流携带泥沙由于流速变缓、泥沙堆积形成的,即流水的堆积作用。选C正确。 读图,回答问题。 6. 图示地质构造为( ) A. 背斜构造 B. 断层构造 C. 火山喷发构造 D. 褶皱构造 7. 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则( ) A. Q地地下贮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B. Q地地下可能有变质岩分布,变质岩资源丰富 C. 在P地向下钻探可找到④岩层所含资源 D. P地地下水丰富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根据岩层弯曲图可知,Q处岩层向下拱起,为向斜,P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背斜和向斜合称褶皱,D正确;A表述不全面,错误;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压力过大或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位移,图中没有断裂面,B错误;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没有火山喷发构造,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根据岩层分析可知Q处为向斜,而石油天然气主要贮藏在背斜中,A错误;从图中可知Q处有层理结构,应为沉积岩,在Q处下方有花岗岩存在,而花岗岩是岩浆活动上升形成的,说明此处存在岩浆上升活动。沉积岩将受岩浆上升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包括大理岩和板岩),故有可能在Q的下方存在变质大理岩,B正确;从图中可知P处的岩层④已被侵蚀掉了,因此不可能在下方找到④岩层所含的资源,C错误;由于P处是背斜,而水资源则汇聚在向斜,D错误。故选B。 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 在现代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 风俗习惯 B. 河流水量 C. 林木产量 D. 谷地面积 9. 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 通风 B. 避灾 C. 采光 D. 美观 【答案】8. D 9. B 【解析】 【8题详解】 由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谷地面积越大,聚落规模可能越大,故选D。 【9题详解】 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所以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故选B。 下图为北半球“理想大陆”的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甲自然带是( ) A. 温带常绿阔叶林带 B. 山地落叶针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11. 从赤道到极地影响图示自然带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光照 D. 土壤肥力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落叶阔叶林带是典型的温带森林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典型的亚热带森林带,故A说法错误。图中显示的是B处水平自然带的分布,不是山地自然带的分布,故B错误。甲地处温带地区,所以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地中海气候区的自然带,故C正确,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题详解】 从赤道到极地,因为纬度不同,所以热量不同,因此从赤道到极地影响图示自然带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故A正确。从沿海到内陆的自然带变化的影响因素是才水分,故B错误。光照和土壤肥力不是自然带变化的影响因素,故CD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回答下面小题。 12. 图中山地从低纬到高纬排列正确的是( ) A. 甲一乙一丙 B. 乙一丙一甲 C. 丙一乙一甲 D. 甲一丙一乙 13. 图中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热量 B. 水分 C. 坡向 D. 地形 【答案】12. C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区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海拔越低,甲乙丙共有的自然带是针叶林,根据针叶林分布的海拔高度可判断丙分布海拔最高,纬度最低,甲地针叶林分布海拔最低,纬度最高。因此从低纬到高纬排列顺序为:丙一乙一甲,故选C。 【13题详解】 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海拔高度主要受热量和水分的影响,随着纬度不同,相同海拔热量条件变差,所以导致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较低,热量是最主要的因素。故选A。 假设图中山地海拔相同,读四幅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根据四个山地植被的分布情况,判断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③④ 15. 图中最有可能位于北半球的有( )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14. A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山麓植被类型与所在纬度的陆地自然带一致。山地垂直自然带与由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规律一致。根据山麓自然带类型,判断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①②③④,A对。 【15题详解】 根据图示山脉南北两坡的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分析,同一自然带在阳坡分布的海拔较高。北半球南坡是阳坡,图中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海拔较高的是①③,最有可能位于北半球,B对。②④同一自然带北坡分布海拔较高 ,位于南半球,A、C、D错。故选B。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6.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 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 C. 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 D. 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 17. 