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末测试高一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4日21:52,“超级月亮”现身天宇,这是1948年以来月球最接近地球的一次,人们会观测到极为罕见的“超级月亮”。下图为当日某天文爱好者拍摄到的月相。‎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超级月亮”所属的最高级天体系统是(  )‎ A. 太阳系 B. 银河系 C. 地月系 D. 总星系 ‎2. “超级月亮”出现时(  )‎ A. 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B. 伦敦市民观赏时机最佳 C. 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D. 长江径流总量明显增加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超级月亮”即月球,属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总星系。“超级月亮”所属的最高级天体系统是总星系。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超级月亮”出现时是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4日21:52,‎11月14日之后地球逐渐接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加快,A错误。伦敦此时是14日13:52,正值白天,不是最佳观赏时机,B错误。11月为北半球冬季,南亚盛行东北季风,C正确。长江径流总量明显增加是北半球夏季,11月份不是长江流域汛期,D错误。故选C。‎ ‎3.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昏线的线段数字是(  )‎ A. ①③⑥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位于侧视图中,自西向东经过①线,是由黑夜进入白天,①是晨线,自西向东经过②线,是由白天进入黑夜,②是昏线;③④位于俯视图中,顺自转方向,③是由黑夜进入白天,③是晨线,顺自转方向,④是由白天进入黑夜,④是昏线;⑤⑥顺自转方向,⑤是由黑夜进入白天,⑤是晨线,顺自转方向,⑥是由白天进入黑夜,⑥是昏线。代表昏线的线段数字是②④⑥。故选C。‎ ‎【点睛】晨昏线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晨昏圈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判断晨线和昏线的简单方法有:‎ ‎1.自转法: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即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即为昏线。‎ ‎2.时间法:晨线与赤道交点处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处为18点。‎ ‎3.方位法:夜半球西侧为昏线,东侧晨线,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昏线。‎ 阅读下图,回答下题。‎ ‎4. 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5. 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 A. 地面辐射 B. 太阳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答案】4. B 5. A ‎【解析】‎ ‎【4题详解】‎ 图中A是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B是射向大气的地面辐射,C是射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选B。‎ ‎【5题详解】‎ 太阳辐射先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后产生地面辐射把热量传递给大气,使大气增温,所以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故选A 读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出现景观②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 我国西北 B. 我国西南 C. 我国东北 D. 我国华北 ‎7. 9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口景观③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A. 黄河断流次数增加 B. 黄河上游建水库 C. 黄河上游植被破坏 D. 黄河流域农业开发加快 ‎【答案】6. A 7. B ‎【解析】‎ ‎【6题详解】‎ 景观②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蘑菇,一般出现在干旱地区,我国西北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侵蚀较强,景观②较常见,A正确;我国西南、我国东北、我国华北位于季风气候区,以流水作用为主,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黄河三角洲增长快慢与河流的含沙量大小有关。黄河上水库的修建,使得流入河口的泥沙减少,三角洲面积减少,B正确。黄河三角洲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降低,但是面积仍然在增长,黄河断流次数增加,使得河流的泥沙不会增加,A错误;植被的破坏,河流的泥沙增加,C 错误。黄河流域农业开发加快,使得植被的破坏更严重,河流的含沙量增加,D错误。故选B。‎ 下图示意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图中序号①②③④对应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9. 图中四种气候类型,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 ①② B. ②⑧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8. B 9. C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8题详解】‎ 读图,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①夏季高温少雨(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是地中海气候。②全年高温,各月 降水量大,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热带雨林气候。③最低温低于‎0℃‎,夏季高温多雨,为温季风气候。④最低温高于‎0℃‎,低于‎15℃‎,夏季多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B。‎ ‎【9题详解】‎ 地中海气候是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形成的。热带雨林气候受赤道低控制形成。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故选C。‎ 读甲、乙两个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气压带风带正确的是( )‎ A. ①——东北信风带 B.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C. ③——盛行西风带 D. ④——副极地低气压带 ‎11. 乙图中④气压带7—8月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极易形成( )‎ A. 台风天气 B. 沙尘暴天气 C. 寒潮天气 D. 伏旱天气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据纬线判断可知甲图为南半球低纬度,①为东南信风带,②为赤道低气压带,A、B错误;据纬线判断可知乙图为北半球中纬度,④是副热带高气压带,③是北半球盛行西风带,C正确,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由小题(1)分析可知,乙图中的④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少雨,7—8月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时形成炎热少雨的伏旱天气,D正确。台风是热带气旋,沙尘暴主要出现在我国北方冬春季节,寒潮主要出现在我国北方冬季,A、B、C错误。故选D。‎ ‎【点睛】气压带风带分布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 ‎12. 