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创新设计》(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B:2-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创新设计》(人教版)大一轮复习课件B:2-5-2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Contents Page 目录页 1.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2.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考情再现 考点精讲 典例感悟 课后作业 真题探究 考点一 对 聚落 空间形态的影响 1. 考 情 再 现 命题统计 2015· 北京文综, 36(1)   2015· 安徽文综, 34 2013· 四川文综, 14(2) 2012· 广东文综, 10 ~ 11 2012· 浙江文综, 11 ...... 命题分析 以区域图为材料考查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 2. 考 点 精 讲 1 、交通条件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 1 )表现: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并以此为主要发展轴。 ( 2 )交通运输形式和布局的改变对聚落的空间形态影响: 交通运输形式和布局的改变会引起聚落空间形态的新的交通运输线变化和演变。 ( 3 )地区交通运输网的形成对聚落的影响: 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会促使大城市带的形成。 2 、分析交通条件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 1 )某种交通方式的衰落: 如 1949 年前主要沿湘江布局,以后聚落空间形态不以湘江为发展轴。 ( 2 )新的交通方式发展: 现在城市主要沿铁路线布局,带来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3.  典 例 感 悟 (2017· 广州模拟 ) 读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回答 (1) ~ (2) 题。 (1) 从城市略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早期 (    ) A .沿铁路延伸 B .沿垂直于公路走向的方向延伸 C .受地形的影响 D .沿河流延伸 1 、 提取信息: “从城市略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早期”; 2 、 提取信息: “从 1980 年城市略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早期沿河流和公路干线延伸”; D (2017· 广州模拟 ) 读某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示意图,回答 (1) ~ (2) 题。 (2) 从 1980 年到 2011 年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矿产开发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B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C .生活方式和消费水平的变化 D .地表形态和河流径流的变化 1 、 提取信息: “从 1980 年到 2011 年该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主要原因”; 2 、 提取信息: “图中 2011 年比 1980 年城市空间形态变化是沿新的交通线延伸和向铁路方向发展”; 3 、 地理判断: “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原因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 B 归纳总结 交通线的变化影响聚落形态和发展速度: 4. 真 题 探究 [2015· 北京文综, 36(1) , 10 分 ] 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百余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对聚落兴衰的影响。 (10 分 ) 1 、 提取信息: “ 说明百余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 ”; 2 、 解读信息: “ 交通运输的变化 ”从交通运输方式及交通线、网等角度分析; 3 、 提取信息: “ 1905 年图上道路和分布”、“现代交通图上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分布”; 4 、 地理判断: 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很大,出现了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线增多,交通运输网越来越密集; [2015· 北京文综, 36(1) , 10 分 ] 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百余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对聚落兴衰的影响。 (10 分 ) 5 、 提取信息: “分析此变化对聚落兴衰的影响”; 6 、 解读信息: “聚落兴衰”,指明兴的哪些、衰的哪些; 7 、 提取信息: “图中古城遗址、各级政府住地的分布”; 8 、 地理判断: 由现代交通示意图可知,古驿站已成遗址,说明古驿站衰落;读图可知,部分聚落 ( 张家口、崇礼等 ) 等级提升。 (2015· 安徽文综, 34 , 22 分 )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20 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 1982 年和 2005 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 1982 年的 117.81 亿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6 554.69 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 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 (10 分 ) 1 、 提取信息: “ (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 ”; 2 、 解读信息: 交通运输网由交通运输的线和点组成,共同形成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 3 、 提取信息: “ 1982 年和 2005 年两图中的城市数量及等级变化、港口、机场、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等、运输里程”; (2015· 安徽文综, 34 , 22 分 )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20 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 1982 年和 2005 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 1982 年的 117.81 亿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6 554.69 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 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 (10 分 ) 4 、 地理判断: 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 (2015· 安徽文综, 34 , 22 分 )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20 