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安全防御 B. 节约耕地 C. 防雨保温 D. 就地取材 【答案】16. C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迁路线北起华北平原,南至雷州半岛,由暖温带到热带,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白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故答案选C。 【17题详解】 从图中客家人的土楼结构看,进出只有一套通道,四周高墙林立,并且房顶有宽檐,围墙上部有瞭望、射击口,其目的是就是安全防御,故答案选A。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和建设,使古老的丝绸之路及周边地区焕发出勃勃生机。读“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形成图中“陆上丝绸之路”沿线陆地自然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气温 B. 降水 C. 地形 D. 土壤 19. 以下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 A. 连云港 B. 乌鲁木齐 C. 威尼斯 D. 鹿特丹 【答案】18. B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路上丝绸之路”主要是从亚欧大陆的东岸到亚欧大陆的西岸,自然带的变化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的规律,主导因素为降水,B项正确。 【19题详解】 陆地比海洋的比热容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陆地的年温差大于海洋。威尼斯、鹿特丹、连云港距海洋近,受海洋影响大,温差小;乌鲁木齐受海洋影响小,温差大,因而B项正确。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近百年来,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温室气体增加 B. 太阳辐射增强 C. 臭氧空洞扩大 D. 酸雨危害严重 21. 图示区域一年中积雪下限最低的时候( ) A. 台州正值梅雨季节 B. 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C. 美国北部森林内地面光照为最强的季节 D.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答案】20. A 21. C 【解析】 【20题详解】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有升高趋势,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使得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一般认为目前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增加、温室效应增强有密切关系,A符合题意;目前我们还没有信息表明,太阳辐射有增强趋势,排除B;臭氧空洞扩大,对全球变暖的影响小,排除C;酸雨危害严重,与全球变暖关系不大,排除D。故选A。 【21题详解】 山区的积雪下限与当地气温变化直接相关,图示区域一年中积雪下限最低的时候,即当地气温最低的时候,一般为1月份。1月份,台州正值冬季,不会出现夏初的梅雨季节,A错误;1月份,北印度洋海区盛行东北季风,沿岸海水向西流动,则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B错误;美国北部森林为落叶林,1月份气温低,森林落叶,因此没有树叶遮挡,加在降水少、多晴天,因此森林内地面光照为最强的季节,C正确;1月份,地中海沿岸为冬季,西风带影响该地,带来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不是炎热干燥,D错误。故选C。 三峡水库蓄水后水位达135米,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浮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现了富营养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2. 材料显示,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 A. 生产性 B. 个体性 C. 差异性 D. 整体性 23. 材料中所说的哪一要素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 A. 气候 B. 土壤 C. 水文 D. 生物 【答案】22. D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材料中由于水库蓄水,导致泥沙沉积、水体富营养化,滑坡等环境问题出现,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故D正确。生产性主要指光合作用过程,故A错,平衡性破坏会导致物种灭绝、生态破坏等,故B错,差异性主要体现区域间的不同,故C错。故选D。 【23题详解】 材料中所说的水库蓄水后引起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变化原因是水文,故C正确,水文条件的变化,可能导致气候、土壤、生物因素的变化,故ABD错。故选C。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分别是( ) A. 植树种草、降水增加、洪涝减少 B. 植树种草、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洪涝减少 C. 毁林开荒、降水减少、洪涝增多 D. 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洪涝增多 25. 该示意图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稳定性 B. 地带性 C. 差异性 D. 整体性 【答案】24. B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由于植树种草,使得地表径流减弱,下渗增多,地下水补给增多,地表径流平稳,所以①为植树种草,由于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河流泥沙含量减少,②为水土保持能力增强,由于地表径流平稳,泥沙含沙量减少,洪涝灾害减少,③为洪涝灾害减少,故选B。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由于植树种草,地表径流减弱,水土保持能力增强,洪涝灾害减少,体现了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为整体性的表现,故选D。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6. 从成因上看,M山地属于( )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 27. 形成的火山下列山地中,成因和M山地不同的是( )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 【答案】26. C 27. B 【解析】 【26题详解】 据图可知图示岩层有明显的断裂错位,地质构造是断层,M处岩层相对上升,为地垒成山,故C正确。