如果该图表示南大西洋洋流模式,则(  )‎ A. 洋流①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B. 洋流②主要是在西风影响下形成的 C. 洋流③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 D. 洋流④为寒流 ‎13. 如果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丙处为陆地,丁处为海洋,那么(  )‎ A. 环节①为蒸发蒸腾 B. 环节②为径流 C. 环节③为水汽输送 D. 环节④为降水 ‎14. 如果该图表示局部地区大气热力环流,则(  )‎ A. 甲、乙两处气压相等 B. 丁处必为晴朗天气 C. 丙处为高压 D. 丙处温度较丁处高 ‎【答案】12. B 13. B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如果该图表示南大西洋洋流模式,则洋流①是巴西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作用,A 错误;洋流②是西风漂流,主要是在西风影响下形成的,B正确;洋流③是本格拉寒流,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C错误;洋流④是南赤道暖流,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如果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丙处为陆地,丁处为海洋,那么环节①为降水;环节②为径流,B正确;环节③为蒸发;环节④为水汽输送。ACD错误。故选B。‎ ‎【14题详解】‎ 如果该图表示局部地区大气热力环流,水平方向甲气流流向乙,甲处气压大于乙,A错误;丁处气流上升,易出现阴雨天气,B错误;丙处气流下沉,为高压,C正确;近地面,丙处温度低、气压高,丁处温度高、气压低,丙处气温较丁处低,D错误。故选C。‎ ‎【点睛】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垂直方向上,热的地方空气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压,而近地面则形成低压;冷的地方空气就会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方向上,空气从高压向低压扩散,就形成了热力环流。‎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B中南半球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 B. 图A中南半球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 C. 图B中北半球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 D. 图A中北半球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 ‎16. 亚欧大陆主要受B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半球热带草原正处在干季 B. 印度半岛正处在雨季 C. 我国正处在夏季 D. 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为多雨季节 ‎【答案】15. D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A地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水平气流在近地面辐合,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为逆时针辐合,南半球为顺时针辐合;B地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水平气流在近地面辐散,北半球为顺时针辐散,南半球为逆时针辐散。故选D。‎ ‎【16题详解】‎ 图中B为高压,亚欧大陆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时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正处在湿季,A错误;印度半岛热带季风气候正处在旱季,B错误;我国正处在冬季,C错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为多雨季节,D正确。故选D。‎ 下图为北半球某气压场受力平衡时的风向图,图中气压单位为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代表字母依次是 A. abcd B. abdc C. badc D. cbad ‎18. 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 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 D. 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答案】17. B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并垂直于等压线,对应的是a;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对应的是c;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对应的是b;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对应的是d。图中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代表字母依次是a、b、d、c,故B正确。‎ ‎【18题详解】‎ 近地面,空气运动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擦力的共同作用,当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与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方向成180°角时,三力平衡,风斜穿等压线,即与空气运动方向斜交。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与气压梯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三力平衡,风向、风力稳定不变。‎ ‎19.下列岩石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 )‎ A. 页岩、石灰岩 B. 砾岩、大理岩 C. 砂岩、玄武岩 D. 石英岩、花岗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有可能含有化石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页岩和石灰岩属于沉积岩。A正确。‎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3日,新西兰南岛发生了里氏7.4级地震。受地震影响,北岛的罗托鲁瓦湖上喷发20~‎30米高的黑色火山地热喷泉。‎ 结合下图和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20. 新西兰火山、地震多发,原因是其位于(  )‎ A. 板块内部 B. 海陆交界处 C. 山地隆起处 D. 板块交界处 ‎21. 火山地热喷泉,是地下水和熔岩相互作用,受热加压后沿地缝喷射出的热蒸汽和岩浆的混合物。这一过程主要发生在(  )‎ ‎①岩石圈 ②大气圈 ③水圈 ④生物圈 ⑤软流层 ⑥地核 A. ③④⑤ B. ①⑤⑥‎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⑤‎ ‎【答案】20. D 21. D ‎【解析】‎ ‎【20题详解】‎ 读图可知,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D对,板块内部、海陆交界处、山地隆起处不是火山、地震多发地,ABC错,故选D。‎ ‎【21题详解】‎ 根据题意知,火山地热喷泉是地下水和熔岩相互作用,受热加压后喷出地表,涉及的圈层有水圈、大气圈。岩浆一般认为发源于软流层,喷出地表,形成岩石,属于岩石圈,①②③⑤对;地核位于地球内部古登堡界面以下,⑥错;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④包括在①②③之内,排除④。综上可知,D对,ABC错。故选D。‎ ‎22. 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 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 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C. 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 D.