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 1982 年和 2005 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 1982 年的 117.81 亿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6 554.69 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2) 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12 分 ) 1 、 提取信息: “ (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 2 、 调动知识: “ 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即指市化特点主要从城市数目、城市等级、城市规模、城市人口数量及所占比重等; 3 、 提取信息: 两图中的城市数量及等级变化”; (2015· 安徽文综, 34 , 22 分 )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 20 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 1982 年和 2005 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 1982 年的 117.81 亿元增加到 2005 年的 6 554.69 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2) 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12 分 ) 4 、 地理判断: 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5. 课 后 作 业 (1) 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 A .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 .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 .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 .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 (2012. 广东卷 )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 ( 下图 )” ,回答 (1) ~ (2) 题。 1. 审设问和选项:  分析过程: 明确设问要求: 考查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 明确判断过程: 图中看,甲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区穿过势必会占用城市建成区空间和用地,且会给市区环境和景观建设带来更大影响;乙模式没有从城区经过,不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较小。 3. 选择答案 C 2 . 提取图示信息、分析 : (2012. 广东卷 )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 ( 下图 )” ,回答 (1) ~ (2) 题。 1. 审设问和选项 :   分析过程: (2) 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 A .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 .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 .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明确设问要求: 考查城市与交通运输的关系 明确判断过程: 在城市化初期,城市规模较小,高速公路建设一般会给城市建设留出空间,会采用乙模式;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已建高速公路可能会被城市包围,出现甲模式这种情形;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也可能由于历史的原因会同时存在甲、乙两种模式 3. 选择答案 2 . 提取选项和图示信息、分析 : B (2012 . 江苏卷地理 2 5 ~ 26)图13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 A.公路与铁路的兴建 B.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 C.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 D.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1、 提取设问信息: “ 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2、 调动知识: 聚落的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 3、 提取图示信息: 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位于山麓绿洲、有铁路与公路穿过 ”。 AB (2012 . 江苏卷地理 2 5~26)图13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2. 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 A. 城市等级越高 , 城市数量越少 B. 城市等级越低 , 城市密度越小 C. 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D. 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1、 提取选项信息: “ 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 ”; 2、 提取图示信息并判断: 图中 城市有省级行政中心、县区级行政中心、乡镇等三级,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所以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3、 提取选项信息: “ 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 (2012 . 江苏卷地 理 2 5~26)图13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2. 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 A. 城市等级越高 , 城市数量越少 B. 城市等级越低 , 城市密度越小 C. 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D. 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4、 调动知识: 乌鲁木齐市是该区域中等级最高的,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选项C正确; 5、 提取选项信息: “ 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 6、 提取图示信息并判断: 图中 昌吉与石河子市等级相同,服务范围没有包含关系。所以选项D错误。 AC 考点二 交通运输对 商业网点 分布的影响 1. 考 情 再 现 命题统计 2015· 新课标 Ⅱ , 36 2014· 天津文综, 5   2014· 江苏地理, 23 ~ 24 2013· 广东文综, 8 ...... 命题分析 以区域图、商业布局图等为材料考查交通运输及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2. 考 点 精 讲 1 、商业网点: ( 1 )定义: 指同一区域内从事商品流通,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商业经营场所。 ( 2 )商业网点的密度 指单位面积内商业网点的数量多少。