其它选项自然排除。 【27题详解】 庐山、华山、 泰山是典型的断块山,是岩层断裂抬升形成的,成因和M相同,故排除A、C、D,而喜马拉雅山是褶皱山,岩层受水平挤压力的作用而形成的,和M的成因不同,故选B。 读“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该河流上游段(a处以上)的剖面图最有可能是( ) A. B. C. D. 29. 图中地区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是( ) A. a上游 B. b中游 C. c下游 D. 以上均无可能 30. 关于乡村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我国黄土高原区,聚落的形态以大型的团状聚落为主 B. 乡村聚落最初形成时,虽然规模和范围比较小,但却比较稳定 C. 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聚落就越集中 D. 为了灌溉方便,村落多位于河流两岸相对低洼的地方 【答案】28. D 29. C 30. C 【解析】 【28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a以上的河段属于河流的上游地带,可知河流的上游地带的落差比较大,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比较强,河谷呈“V”型,D图的河谷是呈“V”型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9题详解】 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带的沉积岸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因为河流的中下游的沉积岸多平坦地形,利于规模较大的聚落的形成,读图可知c处是符合以上条件的,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C正确。故选C。 【30题详解】 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多依山势而建,不可能形成团状聚落;只有少数河谷地区,聚落才可能有相对集中成带状分布,A错误。最初形成的乡村,因耕作方式落后,一旦地力衰竭,村落就搬迁到新的适合耕作的地域,故村落是一种半固定的原始棚舍,B错误。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农业发达,资源充足,利于人类生存,故聚落相对集中,C正确。河流为农业提供了灌溉水源,但是洪水季节,河流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聚落不能位于河流两岸相对低洼的地方,以免洪水袭击,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共2题,40分) 31.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甲、丙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甲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 (3)若在乙处修大型水库,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是否可行,为什么? (4)①②③三个环节目前受人类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 【答案】(1)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2)向斜;背斜 (3)不宜,河谷地带有断层,修建水库可能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等不良后果。 (4)① 【解析】(1)岩层弯曲主要受内力作用的影响,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力,使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 (2)甲地岩层向下弯曲,地质构造为向斜,丙地岩层向上弯曲,地质构造为背斜。 (3)读图可知,乙处地质构造为断层,在断层处修建水库可能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等不良后果;断层有裂隙,水易下渗;因此该地不适宜修建大型水库。 (4)①表示地表径流,②表示水汽输送,③表示海水蒸发,这三个环节中,地表径流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 32.读下图回答问题。 (1)此季节控制亚洲大陆的气压中心是______,杭州地区的盛行风是______。 (2)②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天然植被是______,①岛自然带名称是______。 (3)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①、②、③、④自然带的分布属于______分异规律,③、⑤、⑥自然带的分布属于______分异规律,华北平原从滨海到山麓⑨、⑧、⑦地势地貌的分异属于______分异规律。 【答案】 (1) 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 东南风(或偏南风)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季雨林带 (3)纬度地带 经度地带(干湿度地带) 地方性 【解析】(1)图中显示,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季,亚洲大陆升温快,气温高,空气受热上升,形成热低压,其中心在印度半岛附近,该气压中心是亚洲低压或印度低压。杭州地区位于亚洲低压的东部,盛行东南季风。 (2)图中显示,②地位于长江以南,其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 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根据位置和形态判断,①岛为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热带季雨林带。 (3)图中显示,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①、②、③、④自然带的分布,随纬度变化而更替,以热量为基础,应属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或从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图中显示,③、⑤、⑥自然带的分布,随离海海远近而更替,即沿经度变化方向而更替,应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或从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华北平原从滨海到山麓⑨、⑧、⑦地势地貌分别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这种分异规律由地方性地形起伏而形成,应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