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学生要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详解】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A正确;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B错误;气候会影响植被,也不会影响土壤,C错误;植被破坏加大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D错误。‎ ‎【点睛】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3.以某地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 8000人     B. 10000人                          ‎ C. 4500~6000人   D. 4500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木桶的短板效应”, 4500人为某制约因素下的人口数量,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4 500人。正确答案选D。‎ ‎24.若目前中国人口数量为a、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为b、中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c,正确表示三者关系的是( )‎ A aP2>P1。‎ ‎(3)根据气压分布判断风向,A处从高压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风向为偏西风(或西北风),同样B处风向为偏南风(或西南风)。‎ ‎(4)风力大小主要看水平气压梯度力,同一图中看等压线的密集程度,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A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 ‎(5)锋面雨区的位置主要位于冷气团一侧,甲丁位于冷气团一侧。乙地位于冷锋前面,未来几天内,乙地经历冷锋过程,天气特征为阴天、雨雪、大风、降温。‎ ‎28.下图为世界陆地海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洋流为________,它给流经的亚欧大陆西岸气候带来的影响是_____。‎ ‎(2)B流经的渔场是_______渔场。其成因是_______。‎ ‎(3)C洋流为__________,它属于南半球中低纬_______时针方向的洋流系统。‎ ‎(4)③处夏季盛行_______风,原因_______‎ ‎(5)①②③三地的自然带相同的是______(填序号),体现了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1). 北大西洋暖流 (2). 增温增湿 (3). 秘鲁寒流 (4). 上升补偿流 (5). 巴西暖流 (6). 顺 (7). 东南 (8).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9). ①和③ (10). 由沿海向内陆的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 ‎【详解】(1)根据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判断:A 洋流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流经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2)从图中可以看出,B流经的渔场是秘鲁渔场,其成因是秘鲁寒流附近上升补偿流把海底饵料带到表层,吸引大量鱼类形成的秘鲁渔场。‎ ‎(3)从图中可以看出,C洋流为巴西暖流,从性质上看是暖流,它属于南半球中低纬顺时针方向的洋流系统。‎ ‎(4)③处是中国北方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亚欧大陆形成亚洲低压,海洋形成夏威夷高压,导致东南季风形成。‎ ‎(5)①②③三地的自然带,①③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是温带荒漠草原带,①③自然带相同。从①→②←③经过的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体现了东西方向的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变化以水分为基础。‎ ‎29.读下左图“某河流流域形势图”和右图“D处的河流断面图”,分析回答问题。‎ ‎ ‎ ‎(1)图中A、B、C三处对应河流地貌类型是:A________B_______C________。‎ ‎(2)在河流D段处,河流的_________作用减弱,________作用加强,‎ ‎(3)河流在________(凸或凹)岸侵蚀,对应右图中的________岸;在_______(凸或凹)岸堆积,对应右图中的________岸。‎ ‎(4)下列关于右图河流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剖面位于河流上游 B.该处河段以下蚀作用为主 ‎ C.建港口应选在西岸 D.该河段西侧可形成冲积平原 ‎【答案】 (1). 洪积-冲积平原 (2). 河漫滩平原 (3). 三角洲 (4). 侵蚀 (5). 堆积 (6). 凹 (7). 东 (8). 凸 (9). 西 (10).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对建设港口的影响等知识点。读图分析材料,提取信息判读。‎ ‎【详解】(1)图中A是河流流出山口处形成的冲积扇,B是河流中下游形成的河漫滩平原,C是河流入海口形成的河口三角洲。‎ ‎(2)在河流D段处,地势平坦,落差小,河流流速减慢,河流的侵蚀作用减弱,河流堆积作用加强。‎ ‎(3)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凹岸对应右图中的东岸(侵蚀后坡度较大);在凸岸堆积,对应右图中的西岸(堆积作用明显,坡度较小)。‎ ‎(4)右图河流剖面图,东侧坡度大,西侧坡度小。河流上游以下切侵蚀为主,是“V”型谷,A错误。该处河段以侧蚀作用为主,B错误。建港口应选在坡度较大的东岸,泥沙沉积不严重,C错误。该河段西侧堆积作用明显,可形成冲积平原,D正确。故选D。‎ ‎【点睛】河流凹岸凸岸地貌差别成因 ‎30.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人口_______。从上图可知,人口增长类型的转变首先是从_______‎ 率下降开始的。‎ ‎(2)根据表中数据,丙国人口增长类型对应于左图_______阶段(填字母)人口增长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 ‎(3)我国正处于人口增长模式中的________(填名称)‎ ‎(4)计算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据表中数据分析,甲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_______,该国为解决该问题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人口自然增长率 (2). 死亡率 (3). B (4).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5). 现代型 (6). -0.2 (7). 老龄化 (8). 鼓励生育 (9). 接纳海外移民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各阶段人口特征、不同国家人口问题等知识点。‎ ‎【详解】(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从上图可知,人口增长类型的转变首先是A→B,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2)丙国人口出生率最高,人口死亡率较低,处于B阶段。人口增长的基本特征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3)我国人口增长已进入现代型,处于D阶段,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 ‎(4)甲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0.9%-1.1%)=-0.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甲国人口出现了负增长,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人口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该国为解决该问题可采取的措施为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延迟退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