影响商业网点密度大小的因素有多种,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经济因素。 ( 3 )商业网点的位置: 一般情况由人口的分布决定。 ( 4 )商业网点的种类: 按地域分为城市商业网、农村商业网; 按经营性质可分为零售网、批发网等。 2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 1 )山区的交通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人口稀少,商业网点密度小。 交通便利,交通线路密集成网 ,商业网点密度大。 ( 2 )平原的交通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3 、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 ( 1 )表现 ( 2 )原因: ① 很多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② 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③ 交通线路的改变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吸引大量购物者,即交通最优原则。 佛山市商业网点布局 3.  典 例 感 悟 (2017· 佛山模拟 ) 高铁客运站不仅是城市对外的枢纽,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产业活动有较强的集聚性。读我国某城市高铁站示意图,回答 (1) ~ (2) 题。 (1) 在高铁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    ) A .工业 B .园艺 C .物流 D .商务 1 、 提取信息: “在高铁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2 、 地理判断: “高铁客运站交通便利、人员流动量大,适合发展商务活动”; D (2017· 佛山模拟 ) 高铁客运站不仅是城市对外的枢纽,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产业活动有较强的集聚性。读我国某城市高铁站示意图,回答 (1) ~ (2) 题。 (2) 高铁站将会导致该城市出现 (    ) A .郊区城市化 B .城市空心化 C .逆城市化 D .过度城市化 1 、 提取信息: “高铁站将会导致该城市出现”; 2 、 提取信息: “图中高铁站位于城区边缘”; 3 、 地理判断: “城区边缘修建高铁站,会促进该区域城市化建设,同时与城区之间的公路沿线也会得到发展,从而使该城市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A 归纳总结 1 、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两个条件: (1) 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和销售区 ( 前者决定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后者决定于人口密度、数量和消费水平 ) ; (2) 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的集散。 归纳总结 2 、影响商业网点位置的两大原则: (1) 市场最优原则: (2) 交通最优原则: 如城市中心,多条交通干线交会,多种交通工具都可方便到达 , 服务范围遍及全市 , 形成商业区; 如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 对内、对外交通便利 , 形成很多商业网点。 归纳总结 3 、城市交通的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① 私人小汽车普及;商业中心趋于分散;商业中心辐射范围扩展。 ② 高速公路建设,城郊快速道路网形成;发达国家的传统中心商业区衰落,新的商业网点配置于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 ③ 城市郊区交通运输布局改变;城市郊区形成新的商业中心。 归纳总结 4 、交通运输条件变化对商业网点的影响: 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吸引大量消费人口 , 促进商业网点的形成、发展和繁荣; 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 , 线路的调整,使其交通区位发生改变,会导致商业网点的衰落和密度的下降。 4. 真 题 探究 (2014· 天津文综, 5)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 A .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 .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C .接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较低 D .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 1 、 提取信息: “ 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 ”; 2 、 解读信息: 据文字材料分析,该商城商品适合于零售,应符合市场最优原则; (2014· 天津文综, 5)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 A .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 .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C .接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较低 D .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 3 、 提取信息: “ 图所示的大型商城, 位于北京和天津之间的交通线上”; 4 、 地理判断: 该商城位于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之间,交通便利,顾客来源广。 B 1 、 提取信息: “ 如需分散北京的批发、物流业,较合适的承接城市是(双选 ”; (1) 如需分散北京的批发、物流业,较合适的承接城市是 ( 双选 )( ) A .承德   B .保定 C .张家口 D .廊坊 (2014· 江苏地理, 23 ~ 24) 国家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下图为京津周边部分城市发展优势比较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2 、 调动知识: 分散北京的批发、物流业的城市应是交通发达的地区; 3 、 提取信息: “图中 廊坊 、 保定 的交通优势最明显”; (2) 保定服务业在京津周边城市中较发达的原因是 ( 双选 )( ) A .人口多 B .交通便捷 C .环境良好 D .经济实力雄厚 (2014· 江苏地理, 23 ~ 24) 国家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下图为京津周边部分城市发展优势比较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 提取信息: “ 保定服务业在京津周边城市中较发达的原因是 ”; 2 、 提取信息: “ 保定 在人口、交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优势”; 3 、 地理判断: 保定服务业在京津周边城市较发达的原因是人口多,交通便捷。 (2014 广东卷 ) 黑海地处亚欧两大洲的交界地带。历史文化名城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海港、重要的金融和工商业中心,有众多国际著名酒店进驻。 1. 审设问:  分析过程: 分析众多国际著名酒店进驻伊斯坦布尔的主要原因。( 8 分) 明确设问要求: 考查商业活动的区位因素。 明确判断过程: 影响国际酒店的因素主要是市场,结合材料信息分析该地人口集聚的原因。 3. 得出答案 2 . 提取图示信息、分析 : 答: ①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② 经济发达,商贸往来频繁; ③ 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 ④ 人口众多,城市规模大。 1 、 提取信息: “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在甲地和乙地此衰彼盛的原因”; (2013 海南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地某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自从沿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以经营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衰落,而在乙地日趋兴盛。下图示意区域中心城市 M 至甲地的交通线。 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在甲地和乙地此衰彼盛的原因。 2 、 解读信息: “高速公路建成后”,是限制词,“在甲地和乙地此衰彼盛”应从甲地和乙地两地分析。“原因”从交通对商业网点的影响分析; (2013 海南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地某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自从沿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以经营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衰落,而在乙地日趋兴盛。下图示意区域中心城市 M 至甲地的交通线。 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在甲地和乙地此衰彼盛的原因。 3 、 提取信息: “图例中高速公路、出入口”比较甲、乙地的差异; 4 、 解读信息: 甲远离新修的高速公路,而乙地在高速公路旁且有出入口连接,交通区位乙地远优于甲; 5 、 提取信息: “图例中到起点城市的距离”比较甲、乙地的差异; (2013 海南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地某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自从沿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以经营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衰落,而在乙地日趋兴盛。下图示意区域中心城市 M 至甲地的交通线。 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在甲地和乙地此衰彼盛的原因。 6 、 解读信息: 甲远离传统美食的市场 M 城市,而乙地距离 M 城市近,市场区位优于甲; 7 、 答案: M 市为主要客源地。高速公路快捷、方便,吸引 M 市的更多食客。高速公路在乙地有出入口(乙地来往 M 市远比甲地方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馆在乙地开设更多,名气渐盛;而甲地因交通相对不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逐渐衰落。 5. 课 后 作 业 (2013 广东卷)近年来,以高铁站为依托的高铁新城在我国逐渐兴起。高铁站选址与高铁新城建设的一般规律是 ( ) A .在小城市,高铁站通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城市 CBD 发展 B .在中等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会带来城市空心化 C .在大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会迅速演变为城市 CBD D .在特大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促进郊区城市化 1 、 提取信息: “图中所示中国 - 中亚天然气管道长度”; 2 、 提取信息: “ A. 在小城市,高铁站通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城市 CBD 发展”; 3 、 调动知识 : 在中小城市,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且集中于城市中心区域,但这类城市即使是几何中心一般也不会有典型的 CBD 功能区); (2013 广东卷)近年来,以高铁站为依托的高铁新城在我国逐渐兴起。高铁站选址与高铁新城建设的一般规律是 ( ) A .在小城市,高铁站通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城市 CBD 发展 B .在中等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会带来城市空心化 C .在大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会迅速演变为城市 CBD D .在特大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促进郊区城市化 4 、 提取信息: “ B .在中等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会带来城市空心化”; 5 、 调动知识 : 在中小城市,城市用地相对充足,因此高铁站通常选址一般不会远离城市中心,通常会在市区原有车站基础上进行新站改造。 (2013 广东卷)近年来,以高铁站为依托的高铁新城在我国逐渐兴起。高铁站选址与高铁新城建设的一般规律是 ( ) A .在小城市,高铁站通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城市 CBD 发展 B .在中等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会带来城市空心化 C .在大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会迅速演变为城市 CBD D .在特大城市,高铁站选址常远离城市中心,高铁新城建设有利于促进郊区城市化 6 、 提取信息: “在大城市,高铁站常选址于城市中心,高铁新城会迅速演变为城市 CBD”; 7 、 调动知识 : 高铁带动的客货流主要是区际间,对工业活动的带动力大,而不是城市内部商业活动为主的 CBD 。 D 下图是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该省级行政区拟建设一个快递货物集散中心,从交通因素考虑该中心最适宜布局在 (   ) 快递货物集散中心需要考虑交通便捷的地方以及区域经济中心与市场条件等; C A. 固原 B. 中卫 C. 银川 D. 石嘴山 图中银川为宁夏省会,交通区位条件优越,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同时省会城市货物运输量大,适宜布局快递货物集散中心。 分析: 分析: 下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岛内最大零售商业点位于甲村,主要形成原因是该村 (    ) ①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② 商业从业人口多  ③ 商业组织形式复杂  ④ 人口数量大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甲村是最大零售商业点”,则本题考察商业网点的布局因素。 B 一是市场最优,一是交通最优。 从图中可得出甲村地处平原,聚落规模大,人口数量多,消费市场广阔; 甲村地处平原,又临海,交通便利,便于商品与人员集散。 分析: 分别简析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有完备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人才、环境与管理。 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经济腹地、国家政策等角度加以分析。 答案:  金融优势: 基础条件好;市场辐射大;开放程度高。 航运优势: 上海位于长江航道和南北海运线的汇合点处,可以实现江海联运;经济腹地发达而广阔;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本题设问的知识在人教教材中没有涉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